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6-03 发布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永安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成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B.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C.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D.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 “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C. “中京”指洛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曾有三个不同的朝代封洛阳为中京。‎ D. “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 B. 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徭役,重视农桑,兴办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 C. 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他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 D. 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斗,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答案】1. C 2. A 3. D ‎ ‎4. (1)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 ‎(2)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诚”是确实、实在的意思,修饰限制后面“为大幸”,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从”的主语应该是皇上,不是“天下”,前面应该断开,排除B项。‎ 句意:正值大公鼎入朝,大臣告知(大公鼎)皇上嘉奖并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很幸运;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赐平均给天下。”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错误。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夺,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说法错误,选项把大公鼎担任东京户部使和中京留守时的事揉在一起。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为“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 ‎)“独”,只有;“边障”,边境要塞;“甫”,刚刚;“大兴”,大规模做(兴办);“大兴役事”,大规模征傜役;“利国便农”,造福国家便利农业;“道”,方法。(2)“时”,当时;“反侧”,指不安;“虑”,忧虑;“生变”,发生变乱;“布”,布施;“以”,目的连词,来;“安”,使动,使……安定;“为之肆赦”省略主语“皇上”,翻译时补齐;“为”,因为;“肆赦”,指大赦天下。‎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大公鼎,是渤海人,祖籍为辽阳率宾县。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朴实,长大后爱好学习。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沈州观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水毁伤庄稼,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沿河壮丁来修缮堤防。有关官署接受命令后严厉急躁,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于是上奏章陈述这件事。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停止了劳役,雨水也未造成灾害。沿河千里之内,百姓没有不高兴的。大公鼎改任良乡县县令,减省徭役,致力于耕织,兴办孔子庙学,管辖内的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大公鼎多次升迁官至兴国军节度副使。当时有隶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扰乱为害乡里。时间长了,百姓不能忍受。大公鼎上奏皇上,当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入朝,大臣告知(大公鼎)皇上嘉奖并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很幸运;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赐平均给天下。”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大公鼎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皇上春天去游猎,公主照例借贷钱财,大公鼎说:“怎么可以停止官家用度,谋求个人人情?”拒绝借贷。因此听到很多埋怨责骂的话,大公鼎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废弃啊。”不久大公鼎被授予大理卿,所平反的冤假错案很多。天祚帝即位后,大公鼎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东京户部使。当时盗贼杀死留守萧保先,最初是贪图他的财产,后趁机带头作乱。百姓也互相猜忌,家人自相争斗。大公鼎单人匹马巡行郡中,向百姓陈说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这不是欺骗我们,不敢不听从命令。”安定和睦如故。大公鼎被授予中京留守,赐为贞亮功臣,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众多,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就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听说此事的盗贼接踵而来。不到十天,境内清平宁静。天祚帝听说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退职,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大公鼎想攻打而没有力量,叹息说:“我想辞官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事牵累,不幸到了这个地步,难道是天命吗?”因而忧愤成病。保大元年大公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昫,字耀远,涿州归义人也。昫神彩秀拔,文学优赡,与兄、弟俱有乡曲之誉。唐天祐中,契丹陷其郡,昫被俘至新州,逃而获免。后居上国大宁山,与吕梦奇、张麟结庵共处,以吟诵自娱。会定州连帅王处直以其子都为易州刺史,署昫为军事衙推。及都去任,乞假还乡,都招昫至中山。庄宗即位,授太常博士,赐绯;比部郎中,赐紫。丁母忧,服阕,依旧充职。明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明宗重其风仪,爱其温厚,长兴中,拜平章事。时昫入谢,遇大祠,明宗不御中兴殿,閤门白:“旧礼,宰相谢恩,须正殿通唤,请候来日。”枢密使曰:“命相之制,下已数日,中谢无宜后时。”因即奏之,遂谢于端明殿。昫以端明殿学士拜相,而谢于本殿,士子荣之。初,唐末帝自风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昫乃搜索簿书,命判官高延赏计穷诘勾,及积年残租,或场务贩负,皆入账籍,条奏其事,请可征者急督之,无以偿官者蠲除之。吏民相与歌咏,唯主典怨沮。及罢相之日,群吏相贺,昫归,无一人从之者,盖憎其太察故也。天福初,张从宾作乱于洛阳,害皇子重乂,诏为东都留守。未几,奉使入契丹,还封谯国公。开运初,授司空。契丹主至,不改其职。昫以眼疾乞休致,契丹主授昫守太保。契丹主北去,留于东京。其年夏,以病卒,年六十。汉高祖登极,赠太保。初,昫避难河朔,匿于北山兰若,有贾少瑜者为僧,辍衾袍以温燠之。及昫官达,资少瑜进士及第,拜监察御史,闻者义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刘昫传》)‎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B. 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C. 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D. 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署”,表示代理、暂任或试充某官职。在古文中同样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假”“权”“夺”等。‎ B. “赐绯”,唐制,四品、五品的官服是绯色,有时官员的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 C. “公”,周代诸侯五等级之一,大诸侯称公、侯,小诸侯称伯、子、男,后用五等爵位封有功之人。‎ D. “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古代有“大夫七十而致事”的传统,官员一般到七十岁退休。‎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昫才华出众,乱世隐居。他富有文采,与自己的哥哥、弟弟都在家乡有声誉;他从敌军逃脱后,就在大宁山上修建草庵,吟诵诗歌,自娱自乐。‎ B. 刘昫温厚俊朗,深受皇恩。他仪表堂堂,宽厚待人,受到明宗喜爱,被授予平章事;他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拜任宰相,又在端明殿谢恩。‎ C. 刘昫尽忠职守,遭人嫉恨。他细致查对军队钱粮数目,受到百姓称赞,但因主管官员的怨恨、报复而被罢免宰相一职,返回故里时无一个人追随。‎ D. 刘昫知恩图报,世人称赞。他在河朔避难时得到贾少瑜的帮助,当官后不忘资助贾少瑜考进士,当时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閤门白:“旧礼,宰相谢恩,须正殿通唤,请候来日。”‎ ‎(2)条奏其事,请可征者急督之,无以偿官者蠲除之。‎ ‎【答案】5. D 6. A 7. C ‎ ‎8. (1)守门官员说:“按照惯例,宰相感谢皇恩,必须在正殿通名传唤,请等到明天。”‎ ‎(2)逐条罗列上奏这些事,请求将可以征收到的账目赶快督促办理,无法偿还官府的账目一概免除。‎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中,“切于军用”意为“迫切需要军费”,“时”意为“当时”,故“军用”和“时”之间应断开,故排除A、C两项。“及命赏军甚愆于素”中,“军”为“赏”的对象,“甚愆于素”说的是后唐末帝在赏赐军队时发现与王玫之前上奏的钱粮数目相差很大,故应在“军”后断开,排除B项。译文:后唐末帝从凤翔到京城,急需军费,当时王玫担任判三司的职位,皇帝下诏询问钱粮的数目,王玫将所有的数目上奏,等下令赏给军队时,和他申报的数目相差悬殊。唐末帝十分恼怒,用刘昫代替王玫。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夺”不表示代理官职,而表示罢官免职。‎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因主管官员的怨恨、报复而被罢免宰相的职位”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唯主典怨沮及罢相之日,群吏相贺”,可知,主管官员因为刘昀的认真沮丧、怨恨,后来刘昫被罢免宰相时好多官员庆贺,由此可见刘昫罢免宰相与“主典”没有直接联系,文中并没有提及刘昫被罢免宰相的原因。‎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关键词:①阁门:守门官员;旧礼:按照惯例;通唤:通名传唤。②条:分条陈述;督:督促;蠲除:免除。‎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译文:       刘昫,字耀远,涿州归义人。刘昀神采交奕、秀丽挺拔,富有文采学识,与兄长、弟弟都在故乡有声誉。唐天佑年间,契丹攻占涿州,刘昫被俘押送到新州,伺机逃跑,躲过危险。后来居住在京都的大宁山上,和吕梦奇、张麟搭建草庵同住,吟诵诗歌自求娛乐。恰逢定州长官王处直委仼他的儿子王都为易州刺史,任命刘昫为军事衙推。等到王都离开任上时,他请假回故乡,王都请刘昫到中山。庄宗做了皇帝后,任命刘昫为太常博士,赏赐绯色衣饰;改任比部郎中,赏赐他紫色衣饰。刘昫遭遇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照旧担任他原来的职务。明宗即皇帝位,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明宗看重刘昫的仪表,喜爱他的温厚,在长兴年间,任命他为平章事。当时,刘晌进宫谢恩,正碰上盛大的祭祀,明宗没有驾临中兴殿,阁门使说:“按照惯例,宰相谢恩,必须在正殿通名传唤,请然到明天。”枢密使说:“拜任宰相的制词,已经下达了几天,到宫中谢恩不应当往后拖延。”随机奏报这件事,于是刘昫在端明殿谢恩。刘昫从端明殿学士拜任宰相,又在端明殿谢恩,士人都很敬重他。当初,后唐末帝从凤翔到京城,急需军费,当时王玫担任判三司的职位,皇帝下诏询问钱粮的数目,王玫将所有的数目上奏,等下令赏给军队时,和他申报的数目相差悬殊。唐末帝十分恼怒,用刘昫代替王玫。刘晌于是就搜集登记簿,命令判官高延赏查询已经结算和勾销以及长期拖欠的残留租税,或者场务买卖的亏空等账目,全部都有名无实地登记在册,于是逐条罗列上奏,请求将可以征收到的账目赶快督促办理,无法偿还的账目一概免除。官吏百姓互相传颂这件事,只有主管官员埋怨沮丧。等到刘昫被免除宰相的职务时,众官吏相互祝贺,刘昫返回时,没有一个人追随他,大约是恨他明察秋毫的缘故。天福初,张从宾在洛阳叛乱,杀害了皇子重乂。高祖下诏任命刘昫为东都留守。没有过多久,刘昫奉命出使契丹,回来后封为谯国公。开运初年,授任为司空。契丹君主到了京城,没有改换他的职位,刘昫因为眼疾请求退休,契丹君主授任他为守太保。契丹君主回北方后,刘昫留在了东京。这年夏天,刘昫因为疾病去世,享年六十。汉高祖登上皇帝位后,追赠刘昫为太保。当初,刘昫在河朔避难期间,藏在北山的寺院中,有个叫贾少瑜的僧人,拿出衣被让他温暖身体。刘昫等到官位发达时,资助贾少瑜最终考中进士,任命他为监察御史,听说这件事的人认为他很讲义气。‎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哀郢二首①(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③,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②徂岁:言岁月流逝。下阪轮:下坡的车轮。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 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 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 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10. 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案】9. B 10. 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袭的惨淡的废城景象。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表述错误。“天地何心穷壮士”正确解释为“天地何曾有导致壮士图穷困厄的心”但表述重点应在下一句:自古以来,皆因人事之非,以至于很多像屈原一样的忠臣被流放江湖。这一切怎不令人顿生怨愤,非淋漓痛饮焉能排遣,非慷慨悲歌何以发泄。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以及理解情感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内容、手法、情感三个角度来解答。本题中,让分析尾联的景物形象和意蕴作用,结合诗歌尾联可以看出:尾联通过“废城”“霜露”“荆榛”等意象,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袭的惨淡的废城景象。意蕴:诗歌从回顾楚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着笔,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以及今日遗址荒芜的景象,作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诗人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诗人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引荐自己。‎ ‎12.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在艺术技巧上的妙处。‎ ‎【答案】11. B 12.‎ ‎ 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节律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葆有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表达上含蓄形象。‎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本句意思是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这里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句中连用了两个叠词“冉冉”“涓涓”,运用这两个叠词写出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叠词的运用从外在环境写到野菊的内在心境,刻画细致入微,同时节律优美,音韵和谐。本诗是诗人李商隐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诗人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所以此处“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紧接着下文揭示了野菊的心境,所以此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还有本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写出了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只能发出细细的香味,内心悲苦,清泪涓涓,奠定全诗悲的感情基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赴建康过京口呈刘季高 宋 叶梦得 客路重经黄鹄前,故人仍得暂留连。‎ 长枪大剑笑安用,白发苍颜空自怜。‎ 照野已惊横雉堞,蔽江行见下楼船。‎ 灞陵醉尉无人识,漫对云峰说去年。‎ ‎【注】①刘季高:叶梦得的好友,叶、刘两人都遭到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排挤。②雉堞:指防守的壁垒。③下楼船:指金兵浮江而下,楼船千里,进攻建康。④灞陵醉尉:西汉时,李广和一名随从返家时至灞陵亭,灞陵尉喝醉了酒,禁止他们通行,二人只得夜宿亭下。‎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重经京口,得以暂时和故人相聚,算是此行的可喜之事。‎ B. “照野”句写战场上烽火照野、战垒横陈,表达了诗人对前线战士殊死战斗的赞美。‎ C. 尾联中,诗人借李广无人识的典故说自己无人识,“漫”字看似随意,实则蕴含悲痛之感。‎ D. 本诗诗意悲慨苍凉,诗人对友人感叹时事,对议和深为不满,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14. 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笑”“空”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3. B 14. ①“笑”是“感到可笑”的意思。当权者力主议和,长枪大剑将无用武之地,可笑的是自己还想用它们收复国土。②“空”是“徒然”之意。诗人一心报国,却已经年老,只有徒然自怜。③“笑”“空”二字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悲凉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诗歌手法和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本类题型应该在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手法和诗歌情感。本题中B项,“表达了诗人对前线战士殊死战斗的赞美”分析有误,该句表达了诗人对险峻局势的担忧和对主和派的谴责。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诗歌炼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准确理解诗歌字词的意思,不能脱离诗句,要把字词置于原句并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答题时,应先解释字词的意思,接着将其置于原句中理解整句的意思,若使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应点明,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比如本题考察“笑”和“空”的表达效果,考生要先写出“笑”在本诗中的意思,即“笑”是“感到可笑”的意思。然后分析“笑”字这一句的含义:当权者力主议和,长枪大剑将无用武之地,可笑的是自己还想用它们收复国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空”字:先写出“空”在本句的意思:“空”是“徒然”之意。接着写出整句诗的意思:诗人一心报国,却已经年老,只有徒然自怜。最后总结这两字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笑”“空”二字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悲凉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解答此类题型,要准确理解诗歌字词的意思,不能脱离诗句,要把字词置于原句并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答题时,应先解释字词的意思,接着将其置于原句中理解整句的意思,若使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应点明,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先写了酿泉,然后以“______,______”两句写醉翁亭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形象生动。‎ ‎(2)诸葛亮《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奖惩功过、好坏,不能因为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3)《小石潭记》中“_______”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清澈,而“________”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情态。‎ ‎(4)古人在欢乐之余,往往会有人生短暂之叹。曹操曾感慨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也曾在《赤壁赋》中借飞虫米粒慨叹人生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 ‎(5)《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答案】 (1). 峰回路转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 陟罚臧否 (4). 不宜异同 (5). 皆若空游无所依 (6). 似与游者相乐 (7). 寄蜉蝣于天地 (8). 渺沧海之一粟 (9). 定乎内外之分 (10). 辩乎荣辱之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翼,陟,罚,臧,蜉蝣,沧,辩。‎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据最新消息、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21家中国企业登上未来50强的榜单,其中新浪微博仅次于美国的云计算软件开发商Workday,高居榜单第二的位置。新浪微博能够名列前茅,显然有自己独特的市场套路与商业魅力。‎ 当年,正值全球社交网络服务竞争的白热化阶段,新浪团队推出了微博。那时,美国的“推特”已经做得 。然而,仅用了一年,微博就揽进了1亿用户,并成长为中国最为火爆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微博持续发展,后来居上,现已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独立社交平台。‎ ‎( ),比如支持“评论+转发”,支持原生图片和视频,而“推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在使用开放平台接入的图片与视频服务。这决定了微博的互动性、 大大强于“推特”。‎ 在核心技术方面,微博可与“推特” 。比如微博的移动APP应用比“推特”早推出6个月, 能力更胜一筹。一方面,有了便捷的移动支付,使基于账号体系的前提下投放的内生性广告为微博商业生态的优化增进了驱动力;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为粉丝经济提供了营销平台。‎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风生水起 参与性 分庭抗礼 盈利 B. 有声有色 形象性 平分秋色 营利 C. 有声有色 形象性 平分秋色 盈利 D. 风生水起 参与性 分庭抗礼 营利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微博比“推特”面世晚一些,“推特”所缺少的一些元素是微博从一开始就加入了的 B. 微博比“推特”面世晚一些,但微博从一开始就加入了“推特”所没有的一些元素 C. 微博从一开始就加入了“推特”所没有的一些元素,微博比“推特”面世晚一些 D. “推特”所缺少的一些元素是微博从一开始就加人了的,但“推特”比微博面世早一些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便捷的移动支付使基于账号体系下所投放的内生性广告为微博商业生态的优化增强了驱动力。‎ B. 便捷的移动支付使以账号体系完善前提所投放的内生性广告为微博商业生态的优化增强了驱动力。‎ C. 有了便捷的移动支付,基于账号体系所投放的内生性广告为微博商业生态的优化增添了驱动力。‎ D. 有了便捷的移动支付,使在账号体系的基础上投放的内生性广告为微博商业生态的优化增添了驱动力。‎ ‎【答案】16. D 17. B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 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根据语境,是指美国的“推特”已经做得蓬勃兴旺,应填“风生水起”。排除BC。 参与性:指参加,加入。‎ 形象性:指美事物总是以其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为主体感官所感知的特性,是以形式因素为主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特性。‎ 根据语境,“评论+转发”“原生图片和视频”是在强调参与性,应填“参与性”。‎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平分秋色:双方各占一半。‎ 根据语境,在核心技术方面,微博可与“推特”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应填“分庭抗礼” 盈利: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名词。‎ 营利:谋求利润,动词。‎ 根据语境此处指谋求利润的能力更胜一筹,应填“营利”,排除A。‎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 本题中,上段指出微博比美国的“推特”晚,但是持续发展迅猛,此处是承上启下过渡句,应“微博比‘推特’面世晚一些”承接上文,排除CD;联系后句“比如支持”,是对“加入了‘推特’所没有的一些元素”的举例分析,排除A。‎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中,原句中,滥用介词“使”导致句子缺主语,“基于……前提下”结构混乱,“增进”与“驱动力”搭配不当。‎ A项,“体系”后面的“下”赘余,应删去。‎ B项,“以……前提”成分残缺,应在“前提”前面加“为”。‎ D项,滥用介词“使”造成偷换主语。‎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古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 在文化的汁液中。在我国,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鼎、尊、爵等食器文物,到园林寺庙等建筑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再到围棋、投壶、蹴鞠等游艺活动,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繁星。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创造者、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侯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或是堆金积玉或是 ,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却大都处于文化 状态,要等待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是息息相关的。‎ 而在当下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和发展方向;百姓想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美感与意义,让日子过得更有滋有味。这样上下 ,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也推到了巨大的产业链中。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濡染 一文不值 蒙昧 勠力同心 B. 浸泡 一文不名 蒙昧 勠力同心 C. 浸泡 一文不值 愚昧 和衷共济 D. 濡染 一文不名 愚昧 和衷共济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 B. 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 C. 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 D. 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 浸泡,在液体中泡。‎ 濡染,沾染,受熏陶。‎ 根据语境人类指无时无刻不在文化的汁液中泡,故选“浸泡”与后文的“汁液”相吻合;‎ 一文不名,一文钱都没有形容极端贫困。‎ 一文不值,连一个钱都不值,形容毫无价值。‎ 根据语境,前文强调或富或穷,故选“一文不名”更适合语境;‎ 蒙昧,未开化,没有文化。‎ 愚昧,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 根据语境指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人,愚蠢,缺乏知识,故此处应选“蒙昧”;‎ 勠力同心,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根据语境,强调人们同心协力,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故选“勠力同心”。‎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发扬文化”搭配不当,应为“发扬传统,弘扬文化”,“挖掘”与 ‎“精神力量和发展方向”不搭配,应为“挖掘精神力量”,“明确发展方向”。‎ A项,“发扬文化”搭配不当,应“发扬传统,弘扬文化”;‎ B项,“挖掘与明确”不能与后面“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搭配,应为“挖掘精神力量”,“明确发展方向”;‎ C项,“发扬文化”搭配不当,应“发扬传统,弘扬文化”;“挖掘与明确”不能与后面“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一一搭配,应“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 故选D。‎ 五、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喜迎祖国70年华诞,国庆献礼大片《我和我的祖国》于今年国庆期间上映,影片聚焦了7个祖国重大历史瞬间,包括《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部分,分别讲述七个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与光阴握手,同岁月回望,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这七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哪一个更能引起你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 与光阴握手,同岁月回望,国庆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七个新中国历史瞬间,其中最能引起我的思考,让我感动的便是那一支斗志昂扬、朝气蓬勃的队伍——中国女排。‎ ‎1984年女排首次奥运折桂,以三连冠的成绩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团结拼搏,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凝聚成整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女排总教练郎平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支柱。‎ 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 中国女排精神即是不服输、不放弃、心怀祖国的精神。中国女排不仅是一支排球劲旅,更是催人奋进、引领时代的精神象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亟需一种精神鼓舞,一种自信支撑。在女排精神感召下,中国各行各业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朝气。我们的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渐引领世界;我们的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极大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支付方式;我们的高铁从模仿别人到完全自主制造;我们的C919大飞机,我们的一座座沟通无限的世界级桥梁工程,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该学习女排不服输、不放弃、心怀祖国的精神,奋斗于新时代。‎ 新时代领路人说:“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女排输过比赛,丢过冠军,还经历过漫长低谷,也上演过2004年雅典、2016年里约热内卢的绝地反击。中国女排处顺境就自强不息增创更大优势,处逆境则自强不息化劣势为优势,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带给我们感动与鼓舞。‎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道路上有挑战、有风险,更有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除了奋发图强、勇敢斗争,我们别无选择。发扬好不服输、不放弃、心怀祖国的女排精神,保持昂扬斗志和磐石般定力,我们才能在新征程上赢得新胜利。 ‎ 郎平说,“你们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这种坚定的眼神,是中国女排向胜利进军的战略定力。这种坚定的眼神,是我们在平凡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定力,是我们不畏艰险、奋勇前行的执着动力。中华民族就需要这样坚定精神,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每个事件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明确题目要求:本题聚焦电影《我和我 祖国》的七个片段,归纳了新中国70年历程中的几件代表性大事,要求考生从这七个重大历史事件中选择一个,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因此,写作内容就必须源于材料所给的七个重大历史事件。考生只能就其中的一个事件展开论述,如果综合七个事件,泛泛谈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则不符合内容要求。‎ 解题:本题将电影中的情节画面与当代青年对祖国发展的认识思考联系起来,全面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本题属于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虽设置了一个写作任务,但欲完成此写作任务,又必须完成以下写作指令:情境指令——建国 70周年,七个重大历史瞬间;主题指令——针对其中一个最能引起自己感悟思考的事件;对象指令——从新时代青年的角度思考认识;内容指令——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行动,考生需要提炼事件背后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同时写出自己应如何行动。这就需要考生对重大事件有独具慧眼的解读,发现事件背后的精神,深入挖掘,结合现实,谈当代青年应如何秉承新中国七十周年奋斗过程中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泛泛而谈,未提炼事件背后的精神,没有写当代青年的认识和思考,则均属于偏题或者跑题内容。‎ 材料分析:材料说,“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回望过去的付出和成绩,与之握手的不仅是光阴,更是光阴背后传达的爱国精神。考生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个重大历史瞬间背后所传达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传达独立自主精神。‎ ‎“原子弹爆炸成功”传达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爱国奉献的精神。‎ ‎“中国女排夺冠”传达爱国奋斗、奋勇拼搏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香港回归”传达亿万人民渴望祖国统一、守土有责的信念。‎ ‎“北京奥运会开幕”传达自信开放理念。‎ ‎“神舟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传达不断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纪念战争是为和平,“大国亮剑”传达中国追求和平的信念。 ‎ 考生不能只泛泛而谈中国取得的历史成就,而必须选取其中一件“更能引起自己感悟”的大事,深入分析其精神,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反映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爱国行动。‎ 写作注意:‎ ‎1、限制性:考生一定要把自己代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感悟事件传达的爱国精神,思考如何践行这样的精神。如果只是客观描述,不从青年学生的角度思考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则难以深入,难出佳作。‎ ‎2、开放性 ‎⑴写作的角度开放。材料提供了七个重大历史事件,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件深入分析,结合知识储备,谈自己对事件本身的认识和思考。‎ ‎⑵论据选择的开放。考生选择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后,要提炼事件背后的中华民族精神,再组织素材进行论证,最好能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取得的成就进行论证,这样便既真实典型又极具教育意义。‎ ‎⑶文体开放。材料说“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篇文章”,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所擅长的来选择文体,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也可以写抒情性散文,只要利于情感主旨表达即可。但不论选择何种文体,文体结构必须清晰。‎ ‎【参考立意】1.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 ‎2.独立方能自强——感动1949。‎ ‎3.两弹一星,自强不息。‎ ‎4.北京奥运,自信开放。‎ ‎5.香港回归,爱国守土。‎ ‎6.神舟飞天,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7.纪念抗战,共筑命运共同体。‎ ‎【素材】1、2016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奥运赛事上面大放异彩,为国家争得了一枚枚珍贵的奖牌,为中国挣得了一份份自豪与荣誉,为自己赢得了一次次掌声与欢乐。更让人值得兴奋的是,沉寂多年的女排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郎平朗指导的带领下,这一群勇敢而又美丽的女孩子们终于赢来了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金牌,实现了真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华丽逆转,让国人为之而动容,让中国为之而激荡,让世界为之而震撼。‎ ‎2、女排精神就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持与毅力,永不服输的坚强与韧性,永不言败的决心与勇气,永不投降的骨气与侠气,永不妥协的自尊与自强。正是因为这种震慑灵魂的精神与品质,女排才能再次登上巅峰,让全世界为之喝彩助威,让全中国为之骄傲与自豪。‎ ‎3、雅加达亚运会,在这次亚运会上,关注女排的人越来越多,期待女排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女排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然,这些女排的巾帼英雄们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们终究是顶住了压力,扛起了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大旗。‎ ‎4、在运动界,女排精神真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伟大精神,它可以把女排队伍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全国人民动员在一起,它让大家明白了坚持就会看到希望,坚强就会迎来光明。所以,让我们牢牢把女排精神烙印在自己心中吧,只有真正理解了女排精神的含义,我们才能够像这些女排姑娘一样取得成功,赢得掌声。‎ ‎5、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透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这一中心论点从“女排精神是什么”“为什么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学女排精神,奋斗新时代怎么做”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