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0 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
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
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
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
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
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
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
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
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
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
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
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
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
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
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
- 2 -
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
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
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
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
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
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
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
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
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
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
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
的负面影响 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
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
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
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
命远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
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
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摘编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
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B. 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就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
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
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
D. 灾难刚来时,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疫情而创作,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
- 3 -
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
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
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点。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
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
D. 第五段引用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
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疫文艺”作品要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要符合生活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可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该进行深度的思考,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
D. 在抗疫创作中,只要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就能讲好中国故事。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强加因果,文章第一段说“新
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第二段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
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
争的人文情怀”,由此可知,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
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 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就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
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深化‘抗疫文艺’书写”,
而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
C 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误,“不能……有丝毫改动”太过绝
- 4 -
对。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 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
序”是为强调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
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
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
文保持一致。
D 项,“只要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就能讲好中国故事”错误,这一表
述绝对,倒数第二段说的是“需要……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
民族命远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
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文中说的是“只有……
才”,这是必备条件,选项变成“只要……就”,成为足够条件。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阻击肺炎疫情蔓延,武汉正参照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模式,建设“火神山”“雷
神山”两座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医院建设进度如何了,现场是怎样的场景呢……网友们都很关注,于是工地的建设直播
火了。乖乖宅在家的网友们围观工地建设,自称监工、包工头,并欣慰于宅在家的日子找到
了一份新工作——“云监工”。而微博上,“网络包工头” “无聊又睡不着看直播造医院”
- 5 -
等话题阅读量皆已过亿,足见这场直播的影响力。镜头下,是现场 4000 余名工人,近千台大
型机械 24 小时轮班抢建;屏幕外,是千万网友轮番的守候,一字一句的祝福与齐心协力抗击
疫情的信心!
面对疫情,不断爬升的数字、庞杂的新闻信息以及一些不攻自破的谣言,人们在所难免
会积累一定的紧张情绪。同时,日日宅在家中无所事事,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有实验表明,
人在无能为力的环境里待久了,生理心理都会被影响。这场慢直播的出现,让全国网友直击
医院建设进度,并能够互动参与其中,大大稀释了焦虑情绪。而“云监工”们由此也找到了
又一个为武汉加油的方式。与其说是一场监工,不若说是千万人的守候与鼓劲。这些视频内
容的真正价值在于:真实的视线,更让人明白分秒必争的不易;寒冬的坚守,更能催生出积极
乐观的态度,凝聚力量。如果说,此前在抗击疫情中的部分极端做法隔离了人们之间的温情,
这些最真实、最令人感同身受的视频,又将一片片孤岛连结。虽不能至,心亦牵挂之。
(摘编自(千万网友“云监工”:虽不能至,心牵挂之》《人民日报》2020 年 1 月 30 日)
材料二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为有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武汉参照
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开建“火神山”、“雷神山”,专用于收治新型肺炎患者,为感
染病人提供更好的集中治疗。
通过 5G 实时直播,观众在第一时间获知武汉“小汤山”的建设进度。中国电信数据显示,
中国电信与央视频特别推出的《疫情二十四小时》在线高清直播服务,同时在线观看网民最
高峰超过 9000 万人次,累计访问人数超过 2 亿人次。
“咪咕视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移动利用 5G 网络,通过“咪咕视频”向《人民日
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第一财经》等 20 家主流媒体实时直播“火神山”“雷神山” 医
院建设进展情况,截至 2 月 4 日,累计观看数已经超过 3 亿次。
记者从中国电信方面了解到,1 月 27 日凌晨接到直播任务后,公司紧急开通支持现场直
播的互联网专线。“云监工” 项目基于 5G 网络和天翼云台建设,通过 DICT 智能视频云平台,
提供稳定清晰、高质量的现场直播信号。除了直播医院建设情况,在此次疫情中,5G 还应用
于远程会诊、体温筛查等多个场景。
(摘编自《数千万“云监工”共同见证 5G 应用逐步落地》《第一财经》2020 年 2 月 5 日)
材料三
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 2 月 4 日开始正式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的肺炎确诊患者。这座只用 10 天时间平地崛起的医院,吸引着国内数千万网友担当“云监
- 6 -
工”; 新华社在 Facebook、Titter 和 YouTube 平台对 “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全程报道,更
是让无数外国网友震撼不已,纷纷赞叹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系列报道浏览量超过 3000 万次,
转发、点赞、评论超过 200 万次,成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近期受到持续关注的热点。医院建
成当天,《中国在武汉 10 天建成一家医院抗击疫情》文图和视频浏览量迅速突破 1000 万次,
转赞超过 104 万。
(摘编自《火神山十日奇迹》《中国日报网》2020 年 2 月 6 日)
材料四
据“央视频”大数据分析,自 1 月 27 日 8 时至 2 月 2 日 16 时,“火神山” “雷神山”
医院慢直播的 78 万条评论中,留言最多的是“武汉加油!”
“云监工”每天的“报到”“打卡”是例行公事。“央视频”大数据抓取了有地域标识
的近 7 万网友留言,山东、广东、河南打卡“监工”数量分列前三,占比分别达到 8.99%、8.96%
和 7.17%。在“云监工”里有朝气蓬勃的 00 后,有而立之年的 90 后,也有正处在事业上升期
的 80 后。“央视频” 大数据抓取了带有年龄数据的留言,发现 00 后“云监工”占比竟然超
过一半。(具体数据见图表:“不同年龄段评论占比” )
“叉酱刚刚开过去了”“太厉害了,加油,小黄小蓝小绿小红叉酱欧尼酱白居易打
卡”“我通过 VR 视频看了,吴三桂是一排树,并不是三颗,请大家放心,并不会因为三棵树
砍掉吴三桂”……直播上线不久,网友就给建设工地的工程车起了各种各样的爱称。评论看
似各种异想天开,实际是对建设工地的工作人员满满的关心和加油。
数据显示,在众多提及工程车昵称的留言中,“叉酱” 的提及率高居榜首,占比
24.3%;“小黄”“吴三桂” 和“呕泥酱”紧随其后,提及率分别达到 9.7%、9%和 8.9%。(具
体数据见图表:“工程车昵称提及次数排行榜”)
2 月 2 日 24 时,武汉火神山医院慢直播迎来了最后时刻,“央视频”慢直播累计观看量
已达 8682 万人次。
- 7 -
(摘编自《武汉火雷神山医院“云监工”直播情况》《IT 之家》 2020 年 2 月 4 日)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监工”不仅是一场监工,也是人们在紧张情绪下对国家抗击疫情投入的真诚关注。
B. “云监工”缓解了群众对疫情的焦虑,“云监工”们也找到了一个为武汉加油的方式。
C. 有了 5G 技术的强大支撑,医生就可通过 5G 技术进行远程会诊、体温筛查及疫情确诊等。
D. 5G 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现场直播信号,是因为有直播互联网专线及 5G 网络和云平台。
5. 下列关于材料三、材料四的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华社对“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全程报道,成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近期最为关注的
热点。
B. “武汉加油”成为了留言榜榜首,而每日“报到”“打卡” 则成为每位“云监工”的例
行公事。
C. 从年龄分布看,00 后是“云监工”主流;从地区分布看,山东、广东、河南的网友人数最
多。
D. “工程车昵称提及次数排行榜”显示,“叉酱” 是留言网友们的最爱,“光武帝”没那
么受欢迎。
6. 对“云监工”们为建设工地的工程车起“爱称”一事,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4. C 5. D
6. 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①是一种支持与鼓劲:充满了对工地的建筑工人和对医院建设满
满的关心和加油;②提供了一个参与的窗口:让在家防疫的网友们了解医院的建设情况及稀
释焦虑情绪;③连接着网友与国家凝聚力量:象征着网友对国家防疫工作一种无形的支持和
对战胜此次疫情的一种决心。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
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
C 项,“医生就可通过 5G 技术进行远程会诊、体温筛查及疫情确诊等”表述不准确, 材料二
表述为,“除了直播医院建设情况,在此次疫情中,5G 还应用于远程会诊、体温筛查等多个
场景”,可见,原文中并未提及“疫情确诊”工作可通过 5G 技术实现。所以 C 项无中生有。
故选 C。
- 8 -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
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材料三、材料四
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中,
A 项,“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说法错误,材料三表述为,“系列报道浏览量超过 3000 万次,
转发、点赞、评论超过 200 万次,成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近期受到持续关注的热点”,原文
中所说的是“成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近期受到持续关注的热点”,而选项中改为了“最为关
注的热点问题”,所以 A 选项错误;
B 项,“而每日‘报到’‘打卡’则成为每位‘云监工’的例行公事”说法不准确,材料四表
述为,“‘云监工’每天的‘报到’‘来了’‘打卡’是例行公事”,原文中并未提及“每
位”云监工都进行了每日打卡,此处过于绝对;
C 项,“山东、广东、河南的网友人数最多”说法错误,材料四表述为,“‘央视频’大数据
抓取了有地域标识的近 7 万网友留言,山东、广东、河南打卡‘监工’数量分列前三,占比
分别达到 8.99%,8.96%和 7.17%”,可见,原文是说留言的 7 万网友中,“山东、广东、河
南打卡‘监工’数量分列前三”,但无法代表所有“网友人数”。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
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谈谈对“云监工”们为建设工地的工程车起的“爱称”有什么看法,
并说明原因。要注意,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
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且不可只孤立地去看一两个材料,特别要对材料
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第一,表明看法,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
第二,分析原因。要结合原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原因。如“直播上线不久,网友就给建设工地
的工程车起了各种各样的爱称。评论里看似各种异想天开,实际是建设工地的工作人即沸满
的关心和加油”,可见,为工程车起“爱称”是对工地的建筑工人的一种支持,也是对医院
建设的一种支持;“数据显示,在众多提及工程车呢称的留言中,‘叉酱’提及率高居榜首,
占比 24.3%;‘小黄’、‘吴三桂’和‘呕泥智’紧随其后,提及率分别达到 9.7%。9%和 8.9%”,
- 9 -
这些“爱称”给在家防疫的“云监工”们提供了一个参与的窗口,既能让网友们了解医院的
建设情况,又能让其放松心情;另外,还可结合“云监工”们为建设工地的工程车起的“爱
称”的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所以“爱称”象征着网友对国家
防疫工作的一种无形的支持,象征着网友们对战胜此次疫情的一种决心。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
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
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
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
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
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
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赵家米铺
赵长春
(1)三教九流,各有其道。五行八作,各有其味。
(2)赵家米铺,也不过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远近走过,即有那种淡香,过于
敏感的,甚至啊哟一一来个喷嚏,得揉揉鼻子,心里头赞一声,这米,香味冲。
(3)赵家米铺前店后仓。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袁店河。从汉口过来的米船,就在赵
家米铺后门处的自家码头停下。青条石,高台阶,长跳板。伙计们背米,跳板悠然,人影晃
荡水中。看着这些,赵掌柜也想背上一两包米。
(4)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
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就有了
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人们对他有一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
励自己和别人。
(5)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
(6)对于如袁店河急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他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也
得慢慢来。
(7)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的一个总结。那年,他还不是掌柜,还在街头
- 10 -
摆摊售米。进了腊月,快小年了,他从南阳贩了一车好米回来,想趁着年关,赚些钱。车是
骡拉的,两匹大骡,悬了铜铃,咣咣地响。风急雪猛,过丰山脚下的袁店河老桥时,天色已
晚,雪野茫茫。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起,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绕道
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
(8)也巧,就在当晚,罗汉山上的“红枪会”早已通过骡夫对他下了眼线,准备在袁店河
的沙湾里动他的米车!见他心好,所雇的骡夫对他说了这一心事。骡夫说:“掌柜的, 您心
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
(9)赵掌柜就握紧了骡夫的手:“以后,我就雇定你了!”
(10)米铺卖米。大米、小米,香米,糯米,米粉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
是小户人家买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量时,吆喝,报数。别的不要
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即可,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
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这也是本事。
(11)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逢腊月初八、逢五
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腊八粥、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别的不
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逢这两天,赵家米铺
前人满为患,不做生意。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粘粘稠稠。端午就煮
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匾
里,任人来吃。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山
的“红枪会” 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赵掌柜一视同仁。人人都说好。
(12)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进入腊月二十三,赵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
卖。“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匀……
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13)——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解放后,这样那样的运动,有的人要找赵掌柜的茬儿,
就有人站出来,特别是有的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啪!”一巴掌,“你吃饱了撑的!
没有赵掌柜,也不知道你在哪里?你爹早就饿死了!”
(14)找不到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在一个晚上,把赵家米铺前的那口大铁锅给砸了,指
把厚的铁锅裂纹五六道,就没法熬粥、煮粽子了。其实,已经好几年不用了,那锅锈蚀着,
又加上这碎裂,没有用了。袁店老街改造时,大铁锅就被移到了墙角。时间长了,里面长出
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
沿,扎出了缝隙,瘤篱疙瘩着,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
- 11 -
店镇的一景!
(15)有景就得有名儿:锅槐。
(16)也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
槐”。瞎扯的。
(17)依我说,赵槐。合适。
(摘编自《短篇小说》2015 年第 9 期)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紧承上文,从嗅觉角度,通过四时不断的米香,具体生动地凸显出了米铺生意
的兴隆,同时也为刻画米铺赵掌柜的形象做好了铺垫。
B. 赵掌柜的两次笑,第一次表现了他受人尊敬的自豪和喜悦,第二次面对“如袁店河急水流
淌的日子”而发出的笑,则反映了他从容生活的态度。
C. 作为袁店镇的景,人们认为从赵掌柜那裂碎了的大铁锅里长出来那棵槐树,应该叫“锅
槐”或者“郭槐”,但是作者认为叫“赵槐”才合适。
D. 小说充分借助插叙和其他有关人物及故事的侧面烘托,从而使赵掌柜白手起家、心怀仁爱、
积德行善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全面、鲜明和丰满。
8.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赵掌柜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的“深意”的理解。
9. 小说另一版本删除了(17)段,以“瞎扯的”为结尾。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好?为什么?
【答案】7. A 8. ①这句话是赵掌柜的生意经验总结。赵掌柜靠背米起家,经过了十年的
打拼,才创下“赵家米铺”,过上了好日子,这离不开他的勤勉更离不开他的执着和耐心。
②这句话浓缩了赵掌柜的人生智慧。赵掌柜能够遇凶化吉、受到人们由衷敬重和爱护,不是
因为他的财富和地位,而是因为他的宅心仁厚、心胸宽广,积德行善。③这句话是赵掌柜对
世人的真切告诫:赵掌柜十年起家、有赚即可成就了自己的生意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的
成功告诫人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唯利是图。
9. 观点一:原文结尾更好。①与小说内容、人物更加切近,更为直接地突出对赵老板品质的
高度赞颂。②以“赵槐”结尾,将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
善良、从容、知足(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精神。③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
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
观点二:以“瞎扯的”结尾更好。①语言有力,戛然而止,给读者留出了更多思考想象的空
间。②感情强烈、直露,断然否定了槐树与郭子仪的关系,批判了时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
附。③饱含对赵老板的勤奋、厚道、善良从容、知足(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由衷赞美。
- 12 -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 项,“具体生动地凸显出了米铺生意的兴隆”错误,只是说赵家米铺也是米味,“赵家米铺,
也不过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看不到了米铺生意的兴隆。
故选 A。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
子。“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
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就有了
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人们对他有一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
励自己和别人”,即这句话是赵掌柜的生意经验总结。赵掌柜靠背米起家,经过了十年的打
拼,才创下“赵家米铺”,过上了好日子,这离不开他的勤勉更离不开他的执着和耐心。“这
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的一个总结……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
起,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
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掌柜的, 您心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即这句
话浓缩了赵掌柜的人生智慧。赵掌柜能够遇凶化吉、受到人们由衷敬重和爱护,不是因为他
的财富和地位,而是因为他的宅心仁厚、心胸宽广,积德行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
流,看伙计量米。量时,吆喝,报数。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即可,如
此,来买米的就更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
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这也是本事”“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
即这句话是赵掌柜对世人的真切告诫,赵掌柜十年起家、有赚即可成就了自己的生意也赢得
了人们的尊敬,他的成功告诫人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唯利是图。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
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
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
- 13 -
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三.情节
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
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学
生探究解答时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述说理由,理由分析要基于原文内容。比如认为原
文结尾更好。因为赵老板“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腊八粥、粽子,
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
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与小说内容、人物更加切近,更为直接地突出对赵老板品质的高度
赞颂。“时间长了,里面长出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
化。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沿,扎出了缝隙,瘤篱疙瘩着,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
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店镇的一景”,即以“赵槐”结尾,将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
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善良、从容、知足(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精神。“也
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槐’。瞎扯
的”,即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
代的反思。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
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
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
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
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
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
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
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
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
满曰:“呜呼!君王其忠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
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 载祀六百。殷封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
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
- 14 -
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
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
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
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
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
听宾之南海若以臣要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
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
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
子良出质.。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二十年,围宋,以杀
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第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
侯/亦惟命是听/
B. 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
侯/亦惟命是听/
C. 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国/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
侯/亦惟命是听/
D. 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色/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
诸侯亦惟命是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是一个迁徙到洛阳陆浑地区的西北游牧
部落。
B. 九鼎是夏、商、周三代奉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传国之宝,相传为大禹所铸,后成为中国的代
名词。
C. 桀为夏朝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骄奢淫逸,暴虐无道,是有名的暴君,后被周武
王所灭。
D. 质指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
贵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5 -
A. 楚庄王胸怀大志,意在天下。他借问鼎之事,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诫他君临天下要重
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
B. 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
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君的后裔。
C. 楚庄王重视道义,当断则断。他力排众议,接受郑伯的投降,亲自指挥军队后退三十里而
驻扎,并与郑国订立平等条约。
D. 楚庄王宽以待人,敬重君子。他敬重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
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
(2)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牵着牛踩过别人的农田,农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践踏农田是没有道理,抢走牛
不也太过分了吗?
(2)郑国国君能屈居人下,(所以这样)一定会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戴,(这样的国家)难道
会灭亡吗?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对称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主语或宾语)来断。
句意: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
听从您的命令呢!您把我遗弃到南海吧,或者把我当奴隶赏赐给诸侯,我也只听从您的命令。
“孤不天”,“天”活用作动词“为上天所保佑”,主谓宾完整,“天”后断开;“不能事
君”承前省略主语“孤”,“不能”作为能愿动词+动词“事”共同作谓语部分,其后“君”
作宾语,这是独立的句子,“不”前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 C。
“君用怀怒”,“用”译为“因为”做介词,后省略“之”,紧邻谓语动词“怀怒”,主谓
宾完成,单独成句,“用”后不能断开,排除 A。
“若以臣妾赐诸侯”,“诸侯”作“赐”的宾语,“侯”后停顿;“亦惟命是听”,“亦”,
承接上文作为连词,表示并列,之前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 D。
- 16 -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
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
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
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桀……后被周武王所灭”错误。应该是被商汤所灭。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
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
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 项,“并与郑国订立平等条约”错误。文中有“子良出质”,而楚国并没有人到郑国做人质,
所以条约并不平等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
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
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
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
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
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
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1)径,直接踩过;不直,无理。
(2)能下人,能愿动词后面紧邻动词,“下人”,活用为动词,屈居人下;信用(于)其民,
省略句、被动句;信用,信任、爱戴;庸,难道。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
- 17 -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八年(前 606),楚国讨伐陆浑戎,到达洛阳,在周都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
王。楚王向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国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宝鼎。”
庄王说:“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哎!
君王忘记这些了吗?过去虞夏昌盛时,边远的国家都来朝贡,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
九鼎,其上绘了许多山川物体,各种怪异之物都具备,好让百姓知道怪异为害情况。桀道德
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
德美好,鼎虽然很小却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败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
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jiá rǔ),占ト说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
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没有改变。问鼎轻重,确实不可以啊。”楚王オ撤军回
国。十六年(前 598),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因为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国
杀死了他。攻下陈国后,楚国就把它划作自己的县。群臣都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刚从齐国
出使归来不庆贺。庄王问他为什么,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里,
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也太过分了吗?当然,庄王您
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的一个
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庄王于是又恢复了陈国后代的地位。十七年(前 597),
春天,楚庄王包围了郑国,三个月攻下它。从皇门进入郑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牵着羊
迎接庄王说:“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
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您把我遗弃到南海吧,或者把我当奴隶赏赐给诸侯,我也唯命是
听。假若您不忘记周厉王、宣王、郑桓公、武公,不断绝他们国家的祭祀,让我侍奉您,这
是我的心愿,我也不敢有如此的奢望。只是大胆地向您表白一下。”楚国的大臣们都说:“君
王不要答应他,”庄王说:“郑国君能这样谦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断绝
- 18 -
他的祭祀呢”说完,庄王亲自举起军旗,左右的人指挥军队,率军退后三十里驻扎下来,于
是答应与郑国国君讲和。郑大夫潘尫(wāng)来订立盟约,子良到楚国当人质。夏季六月,
晋国救助郑国,与楚国大战,在黄河畔楚国大败晋军,楚国一直打到衡雍才回国。二十年(前
594),楚国包围了宋都,因为宋国杀死了楚国使者。楚国包围宋五个月之久,都城内粮食吃
尽。宋国的华元出城向楚军讲明实情,庄王说:“这是君子啊!”于是撤军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彭州权别驾
苏颋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只道歌谣迎半刺①,徒闻礼数揖中台②。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③来。
【注】①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②中台:中书省。③掖垣:
意为朝廷的中央部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脉脉”一叠词,既写出了两条河默默无声地流过锦城,又写出诗人绵远深挚的送
别之情。
B. 颔联“只道”与“徒闻”对举,一迎一揖,本以为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友人拜
见中书省的消息。
C. 诗中“分飞”“岐路”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莫怆”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
而离别的悲伤之情。
D. 诗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别处任职的朋友能够考绩列为优等,寄盼友人能带着政绩重返京
城。
15. 请简要赏析“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答案】14. C 15. ①以动写静,以黄莺的急切鸣叫与斑马的长鸣写分别之时晚春落日的
静态之美。②情景交融(衬托),黄莺急切的鸣叫,斑马的长嘶,落日渲染(烘托)出了与友
人分别之时内心的不宁(难于平静)。③拟人,“落景催”,一“催”字,以拟人化的动作写
落日,离别似乎是落日催促的,烘托出不舍之情。
【解析】
- 19 -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情感、语言、技巧的能力。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
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
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
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
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
答案。
C 项,“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错误,“莫”是“不要”的意思,是
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悲伤。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
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
中包含的情感。本题要求简要赏析颈联“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首先要读懂
全诗,颈联的意思是黄莺急急鸣叫着,好想春风将要吹尽;骏马长声嘶鸣,好像是落日余晖
在催促。这是一句写景句,描写了黄莺的急切鸣叫声与斑马的长鸣声。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写景,“黄莺急啭”“斑马长嘶”是动态之景,“春风尽”“落景”是静态之景。此外,还
采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诗中用“急啭”、“长嘶”渲染了离别之时内心难于平静。尤其
是“落日催”中的一“催”字,以拟人化的动作写落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离别似乎是落日
在催促,既渲染悲凉的气氛,又写出离别的不舍之情。
【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
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
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
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
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赏析诗歌中
某句的精妙,要从分析该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着手,即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着手来
分析诗人的心境。回答时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
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
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 20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
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2)《逍遥游》中,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表现民风质朴的两句是“______,_____”。
【答案】 (1). 人不知而不愠 (2). 不亦君子乎 (3). 朝菌不知晦朔 (4). 蟪
蛄不知春秋 (5). 箫鼓追随春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愠、晦、朔、蟪蛄、箫、简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作为传统文化主要组成
部分的儒学,自然不应被忽略。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是对儒
学研究的必要补充。其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
的事迹图、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儒学考古对祭孔遗迹的发现也颇有助益,宣圣庙又称孔庙,
就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用佛教禅师 孔庙,这个发现
可以反映出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但是,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与儒学相关的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儒学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与其相关的遗迹、遗物远没有佛、道两类特征明显,因此人们很容
易 ;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必将 中国儒学史的研究。 有了考古学的支撑,中国
儒学史研究才会更加丰富,(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愈益 监管 熟视无睹 大力发展
B. 日渐 管理 置若罔闻 大力发展
C. 日渐 管理 熟视无睹 有力推动
D. 愈益 监管 置若罔闻 有力推动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1 -
A. 儒学考古对祭孔遗迹的发现也颇有助益,宣圣庙又称孔庙,就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
成至圣文宣王”。
B. 祭孔遗迹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因为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
宣圣庙又称孔庙。
C. 祭孔遗迹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宣圣庙又称孔庙,就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
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
D. 儒学考古对祭孔遗迹的发现也颇有助益,之所以宣圣庙又称孔庙,就是因为元代加封孔子
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就不仅仅只是历代儒生的论说,还会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
B. 就不仅仅只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还会有历代儒生的论说
C. 历代儒生的论说就不会是仅有的,也会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
D. 不仅仅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会有的,历代儒生的论说也会有的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日渐”指一天一天地显示出;逐渐地。“愈益”表示与过去相比,程度加深。此
处两者皆可。
第二处,“监管”指监视管理;监督管理。“管理”,照管。根据上文语境,只是加封孔子
为圣人,并无“监视”“监督”之意。故应当填写“管理”即可。
第三处,“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滇不关心。
“置若罔闻”是把事情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重视,不关心,有故意不理睬
之意。根据上下文语境,是因为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特征并不明显所以人们才没有关注,
而非不重视,不关心。故“熟视无睹”更好。
第四处,“发展”,扩大;“推动”,使事物前进。根据上文语境,虽然“传统文化对当代
中国的意义”与过去相比受重视程度加深了,但是“与儒学相关的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
滞后”。如果“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就能使得中国儒学史的研究“大力发展”,不合逻辑。
故使用“有力推动”更好。
- 22 -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有两处错误:①“儒学考古对祭孔遗迹的发现也颇有助益”不合逻辑,属于主客颠倒,
应该是“元代祭孔遗迹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排除 AD 两项;②“就是由于……
的原因”结构混乱例的句式杂糅,“是由于……的原因”可改为“是由于……”,排除 C 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不仅仅只”与后文应当是递进关系,根据上文语境,“有了考古学的支撑,中国儒学史研
究才会更加丰富”,所以此处递进的内容应该是与“考古学的支撑”相关的,故应当为“儒
学文化遗迹与遗物”,这就排除 B、D;
C 项,“历代儒生的论说就不会是仅有的,也会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的主
语变成“历代儒生的论说”,这与前文衔接,则语句不通。
故选 A。
20.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45 个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
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
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
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
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经济(物质)富裕、社会公平(公正)、良
好心态(精神)可以增强幸福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上犹县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
- 23 -
题“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45 个字”,然后浏览整个语段,把握语段的
主要内容,看语段共有几句话,句子和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最后概括出主要内容即可。这
段文字共有五句话,中心话题是“幸福感”“幸福指数”。分析五个句子可以发现,第一句
引出“幸福指数”,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这可以说是陈述
事实;第二句说“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可见后面应该是说如何让人们增
强幸福感,对此,第二句中指出需要“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这是说要物质上富裕,第
三句说“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这是说社会要公平公正,
第四句说“如果心理失衡,……也会感到不快乐”,第五句说“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
乐……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这两句都是说心态和幸福感之间的关
系。由此可知,考生可以先指出事实,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再概括出
增强幸福感的条件,即经济(物质)富裕、社会公平(公正)、良好心态(精神)可以增强幸
福感。
21.下图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活动的唯一指定标识。
请说明该标识除中英文之外的组成元素和设计寓意。
【答案】组成元素:数字“70”、由时间“1949-2019”和代表中国的五星、天安门组成的圆
形。
设计寓意:“70”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庆典活动主题;“7”的造型像节日的彩带,
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构成的圆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70”设
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寓意中国进入新时代,奋力谱写新篇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
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观察构图要素,答题时按一定的顺
- 24 -
序表述出来即可,不能遗漏要点信息。
本题属于徽标类,要求“指出活动标识的设计核心元素,并分析活动标识设计的意蕴”。作
答时要看全内容,题干、图及所有的文字。首先,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
关注中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本题中的标识以“70”符号,时
间“1945-2019”,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为设计元素。其次,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
上下、左右、主次等。然后,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
对象作出合理解释。比如本题的标识可作如下的联想:“70”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
年庆典活动主题;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
节日的欢庆气氛;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构成的圆形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具有一种厚重感等
等。接着,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允许随意的想象,要扣住图
中的信息点来联想。最后,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点睛】徽标:即徽章、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是具有指代意义、具有标识性质的图形。
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解题方法:①观察分
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色彩、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涉及的时间、事物等。②解说画面依
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③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联想(行业特点)→
图标的创意(含义)→象征义、寓意(要有关联性)。④语言表述准确规范得体:准确、简明、
平实、清(说明性语言)。如有标题,一定要写出来,内容要囊括所有画面,不要丢三落四。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 、“达则兼济天下”、“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协和万邦”到“开放包容”、“发展共享”、“互利共赢”、“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
共同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许多重要的传统文化理念,既塑造着中华儿女独特的思
维和行为方式,也体现着中华民族最厚重深远的理想追求。时至当今,这些思想和主张不断
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逐渐开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请写一篇演供稿,帮助来校交流的外国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理念。
要求:①以材料之中的两三个关键词为基础确定立意。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③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 25 -
亲爱的外国友人: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人类
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单打独斗都不能获得更好
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
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
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因此,秉承和平开放发展的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
同体,离不开世界各族人民的努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
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
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
多共同挑战。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
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
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
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
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
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
距。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是一只可亲的、和平
的的狮子。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
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26 -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第一段是一些关于华文化的名词,需要理解这些名词含义。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
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不独亲其亲:人们不单奉
养自己的父母。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而不同:和睦地
相处,但不随便附和。美美与共: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
协和万邦:告诫统治者处事要公正,去除一己之偏爱,好恶一同于天下。开放包容:以世界
眼光和战略思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是丝绸之路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开放是一种姿态、
一种思维,包容是一种气度、一种涵养。发展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将一件物品或者
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互利共赢:不同种族、不
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互惠合作,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共同谋划利益和
福祉,进而实现互惠互利的共赢发展。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简称,2013 年 9 月和 10 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
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
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
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
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
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第二段是传统文化理念的意义。要求“请写一篇演
供稿,帮助来校交流的外国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理念”“以材料之中的两三个关键词为基础确
定立意”。
【立意】一带一路,美美与共;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打造一带一路,共享发展荣光;共建“一带一路”,引领
通往共赢的希望之路。
【结构】通过标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可知,是以“人类命运
共同体”“发展共享”为基础确定的立意。第一段引出观点,“因此,秉承和平开放发展的
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世界各族人民的努力”。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世界
- 27 -
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
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最后一段强调美好愿景“中国人民愿
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素材】1.创新“合作”模式,是推动一带一路走向深入的关键一策。自 2013 年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用创新的合作模式,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深化区域合作交流,
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大局贡献“中国智慧”。而当前,横亘在一带一路上的最大阻碍,就是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不能通力合作,打破壁垒,这也违背了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核心精神。一带
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因此,在未来,沿线国家必须集思广益、群
策群力、打破壁垒,互惠双赢。我国政府也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念,道义为先、义利并举,
积极推动周边互联互通,探索出一条新的合作道路。
2.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可以互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细细品味
《陋室铭》,就不难发现人造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关系。如果只有自然文明没有人造文明,那么
山再高再壮阔都不会有名;如果只有自然文明而只有人造文明,水再深也不会显灵。反之亦是,
人造文明要是脱离自然文明的鬼斧神工,也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自然文明和人造文明自
古以来就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卢作孚通过自己的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乡村,建立了“以
工辅农,工农互动”的发展模式;鲁迅先生受乡村文明的滋养,受民俗、民间文化的熏陶,让
他具有了极具温情的人生体验,成为了一代文学家。人造文明为自然文明提供点睛之笔,自
然文明又让人造文明在其中获得质的飞跃以及升华,二者互为补充,共享共进。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期盼以文明的多元和谐来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是不同文明的共
处原则,是“和合”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以“和合”获取内心的平和,实现国家的治理,也
以“和合”推行对外交流,努力实现世界各国“同盘而食”,而非“斗粟尺布”的美好局面。
“和合”文化崇尚王道,反对霸道。儒家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
道。以德服人是一种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思想。在对外关系上,“和合”文化主张天下一
家,同邻邦友好相处,使“近者悦,远者来”,以道义力量使天下人人心归顺。中国素有“宣
德于外”、“厚往薄来”的民族传统。《尚书·尧典》描述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
几千年来,“协和万邦”贯彻于中国人的政治、军事、外交历史实践中。中国从来没有谋求
过地区与世界霸权,没有主动发动过侵略战争,这与崇尚王道的传统和平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
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
- 28 -
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
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
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
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
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
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
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
求。
- 29 -
相关文档
- 四川省南充市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2021-06-0312页
-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第一中学2020届2021-06-0310页
- 四川省峨眉二中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2021-06-0328页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326页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高2021-06-036页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0届高三高考适2021-06-0312页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2021-06-0119页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112页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2021-06-0115页
-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2021-05-3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