• 59.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1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 语段综合运用(一) Word版含解析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7 语段综合运用(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生活幸福美好;葫芦吸收万物精华,寓意着健康长寿;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意味“子孙繁茂”;葫芦上下球体________,符合“和合”的理念;葫芦“大肚小肚”,代表着“能容”的胸怀。葫芦代表的吉祥文化是________的。‎ 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历史文献显示,(    ),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________。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________,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其核心理念开放包容也与许多国家的葫芦文化息息相通,因而赢得沿线各国的支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浑然一体 多极化 验证 说明 B.浑然天成 多样化 证实 表明 C.浑然一体 多极化 证实 说明 D.浑然天成 多样化 验证 表明 解析:浑然一体:也说混然一体,融和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浑然天成:自然形成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此处指葫芦上下两个球体是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应该选择“浑然天成”。多极化:使变为有两个以上的重心。例如:~发展;世界~。多样化:种类形式多。根据语境应该选择表达样式种类多的“多样化”。验证:经过检验得到证据证明是否可行或者对错。证实:证明确实、真实。验证侧重检验,证实强调真实性。此处的语境是“由 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来证明“这一点”的真实性,所以“予以”后应该填“证实”。说明:通过解释说明白,强调直接性。表明:通过具体现象加以表现,强调间接性,由现象看本质。此处语境是指通过“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能够证实“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此处体现的是“间接”证实,而不是“直接”证实,所以确定最佳选择是“表明”,故选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B.不仅我国人民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 C.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 D.不仅我国人民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解析: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不仅”应该放在第一个主语“我们”前面,所以A、C关联词位置不当,排除;“‘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中的“沿线”应该紧邻“一带一路”做“许多国家”的定语,所以排除A、B;“相通”,指彼此沟通;连通;互相通融,强调有交集。“相类”,相像,根据前语境“葫芦文化与我国的有通融、接近之处”强调某些方面互相通融,有交集,与后语境“息息相通”相照应,并非强调二者整体或外在相像,排除B、C。‎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在“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上,中国人民与印度人民有共识 B.中国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印度人民有共识 C.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 D.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是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共识 解析:C项,结合后语境“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可知,重点谈的是印度的文化,所以C项陈述对象为“印度人民”衔接最紧。A、B陈述对象却是“中国人民”,D项陈述对象为两国的“文化”,与下文内容不能紧相照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________。‎ 近日,华为自主________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________。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作“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    )。激动,________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________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见仁见智 研究 俯拾即是 不仅是  而且是 B.不谋而合 研发 比比皆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C.见仁见智 研究 比比皆是 不仅是  而且是 D.不谋而合 研发 俯拾即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解析: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见仁见智: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显然“不谋而合”更合语境。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发:研究与开发。因操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所以应为“研发”。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很多。后两空的虚词选择,从语境推知:两个分句都是“激动”的原因且有递进关系。“不仅因为……更因为”更为顺畅。‎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B.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C.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 解析:原句的语病是句式杂糅。修改时,可删去“……的构成”,也可将“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改为“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A项,句式杂糅的语病并没有消除;B项,虽然消除了句式杂糅的语病,但偷换了主语,改变了语意;C项,不但没有消除语病,还改变了句子所表达的原意。‎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B.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上的暗示。上文是“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后文是“激动,不仅因为……”,因此,所填句子的结尾词语以“激动”为佳,这样可排除B、C;D项,“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说法过于绝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开化纸”原产地在浙江省开化县,其工艺源于唐宋,至明清时期趋于纯熟,是清代最名贵的宫廷御用纸,举世闻名的《四库全书》就是用它印刷的,其质地________洁白,有韧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开化纸”已失传消逝百余年,加上古时“开化纸”的制作技法从未在文献中记载流传过,所有的工艺只靠历代的纸匠口耳相传,秘不示人。所以,想要恢复“开化纸”,其难度真不亚于登蜀道。‎ 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和反复________,人们渐渐厘清了“开化纸”的原料构成和制作流程。(    ),用其制成的纸可防虫蛀,千年不坏。皮料打浆工艺、漂白工艺得到改良、创新,提升了设备水平,工作效率也更高了。此外,纸浆除杂、簾纹攻克——这两道造纸过程中最复杂的技术难题,在人们的努力下也________。专家依据最新________的纸样认为,复原的纯荛花“开化纸”,寿命可达两千八百二十五年!‎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 A.细腻 实验 迎刃而解 检验 B.细致 实验 一蹴而就 检测 C.细腻 试验 迎刃而解 检测 D.细致 试验 一蹴而就 检验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放回句子中,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细腻:细致光滑;(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细致:形容人做事情比较细心,注重细节。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检验:强调“符合性”,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检测:仅需提供结果,不需要判定合格与否。‎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北江荛花是“开化纸”的主要原料,而且荛花有一定的毒性 B.北江荛花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它是“开化纸”的主要原料 C.北江荛花之所以是“开化纸”的主要原料,是因为荛花有毒性 D.有一定的毒性的北江荛花成了“开化纸”的主要原料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虚词、句式类型、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衔接句既要照应前文强调出“原料构成”是什么,又要照应后文解释“可防虫蛀”的原因,故A项最恰当。‎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创新、改良了皮料打浆工艺、漂白工艺,工作效率也更高了,设备得以升级。‎ B.创新、改良了皮料打浆工艺、漂白工艺,提升了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 C.皮料打浆工艺、漂白工艺得到创新、改良,设备水准得以升级,提高了工作效率。‎ D.皮料打浆工艺、漂白工艺得到创新、改良,设备也得以升级,工作效率也更高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找出错误点。本题中三个分句各有主语“皮料打浆工艺、漂白工艺”“设备”“工作效率”‎ ‎,再考虑到搭配、语序等,D项最恰当。‎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________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________,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与“西式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________,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西式建筑热,对于“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来说,同样适用。在设计与规划上对西方建筑东施效颦的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________,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A.兼容并蓄 生搬硬套 雕梁画栋 错落有致 B.兼而有之 生搬硬套 金碧辉煌 犬牙交错 C.兼容并蓄 囫囵吞枣 金碧辉煌 错落有致 D.兼而有之 囫囵吞枣 雕梁画栋 犬牙交错 解析: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兼而有之: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根据横线后的语境,可知应选“兼容并蓄”。生搬硬套: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句中是说机械地模仿西式建筑,应选“生搬硬套”‎ ‎。雕梁画栋:房屋的华丽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句中是用以修饰“古街古巷”,应用“雕梁画栋”。错落有致:参差交错,很有情趣。犬牙交错:形容交界处参差不齐,像狗牙那样。也形容局面错综复杂。根据语境应选“错落有致”。故选A。‎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的是每个地方的建筑 B.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在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植根 C.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D.每个地方,都要求建筑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解析:句子叙述的对象是建筑,括号里的句子以“建筑”领起更顺畅,据此排除A、D两项。后文列举不同地方建筑的不同特色,强调的是历史脉络对建筑的影响,故括号里的内容应对“自己的历史脉络”加以强调,而B项强调的是“植根”,故应排除,答案选C。‎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B.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C.“先找投资,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D.“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个方面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二是主客颠倒,应该是“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A、C两项语序不当,B项主客颠倒,因此答案选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甲]“我就是要个说法,怎么把人给抓走了?”从《秋菊打官司》的戏剧性结尾入手,苏力建构 了《秋菊的困惑》的基本命题。[乙]根据(西方)法律原则构建的当代中国法律制度无法回应秋菊的“讨说法”,反而损害了乡土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社会互惠关系,造成悲剧性结局。“秋菊的困惑”提出了一套与主流法治大相径庭的叙事模式:[丙]秋菊“讨说法”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法律实现个人权力(无论是民事赔偿还是刑事惩罚),她要的是让村主任道歉,并能继续为西沟子村服务。从乡公安到市人民法院的法律程序并没有给秋菊一个“说法”,但是村主任救助难产的秋菊和秋菊的顺利生产,已经让西沟子村一度紧张的官民冲突得以“自然弥合”。[丁]然而在影片结尾,国家法律机关介入,村主任被带走,这反而破坏了乡土社会的互惠秩序。‎ ‎1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建构 B.反而 C.大相径庭 D.权力 解析:D项的“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用“权利”。‎ ‎14.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甲句中“秋菊的困惑”命题不应用书名号,应用引号表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