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核心突破二 从语言角
度鉴赏
——因言得意,得意赏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
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
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
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
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一、炼字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1.炼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
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
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
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
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
包蕴其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
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
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形容词是表现人(物、景)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因此形容词作为“炼
字”的对象时,需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凝练含蓄,同时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形
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1)请简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
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
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
造 了 一 种 如 泣 如 诉 的 音 韵 效 果 , 读 来 仿 佛 可 以 听 到 词 人 那 迟 缓 沉 重 的 足 音 。
“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
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
3.炼色彩词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
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
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
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
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
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
4.炼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
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
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
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
们就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了。
阅读李煜《虞美人》词的上阕,然后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又”字表示多次,承接“何时了”,怕见“春花秋月”偏“东风”又吹,写出了词
人的无奈与痛苦。
二、炼句
古人在写诗中对句子更是千锤百炼,炼成了有特殊句式的诗句。
1.倒装句
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
需要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也采用倒装的句式。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定语“孤城”挪前,除了为符合七绝平仄格式外,目的
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又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应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画面中心就是“竹”和
“莲”,便归于静止。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
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
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
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试把下列句子中的倒装部分找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多情应笑我”应为“应笑我多情”。倒装固然使平仄调配和谐,但更突出了“多
情”,强调了词人的无奈和感慨。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这样倒装,突出了词人的景
仰之情。
2.省略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
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答话包孕问话
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
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
就有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
量的空白,让读者、观众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2)意象组合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
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
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
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
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又如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
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
性,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如此,这里无须赘言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个名句在句式上
有何特点?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纯名词组合成句,省略动词(意象叠加)。这两句选取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在一
起,勾勒出旅人早行的图画;意象具足,所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具有极大的包孕性,给读
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三、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
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
要提醒考生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
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我们在鉴
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
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
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在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时,难免会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清新、朴素、平实、华丽、幽默、活泼、庄重、简洁、精练、
生动、含蓄、明快、通俗、自然、浅显等。
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豪放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意象豪放。选择了“大江”“乱石”“惊涛”“雪花”等雄壮有力的意象,意象豪放。
(2)意境开阔。词的上阕描写了“大江东去”的阔大场面及古战场的雄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
富有气魄的画面。
(3)情感旷达。虽然词人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悲伤,但并不囿于此,而是“还酹江月”,表达了
词人超脱、旷达的胸襟。
诗歌鉴赏的本质是对语言的鉴赏,貌似高深的审美体验也必须借助朴实的品字析句、咬
文嚼字才能落到实处。语言不仅是载体,也是诗歌的灵魂。
一、掌握鉴赏角度与思路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经杜甫旧宅
雍 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鉴赏 本诗是唐朝诗人雍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叙写了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
蜀之生活与创作,因叹而今只见旧宅,不闻新诗,以为诗坛之不幸也。颈联复写旧宅内外之
荒废,嗟人事既变,景物亦非。尾联故嗔山月之无知,夜来依旧照旧宅,甫既已故,复与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期!怪山月之无知,盖拟其有知而未尝有知,语奇而意深。
简要赏析颈联中“尽”“迟”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尽,消失不见;迟,缓慢。泥沙毁坏了水边的栏杆,飞翔的鸥鸟不见踪迹;树干倾
斜压在村桥上,以致车马行走缓慢。
②“尽”“迟”用字精妙,十分形象地描写出杜甫旧宅荒废破败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
怅惘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①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 ①蜀先主:刘备,其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③象
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鉴赏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这首咏史之作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
首联高唱入云,突兀挺拔。细品诗意,其妙有三:一、境界雄阔奇绝。“天下”二字囊括宇
宙,极言“英雄气”之充塞六合,至大无垠;“千秋”二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
古长存,永垂不朽。遣词结言,又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胸臆。二、使事无迹。
“天下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语:“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
主传》)刘禹锡仅添一“气”字,便有庙堂气象,所以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
用事者。”三、意在言外。“尚凛然”三字虽然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的塑像,
肃然起敬的神态隐然可见;其中,“尚”字用得极妙,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
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自不待言了。
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刘备起自
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才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实在
是得之不易。建立蜀国以后,他又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英雄之志。这一联
的对仗难度比较大。“势分三足鼎”,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语:“自谓三分鼎
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业复五铢钱”,纯用民谣中语。两句典出殊门,互不相关,
可是对应自成巧思,浑然天成。
如果说颔联主要是颂扬刘备的功业,那么,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
“得相能开国”,是说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生儿不象贤”,则是
说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狎近小人,愚昧昏聩,致使蜀国的基业被葬送。创业难,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成更难,刘禹锡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特意加以指出。这一联用刘备的长于任
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正反相形,具有词意颉颃、声情顿挫之妙。
五律的颈联最忌与颔联措意雷同。此诗颔联咏功业,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且
颔联承上,颈联启下,脉络相当清晰。
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一天,“司马文王(昭)与
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注引
《汉晋春秋》)。尾联两句当化用此意。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至此,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
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
的一个深刻教训。诗人咏史怀古,其着眼点当然还在于当世。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
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颓。然而执政者仍然昏庸荒唐,甚至一再打
击迫害像刘禹锡那样的革新者。这使人感慨万千。全诗措词精警凝炼,沉着超迈,并以形象
的感染力,垂戒无穷。这也许就是它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息的原因。
首联“千秋尚凛然”中的“尚”字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尚”有“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的
英雄气概似存。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③突出了诗人对先主的崇敬景
仰之情。
1.赏析炼字之妙,需从以下五个角度入手:
(1)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以少胜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
好,就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意与暗指意、双关意等,赏析
时,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要读出其弦外之音。
(2)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要借助字词来表情
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它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
(3)看是否精准而又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物、景的特点。诗歌语言往往一字一词就能
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客观对象的特点,赏析字词,就是要看它怎样准确而形象地揭示了人、物、
景的什么特点。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个“打”字,妙极!“打”这个外部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对黄莺的鸣叫冲断自
己美梦的怨怒,向读者敞开了她无比思念远戍辽西的夫君的内心世界,一个生动活泼、娇憨
纯情的妇人形象跃然纸上。
(4)看是否能营造意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
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字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
(5)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叠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无形为有形,有无使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
平常语言,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
2.要遵循下面的赏析步骤:
第一步,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诗歌中的含义和对表达诗歌主旨的作用;
第二步,明手法,点明该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三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整体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字
句进行分析;
第四步,点作用,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产生了什么样的效
果,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等。
二、掌握“诗眼”的艺术表现力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
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句子、词语。“诗眼”是洞察诗歌
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诗眼有“篇之眼”与“句之眼”之分。“篇之眼”,有提
纲挈领的作用,连缀全篇的内容、思路、情感,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句之眼”,
则往往聚焦在遣词造句的工巧上,突出意象、意境的营造,表现为字词形式。以“篇之眼”
致广大,以“句之眼”致精微。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
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放 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古人评诗有“诗眼”说法,本诗第二句哪个字是诗眼?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醉”字是诗眼。②“醉”在诗中是“使海棠盛开,花色红颜如醉”(或浓浓春意使
海棠也沉醉)之意。③“醉”用拟人的手法使景物生动形象,富有诗意。④被陶醉的不仅只有
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陶醉与闲适之情。(写出诗人“陶醉
与闲适”的情感也可)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舍
赵执信①
乱峰重叠水横斜,村舍依稀在若耶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垂老渐能分菽麦,全家合得住烟霞。
催风笋作低头竹,倾日葵开卫足花③。
雨玩山姿晴对月,莫辞闲澹送生涯。
注 ①赵执信: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
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②若耶:在浙江绍兴之南,是著名的风景胜地。③卫足花:
据《左传武王十七年》记,其大夫鲍庄子,为人所谗,被齐君处以断足之刑。孔子说:“鲍
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的诗眼是“闲澹”。①首联写山峰倒映水中、水色衬托山光,村舍像若耶一样,
处在山光水色之中,借优美的风景,表现了诗人的闲澹之情。②颔联“垂老渐能分菽麦”,
写快到老年才能分得清豆子和麦子,倘在他人也许会被讥笑为“五谷不分”,而就诗人来说,
天真老实,应该也是诗人隐居的一大收获,表现了诗人的闲澹之情。③颔联“住烟霞”三字,
既写景色,又显出心头自得之乐。景色烟笼雾锁,朝晖夕阴,淡而有致;“烟霞”往往指高
人隐者之居,合家住在这样的地方,可见诗人心中的怡然闲澹。④尾联:雨中的山,烟雾空
蒙;晴夜的月,清幽悄悄。在淡远朦胧的美景中,诗人“闲澹送生涯”。
1.找准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
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五个字。
2.多要素、多层级、多角度地赏析诗眼。
(1)多要素。
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
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多层级。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片中、全篇中乃至诗人的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
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片、全篇密不可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分析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从局部角度,看诗眼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所起到的作用,或者看它是如何增强
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的。从整体(全诗)角度,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或是如何揭
示出主旨的。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篇内容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3)多角度。
鉴赏诗眼,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
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
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李 白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诗的最后两句各有一字用得特别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窥”“笑”。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窥”字写出了西落的月亮从低的窗户斜
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要燃尽的蜡烛的情景;“笑”字写出了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
空的情景。一“窥”一“笑”,使上下诗句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思夫时内心
的忧愁苦闷。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亭
于 石
万叠岚[注]光冷滴衣,清泉白石锁烟扉。
半山落日樵相语,一径寒松僧独归。
叶堕误惊幽鸟去,林空不碍断云飞。
层崖峭壁疑无路,忽有钟声出翠微。
注 岚:山间雾气。
赏析“忽有钟声出翠微”一句中的“忽”字和“出”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忽”,忽然,有出人意料之意。到了层崖峭壁间,突然传来的钟声使本觉无路可
走的诗人又有了希望,传达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②“出”,飘
出,传出。既写出了钟声的悠扬,又衬托出山林的静谧。经久不息的钟声从深藏在翠色千重
的山林的寺院中传出,表达了诗人向往山林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注]
康与之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
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注 作者作本词时,金人拟渡江南下,朝廷无心抵抗。
词的上阕“台空江自流”中的“空”和“自”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往昔盛极一时的金陵,如今只剩下荒废的高台,一个“空”字尽显繁华落尽的沧桑;
“自”,江水兀自流淌,毫不理会人事代谢。景物无情而人有情,“空”和“自”表现了作
者内心的寂寞、无奈和悲伤。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汤朝美司谏①见和,用韵为谢。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②。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
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③,消息日边④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
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注 ①当时,南宋孝宗皇帝锐意远略,汤朝美议论英发,上心倾向之,称其“以身许国,志
若金石”。淳熙二年八月,汤朝美使金有辱使命,被贬新州,尝尽“蛮烟瘴雨”滋味。写此
词时,汤朝美自广东亲州贬所量移江西信州(今上饶),二人相见,心有戚戚。辛弃疾时年 42
岁,赋闲江西。②“金阙”“九关”均喻指宫廷。③用东晋谢安典故,意指将复出做官。④
日边:喻帝王左右。
请对“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一句中的“笑”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词人用一“笑”字,反衬哀景(门被草掩,径被苔封),更添无限愁苦,这个“笑”
是强作豁达的苦笑;②这一“笑”强化了词人备受压抑、壮志难伸的无奈和悲哀;③与上阕
最后两句汤朝美的“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美好的期待形成对比,彰显词人仕途的黯淡
和落寞。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锦堂春·燕子矶
归 庄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①声。 隔岸荒云远断,
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②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注 ①六朝,是指先后在金陵建都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②此处化用
唐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中的“怒”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怒”字运用了双关的艺术手法,既写出了江水汹涌澎湃、波浪滔天的气势,又表
达出词人内心起伏不平的情绪。②六朝的兴废盛衰深深地刺痛了词人,面对滔滔江水,他想
到了荣华、美好不能持久,于是内心产生了对人事沧桑的悲哀,在描绘江水时用“怒”字表
达自己满腔的恨意。(答运用拟人手法也可)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鹦鹉曲·野渡新晴
冯子振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幺]碧天边岩穴
云归,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①青帘②舞处?
注 ①底是:哪里是。②青帘:酒帘,酒幌。
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简析“说”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构上:“说”这个字上联“野叟田父”,下启“芒鞋竹杖行春”,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和下面的“问”字前后照应,使整首曲子浑然一体。
内容上:“说”这个动作表达出了农民对天降甘霖又获新晴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一种
无心听之的闲居之趣;前面作者“终日对野叟田父”,心境平静恬和,如今听村民提起新雨
新晴,骤起游览雅兴。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 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诗的诗眼是“愁”字。诗歌的内容情感句句围绕“愁”字展开,首句写诗人客居他
乡,处处秋景引发游子的悲秋情怀;第二句写梧桐落叶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
秋情思;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人朋友的片语只言,结果却“无字到”,杳无音讯,便是
更添愁苦;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过,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
更是愁上加愁。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全诗内容,分析第二句中“恼”字的含义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早春柳枝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
末梢部分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红初绽时,也总是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
梢红”。描写细致入微,“下来”“上去”将“高柳”“小桃”人性化,分别写了柳条桃枝
的动态美,语言形象活泼。表现了诗人对早春到来的欣喜欢愉之情。
(2)“恼”有“恼火”“羞恼”之意。还家五年已五次见过春天了,春容的鲜妍美好与病翁的
衰老形成对照,所以“恼”。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 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眼是诗歌中表达情感最精练传神的词语,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
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这首诗的诗眼是“闲”字。①景之闲,山林自在,鸟儿悠然,秋原无忧。②心之闲,诗人
在道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闲适自得。③境之闲,诗歌营
造了一个安闲的诗境,境界安闲,人心安闲,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
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相关文档
-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2021-06-0317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2021-06-0311页
-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精选模2021-06-0310页
- 湖北省利川三中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2021-06-0311页
-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2021-06-0317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考点4 2021-06-0328页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2021-06-034页
-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专题3文学类2021-06-0329页
-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六文言2021-06-034页
- 备战2021 高考语文 第三编 绝招2 2021-06-03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