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1-06-03 发布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2020.0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媒体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快节奏、高效率成为新型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不得不使人们时时保持一种待命状态。搜索引擎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但是同时新媒体也通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当然,传播渠道的急速扩展,也必然造成冗杂、无效的信息充斥传输媒介,降低人们参与的热情。‎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物—人”的互动,手机、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 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获就是表达渠道的扩展,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但是渠道的扩展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仅是能够表达,成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渠道的多元,要求传播内容的丰富和高质量,而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抉择和妥善处理。‎ ‎(摘编自《网络对思维方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材料二:‎ - 24 -‎ 麦克卢汉在研究广告时发现,信息时代的生产中,商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息的性质,成本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预算。商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质量,并且越来越取决于它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以旅行为例,旅行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欣赏新的环境,不如说是在寻找已经在媒介里获得的想象,用实物来验证自己想象中的符号。于是“世界本身成为一个博物馆,馆中的藏品是在别的媒介里曾经见过的”。‎ 这些吉光片羽的论述,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世界被符号化了,我们所接触的不再是世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比如一双耐克的球鞋,在我们眼中,它并不只是一双鞋,那个商标让我们联系到乔丹、美国、潮流——当然,它的价格也会比一般的国产球鞋贵很多,尽管它们很可能就出自同一家工厂。我们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世界——一个建构的品牌故事。‎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进一步发挥了麦克卢汉这一思想。他提出,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拟像的世界,真与假很难区分。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称为“超真实”。比如电影《黑客帝国》就是按照这种哲学理念创作的。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实只不过是身上插着无数导管生活在营养液里,但是这个想象中的“母体”真实得让人流连忘返,甚至不愿面对痛苦的现实。‎ ‎(摘编自《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认知的途径》)‎ 材料三:‎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国外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中,儿童要观看长达5000小时的电视节目,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时间大约18000小时,而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12000小时。‎ 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在此意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经。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介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一方面边缘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媒介与信息的结合导致信息的极大丰富。面对不可确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众本身媒介素养以自救。‎ - 24 -‎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澳大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抵制西欧和好莱坞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过法令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国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电视技巧为切入点,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并逐渐纳入教育体制。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界从1994年起,将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提上日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识,致力于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因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信息系统,并非完全自足自为,而是组织的产物,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随着人们对媒介功能和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已经由单纯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渐扩展到增强对媒介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提高的层面,即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摘编自陈力丹《提升媒介素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使得人们的记忆退化,只记住信息点和路径。‎ B. 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被符号化,人们仅仅借助抽象符号来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C. 媒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被称为“第二课堂”,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 D. 针对新媒体带来的问题,材料一认为需要妥善处理,而材料三重点从提高大众自身素养方面给出了建议。‎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的优点是能够建立一种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和建构新的话语体系。‎ B. 人们可能为自己创造出的新技术所控制,这是“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所导致的。‎ C. 有了发声渠道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因此要提高表达质量,使之成为优秀资源。‎ D. 信息时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深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是商品营销的手段。‎ ‎3. 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体现具有“媒介素养”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来临,针对喝白酒、抽香烟能预防病毒的说法,有人查看其发布渠道,发现是朋友圈传播,再向医生求证,知道是假的。‎ B. ‎ - 24 -‎ 某位青年学生的手机中安装《澎湃新闻》等权威媒体、知网等专业资料文献网站、知乎等智能软件,从大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 C. 有人曾用手机不停地刷微信、发微博、打游戏,发现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在读书和学习时主动关机。‎ D. “小猪佩奇”卡通形象备受儿童喜欢,有人进一步改编,如塑造小猪佩奇纹身、怪异发型等,一些家长及时屏蔽这种卡通形象。‎ ‎4. 面对新媒体带来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答案】1. D 2. B 3. C ‎ ‎4. ①正视新媒体对人们的正负面影响,积极发挥正面影响作用,消除负面影响。②揭示拟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直面真实的现实。③政府运用好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④培养媒介素养,加强批判意识,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A项,“使得人们的记忆退化,只记住信息点和路径”错。原文为“搜索引擎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 B项,“借助抽象符号”错。结合“我们的世界被符号化了,我们所接触的不再是世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分析,原文为“借助这些符号”。‎ C项,“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错。原文为“一方面边缘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最后根据赋分分值,整理出答案。‎ B - 24 -‎ 项,“这是‘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所导致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可见人可能被新技术控制不一定是由“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导致的,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有人曾用手机……在读书和学习时主动关机”不能体现“媒介素养”。原文中说的是:“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而选项中的内容属于个人克制力,是个人品格素养,不属于媒介素养。‎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本题要求回答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从材料一中论述的“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体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方便”和“新媒体扩展了表达渠道”四个方面各自的正反作用来看,我们应正视新媒体对人们的正负面影响,积极发挥正面影响作用,消除负面影响。从材料二中“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拟像的世界,真与假很难区分。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中可以看出,我们要揭示拟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直面真实的现实。从材料三中“用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可以直接概括出政府运用好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根据材料三中澳大利亚、美国和我国内地的媒介素养策略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识,致力于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可以概括出我们要培养媒介素养,加强批判意识,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 24 -‎ 群山之巅 何君华 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 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乌热松还是回去了。回家第二天的清晨,乌热松就被父亲拽上了山。‎ 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 ‎“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来,磕头。”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 ‎“今晚我们住在山里。”阿什库说。‎ 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吧,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地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 ‎“乌热松,上马。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便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 ‎“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 ‎“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阿什库边走边说。‎ ‎“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没错,是狍子。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多公斤重的大狍子。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 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 - 24 -‎ 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 ‎“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 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 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自然的法则。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下山了。”‎ 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 ‎“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 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 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何能世代立于兴安岭上。‎ B. 父亲阿什库让以前从未打过猎的儿子乌热松学习打猎,想让儿子知道他们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C. 小说中阿什库哼唱的鄂伦春小曲,是鄂伦春人狩猎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他们的勇敢和对生活的热爱。‎ D. 小说结尾处“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眼泪”,反映出阿什库对狩猎文化的坚守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忧虑。‎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4 -‎ ‎ 小说开头写乌热松莫名其妙地接到父亲让他回家学习打猎的信,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并与结尾处父亲的一席话相呼应。‎ B. 小说对阿什库发现狍子后“翻身下马”“在寒风中大声吆喝”等细节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C. 小说中“乌热松”是次要人物,他搭起撮罗子有模有样,参与和见证了此次狩猎过程,与父亲一起构成了传统鄂伦春人的群体形象。‎ D. 小说以“打猎”为线索,讲述了乌热松与父亲一起打猎的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7. 小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后来却交代“不能打猎了”,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5. D 6. C ‎ ‎7. ①由打猎到禁猎,凸显人物的心理变化,丰富了阿什库的形象。②打猎和禁猎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自身命运、自然的思考,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③不能打猎形成矛盾抉择,更能展现鄂伦春人对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对新生活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题。④不能打猎使情节形成突转,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反映出阿什库对狩猎文化的坚守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忧虑”说法错误。原文中“‘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可以看出“阿什库留下哀伤的眼泪”是因为“离开了山林,狩猎文化就要消失”,反映出了阿什库对狩猎文化消失的忧虑和哀伤。‎ 故选D。‎ ‎【6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情节作用和技巧的能力。艺术特色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鉴赏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等。考虑情节作用,首先要理解其中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主题是核心,“三要素”以表现主题为根本目的,而三要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小说就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命题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这是一个“循环解题思路”。其次,考查情节的作用,可从情节本身、人物、环境、主题等角度来分析。考虑情节技巧,首先要掌握常见的结构技巧,包括情节的叙述手法、叙述方式和安排技巧。尤其是情节的安排技巧,要能把握悬念、抑扬、照应 、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等。‎ C项,“与父亲一起构成了传统鄂伦春人的群体形象”说法错误。小说中说“让他请假回去”“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他现在公职在身”,可见乌热松之前并未打过猎,他已经不再以鄂伦春的传统狩猎方式来生活,他有公职,回家也需要请假,乌热松代表的是新一代的鄂伦春人,并非传统鄂伦春人。‎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结构及情节安排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后来却交代‘不能打猎了’,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文章“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的好处,解答该题可以从情节本身的作用、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来考虑,从情节本身的角度来考虑小说写了一个完整曲折的打猎故事,故事性强,吸引读者;从人物形象角度来考虑,通过对阿什库语言、行动的描写,刻画了阿什库作为一个猎人具有耐心坚韧等优秀的品质,以及他坚持遵循自然的法则,对自然的敬畏,而阿什库又是鄂伦春人的代表,通过这一次打猎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文化与精神品质;从主题角度来考虑深化了要保留住狩猎文化,坚持遵循自然法则这个主题,丰富文章内容。‎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琯,字昭华,山东寿光人。明崇祯进士,官御史。顺治二年,以荐起原官,巡按甘肃。请开马市以柔远人,下部议行。凉州兵劫参议道廨,捕得倡乱者二十馀人,琯疏言西陲兵骄悍,由明季专事姑息,养奸滋乱,宜用重典。上命悉诛之,并诏后有犯者,首从骈斩,着为令。‎ - 24 -‎ 四年,授江宁学政。七年,还京,掌河南道。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请输银万,又括诸项羡馀①,得九万三千,请以助饷。琯疏言淮、扬连年水旱,惟华输饷皆分派属吏,仍取自民间,乞赐察究,会巡漕御史张中元发惟华贪黩状,逮治夺官。琯又劾郧阳抚治赵兆麟,甄别文武属吏,荐举多至数十,纠劾仅一二微员,上为责兆麟,并诫诸督抚不得劾微员塞责。九年,授顺天府府丞。‎ 十二年,迁大理寺卿。八旗逃人初属兵部督捕,部议改归大理寺,琯疏言其不便,乃设兵部督捕侍郎专董其事。又言:“逃人日多,以投充者众。本主私纵成习,听其他往,日久不还,概讼为逃人。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下九卿议,改为流,免籍没。又言窝逃瘐毙,妻子应免流徙,时遇热审②,亦应一体减等。上责其市恩,下王大臣议琯巧宽逃禁,当坐绞,上宽之,降授通政司参议。德州诸生吕煌窝逃事发,州官当坐罪,琯持异议。王大臣劾琯,因追议琯前请热审减等为煌地③,坐夺官,流徙辽阳,卒於戍所。上既许归葬,并宥其孥④还故里。‎ ‎(选自《清史列传三十一》,有删改)‎ ‎[注]①羡馀:盈余,剩余。②热审:明朝开始的一种审判制度,是在暑热季节到来之前,对在押的没有审判定罪的囚犯进行清理发落的制度。③为……地,即“为之地”,代为疏通说情。④孥:妻子和儿女。‎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B. 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C. 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D. 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顺治,与上文“崇祯”都是年号。自汉武帝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 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河道、海道等调运物资的一种专业运输行为,主要是南粮北调。从文中来看,是利用河道运输。‎ C. 御史,秦朝以前是史官,秦以后成为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权力很大,可以不经请示处置官员。‎ D. 八旗,是清代统治者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旗人平时皆民,战时皆兵,初期战斗力较强。‎ - 24 -‎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琯善于治理边事。他采取怀柔政策安抚边民,用严厉的刑罚镇压暴乱,刚柔并济,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 B. 魏琯敢于进谏弹劾。他在掌管河南道的时候,体恤民众,对于贪赃及枉法的官员大胆揭露,上奏朝廷。‎ C. 魏琯变革法律条文。他在任大理寺卿时,针对逃人,提出建议,但因为希望减轻获罪官员刑罚触犯皇帝而被贬官。‎ D. 魏琯能够恪尽职守。他在明朝时就担任官员,清时继续担任朝廷重要职务,在任职期间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11. 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命悉诛之,并诏后有犯者,首从骈斩,着为令。‎ ‎⑵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12. 结合材料分析魏琯被流放的具体原因。‎ ‎【答案】8. B 9. C 10. C ‎ ‎11. (1)皇上命令全部诛杀她们,并且下诏如果以后有违犯的人,首犯从犯都要全部斩杀,并作为一条命令施行。(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相互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 ‎ ‎12. ①针对旗人逃人,提出减轻窝藏者及其妻子的处罚,已引起皇帝不满。②对处置吕煌窝逃事件持有异议,被认为有私情。‎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①明句式,助断句②修辞句,找特点③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应高度重视。‎ 本题中,根据“与……无异”的句式,可知“异”与“非”之间应该断开,由此排除A、D项;“籍”是“没收”的意思,没收“给本主”的应该是“人口”和“财产”,因此“口”与“财”之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项。‎ 故选B。‎ ‎【9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记忆、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C项,“权力很大,可以不经请示处置官员”说法错误,原文中说“会巡漕御史张中元发惟华贪黩状,逮治夺官”,可见御史的职权仅仅是查究检举,处置还是要通过皇帝和朝廷。‎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C项,“但因为希望减轻获罪官员的刑罚触犯皇帝而被贬官”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又言窝逃瘐毙,妻子应免流徙,时遇热审,亦应一体减等。上责其市恩……降授通政司参议”,可见不是因为希望减轻获罪官员的刑罚而触犯皇帝,而是为窝藏逃犯的人减轻刑罚才触犯皇帝被贬官的。‎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悉”:全部;“诛”:诛杀;“骈”:一起;“为”:作为;“令”:命令;“舍”:放弃;“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共”:供给;“乏困”:缺少的资粮;“害”:损害。‎ ‎【12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要把握住传主的行为轨迹,即是说传主在文中参与了哪些事件,对应题目的问题,大致圈定与之有关的内容,确定答题区域。最后是分析、整理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出与问题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概括、整理。‎ 本题中,要分析魏琯被流放的原因,就要找到文中对应的部分,结合上下文进行归纳。根据原文“德州诸生吕煌窝逃事发,州官当坐罪,琯持异议。王大臣劾琯,因追议琯前请热审减等为煌地,坐夺官,流徙辽阳”,可以看出魏琯对处置吕煌窝逃事件持有异议,被认为有私情,是他被流放的直接原因。根据前文他针对旗人逃人,提出减轻窝藏者及其妻子的处罚,“上责其市恩……宽之,降授通政司参议”,可以看出此时皇帝已经对他不满,因此,这也是他最后被流放的原因。‎ ‎【点睛】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遵循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段,分层次。先通读所给文段或画线语句,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给定语句的内容划分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第二步,寻找标志,细切分。(1)查名词、代词、动词,定主语、谓语、宾语。(2)找对话词语:“曰”“云”“言”,定说话区域。(3)找虚词:辨句首、句中、句尾虚词位置。(4)查句式:定语序,防误断。(5)看对称,定上下句。(6)析修辞,定语句断点。第三步,通读文段,查连贯。反复诵读断后文段,检查所断文段是否语意贯通,符合语法规范。对个别疑难之处,可再次根据上下文及断句的技巧进行推断。‎ 参考译文:‎ 魏琯,字昭华,山东寿光人。明朝崇祯年间考中进士,担任御史。顺治二年,因为推荐被启用担任原来的官职,并巡视甘肃。他建议请求朝廷恢复马市的交易,以怀柔边远的百姓,部属商议可行。凉州士兵劫持道廨,捕获二十多发动叛乱的士兵,魏琯上奏说西部边陲士兵骄横彪悍,自明朝末期就行事专断姑息养奸,危害百姓,应该用重刑惩处。皇上命令全部诛杀她们,并且下诏如果以后有违犯的人,首犯从犯都要全部斩杀,并作为一条命令施行。 ‎ 顺治四年,担任江宁学政。顺治七年,回到京城担任河南道长官。顺治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将输送朝廷的万两白银,又包括其他各项盈余,总共九万三千两,送到京城作为饷银。魏琯上奏说淮扬等地连年遭受水旱灾祸,吴惟华把饷银的任务都分派给下属官员,都是从百姓手里收取的,请求进行查看深究。适逢巡漕御史张中元揭发吴惟华贪污渎职的情况,就逮捕查办剥夺他的官职。魏琯又弹劾郧阳抚治赵兆麟,说他在选取甄别文武属员时,推荐选拔的多达数十人,而纠察弹劾的仅仅一两个官职微小的官员,皇上就责备赵兆麟,并且训诫各个官员不得以弹劾小官来敷衍塞责。顺治九年,授予顺天府府丞。 ‎ - 24 -‎ 顺治十二年,担任大理寺卿。八旗逃人开始属于兵部监督捕,各部商议应该归于大理寺管理,魏琯上奏说这样不方便,于是就设立兵部督捕侍郎专门监督这件事情。又说:“逃人日益增多,因为投充的人很多。本主私自放纵成为习惯,听任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天长日久不返回,都告发为逃人。逃人再怎么样,惩罚只是抽一百鞭子,而窝藏逃人的却要被处死,没收人口财产给本主,这与叛逆罪没有两样了,不符合法律公平的宗旨。”皇帝把魏琯的建议发给朝廷官员讨论,把对窝藏者的处罚改为流放,免除没收财产和人口的罪行。魏琯又建言:窝藏的人如果死在监狱中,妻子儿女应该免于流放,如果遇到热审,也应该减罪一等。皇帝责备他出卖君王的恩典,让王公大臣讨论魏琯要求放松刑罚的问题,认为应当施行绞刑,皇帝宽宥他,降职为通政司参议。德州生员吕煌窝藏的事情暴露,州官应当连坐受罚,魏琯持有不同的意见。王公大臣弹劾魏琯,趁机追查讨论魏琯以前热审减轻刑罚以及处罚吕煌的事情,削夺他的官职,流放到辽阳,最后在戍所去世。皇帝最后允许回家安葬,并宽宥他的子女回到故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彭州山行之作【注】‎ 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行途中,作者见到峭壁相连,群峰聚集,山色青翠,风光雄奇秀丽。‎ B. 颔联写鸟声清脆悦耳,山林风光绝胜,让诗人驻马观赏而忘记了时间。‎ C. 五、六句聚焦近景,写怪石不时挡道,轻萝忽然拂衣,诗人前行艰难。‎ D. 最后两句交代山中行途还没结束,却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美好的景色。‎ ‎14. 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B 14. ‎ - 24 -‎ 诗人经历了由欣喜到忧愁,然后喜悦又失落的情感变化。诗人见到山林景色奇特优美、鸟声动听,十分兴奋欣喜;然而想到年老远地做官,作客他乡,忧愁满怀;后诗人自我宽慰,沉浸于美好景色之中,暂得愉悦;但好景却无人一同赏玩,又孤独落寞。‎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B项,“颔联……让诗人驻马观赏而忘记了时间”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古体诗,故不存在“颔联”之说。“林色可忘机”写的是山林狰狞粗朴、幽森浑莽,又和谐浑圆、劲美清丽的绝胜风光,直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忘机”的意思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并非“忘记了时间”。‎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 24 -‎ 本题中,要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就要将通读诗歌,首先了解诗歌内容。诗歌的一至四句紧扣“山行”而展开,写彭州界山脉连亘起伏,群峰如聚,层峦叠翠,勾画出西南山景雄奇秀丽之特点,诗人茕茕独行,一路山川美景美不胜收,驰荡着诗人的心魄。峭壁峻岩,峥嵘森布,其上苍松翠柏,盘根错节,如山鬼魑魈,张牙舞爪;千峰攒聚,万壑深幽,山岚轻袅,风烟恬淡。天空中飞鸟百啭千回放着歌喉,其声若仙乐,嘹亮清越,响遏行云,唱破了山林的幽寂,也唱醉了诗人。原始物态的狰狞粗朴、幽森浑莽,又和谐浑圆、劲美清丽的绝胜风光,直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诗人不禁驻足停马,留连赏玩,赞叹不绝。此时的诗人心情是愉悦、轻快的。五至八句则是在前面整体描绘之基础上,攫取两幅近景写“山行”之难,怪石嶙峋,壁立于旁,偶有突兀之角伸出路旁。轻萝蔓生,缠绕于山岩峭壁间,还时不时撩人衣裳。诗笔生动如在目前。但因面临“年老”“路长”之困难又不免顿生悲愁。“山行”未尽,此时,诗人的愁绪重重,思乡情愁也难以遏止。九至十二句写诗人忧事萦怀,但置于一边,且去饱览山川锦绣,绝胜烟景,何必郁郁寡欢,使山川之玲珑秀色无人赏玩。山行逶迤,长路漫漫,无限芳菲争相逞妍供媚,吟赏不尽,无人能怀清赏之雅兴,忘机之真心,与诗人同游共赏,无人共“玩芳菲”,心绪怏怏,孤独落寞。‎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也引发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微微一笑的缘由。‎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出了自己心系国家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怀古伤今的手法,感叹六朝繁华不再,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答案】 (1). 为国以礼 (2). 其言不让 (3). 戎马关山北 (4). 凭轩涕泗流 (5). 六朝旧事随流水 (6). 但寒烟衰草凝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 24 -‎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礼”“让”“戎”“轩”“涕泗”“衰”“凝”。‎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来风急。有一串花朵在窗外 。我不知道,这一串花朵是怎么开在我的额头上方的, 地。我快闪脑补了一下它的身世。也许应该是这样:大风吹来一些尘土,入了女儿墙的裂缝里。鸟儿随风起舞,( ),不小心落进了那一 薄土里。再有几个雨星子落下来,一粒种子就有了生发的空间。长成一株植物,还开出一串花朵。这生命的奇迹就在我的额头上方悄然生发了。楼下的香樟和桂树正在大幅度摇摆。( )。有大滴大滴的雨敲打着玻璃,视线中的物什渐渐模糊起来。心尖儿上,牵挂着那一串花朵的去向,像心疼一个身世飘摇的同类。顷刻之间,狂风肆意,高楼呼啸。雨声渐疏时,我 地开了窗。正好有两朵花落下,我说不清应该描述为惊艳的舞蹈,还是绝望的告别。可我似乎听见,它们呼啦啦地喊了几声母土的魂,就恓惶地扑向楼下的土地,碾作泥尘,护花;或是被另一阵风吹走。‎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乱舞 悄无人声 堆 慢慢 B. 摇曳 悄无人声 堆 急急 C. 摇曳 悄无声息 撮 慢慢 D. 乱舞 悄无声息 撮 急急 ‎17.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6. D 17. ①衔来一粒种子②暴雨马上就要来了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乱舞:随风肆意舞动。摇曳:轻轻地摆动。结合“晚风”“一串花朵”分析,选用“乱舞”。‎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悄无人声:听不到人的声音,非常寂静。结合“我不知道,这一串花朵是怎么开在我的额头上方的”分析,选用“悄无声息”。‎ ‎“撮”与“堆”:都可以做量词,但根据语境此处指的是较小的地方,用“撮”更合适。‎ - 24 -‎ 急急:表现作者急于看到花儿心情。慢慢:不急不缓。与语境不一致。这里的语境是看着雨景的我“心尖儿上,牵挂着那一串花朵的去向”,由此可见我对它是担忧的,是急切地想知道它的命运的,故应选用“急急”。‎ 故选D。‎ ‎【17题详解】‎ 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本题中,第①处,前文说的是“大风吹来一些尘土,入了女儿墙的裂缝里”,后文说的是“不小心落进了那一撮薄土里。再有几个雨星子落下来,一粒种子就有了生发的空间”,可见这里是“它的身世”的过程:先有泥土,再有种子,最后有雨水。因此,这里应填“衔来一粒种子”。第②处,第一自然段的景物环境是“晚来风急”,②后的句子又是“有大滴大滴的雨敲打着玻璃”,再根据后文“顷刻之间,狂风肆意,高楼呼啸”,可知这是描写雨前到雨中的过程,因此此处应填“暴雨像是马上就要来了”。‎ ‎18.下面是某高中学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张哲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邀请函,其中有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四处并改正。‎ 尊敬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我们非常感谢。同时,我们敬请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拿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本社兹定于本月18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生物社团成立一周年大会,届时恭请您务必莅临指导。‎ 生物社团 张哲 ‎2020年5月1日 ‎【答案】(1)“霸主”改为“大家”(2)“忝列”改为“屈就”(3)将“拿出”改为“抽出”(4)“绵薄之力”改为“指导帮助”(5)删去“务必” (任选四处并修改正确)‎ ‎【解析】‎ ‎【详解】‎ - 24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本题中,第一处,“霸主”:在某一领域或地区最有声威、势力的人或集团。这里形容的是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用“霸主”不合适。“大家”:著名的专家。这里用“大家”更显对对方的尊重。第二处,“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此处不当。这里是请屠呦呦来担任顾问,应用“屈就”。第三处,形容时间,不能用“拿出”,要用“抽出”。第四处,“绵薄之力”,谦辞,指自己微弱的能力。这里并不是指自己的能力,应用“指导帮助”。第五处,“务必”:一定,必须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关系之间要求对方一定要完成委托的事情。这里是学生请屠呦呦前来参会,不能用“务必”,应删去。‎ ‎【点睛】语言得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完整准确、突出要点。(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5)注意用词要凝练简洁、精准,彰显词汇量,富有文采。‎ ‎19.蒋勋在《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中写道:“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他设身处地地对这些卑微的存在进行打量,认为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请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述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名字,结合人物言行事迹加以分析,语句通顺,100字以上。‎ ‎【答案】示例一:‎ 贾府的仆役焦大。他跟过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示例二:‎ 刘姥姥。她身居山野,孤陋寡闻,有些爱占小便宜,初进荣国荣,将自己作为笑料,供贾府众人玩乐;同时她有计有谋,知恩图报,受王熙凤托付,义无反顾拯救巧姐。‎ ‎【解析】‎ ‎【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中,要求分析《红楼梦》中一个小人物“正邪两赋”具体表现。依据题干中对“正邪两赋”的阐释,可知要同时写出这个小人物“正”的言行事迹和“邪”的言行事迹,不能只写一面。《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答题时,可以挑选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分析,要注意字数的限制。例如挑选尤二姐这个人物来阐释“正邪两赋”,就要找到她“邪”的表现:少年时期不太检点,名声很不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她在遇到贾琏后,真心改过,表现出了温柔敦厚、善良隐忍的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过往抱有愧意,对他人的冷落不作计较。这些都是她身上“正”的一面。又如选择焦大这个人物,他“正”的一面表现在他跟过太爷打仗,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邪”的一面却是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②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身份不同,有护士,有志愿者,有辅警,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00后”。穿上防护服,他们是战士;脱下防护服,他们是“大孩子”。疫情凶险,他们无惧风险;面对挑战,他们敢于应战。——《人民日报》‎ ‎③习近平同志在西安考察时说:“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的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学习强国》‎ ‎④“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樱花绽放的时候,一定来店里喝咖啡,那味道一定香醇甘甜!”——《武汉日记》‎ 开学第一课上,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经历面向本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多难兴邦,共克时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24 -‎ ‎03年的非典之痛尚未忘却,新型冠状病毒又席卷而来。一时间,原本热闹的城市瞬间寂静下来,空荡荡的街道上,再也不复往日人来人往的繁华之景。在这个危难的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病毒,战疫情。‎ 战疫情,需要国家机关的正确领导。疫情爆发以来,国家机关迅速作出行动,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河南省长尹弘从疫情爆发开始就一直在疫情重灾区辗转巡视。从南阳驻马店到信阳郑州,凡是疫情严重的地方,皆有他的身影……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攻克难关,战胜疫情。‎ 战疫情,需要武汉人民的无私奉献。‎1月 23‎日上午,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面对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武汉人民没有恐慌。他们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陈述杰便是第一批志愿者中的一个。除夕夜,他在忙着接送医护人员,连续跑了5趟,“忙得完全没有除夕的感觉。”在武汉人民的积极配合帮助下,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被战胜。‎ 战疫情,需要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支援湖北黄冈市抗击新冠肺炎,楚雄禄丰一平浪镇一夜之间紧急筹集31吨豌豆驰援;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2月14日,满载着云南省石屏县人民真情和祝福的80吨爱心蔬菜,经过20多小时运输抵达孝感。这80吨爱心蔬菜将分配到9家抗击疫情医院;还有北京、上海、青海、西藏……物资有价,但情谊无价!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疫情终将会被战胜。‎ 当我们在家中吃着,家长们做的美味饭菜,却依旧挑三拣四时,第一线的他们只有最简单的冰冷的盒饭,那是在工作了一上午之后后难得的休闲时刻,当我们躺在舒服的被窝里,早早歇息的时候,他们可能躺在走廊里不安稳的睡着,也可能坐在椅子上,就那样睡着了。脱下防护服后的他们,额头上被勒的满是印记却从未说过一个累字,一个疼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7年前,SARS病毒侵掠中国,钟南山院士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他依旧抗战在第一线;除夕之夜,团聚之时,三军医疗队连夜奔赴武汉;短短六日,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这就是中国的速度,是中国人在一起的力量!‎ ‎03年,非典我们尚未出生,08年汶川地震,我们年龄尚小,如今,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每一天,我们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我们会与最可爱的人一起守护中国,为中国祈福,中国加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阵拼搏的不只是那些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还可以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困难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24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1.审题:通读材料后,首先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①是《论语》中的语句,意思是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很明显,材料的关键信息在于“后生可畏”。②中谈到了一群“00后”的年轻人,他们身份各异,却无惧奉献,敢于应战。③是习主席的话,关键信息在于“我们的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④是《武汉日记》中的话,对疫情结束后的美好充满了希望。四则材料,大致分类,①②都是谈“后生”,即年轻人的力量;③是谈我们的国家、民族坚强不屈,多难兴邦;④是对困难之后美好未来的自信与展望。根据①②的内容,可以写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写年轻人的激情和能量,也可以写由年轻人谱写的国之未来、国之荣光。根据③的内容,可以写我们国家的伟大弘毅,写我们民族在苦难中的成长,写大国精神,写国民在磨难中成就的坚强。根据④,可以写乐观的心态,写积极的精神,写不屈不挠、对风雨之后终见彩虹的信念,写善良美好的人性在疫情中的闪光。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规定了作者的身份是“学生代表”,文体是“开学第一课上的发言稿”,还要“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经历”进行写作。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语气措辞,要正确立意,结合生活实际,要体现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还要对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 ‎2.参考立意:长江后浪推前浪;多难兴邦;让青春闪耀未来;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凝聚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彩;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凛冬散尽,星河长明;奋斗青春,无问西东;乌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挡春;有国家做后盾,一定打赢战“疫”;苦难是一座熔炉;乐观积极,面对未来;等一等,光就来了;‎ ‎3.‎ - 24 -‎ 行文结构:本文是一篇发言稿。首先要有称呼,然后讲述疫情的现状,接着从战疫需要国家的正确领导、需要人民的无私奉献、需要大家的团结一心三个方面,论述了“多难兴邦,共克时艰”的具体做法。再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疫情中的年轻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智慧和担当,以及我们国家在多次苦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屈、越来越强,并对这样的无畏和乐观精神表示肯定与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向全体同学提出自己都希望和建议,结尾要重申观点,注意回扣题目。‎ ‎4.写作素材:‎ ‎(1)我们一直默默关注着同学们的学业成长和身心状况,用最特别的燕园风物、最温暖的燕园故事鼓励、陪伴着大家。今日的汗水,是为了明天的绽放;分秒的蓄力,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春日。心怀理想,不慌不忙,冷静克制,方能成长。高考临近,北大精神也伴你左右,鼓励你为梦奔跑。待你成才之时,若国家有难,也期望你不畏艰难,不怕险阻,不惧风雨,不怯质疑,迎难而上,顶天立地。热烈之夏,我们将陪伴你们不慌不忙、意气风发地迎接高考。硕果之秋,你们将手捧理想的信纸,眼含星光朝着未来进发。——北大金句 ‎(2)“一二·九”运动中,蒋南翔老校长悲愤地连夜写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怒吼,是昔日清华人为捍卫家国发出的呐喊。即使在烽火漫天的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也始终坚持上课,勇担历史使命,为伤痕累累的古老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清华人眼中的诗意,是北斗导航系统工程师身着汉服吟咏“松风水月”的温润端方,是青藏铁路线上“笑迎高原暴风雪,定叫拉萨连北京”的青春豪情;清华人所向往的浪漫,是卷起裤脚扎根基层,用脚步翻阅这个国度散落在城市乡野、街头巷尾的故事,是无数个寒暑日夜,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在书卷中拥抱岁月山川、在实验室驰骋星辰大海;而清华人笃信的自由,正在于不为虚名所动,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追求意志的独立与心灵的富足;在于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洗礼,依然会因为美好的事物而热泪盈眶,依然会对无尽的远方陌生的人们倾尽善良。‎ ‎(3)疫情面前,无数北大人冲锋陷阵,为人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严峻形势之下,84 岁北大校友钟南山院士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奋斗在一线,眼含热泪、心系百姓;新年钟声尚在耳畔,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60 名医护人员便已星夜启程,驰援武汉;‎2 月1‎ 日下午,北大医学第二批援鄂医疗队12 名医护人员紧急出发,他们成为了抗击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在海外,无数留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情与关切,来自千里之外的一批批物资凝聚着他们的爱与祝福;在实验室里,在办公桌前,无数燕园学子、老师与校友用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在每一个领域抗击疫情,期待着春天。‎ ‎(4‎ - 24 -‎ ‎)不是长发飘飘才叫可爱,也不是浓妆艳抹才叫美;那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血痕也叫美,那隔空给人的拥抱也叫可爱。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的精神我们世代传唱,你的勇气我们继承发扬,因为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让14亿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 ‎(5)放弃假期,首个请缨,奋战在抗击第一线的中心办公室主任罗黎,下班回家后,一直关注新冠肺炎感染新闻,敏感地意识到了防疫事态的严峻,立刻向中心领导表示,取消春节期间外出计划,留守待命,随时听从中心的统一调度及安排。‎1月24日罗黎接到中心副主任佘毅的电话,辖区有一名密切接触者,需要立即转运到指定观察点。接到命令后罗黎立刻出发到中心,在中心守到凌晨收到任务取消的消息后,才返回家中。回到家中已是11点过,看着家人端上来的汤圆,没顾上吃晚饭的罗黎才想起今天是正月初一。“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兑现一名共产党员庄严的承诺。”罗黎说。罗黎是家人的宝贝,更是祖国的坚守者。‎ ‎(6)中心医务科科长罗娟坚守岗位,大爱无疆,连续工作近10天。戴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穿隔离防护服,是罗娟在发热门诊每天开始接诊前的首要工作。“这套防护装备的防护性虽好,但透气性确实不佳,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发丝、眉毛上都沾满水汽。”罗娟说,“穿起这套防护装备,就不能像往常一样自由的转动头部,坐诊时间又基本在5小时以上,等离开诊室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会觉得如释重负。但是为了患者和保护自己,我们必须坚持住。”罗娟是医护人员,更是抗击病毒的逆行者,国家的坚守者。‎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