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50 KB
  • 2021-06-03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城县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020.5.1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互通的时代,保持正义感将是一种考验。。‎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改变着社会面貌。网购、共享经济之类且不去说,社会治理也在极大变化中。网上时常洪波涌起,热点一个接一个,舆情一轮接一轮。在互联网的联结之下,人人都经受着考验。为这些“点”供热的人,时常会疲惫。‎ 热点更替得越来越快,疲惫也就越来越深。在这个月的热点、舆情里放声呐喊的人,可能已不记得上个月、上半年或者更往前,曾为哪个热点呐喊,尽管当时可能和今天一样投入。再往后,有一天碰到新的,恍惚想起曾经遇过类似的,渐渐就没有当初的热力了。麻木,时常是疲惫的孪生姊妹。‎ 这种状况,有首诗恰好可以形容:“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胸中万古刀”,并不是把刀,见不平而愤的正义感而已。天亮之后,“事随日生”,就是所谓“人间万事细如毛”。执着正义感的诗人见不平而鸣,却又抵不过日升日落、日日因事而鸣的磨损。‎ 诗人慨叹的,是面对彼伏此起的世事风波,保持长久正义感之难。诗作者刘叉,主要生活在唐代元和年间。对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这个问题只会更严峻。‎ 过去的年代,我们能关注的,不过是近距离之事。但现在,我们关注的事件,已经和地理距离没有必然关系。天下都在掌上设备里,“人间万事细如毛”,在这个年代人们的视界里,早已是数量级的增长。“胸中万古刀”所要经受的磨损,也就更甚于前。‎ 刘叉的《偶书》,偶然“预言”今天我们经历的一大考验。这个名字奇特的诗人,从诗到人,看起来似乎都算得上古典时代的“异类”。李商隐评价他“不在圣贤中庸之列”却“过人无限”。不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却依旧被时人肯定为“过人无限”,可见这个诗人是真的过人。‎ 他的过人处,大概就生发于对“胸中万古刀”有非常的执着吧。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虽然慨叹“磨损”,却并不会轻易磨灭。同时代的诗人孟郊欣赏刘叉,刘叉则有《答孟东野》,似调侃,似自嘲,又似袒露坚定的意念:“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 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 ‎“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有这样的意念,哪里算“异类”?在诗歌的长河、时间的长河里,简直是再经典不过的一道指路光源。‎ 持守正义感而力不竭,经世事沧桑百炼而不柔亏,当然并不是光靠喊就能做到的。刘叉在另一首诗(《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里“解说”了其中要点:“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友人姚秀才喜爱他的剑。他把剑送了,顺便写上一篇“使用说明”:这剑,就是从古到今那道不曾断的流水——在《偶书》里,它是“胸中万古刀”的“刀”。要怎样保持它的锋芒,“百炼不柔亏”呢?请“勿薄细碎仇”——不要把它用于细碎的私仇,磨损它万古的光芒。言外之意自在公义。‎ 正是所谓——“胸中万古刀”,“勿薄细碎仇”,“百炼炼不柔亏”。这副刚肠,或许是时间留给我们的那把经过考验的钥匙。‎ ‎(摘编自吴画成《不灭胸中万古刀》)‎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使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网上不断涌起洪波,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热点。‎ B. 在互联互通的时代,热点更替得越来越快,当新的热点产生之后,人们就忘却了上一个热点。‎ C. 刘叉的《偶书》能够准确地“预言”当今我们经历的一大考验,堪称古典时代的“异类”,因此李商隐评价他“过人无限”。‎ D. 面对此起彼伏的世事风波,保持长久正义感很难,唐代有诗人对此产生慨叹,今天的我们感受会更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了网购、共享经济、社会治理的巨大变化等,这些材料为互联网改变社会面貌提供了例证。‎ B. 文章引用刘叉的三首诗意在反复说明“磨损胸中万古刀”的原因,这也是从古到今人们很难执着正义感的原因。‎ C. 作者引用李商隐对刘叉的评价和孟郊对刘叉的欣赏,表现了刘叉的过人之处,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文章层层递进,由互联网时代热点频发引出唐人诗句,指出勿在细碎的私仇上着意,方可让正义之刀闪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掌上设备里就可得知人间万事,且事件呈数量级增长。要想保持正义感,比从前更难。‎ B. 唐代诗人对“胸中万古刀”有非常的执着,认为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虽然可以被磨损,但是不会被磨灭。‎ C. 刘叉名字奇特,从诗到人,似乎是古典时代异类。其《偶书》可以说是对我们今天 要经历的考验的“预言”。‎ D.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刘叉的“不灭胸中万古刀”精神就像一道指路光源,激励人们保 持对正义感的渴望并努力坚守。‎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使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改变” ,原文第1段是“改变着社会面貌”,扩大了原文的范围;B项,“人们忘却了一个热点”原文为“人们可能已经不记得上个月为哪个热点呐喊”;C项,强加因果,李商隐评价他“过人无限”,是因为他对“胸中万谷刀”非常执着,虽然慨叹“磨损,却并不会轻易磨损”。‎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这也是从古到今人们很难执着正义感的原因”属于无中生有。‎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唐朝诗人”扩大了范围,“认为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是作者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刘诗瑶《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 材料二:‎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五·一”劳动节到了,这两天,勤劳的快递小哥“天舟一号”也在太空中用自己的努力工作致敬了劳动节,除了送货,他还为“天宫二号”提供了“加油”(补加推进剂)服务。我国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 不久前,美国运载火箭发射出现问题,它的货运飞船失利了,俄罗斯给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也发射失利,眼看国际空间站就要“断顿”,于是有人问,我们能不能对国际空间站支持一下呢?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服务能力,应该说是中国具备的,但是在细节上,在对接接口标准上还不一样,需要进一步做工作。‎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禁止美国与中国的航空计划有任何接触。如果说,中国之前的技术水平确实不高,将中国纳入国际空间站,会担心中国有“偷师学艺”的嫌疑,今天,中国已经通过自己的研发,有了自己的技术,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此时,打破地缘政治迫在眉睫。浩瀚的宇宙从来就不属于某个国家,更不属于某个个体,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揭开更多未知的秘密,造福地球。‎ ‎(摘编自《天舟一号任务圆满完成,未来我国空间站建成什么样》《齐鲁财富网》)‎ 材料四:‎ ‎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已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实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个货运飞船,它能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为其提供必要的补给。‎ B. “天舟一号”和“神州十号”都往返天地间,但一是货运工具,一是载人工具;“天舟一号”货物运载量大,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C. 中国具备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服务能力,但要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需要进一步做好美国国会的工作 。‎ D. 航天实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天舟一号”的发射过程中也可能遇到过一些瓶颈和挫折,航天人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舟一号”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对未来我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意义重大。‎ B.‎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稳步推进,“神舟十号”载人飞行成功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建成,然后“天舟一号”发射成功,这其中,货运能力最为重要。‎ C. 浩瀚的宇宙不属于某个国家和个体,中国航天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应该参与到揭开更多宇宙未知秘密、造福地球的行动中来。‎ D. 中国载人航天与高风险相伴,既有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成功的辉煌,也有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任务失利的挫折。‎ ‎6. 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每种语言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 ‎6. (1)材料一《人民日报》使用简洁严谨(特点)的语言显得庄重大气,自豪感强(作用)。(2)材料三《齐鲁财富网》语言幽默风趣(特点),接地气,容易吸引读者(作用)。(3)材料四评论员文章使用生动有文采的语言(特点),能感染人,激励人(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选项中“需要进一步做好美国国会的工作 ”错误,原文材料三第三段中,可以看出禁止中国进入空间站是因为之前中国技术水品不高,美国为了防止“偷师学艺”,对中国进行的限制,现在中国已经研发出了自己的技术。属于主观臆断。‎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选项中,说“货运能力最为重要”错误。原文中的表述是货运系统是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不能等同为最为重要,属于偷换概念。‎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文体语言特点的鉴赏能力。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报道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受众,这一特点使得新闻语言要有较宽的适应性。它既应有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又要有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人民日报》上的新闻属于官方面向全国公布消息,对于航天事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应该广而告之,但又属于官方发布,所以要严谨简介,这样显得庄重大气,增强人名群众的自豪感;《齐鲁财富网》既具有新闻的特性,但同时也具有商业特性,商业的目的是盈利,追求更多的点击量,便要吸引更多的读者,所以语言要幽默风趣,同时内容要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新闻才有更对的人浏览;评论员文章是针对时效的新闻素材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群众性、新闻性的特点,对于广大的人名群众而言,评论员文章有着引导、表态的作用,所以要生动有文采,能够正面的引导和激励群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屋顶上的梦 宁肯 如果从空中看,1957年的北京就是一大片四合院,一大片房顶,屋顶一般是猫和鸽子的世界。偶尔会有小孩爬上来,探头探脑,与猫、鸽子互不相扰。现在无论什么时候想起自己小时候一个人独自坐在一大片房顶上,就觉得有一个梦始终没做完,总想回到儿时的屋顶,那时的一片青瓦的北京。‎ 我记得刚开始上房时我还太小,十岁左右样子,一般总是被小伙伴们托着屁股上,或者踩着大点孩子的肩膀上。不是哪儿都能上,一般是院与院的分隔墙,连接墙,这种墙都比较矮,墙那边就是另一个院。一般都是从后院上,我们院说是后院其实不过就是个露天夹道,夹道另一边是别人家的院子,院子的大门已在另一条陌生的街上了。别小看这种夹道,北京胡同所有院与院连接全靠它,叫“××夹道”的胡同也特别多。夹道一般不是正式胡同,宽了才叫胡同。一般这地界都很幽静,小时不知为何有这种地方,只觉得神秘,静悄悄,而哪个孩子天性不喜欢幽暗、神秘?在这儿玩的东西可多了,捉迷藏、弹球、拍三角、种花、养草鱼、掐蛐蛐,还有就是实在没事了上房。‎ 前院也能上房,但大人见了会骂,只有到了后院——夹道才是我们的天下。我们后院上房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夹道一出口的右面的连接墙,一个是里两处山墙连接的凸出的“出水口”,雨水从两房之间顺这儿流下。这儿跳起来,扒着“出水口”的瓦,可引体向上,脚翻上一蹬就到了上面。一般大点的孩子才在这儿上房,我是小学快毕业了才像吊死鬼儿似的挂上去。我在这儿出过事,一次吊上去正艰难地引体向上,结果出水口突然垮了,把我连人带砖瓦一起掉下来,右手砸破一个大口子,鲜血迸流,可我连医院也没上,上了点红药水几天就好了。那儿以后,那个出水口彻底废了。‎ 房上是一个陌生世界,别人看不到你,你看得到别人,除非下面有人知道你上房了,但即使如此,这人也在你居高临下的监控之下,你会随时隐蔽。在这个意义上,高处是一种梦想的权利,也是一种实际的权力。换句话说,你到了房上意味着你获得了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你不仅看见自己院中熟悉的人,还看到了别的院陌生的人。此外,更重要的是,放眼望去,屋顶世界完全是一个新世界,不再有胡同,不再有院门,不再有道路,世界是平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房上虽没有道路但你却可以走得很远,甚至感觉可以在屋顶上走遍北京。当然,这也只是想想,我从来也不会走出太远,一般最远也不过是穿过四五个院子,在一个叫小西南园的胡同拐角处抱着一棵电线杆子下来。电线杆下半截有水泥方柱,我出溜到水泥方柱处,站稳了,跳,就算完成了房顶旅行。‎ 小西南园是条很窄很短的胡同,北口对着周家大院口,中间横过的前青厂胡同,胡同东头连着琉璃厂,对,就是那条著名的文化街,鲁迅经常走的街,我上小学的街。我从电线杆子下来一溜烟跑回自己的院子,再次上到房上,大口喘息,无比兴奋。有时是我一个人,有时是我们一大群孩子。一群孩子通常走得更远,像一次房上的长征,这很危险,因为人多动静大,难免被下面哪个院子的大人发现,那会被骂死,甚至打将上来。也正为如此,更吸引我们一次这么干。孩子世界之所以和成年人世界不同就在于天生的超现实性,房顶世界刚好满足了这点。房顶通常是压抑的,因此带来了超越性,因为遮挡因此带来了想象,它鼓励了孩子一种东西:世界除了是你看到的样子还有另外的样子;可以做你不能做的,做了是那么的有趣。‎ 此外,屋顶上的世界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还有特别的意义,这点我同样体验很深。屋顶上那种明亮又隐蔽的空间,让像我这样平时家里没大人的孩子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和与安慰。我与上面哥哥姐姐隔得太远,几乎是意外出来的,或者像是投胎,我刚懂事上面就全是成人世界,我非常孤独,别的孩子都有相邻的兄弟姐妹我没有,别人都有家,我觉得我好像没有,因此我经常就一个人跑到房顶上看太阳。在屋顶上,一切都是平的,没什么高出我,谁也看不见我,一个人面对暴晒的阳光,独自享受着世界的寂静。多少年后,具体地说四十年后,我读到意大利小说大师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禁感叹人类看上去多么不同也有共同的东西,《树上的男爵》写了一个孩子一生都生活在树上不愿下来,这不正是我小时的心境吗?卡尔维诺写出了儿时我内心深处的东西。‎ ‎(选自《收获》,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几段用大段篇幅回忆儿时“上房”的经历,既为下文作铺垫,也表明自己对这一行为印象深刻。‎ B. 文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我”上房扒掉出水口一段描写、场面生动,画面感强,富有表现力。‎ C. 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又有恰当的议论或抒情,作者想象力丰富,感悟深刻。‎ D. 作者通过感悟儿时屋顶上世界的意义,表达了对儿时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8.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9. 文中“屋顶上的梦”对于“我”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尽管我和卡尔维诺笔下的孩子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内心深处对孤独的感受是相同的,表达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可以在优秀作品中得到共鸣的意思。(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 ‎9. ①在屋顶上能获得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②在屋顶上发现了一个平的、完整的,可以走到远方的新的世界。③满足了孩子世界天生的超现实性,鼓励了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④屋顶上的世界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有特别的意义,让我感受到亲和与安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题中,D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文中无据。‎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这是一道分析句子含义的题目,重点注意答题的关键是句子中的词语的含义,抓住词语的含义再结合主旨分析即可,“人类看上去多么不同”指的是和卡尔维诺笔下的孩子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也有共同的东西”指的是我们内心深处对孤独的感受是相同的。此题注意抓住“一切都是平的,没什么高出我,谁也看不见我”“独自享受着世界的寂静”等理解“共同的东西”的含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我们理解并分析文中“屋项上的梦”对于“我”有哪些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我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进行概括与分析。文章第四段开始出现了“屋顶世界”的字眼,我们应该从此段开始寻求答案。答案的关键点往往在一些结论性的、概括性的或抒情议论的句子上。通过寻找,我们可以发现与“屋顶上的梦”有关的重要句子有“在这个意义上,高处是一种梦想的权利,也是一种实际的权力。換句话说,你到了房上意味着你获得了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屋顶世界完全是甚至感觉可以在屋顶上走遍北京”“孩子世界之所以和成年人世界不同就在于天生的超现实性,房顶世界刚好满足了这一点”“此外,屋顶上的世界对于…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和与安慰”等。最后要注意对所选出的向子进行分析概括,分点作答。‎ ‎【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也。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十七,以技巧事湘东王,后知其聪明,召为诵书左右。‎ 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学博士。宣帝初欲立五后,以问儒者辛彦之,对曰:“后与天子匹体齐尊,不宣有五。”妥驳日:“帝喾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数?”由是封襄城县伯。高祖受禅,除国子博士,进爵为公。‎ 妥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时纳言苏威尝言于上曰:“臣先人每诫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可立身治国,何用多为!”上亦然之。妥进曰:“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展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岂容苏绰教子独反圣人之训乎?”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 先是,太常所传宗庙雅乐,数十年唯作大吕,废黄钟。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上方使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夔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义疏》三卷,《庄子义疏》四卷,《封禅书》一卷,《乐要》一卷,文集十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隋书·列传卷四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B. 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C. 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D. 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国子学,晋武帝时始设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历代名称、制度虽异,但俱为最高学府。‎ B.‎ ‎ 受禅,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用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接旧帝让给的帝位。‎ C.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并发展为严格的制度;后也用作朝廷或国家的代称。‎ D. 《周易》,即《易经》,传统经典之一,五经还包括《论语》《春秋》《孟子》《礼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妥为人机警,少年老成。他八岁时游学国子学,就能机智巧妙地回应了国子学助教的 戏谑之言,被人们认为与众不同。‎ B. 何妥聪明博学,富有辩才。他反对儒者辛彦之谏止宣帝册立五位皇后,并进言驳斥苏威只读《孝经》即可治国的观点。‎ C. 何妥忠心耿耿,刚正不阿。他进呈密奏,评论时政得失,指斥当代朋党;进言皇帝宠臣苏夔不诚不孝,并且力揭其短。‎ D. 何妥富有才干,著述颇丰,他亲自教授游学到治内的学子;撰写《刺史箴》公告于城门外石头上,另著有《周易讲疏》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 ‎(2)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 ‎【答案】10. D 11. D 12. C ‎ ‎13. (1)苏威当时兼任五个职位,皇帝非常亲近并重用他,何妥趁机进言苏威不可信任,奏章进呈给了皇帝后,苏威非常怀恨何妥。(2)何妥还撰写了《刺史箴》,刻在龙州城门外的石头上。他在职三年,因病请求返回,皇帝下诏同意,又主持学习事务。‎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非止《孝经》”,不仅仅是《孝经》,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应该单独成句,和前面断开,排除B项、C项。‎ ‎“厥”,文言代词,相当于“其”。“厥父”是他父亲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句意:苏威所学不仅仅是《孝经》,他父亲如果确实有这样的话,威不听从教导,是他不孝。如果没有这句话,当面欺骗陛下,是不真诚。不诚不孝,怎样事奉君主。‎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五经还包括《论语》《春秋》《孟子》《礼记》”错误。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进言皇帝宠臣苏夔不诚不孝,并且力揭其短”错误。结合“夔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妥复上封事,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只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何妥又上密奏给隋文帝,指陈得失,大致说的是时政得失,并指责当时的朋党。原文中说苏威的不诚不孝,常常揭苏夔的短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兼领”,指一并管领,兼任;“甚”,很、非常;“亲重”,亲近并重用;“之”,代词,他;“因”,介词,乘机;“衔”,怀恨,对人心怀不满。(2)“为”,动词,创作,撰写;“勒”,雕刻;“于”,介词,在;“勒于州门外”(状语后置句);“以”,介词,因为;“还”,返回;“许”,答应,同意;“知”,掌管,主持。‎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何妥,字栖凤,是西城人。何妥小时候就机警聪敏,八岁时求学于国子学,助教顾良戏弄他说:“你既然姓何,不知是‘荷叶’之‘荷’,还是‘河水’之‘河’?”何妥应声说道:“先生姓顾,不知是‘眷顾’之‘顾’,还是‘新故’之‘故’?”众人都对他感到诧异。十七岁时,湘东王召他在左右诵读诗书。‎ 江陵沦陷后,周武帝特别器重他,任命他为太学博士。隋文帝接受禅让后,何妥被授为国子博士,兼通直散骑常侍,晋升爵位为公。‎ 何妥生性刚强急躁,也颇具口才,喜欢评议人物。当时,纳言苏威曾对隋文帝说:“我的祖先常常告诫我说,只要通读一卷《孝经》,就足以立身治国,何必多学!”隋文帝觉得他说得对。何妥进言道:“苏威所学,不只是《孝经》。如果苏威的父亲确实说过这话,苏威没听从父训,这是他不孝顺。假如没有说过这话,苏威当面欺骗皇上,这是他不诚实。既不诚实,又不孝顺,这种人凭什么侍奉皇上!况且孔子曾经说过:‘不读《诗经》,就无话可讲;不读《礼记》,就不能立身行事。’怎能允许苏绰教子单单违反圣人的训导呢?”苏威当时身兼五职,隋文帝十分亲近、器重他。何妥趁机上奏苏威不可信任。又因为苏威主管天文、音律、法度,都不称职,何妥又上奏八件事来劝谏。当时苏威权兼数司,而先前曾隐居武功县,所以何妥说他自负有傅岩、滋水之气,以此刺激皇上。材料上奏后,苏威对他怀恨至极。十二年,苏威考定文学,又与何妥互相诋毁、攻击。苏威勃然大怒说:“没有何妥,不必担心没有博士!”何妥应声说:“没有苏威,也不必担心没有办事的人!”因此,何妥与苏威有嫌隙。‎ 这之后,隋文帝命令何妥考定钟律,何妥又上表奏,朝廷另外命令太常采用何妥的法则。在此之前,太常寺所传授的庙宇祭祀所用的音乐,几十年来只制作了大吕,废弃了黄钟。何妥又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古人的初衷,于是上奏请求使用黄钟。隋文帝下诏命令众臣讨论,众臣都同意这种做法。六年,何妥出任龙州刺史。当时,常常有一些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都亲自给他们讲述解说,教导他们。他写了《刺史箴》,雕刻在州门外。任刺史三年后,因病请求还京,隋文帝同意。后又主管学事。当时苏夔担任太常的官职,参与商定钟律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只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隋文帝下达何妥的意见,朝臣大都反对何妥。何妥又上密奏给隋文帝,指陈得失,大致说的是时政得失,并指责当时的朋党。于是,苏威和吏部尚书卢恺等都因此获罪。后被任命为伊州刺史,何妥没去上任。不久,又被授为国子祭酒。死于任上。谥号肃。撰有《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义疏》三卷,《庄子义疏》四卷,《封禅书》一卷,《快乐要》一卷,有文集十卷,并行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判官赴丰州①‎ 卢纶 衔杯②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沉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③须耻伐,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④。‎ ‎【注】①丰州,唐代天德军(又作天安军)所隶之州,天德军与振武军为中、晚唐时期唐朝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机构。②衔杯:指饯别饮酒;急管:指催行的军乐吹的很紧。③策行:奉朝命而行。④左车:西汉谋士李左车,为人深有谋略,此处借指刘判官。‎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饯别场景:“急管”“风砂”,渲染离别时的氛围,暗示边事紧急。‎ B. 颈联揭示了出征成边的原因,勉励友人要以国事为重,不要牵挂家人。‎ C. 尾联借用西汉李左车的典故,抒发自己也想成守边疆,建功立业的愿望。‎ D. 诗歌从饯别写起,以勉励、惜别作结,哀而不伤,表现了豪壮洒脱之气。‎ ‎15. 请赏析“大漠山沉雪,长城草发花”的表达技巧。(任选其中两点作答即可)‎ ‎【答案】14. C 15. ①虚景实写,选取大漠、长城、雪、花等意象,勾勒出边塞大漠寥廓深远景象,为送别提供了雄浑悲壮的背景。②对比,长城已是草长花开的春天,而边远的大漠依然雪花飘落的严冬,通过景色的对比暗示了边塞环境之艰苦和地域之辽远,隐含了浓浓的牵挂与惜别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抒发自己也想成守边疆,建功立业的愿望”错误。“左车”,西汉李左车,为人深有谋略。此处借用,指刘判官,表示惜别的意思。‎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赏析‘大漠山沉雪,长城草发花’的表达技巧”,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大漠山沉雪,长城草发花”,大漠的地方,连绵的山岭上,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长城已是草长花开的春天。选取大漠、长城、雪、花等意象,运用想象,勾勒出边塞大漠的景象,为送别提供了雄浑悲壮的背景。把“大漠的白雪皑皑”和“长城的草长花开”对比,突出边塞的环境艰苦恶劣。但是边事紧急,要以国事为重,不得不离开家。抒发对友人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智尚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说》中古之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却“___”;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___”,态度异常谦恭。‎ ‎(2)《蜀道难》中,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表现蜀道险峻特点的两句是:“___,___”。‎ ‎(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 ‎【答案】 (1). 犹且从师而问焉 (2). 俯身倾耳以请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提携玉龙为君死 (6). 金戈铁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焉”“俯”“摧”“栈”“携”“戈”。‎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几年不少城市的夜景是越来越美了,提档升级后的照明和灯光秀让城市夜色______,映照着也反映着市民活跃的夜生活。不过,就夜生活而言,( )。过去,这“里子”的 基本上是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但随着市民对文化生活需要的日益提升,城市夜色中渐渐亮起了一盏又一盏安静的、不灭的书灯。‎ 书房和美术馆在本质上是______,都照亮了城市的文化空间,都丰富了市民在夜晚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里有习惯昼伏夜出的人群,大学校园里也有因为各种原因很难入睡的师生,这是客观事实;开放不打烊的书房、图书馆、美术馆,并非鼓励熬夜,而是使那些有需求的人可以多一个选择,不至于让他们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或躲进宿舍卫生间看书,或睁着眼睛在床上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流光溢彩 质地 同类 目不交睫 B. 流光溢彩 成色 同类 辗转反侧 C. 熠熠生辉 质地 相同 目不交睫 D. 熠熠生辉 成色 相同 辗转反侧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夜景只能是“面子”,那些能够容纳夜生活的24小时不打烊场所就是“里子”‎ B. 那些能够容纳夜生活的24小时不打烊场所就像是“里子”,夜景像是“面子”‎ C. 夜景更像是“面子”,那些能够容纳夜生活的24小时不打烊场所才是“里子”‎ D. 夜景就是“面子”,那些能够容纳夜生活的24小时不打烊场所才更像“里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是让那些有需求的人多一个选择,不至于让他们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 B. 而是给那些人可以多了一个选择需求,让他们不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 C. 而是多了一个选择,对那些有需求的人不至于只能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 D. 而是给那些有需求的人多一个选择,让他们不至于只能去泡吧、去看夜场电影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流光溢彩,意思是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本文形容夜色,用“流光溢彩”更合适。‎ 第二空:成色,指事物所含成分比例。质地,材料结构性质。语境在于是表现内容组成,而不是性质。应选“成色”。‎ 第三空:书房和美术馆实用属性并不“相同”,是从精神空间的角度上来说,性质上的“同类”。‎ 第四空:辗转反侧指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目不交睫意思是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睁着眼睛目不交睫是语义重复,原文侧重睡不着整体状态。应选“辗转反侧”。‎ 分析可知,B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面子”和“里子”带有比喻特点,先确定前句的比喻关系,才好保证后句的自然顺畅;语境强调的是“里子”,所以“里子”放在后面。“里子”与“面子”是相互比较才存在的,所以表述为“更像‘面子’”和“才是‘里子’”。‎ 分析可知,C项补写的语句最恰当。‎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不至于”行为对象变化与语境意思不合;‎ B项,“选择需求”的表述改变原意,且“不去”变为绝对;‎ C项,介词“对”使用错误,应删除“对”。‎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五则实用文的摘录,每则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修改。‎ ‎(1)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95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室全部开放。(广播稿)‎ ‎(2)这几天突降暴风雪,地面结冰,学生上下学期间,实在欠安,各地各校务必小心防范。(教育局通知)‎ ‎(3)多年来承蒙您的教诲,令爱今年能考取理想的大学,我们全家都非常的感激您,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某家长给老师的感谢短信)‎ ‎(4)为把我们的校报办的更好,恳请全体同学踊跃参与,积极投稿,为办好校报尽绵薄之力。(征稿启事)‎ ‎(5)这次能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受邀回母校做报告)‎ ‎【答案】(1)全部——全都(2)欠安——不安全(3)令爱——小女(4)绵薄之力——一份力量(5)忝列——荣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本题考查文体得体。‎ ‎(1)广播稿中“全部”和“全不”容易混淆,应改为“全都”;‎ ‎(2)教育局通知中“欠安”表达意思不准确,也不符合此处表达对象,应改为“不安全”;‎ ‎(3)书信中“令爱”是敬辞,用于对方女儿,应改为“小女”;‎ ‎(4)征稿启事中“绵薄之力”是谦辞,用于自己,应改为“一份力量”;‎ ‎(5)报告中“忝列”是谦辞,用于自己,应改为“荣列”。‎ ‎21.‎2019年9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是为了表彰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的人。‎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位人物,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答案】示例:(1)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四十载航天岁月谱华章,你与同事们,在茫茫星空中镶嵌了30颗中国卫星。如今,你更以儒将之风,挂起绕月工程之帅印。持国利高于顶,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孙家栋(2)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这些战场都有你矫健的身影。巍巍乎高山景行,铮铮然铁骨侠风;壮志谱传奇,热血写春秋。九秩红心华发,撰写老兵新传。离休不休天行健: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 ——李延年(3)不变的齐耳短发,不变的蓝布套装,不变的朴实低调。这就是你,农民的代言人,劳动妇女最美的代言人!建言“同酬”入宪法,“绿色银行”美色佳。登高且望远,丹心映白发!—— 申纪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词的能力。解答此题,基本方法是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恰当运用修辞,使语言新鲜、活泼,有感染力。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目的是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解答此类题要掌握颁奖词的格式,选择熟知的人物来写,一般用第二人称抒写,语言要凝练生动,修辞得当,情感饱满,富有文采,具有表现力。本题所给的人物,学生应该都很熟悉,根据平时的积累及所给的材料,加上适当想象,即可写成。行文逻辑应该是按时间顺序概括人物主要生平和事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向习近平主席发问。‎ 习近平主席回答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此言一出,引发国内外各界人士热烈反响。‎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当前抗击新冠病毒的时代精神,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无我”之境界谋亿万人之幸福 ‎《道德经》有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而圣人效法天地,无我无私,同样可与日月同辉。这是因为一个德行圆满的人,其境界“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习主席的“无我”之论,正是这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也展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胸怀和担当。‎ 风里雨里,百姓在心里。当前疫情期间,群众的安危冷暖习近平总记挂在心间。不管是突发状况下句句不离人民生命安全的应急指示,还是对于困难群众生活状况的时时关心;不管是脱贫的雄心,还是带领近14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举,无不彰显一个大国领袖的“无我境界,诠释一个共产党领导人的铁骨担当。‎ 习近平之“无我”,是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忘我担当,其中饱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仆理念。‎ 在‎2月23日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从科学救治到研判疫情,从药物研发到疫苗开发,从“揭榜挂帅”到科研信息的开放共享,从一线临床技术创新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总书记多次在疫情防控的指示中强调科技支撑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要求。‎ 粗略回顾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抗疫的关切可见一斑。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根据全国一盘棋的部署,从前期的病毒溯源、疫情研判到此后的药物和疫苗研发,再到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总书记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立体,涉及科技攻关的方方面面。‎ 心无小我,才会“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如果说我将无我是一种豁达、崇高的人生境界,那么“不负人民”则更具实干内涵。“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担当就是责任。回想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何尝不是苦干实干的七年?七年时间,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腔赤诚溢于言表,以“无我”之大境界,谋亿万民众之大幸福。我们该庆幸有这样一个“领路人”,带领中国这艘巨大的航船稳稳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我们也当以“无我”之境界自勉,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于社会、于国家有用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主要讲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时候,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的内容,得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名言,引发国内外各界人士热烈反响。题干要求“结合当前抗击新冠病毒的时代精神,谈谈你的看法”,必须联系抗击新冠病毒的时代精神。“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真切地表达了一个东方大国领袖对人民的无限担当,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祖国和人民,心怀“无我”的赤诚,秉持“不负”的信念,以百姓心为己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篇章。‎ ‎“无我”的境界不仅需要考生认同,更需要考生学习、践行。翻看中外思想经典,一些宗教文化中不乏“无我无私奉献牺牲”的提法,都有教人向善的美好意图。但与此不同,习近平主席讲的“无我”是忘我,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无我”是一种勇毅信念。《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句话:“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心为物役就会迷失自我,心有杂念就会患得患失。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俗话说,境界决定格局。《党章》的总纲有规定:“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可以说,共产党人的“无我不仅仅是体现为心中无私,更是体现在“心中有民”。‎ 参考立意:责任与担当;生命的责任是奉献,为民担当忠诚;心中无我,心系人民;我将无我,诠释了奉献的新境界;人民领袖,人民情怀;心怀天下,奉献一生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悟无我境界,寻人生价值》。开头可以结合材料内容阐述,引出“要悟出‘无我’的内涵,追寻其价值所在”。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无我境界需要我们去领悟,并做到由此及彼,寻找人生价值所在;无我之境,需要以文化知识为底蕴;无我之境,更需要崇高的家国情怀等。可以结合屠呦呦、钟扬等人物分析。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如“无论是国家的领导者还是平凡的人民,都会显得价值无穷。这是真正领悟了‘无我’之境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素材】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个回答彰显了习近平主席心系人民的一腔赤诚历久弥新。这是一份庄重承诺,也是一种公开勉励。‎ 大境界造就大胸怀。“无我”是一种大境界,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铮铮之誓,再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初心之诺,无不蕴含着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宏大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全心全意爱民、贴心交心亲民,锻造出心系人民、为民担当的博大胸怀。‎ 大格局成就大作为。“无我”是一种大格局,是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的自我要求,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责任担当,再到“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的庄严宣示,无不彰显着枝叶关情、人民至上的远大格局。有了这种格局,才能诚心诚意为民、公平公正惠民,引领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壮阔征程。‎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经世济民历来被奉为入仕为官的正道。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碰到大旱饥荒,遂感慨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白居易在县尉任上,察知百姓拾穗充饥肠时,不由产生“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自责。‎ 人民情怀在体验群众疾苦中萌生。只有在基层吃过苦、受过累,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芝麻官,千钧担”,担当起这个责任,就得心中装着人民、脚下沾满泥土、肩上扛起责任、手里握有办法。新时代,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勇立潮头,不是立在金字塔塔尖,不是钻进象牙塔塔心,更不是凌空蹈虚飘在云中进行“云计算”。而是率先扎到基层、冲在一线,怀揣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怀揣着拜民为师的谦虚态度,怀揣着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深入到基层一线去,汲取推动改革的智慧,找寻破解难题的答案。‎ ‎“无我”是一种勇毅信念。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从正定的县委书记到我们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念兹在兹,心系人民。这也是我们这片古老又常新的土地上,“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恒的价值底色的生动写照。‎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