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汪清六中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600个汉字。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1. 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 A. 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 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C. 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D. 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2. 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 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 “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1444年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 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C. 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 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答非所问,不符合题干要求,不属于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的表述。故选C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本题明确限定答题区间是第三段。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通读第三段内容,然后根据选项内容,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比较时,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D项,“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分析错误,汉字不是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原文第3小节“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故选D项。‎ ‎【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分析错误。不是“形声字”而是“汉字”的字形少变。原文第2小节“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故选C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师道 许锋 给大学生上课,母亲起初是为我担忧的——站在那里,像一根葱,要讲出话才行哩。讲义就是我要讲的内容。两节课,八十分钟,我写了五六千字。讲的是国学。我反复读讲义,读了一个月。上课前一天,我在局促的客厅支了张桌子,上面放了一台电脑,手拿遥控笔,开讲。妻子和女儿,临时充当了我的学生。‎ 我一拍“惊堂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妻子和女儿没有笑,我先乐了。再来。“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 从小学开始,我一直是插班生。父亲是个军人,漂泊不定。初二时,我转到老家甘肃的一所初中,班主任姓金,教语文。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内心极度不安,父亲把我交给金老师,骑上车子一溜烟走了。我走进教室时,同学们几十双眼睛“歘”地扫过来,“打”得我一个激灵。金老师笑呵呵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班转来一个新同学,叫许锋,你们知道吗?他的作文写得可好了,同学们以后要多向他学习。”有了金老师这一番推荐,我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也感到了一缕温暖。‎ ‎ 我从小立志要当作家。到了初中后,由于金老师的鼓励,决心更大,课余偷偷地写作,偷偷地投稿,但一篇都没有发表。急得不行,有一次,找来两个铅字,一个是“许”,一个是“锋”,蘸了黑墨水,把别人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作文,用刀片将人家的名字轻轻刮掉,印上自己的名字。我看着“变成”铅字的“许锋”,激动得像苍蝇似的到处乱窜。金老师看到报纸,兴奋异常,说:“上课的时候我给全班同学宣布一下。”‎ ‎ 金老师走进教室时,我心里一凉——他手里没拿那张报纸。在讲课之前,他问同学们:“大家到学校读书,是为了什么?”‎ 提高成绩、考上大学、建设祖国……回答五花八门。‎ 金老师说:“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什么是信用,就是诚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所以,同学们到学校里来,学习是主要的,但做人更重要。不好好学做人,学习成绩好,将来更会危害社会。”金老师话题一转:“任何的学习与兴趣,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们要不骄不躁,只要努力,能吃苦,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我不敢看金老师,脸上如一颗火球在滚,发烫,灼热。从此,金老师都没有再和我说过这件事。‎ 前年,我去看金老师。他已退休,一见我,老远就喊:“大作家来了。”“大”字让我十分羞愧。‎ 到大学,学什么呢?这个问题,我问过自己的学生,有的人说学技术。伍新木教授也问过我们同样的问题,有的人说学知识,有的人说学技术,有的人说学文凭。伍新木教授斩钉截铁,声如洪钟:“学文化,学人文情怀!”老头儿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没有讲义,空着手,七十多岁高龄,两个多小时。伍新木教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可是,他第一次课告诉我们的是该如何做人。‎ 那次课,我始终处于激动之中,不知不觉攥紧拳头,捏了一手心的汗。‎ 当我的学生告诉我到大学来是为了学习技术时,我说:“这是主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学习人文情怀。”‎ 我像伍新木教授一样激动:“同学们,在大学学习应当葆有四大情怀。我的老师曾告诉我第一是人文情怀,这会让你们的心灵质朴与纯粹……”‎ 同学们瞪着眼睛听着,几百人的大教室如雪霁的清晨一般寂静。‎ 我感动得几乎要流泪,我知道,这正是文化的传承,生之所需,师之所授,俱来自于师道。‎ ‎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我”是一个对学术要求严谨、对自己教学要求严格的老师。“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是全文的文眼。‎ B. 本文语言质朴,轻松自然,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有生活气息,而质朴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作者对师道的深刻理解。‎ C. “大”字之所以让“我”十分羞愧,是因为“我”悔恨自己当年没有勇气为自己的“偷梁换柱”行为向金老师道歉。‎ D. 听伍新木教授教导的过程中,“我”受到深深的触动,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为后文自己教育学生作铺垫。‎ ‎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师道”的内涵。‎ ‎6. 作者为什么要写对自己的两位老师的回忆?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C 5. 教导中善于鼓励: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保护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成材。德育与智育并重:学习是主要的,做人更重要。严厉而又宽容:批评学生的错误,但又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 ‎6.‎ ‎ 内容上,两位老师对“我”的教导,是“我”作为老师的成长受益于两位老师,使文章内容更加合理、丰富;结构上,文章以自己当老师为主线,中间插入对两位老师的回忆,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主旨上,两位老师的言行,有力地诠释了师道的内涵,使主旨更丰厚。‎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是因为‘我’悔恨自己当年没有勇气为自己的‘偷梁换柱’行为向金老师道歉”分析有误。应是作者为自己当年有不光彩的行为而感到羞愧。故选C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内涵。分析标题的内涵,首先,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分别理解关键字词的本义、比喻义(如果有则答,没有就不需要答)、情感义、主旨义等。当然,有时还需适当考虑标题本身存在的表达技巧。本题要求分析标题“师道”的内涵。就字面理解,“师道”是为师这道,也就是做老师应遵循的方法,道理或规律。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文章里,有两个人做过老师,一是我的金老师,另一个是我。考生可以从金老师和我的身上去总结“师道”。“初二时,我转到老家甘肃的一所初中,班主任姓金,教语文。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金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我时说“你们知道吗?他的作文写得可好了,同学们以后要多向他学习”,作为老师,他能及时给予我鼓励和温暖,他能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保护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成材。当我偷偷写作,一篇也没发表时,我将报纸上别人的名字刮掉,偷偷改成我的名字,金老师发现后,并没有当面指责批评我,他教导我,学习重要,做人更重要,人要诚信。金老师既批评了我,同时又保全了我的脸面和尊严,给我改过的机会,犯了错误,不一棒子打死。‎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内容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白散文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观点态度。本题要求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对自己的两位老师的回忆。可以从内容、结构和主旨角度分析。内容上,回忆两位老师的内容,是为了表现两位老师对“我”的教导,而“我”作为老师的成长,也是受益于两位老师,这样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结构上,自己当老师是文章的主线,对两位老师的回忆是中间插入,这也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主旨上,师道的内涵,也是通过两位老师的言行,表现出来的。‎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分析含义注意从字面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用注意从内容的统领,情感基调的奠定等角度分析,结构上从线索以及手法的角度分析。易错处,(1)忽略文章的主旨,对深层含义探究不够。(2)作用分析不全面,容易对其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①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 曰 高 帝 定 天 下 王 子 弟 今 太 后 称 制 欲 王 昆 弟 诸 吕 无 所 不 可 太 后 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注:①亨,即“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B. 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C. 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D. 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代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B. 古代对“死”的称呼不同,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 C. 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三是降职,通常称“左迁”。‎ D. 唼血为盟,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唼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陵善于审时度势。高祖在沛县起事,攻入咸阳时,王陵不肯服从沛公。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汉。其母死后,王陵才最终跟随汉王平定天下。‎ B. 王陵敢于直言。吕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王陵因“白马盟誓”而坚决反对吕后的做法,太后十分不高兴。‎ C. 王陵性格耿直。当陈平、周勃赞同吕后分封吕氏做王时,王陵责备他们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高帝。‎ D. 陈平具有大局观念。陈平虽然“与高帝唼血而盟”,但他为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大局着想,并没有反对吕后的做法。‎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 ‎(2)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 ‎【答案】7. C 8. A 9. A ‎ ‎10. (1)希望替老妇告诉王陵,好好事奉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 ‎(2)王陵十分生气,称病辞职,闭门不去朝见。‎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这句话的含义是“都说:高帝平定天下,立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行使皇帝权力,要封吕姓兄弟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太后高兴”,圈出句子中的名词或代词,如“高帝”“天下”“子弟”“太后”“昆弟”“诸吕”“太后”,再根据表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接着借助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定”是动词,“天下”是宾语,故二者不能分开,排除BD两项;“王”,名词做动词,宾语是“昆弟诸吕”,如把“欲王”放在前一句中,就变成太后想要称王,这与事实不合,排除A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有误,古代宴席的位次应是: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高祖在沛县起事,攻入咸阳时,王陵不肯服从沛公。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汉。其母死后,王陵才最终跟随汉王平定天下”,这些内容不能体现王陵善于审时度势。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A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沛县起事”“攻入咸阳”“攻打项籍”等内容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在文章第一段,分析这些事件可以发现,这些事情与“审时度势”无关,选项对人物形象分析有误。‎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愿”,希望;“为”,介词,替;“语”,告诉;“善”,好好;“事”,侍奉;“汉王长者”,判断句,汉王是仁厚长者,“长者”,古今异义,仁厚之人,品德高尚之人;“以……故”,因为……缘故。第二句中,“免”,辞职;“杜门”,闭门;“朝”,朝见。‎ 译文:‎ 王陵,是沛县人。起初是县里的豪俊,汉高祖刘邦身份低微时像对兄长一样事奉王陵。到高祖在沛县起兵,攻入咸阳时,王陵也聚集党羽几千人,驻扎在南阳,不肯服从沛公。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时,王陵才带兵归汉。项羽抓捕到王陵的母亲并扣留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项羽便让她向东而坐,想用这种办法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会见后暗中送使者,哭着说:“希望替老妇告诉王陵,好好事奉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我用死来为你送行。”于是伏剑自刎而死。项王十分生气,烹煮了王陵母亲的尸体。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王陵和雍齿友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陵原本又没有追随汉王的意思,所以(高祖开国封赏时)最后才策封王陵为安国侯。‎ 王陵为人缺少文雅含蓄之气,喜欢直言。做右丞相两年,惠帝去世。高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问王陵。王陵说:“高皇帝曾杀白马盟誓说:‘如果不是刘氏家族的人称王,天下一起攻打他。’现在立吕氏做王,不合规定。”太后不高兴。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等,都说:“高帝平定天下,立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行使皇帝权力,要封吕姓兄弟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太后高兴。退朝,王陵责备陈平、周勃说:“起初和高帝饮血盟誓,各位不在吗?现在高帝去世,太后作女主,要立吕氏作王,各位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何面目死后在地下再见高帝!”陈平说:“在朝堂上当面反驳争谏这一方面,我们不如您;在保全汉室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方面,您也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言以对。因为这件事,吕太后想罢免王陵,于是表面上提升王陵作皇帝太傅,实际是夺了他的右丞相的权力。王陵很生气,称病辞职,闭门不去朝见,十年后去世。‎ ‎11.阅读下面一首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望江南  ‎ 温庭筠(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此词描写一位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斜晖”即偏西的阳光,从时间上呼应的词语是 ________,“独倚”不仅写出了女子孤独身影,也表现了她________ ,“脉脉”“悠悠”既写景又写_____ ,“肠断”表达了女子_____________ 。‎ ‎【答案】 (1). 梳洗罢、 (2). 孤独寂寞(类似的词语即可) (3). 情 (4). 内心的痛苦 ‎【解析】‎ ‎【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斜晖”即偏西的阳光,从时间上呼应的词语是“‎ 梳洗罢”,这个“罢”是结束的意思,能表达时间。“独倚”不仅写出了女子孤独身影,也表现了她孤独寂寞,“独”,表明只有她一个人,身边无人陪伴,因此孤独寂寞。“脉脉”“悠悠”既写景又写情,因为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肠断”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因女子盼归人而失望,自然痛苦。‎ ‎【点睛】诗歌鉴赏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看看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考生对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判断出来。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内容具体分析。‎ ‎12.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写出赤壁赋中客人幻想挟飞仙遨游,抱明月长眠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离骚》中直抒胸臆,表明美德是诗人心里所崇尚的,即使九死一生不后悔心志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答案】 (1). (1)挟飞仙以遨游, (2). 抱明月而长终 (3). (2)亦余心之所善兮 (4). ,虽九死其犹未悔 (5). (3)氓之蚩蚩, (6). 抱布贸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挟、遨、抱、长、氓、蚩、贸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海外购物,买的是啥?‎ 我国居民消费特别是高端消费流向海外,是近年消费市场的一个显著新特点。目前经常到海外旅游的中国游客家庭年收入在5万—8万美元之间,这部分人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对日用消费品的要求也较高。由于出国旅行愿望强烈,机会也多,他们消费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海外。过去,中国游客出国购物多选择价差较大的高端名品,而近年来,面膜、牙膏等日用品也成为中国游客瞄准的对象。在一些国家主要供当地人消费的连锁超市,常常会看到中国游客扫货的情景。‎ ‎“海外购物热是国内消费品行业发展的一面‘镜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荆林波认为,客观地讲,国内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服务离国际先进水平确实有一定差距。近年来,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但优质消费品供给仍落后于居民消费需求,供需两端不适应、不匹配。总体而言,我国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与国外市场相比,手机、家电等消费品市场已差别不大,但就产品的创新能力、换代速度看,在化妆品、家居、医护等许多细分行业,供给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荆林波说:“海外消费热,消费者买的是商品质量,也是品牌文化……中国不缺乏消费需求,而是缺乏拴住消费者的功力。”他认为,市场需求决定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国内企业应该及时关注消费潮流、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换代,使产品更加人性化、功效更加多元化,从而更加适应千姿百态的百姓生活。‎ ‎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我国境外消费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的境外消费增长趋势明显。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4年境外消费规模高达1648亿美元,占全球境外消费市场份额的1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8%;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随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旅游购物”正由一次性消费向长期性代购转变,且群体效仿、消费粘性明显。许多中国游客在通过旅游接触过海外商品后,再通过互联网代购、导游代购、朋友代购等途径,逐步将“境外购物”转变为长期行为。‎ ‎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海外代购渐受青睐 专家提醒注意权衡海淘利弊 中广网北京消息 ‎ ‎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升,不少人开始青睐直接通过海外网站的网购,成为海淘族。大家为什么要到海外网站购物?这里程序很多,包括海关政策、跨国运输、折扣点位、款式等,有很麻烦的一套程序,能便宜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进行了点评。‎ 包华:国外很多产品,尤其是奢侈品,价格跟中国大陆地区销售价格差异比较大。其次,有一些产品国外在销售,国内是没有的。‎ 胡钢:有网友在海淘过程中遇到过比如黑网站、信用卡盗刷、产品损坏以及退换货困难等问题。‎ 包华:海淘族要客观分析自己的利弊,才能做出明确决策。‎ 胡钢:网站有实际的运营主体,可能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你要知道他是谁。此前有专家呼吁一种新的制度,叫“反悔权制度”或“冷静期制度”,意思是收货以后,有7天或14天反悔期,此期间对货品不满意可以退。‎ 胡钢:这在国外比较流行。如果这种反悔权制度能够得到明确,将对包括网络购物在内的远程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个利好。‎ 包华:海外代购问题有三。第一是代购商自身问题,代购商如果今天在明天无的话,可能就很难处理。第二,物品货不对板,很有可能跟代购商谈的产品和最终代购回来的产品完全不同,我们怎么退换货,怎么拿钱回来。第三,信用卡盗刷,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胡钢:美国运营商提供的消费者保护制度不能延及到中国境内消费者,代购网站也不可能提供额外保障,这种情况下风险就比较大。‎ ‎ (摘自“中国广播网”)‎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国近年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就是高端消费流向海外,海外消费连续几年位居全球第一。‎ B. 海外代购的主要弊端是程序很麻烦,包括海关政策、跨国运输、折扣点位、款式样式等。‎ C. 境外消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旅游购物、跨境电商、导游代购、朋友代购等。‎ D. 消费者看重欧美市场“大品牌”商品的文化底蕴、文化积淀,这些是国内企业无法相比的。‎ ‎1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海外购物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生活,中国游客在外国供当地人消费的连锁超市,购买面膜、牙膏等日用品。‎ B. 中国国内企业应紧密关注消费潮流变化,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换代适应当前千变万化的百姓消费市场。‎ C. 我国旅游购物的方式正发生悄然变化,从一次性消费转变为长期性代购, 新型贸易方式多样化,境外购物转变成长期行为。‎ D.‎ ‎ 国内产品的品种、版式、质量和服务离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国外很多产品价廉物美,有细分的市场、丰富的商品和强大的创新力。‎ ‎15.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海外消费热背后传递的市场信息,简要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13. B 14. B ‎ ‎15. (1) 国内企业应正视消费需求升级,坚持产品质量为上,在市场中深耕细作,加快创新求变步 伐。(或国内企业应该及时关注消费潮流,升级换代,使产品更加人性化,功效更加多元化,从而更加适应千姿百态的百姓生活。)(2)完善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把流向 海外的购买力拉回来。(3)高度重视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消费新形式,转变经营理念,努力开 拓新的市场。(4)政府应完善引导机制,倒逼企业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保障商品质量,培育自己 的文化品牌。(5)消费者要理智对待海外消费,尽力避免掉入消费陷阱,以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失。‎ ‎【解析】‎ ‎【1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海外代购的主要弊端是程序很麻烦”分析有误。海外代购的主要弊端除了程序很麻烦,还有问题难解决,消费风险大等。故选B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中国游客在外国供当地人消费的连锁超市”分析有误。材料一,根据“在一些国家主要供当地人消费的连 锁超市”,忽视关键词“一些”“主要”,系以偏概全。C项,“境外购物转变成长期行为”分析有误。材料二,根据原文“逐步将境外购物转 变为长期行为”,将未然变成已然。D项,“国内产品的品种、版式、质量和服务离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分析有误。材料一,“版式”系无中生有。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海外消费热背后传递的市场信息,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可以抓住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抓住失败的教育进行总结。注意结合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根据关键句“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但优质消费品供给仍落后于居民消费需求,供需两端不适应,不匹配”可以总结出第一点答案。从“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价格,国内专柜没法跟国外相比”,可以总结出第二点答案。从“代购网站也不可能提供额外保障,这种情况下风险就比较大”,材料二“随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旅游购物’正由一次性消费向长期性代购转变”“许多中国游客在通过旅游接触过海外商品后,再通过互联网代购、导游代购、朋友代购等途径,逐步将‘境外购物’转变为长期行为”,可以总结出第三点答案。材料三中海外代购的热潮应该引起政府的关注,政府应完善引导机制,倒逼企业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保障商品质量,培育自己 的文化品牌。材料三倒数第二节中谈及的海外购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应该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提醒消费者要理智对待海外消费,尽力避免掉入消费陷阱,以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失。‎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一段时间以来,词曲都带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古风音乐”渐渐走红。雅致的文字被谱成唯美的歌曲,诗词歌赋的意象,文人墨客的掌故,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在人们耳边。人们发现:( )从线上走到线下,从虚拟世界中的ID变成现实生活里的“大咖”,古风音乐诞生之初应声寥寥,如今因何吸引无数“粉丝”?这背后,除了网络平台__________、热门影视剧带动热点,优质歌曲本身才是主因。传统文化的宝藏_____________,诗词、戏曲、建筑无不可入词;而《论语》的人伦日用,《山海经》的神奇诡谲,在现代语言的刻画下,艰涩的文字变得可触可感,“过时”的岁月重新应时当令。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小众爱好也可大众化。‎ 事实上,除了古风音乐,宽衣博带的古风服饰,裙袂飘飘的古风舞蹈,野菜浊酒的古风饮食,甚至__________的古风生活,都获得了不少拥趸。或是被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被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归属与认同。年轻人钟爱的文化产品,绝非都是舶来品,绝非只有叛逆,古风音乐作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契合,恰恰证明了年轻人的文化创造力。‎ 但“古风”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集合,内涵也需要氪别。有的作品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夹杂了神怪小说、玄幻游戏,甚至无病呻吟的爱情故事、堆砌辞藻的“大杂烩”时有出现。换句话说,“古风”走红,___________的作品也就有了可乘之机,尤须受众提高鉴别力。‎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或是被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被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与归属 B. 或是对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对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归属与认同。‎ C. 或是被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对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归属与认同。‎ D. 或是对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被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与归属。‎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传统被古风音乐带来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B. 古风音乐给传统带来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C. 传统的一种新的“打开方式”是古风带来的 D. 一种新的传统“打开方式”由古风带来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大力相助 取之不尽 琴歌酒赋 鱼目混珠 B. 推波助澜 取之无禁 瑟调琴弄 鱼目混珠 C. 推波助澜 取之无禁 瑟调琴弄 鱼龙混杂 D. 大力相助 取之不尽 琴歌酒赋 鱼龙混杂 ‎【答案】16. D 17. B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介词误用;B项介词误用、语序不当“认同与归属”;C项介词误用、语序不当“认同与归属”。‎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根据文意填空类,考生根据对前后文意的理解,此处填写“古风音乐给传统带来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属贬义词。取之不尽,指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取之无禁,取得不用禁止。琴歌酒赋,意思是旧皆逸人、高士之事。瑟调琴弄,比喻夫妇感情融洽。鱼目混珠,意为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借以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鱼龙混杂,意思是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微信、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大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分浮躁与功利,多一分平淡与从容。‎ B.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 “假”字当选为台湾2013年度代表字,由于缺少“正能量”,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 D. 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B 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两个词语后面连接的分递进不当,应将关联词“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对调。C项,重复赘余,“提出”与“质疑”重复。可以把“质疑”改为“问题”。D项,成分赘余,“梅兰”是句子的主语,后面分句没有主语,都是承前省,不必再加上主语“她”。把“她”去掉。故选A项。‎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 , , , , 。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故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信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②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③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 ‎④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⑤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⑥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 ⑤④⑥②①③ B. ⑤②①③④⑥‎ C. ⑥②①④⑤③ D. ⑥⑤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⑤④⑥是总说,“犹如”提示②在①前,“可见”提示此句为结尾句,内容与下文衔接紧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____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 四、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 ‎【答案】 (1).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 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3). 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导致、造成、甚至可能造成”,第②空注意后面的“有利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灾难”“带来好处”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22.下面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冰激凌,我只好笑纳了。‎ B. 你的光临,让蔽店蓬荜生辉。‎ C.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华同学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班级。‎ D. 你家母让我跟你说,这周末一定要回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A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语境中是说我接受同学的请客,吃冰激凌。B项,蔽店,蔽,鄙人,旧时在人前对自己的谦称,蔽店,谦称自己的店。使用正确。C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语境中是说别的同学。使用错误。D项,家母,我母亲。语境中是说对方,词语使用错误。故选B项。‎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2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日剧《深夜食堂》是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翻拍成中国版后,也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众多,所以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载体的优秀剧作。只要喜欢中国美食,就会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所感染。‎ ‎①原作经典受人喜爱,翻拍后不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一定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题材的优秀巨作; (2). 喜欢中国美食,不一定就能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感染。‎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而且材料明确说明“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首先应浏览文段,圈出语言表达过于绝对化的内容,尤其要注意“一定”“必定”“只要……就……”“只有……才……”等字眼。“也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所以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载体的优秀剧作”“只要喜欢中国美食,就会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所感染”,这三句的表达过于绝对,句中“一定”“只有……才能……”“只要……就会……”这些词语表达过于绝对。再分析例句,“原作经典受人喜爱,翻拍后不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这一句把原文中“一定”换成了“不一定”,模仿这一例句,可以在“所以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载体的优秀剧作”中的“只有”前面添加“不一定”,把“只要喜欢中国美食,就会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所感染”中的“只要……就”换成“不一定”。‎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绝望之处孕育的新生 高档的裙子被一个小小的烟头烧出了一个窟窿,看着完美作品转眼成空的你如何是好呢?或许你会咒骂那承担了千古罪名的烟头毁了你艺术的高峰,或许你会终日想着如何把它复原到起初无瑕的完美而再无新作诞生……可是他却不一样,谁说这窟窿不是上帝仁慈的扶持?复制几个,饰以金边,一条“金边凤尾裙”把这裁缝推上了更高的云端。‎ 世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正如《无望井》一书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在最深的绝望中,你会看到最美丽的希望的星空。”绝望与希望本来就只差一线,以勇气挣开绝望的束缚,用心去拓展希望的疆域,一个人总能创造出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奇迹。‎ 敌军的第五次围剿终于冲破了我军战士们死守的防线,人民的军队陷入了最大的危机中,这是令人绝望的黑暗。可是深知历史发展的我们都清楚,正是这次危机促成红军壮烈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陕甘宁地区凭着地形的优势从此站稳了脚跟。更不用说,后来还在那里团结了西北人民强大的力量,成立了敌后根据地,给予了日本侵略者最沉重的打击。如此看来,这一危机不也是让党的军队真正扎根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转机吗?‎ 绝望的危机总能激发人最深最尖锐的智慧,而往往正是逼近中压力下迸发的思考照亮了漆黑一片的夜空。‎ 我很佩服中国人民“置诸死地而后生”的见识与睿智,正如小说中虚竹的那一步棋,失了一大片疆土的同时却换得柳暗花明的新局面。人是应该有点放手的胸襟,为什么非要保住大手大脚的占地呢?为什么非要死守原来的绝妙呢?死守的结果可能是连原有的高度也不能保证,但敢于尝试新的路向却可能给予你更意想不到的“洞天之所”啊!又想起那孔明闻名于世的“空城计”,原有的势单力薄是绝望,但这智者并没有因此放弃,带着对司马懿的了解与放手一搏的信心,他大开城门,焚香弹琴,以出人意料的计谋赢得了漂亮的胜利。‎ 挣开绝望吧,你就能看到希望的新光!‎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材料提供的是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一个裁缝在一条高级裙子被烧坏后,想办法将裙子改变成另种模样,引发女士求购。材料中裁缝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因此,可以立意为:绝望中孕育着希望;要有创新思维;用心总能闯出一片天;灵活变通;人从不利走向有利,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等。当然,其他立意,只要在材料范围内,符合材料要求,都可以。写作时文体特征要鲜明,记叙文要交代清楚记叙六要素,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据要充实,论点要明确。‎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