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1届八省联盟湖北省新高考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教师版含解析)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八省联盟·湖北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维护网络主权”,到第二届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世界 互联网大会已成为超越全球东西方、南北方等级结构,团结世界各地的国际组织、国家政府、企业与社会 力量,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舞台。今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 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表达了利用技术促进发展的基本判断,旗帜鲜明地倡导 “共同发展”价值,为反思历史、检视当下、走向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回望历史,全球互联网兴盛于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建构互联网格局 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得益于技术与商业上的单极优势,跨国市场力量在互联网领域中与多元势力接触勾连、 融合嬗变,壮大了发达国家与跨国资本之间政商合一的基础性霸权能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强调个体 权利的“互联网自由”和超越国家疆城的“全球网络公域”的霸权话语,成为指导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默认 理念。 全球互联网极大激发了社会传播能力,但是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论。一方面,互 联网的跨界发展嵌入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整体政治经济格局中,延续着不均衡、不对等、不具 代表性的全球秩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霸权话语却推崇同一性的发展与治理模式,漠视全球各地 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其结果是该话语体系与现实层面的断裂,既无法反映也无法解决全球范围 内日益尖锐的危机和抗争。尤其是在经历 2008 年爆发的数字化衰退、2013 年的斯诺登事件以及西方右翼 势力抬头等一系列危机之后,美国自八十年代起向全球推广的方案已遭受全面冲击。 当然,即便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高峰时刻,以经济技术全球主义为论调的宏大叙事,一定程度上遮 蔽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与社会的主体性。以中国为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以务实姿态采取“博弈式融 合”方式参与由跨国机构、国际产业链、基础设施、网络公众共同组成的全球互联网,但又辩证地在物质、 体制、观念层面保留关键性的自决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大国 也非常重视互联网蕴含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并试图修改“中心一边睡”的传统传播秩序。但是,在以硅 谷企业为主导的网络空间全球版图中,中国所培育的具有国民精神的互联网领域可谓在全球独树一帜。 检视当下,全球互联网格局处于充满可能的转折点。截至 2019 年,全球已有超过半数人口上网∶亚 洲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网民数量,北美与北欧在接入率上仍然领先,非洲大陆正体验着全球最快的上网人 数增长速度。随着互联网技术形态、创新主体、社会基础经历重大转变,全球互联网中并存着多样性、甚 至是多极化政治经济格局,这种局面会带来更多观念、规则、体制上的创新与冲突。由此,我们需要追问, 在数字资本主义陷入结构性危机而技术的社会潜能依然巨大的双重历史情景下,以“中国崛起”为动力的 全球秩序转移,能否推动全球互联网格局从“丛林法则”走向共同体? 互联网发展正进入下半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克服遇制论、威胁论等零 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我们看到,由于互联网在隐私、安全、 社会再生产领域构成新的挑战,部分国家以安全为名,延续帝国模式,将网络空间军事威慑常态化。如何 追求更具代表性的开放、民主、自由、安全、共赢,这也是当下互联网时代需要回应的命题。 (摘编自洪宇《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当前,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要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致力于 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必须尊重网络空间管辖权,允许各国在自己的网络主权空间范围内依法管网,保护本国基础设施、信 息系统、数据资源和空间活动不受侵犯。加快建立网络空间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防止网络空间成为新的战 场。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构建网络空间命运 共同体,就要消除缠斗不止的零和思维、赢者通吃的垄断思维和一家独大的丛林思维,深化网络空间治理 和参与机制规则,推动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各国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国家行为规范,确立国家 及各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加快使"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得到国际理解与支持。 随着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 林”。深化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多框架下交流合作,拓展网络 对话合作平台。合作打击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三大公害”,建设文明诚信的网络环 境,打造人类共同的网上家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红利潜能巨大。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 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全球互联网合作创新,推动世界 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的加速器,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杠杆,增进民生福祉的新引擎。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逐步构建,互联网必将迎来更加强勤的发展动能和更加 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更好造福全人类。 (摘编自翟云《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造福全人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具有超越全球东西方、南北方等级结构,团结世界各地的国际组织、国家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 的作用。 B.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倡导“共同发展”,推动全球互联网格局从“丛林法则”走 向了共同体。 C. 只要放弃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就能追求到更具代表性的开放、民主、自由、安全、 共赢。 D. 中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促使互联网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效率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的 必要条件。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没有一味地“抄作业”,而是以务实的姿态、辩证的思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B. 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要重视全球各地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要重视广大发展中国家与社会的主 体性。 C.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建构互联网格局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现在这些国家却成了互联网发展的绊 脚石。 D. “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只有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与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助力国际社会治理 好互联网。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网络公害”的一项是( ) A. “小蜜蜂”真实模拟用户访问目标网站的体验,从多个维度对互联网应用进行监控,并获得相关数据。 B. 邮箱收到一封主题为“ILOVE YOU”的电子邮件,打开后会自动转发这封邮件给通讯录里的所有人。 C. “冰河”程序完全模拟键盘及鼠标输入,使被监控端的一切操作反映在控端屏幕,记录各种口令信息。 D. 邮件炸弹软件向电子邮箱发送大量内容重复、无用的垃圾邮件,导致邮箱被撑爆而无法继续使用。 4. 请简要概括如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全人类。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D 2. C 3. A 4. ①坚持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②坚持完善网络治理体系;③坚持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④坚持推动 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红利普惠。 5. 首先介绍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作用及第六届大会发布的文件的意义,然后阐述发达国家在全球互联网发 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及负面影响,接着举例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互联网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主体性, 最后指出当下全球互联网的多样性格局会带来更多创新与冲突,并提出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互联网具有超越全球东西方、南北方等级结构……”错误,偷换概念。不是“互联网”,而是“世界 互联网大会”。原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已成为超越全球东西方、南北方等级结构,团结世界各地的国际 组织、国家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的重要舞台”。 B.“推动全球互联网格局从‘丛林法则’走向了共同体”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数字资本主义陷入 结构性危机而技术的社会潜能依然巨大的双重历史情景下,以‘中国崛起’为动力的全球秩序转移,能否 推动全球互联网格局从‘丛林法则’走向共同体”,可知是“能否”,是未知。 C.“只要……就……”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如何追求更具代表性的开放、民主、自由、安全、共赢, 这也是当下互联网时代需要回应的命题”。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现在这些国家却成了互联网发展的绊脚石”错误,无中生有。相关信息第二段“回望历史,全球互联 网兴盛于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建构互联网格局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和把握内容的能力。 A.“小蜜蜂”不属于“网络公害”。“小蜜蜂”的监控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为。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必须尊重网络空间管辖权,允许各国在自己的网络主权空间范围内依法管网,保护本国基础设施、信息 系统、数据资源和空间活动不受侵犯”,即坚持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当前,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要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致力于利 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即坚持完善网络治理体系。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 同体,就要消除缠斗不止的零和思维、赢者通吃的垄断思维和一家独大的丛林思维,深化网络空间治理和 参与机制规则”,即坚持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红利潜能巨大。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 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即坚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红利 普惠。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行文脉络的能力。 “世界互联网大会已成为超越全球东西方、南北方等级结构,团结世界各地的国际组织、国家政府、企业 与社会力量,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舞台”“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 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表达了利用技术促进发展的基本判断,旗帜鲜明地倡 导‘共同发展’价值,为反思历史、检视当下、走向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首先介绍了世界 互联网大会的作用及第六届大会发布的文件的意义。 “回望历史,全球互联网兴盛于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建构互联网格局中 起到关键性作用”,然后阐述发达国家在全球互联网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及负面影响。 “当然,即便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高峰时刻,以经济技术全球主义为论调的宏大叙事,一定程度上遮蔽 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与社会的主体性”,接着举例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互联网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主体 性。 “检视当下,全球互联网格局处于充满可能的转折点。截至 2019 年,全球已有超过半数人口上网”,最 后指出当下全球互联网的多样性格局会带来更多创新与冲突,并提出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 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 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 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 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马国富 我经常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通电话。每次电话里除了问一些家里的事情之外,我总是按着时令问问 地里的庄稼。父亲说现在种庄稼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情愿到城里打工,也不愿意种庄稼。尽管父亲现 在搬家了,十多年不种庄稼,但他时常从县城赶到村子,看看久不住人的院子,看看院子周围的庄稼地。 我问父亲,那现在村里的人不种庄稼,种些啥?庄稼地就一直荒着?父亲说,有的人家没有年轻人,把 地承包给一些搞绿化的老板,一年收八百多块钱的租金,让老板们种树苗,长得差不多了就运到城里或者 工程上搞绿化。有的人家,索性种些蔬菜,或者就荒在那里,任杂草丛生。脱离土地的父亲,以走在田里 的姿势,和农业保持着水乳般的关系。他说,每当脚踩在庄稼地里,心里就感觉踏实,一直没有断地气。 我知道,这地气就是土地里涌动的生命张力,是它们支撑我们在光阴里留下自己的脚印。 土地是麦子的母亲。母亲高贵,她养活了一辈又一辈的人。母亲卑贱,她总是在最低处,接纳践踏、 嘲笑、漠视,甚至遗忘。母亲仁慈,她平等地遵循着自然的道义。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霜与赞美,她总是沉 默着,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土地一生都在奉献,她一生都聚集着美德,而我们不断索取的一生却时 常纠缠着罪恶。 城镇化的爪牙一步步地伸向农村,土地被开发、占用,成为未来城市的候补。土地越来越少,仓里的 麦子陷入孤独,它们看不到蓝天,看不到星星的眼泪,看不到草叶的珍珠,看不到月亮的脸,它们被困在 仓里,会不会喊疼?节令的旗箭已无法指引它们深入到地里,它们成了孤儿。 孤独的夜晚,我经常想回到故乡的田野,听听庄稼拔节的声音,和那些庄稼说说话,听听月下蛙鸣。 我会坐在田境上,拈一根草叶,放在嘴里,在草木的腥香中做一次从容的呼吸。我会抚着一株庄稼的叶子, 像握住知己的手,把多年来自己在城市的滋味说给它听。我要让它知道,因为我的梦中始终有一块田野, 我才对世俗的生活保持信心。我生命的词典里,永远有着麦子的位置。 我也时常和几个远离故乡的发小交流。尽管大家都在城里生活,但常常惦记着庄稼地,惦念着庄稼的 长势。对于我们而言,方言、饮食、庄稼都是故乡给予我们的深入骨髓的乡土基因。我们深知,没有了庄 稼地,没有了种子,隔断了与故乡的距离,我们就失去了未来。麦子是乡情的大使,内敛、低调、朴素。 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们都一起走遍故乡的每个田野、山头和河流,重温年少时在麦地里度过 的光景,抚摸那些小时候跟着父辈种在田间地头的白杨树。白杨树已经长得很粗了,像忠贞的士兵,守着 阵营,我们却成为故乡的逃兵。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过了假期,我们又 怀着惆怅的心情走了,而麦地仍在一天天地减少、荒芜。 在返程的车上,看着车窗外飞逝的麦子,速度切割着窗外的田野,使它们成为一条线,刀锋一样落在 心上,瞬间,自己的心仿佛被掏空。我总有落泪的酸涩,何时才能回到这方土地?回到麦子身边? 空旷的麦 田,只有鸟儿飞过,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虽然十多年不种庄稼了,但仍然和田地、庄稼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因为土地和庄稼能给父亲带来安 全感和生命的活力。 B. 城镇化发展使农村耕地被开发、占用或荒废,土地越来越少,是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的原因,作者讨厌 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 C. “故乡的逃兵”指作者和离开故土的作者的发小,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自己没能坚守故土、保 护好故土的歉疚之情。 D. “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是因为故土里涌动的生命张力可以给“我们” 以支撑,使“我们”对世俗生活保持信心。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以父子之间打电话唠家常开篇,既用细腻的笔触叙写了故乡土地的耕种情况,又很自然地引出 下文关于土地、庄稼和麦子等话题。 B. 文章第四段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表现土地用她的仁慈和牵献滋养 了麦子和乡民,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C. 文章结尾照应标题和上文,空旷的麦田和天空飞过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麦子的孤独,表现作者 对麦子和故乡耕地流失的痛惜之情。 D.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美感和极强的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 乡村文化没落给作者带来的失落和惆怅。 8. “我”的哪些表现体现了对故土和麦子的思念之情? 9. 文章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D 8. ①“我”经常和父亲通电话,每次都按着时令问问地里的庄稼;②“我”常想回到故乡,听庄稼拔节的 声音,坐在田埂上闻草木的腥香,抚着庄稼的叶子,在心里给麦子留有位置;③“我”时常和远离故乡的 发小交流对故乡和麦子的想念之情;④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们都要走遍故乡的每一个田野、 山头和河流,重温少年时光,抚摸白杨树;⑤返程时,“我”看着窗外的飞逝的麦子感觉心被掏空,想着 何时才能再回来。 9. ①内容上: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农村土地被占用或荒废,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我”和发小经常想念故土和麦子等内容;②主题上:以 “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凸显了作者对故土和麦子的思念之情,对农村耕地变少和荒废的痛惜之情, 揭示了严肃的社会问题;③阅读效果上: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运用拟人的修辞和疑问的语气, 生动形象,新颖独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错,“土地越来越少,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它们被困在仓里,会不会喊疼? 节令的旗箭已无法指引它们深入到地里,它们成了孤儿”,文中写的是作者的感受,作者心疼麦子陷入孤 独的境地。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让读者感受到乡村文化没落给作者带来的失落和惆怅”理解错误,文中没有涉及乡村文化没落的话题, 只是感叹土地越来越少,逃离乡村的人越来越多,故乡正在荒芜。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题目是“我”的哪些表现体现了对故土和麦子的思念之情? 文章开头就写“我经常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通电话。每次电话里除了问一些家里的事情之外,我总是按 着时令问问地里的庄稼”,可见作者对故土和麦子的深情; 第五段“我经常想回到故乡的田野,听听庄稼拔节的声音,和那些庄稼说说话,听听月下蛙鸣。我会坐在 田境上……我的梦中始终有一块田野,我才对世俗的生活保持信心。我生命的词典里,永远有着麦子的位 置”,“我”常想回到故乡,听庄稼拔节的声音,坐在田埂上闻草木的腥香,抚着庄稼的叶子,在心里给 麦子留有位置; 第六段“我也时常和几个远离故乡的发小交流。尽管大家都在城里生活,但常常惦记着庄稼地,惦念着庄 稼的长势”,“我”时常和远离故乡的发小交流对故乡和麦子的想念之情; 第六段“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们都一起走遍故乡的每个田野、山头和河流,重温年少时在麦 地里度过的光景,抚摸那些小时候跟着父辈种在田间地头的白杨树”,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 们都要走遍故乡的每一个田野、山头和河流,重温少年时光,抚摸白杨树; 最后一段“在返程的车上,看着车窗外飞逝的麦子,速度切割着窗外的田野,使它们成为一条线,刀锋一 样落在心上,瞬间,自己的心仿佛被掏空”,返程时,“我”看着窗外的飞逝的麦子感觉心被掏空,想着 何时才能再回来。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 分析标题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手法、主题、效果等几方面来思考。 内容上,“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这篇散文先写自己经常给父亲打电话寻问庄稼 的情况,写父亲经常以回去走走的形式保持与家乡土地的亲密关系然后歌颂土地的伟大和深情;接着写城 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村土地被占用或荒废,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土地越来越少,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 它们看不到蓝天,看不到星星的眼泪,看不到草叶的珍珠,看不到月亮的脸,它们被困在仓里”;然后写 “我”和发小对故乡的怀念,利用春节走遍家乡的田野,怀念儿时的生活等。可见,题目涵盖了主要内容。 主题上,题目“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表达了对麦子,对土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揭示了城镇化带来 的诸多问题:土地减少或荒芜,人们不断逃离,乡村越来越萧条冷落。以此为题,揭示了一个严肃而重大 的社会问题。 效果上,“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将麦子拟人化,说它是“孤独”的,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 考,为何说麦子是孤独的?谁能安慰孤独的麦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骨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 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 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 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吾,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 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吾。夷吾死,当传季子札。季子礼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吾之子 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见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 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 求何获具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 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 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 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 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 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B.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 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C.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 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D.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 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子,先秦称诸侯之子为公子,女儿亦称女公子,后来泛指社会上的年轻男子。 B.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和“再拜”不同。 C. 丙子,处于六十干支中的第十三个,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或者纪日。 D. 上卿,春秋时宗周与诸侯国都有卿,分上、中、下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诸身怀技能,得到伍员举荐。伍员从楚国逃到吴国后,知道专诸的才能,在劝说吴王伐楚无果后,把 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B. 专诸受到礼遇,协助阖闻上位。公子光得到专诸后,以礼待之:当吴王僚两个弟弟率军被楚军堵住归路 时,协助了公子光上位。 C. 专诸临危不惧,刺杀王僚成功。吴王僚带着重兵出席公子光准备的酒宴,公子光让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 中,最终刺杀成功。 D. 专诸终被杀害,儿子封为上卿。专诸在杀死王僚后为人所杀,当上吴王的公子光履行了之前的承诺,封 专诸之子为上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2)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 14. 阖闾夺取王位得以成功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他伍员父兄都死在楚国,而他却游说吴国讨伐楚国,这是为自已报私仇,并不是为了吴国的利益考 虑。 (2)假若按照兄弟的次序呢,那么季子应立为王;若以儿子为序,则我是真正的嫡子,当立为王。 14. (1)蓄养人才。在吴主僚为王之后,阎闾认为若按照儿子的顺序当立为王的应是自己,从此他暗中蓄养 专诸之类的人才。(2)抓住机遇。他趁吴王僚的两个弟弟因攻打楚国被堵住归路、朝中没有硬骨头大臣之时, 发动政变,夺取王位。(3)巧用妙计。他设下宴席,埋伏武士,佯装脚疾,让专诸献鱼,顺利杀死吴王僚, 夺取王位。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吴兵”为“不得还”的主语,连词“于是”领起后面的句子,“于是”前面需要断开,排除 A 项、C 项。 依据句意,“当立”的主语承前省略,指“公子光”,故“当立”是一个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季子虽 来”句意完整,不需要断开,由此排除 D 项。 此句大意: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馀、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 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礼即使回来,也不 会废掉我呀。”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后来泛指社会上的年轻男子”表述错误,应该是“后来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 故选 A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履行了之前的承诺”错误,文中无据。结合“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分析,公子光 以头叩地说:“我的性命就是您的性命。”并没有说“履行了之前的承诺”。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言”,游说;“伐”,讨伐;“自为”,即为“为自”,为自己的意思。 (2)“使”,假如,假设;“以”,按照;“适嗣”,意思是嫡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结合“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分析,所以经常暗地里供养谋臣以求王位。公子光 得到专诸以后,便用客礼好好待他。阖闾懂得蓄养人才,积聚力量。 结合“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毁之臣,是无 如我何”分析,吴王僚可以杀掉。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又断了他们的后路。当前 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硬骨头的大臣。这就不能把我们怎么样。阖闾懂得抓住机遇。 结合“酒既酣,公子光伴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 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分析,酒兴酣畅后,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 鱼的肚子里进献上去。到吴王僚跟前后,专诸开鱼,就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死掉。阖闾懂得巧 用妙计。 参考译文: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从楚国出逃至吴国,深知专诸的才干。伍子胥见过吴王僚后,说了很多 讨伐楚国的好处。吴国公子光说:“他伍子胥父兄都为楚国所杀,而他却游说吴国讨伐楚国,这是为自己 报私仇,并不是为了吴国的利益考虑。”吴王于是作罢。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杀吴王僚,便说:“公子光 有在国内争位的志向,还不能劝他对外用兵。”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诸樊有三个弟:大弟馀祭,二弟夷昧,三弟季子札。诸樊知道三弟季子札贤明,所以没有立太子,按照顺 序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终把国家交给季子札。诸樊死后,王位传给了馀祭。馀祭死了,把王位 传给夷昧。夷昧死了,应当把王位传给季子札,可季子札逃走了不肯接受王位,吴国人便立夷昧之子僚为 吴王。公子光说:“假若按照兄弟的次序呢,那么季子当立为王;一定以儿子为序,那么我是真正的嫡子, 当立为王。”所以经常暗地里供养谋臣以求王位。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便用客礼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 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新丧,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满城, 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派兵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以不能归 还。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 为国君,季子札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专诸说:“吴王僚可以杀掉。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 队攻打楚国,楚国又断了他们的后路。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硬骨头的大臣。这就不能把 我们怎么样。”公子光以头叩地说:“我的性命就是您的性命。”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 穿盔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 都是吴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手持长刀。酒兴酣畅后,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 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进献上去。到吴王僚跟前后,专诸开鱼,就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 死掉。左右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人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 将其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日本僧智藏 刘禹锡 浮杯①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深夜降龙②潭水黑,新秋放鹤③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④不读经。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⑤。 【注】①浮杯:指南朝宋时一位高僧乘坐木杯漂浮渡河的典故。②降龙∶指西域僧人涉公以秘咒降服神龙 的典故。③放鹤∶指晋代高僧支道林虽然爱鹤,但出于仁爱将所养双鹤放飞的典故。④真如∶佛教用语。 真,谓真实:如,谓如常。⑤宁馨∶晋宋时的俗语,犹“如此”“这样”之意。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智藏法师留学唐朝的举动,并盛赞其神奇的法力,以及高超的佛学造诣。 B. 智藏法师饱经雨雪风霜,历尽崎岖坎坷,但都被诗人用"浮杯"典故一笔带过。 C. 颈联既是巧妙的安慰,又是对朋友的赞美,从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真挚的情谊。 D. 诗歌多处运用了与佛教相关的典故,表达了对智藏法师高超的佛学造诣的赞美。 16. 请简要分析诗中智藏法师的形象特点。 【答案】15. A 16. ①不同凡响的坚毅性格。智藏法师不远万里,渡海来唐,为学习佛法,走遍名山。② 一心向佛的虔诚信仰。智藏法师学习佛法只为修养心性,参禅悟道,探寻佛学的真谛。③卓越精深的佛学 造诣。智藏法师的造诣超过了唐朝当时的大多数学者。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A.“盛赞其神奇的法力,以及高超的佛学造诣”错误,“浮杯万里过沧溟”是写智藏法师渡海来唐的艰辛, 突出其性格的坚毅;“遍礼名山适性灵”是写智藏法师学习佛法,修养心性。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赠日本僧智藏》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智藏乘舟漂流万里,远涉重洋来到 中华;颔联写智藏高深的佛法修为和与物同体的大悲精神;颈联写大师的修行境界,对于自我与国土都不 再执着;尾联称赞了僧人的“雄猛”。翻译:智藏僧乘着小舟不远万里远涉重洋,走遍名山以礼求法,修 养心性。终于学成,像涉公那样,夜深降龙潭水变黑,像支遁那样,在新秋的田野上把鹤放飞。已经修持 到忘怀人我的地步,便不用怀念故土,已经证悟到永恒不变的真心,就不必再读经书。我倒要问一问中华 求道学佛的人,有几个能够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和佛学造诣。 不同凡响的坚毅性格。日本与中国相距万里,中有大海间隔,在交通尚不发达的中古时期,来华学习的日 本僧人需要付出的勇气和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智藏不远万里而来中国,目的是“适性灵”,即学习佛法, 修养心性。中国的名山他都游遍了,名寺高僧也都访遍了,这期间该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该踏过了多少 崎岖坎坷,却都被诗人一笔轻轻带过,而智藏不同凡响的坚毅性格和虔心向佛的苦行精神却跃然纸上。 一心向佛的虔诚信仰。“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天道酬勤,他终于学到了高深的法力,就像 高僧涉公那样,夜深降龙潭水都变黑了;获得了心灵的超脱,就像高僧支遁那样,在新秋的青青田野上把 鹤放飞了。佛经认为,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所以常常以毒蛇、毒龙、恶龙来比喻人的种种妄念,而以“降 龙”比喻禅家降伏其心。“放鹤”一句用晋代高僧支道林爱鹤养鹤以及放鹤的典故,生动地刻画出智藏彻 底放下思想包袱而获得了心灵的解脱。 卓越精深的佛学造诣。而智藏的苦修精神和佛学造诣,的确是值得中华人物学习的。而智藏,不但超过了 他的同胞,并且超过了唐朝当时的一般学者。这要付出极大艰辛和努力,付出的坚定信念和坚毅精神。 【点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 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 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展现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 场画卷。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想象和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言之意,含蓄 地表达了相思之情。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也有对此存在非议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11 个字评论荆轲 刺秦王事件:“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楼船夜雪瓜洲渡 (2). 铁马秋风大散关 (3). 鸿雁长飞光不度 (4). 鱼龙潜跃水成 文 (5). 至丹以荆卿为计 (6). 始速祸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洲”、“雁”、“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些美丽的蝴蝶,我用锦囊收留它们,枕我如歌的年华。我的小小悲欢,只在这枕上——在这些落花 上。 虽然花朵已不再有昔日的鲜艳和芬芳,我却如此真切地感觉着它们露水中的一如初生婴儿的嘴唇。这 些凋零了的花朵,在多少个晨昏,我一一捡起,轻抚那些粉红的、淡黄的、紫艳的、洁白的生命,它们如 灵盈的蝶:在我掌上颤动。 世界上有些东西仿佛专为我们而来。枕中的落花,就是一章一节的音乐:欲断还续的歌谣。在清凉的 秋夜,我就着一枕落花,静静体味生命的愉悦与满足。在某一时刻,甚至会泛起一种异样的温情,幻起往 事的光辉。我枕着它们,想着这些被岁月遗弃的精灵,竟为我所钟,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它们是我从洞 庭芦苇收集起来的。在浩淼的水边,洁白的花瓣强烈地诱惑着我,美丽的生命,曾经与洪水野火以及土地 上生生不息的力量糅合一起。另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热烈地开在烟雨和鹧鸪声里,也曾是带雨的诗和动情 的谣曲,在梦中为我托起美丽的江南。 我珍爱落花枕。对于我不会有另一种东西能够取代它,正如不能取代我生命中永远鲜活的记忆和深情。 (刘鸿伏《一枕落花香》)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的用法,和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B. “也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C. 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D.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动不已。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一一拾起,轻抚那些在我掌上颤动着的粉红的、淡黄的、紫艳 的、洁白的落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C 19. ①把落花比作被岁月遗弃的精灵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花的美丽娇嫩给人带来喜悦 和精灵的美丽善良相似。③花从树上落下的经历和精灵被岁月遗弃的经历相似。 20.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将“在我掌上颤动”独立成句,强调了落花的“颤动”,更突出落花的生命力, 而改句则强调“我拾起并轻抚落花”。②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落花比喻成“灵盈的蝶”,更能表现 出落花的美丽和生命力,更能体现出作者对落花的喜爱之情。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而原句是 四个小短句,且语言生动,画面感更强,和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更为契合。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 A.表示插入语;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补充说明; D.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我枕着它们,想着这些被岁月遗弃的精灵,竟为我所钟,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精灵”,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由“轻抚那些粉红的、淡黄的、紫艳的、洁白的生命”“一如初生婴儿的嘴唇”可知,落花美丽娇嫩,令 人“泛起一种异样的温情,幻起往事的光辉”“体味生命的愉悦与满足”;精灵在传说中是美丽善良的, 这一点是相似的。 落花由树上落下,“花朵已不再有昔日的鲜艳和芬芳”,精灵是孩童时的故事“被岁月遗弃”,二者在经 历上是相似的。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表达的重心上看,原句“我一一捡起,轻抚那些粉红的、淡黄的、紫艳的、洁白的生命,它们如灵盈的 蝶:在我掌上颤动”,“在我掌上颤动”,强调了落花的“颤动”,更突出落花的生命力;改句“轻抚那 些在我掌上颤动着的粉红的、淡黄的、紫艳的、洁白的落花”,将短句变成了长句,强调的是“我拾起并 轻抚落花”。 从表达的效果上看,原句将“落花”比作“灵盈的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落花轻盈的姿态,美丽且具生 命力,把作者对落花的喜爱表现的更加生动与充分。改句删去的比喻的修辞,表达的效果上显得平实无奇。 从句式与语体风格上看,原句是短句,语言生动,“我一一捡起,轻抚那些粉红的、淡黄的、紫艳的、洁 白的生命”具有画面感,和文段的风格更和谐。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红山文化最早的发现地在今天内蒙古的赤峰市红山,故有此命名。②红山为红色花岗岩,海拔只有 665 米,且波及方圃一万余亩的土方。③从河流分布上,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辽河上游一带,距今已有 5500 年 至 6000 年左右。④除了在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地区有集中发现,其他地域也有分布,⑤主要范围是涉及东起 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区域。⑥历史上,这一大片土地上留下了各个民族行走的足迹。⑦甸奴东 胡、鲜卑拓藏、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骑着骏马从此南下,在中原大地上卷起烽火。 【答案】(1)句②,“且”改为“但是”;(2)句③,删去“左右”;(3)句⑤删去“范围是”或“涉及”; (4)句⑥,将“足迹”改成“痕迹”。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②,“且”是递进关系,根据上下文关系应该是转折关系,改为“但是”; 句③,“已有 5500 年至 6000 年左右”错误,不合逻辑,删去“左右”; 句⑤,“主要范围是涉及”错误,结构杂糅,删去“范围是”或“涉及”; 句⑥,“这一大片土地上留下了各个民族行走的足迹”错误,搭配不当,将“足迹”改成“痕迹”。 【点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 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 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 句子做语法分析。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国美零售联手央视新闻“买遍中国·助力美好生活”全国 31 省份巡回带货直播黑龙江站正式开启。央视著 名体育主持人张斌担任主播,并与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杨扬、冬奥速滑冠军张虹、冰壶世界冠军王冰玉及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一起,带着丰富好物,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有梗、有趣、有动感的别样直播。主持人与嘉 宾通过通俗易懂的介绍与场景化切入,为大家推介了数十件美食和好物,并分享了美好生活方式。其中, 除了国美热销的数十款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外,更带来了众多黑龙江特色产品:李氏纯大黄米粘豆包、乔 府大院五常大米小红罐金福礼盒、笨磨坊烤冷面、万亩稻黄金胚芽米、翠花东北酸菜、哈尔滨小麦王啤酒、 喀秋莎俄式乳黄瓜等优质的黑龙江土特产品与农产品。仅 2 个小时的直播销售额竞近 3.25 亿元。 【答案】①国美零售联手央视新闻带货直播黑龙江站正式开启,②为大家推介了数十件美食、好物及众多 黑龙江特色产品,③2 小时销售额近 3.25 亿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 作为新闻语段,一般要把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概括的时候一般采用主谓句式,即“何人何事”。 首先把握“何人”,即新闻的主体对象,由第一句“国美零售联手央视新闻‘买遍中国•助力美好生活’全 国 31 省份巡回带货直播黑龙江站……”可知,主体对象是“国美零售”“央视新闻带货直播黑龙江站”; 然后结合导语,把握主体事件,新闻导语是内容的总括,一般是第一句或第一段,这则材料的导语是第一 句,“国美零售联手央视新闻‘买遍中国•助力美好生活’全国 31 省份巡回带货直播黑龙江站正式开启”, 由此可知,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国美零售联手央视新闻带货直播黑龙江站正式开启”;接着分析新闻 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对导语部分的阐释和补充,如第二、三、四句介绍了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 大家推介了数十件美食和好物……”,第五句是这次活动的结果“仅 2 个小时的直播销售额竞近 3.25 亿 元”,综合这些内容即可概括出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2020 年 8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次对制止餐饮浪费 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于“舌尖上的浪费”,你有怎样的认识与建议?请将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投给贵校的校园专刊。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拒绝浪费,舌尖无悔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并且今年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难道还需要谈节约粮食的 问题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从小的方面来说,节约是个人的良好习惯;从大的方面来说,节约是国家的 危机意识。个人有良好的习惯才会修身养性,国家有危机意识才能长治久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扶贫攻坚的胜利完成,贫困与饥饿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勤俭节约的习惯不 仅与我们这些年轻人无缘,连那些走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爷爷奶奶们也有不少人淡忘了挨饿的记忆。因此, 餐饮上的浪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地步。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 响了警钟。国家已经开始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融入到这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潮之中。 近日来,媒体上在不停地播报各行各业响应号召所采取的行动。当然,餐饮行业首立奇功。我们看到, 在各地的餐馆里,服务员主动帮助顾客控制饭菜的数量。顾客与服务人员有商有量,点菜的过程也变得更 加温馨愉快。我相信,餐饮行业的率先垂范会帮助社会逐步形成外出就餐的良好习惯。“光盘行动”不再 是张贴张在墙壁上的标语,而会成为人们内心实实在在的标准。 我们一直都有外出就餐打包的习惯。对于我们来说,公共场合的就餐节约从来都不是问题。这就有另 外一个问题需要我们面对,那就是家里的一日三餐,我们做到了节约每一粒粮食了吗?其实,在公共场合, 人做出节约的行为是容易的,因为公共场合存在着舆论的压力。在自己家里能否践行节约,反对浪费才是 一个人生活习惯的真实体现。从个人到社会,家庭是中间的重要环节。在此,请允许我呼吁:让我们建立 “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家风。因为,在家里培养起来的习惯才是恒久不变的。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 为。国家立法是从顶层设计方面解决问题,具有强制性。而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除了遵守国家的法律制 度之外,更需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不仅要懂得“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还需要把这些道理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动准则,只有那样社会主义新时 期的节约之风才会早日盛行。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贫困的时候可能是生活所迫的不得已,在富裕的时候一定是道德所需的高素质。 让我们消灭舌尖上的浪费,让我们构建以节约为荣的社会风气。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审题的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情境内容是关于餐饮浪费、节约粮食的认知。主要由对粮食浪费的痛心,对粮食 安全的危机意识和拒绝浪费的指导措施几方面组成。国家主席习近平用了八个字作评价“触目惊心、令人 痛心”,他还引用了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痛心之情。居安思危,警示“粮言”背后,是 对一粥一饭的珍惜。写作时可以列举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现象,指出粮食的来之不易,分析浪费粮食的可 怕后果,并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守护粮食安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写作时,要 明确中心主题,思路清晰,论证充分,语言有表现力,指出粮食浪费的严重程度,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 高度,号召全国人民居安当思危。在当下特定形势下,必须格外增强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本题任务指令的准确理解,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作主题的限定,要以“反对 舌尖上的浪费”的主题来进行写作;二是写作内容是关于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内容;三是写作身份和写 作对象的限定,“投给贵校的校园专刊”,即要注意格式和语气。 3.价值判断的限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还是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的今天, 不论是几千年前的古人,还是在今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习近平总书记,都认为应该节约粮食,拒 绝浪费。更应该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这便是命题人通过试题传递给考生的价值判断,考生必须在这样的 情境限制和价值判断下进行认知、思考和写作,不可悖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从材料内容来看考生可构思以“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主题作为切入点,考生可以从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出发来谈论节约粮食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尤其是疫情之下更要有粮食危机意识等;可谈 论对于节约粮食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可谈浪费粮食给个人带来的一系列危害;还可以去谈浪费粮食对于国 家、民族的危害。等等。总之,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无论是谈节约粮食还是谈拒 绝浪费。考生都可以自选角度,去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立意的角度十分开放,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 展示。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材料提供的关于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材料,能够引发考生关于节约粮食、拒绝浪 费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考生既可以侧重从“是什么”的角度进行正本清源,又可以侧重从“为什么”的角 度来探究原因,还可以侧重从“怎么做”的角度去阐释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总之。考生可以结合自己 多方面、多角度的认知和体验来写作。可以探讨的内容很多。 【立意】1.反对浪费粮食,粮食安全人人有责。 2.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3.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4.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5.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节约粮食的达人。 6.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7.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8.珍惜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素材】1.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居安思危的粮食安全意识。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 3500 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 6%。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 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 在,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 2.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控制餐饮浪费现象的滋生蔓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 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3.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还应全社会共同发力,在教育和宣传上,要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 加强引导和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 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4.“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粮食都心存尊重与敬畏。而消费社会下,餐饮文化 中的个人消费行为受到“面子”的驱动,造成大量“舌尖上的浪费”,令人心痛。杜绝因“面子”而起的 餐饮浪费,一方面需要以变革消费环境为抓手,将崇俭抑奢、理性适度作为社会消费的新风向标;另一方 面应培养绿色健康的饮食习惯,重塑人们的饮食消费行为。 5.珍惜粮食、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不应丢掉,一粥一饭,兴于勤俭,亡于奢靡。所以,要把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的理念在全社会范围贯彻落实,让勤俭变成一种风尚,让节约渗透人们的生活。拒绝“舌尖 上的浪费”,勿让“空盘”成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