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50 KB
  • 2021-06-03 发布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摆脱同质性的、辨识度极高的写作,才能真正进入文学史。保持辨识度,就是保持差异性、异质性,这要求作家对于现代主义的“精神渐冻症”、颓废冷漠的美学观念等,具备强烈的反思批判能力。‎ ‎②当下的中国文学有三种主要的写法。其一是消耗自然资源的“资源枯竭型”写作。这种写作无视乡土已经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现实,闭门造车。其二是自80年代后期至今、在青年写作者中颇具影响的工匠式写作。这种写法浸染了世纪末的颓废情绪,对于书写中国特异的地域经验而言,这种写法是问题重重的。其三是立足于边缘经验的写作。这类小说可遇不可求,而且传递出的时代经验之间的紧张和对峙关系,也成了一种针对“现代主义”写作的异质性声音,对当代写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③世界文学发展史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多次颁给了亚非拉等后发达国家,比如略萨、莫言。这提醒我们,后发达国家的地域性经验非常珍贵,其神话系统还没有遭到现代性经验的污染和毁灭,是值得被发掘和书写的。诺贝尔文学奖还颁给了奈保尔、石黑一雄等具有移民背景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作家。可见,除异于西方文化的特定民族经验之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体验,也是滋生创造性表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石黑一雄的获奖,是对虚无冷漠的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的纠正。他的文笔浸润着日本的“物哀”美学传统,它对于爱、忏悔、牺牲等人类最光辉的感情,是抱以信念的。可以猜想,诗意而深情的东方美学,在世界文学的进程中发挥作用的时刻到了。‎ ‎④我们必须打开自己视野的宽度。从时间上,要往现代之前看,从古老的东方古典美学中寻找新的细胞,植入当代文学的肌体。从空间上,要关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活现状,关注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宽广的视野当中,调整自己写作的姿态、立场,找准真正具有价值的崭新题材,去表达自己。不能只求视野的深度,天天拿着现代主义美学的放大镜,在经典作家早已涉足过的领域徘徊不前,在日常碎片的细节当中流连忘返。‎ ‎⑤此外,最重要的是重新拾起人类的信心。现代科技对人性的挑战、战火纷飞的局部战争对文明的残害等,这些现状已经在渐渐摧毁人类的信心了。文学不应该加入这股破坏性的力量,而是应该在虚无中发现希望、在冷漠中发现热忱、在残忍中发现良善。‎ ‎⑥肯定人类的价值,这是曾经的现实主义所主张的。如今,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信念。这种新的现实主义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对人性闪光的瞬间保持肯定和信念。它与现实生活血肉相连,与真善美的价值血肉相连。它没有滑入纯粹形式主义的顾影自怜与哲学层面的虚无主义,而是保持着与生活的互动、与现实的相拥。找到这种写法,就找到了文学最原始的力量与最基本的尊严。‎ ‎(《光明日报》2018年7月24日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下文学的三种主要写法问题重重,是我们应该反对的,而近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对象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B. 石黑一雄的获奖表明,以“物哀”为代表的诗意而深情的东方美学传统,在世界文学的进程中发挥作用的时刻到了。‎ C. 当下文学需要一种与虚无、冷漠、颓废的西方现代主义不同的、辨识度极高的、新的写作手法——新的现实主义。‎ D. 新的现实主义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人性保持肯定的积极的信念,要求作家与生活紧密互动,与现代主义文学观念一刀两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表达了写作要保持差异性、异质性才能进入文学史的看法,接着分析了当下写作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B. 作者以21世纪以来一些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例,证明了作家把创作根植在特定民族经验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体验当中的重要性。‎ C. 第四段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作家打开写作视野宽度的方法,希望作家调整自己写作的姿态、立场,不可忽视日常碎片的细节。‎ D. 文章最后两小节从如何通过文学重建人类的信心这一角度去探究当下中国文学合理的写法和发展的方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代作家应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渐冻症”、颓废冷漠等特点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能力,不能一味继承沿袭。‎ B. 21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亚非拉等后发达国家的作家,提醒我们其写作有自己独特珍贵的民族经验,其神话系统是值得被发掘和书写的。‎ C.‎ ‎ 所谓“重新拾起人类的信心”就是指面对摧毁人类信心的现代社会,仍然对于人类最光辉的感情抱以信念,在虚无、冷漠、残忍中分别发现希望、热忱和良善。‎ D. 曾经的现实主义否定人类的价值,新的现实主义应与现实生活和真善美的价值血肉相连,所以二者大相径庭。‎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额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A项,“当下文学的三种主要写法问题重重”以偏概全,第二段“这种写法是问题重重的”仅指工匠式写作;B项,“表明”属已然未然错位,第三段说依据石墨一雄的获奖“可以猜想”东方美学传统在世界文学的进程中发挥作用的时刻到了;C项,“与现代主义文学观念一刀两断”说法绝对,第五段“应该在虚无中发现希望、在冷漠中发现热忱、在残忍中发现良善”,可知并不是要“一刀两断”;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C项,曲解文意,依据第四段可知,作者不是希望和呼吁“不可忽视日常碎片的细节”,而是反对沉迷于“日常碎片的细节”;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仔细比对原文,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三找文中趋势、预测,看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C项,第五段“现代科技对人性的挑战、战火纷飞的局部战争对文明的残害等,这些现状已经在渐渐摧毁人类的信心了”,可见“摧毁人类信心的现代社会”错,只是“已经在渐渐摧毁”,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展开,但不同文本会有不同。考生需要通过抓关键句、点睛句、首尾句和关联词等来综合确定。内部结构上有并列、层进、对比三种。论证方式通常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类比论证。考生作答时需要依据平时积累和练习,仔细比对选项,提高准确率。‎ ‎(二)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不仅中国的经济体量实现了跃升,社会分工也随之改变。40年来,“工、农、兵、学、商”为主的单一职业体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职业体系在细化与新生中逐步重构。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增了347个职业、取消了894个职业。‎ ‎“影响职业变迁的核心因素就是生产力。”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说,自中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释放,经济实力持续跃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让职业分工愈加细化,职业结构出现内部分化。‎ ‎40年来,在职业变迁的增减中,既有生产力提高、需求升级带来的传统职业的细分与变迁,也有科技进步催生出的职业更替。面对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新业态、新职业,多位受访专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建立新职业的行业规范,将之纳入议事日程。‎ 面对新技术对传统工作岗位的颠覆和新岗位的创造,诸多专家建议,劳动者也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更新知识。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勤奋、好学、创新,使自己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变化。‎ ‎(摘编自《在细化与新生中重构——透视四十年职业变迁》,《瞭望》第48期) ‎ 材料二:‎ 新职业的纷纷出现,为产业、行业、职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一种引导,从新职业的产生可以看到,在转换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进程中,将有越来越多的新职业亮相。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1000家;而在交通行业,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17年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末,中国内地已有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城轨服务人员已成为一支新的职业队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认为,新职业不断发布有利于形成好的导向,将给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及其服务的改进完善、大学教育专业设置调整和教学方法改革、劳动者就业等提供良性引导。‎ ‎(摘编自《职业变迁折射社会新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2月12日)‎ 材料三:‎ 职业变迁见证着时代变迁。有些职业被淘汰或走向没落、有些职业则成为新宠,职业体系的重构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的必然要求。‎ 职业变迁成就了品质生活。今天,很多职业的兴起缘于人们就业需求的多元和细化,这些需求的产生跟物质生活极大进步和丰富有关。职业变迁更大的意义或者说启示在于一种求新求变的意识。实际上,依靠市场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市场和消费群体就在那里,就看你有没有填补空白或者发明创造的意识,有没有从公众需求出发的思维。‎ 当然,职业变迁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新问题、新博弈,发展中可能生出一些枝节,比如,传统产业调整后的劳动力过剩问题,网约车司机的素质和乘客的安全问题,网络主播带来的直播界限尺度问题,代驾的安全和责任承担问题,包括由此带来的服务平台与具体劳动者之间关系的确定。新职业中的新角色以及社会其他成员都应该正视并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应迎接、顺应这种时代的发展变化,鼓励、珍视创造性劳动,培养、储备更多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摘编自《工人日报》2017年5月3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体系发生显著的变化,职业分工愈加细化,职业结构出现内部分化。有的传统职业消失或走向没落,也涌现出新的职业类别。‎ B. 职业变迁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催生的积极变化。专家苏海南认为,这种变化对人力资源市场、大学教育、传统产业调整都将提供良性的引导作用。‎ C. 职业变迁可能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制定新职业行业规范应该列入政府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D. 面对职业变迁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应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之相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向着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迈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中国经济体量的跃升,也引发社会分工的改变,促成职业分工的愈加细化,整个社会的职业体系的重构已成为趋势。‎ B. 社会变革引发颠覆性变化,应该认识到职业变迁与每个劳动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也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变化中积极应对。‎ C.‎ ‎ 职业变迁激活了整个社会求新求变的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这种创新求变提供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在创新中将更加良性地发展进步。‎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列举了重要数据,这些数据足以表明社会职业体系的重大变化,也显示出职业体系重构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现实性很强。‎ ‎6. 围绕“职业变迁”,三则材料关注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作简要说明。‎ ‎【答案】4. D 5. C ‎ ‎6. 材料一:写改革开放四十年,职业体系在细化与新生中逐步重构及原因探究;‎ 材料二:职业新变迁彰显社会新发展及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写职业变迁带来的求新求变意识的崛起,也带来新的问题,并呼吁应对问题的应用态度。‎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是否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D项,曲解文意,材料三末段“我们应迎接、顺应这种时代的发展变化,鼓励、珍视创造性劳动,培养、储备更多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但不能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向着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迈进”,“目标”属无中生有。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筛选原文信息,认真比对选项意思,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指代词(如“它”“其”等)、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程度词 (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时间词(“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是否有说法绝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问题。C项,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二段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让职业分工愈加细化,职业结构出现内部分化”,但不能说这种经济体系为“为这种创新求变提供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在创新中将更加良性地发展进步”,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三则材料关注的侧重点”,回归原文,从每则材料立足的时间(历史、现实、未来)、思考的角度(经济、政治、文化等)、获益的对象(人民、学生、老人、国际关系等)、采取的措施(立法、转变思想、长信科技等)角度思考材料的侧重点。材料一:依据第一段“40年来……新的职业体系在细化与新生中逐步重构”、第三段“在职业变迁的增减中,既有生产力提高、需求升级带来的传统职业的细分与变迁,也有科技进步催生出的职业更替”依据《在细化与新生中重构——透视四十年职业变迁》,容易概括出答案;材料二:依据第一段“在转换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进程中,将有越来越多的新职业亮相”,第二段“有利于形成好的导向”“提供良性引导”容易概括出职业变迁带来的积极作用;材料三:第一段“见证着时代变迁”、第二段“成就了品质生活”“更大的意义或者说启示在于一种求新求变的意识”写职业变迁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三四段写带来新的问题,并呼吁应对问题的应用态度。‎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草地上烧焦的十字架 陈若羲 敏敏很后悔没借部车子开来亚凯市。她在巴士站转了一阵才找到表舅说的七路巴士。站牌下的木头凳上坐着一位大块头的黑人老妇。‎ ‎“咳!”敏敏微笑地打声招呼,“等了很久吗?”‎ 老太太很友善地对敏敏露齿而笑。“还好,我也才到。”老太太盯着敏敏的脸瞧了一会,和气地问道:“韩国人?”‎ ‎“我长得很像典型的韩国人,对吗?”敏敏有些忍俊不止。‎ ‎“唔,不像中国人嘛!”老太太颇有自信地辩解:“至少不像我见到的中国女人。喏,我日常打工的那条街上,中国女人衣着可时髦啦!她们上超级市场都穿戴得珠光宝气!”‎ 老太虽然饶舌,但不失风趣,敏敏也就姑妄听之。“不过你说的中国人,”她还是希望有所区别,“指的是香港来的吗?”‎ ‎“香港和台湾都有。信不信由你,我光从房子上就能一眼认出他们!”‎ ‎“不会吧,你在开玩笑!”敏敏觉得好笑。‎ ‎“你不知道,台湾人一来,总是大兴土木。那可都是一些五十万块以上,至少三房两厅的房子哪!但他们还觉得不够大,他们把车库扩大,甚至再加层楼。你以为一营军人要开来吧?不,只住三四口人而已。”‎ ‎“香港人不同了。他们一来先砍树。几十年的松树,漂亮得像棵圣诞树呀,一眨眼给锯掉了!接着就筑起一道高高的水泥墙,把自己圈在里面,活像坐牢似的。”‎ ‎“是……吗?”敏敏虽有些迟疑,已深感惭愧了。“你说的那条街是哪里?”‎ ‎“波顿街。”‎ ‎“什么?那正是我要去的街嘛!”‎ ‎“真的?但是,你不会住那儿吧?”老太太侧过脸来,一脸狐疑的。“我一个礼拜上工好几趟,怎么没见过你?”“我……也正要去打工。”她瞄一眼自己的牛仔裤,这个借口编得不算离谱。‎ ‎“原来如此。”老太太兴奋地竖起食指猜测了,“你是给……中国人做?”‎ ‎“嗯。波顿街三十号。”‎ ‎“唷,它的隔壁,廿四号,是我的一位东家啊!”‎ 老人家惊喜交集,粗壮的手掌同时重重地落在敏敏肩上。须臾,她又疑惑地缩回去了。‎ ‎“可是,自从发生那件事后,这对夫妇就走了,房子没人住嘛。”‎ ‎“唔,我去应征看守房子。”敏敏索性装糊涂到底。“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来了一辆空车,两人上去。敏敏紧挨着黑人坐,成心为表舅打听些消息。‎ 半个月前,表舅妈午夜来电话,气急败坏地宣布:“亚凯市不能待了,种族歧视!”原来夫妻俩晚上十点多返家时,发现门前草坪上有一个烧焦的十字架。向朋友打听后,才知那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白人种族优越主义者组成的三K党①,用以表达种族歧视的恐吓手段。三K党自以十字架代表正义,在谁家门口烧十字架,即是大祸即将临门的警告。表舅报警后,警察答应全力侦办,但舅妈还是坐立不安。‎ ‎“仅是一桩偶发事件嘛,他们却瞎紧张!”老太太幸灾乐祸似的。“你知道吗?当时警车就来了几辆,又是记者拍照,挨家采访……有些中国人呀,吓得门都不愿开了。”‎ ‎“这么简单吗?”敏敏表示异议。“我还以为,波顿街有三K党出没呢!”‎ ‎“瞎说八道!不过是几个男孩子……”说到这里,老太太赶忙伸手捂住嘴巴。‎ 定了定神后,改口说:“我猜想——只是猜想——是小孩子闹着玩的,不值得大惊小怪。”‎ ‎“是吗?年轻人真是顽皮。”敏敏极力克制着自己,不动声色地聊下去:“你倒说说,他们干嘛开这种玩笑?”‎ ‎“谁知道?不过我有一次听到一个东家的孩子在电话上和同伴聊天,说什么三十号的男主人在草地上浇花时,随身带着无线电话。浇花还打什么电话,那不是有意在炫耀自己吗?没两天吧,地上就出现一具烧焦的十字架。其实呀,那天晚上,我正好在廿四号家看孩子,嘻嘻,谁干的……”‎ 她暗自庆幸,幸亏坐了这趟巴士,原来不开车竟大有好处。表舅他们一定乐于知道真相,也管保不会追究。学会了睦邻之道,他们只会由衷感激黑人老太。‎ ‎【注】①三K党是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种族主义组织,奉行白人至上和歧视有色族裔主义运动的民间排外团体。‎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敏敏从老妇人的话中明白了表舅一家受到恐吓的真相:表舅浇花时打电话,过于高调炫富,招致邻居家孩子的恶作剧。‎ B. 黑人老妇对中国人和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不屑态度,体现了美国本土居民和华人移民在相处和融合过程中的隔阂。‎ C. 文章开头敏敏对未借车开而找、等巴士有些懊恼,结尾处却“暗自庆幸,幸亏坐了这趟巴士”,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圆融。‎ D. 文章以第三人称旁观者身份来叙述故事,可以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和人物心理,但是不够亲切自然,真实感、现实感有所欠缺。‎ ‎8. 请简要分析文中黑人老妇的形象。‎ ‎9. 文章为何以“草地上烧焦的十字架”为题?试作简要探究。‎ ‎【答案】7. D 8. 友善风趣:从她“很友善地对敏敏露齿而笑”“不失风趣”“兴奋地竖起食指猜测”等神态动作描写可看出;观察细致:从“我光从房子上就能一眼认出他们(香港人、台湾人)”“我一个礼拜上工好几趟,怎么没见过你?”“不过我有一次听到一个东家的孩子在电话上和同伴聊天”等语言表写可看出;大事化小,善良和睦:从老妇人明知道烧焦十字架是为惩戒炫富者,却改口说“是小孩子闹着玩的”,“仅是一桩偶发事件嘛,他们却瞎紧张!“可看出”。‎ ‎ 9. ①“烧焦的十字架”为全文线索,贯穿了全文,推动了情节发展;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烧焦的十字架在3K党眼中是“正义”,但实则代表了种族歧视,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等。D项,“真实感、现实感有所欠缺”错,第三人称的作用在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特点。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审准题干是答 “黑人老妇的形象”,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景物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答题时要联系具体描写内容作答。从“很友善地对敏敏露齿而笑”“老太虽然饶舌,但不失风趣”可见出她的友善风趣;从“香港和台湾都有。信不信由你,我光从房子上就能一眼认出他们”“我一个礼拜上工好几趟,怎么没见过你?”看出她善于观察、细心;从“定了定神后,改口说:我猜想——只是猜想——是小孩子闹着玩的”“仅是一桩偶发事件嘛,他们却瞎紧张”可知,爱护孩子,大事化小,善良和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了解标题与人物、情节、环境一样沟通服务于主题的,同时,标题对读者的而艺术感染力方面上也有一定作用。标题“草地上烧焦的十字架”,是文中的重要物象,也是全文的线索,故事的对话和主题都是围绕烧焦的十字架展开;对读者作用上,为何有烧焦的十字架?谁烧的?为何烧?都是带给读者的思考,设置悬念;孩子烧焦十字架是为惩戒炫富的人,而老人的所为让人感知和睦的美好,可见标题对主题的作用。‎ ‎【点睛】小说题目的作用,通常有五个方面:(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解答时要依据文本内容灵活作答,分点概括,不可生搬硬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①,出则方叔、召虎②。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注】①周公、召公:西周初年辅佐成王的名臣。 ②方叔、召虎:周宣王时功勋卓著的武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B.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C.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D.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史公”指《史记》作者司马迁,他年轻时曾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B. “乡党”指乡里,因古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用来泛指家乡。‎ C. “宫阙”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阙”原为宫殿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 D. “待选”指士子将自己所撰诗文上呈朝廷主管官员,并送给皇帝亲自阅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辙认为写出好文章,仅凭学力是不够的,人的精神气质起着很大的作用,孟子与司马迁的文章中就显露出非同一般的“气”。‎ B. 苏辙不满足于读诸子百家的书,认为它们不足以激发志气,他在本文中回顾了自己过秦汉故都及游赏山川、瞻仰宫阙的经历。‎ C. 苏辙在京城得见当时很有声望的欧阳修,并与其弟子及欧阳公身边的贤臣交往,提升了自己对文章的认识。‎ D. 苏辙夸赞韩太尉才略冠世,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谒的愿望,并坦言自己入京师求取斗升之禄的艰辛,希望得以聆听太尉的教诲。‎ ‎13.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2)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3)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指南录后序》)‎ ‎【答案】10. A 11. D 12. D ‎ ‎13. (1) 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2) 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以后,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3) 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来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微薄暂时的俸禄。“通”修饰“习”,是“习”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吏事”是“习”的宾语,故排除C,“取”的对象是“斗升之禄”,排除D,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D项,“待选”,指等待铨选,选才授官,士获选,即为官。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D项,依据“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可知,苏辙并不是为了“求取斗升之禄”,更没有“坦言自己入京师求取斗升之禄的艰辛”,故D项曲解文意,且无中生有。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其:他们,代词;乎:于,在;动:发,表达;见:表达;(2)得:能够;光耀:风采;自壮:宾语前置句,壮大自己,使自己有壮志;然后:古今异义词,这样以后;尽:形容词作动词,看尽;(3)乎,句中语气助词,无实义;遗体:古今异义词,遗留下来的审题;殆:危险;责:罪责。‎ ‎【点睛】文言断句遵循先断易、再断难的原则,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最后综合用排除法,得出正确选项。‎ ‎【译文】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 ‎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此词作于北宋元丰六年被贬官郴州途中,途经岳阳楼时。‎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以写景开篇,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渲染了一种浩渺又凄清的意境,烘托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心境。‎ B.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之典,两诗均通过设宴饯别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绵长的惜别之情。‎ C. 下片“醉袖”二字,以衣饰代人,前着一“醉”字,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结构上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呼应,体现诗歌运思绵密之妙。‎ D.‎ ‎ 全词内容层次跳跃,但结构衔接自然。以写景始,以写景终,同时写景与抒情相得益彰,使情感表达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5. 词的下阕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B 15. 对故乡的眷恋:从他告诉歌女,他“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并希望“此路得生还”即活着回乡;对被贬的怨愤和悲痛:“醉袖抚危阑”面对贬官,作者借酒浇愁,“何人此路得生还? ”质问被贬之路可否回去长安;对长安君主的期待:“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作者“回首”长安,渴望“生还”长安,表达为朝廷效力的愿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B项,“对友人深切绵长的惜别之情”无中生有,文中宴席上只有“十分斟酒敛芳颜”的歌女,没有友人。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难度不太大。首先要找到探究诗歌情感的突破口,主要是标题、作者、注释、典故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常见的诗歌情感有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寄情山水、杀敌保国、归隐田园等。结合词中“不是渭城西去客”“醉袖抚危阑”“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应是长安”等诗句,再结合注解“被贬官郴州途中”这一写作背景,容易概括出被贬的激愤和思乡、思君之情。‎ ‎【点睛】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16.补全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2)《虞美人》中表达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因缺少亲属帮助、事必躬亲而感受到的孤单、寂寥的心境。‎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轩中读书生活的投入、沉醉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句,借景抒情,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答案】 (1). (1)庄生晓梦迷蝴蝶 (2). 望帝春心托杜鹃 (3). (2)雕栏玉砌应犹在 (4). 只是朱颜改 (5). (3)茕茕孑立 (6). 形影相吊 (7). (4)偃仰啸歌 (8). 冥然兀坐 (9). (5)满地黄花堆积 (10). 憔悴损 (11). 如今有谁堪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情景式默写题是名句默写中较难的题型,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用古诗文,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同时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依据题中艺术手法和关键词准确填写。(1)依据“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因缺少亲属”“感受到的孤单、寂寥的心境”,容易推知答案;(4)依据“轩中读书生活的投入、沉醉”,容易推知答案;(5)依据“借景抒情”“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容易推知答案。易错字:砌、茕、偃、冥。‎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5分)‎ ‎17.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收成不好,荒年) 吾妻归宁(嫁到我家来) ‎ 又重之以修能(再,加上) 沛公置车骑,脱身独骑(安排)‎ B.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给予) 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当侍东宫(应当) 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的样子)‎ C. 不欲与廉颇争列(位次)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再)‎ 刑人如恐不胜(尽) 可以横绝峨眉巅( 越过 )‎ D. 岂敢盘桓(拖延不就职) 吾家读书久不效(获取功名)‎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接近于)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实词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可从语法搭配、语境暗示、字形构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句子结构对称、字音字形通假推断词义。A项,“置”为:放置、丢弃;B项,“当侍东宫”的“当”,应为:充任、担任;C项,“已为墙”的“已”,应为:已而,不久。故选D。‎ ‎【点睛】文言实词题要得分,必须多积累,多读多记。但在做题时,又有“法”可依,要依据上下文语境、句子的语法特点、句子本身的意思三个方面来推测。常有方法有意义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子搭配和句式、句间关系)、句内联想法三种。‎ ‎18.下列各项,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A.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B.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C.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拟(分为拟人、拟物)、衬托、对比、顶真、反复、对偶等,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判断出是何种修辞。A项,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后以“五陵”代指富豪聚居之地,以“五陵年少”代指“富家子弟”,是借代;B项,“尺素”以长度和材质代指书信、“山长水阔”借路途上的东西代路途,都是借代;C项,“东宫”, 以方位代人,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D项,“日薄西山”是比喻,祖母刘像迫近西山的太阳,快要结束生命了,故D项不是借代。故选D。‎ ‎【点睛】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常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有名词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形象代本体等几种方式。‎ ‎19.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 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 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 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中意境的感悟能力。“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出自曹植的《空竹赋》,所以对应的应该是“抖空竹”,排除A、C项。“雾毂云销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出自清代诗人杨仲愈《美人风筝》,从“妙剪裁”“好风相送”中也可以推断出是“放风筝”,所以排除C项,选D项。当然“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也符合“下围棋”意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符合古代女子荡秋千意境,且前两句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 ‎20.阅读下面一段话,选出最符合作者想法的一项 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也当作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 ‎(张爱玲《论写作》)‎ A. 年轻人与老年人都较敢表达意见,但也不耐听他人意见。‎ B. 说话者地位越高、年龄越长,越能得到听众喜爱与信任。‎ C. 中年人处世多权衡利害轻重,常不愿说出与众不同之论。‎ D.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差距,形成“人生一大悲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也不耐听他人意见”无中生有,B与原文“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居多,听得人不耐烦”意思相反。D作者并没“说者无意, 听者有心”的意思。‎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饶宗颐先生曾指出,中国文明能历数千年而延续至今,与汉字的特点有关。欧洲的拼音文字迁就语言, , 。 , , , ,但汉字却拉近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距离。‎ ‎①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系统 ‎②现代汉语与上古汉语的语音也相差甚远 ‎③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 ‎④虽然中国境内方音各异 ‎⑤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⑥随着语言的分化,方言的出现 A. ③⑤①④②⑥ B. ③①⑥⑤④② C. ⑥①③⑤④② D. ⑥①②⑤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由“虽然……但……”的关联词固定搭配以及横线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内容可确定末两条横线处应为④②,排除A、D两项;由横线前的内容以及第二条横线后的句号提示可知,前两条横线处的内容应是对欧洲拼音文字的特点的进一步说明,由此可确定前两条横线处应为⑥①,排除B项。故选C。‎ ‎【点睛】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或方位,还是“总分”等;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第五步,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得位置不对,就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 四、课外名著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22.(1)_____________掣了一根花签,上面是一枝杏花,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2)孟子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里的“四端”,指的是:__________,仁之端也;________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答案】 (1). 贾探春 (2). 恻隐之心 (3). 羞恶之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此题主要考查文学典籍及人物形象、代表情节。(1)依据“掣了一根花签,上面是一枝杏花,写着“瑶池仙品”,再联系《红楼梦》宝玉生日,怡红夜宴掣花签的情节,可知答案;(2)联系“孟子”和“仁之端也”“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容易推知答案。‎ ‎【点睛】名著类题型,要考生平时拓宽阅读视野,熟悉考纲规定必读的名著,了解情节梗概、结构特点、人物性格与命运、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同时审准题中词句的提示作用,才能准确作答。‎ ‎23.请简述凤姐是如何设计害死尤二姐的。‎ ‎【答案】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派自己的手下给尤二姐做丫鬟,不是给冷饭就是不给头油故意刁难;一面唆使被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暗中煽动小妾辱骂她,借刀杀人;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后,尤二姐吞金自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片段识记与概括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对名著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设计害死尤二姐”的故事情节和王熙凤狠辣的形象。回答问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要注意分点陈述。‎ ‎【点睛】名著的情节题是近年考查的重点,方法上: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 五、写作(60分)‎ ‎24.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和套作。‎ 有的人总担心失败,他们会找出很多理由让自己避免去冒险;也有人认为,没有一点冒险精神,就会一事无成,与其让自己羡慕、后悔,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 ‎【答案】【范文】‎ 放手一搏 人活在世上,也不过短短几十年。生命虽然短暂,但是轰轰烈烈地放手一搏过,也不枉在世上走过一回。 ——题记 放手一搏,说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到的世间有几个?你是不是从来没有放手一搏过,管它失败还是成功。你就是缺少勇气,缺少自信,缺少敢于冒险的精神。‎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但是我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拼过、博过。与他人竞争让我感受到竞争过后成功带给我的快乐,也终于让我找回自信的心,打败了懦弱的你自己,是自己更加的坚强。‎ ‎“啪、啪、啪”热烈的掌声响彻了整个课堂。恐怕只有这样的课程才会拥有这样热闹的气氛吧。“5分、3分、2分”,老师的声音充满了对同学的鼓励和期待,期待能写出更加精彩的文字。一旁的家长也在心中为孩子们鼓劲加油打气。‎ 每个同学都拼了命似的争先恐后举手说出了答案,可是,还有一个傻傻的女孩好像还没有完全适应这样的氛围,只是呆呆的听着大家的分享。左边同学的动作吸引了她,原来他和自己一样,脑存储量不够,但是他却快速的把想到的每一个句子和词语写在本子上,以便读出来。于是,女孩儿效仿了他的方法,把每一个想到的词、句、段都写在了本子上。‎ 终于写完了,但是她不敢勇敢举手站起来的表达,但如果不说,就失去了一次机会,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里还是那么热闹,但丝毫没有感染到女孩那颗左右为难的心。‎ 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放手一搏吧!女孩儿颤抖着举起那小手,幸运的是老师立马点到了她。她很紧张,手微微发抖,她在心中告诉自己:加油!你一定行的!放手去搏吧!管它得分高低,我努力过了,我不遗憾!‎ 此时,四周鸦雀无声,估计连针掉到地上也能听见响声。女孩感到无数双火辣辣的眼神正盯着她,汗水已经浸透她的衣衫。‎ 我该怎么办?女孩无助地望向妈妈,此时妈妈正期待的看着她。那双眼睛像秋水一样明净,如寒星一般晶莹明亮,似宝石一样闪烁光泽。它似乎在告诉她:不要紧张!加油!妈妈相信你!‎ 女孩鼓起勇气,自信、勇敢、大声的把每一个字都富有感情的读了出来:“阿拉丁神灯它是快乐的,因为它为人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幸福和安康.……”终于表达完了,女孩咽了咽口水,期待着老师打分。“5分”!女孩的心中满是兴奋,轻呼一声“耶”,松了一口气,女孩放手博过了,所以她得了5分。“给她来点掌声。”老师说。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也用赞扬的眼光看着这个女孩。‎ 女孩再次望向妈妈,妈妈的眼眸中写满了欣慰,妈妈嘴角的微笑是对女孩最大的肯定。女孩咧开嘴迎合着妈妈微笑着。女孩知道,那颗失去信心的心再次勃发,充满着成功带来的自信。‎ 放手一搏吧,你会寻找到那失去已久的美丽;放手一搏吧,不管失败与成功,你已努力过;放手一搏吧,相信自己,把握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放手一搏吧,人生将不会有遗憾,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这是一个材料作文,以分号为标志,前半句表达拒绝冒险,后半句以反问语气表达应该冒险一搏,运用以果溯因法,拒绝冒险的理由是“总担心失败”;冒险一搏的理由是“没有一点冒险精神,就会一事无成”和与其“羡慕”他人、自己“后悔”,不如放手一搏。从“也有人认为”和反问句“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分析情感倾向,本材料批判担心失败、拒绝冒险的怯懦行为,提倡放手一搏的精神。注意文体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立意:临渊羡“鱼”,不如放手一搏;别让怯懦消磨你的冒险精神;放手一搏,天地宽!‎ 结构:‎ 写作本文时,注意必须写记叙文,可用名人名言或景物描写的方式开篇,引出放手一搏的观点,接着回忆曾经的怯懦。顾虑。不敢放手一搏的心理,再通过一个历史故事或生活事例的方式触动心弦,思考到,与其羡慕他人和自己抱憾终身,不如不畏失败,勇于一搏。并进一步思考放手一搏需要的自信、勇气和行动、坚持,努力一搏,笑迎成功!‎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关键词句法:即在材料中寻找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词句等,抓准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更好地把握主旨,确定立意;2、以果溯因法: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入手立意,是行之有效的立意方法;3、情感倾向法:材料中往往有表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动词、关联词,把握住这些词的内涵,可以选择出最佳角度立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