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广西玉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秋季期高中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价检测语文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②“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③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社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④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刺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⑤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 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 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是因为陆上丝路的中断造成的。‎ D. 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 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 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 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唐朝文化、社会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中华国运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 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 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 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说法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项,“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说法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项,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故选C。‎ ‎【2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说法错误,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故选A。‎ ‎【3题详解】‎ 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C项,选项推断错误,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俄罗斯陆军腰带 马晓丽 秦冲中校没想到会在远离中俄边境的地方再见到鲍里斯。‎ 秦冲迅速地瞥了一眼鲍里斯的肩章,心当即就被狠狠地抓挠了一下:妈的,这家伙都上校了!秦冲立刻觉得两个臂弯同时发痒,心想这回神经性皮炎指定是要大发了。‎ 秦冲和鲍里斯是名副其实的老对手了,当年他俩都是边防连长时,曾守过同一段国境线,只是各为其主。秦冲和鲍里斯守的是黑龙江一段。冬季黑龙江会封冻,封冻之后江面上不仅能走人,跑载重车都没问题。所以一到了这个季节,方方面面就都活泛起来了,你一眼看不住就可能闹出个边境纠纷来。所以,每当进入冬季,两岸的哨位就开始跟着冰冻的江面,从岸边一点点地向江心推进。‎ 秦冲觉得鲍里斯很军人,身姿挺拔,着装严谨,无论什么时候出现,脚下的皮靴都擦得锃明瓦亮。秦冲是很在意军人气质的,可惜那时咱的军装不给撑腰,想御寒就得把自己穿成个棉花包。秦冲是坚决鄙视棉花包的,只要是出现在俄军面前,特别是出现在鲍里斯连长面前时,秦冲准穿得周吴郑王的。其实,连刚下连的新兵蛋子都看得出,秦连长是在跟对面的鲍连长较劲儿。‎ 眼前的鲍里斯仍旧身姿挺拔,皮靴锃亮,腰间是一条皮质优良的俄罗斯陆军腰带,棕黄色的皮带条上用明线扎出规则的菱形图案,纯铜卡头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一般的腰带卡头上只有一个钉,这种腰带的卡头上却有两个钉,腰带上的钉眼也相应地有两排。秦冲曾在身上比量过这种腰带,他觉得这种双钉的腰带比单钉的扎在腰上更牢靠。秦冲觉得最不牢靠的就是我军现在用的这种腰带,卡头太民用化,时尚但不踏实。‎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鲍除了军阶有变化,其余方面似乎毫无变化。见鲍里斯也在打量自己,秦冲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脯子。‎ 正式演习之前的两军合练进行得很顺利。这次演习主要是为加强中俄两军的联合反恐能力,要求多兵种配合,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恐怖分子。秦冲的特战营在演练中显得十分抢眼,俄军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下午突降一场暴雨,没几分钟,野营村的大小排水沟就爆满了。根本不用秦冲多说,官兵们就挖沟的挖沟,培土的培土,舀水的舀水。对面的俄军帐篷也进水了,水漫进帐篷把盆都漂起来了,俄罗斯兵却什么都不顾只顾皮靴,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秦冲赶紧派人去帮他们排水,俄罗斯兵这才纷纷跑出来,学着我们士兵的样子用盆往外淘水。‎ 像来时一样突然,大雨说停眨眼间就停了。在查看俄军账篷时,秦冲发现俄军竟然在悄悄地学我们的内务,他们也开始追求整齐划一,把牙缸摆成了一排,而且牙刷都朝一个方向倾斜。只是他们学得还不够地道,新牙刷都没开封,一看就是摆样子给人看的。‎ 演习进行得很成功,秦冲的特战营在演习中表现得极为突出,获得了联合军演指挥部的高度评价。一切都很完美,只是演习过程中我军后勤部队出了点事,一辆保障车发生侧翻,驾驶员当场死亡。‎ 清晨,鲍里斯把部队带到了野营村的小广场上,所有俄军官兵一起摘下了帽子,低头默哀。与此同时,旗杆上的那面俄罗斯国旗开始缓缓下降,直降到半旗的位置停了下来。秦冲心头一震。‎ 晚饭前秦冲提着两瓶酒去找鲍里斯。演习结束了,俄军明天就开始撤了。‎ 鲍里斯举着酒杯说,秦,我尊敬你。‎ 老鲍你搞错了吧,秦冲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肩章,又指了指鲍里斯的肩章,说我有什么可尊敬的?‎ 不,鲍里斯摇着头说,你是个好军人,从前到现在,都是。‎ 好,秦冲说,就冲你这句话,我跟你连喝三杯!‎ 喝完这三杯,鲍里斯突然问秦冲,秦,你看我是不是好军人?‎ 老鲍……秦冲刚张嘴,鲍里斯就把他制止了。秦,鲍里斯认真地问,你为什么总叫我老鲍?我叫鲍里斯不叫老鲍,秦,你知道鲍里斯是什么意思吗?为荣誉而战。‎ 好,鲍里斯,你这名字很军人,真不错。见鲍里斯高兴地咧开了嘴巴,又不无醋意地点着鲍里斯的肩章说,为荣誉而战,鲍里斯,你下一步该升准将了吧?‎ 不,鲍里斯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军事演习了,演习回去之后,我们部队就撤编了。已经宣布过命令了,因为是最后一次,所以大家都很努力。秦,鲍里斯问,我是不是好军人?‎ 你是好军人,鲍里斯,秦冲毫不迟疑地回答,从前到现在,都是!‎ 秦冲和鲍里斯抬眼向远处望去,远处天空中飘扬着的两国国旗,在月夜里显得分外清晰。‎ 秦,鲍里斯指着那两面一高一低的国旗问,这是为什么?‎ 怎么说呢?秦冲想了想说,两个军队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习惯了就只觉得自己的好,就算发觉了人家的好,也不会轻易就学,因为不习惯,还因为没有积累一时学不来。你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鲍里斯说我明白了,就是我们的腰带好,你们的腰带也好,但不可以换?‎ 秦冲大笑,说胡扯,这哪跟哪呀?腰带有什么不能换的?‎ 鲍里斯立刻跳将起来,大叫了一声,好,那我和你换腰帶。‎ 换就换,秦冲也跳了起来。秦冲抽下自己的腰带在手里掂了一下,腰带很压手,皮质厚实,卡头漂亮。要离手了,秦冲才发现这腰带真的很好。‎ 秦冲接过鲍里斯的腰带仔细地端详着。没错,正是他喜欢的那种俄罗斯陆军腰带。往腰上扎的时候,秦冲才觉出有些不方便,两个钉眼儿不是一下就能找准,皮质也显得过于粗硬了些。但这腰带系在身上真的很妥帖,很紧实,很有束缚感。‎ 换了腰带,两人笑看着对方。秦冲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胳膊平整光滑,神经性皮炎竟奇迹般地好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描写了中俄两军交往中呈现的文化背景、军事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生动地刻画出秦冲、鲍里斯两人以及两国军人不同的精神气质。‎ B. 秦冲注重形象,他认为绝对不能输给同为军人的身姿挺拔、着装严谨的老对手,所以在鲍里斯面前,哪怕再冷他也一定会穿着精神得体。‎ C. 野营村突降暴雨,俄军什么都不顾只顾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这一细节意在说明俄军的应变能力不能与紧张有序的我军相比。‎ D. 秦冲虽对俄军降半旗的做法心生敬意,但认为因为习惯、积累等原因难以借鉴这做法,正如俄军学习我军要求内务整齐的做法,也难以学到位。‎ ‎5. 小说中秦冲和鲍里斯为什么都评价对方为好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结合文意分析“陆军腰带”有哪些象征义。‎ ‎【答案】4. C 5. ①他们都恪尽职守,在边防部队时,冰天雪地中守疆护土,不辱使命。②都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带领的部队参加联合军演都表现出极强的反恐作战能力。③都具有阳刚坚毅的军人气质,一个宁愿挨冻也要穿着有精气神,一个身姿挺拔、着装严谨。④都对军人精神、军人荣誉执着守望,一个很在意代表军人荣耀的军衔,一个明知部队会撤编依然全力参加军演。⑤都能欣赏和学习对方的优点,他们的对抗只是源于尚武争优的心理,但彼此却是惺惺相惜,鲍里斯对我方牺牲士兵的哀悼让秦冲心生敬意,秦冲所带部队注重内务让鲍里斯暗中学习。 ‎ ‎6. ①陆军腰带象征军人精神和气质。②对彼此军品的膜拜象征着对对方优秀品质的欣赏。③俄罗斯陆军腰带和中国陆军腰带的不同象征着不同的军事文化。④两人互换腰带的行为象征着彼此的认同和友谊。‎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野营村突降暴雨,俄军什么都不顾只顾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这一细节意在暗示俄军对军容军姿(或军品)的看重。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秦冲和鲍里斯为什么都评价对方为好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原文“所以,每当进入冬季,两岸的哨位就开始跟着冰冻的江面,从岸边一点点地向江心推进”可看出:他们都恪尽职守,在边防部队时,冰天雪地中守疆护土,不辱使命;从文章“秦冲发现俄军竟然在悄悄地学我们的内务,他们也开始追求整齐划一,把牙缸摆成了一排,而且牙刷都朝一个方向倾斜”、“演习进行得很成功,秦冲的特战营在演习中表现得极为突出,获得了联合军演指挥部的高度评价”等内容可看出:都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带领的部队参加联合军演都表现出极强的反恐作战能力;从“秦冲觉得鲍里斯很军人,身姿挺拔,着装严谨,无论什么时候出现,脚下的皮靴都擦得锃明瓦亮。秦冲是很在意军人气质的”可看出“都具有阳刚坚毅的军人气质,一个宁愿挨冻也要穿着有精气神,一个身姿挺拔、着装严谨”;从“又不无醋意地点着鲍里斯的肩章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军事演习了,演习回去之后,我们部队就撤编了”可看出“都对军人精神、军人荣誉执着守望,一个很在意代表军人荣耀的军衔,一个明知部队会撤编依然全力参加军演”;从文中“与此同时,旗杆上的那面俄罗斯国旗开始缓缓下降,直降到半旗的位置停了下来。秦冲心头一震”可看出“都能欣赏和学习对方的优点,他们的对抗只是源于尚武争优的心理,但彼此却是惺惺相惜,鲍里斯对我方牺牲士兵的哀悼让秦冲心生敬意,秦冲所带部队注重内务让鲍里斯暗中学习”。‎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物象象征意义、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结合文意分析 ‎ ‘陆军腰带’有哪些象征义”,然后明确物象的深层含义,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我们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中俄军人都恪尽职守,在边防部队时,冰天雪地中守疆护土,不辱使命,因此,陆军腰带象征军人精神和气质。从二人的对话“你是好军人”可以看出,两人对彼此军品的膜拜象征着对对方优秀品质的欣赏。从“两个军队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可看出:俄罗斯陆军腰带和中国陆军腰带的不同象征着不同的军事文化。从“换就换,秦冲也跳了起来”可看出:两人互换腰带的行为象征着彼此的认同和友谊。‎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科技支撑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这些都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省农科院农信所党支部书记田建民认为,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45亿元。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明年9月。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近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度、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 材料四:‎ ‎11月24日上午,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发展论坛。‎ 兴仁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先红首先介绍了兴仁市的基本情况。兴仁市于2018年8月撤县设市,同时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里享有“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等荣誉称号。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杭州筑家易集团董事长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比如精选一乡一品,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卖出去。科技还可以赋能生态宜居。比如建设平安乡村、素质乡村,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在健康医疗方面,科技也可大有作为。比如可以打造专家远程在线系统,不用跑城里就可以连接专家服务乡村。浙江创业学院院长何伏林则分享了高校的举措和思考。他认为,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 ‎(摘编自“北国网”‎2018年11月26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都得益于科技对农业的支撑。‎ B. 材料二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逐年上升,尤其在2015年增长迅猛。‎ C. 材料三表明在“双‎11”‎农产品在网上热销的背后,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D. 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兴仁市努力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慧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拉动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传统农业必须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B.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再加上网络建设难度大、投人成本高,所以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网络普及水平较低。‎ C. 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入,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 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在提升农村影响力、乡村生态宜居、乡村健康医疗和打造一乡一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9.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综合以上材料,请具体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答案】7. D 8. A ‎ ‎9. 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使农村产业尽快适应、支撑、引领新格局。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旅游业发展。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打造一乡一品,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吸引并留住人才。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曲解文意。“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不正确。这些措施都是兴仁市已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的下一步计划,并不是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故选D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扩大范围,原文是“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并不是指我国所有的农村地区。C项,无中生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于文无据。D项,“杨斌认为”张冠李戴,“打造一乡一品平台”不是杨斌的看法。故选A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材料一“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可概括出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由材料一“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可概括出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使农村产业尽快适应、支撑、引领新格局。由材料一对“一乡一品”的介绍,可概括出打造一乡一品,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由材料二可概括出发展乡村旅游。由材料三提到让农产品走出去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但“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厦水平较低的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据此可概括出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由材料四“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可概括出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由材料四“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可概括出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旅游业发展。由材料四“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可概括出吸引并留住人才。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蚤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太和中,举进士、书判拔萃,连中。辟忠武杜悰幕府。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拜侍御史。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党项扰河西,宣宗尝召访边事,诚援质古今,条破羌状甚悉,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诚唯唯,即拜刑部侍郎,出为分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诚到军,遣吏怀谕,羌人皆顺向。时戍兵常苦调饟乏,诚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俄徙昭义,又迁河东。河东尤近胡,复修杷头七十烽,谨候虏,寇不敢入。懿宗立,迁宣武节度使,召为户部尚书。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诚于吏术尤所长,既贵,所得禄奉,养护宗属之乏,无间然。始,诚被知于宣宗,尝许以相。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不受。太医李玄伯者,帝所喜,以钱七十万聘之,夫妇日自进食,得其欢心,乃进之帝,嬖幸冠后宫。玄伯又治丹剂以进,帝饵之,疽生于背。懿宗立,收玄伯及方士王岳、虞芝等,俱诛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毕诚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B. 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C. 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D. 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的“从”即此意。‎ B. 进士,中国古代科考中,通过最后--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C. 屯田,利用戍卒、农民、商人垦荒,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在文中屯田的目的是帮助边疆农民。‎ D. 禁署,指官中近侍官署。后世常用“禁中颇牧”喻指宫廷侍从官中文才武略兼备,有如廉颇、李牧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毕诚通晓古今,忠于上司。宣宗曾向他询问边防事情,毕诚援引古今,博得皇帝欢心;曾入杜悰幕府,杜惊外放后,毕诚对他一如既往。‎ B. 毕诚以柔怀人,慷慨大方。担任河西供军安抚使时,毕诚派官员对羌人怀柔晓谕,最终让他们归附朝廷;毕诚显贵以后,还不间断地接济贫困的宗属。‎ C. 毕诚屯田防寇,治边有方。为解决调济粮食问题,毕诚招募士兵屯田,每年收获不少粮食,得到皇上嘉奖;在河东,他设法防止了胡寇的入侵。‎ D. 毕诚长于治政,颇有心术。毕诚想送美女来结交令狐绹,最终遭到令狐绹的拒绝;为了讨好皇帝,毕诚又进送李玄伯给皇帝,皇帝因此十分宠幸毕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 ‎(2)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 ‎【答案】10. A 11. C 12. D ‎ ‎13. (1)(毕诚)在晚上燃柴读书,母亲同情他读书疲惫,夺去火把让他睡觉,毕诚不肯休息(停止),于是通晓经书史书,擅长诗文。‎ ‎(2)按照旧例,有权势有地位的人家,把任仓、驾二曹作为耻辱,毕诚却如居位高禄厚之官一样劲头十足,没有二话。‎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这段文字是说“不久,以礼部尚书身份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服丧二年后,坚持称自己有病.改任兵部尚书,又被解除官职.不久兼任平章事,管理河中.死时,年六十二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官职名,不可断开,排除B、D;第二个“平章事”为官职名,作“兼”的宾语,其前不可断,排除C。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 项,“学士”不单指翰林学士,后世还有内阁学士。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 项,“宠幸毕诚”理解有误,原文为“太医李玄伯者,帝所喜”,应是宠幸李玄伯。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然:通“燃”;恤:同情;辞章:诗文;“遂”,于是。第二句中,故事:先例;“以……为”:把……‎ 作为;沛然:劲头十足的样子;美官:位高禄厚之官。‎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 ‎ 毕诚,字存之,是黄门监毕构的堂孙.毕构的弟弟毕栩,生下了毕凌,毕凌生下毕匀,世代没有官职,从事盐价生意.毕匀生下毕诚,毕诚很早便成了孤儿.毕诚晚上燃柴读书,母亲同情他读书疲惫,夺去火把让他睡觉,毕诚不肯休息,于是能通晓经书史书,擅长诗文.太和年间,毕诚考中进士,进入杜惊的幕府,任侍御史.起初李德裕与杜惊共同辅政,两人不和,所以朝廷让杜惊出京任剑南东川节度使.旧官中只有毕诚一如既往问讯杜惊,给他饯行,李德裕嫉恨毕诚,让他出京任慈州刺史.毕诚积功升任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按照先例,显要有权势的人家,都把担任仓、驾二官视为耻辱,毕诚却如居位高禄厚之官一样劲头十足,没有二话.宰相了解他,召他入翰林院任学士.‎ 党项族扰乱河西,宣宗曾召他访谈边事,毕诚援古引今,条陈击破羌人的策略非常详尽,宣宗皇帝高兴地说:“我将选择有才能的将帅,谁说像廉颇、李牧一样的人只能待在我的宫署中?你就替我去征战吧!”毕诚应声唯唯,皇上立即让他担任刑部侍郎,出任河西供军安抚使.毕诚到了军中,派官吏前去安抚羌人,让他们明白(利害),羌人都归附朝廷.当时的戍兵常常苦于调济粮食,毕诚招募士兵安置屯田,每年收谷物三十万斛,皇上下诏书嘉奖称赞,又升任河东之官.河东更加接近胡地,毕诚重修杷头七十处烽火台,小心警戒以防备敌人,贼寇不敢进来.懿宗即位,召他担任户部尚书.不久,以礼部尚书身份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服丧二年后,坚持称自己有病.改任兵部尚书,又被解除官职.不久兼任平章事,管理河中.死时,年六十二岁.毕诚尤其擅长为政之方,既已显贵,所得的俸禄,用来养护穷困的宗属,从没间断过.开始,毕诚被宣宗皇帝知晓,皇上曾答应让他做宰相.令狐绹嫉恨毕诚,毕诚一共三次徙官,不能回还京城.毕诚寻思结交令狐绹的办法,到太原,寻得装扮华丽的美女献给他.令狐绹说:“太原跟我没机缘,现在用美女作诱饵,将会破败我的家族.”不肯接受.太医李玄伯,是皇上所喜欢的人,毕诚用七十万钱聘请他,夫妇每天亲自伺奉李玄伯进食,博得了李玄伯的欢心,毕诚于是把李玄伯进献给皇上,李玄伯被宠爱的程度超过了后宫.李玄伯又治丹药进献给皇上,皇上吃了之后,背上生出疽来.懿宗即位,收捕李玄伯和方士王岳、虞芝等,这些人全被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4. 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D.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5. 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答案】14. A 15. 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哀景写哀情”错误,应为乐景写哀请。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分析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答题时注意根据诗中的词语和注释的内容作答,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花近高楼”的景物以及“万方多难”“西山寇盗”“日暮聊为梁父吟”概括原因。‎ ‎【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悦亲戚之情话 (2). 乐琴书以消忧 (3). 钟鼓馔玉不足贵 (4). 但愿长醉不愿醒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悦”“ 戚”“忧”“馔”“醉”“鉴” “哀”等。‎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 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感,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 ,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 ,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 B. 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C. 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住 D. 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 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薛荔抒情,以解心愁。‎ C. 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 古代文人大多怀才不遇,或仕途不顺,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层金色 B. 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 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 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第一处: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第二处: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根据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随波逐流”更恰当。第三处: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根据语境,用“扶摇直上”更恰当。第四处: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爽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文中划线句子“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A、B两项,“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的情形。不能并提。C 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且“仕途不顺”与“怀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逻辑。D项的修改最恰当。故选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连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仔细阅读文中括号上下文内容与四个选项,根据括号所在的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这里就不要再说“夏日”,上文说了“风雨雷电”,这里说“天气晴朗。”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彩霞,这样更符合逻辑,故选B。‎ ‎20.根据下面文段的中心话题,把游离于话题之外的一句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简牍文书极其笨重。②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③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筒,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廷里面去的。④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答案】游离于话题之外的一-句是④。理由: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首句提出看法;接下来的两句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一看法;最后一句并不说明“笨重”,因此不属于这段文字的要点。‎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本题中,所给文段的中心句就是首句:简牍文书极其笨重。后边两个句子运用“秦始皇”和“东方朔”进行事例论证,而尾句说明东方朔所写内容之多,与文章中心内容不符。‎ ‎21.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中美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战中国被迫应战,中美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开放国门,一带一路”“树立壁垒,勒索盟友”;贸易战的应对后果是中国得道多助,美国失道寡助;贸易战的解决之道是合作共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这是一个流程图。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流程图解题基本方法: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左边上下两个箭头表示的是中美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战中国被迫应战。上下两行向右箭头分别表示中美两国的应对措施不同,收到的应对后果也不同。上一行箭头表示贸易战中中国的贸易措施是“开放国门,一带一路”;的应对后果是“得道多助”。下一行箭头表示贸易战时美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树立壁垒,勒索盟友”;其应对后果是“失道寡助”。最右边的两个箭头同时指向“解决之道 合作共赢”,意思是中美贸易战的最终解决之道是“合作共赢”。注意选择合适的关联词使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注意字数有限制。‎ ‎【点睛】‎ 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图文转换的解题思路是:一是在读懂图表上下功夫。无论是图文转换,还是表文转换,甚至徽标转换,前提、要点都在一个“读”上。但就表文来说,要做好“读”的工作,需要先有一个整体把握,即对表头、表中文字、表脚(包括图示)有个综合把握。其次要根据“表”的不同特点去读。表格式要兼顾表格中的多个要素,尤其是“多”和“少”这两头。坐标曲线类要抓住曲线变化的特点;柱状饼状类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其变化情况。再次,特别关注数据,数据是表里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变化,数据间的比较最能反映表中的问题、观点。此外,注意答题表述细节。如数词的运用,善于从纵向、横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有云: “旬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于人于国均是如此。“新”字是十九大报告的字眼,“新时达”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达,“新”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它是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是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 读了上述材料,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启示或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可曾有过那样一刻,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曾有过那样一刻,大脑空白,忘却今生;可曾有过那样一刻,永恒灿烂,回味如新。是的,我有过这样一刻,那是开启了人生新的章节的一刻,那是迈上了新的台阶的一刻。‎ 那是会考后的第二天,糟糕的天气在我看来还算晴朗。回到家,吃了饭,打开了久违的电视,心里轻松了许多。还记得是爸爸吵着要看新闻,谁知道,一按遥控键,却出现了那时我迈上新台阶的永恒的一幕。‎ 我不喜欢肮脏的演艺界,不喜欢假声长发的中性男歌星,因此从不关注他们。而那一刻颠覆了我的思想。一个长发飘扬,目光炯炯有神,浓浓眉毛的人,伴着《Billie Jean》的音乐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那一刻,竟有一种十分神圣的感觉贯彻了我的全身,那因考试而压抑许久的心瞬间迸发了;那些因青春期而迷茫的思想瞬间被占据了,那样动荡不安的情绪在那一刻竟找到了信仰,真实但遥远的感觉更像是上帝的召唤,冥冥中释放出悠长低沉的声音,“迷途的孩子回家了”。我知道,我迈上了新的台阶,我知道我的梦,我的信心,又重新回来了!就是他,就是这位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他带回了我对人性能够拥有的所有想象,善良,单纯,坦诚,开朗。那些失望,沮丧,都消散了,那是真正的心灵的震撼。似耶稣的王冠般闪耀的舞姿,似天使般纯净的面容,似利剑般刺过思想的声音,似彼得潘单纯的童心,就在那一刻值入了我的心,也就在那一刻我确立了新的目标,迈上了新的台阶。‎ 说真的,自那以后,我的心快乐多了,我开始用功的读书,只为完成他的遗愿,重建梦幻庄园,爱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或许,我能做的太少,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常想,为甚麽不是他生前我就知道他?而是在报道他死讯的消息上第一次见到他?但,这恰恰是主对我的眷顾,那超越生死的至高的爱与欣赏不是更有价值吗?那样精美设计的一刻不显得更动人心弦吗?‎ 从迷茫的落泪到坚强的走下去,MJ给了我新的梦想,给了我真正的人生目标。而那珍贵的那一刻,也被我好好的珍藏。从那颠覆我人生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七十七天,每一天,我都有MJ的陪伴。他说过,他爱我们,我们并不孤单。‎ 穿过灵魂的深度,留下的,只有那使我迈上新台阶的那一刻,只有永恒的留念,依赖和爱。‎ ‎【解析】‎ 试题分析: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主题词是一个“新”字,立意行文都要围绕“新”字来谈,审题立意,难度不大,但要写好,也有一定的难度。从所给的材料看,有三个点:一是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大学》,是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的重要性。自然、人生、社会皆是如此。二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选自《诗经•大雅•文王》,意为周虽是旧的邦国,其使命也在革新,一个社会、民族、国家如果不革新的话,就无以进步,甚至消亡,自古皆然。三是十九大的主题词,也是一个“新”字,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变革意识,不改革无以迎新,不求新无以国富民强!新时代,新征程,一个“新”字引领未来,走向复兴。材料提示语要求谈对“新”的看法、启示或感悟,并要结合现实来谈,应该说话题看似窄狭,内容却异常丰富,涉及关于“新”的面很广。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民族,无不与“新”相关,无“新”难行。‎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