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51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07 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
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
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
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
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清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
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借代、反问。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
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
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
满庭芳·残梅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①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
到,寂寥浑似,何逊②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
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 ①篆香,对盘香的喻称。②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首先描写深幽之境,然后抒赏梅之情,发寂寞之感。
B.下阕转而写风、雨、笛声、冬雪、月夜,已不再着笔于梅花。
C.全词写出了作者在冷清寂寞之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D.词中的梅花衬托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E.本词使用“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跌宕多姿。
(2)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
冶情操。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
答:
答案:BD
(2)答案:梅花虽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荷花的高贵典雅,然而,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凌霜傲雪的高贵品
格却令我赞叹不已。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冰心玉骨。
梅花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那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颂。“已
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
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
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BD
(2)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
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 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
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
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
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
的山色。
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
念故乡的深情。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AD
(2)答案: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
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
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
[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 ①本诗是作者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
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 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
感一致。
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
更添清寥之感。
D.尾联既展现了诗人倚剑饮酒、慷慨高歌、念念不忘故国山河的豪壮形象,也寄寓对青口帅保卫金国的期
望。
E.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
爱国情怀。
(2)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
答案:BD
(2)答案:(示例一)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首
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
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示例二)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
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
的豪迈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②。
[注]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
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E.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
(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
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
人的情趣。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 ①宋淳化二年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
中的一首。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试举两种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体会这首诗的情感,注意前三联写景句子里景物的特点,
“菊初黄”“胭脂色”“白雪香”,景物优美迷人,“信马悠悠野兴长”体现作者的惬意。尾联诗意有了
明显转折,“忽惆怅”“似吾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如颔联两
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
目睹。“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本题可从修辞、动静、对比等角度分析。
【答案】 (1)诗人骑在马上,穿行于山间小路,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旖旎风光,突出了作者悠然的神态、
浓厚的游兴。就在此时,诗人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因而
触景生情,产生了思乡的愁绪。同时,也暗含诗人宦途失意和有家不得归的悲凉。(意对即可)
(2)①拟人手法。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
地展现了初秋晚景。
②比喻手法。颈联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
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的红色与“荞麦花”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色有香。
③动静结合的写法。以听觉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
这是目睹。④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
沉寂。颈联的颜色对比鲜明。(答出两点即可)
【诗意】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傍晚,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
数座山峰伫立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
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像极了我家乡的风物!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慢
柳 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
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
种,奈归云谁寄?
(1)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脉脉人千里”“两处风情”“离肠”又有思人之情。
【答案】 (1)①承上启下。“晚景”总括了上文的所见所闻,“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由上阕的写景
过渡到下阕的抒情。②“伤怀念远”,直接表达作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2)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②对远人的思念。
“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
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
【诗意】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
逢这样的暮秋天气。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面对这傍晚景象,我心怀伤感,思念
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相思的人在千里之外,两处相思却相隔万里千山。雨后天晴,秋高气爽,能看到远方的十二峰,十二峰依
旧是那样的翠绿。长久无语,谁能懂我此刻的心情?就是我把这离肠万种的心情写出来,又怎么能寄去,
托谁寄出去?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贼平[注]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 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1)除借景抒情外,这首诗歌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请指出该手法,并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绪?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他乡不得北归的惆怅。“残垒”“故关”“寒禽”“衰草”则表现了对故国残破的悲痛叹惜。本诗是一
首送别诗,诗人在后两联中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从全诗来看,国家大乱初平,人生白发,也表现
了对岁月易逝的感叹和对人生前途的忧虑。
【答案】 (1)本诗突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首联实写,交代诗人和友人当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
送友人“独北还”;颔联首句实写流落他乡白发已生,而后句则虚写“旧国”青山如故;最后两联虚写,
想象友人“北还”途中的寂寞、艰辛、愁容不展。虚实结合,互为补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
的情感。
(2)①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战争)的痛恨之情。②多年流落他乡,无法归家的惆怅之绪。③对故国残
破的悲痛之情。④对友人“北归”旅途艰辛的牵挂之情。⑤对岁月易逝,人生多舛的感慨。(答出三点即可)
【诗意】 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避居南方,时局安定你却独自北归家园。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
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
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 江 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 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
康。③齑盐:腌菜和盐,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考虑。
【答案】 (1)这两句是说,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此句从战争时间
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
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
(2)①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
了亡国之痛。②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
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
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答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
【诗意】 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自己消磨了岁月,稀疏的胡须已
全白如雪,衰老的面孔流着涕泪,在冬天的寒风中几乎要结冰。岁月逝去这一事实使我感到惊恐。 何
处是我终老之地?我的缘分大概应在吴兴之地吧!但离去后,与这里的老朋友也会互生想念之情。在下雨
的深夜,孤灯伴着孤影,满腹离愁别绪,难解难排。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 ①《战国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
很有才华,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颔联、尾联典故的含义。
【答案】 (1)①点题:“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点题中的“送归”。
②情感内涵丰富: “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
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意思相近即可)
(2)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
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②尾联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
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同时“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愤慨。(意思相近即可)
【诗意】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是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客居京城,金钱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
得新添白发。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归人。深知你有祢衡之才我却无法推荐,
惭愧我空为一名献纳之臣。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①,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
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
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 ①鸂鶒:一种水鸟,又名紫鸳鸯。
(1)词的上、下阕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阕描写的是优美的山间自然风光:轻鸥飞来,点破一泓绿水;水鸟嬉戏争浴;飞泉流泻,
涌珠溅玉。下阕描写的是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的田园图景:春雨过后,水满秧绿;陇上黄牛闲眠;绿油油
的麦苗直铺云际;簇上蚕丝,正似朵朵白雪。
(2)“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未
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何时足”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
无奈。
【诗意】 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
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
美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似日日捧出千斛明球。 春天,
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
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
经可以满足了;如还不满足,那什么时候是满足?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
杷已经熟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 杨 子
李白①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②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 ①作者一说为岑参。②“杨叶”一作“杨柳”。
(1)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1)运用比喻、夸张(对偶)、乐景衬哀情(衬托)等手法,“梨花”似“雪”,“杨叶”似“烟”,
运用了比喻;“千树”“万条”是夸张手法。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
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
(2)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祝愿之情。诗人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
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
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诗意】 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我喝得酩酊大醉。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芽迎风摇曳,然而我却在这
美好的春景中送别友人。把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尽。待到真的要分别之时,“马上赠鞭”,以示纪
念。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目送友人归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吧。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下方山[注]
[南朝·梁]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注】 方山:六朝时渡口。
(1)诗歌三、四句中“白”“黑”两字的使用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归乡途中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其心潮的不平静。作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家乡走去,他远望家乡,走走停停,近乡情更怯,离家越
来越近了,可作者反而思绪万千,愁肠翻滚。
【答案】 (1)“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霜之重;“黑”写出浓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
沉沉,凸显雾之浓。黑白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沉重。
(2)沉重——急切——情怯(心情矛盾)。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沉重之情;五、六句写诗人逆水而
上,匆匆返家的急切之情;后四句抒发离家越近,反觉得路途漫长、愁肠百转之情。
【诗意】 寒鸟在光秃秃的树枝间跳来跳去,发出悲切的叫声。稀拉拉的几颗星星映落在河中,随波浮荡,
闪射着微弱的光。清晨,我急匆匆地赶到方山渡口,看到白皑皑繁霜遍地,黑沉沉浓雾漫江。我正逆水行
舟,匆忙归乡,心潮很不平静。近乡情更怯,远望着家乡的方向走走停停,离家越来越近了,可我反而思
绪万千,愁肠翻滚。通往家乡的最后一段百余里的路,因为我忧愁千端反而觉得漫长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①乡魂,追②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 ①黯:形容心情忧郁。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1)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本词在描写秋天景物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可以明确它在表情达意和篇章结构上的两大作用。
【答案】 (1)《渔家傲·秋思》选取了大雁、边声、号角与千嶂、孤城、长烟、落日等意象,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展现了一幅萧瑟悲凉、荒僻寂寥的边塞秋景图。本词选取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
阳,水天相接等意象,用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寥廓苍茫的江野秋景图。
(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无情的芳草,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晖都照射不到的远方,借景抒情(触景
生情),写芳草无情,衬托作者的羁旅乡愁。承上启下,为下片的抒情做了渲染和铺垫。
【诗意】 碧蓝的天空白云飘荡,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景映入江中水波,波上笼罩着苍翠寒烟。群山
映斜阳蓝天连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伸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
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
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 远①
杜 甫
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 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
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 )三件典型事例寄托深切的( )之情。
(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超出众人)”。请
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注入关键词“惟”“独”。
【答案】 (1)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 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
(2)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
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
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诗意】 暮春时刻,桃树柳树的花瓣簌簌落下枝头,堆砌在路边,一片飞絮。日色渐长,春色渐远,唯
听几只鸟雀叽叽喳喳;所居之处也甚为荒僻,无人往来,独有自己柴荆偏处一隅。关中数乱(指吐蕃、党项
入寇),剑外未清。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1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 年 行
施肩吾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②。
【注】 ①飞鞚:策马飞驰。②金吾:古官名。
(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手法方面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正面描写有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侧面描写有环境烘托、人物对比等。
【答案】 (1)令狐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苦练骑射技能,渴望凭借自己的高超本领来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
施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醉酒纵马,横行乡里,视百姓安危如草芥,而对当朝权贵却毕恭毕敬的街头恶少。
(2)相同点:两诗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都是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含蓄地表达
诗歌主题。不同点:令狐诗运用了特写镜头,精心描绘了一幅策马奔驰,射云试箭的画面,以此来表现主
人公的英雄豪气。施诗运用对比,通过百姓前醉酒横行,权贵前奴颜婢膝这两种行为的对比,来表现其卑
劣品行。
【诗意】 令狐楚《少年行》(其二):清河郡五城原是我的家,博取功名全靠着好箭法。秋原飞驰本来是
等闲事,宝雕弓独自向着寒空发。
施肩吾《少年行》:一个醉醺醺的恶少骑着白马,在街头横冲直撞,飞驰电掣,气焰嚣张,身边的同伙在路
边起哄。忽然恶少勒住了马儿,原来是迎面走来了一位高官,恶少忙滚下马鞍,点头哈腰向他作揖,那副
嘴脸真是丑陋无比。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 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
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 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
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拟人。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
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对比、衬托。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
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如从色彩
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
下更显自然脱俗。②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漂泊天涯,“风烟”“霜雪”,
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
【诗意】 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在司春之神东君
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种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
花,实在可笑。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梅花玉洁冰
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而今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
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
不如回到那神仙居所,那里也许才有我的“知音”。
2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用词和表达,再加上前面的意象的特点,基本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但要注意,有时作者的情感是
较为单一的,但有时会比较复杂,所以,回答这类题时,要答全,要结合每一句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图。春天到了,斑鸠在屋上不时叫,村中的杏花也赶
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雪白一片;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这一
切都透出一种明媚、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的气息。
(2)尾联抒发了诗人惋惜、惆怅之情。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
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领略与享受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诗意】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又高又长的枝条,
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还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
举杯欲饮,忽然却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秋佳节,小方想给远方的朋友寄张明信片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愿,请你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中选出合适的两句推荐给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感觉自己“浩浩乎”“飘飘乎”的具体原因是作者与客在“水光接天”的环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具体做法。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娴熟指法。
答案:(1)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轻拢慢捻抹复挑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生活于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2) 杜 甫 在 《 登 高 》 一 诗 中 , 描 写 自 己 羁 旅 之 愁 和 孤 独 之 感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苏轼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对人生的感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一尊还酹江月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时刻
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得失。
(2)屈原《离骚》一诗中表现诗人虽遭不幸但决不同流合污、宁可随水流去也不改变节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
想决不动摇的决心。
(3)《赤壁赋》中苏轼化用《楚辞·少司命》诗句之意,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即美好理想不能实现
但依然执着追求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3)望美人兮天一方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
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求学时苦中作乐、不在意物质匮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暗用《庄子·外物篇》中的“言者所以
在意,得意而忘言”,表现不可言传的人生妙趣。
答案:(1)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欲辨已忘言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征蓬”“归雁”自比,叙事写
景,一石两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写自己身居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3)心远地自偏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一幅奇妙精美的图画,将听觉、视觉融为
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戒,仍要重蹈覆辙。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舞幽壑之潜蛟,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泣孤舟
之嫠妇
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 )
(1)《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2)《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
貌。
(2) 《 离 骚 》 中 , 描 写 诗 人 因 品 德 高 尚 被 众 小 人 嫉 妒 诬 陷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
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答案:(1)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3)千树万树梨花开
2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
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 《 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 》 中 , 写 邹 忌 对 妻 子 认 为 他 美 的 看 法 的 语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3)明灭可见
3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观 沧海 》 中 , 开 篇点 题 , 交 代 观察 的 方 位 、地 点 及 观 察 的对 象 的 句 子 是: “ 东 临 碣石 ,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2)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3)以观沧海
3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
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城春草木深
3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
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一诗中,语意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
缘身在最高层
3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杜牧《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3)夜泊秦淮近酒家
3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赤壁》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 王 维 以 “ 大 漠 孤 烟 直 , 长 河 落 日 圆 ” 突 出 边 塞 的 壮 美 ,《 渔 家 傲 · 秋 思 》 中 的 “ 千 嶂 里 ,
________________”用相同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
答案:(1)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长烟落日孤城闭
3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的《相
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
国的哀思。
答案:(1)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2)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3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时令及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也不禁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
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答案:(1)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不尽长江滚滚来
3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一诗中,写出诗人怀念往日同爱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期盼两人可以早日重逢诉说心中思
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和自然都是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月有阴晴圆
缺
3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2)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3)一弦一柱思华年
3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4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羁旅之愁与欲归不得
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中。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
着 时 光 的 流 逝 , 而 渐 渐 地 被 人 们 淡 忘 了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2)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相关文档
- 专题02 字形(专题)-2017年高考语文备2021-06-038页
- 高考语文易考错别字1000个2021-06-0319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2021-06-036页
- 2019高考语文提分宝典2021-06-0337页
- 2021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2021-06-0346页
-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2021-06-0336页
-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2021-06-036页
-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说树2021-06-034页
-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2021-06-0310页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古代诗歌阅读专练2021-06-0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