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1.50 KB
  • 2021-06-03 发布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省熟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九月份阶段调研安排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 一、现代文同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②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③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④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⑤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尤为深刻,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杨祖先美德、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从而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一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一政治”性的。‎ ‎⑥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伦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的理解。‎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祠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 B. 古时候的人对祠堂祭祀特别看重,在祭祀活动中,既可祭祀先人,还可立约族规。‎ C. 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 D. 祠堂之礼体现着一种有秩序的爱,蕴含了情感道德层面和伦理政治层面上的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证中提到了祠堂之礼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的作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B. 文章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 C. 文章从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与静文化(建筑装饰)两个方面来论证祠堂的功能。‎ D. 新安吕氏祠堂照壁的刻画和墀头的文字表明了祠堂静文化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祠堂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 B. 我国古代,宗族都有宗子,祭拜先祖时举行的敬宗和收族都由宗子主持或率领。‎ C. 如果我国古代乡村没有祠堂,人们就不会有对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宗亲的追溯。‎ D. 祠堂祭礼加强了血缘关系,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儒家伦理家族观念。‎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注意把握原文和选项之间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判断不当,文中只是说“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论证方法分析错误,在论证“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观点时,只运用了举例论证,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理解、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文本内容,仔细比对选项的说法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以偏概全,原文是说“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因此不是中华民族,而是家族,这里扩大了外延。‎ B项,分析不当,从文中“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的信息可以分析出,并不是所有的宗族都有宗子。‎ C项,“如果我国古代乡村没有祠堂,人们就不会有对宗族真实无妄伦常宗亲的追溯”,说法绝对。‎ 故选D。‎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各方军阀的混战,各种政权此起彼伏,但思想领域也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人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不仅仅表达他们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的不满,对列强侵占国土的强烈谴责,更是在发出他们这一代人对于这个残破的国家的呐喊,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这场运动留下一个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和学生思考与学习。‎ ‎(“前尘尽后”微博2018年11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同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决定给中国的青年办本杂志。36岁的他,满腔热情地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他在发刊词中列举“新青年的六大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00多年后的今天,伫立在两层小楼前,重读这篇3000多字的《敬告青年》,仍有振聋发聩之感: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国家,青年才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如今,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聆听历史深处那热烈的憧憬、热情的冀望。“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独立、进取、开放、脚踏实地、富于理性的一代人,正在为了新时代的光荣和梦想,奋发前行。‎ ‎(《光明日报》2018年11月08日,有删改)‎ 材料三:‎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封建大户人家。受父亲的影响,他思想活跃,接纳新生事物,向往变革与革命。‎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各种进步社团,广泛接触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和学生,在北大崭露头角,成为学生领袖。1919年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带领学生上街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组织各校罢课,发表革命文章。高君宇也以其“弘毅果敢”的爱国壮举,被誉为“中国青年革命之健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全国50余名党员之一。‎ ‎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 ‎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时年29岁。‎ 伟大的信仰让高君宇充满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积劳成疾,却不顾个人安危,随时准备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如同闪电一般,划破旧世界的黑暗,悄然点亮中国的未来。‎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8日,有删改)‎ 材料四:‎ ‎2018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与腾讯QQ联合发布《00后画像报告》。‎ ‎(中青在线2018年05月07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等影响下,北京大学学生拥有了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 B. 陈独秀将国家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在杂志的发刊词中提出理想中的青年的标准,强调了新青年对于新国家的意义所在。‎ C. 高君宇思想活跃,考进北大后参加各种进步社团,成为学生领袖,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 D. 对于“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现代化强国”,约八成的00后受访者表示知情,约三成00后受访者表示要“发奋努力,为实现强国目标尽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运动中,学生和青年走上街头抗议,表达愤怒,发出呐喊,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B. 高君宇冲破家庭阻碍,积极投身革命,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 C. 绝大多数00后积极向上,认识到个人努力对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其中一些人也相信个人天赋和良好机遇的作用。‎ D. 前三则都淡及20世纪前期的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给现代中国的青年树立了榜样。‎ ‎6. 结合前三则材料,分析要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答案】4. A 5. C ‎ ‎6. ①教育引领:借助导师和榜样的力量,让自己明确发展的方向,敢于作为。②精神塑造: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热爱祖国,勇于担当。③投身社会实践: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不断地进取、追求,脚踏实地、勇于实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在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等影响下,北京大学学生拥有了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讲“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人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且谈到“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说明是独特的进步青年,不单是李大钊等人的影响,还包括北大的教育理念及先进刊物的作用。选项表述以偏概全。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是“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而不是说“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才”的意思是表明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除了学生和青年,没有他人。这于情理不合,表意绝对。B项,曲解文意。原文中说,高君宇参加过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选项认为他“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把“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的原因和“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直接联系在一起,是强加因果。C项联系材料四图表内容可以推知正确。D项,材料二提到的是陈独秀撰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并没有提及“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选项认为“前三则都谈及……”,表意范围扩大,理解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结合前三则材料,分析要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需要从文中找与信息相关的关键句,再进行概括。比如材料一中介绍了“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这强调的是导师的引领作用;材料结尾处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和学生思考与学习”,这提示的是要借助榜样的力量。这两点都是教育的引领。材料二写及胡适的《敬告青年》,提到了“新青年的六大标准”,这可作为努力的方向,比如“自主”“进步”“进取”等。材料三高君宇的事例,让我们看到的是信仰的力量,随时准备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的担当。材料四通过《00后画像报告》,可以肯定他们靠努力奋斗追求成功的意识,但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问题上还要注意引导更多人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投身社会实践。根据分析,需要列角度分点作答。‎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下太平 莫言 小奥,大名马迎奥,但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叫他的大名,村子里的人都叫他小奥。‎ 星期天上午,因为下雨,没法放羊,爷爷让小奥在家学习。他趴在炕沿上,翻了几页课本,心中感到厌烦。又看了一遍那几本看过很多遍的儿童绘本,更烦。他的目光盯着墙上一只壁虎看,突然,那壁虎向一只蚊子扑去。蚊子到嘴时,壁虎的尾巴一声微响,断裂了。另一只壁虎从黑暗中蹿出来,把那条在炕席上跳动着的小尾巴吞了下去。小奥大吃一惊,蹦了起来。他很想把奇迹告诉爷爷,却听到了爷爷响亮的鼾声。‎ 他悄悄地从爷爷身边绕过去,顺手从门后抓起一个破斗笠扣在头上,然后轻轻地穿过院子,蹿出大门。雨下得不大不小,新用水泥铺成的大街上汪着明晃晃的雨水。他一边跳踩着水洼,一边念叨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小鳖他老姐,最爱把气生。哭了一整夜,天明不住声。圈里母猪黑,窗上玻璃明。养猪发大财,全家进了城。”‎ 村街上没有人,一只麻雀叼着一只知了从很高的空中飞过。那知了尖利地呜叫,拼命地挣扎。小奥听出了知了的愤怒和不服气,这么大的知了被小麻雀儿擒住,它怎么能够服气?果然,那知了挣脱了麻雀的嘴;尖叫着钻到天上去了。那只失去了猎物的麻雀,筋疲力尽地落在张二昆家的门楼上。‎ 张二昆家的大门是村子里最气派的大门,在大门两侧白色的墙上,右边写着“改建新式厕所”,左边写着“享受文明生活”。张二昆当村支书,是村子里最大的官。村里人都不乐意把改建厕所的宣传口号写到自家墙上,二昆说那就写到我家墙上。张二昆当村支书两年就把这个乱得出名的村子治理得服服帖帖。张二昆让村子里的人都坐上了马桶。张二昆说农民坐着拉屎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小奥想到刚开始爷爷蹲到马桶上骂二昆,过了几天爷爷坐到马桶上夸二昆。张二昆当官前是村子里最大的刺儿头,他曾经将他的前任拖到村西头那个大湾里。小奥记得那天的场面,真像过节一样。那个官不会游泳,在湾里挣扎,喝湾水把肚子都喝大了。那个官刚爬到湾沿上就被张二昆踢下去。爬上来又踢下去。爬上来又踢下去。后来那个官哭着说:“二昆,爷爷,我承认了还不行?”张二昆说:“你大点声说,让大家伙都听到,你承认了什么?”那个官说:“乡亲们,我承认,我将黑青铁路占咱们村的公留地的赔偿款挪用了一点点。”‎ 张二昆说:“大家伙儿都把手机拿出来录视频,你大点声,当着大家的面说清,说你贪污了多少,怎么贪污的。说不说?不说你今天就在湾里泡着吧。”小奥记得那是前年二月里的事儿,湾里的冰刚刚融化,水很凉,小北风一吹,站在湾边的人都忍不住打哆嗦。大家都开了手机录视频,那个官站在湾沿,浑身流着水,嘴唇发青,哆嗦着交代罪行。张二昆说:“乡亲们,把证据保存好,千万别删了。我去投案了。”乡亲们说:“二昆,我们联名保你。”‎ 小奥路过张二昆家大门口时,一扇大门嘎嘎响着打开了。张二昆跟随着一个五大三粗的黑汉子走出来。张二昆与那黑汉子握手,脸上挂着笑,嘴里连声说:“您尽管放心,袁武的工作我去做,不整改就关闭他的!”小奥不认识黑汉子,但他知道袁武是他的同学袁小鳖的爹,是养猪场的场长,这几年发了,但也让大湾渐渐地成了一个污水坑,井里的水,也散发着刺鼻的臭气,不能吃了。黑汉子钻进黑色轿车,张二昆对着车招手,目送着车沿着湾边的公路右拐北去。这时,他才像突然发现了似的,惊讶地问:“小奥,你在这里干什么?”小奥指一指门楼上的麻雀,说:“知了飞了。”张二昆道:“什么乱七八糟,回家写作业去。”小奥站得笔直,盯着张二昆看。张二昆虎着脸说:“看什么?回家让你爷爷给你爹娘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滚回来,我们太平村要干大事,不用出去打工了。”‎ ‎(节选自莫言《天下太平》,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小奥的大名叫“马迎奥”,乡亲们在大湾围观前任村支书被打时用手机录视频,这些情节展现了人物生活的背景,凸显了故事的时代特往。‎ B.‎ ‎ 小说开头关于小奥看两只壁虎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奥厌烦无聊的心理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塑造了小奥这一质朴的农村少年形象,真实而鲜明。‎ C. 小奥蹿出大门后念叨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这看似随意的念叨,暗示袁武养猪发财的同时给家人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构思巧妙。‎ D. 前任村支书贪污挪用村里公款的丑恶行径,“五大三粗的黑汉子”钻进轿车扬长而去的官僚作派,对塑造张二昆的形象起到了对比衬托的作用。‎ ‎8. 张二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始终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这种行文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张二昆是一个带头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干部形象。强逼前任支书交代罪行,决心整改袁武的养猪场,表现了他敢于斗争、敢做敢当的性格。改建厕所,号召外出村民回乡干大事,表现了他身上新时代的文明意识和实干精神。 ‎ ‎9. 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能将一些零散的情节统一起来,使叙述散而不乱。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张二昆,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接地气。从一个小孩的眼光和心理出发,能将一些很平常的事物写得饶有趣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题干要求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五大三粗的黑汉子”钻进轿车扬长而去的官僚作派,表述有误。从情节上看黑汉子是来找张二昆谈整改之事的,文中提到“黑汉子”时只是说“五大三粗”“钻进黑色轿车”,“官僚作派”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人物的各种描写,通过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最后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答题要先概括后分析。从情节内容上看,张二昆是一个基层干部形象,带头进行新农村建设。涉及的事有改建厕所,带头倡导文明生活;强逼前任支书交代罪行,表现他敢于斗争、敢做敢当;和黑汉子谈话,他决心整改袁武的养猪场,表现他的敢于斗争;结尾他说“回家让你爷爷给你爹娘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滚回来”,是号召村民回乡干大事,表现了他身上新时代的文明意识和实干精神。综合以上分析,归纳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做本题时,要考虑人物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依据人物特点分析其作用,具体可从情节安排方面、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和主旨效果三方面考虑。“小说始终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表明小奥是线索人物,通过小奥的见闻把故事相关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这种行文方式有哪些好处?情节安排上,可以使零散的故事情节紧凑起来,叙述不乱;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张二昆是主要人物,通过小奥的视角写到张二昆,人物形象更真实。如小奥“想到刚开始爷爷蹲到马桶上骂二昆”,“小奥记得那天的场面,真像过节一样”,“小奥站得笔直,盯着张二昆看。张二昆虎着脸说”,人物形象可感;表现效果上,以孩子的视角看事物,写来可以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比如文章前半部分“壁虎吃蚊子”“麻雀叼知了”的叙述和描写。回答有哪些好处,答题至少要梳理出三方面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C.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B. 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 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 D. 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 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滕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C. 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 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2)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 (1)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 ‎(2)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获直”意思是“得到公正判决”,为动词和宾语关系,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AC项;“致伛”意思是“成了驼背”,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答案为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A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错,也包括在世的君主和尊长。故答案为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C项,“神宗相信了王安石”错,应是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而神宗会认同滕元发的看法。故答案为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关键词“虽”,即使;“济”,成功;“圣”,高明;“殆”,危险。(2)“且”,将要;“度”,准备;“谕”,让,告诉;“使”(之),省略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滕元发,起初名甫,字元发。因为避高鲁王名讳,改用字作为名。召入朝廷考试,担任集贤校理。神宗登上皇位,召滕元发来问他治理混乱局面的方法,神宗说:“你知道君子和小人各为其党吗?”滕元发说:“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神宗认为是名言。晋升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议论宰相在朝会时不领班是跋扈,神宗问滕元发这问题,滕元发说:“宰相固然有罪,但认为宰相是跋扈,那我就认为这是欺瞒天理陷害人了。”授任御史中丞。宰相让他儿子担任判鼓院,谏官们认为不可以这样。神宗说:“鼓院仅传达事情而已,这对于事情有何妨害。”滕元发说:“假如有人控诉宰相,却让他儿子传达,行吗?”神宗明白了,就取消这个任命。黄河以北的地区发生大地震,朝廷命令滕元发为安抚使。当时城中房屋多数倒塌,官吏和百姓怕被压,都睡在帐篷和茅草屋中,滕元发独自住在房屋下,说:“房子倒下百姓死去,我自己应当和他们同命运。”免除田租,修筑堤坝,纠查贪污残暴的官吏,责罚盗贼,北路因此安定。升为开封府尹。百姓王颖有金钱被邻居家的妇人所盗藏,经历几任府尹查问都没有得到公正判决。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拄着手杖到开封府上诉。滕元发一次审问就得到实情,把金子返还给王颖,王颖抛掉手杖抬头道谢,驼背也就消失了。滕元发在神宗面前议论事情,像家人父子一样,说话不加修饰,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神宗知道滕元发忠心诚实,所以事情不论大小,人物不论亲疏,常常都去问他。滕元发随事解答,一点也不避嫌隐瞒。王安石刚想立新法,天下人纷纷议论,王安石怕滕元发有所进言,神宗会听信他,因此借事,让滕元发出任郓州知州,历任齐州、邓州知州,滕元发妻子的亲族李逢谋逆,有人因此排挤滕元发,贬为池州知州,又改为安州知州。流落在外地近十年,还因为以前的过错贬到筠州居住。有人认为他还会复官,滕元发谈笑自若,于是就上奏为自己辩解,神宗看了很怜悯他。哲宗登上皇位,滕元发调任郓州知州。当地供应学生的粮食不足,而百姓中有为争夺公田二十年没定下来的,滕元发说:“学生没有饭吃而把良田供顽民吃饱吗?”于是请求把公田作为学田,于是这场争讼停止。当时淮南、京城东边闹灾荒,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滕元发威名流传西北地区,号称著名将帅。河东的十二将,其中有八将担负守备西部边界,分一半人轮休。因年老竭力要求去淮南任职,担任扬州知州,没有到达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①‎ 谢朓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②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注】①南北朝时,战乱不断,很多新婚男子被远征离家。②窓(chuāng):同“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从听觉角度写,托物起兴,促织鸣叫、捣衣声声引发女子绵绵情思。‎ B. 三、四句表诉衷情,并借对女子动作的描写表现其彻夜难眠的生活状态。‎ C. 诗中写南、北、西三方位,虽未言东,也能让人体会女子独对四壁之况。‎ D. 诗的末尾用反问句,表达抒情主人公再也不愿承受终年分居相思之苦了。‎ ‎15.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两句写得含蓄蕴藉,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D 15. 这两句写了女子长久地坐在阶前,天降露气都丝毫没有觉察,只看到露气打湿了台阶;表现了女子心系远方,沉思默想的情态;诗句无一字写相思,却把思妇的相思之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不愿承受”错,诗中是说分居相思之苦让人难以承受,表达了相思之深,并非不愿意承受。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诗歌风格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诗句含蓄蕴藉,实际就是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含蓄性,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根据诗歌中的“思君隔九重”“谁能长分居”和注释的内容“很多新婚男子被远征离家”可见本诗表的情感时思念远征的丈夫,再分析诗句,“写了女子长久地坐在阶前,天降露气都丝毫没有觉察,只看到露气打湿了台阶”没有直接写思念之情,而是通过诗中女子的细节表达其内心的思念。‎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时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随意春芳歇 (2). 王孙自可留 (3). 霓为衣兮风为马 (4). 虎鼓瑟兮鸾回车 (5).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歇、霓、瑟、鸾、誉、沮。‎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棋局?那时,围棋的棋盘刚刚从17道扩展到19道,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貌。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或许正因如此,当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的时候,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  )。于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因缘。围棋并非一个特例。我们会从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这些“非遗”魂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色黑白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B. 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C.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D.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简洁的规则和两色黑白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能做得更好,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B. 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已经被它“学会”了,而且能做得更好 C. 像人一样能做得更好,它已经“学会”了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D. 它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而且能做得更好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非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滋养广袤大地、哺育亿万民众,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大运河如何更有尊严、更加光彩地“活”下去?‎ B. 可可西里所在的三江源,拥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被形象地誉为“中华水塔”。‎ C. 今日中国的发展,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 D. 只有看得见且“不迟到”的正义,才能让人感受到法治的善与暖,才能真正让守法者心安。‎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画横线句“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从前面来看,“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的主语应该是“他”,句意还没有表达完整,而“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就另起话头,主语换成“事实”,这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主语中途易辙;二是语序不当,“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应该修改为“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补写语句”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后面应该也是围绕“人工智能”来说,即用“它”来指代“人工智能”。‎ A项,“它能做得更好”与上文“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语意断裂,不够连贯。‎ B项,中途易辙,前一句主语是“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后一句主语是“它”,而不是“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C项,与上文“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衔接不够连贯。‎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 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非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这是对双引号的重点考查。双引号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讽刺和否定;④表示特殊含义;⑤表示突出强调。文中“非遗”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突出强调。‎ A项,“活”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B项,“中华水塔”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突出强调。‎ C项,“内河”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D项,“不迟到”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历史上,①___,两千年前的《尔雅·释木》,载有“禊”和“荆桃”名称,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说,两者均指樱桃。古人观察到,②___,故樱桃又称莺桃、含桃,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载:为莺鸟所含,故曰含桃。宋代科学家苏颂在《本草图经》载:樱桃深红色者为朱樱;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在《本草衍义》载:樱桃熟时正紫色者为紫樱;明代李时珍认为,③___,故称樱珠。‎ ‎【答案】 (1). 樱桃名称不止一种(或“樱桃有多种名称”) (2). 莺鸟喜含食樱桃 (3). 樱桃形(色)如珍珠(或“樱桃形色如美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此题根据“两千年前的《尔雅·释木》,载有‘禊’和‘荆桃’名称,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说,两者均指樱桃”可以推知第①处可填“樱桃的名称不止一种”;再根据“故樱桃又称莺桃、含桃,‎ 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载:为莺鸟所含,故曰含桃”可以推知第②处可填“莺鸟喜含食樱桃”;最后“樱桃熟时正紫色者为紫樱”及“故称樱珠”可推知第③处可填“樱桃形(色)如珍珠”。‎ ‎21.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 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牙防组自成立以来,在改善大众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监测口腔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行业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牙防组已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卫生部决定予以撤销。牙防组撤销后,原承担的工作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群众性牙病预防保健技术工作和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将以委托形式交专业社团或机构承担。‎ ‎【答案】卫生部撤销全国牙防组∥全国牙防组被卫生部撤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作用是划分、组织、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本题提供的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卫生部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根据题目要求,剔除将来发生的事情,保留主体(卫生部)、事件(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就可得到本题的答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9月初,央视一档给中小学生看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引起国人的不满。制片方邀请了不少青少年偶像明星,其中不少人,或涂脂抹粉,或翘起兰花指,或曲发细腰,成为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吐槽对象,被冠以“娘炮”之称。‎ 材料二 ‎12月8日,零下10度,北京奥体公园,15名小学生头顶印有“男子汉”字样的黑色发带,在5名教育机构老师的率领下,赤膊冲向一公里外的终点线。对此,部分质疑者对孩子的健康安全感到担忧。‎ 材料三 ‎9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发表《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认为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更应该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 男性气质是什么?究竟怎样才是男性应有的形象?长期以来,对这些话题的探讨不仅在学术界长盛不衰,更在舆论场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最近,曾经参加过《真正男子汉》节目录制的特种兵王威退出现役,微博开通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收获了30多万粉丝。一名普通军人在脱下军装后备受关注,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红”,也可成为观察社会对男性气质认知的一个切入口。‎ 军营中站过岗、训练场上流过汗,因为阳光硬朗的气质得到网友如潮点赞,王威这样的军人不在少数。近年来,从武警战士杨明鑫被网友亲切称为“最帅兵哥哥”,到救援过程中舍生忘死的潜水员官东,再到被誉为“中国男子第一天团”的国旗护卫队,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出众的个人形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股子军人的血性和勇敢,让人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超越外形的精神魅力。当然,这种精气神并非军人独有,无论是比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健儿,还是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机长,抑或者是平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构成了时代的一道风景,也构成了我们对男性形象的一种认知。‎ 从对于热血男儿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其实,关于到底什么是男性应有的气质,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中国传统所推崇的男性画像,从外在形象看也包含有精致、文雅的一面,而那种五大三粗的个人形象、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惯、大男子主义的做事方法,历来受到人们的摒弃。“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主流。即便在少数人眼里“颜值”可以成为硬通货,甚至有“靠脸吃饭”之说,但那些能持久地作用于社会文化、作用于世道人心的,仍然是闪现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内在美”。 ‎ 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那种基于性别特征进行的价值判断,将男性气质等同于外表外貌,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精致细腻也好,粗枝大条也好,都是自己审美的选择,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理应包容。而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也更应该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这种品质,我们在保家卫国的军人身上可以看到,在为国争光的体育运动员身上可以看到,在梅兰芳、程砚秋等杰出演员身上同样也能看到,他们外形或许少了些棱角、多了些清秀,但是高尚品格、家国情怀同样值得推崇。‎ 其实,在一个强调权利和平等的法治社会,基于性别差异而带来的不同评价,也逐渐被抹平。传统所谓“男性气质”中,为人们所推崇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意志品格,也在很大程度融入了现代公民精神的内核,成为一种带有普遍共识性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涵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是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 ‎ 基于此,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摈弃矫揉造作的风格,扭转娱乐至上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说到底,精致、细腻、温柔,可以是对于男性多元化审美中的一种;而以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 这正是: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 ‎【解析】‎ ‎【详解】审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作文题目。 多则材料从内在逻辑关系上看,对共同话题所持的观点可分为相同型、相反型和互补型三种。本题中三则材料涉及同一话题,即青少年男孩应该培养什么样气质。三则材料角度不同,逐层深入,但观点趋同。审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的思想倾向,不能以相反观点立意。特别注意,不能混淆概念:首先,帅哥美男与娘炮是两个概念。把长相清秀,追求整洁精致的外表的男人与油头粉面,矫揉造作的娘炮不能混为一谈!其次,娘炮和娘炮之风不能混为一谈。‎ 立意:①少年强则国强;②温室内长不出参天大树;③不能徒有其表,更应增强内功;④娘炮之风不可刮。如果立意为:要有包容心态,应从第二等级分切入给分。‎ 素材:‎ ‎①.龚白珍《病梅馆记》批判病态审美观;‎ ‎②传统中国的戏曲中就一直有男性扮演的旦角。梅兰芳、程砚秋等中国杰出的旦角演员在生活中也具有女性气质,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也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和推崇;‎ ‎③.《真正男子汉》节日录制的特种兵王威,武警战士杨明鑫被网友亲切称为“最帅兵哥哥”,被誉为“中国男子第一天团”的国旗护卫队,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机长。‎ ‎④..大丈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行文结构:‎ 一、 议论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论点是什么,在开头段结合三则材料,亮出自己的观点,“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 二、 准备一些论据,论据又包括事实论据、理论论据。用这些事例构成我们对男性形象的一种认知,从对于热血男儿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其实,关于到底什么是男性应有的气质,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中间主要就是各种论据的罗列,但是要注意论据与论据之间的衔接。‎ 三、 最后,最好用一些名言再次表明论点。结尾点出“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多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单则材料组成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综观材料,找出各则材料共同的话题;‎ 二、明确各则材料对话题所持的观点角度;‎ 三、综合以上两点确定你的立意。‎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