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2019.11)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横渠四句
冯友兰
张载的四句话,我称之为“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四句中的那四个“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无论如何,从一般人的观点看,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很费解。其实,并不费解。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他应当说:“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第二句是“为生民立命”。“立命”二字,在儒家经典中,初见于《孟子》。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儒家所谓“命”,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信宗教的人,于不能自主之中,要求一个“主”。信基督教的人遇见不能自决的事,就祷告“上帝”,求他的“主”帮助他决定。祈祷以后,他自己再作决定。即使这个决定还是以前的决定,他也认为这是他的“主”替他作的决定。儒家指出,不需要这个“主”。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个人不能控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实,真能代替宗教的是哲学。
第三、四句都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事。对于禽兽,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也无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的人,儒家称为“圣人”。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因为他是廓然大公。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
。儒家也认为,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照他们的解释,不是圣人最宜于为王,而是为王者必定是圣人。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圣”。皇帝的名字称为“圣讳”,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甚至于皇帝的身体也称为“圣躬”。
欺骗终究是欺骗,没有人信以为真。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孟子起,就把政治分为两种:一种名为“王”,一种名为“霸”。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用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这些都是霸。至于以德服人的,则还没有。宋明以来,道学和反道学的“王霸之辨”,其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此。
照我的了解,圣人之所以为圣,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
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最宜于为王的人是圣人,因为有圣人之德的人是大公无私的。程颢说:“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程氏文集》卷二)大公无私,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所以,只有圣人才最宜于为王。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
【注】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1.下列关于“横渠四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概括了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突出人的特点。
B.“为天地立心”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创造历史文化才算是为天地立心。
C.“为生民立命”中所谓“命”是指人所遭遇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能控制,人可以自主,只做自己所应该做的事。
D.“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两句表明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在于,人要为过去圣人继承他们的绝学,为后代万世开创太平天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二段化用宋朝诗人诗句为“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证明人为天地立心的重要意义。
B.第三段引用孟子的话“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交代“立命”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C.第三段将基督教徒与儒家遇事不能自决时的各自做法进行类比,阐述儒家所谓“立命”的真正含义。
D.第七段分析两种政治类型,认为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
,从而得出中国的历代王朝实际上都是霸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在天地之间,可以了解、赏识宇宙的山河大地,这是对人在宇宙间地位的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因为从属于宇宙所以缺乏自主权利。
B.大公无私是圣人之德,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只要圣人为王,他们就能大公无私,普万物而无心。
C.《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外王”之学;成就君王的功业,是“内圣”之学。
D.儒家将命运与修身合而为一,将外在客观性与内在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诱骗继承权
“要向自己的女儿报清财产总账,把动产、不动产一起登记造册,作为不可分割的财产拍卖吗?……这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最后,他打定主意,晚饭时回到索缪,决定向欧也妮屈服,疼爱她,讨好她,为了可以到死都有权操纵手里的几百万家当,堂堂正正地咽下最后一口气。
索缪城里的头号名医贝日兰大夫不久就到了。听诊完毕,他如实地告诉葛朗台,说他妻子病很重,但是,让她心情平静,再加上慢慢调理,细心照料,她可以拖到秋末。
“要花很多钱吧?”老头儿问,“一定要吃药吗?”
“药倒不用多服,但照顾必须周到。”医生不禁一笑,答道。
“嗯,贝日兰大夫,”葛朗台说,“我完全相信您,您认为该来多少次合适,您就尽管来。千万保住我太太的性命,我很爱她,您知道吗,虽然外表上看不出来,因为,我们家,什么事都不外露,弄得我心乱如麻。我伤心哪。打从我兄弟死,伤心就进了我们家,为了兄弟,我在巴黎花了多少钱……真是倾家荡产了!这还没完呢。再见!大夫,只要能救我太太的命,您就救救她吧,哪怕要花一、二百法郎呢。”
虽然欧也妮对母亲照料得体贴入微,不遗余力,葛朗台太太还是快快地走向死亡。母亲死后的第二天,欧也妮发觉老父对自己那么温柔体贴,她以为过去错看了老父的心。他来扶她下楼吃饭;他一连几个小时望着她,目光几乎是慈祥的;总之,他像望着一堆金子那样地望着她。老箍桶匠跟以前大不一样,在女儿的面前哆嗦得很厉害,看到他这种老态,娜农和克吕旭等人都认为这是年龄所致,甚至担心他的机能也有些衰退。
全家服丧的那一天,吃过晚饭之后,唯一知道老头儿秘密的克吕旭公证人也在座。
“亲爱的孩子,”饭桌收拾好、门窗关严之后,他对欧也妮说,“咱们有点小事得商量着处理处理。是不是,克吕旭?”
“是的。”
“非今天办不可吗,父亲?”
“是呀,乖宝贝。我目前没着没落的事,是经不起拖延的呀。我相信你不想让我难过吧。”
“哦,父亲。”
“哎,那好,就今晚都解决了吧。”
“您要我干什么?”
“这,乖孩子,这可与我无关。您跟她说吧,克吕旭。”
“小姐,令尊既不愿意分家,也不愿意变卖产业,更不愿意因为有了现款而付大笔所得税。为此……”
“克吕旭,您非这样对孩子说不可吗?”
“让我说下去,葛朗台。”
“好,好,朋友。您也好,我女儿也好,都不想刮我的皮的,是不是,乖女儿?”
“可是,克吕旭先生,我该做什么?”欧也妮不耐烦了,问道。
“哎,这样,”公证人说,“得在这张文书上签名,声明放弃您对令堂的继承权,把您跟令尊共有的全部财产的使用得益权,交给令尊,而他将保证您享有虚有权……”
“我完全听不懂您说的话。”欧也妮回答说,“把文书拿来,告诉我在哪里签名。”
葛朗台老爹看看文书,又看看女儿,看看女儿,又看看文书,感到强烈的激动,擦了擦脑门上冒出来的汗。
“乖宝贝,”他说,“这张文书送去备案要花好多钱。要是你愿意无条件地放弃对你可怜的母亲的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托付给我,那你就不必签字,这样我觉得更好。我每月就给你一大笔钱,一百法郎。这样,你爱给谁做多少次弥撒都付得起了……嗯!一百法郎一个月,怎么样?”
“我随您的意思,父亲。”
“小姐,”公证人说,“我有责任提醒您,这样您就一无所有了……”
“嗨!上帝啊,”她说,“那有什么关系!”
“别说了,克吕旭。一言为定,一言为定,”葛朗台握住女儿的手,一面拍着一面喊道。“欧也妮,你决不会反悔的,是不是,你是个说一是一的姑娘,嗯?”
“哦!父亲……”
他热烈地吻她,把她搂得紧紧的,让她透不过气来。
“好了,孩子,你给了你爹一条命;不过,你这是把我给你的还给我罢了:咱们两清。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笔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好姑娘,孝顺爸爸的好女儿。你现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从明天起,克吕旭,”他望着吓呆了的公证人说,“您多费心让法院书记员准备一份放弃承继权的文书。”
第二天中午,欧也妮签署了自动弃权的声明。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节选部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写葛朗台为了骗取女儿的继承权,不惜运用欺骗、利诱的方式,充分展现了他被金钱污染的肮脏丑陋的嘴脸。
B.妻子去世后,葛朗台望着女儿的目光几乎是慈祥的,在女儿面前哆嗦得很厉害。这一方面是由于年老机能衰退,同时也是妻子去世后对女儿父爱的体现。
C.葛朗台先用“一点小事”“与我无关”来掩饰内心的极度紧张,接着用“一百法郎”“这一大笔钱”来诱骗女儿无条件地放弃继承权,一“小”一“大”,对比鲜明,凸显了葛朗台的处心积虑。
D.欧也妮放弃了继承权后,葛朗台热烈地拥抱并亲吻女儿,称这是“公平交易”。这也暴露了他的人生观:人活着的所有意义都是为了钱,人生的一切都是交易。
5.小说在刻画葛朗台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 ▲
6.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是写葛朗台诱骗女儿的继承权,为什么在结尾写到“吓呆了的公证人”?(6分)
答: ▲ ▲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吕氏已败,遂夷侯封之家。孝景时,晁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错卒以被戮。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
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余,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宁成家居南阳,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成坐有罪。
《史记·酷吏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B.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C.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D.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长吏、小吏:汉制,县令及丞尉二百石以上,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为小吏。
B.髡: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髡是古代残酷的精神侮辱性刑罚。
C.宗室: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后的母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
D.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分管国家和皇室的各项具体事务,由皇帝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子认为治理百姓不可以光靠政治法令,因为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能够免于犯罪,但却没有羞耻之心。
B.孝景帝时期,晁错用法苛刻严厉,被认为是一个酷吏。吴、楚等七国叛乱,把愤怒发泄到晁错身上,晁错最终遭杀身之祸。
C.宁成为人好胜,无论做下属小官还是做长官,他对上级毫不畏惧,对下属狠戾无情,连宗室豪强都害怕他。
D.关东郡国的一些官吏也很畏惧宁成,他们夸张地认为,如果宁成发怒了,就算在哺乳期的母虎见了也会胆战心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3分)
答: ▲ ▲
(2)乃贳贷买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4分)
答: ▲ ▲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3分)
答: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1~12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一带。祖
咏曾游宦范阳。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首联“燕台一去”就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落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B.前两联用汉家大将营中喧声重叠的笳鼓声、严冬傍晚高悬的军旗来反衬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
C.颔联中反射着寒光的“万里”“积雪”,暗示了条件的艰苦,但读来并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反而显得异常壮伟。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所见所闻,抒望中所感,格调髙昂,感奋人心,体现盛唐诗歌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气象。
12.诗歌尾联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有何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 ▲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3) 莫见长安行乐处, ▲ 。 (李颀《送魏万之京》)
(2) ▲ ,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3) ▲ ,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適《燕歌行》)
(4) ▲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挥手自兹去, ▲ 。 (李白《别友人》)
(6) ▲ ,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四、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从表面上看,以“AI算命”为代表的网络迷信,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图像统计分析,并按照程序输出模板结论。( ),对应着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因此,对待 的网络迷信,既应强化“硬”的一手,加强治理,坚决惩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也应注重“软”的方面,加强引导,从根源上 封建迷信的土壤。
破除网络迷信,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前不久,安徽某地公安机关侦破了特大系列网络迷信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00名,涉案金额逾5000万元。这启示我们,无论迷信生成多少新变种,一旦滋生危害,相关监管措施都应及时跟进,彻底斩断黑色利益链。与此同时,除了事后的惩处,也应强化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对用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约束,努力做到 。
破除网络迷信,防止“算命”这类迷信活动 ,还得找准病灶、标本兼治。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让“算命”把戏无所遁形、没有市场。《荀子》有言:“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相面、算命,改写不了命运,只有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用汗水去浇灌梦想,才能梦想成真。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虽然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改头换面 根除 未雨绸缪 卷土重来
B.改弦易辙 根除 防患未然 东山再起
C.改弦易辙 铲除 未雨绸缪 东山再起
D.改头换面 铲除 防患未然 卷土重来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但仔细推究,内核依然是迷信,本质仍是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人们会信服
B.其内核仔细推究起来依然是迷信,依靠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来让人信服是它的本质
C.但仔细推究,其内核依然是迷信,本质仍是依靠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来让人信服
D.内核仔细推究起来依然是迷信,本质仍是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来让人信服
16.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虽然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B.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准,虽然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C.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虽然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D.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准,虽然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17.下列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
A.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饮食与士共之
B.期山东为三处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C.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D.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 )
A.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雠:售,卖出 偶语者弃市 偶:相聚
B.高祖为亭长,数易诸吏 易:轻视,看不起 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抵抗
C.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奇怪 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
D.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披靡:所向无敌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麾下:部下
19.下列选项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为虏所生得
A.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B.不然,籍何以生此
C.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D.其李将军之谓也
20.下列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3分)( ▲ )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1.下列对《史记》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史记》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先贤圣哲,司马迁都还之以普通人的本来面目,这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洋溢着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
B.“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方法,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件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互相补充。
C.《史记》虽然是历史巨著,但司马迁善于把历史人物事件化为具体、生动的故事场景,表现出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
D.《史记》采用奇异传说,包括上古的神话传说、古代和当代人的传闻轶事等,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史记》历史叙事的形象性和故事性,但也违背了史家实录精神,是《史记》的一大遗憾。
2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燕歌行》是一首边塞诗。诗歌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边塞现实。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C.《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人诗。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思念之情缠绵而不哀伤,意境幽静秀丽,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D.《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临岘山,怀古伤今,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全诗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平淡中见深远。
23.下列关于《欧也妮·葛朗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
B.《欧也妮·葛朗台》是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外省的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
C.葛朗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诈、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把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临终前他终于醒悟,主动把财产全部留给女儿。
D.欧也妮用圣母一般的光辉成就了这个悲剧世界的一份大爱,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她拥有巨大的财富,但她身上人性的美却并未被金钱所吞噬。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这件事,在新高考的课程标准里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一长串的必读书目扑面而来。但是,一些家长们似乎并不买账。他们坚决地认为,读“课外书”太耗时,而且还很难控制孩子读那些“不健康”的书。也有少数班主任尤其是理科的班主任也排斥学生读这些“课外书”,认为与其慢悠悠读书,不如唰唰唰做题,甚至有极个别班主任会没收这些“闲书”。
对于这些“课外书”,你有怎样的认识?对于家长们和少数班主任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2019.11)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横渠四句
冯友兰
张载的四句话,我称之为“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四句中的那四个“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无论如何,从一般人的观点看,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很费解。其实,并不费解。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他应当说:“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第二句是“为生民立命”。“立命”二字,在儒家经典中,初见于《孟子》。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儒家所谓“命”,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信宗教的人,于不能自主之中,要求一个“主”。信基督教的人遇见不能自决的事,就祷告“上帝”,求他的“主”帮助他决定。祈祷以后,他自己再作决定。即使这个决定还是以前的决定,他也认为这是他的“主”替他作的决定。儒家指出,不需要这个“主”。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个人不能控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实,真能代替宗教的是哲学。
第三、四句都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事。对于禽兽,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也无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的人,儒家称为“圣人”。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因为他是廓然大公。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儒家也认为,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照他们的解释,不是圣人最宜于为王,而是为王者必定是圣人。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
“圣”。皇帝的名字称为“圣讳”,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甚至于皇帝的身体也称为“圣躬”。
欺骗终究是欺骗,没有人信以为真。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孟子起,就把政治分为两种:一种名为“王”,一种名为“霸”。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用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这些都是霸。至于以德服人的,则还没有。宋明以来,道学和反道学的“王霸之辨”,其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此。
照我的了解,圣人之所以为圣,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
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最宜于为王的人是圣人,因为有圣人之德的人是大公无私的。程颢说:“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程氏文集》卷二)大公无私,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所以,只有圣人才最宜于为王。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
【注】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1.下列关于“横渠四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概括了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突出人的特点。
B.“为天地立心”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创造历史文化才算是为天地立心。
C.“为生民立命”中所谓“命”是指人所遭遇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能控制,人可以自主,只做自己所应该做的事。
D.“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两句表明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在于,人要为过去圣人继承他们的绝学,为后代万世开创太平天下。
参考答案C:所谓“命”在儒家看来是指人所遭遇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那就顺其自然,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曲解文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二段化用宋朝诗人诗句为“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证明人为天地立心的重要意义。
B.第三段引用孟子的话“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交代“立命”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C.第三段将基督教徒与儒家遇事不能自决时的各自做法进行类比,阐述儒家所谓“立命”的真正含义。
D.第七段分析两种政治类型,认为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从而得出中国的历代王朝实际上都是霸的结论。
答案:C.(应该为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在天地之间,可以了解、赏识宇宙的山河大地,这是对人在宇宙间地位的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因为从属于宇宙所以缺乏自主权利。
B.大公无私是圣人之德,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只要圣人为王,他们就能大公无私,普万物而无心。
C.《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外王”之学;成就君王的功业,是“内圣”之学。
D.儒家将命运与修身合而为一,将外在客观性与内在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
答案D 分析A项无中生有。“人因为属于宇宙所以缺乏自主权利”错,原文: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B项“只要……就”错。先内圣后为王C 外王和内圣的概念颠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诱骗继承权
“要向自己的女儿报清财产总账,把动产、不动产一起登记造册,作为不可分割的财产拍卖吗?……这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最后,他打定主意,晚饭时回到索缪,决定向欧也妮屈服,疼爱她,讨好她,为了可以到死都有权操纵手里的几百万家当,堂堂正正地咽下最后一口气。
索缪城里的头号名医贝日兰大夫不久就到了。听诊完毕,他如实地告诉葛朗台,说他妻子病很重,但是,让她心情平静,再加上慢慢调理,细心照料,她可以拖到秋末。
“要花很多钱吧?”老头儿问,“一定要吃药吗?”
“药倒不用多服,但照顾必须周到。”医生不禁一笑,答道。
“嗯,贝日兰大夫,”葛朗台说,“我完全相信您,您认为该来多少次合适,您就尽管来。千万保住我太太的性命,我很爱她,您知道吗,虽然外表上看不出来,因为,我们家,什么事都不外露,弄得我心乱如麻。我伤心哪。打从我兄弟死,伤心就进了我们家,为了兄弟,我在巴黎花了多少钱……真是倾家荡产了!这还没完呢。再见!大夫,只要能救我太太的命,您就救救她吧,哪怕要花一、二百法郎呢。”
虽然欧也妮对母亲照料得体贴入微,不遗余力,葛朗台太太还是快快地走向死亡。母亲死后的第二天,欧也妮发觉老父对自己那么温柔体贴,她以为过去错看了老父的心。他来扶她下楼吃饭;他一连几个小时望着她,目光几乎是慈祥的;总之,他像望着一堆金子那样地望着她。老箍桶匠跟以前大不一样,在女儿的面前哆嗦得很厉害,看到他这种老态,娜农和克吕旭等人都认为这是年龄所致,甚至担心他的机能也有些衰退。
全家服丧的那一天,吃过晚饭之后,唯一知道老头儿秘密的克吕旭公证人也在座。
“亲爱的孩子,”饭桌收拾好、门窗关严之后,他对欧也妮说,“咱们有点小事得商量着处理处理。是不是,克吕旭?”
“是的。”
“非今天办不可吗,父亲?”
“是呀,乖宝贝。我目前没着没落的事,是经不起拖延的呀。我相信你不想让我难过吧。”
“哦,父亲。”
“哎,那好,就今晚都解决了吧。”
“您要我干什么?”
“这,乖孩子,这可与我无关。您跟她说吧,克吕旭。”
“小姐,令尊既不愿意分家,也不愿意变卖产业,更不愿意因为有了现款而付大笔所得税。为此……”
“克吕旭,您非这样对孩子说不可吗?”
“让我说下去,葛朗台。”
“好,好,朋友。您也好,我女儿也好,都不想刮我的皮的,是不是,乖女儿?”
“可是,克吕旭先生,我该做什么?”欧也妮不耐烦了,问道。
“哎,这样,”公证人说,“得在这张文书上签名,声明放弃您对令堂的继承权,把您跟令尊共有的全部财产的使用得益权,交给令尊,而他将保证您享有虚有权……”
“我完全听不懂您说的话。”欧也妮回答说,“把文书拿来,告诉我在哪里签名。”
葛朗台老爹看看文书,又看看女儿,看看女儿,又看看文书,感到强烈的激动,擦了擦脑门上冒出来的汗。
“乖宝贝,”他说,“这张文书送去备案要花好多钱。要是你愿意无条件地放弃对你可怜的母亲的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托付给我,那你就不必签字,这样我觉得更好。我每月就给你一大笔钱,一百法郎。这样,你爱给谁做多少次弥撒都付得起了……嗯!一百法郎一个月,怎么样?”
“我随您的意思,父亲。”
“小姐,”公证人说,“我有责任提醒您,这样您就一无所有了……”
“嗨!上帝啊,”她说,“那有什么关系!”
“别说了,克吕旭。一言为定,一言为定,”葛朗台握住女儿的手,一面拍着一面喊道。“欧也妮,你决不会反悔的,是不是,你是个说一是一的姑娘,嗯?”
“哦!父亲……”
他热烈地吻她,把她搂得紧紧的,让她透不过气来。
“
好了,孩子,你给了你爹一条命;不过,你这是把我给你的还给我罢了:咱们两清。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笔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好姑娘,孝顺爸爸的好女儿。你现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从明天起,克吕旭,”他望着吓呆了的公证人说,“您多费心让法院书记员准备一份放弃承继权的文书。”
第二天中午,欧也妮签署了自动弃权的声明。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节选部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写葛朗台为了骗取女儿的继承权,不惜运用欺骗、利诱的方式。充分展现了他被金钱污染的肮脏丑陋的嘴脸。
B.妻子去世后,葛朗台望着女儿的目光几乎是慈祥的,在女儿面前哆嗦得很厉害。这一方面是由于年老机能衰退,同时也是妻子去世后对女儿父爱的体现。
C.葛朗台先用“一点小事”“与我无关”来掩饰内心的极度紧张,接着用“一百法郎”“这一大笔钱”来诱骗女儿无条件地放弃继承权,一“小”一“大”,对比鲜明,凸显了葛朗台的处心积虑。
D.欧也妮放弃了继承权后,葛朗台热烈地拥抱并亲吻女儿,称这是“公平交易”,这也暴露了他的人生观:人活着的所有意义都是为了钱,人生的一切都是交易。
参考答案:B “一方面是由于年老机能衰退,同时也是妻子去世后对女儿父爱的体现。”分析错误,葛朗台担心妻子去世,女儿会分得继承权,才有这样的表现。
5.小说在刻画葛朗台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 ▲
参考答案:①吝啬,妻子病重,看病吃药还算计着钱;②贪婪,为了抓住每一分钱,不惜欺骗天真的女儿;③无情无义,为了金钱,不顾家庭的亲情;④狡猾,设计步步骗取女儿的继承权。(一点2分,性格1分,分析1分)
6.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是写葛朗台诱骗女儿的继承权,为什么在结尾写到“吓呆了的公证人”?(6分)
答: ▲ ▲
参考答案:运用侧面描写(2分);一是衬托出葛朗台欺骗女儿的不择手段(2分),二是写出欧也妮的天真单纯(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孔子说;“用政治法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能够免于犯罪,但却没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仪来约束百姓,那么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改正错误,走上正道。”老子说:“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表现在形式上的德,所以才有德;道德低下的人,执守着形式上的德,所以没有实际的德。”“法令越是严酷,盗贼反而更多。”太史公说:这些话可信啊!汉令是政治的工具,而不是管理政治清浊的根源。从前天下的法网是很密的,但是奸邪诈伪的事情却产生出来,这情况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官吏和百姓竟然相互欺骗,达到国家一蹶不振的地步。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吕氏已败,遂夷侯封之家。孝景时,晁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错卒以被戮。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高后时代,酷吏只有侯封,苛刻欺压皇族,侵犯侮辱有功之臣。诸吕彻底失败后,朝廷就杀了侯封的全家。孝景帝时代,晁错用心苛刻严酷,多用法术来施展他的才能,因而吴、楚等七国叛乱,把愤怒发泄到晁错身上,晁错所以被杀。这以后有郅都和宁成之辈。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宁成是穰县人,做侍卫随从之官服事汉景帝。他为人好胜,做人家的小官时,一定要欺陵他的长官;做了人家的长官,控制下就象捆绑湿柴一样随便。他狡猾凶残,任性使威,逐渐升官,当了济南都尉,这时郅都是济南太守。在此之前的几个都尉都是步行走入太守府,通过下级官吏传达,然后进见太守,就象县令进见太守一样,他们畏惧郅都就是这个样子。等到宁成前来,却一直越过郅都,走到他的上位。郅都一向听说过他的名声,于是很好地对待他,同他结成友好关系。过了好久,郅都死去,后来长安附近皇族中的好多人凶暴犯法,于是皇上召来宁成当了中尉,他的治理办法仿效郅都,他的廉洁不如郅都,但是皇族豪强人人都恐惧不宁。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汉武帝即位,宁成改任为内史。外戚们多诽谤宁成的缺点,他被依法叛处剃发和以铁缚脖子的刑罚,这时九卿犯罪该处死的就处死,很少遭受一般刑罚,而宁成却遭受极重的刑罚,他自己认为朝廷不会再用他当官,于是就解脱刑具,私刻假的相关文件,出了函谷关回到家中。他杨言说;“当官做不到二千石一级的高官,经商挣不到一千万贯钱,怎能同别人相比呢?”于是他借钱买了一千多顷的土地,出租给贫苦的百姓,给他种地受奴役的有几千家。几年以后,遇上大赦。他已有了几千斤黄金的家产,专好抱打不平,掌握官吏们的短处,出门时有几十个骑马的人跟随其后。他驱使百姓的比郡守还大。
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余,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宁成家居南阳,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成坐有罪。
宁成在家闲居时,皇帝想让他当太守。御史大夫公孙弘说:“我在山东当小官时,宁成做济南都尉,他处理政事就象狼牧羊一样凶。宁成不能够用来治理百姓。”皇上就任命宁成当关都尉。一年以后,关东郡国的官吏察看郡国中出入关口的人,都扬言说:“宁肯看到幼崽哺乳的母虎,也不要遇到宁成发怒。”义纵从河内调任南阳太守,听说宁成在南阳家中闲居,等到义纵到达南阳关口,宁成跟随身后,往来迎送,但是义纵盛气凌人,不以礼相待。到了郡府,义纵就审理宁氏家的罪行,完全粉碎了有罪的宁氏家族。宁成也被株连有罪。
《史记·酷吏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B.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C.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D.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答案:A. 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长吏、小吏:汉制,县令及丞尉二百石以上,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为小吏。
B.髡: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髡是古代残酷的精神侮辱性刑罚。
C.宗室: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后的母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
D.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分管国家和皇室的各项具体事务,由皇帝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
答案:C. 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子认为治理百姓不可以光靠政治法令,因为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能够免于犯罪,但却没有羞耻之心。
B.孝景帝时期,晁错用法苛刻严厉,被认为是一个酷吏。吴、楚等七国叛乱,把愤怒发泄到晁错身上,晁错最终遭杀身之祸。
C.宁成为人好胜,无论做下属小官还是做长官,他对上级毫不畏惧,对下属狠戾无情,连宗室豪强都害怕他。
D.关东郡国的一些官吏也很畏惧宁成,他们夸张地认为,如果宁成发怒了,就算在哺乳期的母虎见了也会胆战心惊。
答案:D. “宁肯看到给幼崽哺乳的母虎,也不要遇到宁成发怒。”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3分)
答: ▲ ▲
(1)郅都一向听说过他的名声,因此很好地对待他,同他结成友好关系。
(2)乃贳贷买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4分)
答: ▲ ▲
(2)于是他赊欠借钱买了一千多顷的土地,出租给贫苦的百姓,给他种地受奴役的有几千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3分)
答: ▲ ▲
(3)) “摄衣”‘谢”“延”各一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1~12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一带。祖
咏曾游宦范阳。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首联“燕台一去”就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落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B.前两联用汉家大将营中喧声重叠的笳鼓声、严冬傍晚高悬的军旗来反衬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
C.颔联中反射着寒光的“万里”“积雪”,暗示了条件的艰苦,但读来并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反而显得异常壮伟。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所见所闻,抒望中所感,格调髙昂,感奋人心,体现盛唐诗歌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气象。
参考答案:B“严冬晚上”错。“曙"是"早上”,“云霞出海曙”的"曙“同义。反衬错)
12.诗歌尾联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有何效果?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 ▲
参考答案:①用典。(2 分)
②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诗人想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感情。(2 分)
③运用典故,使得情感表达丰富而含蓄蕴藉。(2 分)
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 ▲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 莫见长安行乐处, ▲ 。 (李颀《送魏万之京》)
(3) ▲ ,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4) ▲ ,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适《燕歌行》)
(5) ▲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挥手自兹去, ▲ 。 (李白《别友人》)
(7) ▲ ,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1)鱼龙潜跃水成文 (2)海上生明月 (3)空令岁月易蹉跎 (4)竹喧归浣女 (5)大漠穷秋塞草腓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7)萧萧班马鸣 (8)钟鼓馔玉不足贵
四、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从表面上看,以“AI算命”为代表的网络迷信,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图像统计分析,并按照程序输出模板结论。( ),对应着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因此,对待 的网络迷信,既应强化“硬”的一手,加强治理,坚决惩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也应注重“软”的方面,加强引导,从根源上 封建迷信的土壤。
破除网络迷信,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前不久,安徽某地公安机关侦破了特大系列网络迷信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00名,涉案金额逾5000万元。这启示我们,无论迷信生成多少新变种,一旦滋生危害,相关监管措施都应及时跟进,彻底斩断黑色利益链。与此同时,除了事后的惩处,也应强化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对用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约束,努力做到 。
破除网络迷信,防止“算命”这类迷信活动 ,还得找准病灶、标本兼治。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让“算命”把戏无所遁形、没有市场。《荀子》有言:“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相面、算命,改写不了命运,只有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用汗水去浇灌梦想,才能梦想成真。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虽然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改头换面 根除 未雨绸缪 卷土重来
B.改弦易辙 根除 防患未然 东山再起
C.改弦易辙 铲除 未雨绸缪 东山再起
D.改头换面 铲除 防患未然 卷土重来
参考答案:D “改头换面”是指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改弦易辙”是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铲除”除了抽象事物,还可指具体事物,如”毒草””土壤”;而“根除”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从程度上来看,“根除”比“铲除”
程度更深。本题,“土壤”是具体事物,且“铲除”本义指用铲子除去,与“土壤”搭配更合适。
“未雨绸缪”与“防患未然”都有“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来预防”的意思。“未雨绸缪”是比喻性的,而“防患未然”是直陈性的。后者有“防患”两字,语义较前者清楚、明确。“防患未然”偏重于“防”,防止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未雨绸缪”偏重于“备”。“东山再起”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中性词;“卷土重来”比喻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含贬义。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但仔细推究,内核依然是迷信,本质仍是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人们会信服
B.其内核仔细推究起来依然是迷信,依靠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来让人信服是它的本质
C.但仔细推究,其内核依然是迷信,本质仍是依靠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来让人信服
D.内核仔细推究起来依然是迷信,本质仍是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来让人信服
参考答案:C “内核”指“AI算命”为代表的网络迷信的内核,所以“其”不能少;“内核……本质……”都是“推究”的宾语,所以,“仔细推究”置于前面;“内核是……”与“本质是……”结构一致,句式相仿;
16.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虽然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B.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准,虽然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C.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虽然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D.众所周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准,虽然调查显示,近年来公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为功。
参考答案:D “科学素质是……途径”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根据调查显示”缺少主语或句式杂糅,A、B都有语病。
17.下列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
A.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饮食与士共之
B.期山东为三处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C.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D.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参考答案:B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 )
A.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雠:售,卖出 偶语者弃市 偶:相聚
B.高祖为亭长,数易诸吏 易:轻视,看不起 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抵抗
C.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奇怪 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
D.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披靡:所向无敌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麾下:部下
参考答案:A 解析:B当:判决;C数奇:运气不好 D披靡:溃败
19.下列选项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为虏所生得
A.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B.不然,籍何以生此
C.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D.其李将军之谓也
参考答案:C
20.下列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3分)( ▲ )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参考答案:D
21.下列对《史记》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史记》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先贤圣哲,司马迁都还之以普通人的本来面目,这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洋溢着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
B.“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方法,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件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互相补充。
C.《史记》虽然是历史巨著,但司马迁善于把历史人物事件化为具体、生动的故事场景,表现出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
D.《史记》采用奇异传说,包括上古的神话传说、古代和当代人的传闻轶事等,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史记》历史叙事的形象性和故事性,但也违背了史家实录精神,是《史记》的一大遗憾。
参考答案:D
2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燕歌行》是一首边塞诗。诗歌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边塞现实。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C.《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人诗。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思念之情缠绵而不哀伤,意境幽静秀丽,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D.《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临岘山,怀古伤今,想到自己空有抱负,
不觉分外悲伤。全诗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平淡中见深远。
参考答案:B浪漫主义
23.下列关于《欧也妮·葛朗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
B.《欧也妮·葛朗台》是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外省的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
C.葛朗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诈、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把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临终前他终于醒悟,主动把财产全部留给女儿。
D.欧也妮用圣母一般的光辉成就了这个悲剧世界的一份大爱,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她拥有巨大的财富,但她身上人性的美却并未被金钱所吞噬。
参考答案:C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这件事,在新高考的课程标准里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一长串的必读书目扑面而来。但是,一些家长们似乎并不买账。他们坚决地认为,读“课外书”太耗时,而且还很难控制孩子读那些“不健康”的书。有一些班主任尤其是理科的班主任也排斥学生读这些“课外书”,认为与其慢悠悠读书,不如唰唰唰做题,甚至有极个别班主任会没收这些“闲书”。
对于这些“课外书”,你有怎样的认识?对于家长们和少数班主任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