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传记阅读学案8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 学案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阐释】‎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的意思。‎ ‎“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是探究的对象,它主要包括文本内容方面和形式方面的某些问题。‎ 这是对“新课标”“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做出评判”等阅读要求的提炼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严歌苓:厚积薄发不事雕琢 金 涛 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就晚上睡觉前读一会儿书,很糟糕。”严歌苓说。‎ 厚积薄发不事雕琢 在严歌苓的电脑桌上,经常放着一本李商隐的诗集。电脑开机前的空闲里,严歌苓会翻开诗集读上一段,虽然她和李商隐的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但严歌苓觉得这可以使她进入一种很美的意境。“平常读好的语言,包括英文,总是在给我营养。作家要不断地被陶冶,学的语言越多越好,别人语言中总会有自己语言中没有的养分,也可以从古文和现代文字中吸取大量养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薄发。”‎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精神是普世的。”严歌苓说,现在国际上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化现象,《金陵十三钗》一下子就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 创作时是支燃烧的蜡烛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就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 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得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第一主题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我写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必然要经过一道语言的翻译,再经过一道文化背景的翻译,还要经过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翻译,有好几层,难怪人家翻译不好。”‎ 不过,严歌苓觉得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她看来,现在的作家像韩寒、郭敬明,已经不再有他们那一代人的负担。年轻作家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苦闷,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全世界都会共同关注、都会懂得的宇宙。“他们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这个主题是全世界的同龄人都在做、作家都会有的共同命题。年轻的作家不去讲‘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灾害,外国人不懂那个时期生活形成的特定术语。现在青年作家考虑的问题如就业、购房、环保等正和西方青年作家逐渐靠拢,相似的环境下产生了类似的文学命题,这也造成他们情感表达的接近,文学不与世界接轨也得接轨。所以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文学不应高高在上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所以有时我会搜集这些东西。《第九个寡妇》是我听到的故事,《小姨多鹤》也是我听到的故事,都是朋友给我讲的。”‎ 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问题:有人说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有人说文学是想象的艺术,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的创作加以探究。‎ ‎【思维建模】 第一步:准确表明观点。‎ 不管同意哪种看法,首先应亮明自己的观点。两种观点都有道理,考虑观点时,最好倾向自己有话可说的观点。‎ 第二步:恰当引用论据。‎ 题干已明确“请结合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的创作加以探究”的要求,所以,可以以严歌苓创作《陆犯焉识》的情况为例来分析“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或“文学是想象的艺术”的观点。‎ 第三步:整合条理作答。‎ 即整合信息,分条陈述。分条陈述还应:(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规范答案】 表述观点:文学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想象。‎ ‎(1)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最终目的。(答出“基础”或“目的”即可)严歌苓创作《陆犯焉识》即以其爷爷为生活原型,同时又通过陆焉识的故事表达了她对爷爷生活时代的深刻思考和追问。‎ ‎(2)想象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艺术特征。(答出“手段”或“艺术特征”即可)为了将陆焉识的形象塑造得丰满而逼真,严歌苓除了搜集有关爷爷的资料外,还通过疯狂的想象将有限的几篇素材黏合起来。而想象本身又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一、“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两原则 ‎1.整体把握原文与语境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1)整体原则:阅读文章首先要从整体出发,弄清文本大意、明白中心主旨、把握传主特点,思考回答问题时紧扣中心主旨,不能孤立地去看问题,尽量分析问题与中心主旨有何关系。‎ ‎(2)语境原则:理解具体问题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分析回答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从上下文出发,从原文找到问题的相关信息点或暗示内容,再加以分析、归纳、作答。‎ ‎2.知人论世的原则 传记是写人为主的文章。探究的问题必然也会与传主联系起来,因此,“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就要准确地理解传主的形象特征以及与之有关的人、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准确地把握知人论世的原则,从“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这两个角度深入阅读,以准确地“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4步骤”解答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类题目 步骤1:研究探究对象 所探究的问题可能是题目规定的,也可能是探究者自己确定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形,我们都必须了解这个将要探究的问题存在什么样的“疑”或有什么“难”,并明确问题的实质和范畴,也为下一步的探究做铺垫。‎ 步骤2:寻求文本依据 整体阅读文本,了解问题在文本中的语境,并搜集相关线索,为明确个人观点打下基础。‎ 步骤3:提出探究设想 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大致看法,并且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说明自己探究的路径和凭据。‎ 步骤4:展示探究过程 组织答案时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与当前探究的问题建立联系,而后依照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顺序分条逐层地展示出探究过程(有时也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的排列顺序),在展示探究过程中要让自己见解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得到证明。最后还必须有一个简练的结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 三、根据设问类型,选择应对策略 ‎1.文章的选材或结构安排是否恰当——多从真实性和是否有利于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作答。‎ ‎2.某句话有什么含意——多从揭示人物精神、事件意义等角度分析。‎ ‎3.某人在某件事上的做法是否恰当——多从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社会现实、个人观点等层面切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