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长乐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宣泄 寒暄 渲染 喧宾夺主
B. 门扉 徘徊 悱恻 文采斐然
C. 青冥 沧溟 薄暝 死不瞑目
D. 谛听 孝悌 啼哭 涕泗横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项,读音依次为:xuān、xuān、xuàn、xuān;B项,读音依次为:fēi、pái、fěi、fěi;C项,都读作míng;D项,读音依次为:dì、tì、tí、tì。
2.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王无罪岁 非战之罪 B. 以秦王属吏 骑能属者
C. 引诸侯兵 引兵渡河 D. 项王壁垓下 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A项,“罪”分别译为怪罪;罪过。B项,“属”分别译为托付;随从、跟随。C项,“引”都译为带领。D项,“壁”分别译为驻军,在……扎营;壁垒。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患:祸害
B.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毛病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D.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答案】C
【解析】速:招致。
4. 选出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①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 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之是到的意思。而后人哀之,而是顺接关系,后一个而是转折关系。辇来于秦,于是到的意思,后一个于是比的意思。第一个焉是..的样子,第二个是这。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再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5.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 智勇多困于所溺
D.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情况。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A项为被动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故选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④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A. ①③⑤ B. ②④⑦ C. ④⑤⑦ D. ③⑤⑦
【答案】C
【解析】本题检测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情况: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变化;⑤名称说法改变;⑥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7. 下列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C.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尔三矢
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A项,“以”,两者都是介词,用,;B项,“而”,前者表顺承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C项,“与”,前者意思是“结交,攀附”,后者是“给”的意思;D项,“其”,前者为语气词,表祈使语气,可翻译成“一定”,后者为代词,代指那些事情。故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多于南亩之农夫”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B. 此项王也
C.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式。例句“多于南亩之农夫”是状语后置句,A项“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为状语后置句。B项“此项王也”判断句。C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D项“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概念:所谓倒装句,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分类: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即谓语前置)。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 ③④⑥ B. ①⑤⑦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答案】D
10. 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 洎牧以谗诛
【答案】D
【解析】例句中的“以”和D项中的“以”均释为“因为”;A项中“以”释为“凭借”;B项中“以”释为“以致”;C项中“以”释为“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1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能够获得蓬勃发展,这是可以预见的。
B. 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引发大众广泛关注。
C. “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的事实,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D. 在规范高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比西方文明更为重要的作用。
1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B. 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 本文写到了作家韩少功的假设,是为了强调人工智能应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D.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乐观和期望,同时态度又比较谨慎。
B. 一些综艺节目为博取观众眼球,人为渲染一种人机对立的紧张气氛,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C.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将到来,对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应该提上日程。
D. 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永远会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这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共识。
【答案】11. A 12. A 13. D
【解析】
11. 试题分析:B项,原文是“高阶人工智能”;C项,“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说法过于绝对;D项,“发挥着”错。
12. 试题分析:“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错。“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不是中心论点。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中心论点归纳错误。
13. 试题分析: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钭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另外达成共识的是“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个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我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我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 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不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 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15. 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16. 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案】14. C 15. ①生动揭示“爷爷”的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16. 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就亲缘情感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要帮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项考核情节的作用,B项考核句子的含义,C项考核语言的风格,D项考核艺术手法,其中C项“情感饱满”“叙事手法新颖”的分析都不够恰当。本文主要一揭示道理为主,叙事上就是顺序的方式。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赏析作品的情节结构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情节,然后从结构、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的角度分析作用。首先早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然后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这些生动地揭示“爷爷”的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从结构上看这些情节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主要是分析标题的含义,并结合文章谈对对自己的启示,标题的含义注意从表层和深层分析,此题从情节的角度分析表层含义“最后的黄豆”指“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深层含义,“最后的黄豆”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谈启示,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从“传承”的角度,看以谈“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的。
一定注意启示要和文章的内容有联系。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B.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C.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D.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18. 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蛮,古代学者对四方部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来泛指四方部族。
B. 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加、权等。
C. 右,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D. 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 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 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强调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就得不到酋长。
D. 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数术。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杀死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2)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
【答案】17. D 18. B 19. B
20. (1)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使他们被感化),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
(2)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记录,我不能接受任命。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结合“内、外”分析,“牧守”作为“经制边事”的主语,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
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B项,“加”是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
1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B项,“最终让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它们杀害”错,蒙赶是被诱降的,但区希范是被抓获的。
2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穷蹙”译为窘迫、困厄,“制”译为制服,“怀”译为降顺。(2)“杀降者臣也”(判断句),“辞”译为推诿,“劳”译为功劳,“录”译为记录、登记。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参考译文:
杜杞字伟长。父亲杜镐,杜杞靠父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任建阳知县。聪敏有才能。闽地风俗,老年生子就不抚养。杜杞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者处重罪。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横州知州。当时安化蛮人侵犯边境,杀掉宜州知州王世宁,朝廷派兵讨伐。杜杞上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改任通判真州,调任解州知州。京西出现强盗,抢掠商、邓、均、房等地,焚烧光化军,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运、按察使。任职数月,盗贼被平定。
恰逢广西区希范引诱白崖山蛮蒙赶反叛,有数千人,攻进环州、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岭外骚动。提升杜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旅到达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入驻宜州,蛮没有一个前来投诚的。杜杞找到州中军官,放出狱中囚犯,去掉他们身上的刑具,派他们到洞中去劝说贼人,贼人仍不肯听从。于是率兵攻进白崖、黄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毁了囤积的物资,斩首一百多级,收复环州。贼人四散逃走,区希范逃往荔波洞,杜杞派人诱降,蒙赶前来投降。杜杞对将佐说:“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于是杀牛马,酿曼陀罗酒,在环州大聚会,伏兵发动,诛杀七十多人。三日后,又捕获区希范,乱刀剁死后送给诸部蛮人,因年老有病而被释放的,才一百多人。御史梅挚弹劾杜杞杀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诏令他引以为戒,担任两浙转运使。第二年,调任河北,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州知州。杞上奏说:“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记录下来,我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因此而进行赏赐。蕃人首领率领一千多人投奔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夺取牛马,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说:“他们违背盟约发动战争,酋长不能交给他们。”就用文书通知夏人,如果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就得不到酋长,不久夏兵也就撤走了。
杜杞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晓阴阳数术,自己说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了。一天在厕所,见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斥责道:“你们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当杀,还敢诉冤!”不久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下列小题。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1. 请简要赏析“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
【答案】诗篇把“月”拟人化,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月光洒在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又是思妇绵绵不断的相思,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简要赏析“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内容、艺术手法。首先要读懂整首诗,抓住这两句诗的意象,明确意境特点,分析艺术手法,理清诗人的思想感情。“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帖上拂还来”这两句大意是:渗透着离愁的月色困扰着思妇,任凭她把帘子卷起放下,月光总是卷不走;任凭她把捶衣石拂来拂去,月光还是拂了又来。这两句诗是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又是思妇绵绵不断的相思,生动地表现出思妇的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2.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两句 。
【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句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色浓郁衬托山谷的空阔。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两句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内容、艺术手法。首先要读懂整首诗,抓住这两句诗的意象,明确意境特点,分析艺术手法,理清诗人的思想感情。“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是说,山谷宁静,显得风幽而紧;山间空寂,更觉月色深沉。诗句写夏日月夜山间景象,空阔旷远,令人心舒神驰。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这句诗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调动不同的感官,描绘出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亲近“松桂”的心愿。从而表达了诗人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同时突出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描写景色要选取典型景色,要抓住景色特征来描写,通过描形绘色拟声写景,写景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人的感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白描、细节描写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还可以把景物凡在特设的环境中去描摹。总之,写景艺术可以直接绘景,也可以间接描写景色。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
(三)名篇名句默写
2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穷奢极欲的生活。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案】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摧”“折”“事”“颜”“尽”“锱铢”“鉴”理解字义去记忆。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四、语言文字运用
24. 下列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②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词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
③从国产大飞机试飞,到高铁订单纷至沓来;从迈向空间站时代,到量子计算机突破,这样的点一个个连起来,正奠定着中国科技新的历史方位。
④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
⑤国内外多数科学家认为,一年比一年热,除了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事件推波助澜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成为常态。
⑥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成为世界上的独特风景。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⑤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①力透纸背:用毛笔写出来的作品,在宣纸的背后,能够看到写字运笔时笔锋留下的墨线。形容写字、画画技巧精湛,力道十足。②振振有词:解释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该词在句中感情色彩不正确。③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④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中国东北地区。该词在句中望文生义。⑤推波助澜:借以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⑥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该词与句中的“心情”语义重复。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对比问题频发的国产食品,进口食品一直被认为是放心食品,从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督抽检数据上看,进口食品的合格率确实更高一些。
B. 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为4873家,其中免费开放的有4246家,2016年接待观众首次超过9亿多人次/年。
C. 环境科学家称,为亲眼目睹大熊猫而奔赴中国西南地区的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加剧着这种标志性动物栖息地的萎缩。
D.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要想在新一轮汽车产业的变革中占据领先地位,关键在于研发领域能否有重大突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B项,“超过”和“多”语义重复,去掉其中一个;C项,语序不当,应把“越来越多的”提到“为亲眼目睹大熊猫”前面;D项,一面对两面,可把“能否”去掉。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2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书信)
B. 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C.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D. 为了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我店重磅推出名牌智能手机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顾客进店咨询。(广告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用语的得体与否。考生应注意使用的场合、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A项,“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而此处是请编辑对自己的作品,用词不当。B项,“璧还”,敬语,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此处使用不当。C项,“有幸”,有运气、 机会好,一般用于自己,此处说对方,不恰当。
2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但并不是越慢越好。因为,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是被人体吸收后来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而负责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期,一般在十几分钟内,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浓度达到最佳的食物消化点,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②_______,时间过长,超过消化酶的分泌高峰期,那么,③_______,不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 (1). ①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 (2). ②如果吃饭过慢 (3). ③食物就无法充分消化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但并不是越慢越好”,第②空注意后面的“时间过长”,第③空注意前文“最佳的食物消化点”。
五、作文
28.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宁静谦逊的生活,比纷纷扰扰地追逐成功更让人快乐。”这是爱因斯坦1922年访问日本时手写在便笺上的一句话,爱因斯坦把它送给服务员当小费。相信当年那位服务员一定如获至宝。要不,这张便笺也不会完整地保留至今。至于那位服务员有没把爱因斯坦的话当做人生信条,就不知道了。
2017年10月24日,在某拍卖行,这张便笺拍出了156万美元的高价。拍卖行的发言人说:尽管爱因斯坦的幸福理论肯定的是简单的生活,而不是财富和成功的价值,但那名酒店服务员的后人却对新获取的财富喜笑颜开。
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少于800字。
【答案】幸福,就是简单生活
回首往事,曾多少次忽视身边幸福,抱怨生活的不公。但你可知道?幸福原来如此简单。清晨,当你正在酣睡是,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拍打着你,叫你起床,幸福便是这只手,可你却抱怨没有睡够;当你洗漱完毕,坐在餐桌前时,父亲满头大汗地将做好的面条端到你面前时,幸福便是这热腾腾的面条,可你却嫌面条不好吃;当你穿上鞋,抓起书包要去上学时,母亲在一旁再三嘱咐路上小心,幸福便是这重复不变的嘱咐,可你却烦母亲唠叨;当你在课堂上交头接耳,被老师指责时,幸福便是这一声声指责,可你却认为老师多管闲事这些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嘛?可我们没有领悟并珍惜其中的幸福。实际上,每个人身后都背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我们眼里往往总是只看到别人的幸福,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有人认为,拥有幸福就是拥有财富、权利、荣誉,这明显是个错误观点。普莱沃说:“自由是所有幸福当中最可宝贵的”。如果说你想感受真正的幸福,就请跟我来吧。骑上自行车,来到郊外一处田野,那里有硬邦邦的土地,细细的微风和新鲜的空气,如果运气好,再下场小雨,这里就变成最美的世界。充满了自由,充满了幸福。那小雨、空气、微风、土地都是幸福的源头。原来幸福,就是简单生活。
真正的幸福,它存在于世间万物,但又绝不定居一处。探寻不着,又无处不在;金钱买不到,却又唾手可得。因为,一切生活中的平平淡淡,简简单单都是幸福。可是当你打开窗户,会看到熙熙攘攘的人们奔波于财富、权利、荣誉之争,他们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一定会失去许多幸福:失去与家庭的天伦之乐,失去与朋友相聚之欢,失去品尝自由的空闲。他们为达目的奔波劳碌,禁锢自己,成了生活的奴隶,无法解脱,蓦然醒悟,却为时已晚,幸福本就该变得简单。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它如一碗水,清清淡淡,却能在人渴的时候,帮助他;它如一缕阳光,普普通通,却能在人冷的时候,温暖他;它如一盏灯,简简单单,却能在人最迷茫的时候,引领他。简单生活,收获幸福!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属于叙事类材料,一共两节文字。第一节是说爱因斯坦写在便笺上的一句话:“宁静谦逊的生活,比纷纷扰扰地追逐成功更让人快乐。”并交代了这张便笺完整地保留至今。第二节文字是说这张便笺被拍出了156
万美元的高价。尤其要关注材料中的“爱因斯坦的幸福理论肯定的是简单的生活,而不是财富和成功的价值”这句话。此外,“那名酒店服务员的后人却对新获取的财富喜笑颜开”这句话也不能忽视。鉴于以上分析,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从爱因斯坦的“相比纷纷扰扰地追逐成功,宁静谦逊的生活更让人快乐”立意为:追求宁静的生活;虚假纷扰的成功与宁静谦逊的生活哪一个更“幸福”;人生真正的快乐是什么;简单的生活最幸福;拥有财富和成功并不是真正的幸福;等等。2、从酒店的服务员及其后人的角度立意:收藏的价值;意外的财富会改变什么;等等。总之,立意的角度很多,但最佳立意是从便笺的内容出发才是最佳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合理,论证的思路要清晰,论证方法要多样。
点睛:写作材料作文时,分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