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第七次双周考(2018-01)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双周考 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狂狷 ‎ 徐怀谦 狂狷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至圣先师”孔子对此早有论述。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在孔子的心目中,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但他对狂狷没有丝毫的贬义,为什么?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狷者的形象。他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虽然被后世的统治者尊为国教,但他生前周游列国时,饿得脸上呈菜色,“累累如丧家之犬”,是一个彻底的现状下的失败者,于是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除伯夷、叔齐之外,较早的狷者还有不要尧的天下的许由,逃避晋文公的封赏、隐居绵山的介之推等,但总起来说,这样的狷者并不多,而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都缺少狂的一面。既狂且狷,是后世出现的阮籍、嵇康、李白、李贽、徐渭等人。当代称得上狂狷的,一个是大陆的钱钟书,一个是台湾的李敖。‎ 狂狷如此之少,原因有二: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代价。‎ 清人叶燮论诗,说诗人须具才、胆、识、力。做一个狂狷者,同样需要这些本钱。第一个本钱就是才,而且须是大才。古人说“恃才傲物”,这是有道理的,没有才,想狂也狂不起来。咳唾珠玉的钱钟书则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自己也懒得去拜访。李敖更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李敖是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包办者。”“609年的唐宋两代才不过出了八大家,但是60岁不足59岁有余的李敖却是以一当八,早已超过古人今人。”‎ 光有才,若没有胆、识和力,不过是个才子而已。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铮铮傲骨的。这身铮铮傲骨便是由才、胆、识、力经多年磨砺、淬火、凝铸而成。当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一介书生钱钟书居然据理力争,最后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这与许多儒生的嗫嚅、萎缩是迥乎不同的。‎ 今天,我们饭后闲谈或写文章论及狂狷的时候,当然觉得痛快淋漓,但狂狷者所处当世却是并不轻松的,有时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甚至是一条生命。“非汤武而薄周孔”‎ 的嵇康死在司马昭的刀下,“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不得不慨叹“行路难”。李敖骂蒋介石、斥国民党,于1970年和1982年两次被捉入狱,前后近十年之久。令人称奇的是,在遭受苦其心志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他都能重整旗鼓,挺枪再战,狂态丝毫不让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衡。‎ 狂狷与杀头有时是划等号的,这一点狂狷者本人是清楚的。可是为什么在中国文人中居然形成了一个狂狷的传统(尽管为数不多)?只能用老子的话解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实,谁都怕死,只是有值得以死相拼的东西存在,那就是道义、真理。‎ 狂狷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异端,但究其实,却是一种本真。只是这种本真,在乡愿、好好先生、和事佬、巧言令色之徒、小人、奴才、贪官污吏等充斥的现实面前,就显得有些扎眼,有些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比如,李敖就说:“我是真人,一切以本色相见。”他的这种本色,在“集体逃避现实”的台湾知识分子中间,就显得狂狷味十足。以身殉“日心说”的布鲁诺虽是真理的化身,在当时却被定为异教。‎ 说到底,狂狷是本色,是学不来的。我们不必担心狂狷会成为一种时髦,也不必像呼唤崇高、呼唤圣洁一样呼唤狂狷。一个社会,狂狷多了肯定不是好事;但如果没有狂狷,也未必就是好事。‎ ‎(摘自《华章》杂志)      ‎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狂狷者表现的一项是(3分)‎ A. 钱钟书看不起司马迁、韩愈;在“文革”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他据理力争,甚至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 B. 把天下治理得很好的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而许由不要尧的天下;对晋文公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有功的介之推,逃避晋文公的封赏,隐居绵山。‎ C. 死在司马昭的刀下的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不得不慨叹“行路难”的李白也曾“天子呼来不上船”。‎ D. 李敖斥骂国民党、蒋介石,入狱近十年,遭受皮肉之苦后,仍重振旗鼓,挺枪再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铮铮傲骨,不但要有才,还要有胆、识和力。‎ B. 当代社会狂狷者很少,一个是钱钟书,另一个是李敖。究其原因,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出代价。‎ C. 李敖遭受入狱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都能重振旗鼓,挺枪再战,但狂态却比不上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横。‎ D. 狂狷虽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异端,但却是一种本真,以身殉“日心说”的布鲁诺即是证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本人是一个狷者,他认为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他周游列国失败后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就是最好的证明。‎ B. 狂狷者的铮铮傲骨受到后世论者的赞赏,但对其本人而言,他们在当世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C. 狂狷者究其实是一种本真,这种本真在小人、奴才、和事佬、贪官污吏等充斥的现实面前显得有些扎眼,有些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 D. 狂狷是本色,不会成为人人追求的时髦,也不需要大力提倡与呼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不能没有狂狷者,但也不宜过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礼 物 ‎【英】梅亚·格林 阿诺德走进病房,却突然收住了脚步。他看见了伯吉斯先生,左边第六床便是。他还发现伯吉斯先生病床旁边站着一个人。糟糕!阿诺德心里咯噔了一下,史迪威可能会发现他的。他是无意中听到史迪威可能要去医院探望伯吉斯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阿诺德马上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去医院看望一下。于是,他赶紧喝了一杯茶,便匆匆地朝医院奔去。然而,史迪威还是先到了一步。‎ 阿诺德买了一些葡萄!可是,他看见床边的储柜上竟也放着一大串葡萄,好像是那种无核的小葡萄,属于价钱较贵的那种。肯定是该死的史迪威送的!他觉得还是将自己的那串葡萄扔了为好,但又觉得扔了实在可惜。留下自己吃算了,他心想。此时,他的面孔就像那串葡萄一样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别扭。于是,他将那葡萄随手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只要史迪威在那里,他就不好进去了,可病房外面又没有什么可以躲避的地方。想来想去,阿诺德只得又退到了楼下,在接待处茫然无措地转来转去。‎ 究竟该给伯吉斯先生送点什么礼物呢?买束鲜花?那太丢人现眼了!买本书怎么样?正好那边有一个书摊。阿诺德走过去随手捡起一本平装书,一看价格,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将近6英镑!上次买的那本书才花了他2.5先令。‎ 阿诺德走进自助餐厅要了一杯茶。餐厅已经坐满了人,他只得与别人共用一张餐桌。坐在餐桌的东面,外面的人看不到他,而他却正好可以盯到那边的楼梯口。‎ 在他的旁边,一位穿红色外套、身材高大的女人正和一个朋友交谈着。她的手提包敞开着,就放在她身边的座位上。里面的东西阿诺德看得一清二楚,在一堆妇女日常用品中间夹着一个小瓶子。一个小瓶子装的威士忌酒!‎ 这下他心里总算有了主意!刚才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伯吉斯先生平时就喜欢喝上一杯。史迪威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但现在即使想到也为时已晚了。医院是不会卖酒的,即使他想跑出去买,恐怕在这座医院周围方圆几英里的范围内也找不到一家卖酒的商店。‎ 一想到生活中的不公,阿诺德的心情不由得郁闷起来。自己在那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如今突然来了这个史迪威,用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一时的热情拍老板的马屁。阿诺德压根儿就不相信热情。现在,他们要讨论什么重组问题。阿诺德心里明白,这所谓的重组无非就是要将一些人重组掉,他们竟然还美之名曰提前退休。哼!如果经济上负担得起,提前退休也就罢了,而阿诺德是负担不起的。到了这种年龄,他还能去哪里找到工作呢?‎ 阿诺德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个小瓶子。史迪威怎么在病房里待了那么长时间?想必,他也找不到那么多话要说吧。老伯吉斯先生在精神状况最好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言语的。“身体还好吗?”“这里的饮食怎么样?”“工作情况怎么样?”三言两语问候一下不就得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当然,史迪威与众不同,他可以谈上几个小时还觉得言犹未尽。阿诺德真希望史迪威把伯吉斯先生烦得要死。‎ 红衣女人还坐在那儿跟朋友交谈着。她在详详细细地讲述着自己的家族病史。‎ 史迪威终于出来了!他走下了楼梯。阿诺德站起身来,故意将那女人的手提包碰到了地上。‎ ‎“噢,请原谅,你看我笨手笨脚的。让我来捡吧。”‎ 阿诺德弯下腰捡起了滚落到地上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面带微笑地将手提包交还给它的女主人,然后,快步跑向楼梯口。‎ 把它搞到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阿诺德暗自庆幸。不过,他的心头也掠过一丝负罪感。可他转念又想,这完全是那女人自己的过错。谁让她将自己的手提包那样敞开着,让那诱人的东西暴露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完全是自讨苦吃嘛!总而言之,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成为一个充分的理由。‎ 阿诺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伯吉斯先生接到自己礼物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副神情。‎ 他想,肯定会比史迪威的要好。你看他,就提了那么一串灰不溜秋的葡萄!‎ 想到这儿,阿诺德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地走进了病房。‎ 大约过了几分钟,红衣女人坐在楼下病房的一个小隔室里。她在手提包里不停地翻着,脸上流露出一种疑惑的神情。‎ ‎“非常抱歉,”她说道,“我记得出门的时候自己是带上了的。”‎ ‎ “别着急。”护士安慰道,“你可以去再接一份。记住,要采用中段尿样。厕所就在那边。”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写阿诺德到医院探望老板,交代了阿诺德遭到同事史迪威排挤的背景。‎ B.阿诺德两次提到史迪威的葡萄,给出的是不一样的评价,这与阿诺德变得自信的心态有关。‎ C.“红衣女人还坐在那儿跟朋友交谈着。她在详详细细地讲述着自己的家族病史。”这句话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铺垫作用。‎ D.作者没有交代阿诺德拿着礼物走进病房后的情节,但结合后文,反倒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5.小说以“礼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 ‎ ‎6.文章主人公阿诺德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中国大陆,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时期划分,是将10年内战与8年抗日战争分成两个历史阶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史学界出现了抗日战争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的意见。简而言之,“8年抗战”指的是全国性抗战,“14年抗战”则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是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东北义勇军抗战、淞沪抗战、热河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热河抗日救国军抗战、绥远抗战等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是为了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1931年9月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附近铁路,并栽赃给中国军队,炮轰中国军队驻地,挑起“九·一八”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疯狂屠杀、抢掠、强奸、破坏,30万以上军民惨遭杀害。‎ ‎1938年3月-4月间,中国军队在鲁南台儿庄地区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主力,歼敌一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一次重大胜利。‎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获得巨大胜利。‎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发布《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材料三 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教育部表示,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 材料四 日本史学家江口圭一在《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中也提到:“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 编者注)、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分离华北工作是满洲事变的继续,进而引起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它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否取消满洲事变的产物满洲国,是日美谈判的大争论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洲事变与亚洲太平洋战争之间,也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在这十五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持续未断,走上了扩大侵略的道路。根据上述理由,可以将这三次战争统称为十五年战争。”‎ ‎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8年抗战”指的是全国性抗战,“14年抗战”则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二者并不矛盾。‎ B. “14年抗战”的观点体现了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六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 C.史学界出现了抗日战争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的意见,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而出现的。‎ D.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14年抗战”的概念进入教材,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抵抗日军侵略取得胜利是从1938年鲁南台儿庄战役以后开始的。‎ C. 日前基础教育二司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这说明对中小学教材的修改要比大学更重要。‎ D. 对于日本对中国的几次战争的关系,可以表述为:满洲事变后分离华北工作直接导致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E. 日本史学家江口圭一把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联系在了一起,也说明了日本侵略中国是从满洲事变开始的。‎ ‎9. 结合材料分析,“14年抗战”概念的提出和强调有何重要意义?(4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祖梦奇,户部侍郎。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谓之曰:“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及列于位,当尽其所蕴,虽言未必尽中,亦当俾协于道。”‎ ‎  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俄丁内艰,起复。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至道初,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真宗即位,进左仆射。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蔡国公,又封许。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上谓蒙正曰:“卿诸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颖州推官,宰相才也。”夷简由是见知于上。‎ 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蒙正许之。及见,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令与诸子同学,供给甚厚。言之子,即弼也。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其知人类如此。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B.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C.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D.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11.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事宜。‎ B.一纪,木星绕日一周大约需要十年,所以古代称十年为“一纪”。‎ C.陛辞,朝官退休时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D.“谥”即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蒙正为人厚道正直。他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只要有不公允的,他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帝赞许他能无所隐瞒。‎ B.吕蒙正为官铁面无私。前任宰相之子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吕蒙正做了宰相后,上奏反对,使卢多逊之子的官位止授九品京官,并被当作例制。‎ C.‎ 吕蒙正任人唯贤。当皇上问他的儿子哪个可以重用时,他回答自己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并且推荐了有相才的吕夷简。‎ D.吕蒙正关心国政。退休之际,他到朝廷辞别之时,还不忘向皇帝进言,殷殷寄语。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5分)‎ ‎(2)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不沾寸禄者多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   ‎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行至蕲水,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描绘出月下芳草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 ,“可惜”是可爱的意思,“溪”作了量词,巧妙地将风、月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 C.“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写词人以马鞍作枕,斜卧绿杨桥,尽情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温情;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E.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在诗情画意中抒发了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情怀。‎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登高》中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海外高校,毕业典礼就是家庭庆典,举家甚至举族莅临,对他们来说,孩子的毕业典礼是足以和婚礼同日而语的人生重要时刻。‎ ‎②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摘》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③据说写过《悯农》的李绅,随着官职的提升,“渐次豪奢”,他常常呼朋引类,大摆酒宴,为一盘鸡舌竟不惜耗费活鸡300多只。‎ ‎④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出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⑤在贵州贵定县支教时,武汉大学的学生赵小亭不幸被山石击中头部而罹难,年仅20岁,对此家中的亲人都悲痛欲绝,真是百身何赎啊!‎ ‎⑥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一些无良商家经过策划,慈善活动嬗变成某些人展示假慈假悲的平台,这是亵渎慈善的本质属性,是对人类文明的侵蚀。 B.学生培养的质量是一所高中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学生素质是所有高中在教育改革时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C.窦娥的故事明显有东海孝妇的影子,该故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刘向的《说苑》和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 D.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张先生的父亲几年前去世,他常对家人感叹:“内心时常怀念考妣。”‎ B.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大师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C.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不少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D.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茶叶,与中华符号“茶马古道”息息相关。随着文成公主和亲,唐蕃古道开通,茶文化传入了吐蕃,饮茶迅速在吐蕃地区传播开来。但是酷寒的高原气候, ① ,只能依赖于中原入藏。在以马匹作为主要动力的年代,中原地区主要为农区,不产马匹, ② ,这种出产的互补性使汉藏两个民族走到了一起。于是,“茶马互市”产生了, ③ 。这是一条完全用人和马的脚力踩出来的艰辛之路。 ‎ ‎21.某中学准备在本市报刊上刊登一则邀请函,其中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 邀请函 本校第七届艺术节将于2017年12月25日至12月28日隆重开幕。我们向本市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和教师们,以及一贯鼎力支持我们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发出诚挚邀请。‎ ‎ 艺术节期间,您会看到师生们优美的舞蹈,聆听师生们精彩的演唱。我们也希望您能粉墨登场,一展才艺,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美芹之献。 ‎ ‎ 春晖中学 ‎ ‎2017年12月15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名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打算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暴风雪停息后,大地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突然,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移动的小黑点,是那只黑羊!农夫终于找到了羊群。‎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三第七次双周考语文卷参考答案 ‎1. B(许由与介之推属于狷者形象,不属于狂狷者)‎ ‎2. C(“但狂态却比不上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横”说法错误,原文是李敖的狂态“丝毫不让”祢横。)‎ ‎3. B(“狂狷者的铮铮傲骨受到后世论者的赞赏,但对其本人而言,他们在当世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狂狷者)有时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甚至是一条生命”。)‎ ‎4. A(文中并没看到史迪威排挤阿诺德)  ‎ ‎5.①礼物指阿诺德和史迪威送给住院老板的不同礼物,形成对比。(1分)‎ ‎②礼物是文章线索,全文由送礼、偷礼、换礼为主要内容而展开,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 ‎③阿诺德改变礼物、偷酒送礼,讽刺了他的阴暗心理。(2分)‎ ‎6. ①患得患失。为给老板送什么礼物而纠结不已。②自以为是。在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主观断定史迪威送了葡萄要让他退休。③小气自私。舍不得出钱买好的礼物,居然去偷。④不思进取。面临公司重组,不热情工作,只是说同事坏话,巴结老板。⑤小肚鸡肠。自己可以巴结老板,却因不满同事史迪威受到重用而说他巴结老板。(答出3点即可)  ‎ ‎7.D(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 ‎8.A E(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一次重大胜利,并不是之前没有取得过胜利。C项“对中小学教材的修改要比大学更重要”没有依据。D项是“日中战争的发展”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9.①“14年抗战”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是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②为了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③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④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10.C 11.B(应为十二年运行一周,一纪为十二年) 12.B(“使卢多逊之子的官位止授九品京官”错,原文为“‎ 今臣男始离襁褓,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 13.(1)凡是读书人在未被任用时,看见世间政事有不合理的地方,就会心中不满。 (凡,凡是;达,得志,显贵;戾,违背;怏怏,不满意,不服气的样子。句意1分)  (2)我考中进士,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很多。(忝甲科及第,考取进士;释褐,脱去贫民衣服,喻始任官职;止,只是,仅仅;才能,有才能的人。句意1分)‎ ‎14.C D(C是借喻,不是借代。D“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15. ①叠词,“弥弥”写水之盛,“隐隐”写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 ‎②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层层涌起,广袤的天空云层若有若无,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皎洁。‎ ‎③借景抒情,通过写明月朗照下的美景,营造出清丽的意境,让诗人忘却了世俗荣辱得失,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 ‎16.(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3)静影沉璧 ‎17.A(①同日而语: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用于否定,误用。②锦心绣口:形容才思横溢,文辞优美。正确。③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多指坏人结成一伙做坏事。多含贬义,误用。④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该成语是用于人的,误用。⑤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正确。⑥探骊得珠:形容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正确。)‎ ‎18.B(A中途易辙,将“经过”放在“一些无良商家”之前。C句式杂糅,删“都有记载”;‎ D表意不明,“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是指《三体》还是《星际穿越》,不明确。)‎ ‎19.B(A考妣,去世的父亲和母亲;C不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D赏光,敬辞,请对方光临。)‎ ‎20.①茶叶在西藏无法种植②西藏却盛产良马③茶马古道也因此产生(每空2分,共6分)‎ ‎21.①将“开幕”改为“举行”②删“各位”或“们”③将“聆听”改为“听到”④将“粉墨登场”改为“登台表演”⑤将“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 ‎22. 【审题指导】审题时应立足于“黑羊”与“羊群”的关系,尤其注意“黑羊”的独特之处“黑”。‎ ①站在黑羊的角度,彰显个性、特立独行的意义,突出异类之美。‎ ②站在黑羊和羊群关系的角度,赞美杰出或独特的个人对集体(环境)的贡献。‎ ③站在黑羊和白羊对比的角度,论述人才多元化的积极作用。‎ ④站在农夫和黑羊关系的角度,论述管理者识才用人的标准,强调用人之长,人人都是人才;求全责备,难得一个能人。‎ ‎【参考译文】‎ ‎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其祖父吕梦奇,是户部侍郎。吕蒙正在太平举国二年(977)录取为进十第一名,被任命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不久,擢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凡是读书人未被任用时,见当世之政事不合理的地方,则心中不满;到被任用后,应当尽其所能,即使建议不一定都合理,也应使政事符合于治道。”‎ ‎  李昉被罢免宰相后,吕蒙正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吕蒙正为人厚道宽容,有很高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遇事敢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上赞许他能无所隐瞒。赵普是开国元老,吕蒙正是后来提升的官员,历任官职十二年,于是同任宰相,赵普很赞许他。不久,遭母丧,守丧未满三年被重新起用。先前,卢多逊任宰相时,他的儿子卢雍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后来就当作常例。到现在,吕蒙正上奏说:“臣取得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很多。现在我儿子刚成年,请求以我刚出仕时的官职补任他。”从此宰相的儿子只授给九品京官,成为法定制度。至道初年(995),吕蒙正以右仆射身份出任河南府通判兼西京留守。真宗即位,进升为左仆射。六年(1003),授给他太子太师一职,封为蔡国公,又改封为许国公。景德二年(1005)春天,吕蒙正上请求辞官回洛阳。到朝廷告辞那天,坐轿到东园门,命令他的儿子扶着他到宫殿,对皇上说:“对远方的人要和平共处,停止战争节省财用,是古往今来的治国上策,希望陛下经常替百姓着想。”皇上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皇上对吕蒙正说:“卿的几个儿子谁可以重用?”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臣有个侄儿叫吕夷简,现任颍州推官,具有宰相的才能。”夷简从此被皇上知道。‎ ‎  有个叫富言的人,是吕蒙正的宾客。一天告诉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想让他入书院。”吕蒙正答应了他。见面后,惊叹说:“这个小孩将来名位与我相似,而功勋事业远远超过我。”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一同学习,供给很优厚。富言的儿子就是富弼。后来富弼两次任宰相,也是以司徒退休。吕蒙正善于识人才就是这样。许国公的封命刚下来吕蒙正就逝世了,终年六十八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