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其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
施肩吾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新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②。
[注]①飞鞚(kònɡ):策马飞驰。②金吾:古官名。
★(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抓住关键句,比如第一首诗第二句“须凭弓箭得功名”,渴望凭借高超的箭术博取功名,第三句“等闲”意为随意,写出了人物的意气风发。第二首里,第二句和第四句是关键句。
答案:令狐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苦练骑射技能,渴望凭借自己的高超本领来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施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醉酒纵马,横行乡里,视百姓安危如草芥,而对当朝权贵却毕恭毕敬的街头恶少。
★ (2)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手法方面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 11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写有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侧面描写有环境烘托、人物对比等。做题时,可据此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相同点:两诗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都是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含蓄地表达诗歌主题。不同点:令狐诗运用了特写镜头,精心描绘了一幅策马奔驰,射云试箭的画面,以此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豪气。施诗运用对比,通过百姓前醉酒横行,权贵前奴颜婢膝这两种行为的对比,来表现其卑劣品行。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居①即事②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③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④关⑤。
[注]①溪居:溪边村舍。②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③系:拴。④去却:去掉。⑤关:门闩。
★(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 、 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悠悠漂荡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解析:根据题干中题空后面的情景提示,归纳出两个形容词。
答案:恬静 平和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 11 -
解析:“疑”“急”两字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做题时,注意结合诗中所叙之事,结合儿童心理与行动分析儿童形象。
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葡萄图
[明]徐渭①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①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
★(1)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要注重分析诗歌所写的人物的特征,把握住诗中的关键词句。作者起笔就用“半生落魄”“翁”写出自己的一事无成,紧接着又以“独立”“啸晚风”加强渲染,然后一转,以“笔底明珠无处卖”泄出有才而无人赏识的愤懑,最终只得湮没在荒草野藤中自生自灭。此外,还要结合诗歌的注释,做到知人论世。
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以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 11 -
★(2)作者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体会“明珠”所用到的手法。结合注释所述诗人怀才不遇的情况,可以得知诗人用“明珠”来喻己。先解释“明珠”的内涵,再回答出诗人情感。
答案: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方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yù):禁苑。③琐窗: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用 等修辞手法,以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来衬托梅花的 。
解析:从标题可知,本词写梅;再结合上片中的“温柔”“不借”可知,此处写梅用了拟人的手法。再结合本题题干中的“衬托”一词,可知上片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填第二个空,可结合题干中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选与其相对的反义词:能说明词中“疏疏淡淡”“骨清春嫩”的词语。
答案:拟人、对比 清秀不俗、骨气奇绝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词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 11 -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开头三句写其颜色。“笑杀”二句做进一步描写。“雪里”三句写其凌寒独放。“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万里”三句写梅花的坚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
答案: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月”,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行赠雁①
欧阳修
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②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 雁
杜 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②缯(zēnɡ)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做分析。
- 11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这两首诗虽然都写雁,但是因为借助雁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因而刻画描写的雁的形象也不同。如欧诗表现了大雁不怕辛苦地远飞而时刻面临危险的特点,杜诗表现了大雁自由自在、畅快飞翔的特点。
答案: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的征雁。“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有危险)。杜诗写了高飞之归雁。“高高”表现雁的自由自在、畅行无阻。
★(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江行赠雁》一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他看到几只南征的大雁栖息于江水之间,这些经历长途艰辛的鸟儿太疲倦了,羽翼已衰微。诗人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这些雁十分相似,于是借征雁表现自己的孤寂与悲愤。《归雁》的一、二句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那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答案:欧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杜诗借雁北归反衬自己仍久留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 11 -
(1)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谈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是咏物诗,咏北陂杏花,塑造北陂杏花的形象,暗喻诗人自己。本题的解答,首先应从宏观上指出借助杏花写人,运用象征手法这一特点,再结合具体的词句,针对题眼“悲壮”答题。
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2)诗歌前两句描写出一幅什么景象?“各占春”具体指什么?
解析:作答本题,要抓住“春”与“花”说明春天花开的景象。
答案:前两句写出了正当春季,杏花临水盛放的景象。“各占春”指池边树上的花和池中花影一样妖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红梅
[宋]王安石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①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②半醉。 东阁③
- 11 -
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④疑。惟有青枝不似。
[注] ①真妃:唐朝贵妃杨玉环。②琼姬:传说芙蓉城中仙女。③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④杏花:一种春花,枝直。
★(1)用四个词语归纳红梅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诗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这类题目,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语,如数量词、形容词、颜色词等,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此题抓住“薄与胭脂”“琼姬半醉”“浑作杏花”来概括即可。
答案:质朴、自然、清纯、妩媚。(意近即可)
(2)简析上片与下片描写方法的不同。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描写方法的不同,其实就是分析描写的艺术手法。题干明确将上片和下片进行比较,下片的对比手法较为明显,上片抓住“嫌”“真妃”来分析手法。
答案:上片比喻、拟人(用典)。把梅花红中微淡的色彩说成“薄与胭脂”,是人格化笔调,用贵妃出浴、仙子醉酒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出梅花高洁、艳丽形象;下片对比(衬托)。用文人学士“诗情”“动”与“玉管休吹”对比,突出梅花的动人魅力,用梅花与杏花对比,突出梅花俏而敢争春的气质。
- 11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解析:C 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炉存火似红”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
★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解析:本题答题关键词“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用意”
- 11 -
。结合关键意象答题,答案内容应该包括景象和作用。
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 规①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①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空”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和表达效果上回答。“空”意思是“徒”,即“白白地”。联系全联中的“倦”“低首”“断肠”等词,能够悟出作者无可奈何、无法排遣、不得不为的情感。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 11 -
解析:作答本题,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作者选取“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 11 -
相关文档
-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下2021-06-0315页
- 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2021-06-0313页
-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2021-06-036页
-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质量检测卷2021-06-0314页
-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课时作业1含解析2021-06-037页
-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325页
-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2021-06-0313页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2021-06-0318页
-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2 人2021-06-0343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2021-06-0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