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00 KB
  • 2021-06-03 发布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众史学是着重探讨如何以公众为本位、以应用为前提来开展历史研究与传播的史学新分支。与传统史学相比,公众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实现史学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公众史学发展的动力日益强劲。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初始发展动力来自高校及职业史学家不同的是,我国民间形式多样且愈发活跃的史学实践,催生了公众史学。具体而言,我国公众史学的兴起主要缘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公众对历史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度、探求欲、表达欲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历史文化媒介平台不断创新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历史的兴趣。这为公众史学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二是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由于技术发展发生了深刻变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技术条件。网络平台的无限扩张、信息对流互动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仅由史学界主导的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这为公众史学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三是传统史学适应社会转型自觉进行革新。一个时期以来,历史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公众对于缺乏吸引力的史学成果的远离,导致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受到质疑。面对这种状况,史学界一些学者开始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自觉革新,更加关注公众的需求,增强史学对现实的解释力、对公众的吸引力,逐渐开拓出一条关注现实、走向公众、服务公众的史学发展之路。这为公众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 公众史学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近年来,以公众作为参与主体的家族史、口述史学、影像史学等史学形态的繁荣大大促进了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大众化、历史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历史文本的通俗化,并在新媒体条件下形成了“人人都可写史”的态势。但“人人都可写史”并不等于“人人都能写史”。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对史料进行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以探求历史真相。当下,一些参与历史书写的人缺乏相应的能力,导致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混乱与无序,这是公众史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知识从来都与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因此,书写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如何保证公众史学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深入揭示历史本质,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专业历史研究者将获得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认同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追求,对于史学大众化缺乏热情。‎ ‎(摘编自李娜《推动我国公众史学健康发展》)‎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众史学重新构建了史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史学对公众的服务。‎ B.美国公共史学原初发展动力来自专业人员,而我国公众史学发展动力缘于民间史学实践。‎ C.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遭到人们的怀疑,使得公众远离史学的研究成果。‎ D.“人人都可写史”,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写史”,是公众史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 ‎2.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了公众史学的特点,并从公众史学兴起的缘起、挑战两个方面介绍公众史学的发展。‎ B.文章通过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对比,介绍了我国公众史学的兴起原因,并从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学科基础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C.作者认为以民众为参与主体的史学形态的繁荣形成了史学新态势,这使公众史学面临新的挑战。‎ D.文章第三段先介绍公众史学面临的挑战,再提出其面临的现实难题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三者是并列关系。‎ ‎3.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平台的无限扩张、信息对流互动等特性,使得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模式被单一主体主导的状况发生了变化。‎ B.随着社会转型,史学将更加关注现实,其社会功能将更突出地发挥出来,公众史学必将替代传统史学。‎ C.公众史学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生产和传播历史知识应具备正确的历史观,这是非常重要的。‎ D.公众史学发展强劲,但也要面对公众史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导专业历史研究者走出书斋,帮助公众提高史学修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1-12月全国缴纳个人所得税情况 ‎2017年1-12月个税占当月总税收比例情况 ‎(摘编自中商产业研究院资料)‎ ‎2017年1-12月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1966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6.9%。目前,个人所得税仍是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之后的国内第四大税种。12月个人所得税收入为870亿元,占当月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为8.0%.环比增长0.6个百分点。‎ 材料二:‎ ‎2018年6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优化调整税率结构;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即通常说的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月(6万元/年);首次增设专项附加扣除……这标志着我国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财政部部长刘昆就草案作说明时表示,草案将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山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 ‎“按此标准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刘昆说。‎ 此次修法另一大亮点是设立专项附加扣除。刘昆表示,在明确现行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扣除项目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草案增加规定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18年6月19日电)‎ 材料三:‎ 今年6月初,群众举报影星范某“阴阳合同”涉税问题后,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即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目前案件事实已经查清。‎ 从调查校实情况看,范某在某电影剧组拍摄过程中实际取得片酬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已经申报纳税,其余2000万元以拆分合同方式偷逃个人所得税618万元,少缴营业税及附加税112万元,合计730万元。此外,还查出范某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 对于上述违法行为,对范某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追缴税款2.55亿元,加收滞纳金0.33亿元;对其采取拆分合同手段隐瞒真实收入偷逃税款处4倍罚款计2.4亿元,对其利用工作室账户隐匿个人报酬的真实性质偷逃税款处3倍罚款计2.39亿元;对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计收入偷逃税款处1倍罚款计94.6万元;对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两户企业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和非法提供便利协助少缴税款各处0.5倍罚款,分别计0.51亿元、0.65亿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由于范某属于首次被税务机关按偷税予以行政处罚且此前未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上述定性为偷税的税款、滞纳金、罚款在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超过规定期限不缴纳税款和滞纳金、不接受行政处罚的,税务机关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 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已部署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对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查自纠并到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的影视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免予行政处罚,不予罚款;对个别拒不纠正的依法严肃处理;对出现严重偷逃税行为且未依法履职的地区税务机关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将根据不同情形依法依规严肃问责或追究法律责任。‎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18年10月3日电)‎ ‎4.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下半年个人所得税收收入基本保持在840-900亿元之间,从而体现我国税收的稳定性。‎ B.2017年1月个税同比增长40.8%,个人所得税收入约等于后三个月的总和,说明年初是所得税收入征收的重要时点。‎ C.2017年全年,个人所得税占当月总税收比例均未超过9.0%,是位于增值税等税种之后的第四大税种,因而在我国并不重要。‎ D.2017年8月个人所得税收人为868亿元,占当月总税收收入的比重环比增长2.6个百分点。‎ ‎5.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专项附加扣除是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两大亮点。‎ B.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月(6万元/年)的改革措施,使得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比例下降相对高收入人群而言较为明显。‎ C.国家税务总局对范某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涉税问题的经济处罚可分为两类,分别是追缴税款和处以罚金,其中追缴税款金额大于罚金金额。‎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范某偷税问题的处罚决定中,初步未涉及刑事处罚。‎ ‎6.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意义,并试提出相关建议帮助提高个人所得税税收效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后父的老 刘亮程 ‎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 ‎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 我1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 老有老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在村里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 ‎ 也是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其实我们两个的劲加起来,也没他大。‎ ‎ 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 ‎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 ‎ 后父吩咐我们备的老房,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 ‎ 后父活到84岁,走了。‎ 距他给我和大哥交代备老房那年,已经过去34年。‎ ‎ 后父去世时我在乌鲁木齐,晚上12点,家人打来电话,说后父走了。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 ‎ 回到沙湾已是半夜,后父的遗体被安置在殡仪馆,他老人家躺在新买来的棺材里,面容祥和,嘴角略带微笑,像是笑着离开的。‎ ‎ 听母亲说,半下午的时候,后父把自己的衣物全收拾起来,打了包,说要走了。‎ ‎ 母亲问,你走哪去,活糊涂了。‎ ‎ 后父在生产队时赶过马车。在临终前的时光里,他看见来接他的马车,要把他接回到村里。可是,我们没有让马车把他接回村里。我们把他葬在了县城边的公墓。‎ ‎ 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在离县城70公里的老沙湾太平渠村,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 ‎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17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理想中的父子关系就是像文中他的叔叔与其父亲那样,到年老时还能像“兄弟”那样一起劳动,不离不弃。‎ B.“老房”就摆在院子里,家庭可储物、小孩可玩耍、老人可试躺,可见村民不避讳“老”,从容面对“老”。‎ C.后父在我18岁时就郑重交代我和哥哥为其备老房,并开始装老,体现了后父为培养我们担当意识的良苦用心。‎ D.文章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以及老家备老房的习俗,意在告诉读者要传承“养老敬老送老”的优良家风。‎ ‎8.文章蕴含了作者对后父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为什么说“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行中 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忧。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贼状。朝廷议贷死 ,若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予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累泰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B.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责备。‎ B.班行指朝班的行列,也可指朝廷或朝廷官员,“班行中无比”是对范仲淹的人品和才学的肯定。‎ C.路寝指帝王的正殿所在,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中的“列观”是指一般寓殿。‎ D.祠祭即祭祀,古代祭祀有专门的音乐,《诗经》中的“雅”和“颂”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若讷敢于进谏。对大庆殿设道场,他上书认为不得体;后来他又直指二府未充分言奏政事;对王守忠任节度使,他进谏反对。‎ B.高若讷受到信任。皇帝向他询问大旱原因,在听取了他的回答后,罢免了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吴育,并任命他担任枢密副使。‎ C.高若讷看重气节。王则造反失败后,朝廷商议是否免除贝州知州张得一死罪,他以张得一屈于敌贼、气节尽失为由,表示反对。‎ D.高若讷博学多才。他博览群书,十分精通历数之学;他自学医术,治愈母病,整理了经典医书,考正、校定其中的错误并刊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5分)‎ ‎(2)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洞仙歌 赵鼎①‎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纵陇水秦云③ 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注)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贬,后绝食而死。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②九回肠:喻愁极多。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15.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面对高峻山峰,行人惶恐、惊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常用来表现某些人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用反问句表明自己无论遭遇怎么样的困境,自己的志向依然不会因受挫而改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精神,也会给高三学子以激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实行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随着上海通过地方立法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 轨道。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正在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 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却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些都不 是 的。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需要 ,既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要注重宣传教育引导。经过长期的倡导和宣教,群众缺的不是意识,而是知识,( )。欲让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更好地落地生根,政府需要用好大众传媒,给群众上好“垃圾分类课”。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推行 法治 一蹴而就 刚柔并济 B.推广 法制 一挥而就 刚柔并济 C.推行 法制 一挥而就 赏罚分明 D.推广 法治 一蹴而就 赏罚分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 B.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一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开展。‎ C.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D.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的落实,被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 B.垃圾分类的落实,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而受到影响 C.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了垃圾分类的落实 D.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对垃圾分类的落实起了影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轻度烧烫伤时,将清凉油轻轻涂抹于患处,可缓解疼痛,避免水泡出现。”网上分享这种经验的帖子随处可见。对此,专家表示, ① 。对于烧烫伤,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② ,然后涂抹烫伤膏或者就近就医。如果不立刻冲洗烫伤部位,而是涂抹清凉油,无异于“火上浇油”, ③ 还会刺激损伤皮肤。‎ ‎21.今年夏天,动画电影《哪吒》创造了票房奇迹,引发了大众热议。下面是某影评人观影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文字记录,请用一句话概括该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35个字。(5分)‎ 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比如哪吒,一改正义凛然的形象,变得“丑萌”十足,三太子敖丙、太乙真人、龙王等形象都有很大变化。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也是下足了功夫,通过电影,有人领悟了“自我的寻找”,有人感受到“成长的孤独”,有人看到了“成见的破除”……更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电影,《哪吒》未追求速成,其制作过程历时五年,其中剧本打磨就花了两年时间,影片高潮部分的一个镜头只有短短6秒,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团队用了6个月才完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①198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表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 ②2000年,国务院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 ③2003年,中央电视台打造品牌栏目《感动中国》,选取并表彰年度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 ‎ ④2019年,国家首次颁发“共和国勋章”,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答案 ‎1.B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公众史学重新构建了史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错,依据第一段“公众史学是着重探讨如何以公众为本位”和第二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仅由史学界主导的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可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史学对公众的服务”错误,将原文的“能够”说成“增强了”,未然说成了已然。C项,关系判断错误。原文是“历史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公众对于缺乏吸引力的史学成果的远离,导致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受到质疑”。D项,公众史学面临的现实难题是“一些参与历史书写的人缺乏相应的能力,导致历史知识 生产与传播的混乱与无序”。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这三者是并列关系”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三者应该是递进关系。故选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公众史学必将替代传统史学”推断有误,传统史学的自觉革新,是公众史学发展的学科基础,不会被取代。故选B。‎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4.D ‎5.C ‎6.意义:①根据当前国情,调整个体税负,体现社会公平性;②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建议:①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②制定公平合理的税收方案;③完善社会的监督机制;④对违法行为严肃查处。‎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选项“从而体现我国税收的稳定性。”错误,“不能”体现我国税收的稳定性。B选项“约等于后三个月的总和”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后三个月指的是:10月、11月、12月,后三个月的总和比第一个月少很多。C选项“因而在我国并不重要。”错误,由原文“2017年1-12月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1966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6.9%。”可知,个人所得税在我国应该重要。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选项“其中追缴税款金额大于罚金金额。”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三段可知,“罚金金额”大于“追缴税款金额”。故选C。‎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首次增设专项附加扣除……这标志着我国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可知,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意义是根据当前国情,调整个体税负,体现社会公平性;根据原文“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可知,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意义是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由原文“2018年6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可知,应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公平合理的税收方案;由原文“今年6月初,群众举报影星范某‘阴阳合同’涉税问题后,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即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目前案件事实已经查清。”可知,应完善社会的监督机制;由原文“对出现严重偷逃税行为且未依法履职的地区税务机关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将根据不同情形依法依规严肃问责或追究法律责任。”可知,对违法行为严肃查处。‎ ‎【点睛】‎ 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7.B(A“理想中的父子关系就是……”错,C“体现了……良苦用心”错,D“意在告诉……”错)‎ ‎8.(6分)‎ ‎①感激之情。后父让作者感觉“又有了庇护”,后父视自己为亲儿子,将我养育成人。‎ ‎②愧疚之情。我既未能为后父准备老房,让他安心的老,也没有替后父分担,更没有为后父送终。‎ ‎③怀念之情。通过回忆与后父的生活的种种过往,含蓄地表达了对后父的追忆和思念。 ‎ ‎ (每点2分,共6分)‎ ‎9.(6分)‎ ‎①老难以预料。生命无常,人未必都能自然的老去,人也未必都能尽如己意的老去。‎ ‎②老需有依靠。面对长辈的老,需要物质准备和精神陪伴,才能让老更有尊严和幸福感。‎ ‎③老必有承受。自己想要老去,要面对长辈的逝去和后辈的成长,需要承受痛苦,担负责任。 ‎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共6分)‎ ‎10.B ‎11.D(“雅”为宫廷乐歌)‎ ‎12.D (“治愈母病”错,原文无此表述)‎ ‎13.(1)当时范仲淹因为进谏议政获罪而被免职,(贬)任睦州知州,余靖、尹洙上书营救范仲淹,(两人)相继被贬。 (画线处、大意各1分,共5分)‎ ‎(2)高若讷说:“河朔地区是重兵囤积之地,现在放弃不去征讨,以后将要开启祸端。”‎ ‎(画线处、大意各1分,共5分)‎ ‎14.D ‎15.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 ‎ 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 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 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故选D。‎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本题题干要求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手法,考试只需分析是如何运用的。“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全词基本上采用了铺叙的手法,不以剪裁工巧取胜,而以描写深刻细腻见长,按时间顺序叙述,以行动、心理描写推进,精细、鲜明、轻巧,含而不露。上片重点写了三个生活细节——独酌、悲吟、孤卧。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共同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日子的难以打发的感情。下片集中描写他独卧孤衾中的所闻和所感,并且向更深的心理层次开掘。“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而且是整片意脉的枢纽。窗外的竹子整夜被西风吹得飒飒作响,撩人愁思,于是有下面“奈此九回肠”的感叹。“九回肠”,言愁怨极多。此外亦言心中装满苦恨,致使愁肠百结,其可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梦寐所求的人远天那边,同时也是暗诉自己被远抛闲置遥远的天这边。前面总冠以一个“奈”字,赵鼎本人面对这些打击与迫害无可奈何,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苦闷与不平。词的结处又从悲怆的叹息,一转而为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这几句说的是纵然有奸邪当道阻挡我回到朝廷,总不能不许我到梦中去寻求归路。‎ ‎【点睛】‎ 赋、比、兴的区别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这类意象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是十分常见的。‎ 例如: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说全词都是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接勾画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夜景图,描写景物不着一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作者之情。‎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例如: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意象直接拿来比喻头发,从而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给读者以无比鲜明的感受。‎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例如:臧克家的诗《老马》。诗人用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兴起对象,作者以这个形象来寄托不屈的民族个性和作者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是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16.(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扪”“膺”“淤”“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A(推行:普遍实行;推广:扩大事物的使用范围;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法制;法律制度体系;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下笔即成;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为补充,使恰到好处;赏罚分明: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 ‎18.D(A “正在全市范围”成分残缺 B状语语序不当,“正在全市范围”‎ 成分残缺C状语语序不当)‎ ‎19.C(根据前文,应由“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承接,排除A、B两项。D项“起了影响”表述不妥。C项与上下文连贯)‎ ‎20.(6分)①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②立刻用凉水冲洗烫伤部位 ‎③不仅不能缓解疼痛 ‎(每句2分) ‎ ‎21. 《哪吒》是一部改编力度大、主题丰富、制作精良的商业动画电影。 ‎ ‎(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 ‎ 四、22.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 参考译文:‎ 高若讷,字敏之,本是并州榆次人,迁居至卫州。考取进士后,补授彰德军节度推官,后调任太常博士、商河知县。御史杨偕推荐他任监察御史里行、主管谏院。当时范仲淹因为进谏议政获罪而被免职,(贬)任睦州知州,余靖、尹洙上书营救范仲淹,(两人)相继被贬。欧阳修就致书责备高若讷说:“范仲淹刚强正直,通晓古今,朝廷中无人可比。却因为无罪被驱逐,你作为谏官不能明辨,仍厚颜面对士大夫,出入朝廷,这是不再知人间有羞耻之事(的行为)啊!”高若讷把他的书信(内容)上奏,皇帝将欧阳修贬为夷陵县令。王蒙正任蔡州知州,高若讷进言:“王蒙正自小贩被起用,靠攀附外戚权贵得任官职,之前调任郴州,众议尚且不满,现在给他(蔡州这样的)大州(治理),可以吗?”(皇上)下诏令搁置他的任命。大庆殿设置祈福道场,高若讷上奏说:“大庆殿是国家的正殿,怎么能聚集道士和僧人行轻慢亵渎之事?”后又上奏:“(以前)三公长时坐而议政,现在枢密院及中书门下省对答政务却只有数刻之久,怎么能尽言政务?应当赐座使(二府官员)从容对答,如同唐朝延英殿(优待臣子)旧制。遭遇母丧。守丧期满后,任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当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多次在皇帝前争议政事。第二年春天,天大旱,皇帝询问这样(干旱)的原因,高若讷说:“大臣不严肃恭敬,那么雨水不时就会像这样(不至)。”于是贾昌朝和吴育都被罢职,高若讷于是代替吴育出任枢密副使。王则占据贝州,(朝廷)征讨他,月余尚未攻下。有人提议招降,高若讷进言说:“河朔地区是重兵囤积之地,现在放弃不去征讨,以后将要开启祸端。”等到城池被攻破,知州张得一被送往御史台审查治罪,他有屈从于敌贼的情况。朝廷商议免除死罪,高若讷说:“守臣没有战死,本来(就)应当自杀,何况是屈从于敌人。”张得一于是被杀。(高若讷)知晓王守忠想出任节度使,坚持认为不可。皇祐五年去世,被追赠为右仆射,谥号文庄。高若讷学识丰富,善于识记,从 秦、汉以来经典著作无不博学通晓,特别喜欢申不害、韩非、管仲的著作,十分精通阴阳历数之学。因为母亲患病,就兼学精通医书,纵然名医也叹服。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能传,高若讷将错误全部考订、校正使之刊行(流传于世),世人才知道有此医书。当时名医多出自卫州,其从师本源都是高氏。皇祐年间,下诏令累列黍粒以定尺寸标准并制定音律(标准),争论多年未有决断。高若讷以汉货泉币(尺寸大小)为标准确定一寸,依据《隋书》确定一尺(的长度)上奏(皇帝)。连同增减祭祀器物等(建议),皆一一施行。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