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8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当代史学功能和热点的转向
刘志琴
史学在古代中国是最辉煌的学问。如果说古代西方学术以哲学为代表,中国就以史学最出众,因为史学在中国是最古老、最神圣的学问,其资料积累的丰富和翔实可以独步世界史坛。
经史著作被尊为经典,受到人们的崇拜,左右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这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古代中国在各种学问中以史学最发达,也最受朝廷的尊崇。古希腊、罗马可以随时随地讨论学问,站在路边演讲,听凭众人围观,因此有人干脆称之为“广场哲学”,而在中国讲史论道则要焚香、叩头、行大礼,听讲者毕恭毕敬,讲坛犹如神坛。
正因为如此,对治史者要求甚高。治史者一定要有史德,史德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历史的真实性,不因统治者的意志和个人的好恶而褒贬扬弃。对历史的见解不妨见仁见智,但保持历史事实的真相是治史者的道德操守。史官是被朝廷任命的官员,听命于朝廷,是史官的职责;但在信仰上可以从道不从君,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因而对君命有所距离,为此有人不惜献身亡命,所以传统史学虽为御用学术,但却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在封建社会并没有制度保障,却为道义所标榜,这是中国史学传统的荣耀。
如今的中国,史学已从学术中心位置边缘化,史学的公信力在下降,降到有史以来最低点。史书失去读者的信赖是史学的一大悲剧,这是当代史学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史学的沉默是有原因的,因为它遭受破坏最严重。当社会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中,文化也随之变迁,表现在新学科的引进和传统学科的吐故纳新,史学没有得到正常的发育,而在转型中一度走向歧途。“文革”初期大破四旧,史学工作者失去家园,专家学者被打倒,史学界一片凋零。到批林批孔运动中,史学又成为最红火的学科,人人都批孔,人人读史书,各种古籍、史学读物层出不穷,出版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正常的社会,其实并不需要兴起全民学历史的高潮。
几十年来史学最为遗憾的缺失,就是不敢正视历史的真实。从来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是史家的意见都要标明,如太史公曰、某某传、注、著等等。如今不然,讲史有自说自话的,戏说的,臆说的。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古代一些史家为秉笔直书,送掉性命的大有人在。娱乐渗入这门学科,真可算是娱乐至死了,可死的不是娱乐,而是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这是专业史家难以认同而又无可奈何的现象。(选自《甘肃社会科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史学”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史学在古代中国是最辉煌的学问,资料丰富翔实,在世界史坛地位独尊。
B.中国史学能够左右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备受人们和朝廷的重视与推崇。
C.中国史学中的传统史学具有独立性,作者在研究与写作时完全不听命君王。
D.中国史学发展到如今,其公信力下降,史学作品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令人担忧。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西方学术虽以哲学为代表,但相比出众的中国史学来说,西方哲学在资料积累和内容翔实方面是不能及的。
B.古代史官可以对历史的见解见仁见智,可以有自己的信仰,可不听命于君王,但这种情形有时没有制度保障。
C.当代史学失去了读者的信赖,公信力严重下降,这种现象毫不夸张地说,是史学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D.当今史学作者有自说自话的,戏说的,臆说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根本不是这些史学作者的本意。
3.当今中国史学呈现出怎样的处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处境?试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汉唐精神对中国艺术的启示
尚 辉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最伟大的辉煌时代。这个辉煌的时代,不仅奠定了中国的国家版图,而且奠定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形态。处于国家鼎盛时代的汉唐美术,是以一种罕有的文化自信,包蕴与融合各种外来文化的美术样式,从而形成了简朴浑厚、刚健质实、恢宏雄壮、雍容华贵的中国艺术典范。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被动到主动学习西方文化的一百年,由此也形成了中国美术在引进、移植、参照与融合外来美术的过程中,开始了中国美术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性转型。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形成了这30余年来中国美术多元多样的艺术生态,但我们在勇于学习、借鉴西方现当代艺术理念的同时,也在思想理论上自觉与不自觉地完全追随欧美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用欧美艺术史的演进逻辑来替代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与对于中国美术自主发展道路的探索。自信心的缺失,或许是当代中国美术建设的最大症结。自信,就是以关注整个人类的人文精神为艺术发展的思想内核,像汉唐美术那样在借鉴与整合中创造自己的民族艺术。
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的演进经验告诉我们,封闭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狭隘必然导致文化的扁平。开放与包容,是中国美术借鉴外来艺术、融合创造本土艺术的前提。艺术人类学的原理还告诉我们,文化的单一性发展必然会导致品种的畸形遗传,而横向移植、混合杂交才能促进文化艺术的优选遗传。汉唐美术的精髓,其实就是开放包容的审美文化心态。在当代文明社会,也只有在开放的全球化语境中,才能真正成就中华民族文化与美术的伟大复兴。
汉唐文化对于儒、道、释三大学派的整合,完整地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在中国,没有哪个历史阶段能够像其他国家或民族那样为一种宗教信仰所统治,以儒学为经世治用、以道释为心灵栖居的文化崇尚,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外相补的特征。这种内外互补的文化形态,也决定了中国美术文化的超稳定性,由此而构成的这个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也必然是承传与创造的演变结构。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美术的演进与发展,即使是以欧美为参照,即使是纳入全球化艺术的外部环境,但仍然是以承传与创造为主体的递进模式,而非剧变式或颠覆式。这意味着中国美术的自主发展与探索,完全可以在汉唐文化的审美结构中找到根据或基因。
(选自《中国艺术报》2014年5月9日)
4.下列关于“当代中国美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20世纪开始,经过对外来美术一百多年的主动学习,中国美术最终完成了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性转型。
B.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中国美术不再单一发展,而是呈现出开放与包容的气象,艺术生态也多元多样。
C.当代中国美术仍缺乏自信,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发展道路的探索,遵循的仍是欧美艺术的思想与逻辑。
D.在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形态下,当代中国美术还须放眼整个人类发展,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唐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奠定了国家版图;整合了儒、释、道三大学派,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
B.汉唐文化简朴浑厚、刚健质实、恢弘雄壮、雍容华贵,充满自信,以包容的心态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C.汉唐精神造就了汉唐文化的鼎盛。所谓汉唐精神就是开放与包容,开放包容的审美文化心态是其精髓。
D.汉唐文化以儒为主,以释、道为辅,三者内外互补。这种内外互补的特征,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稳定性。
6.汉唐精神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有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解析
1.C [“完全不听命君王”错误。文中有“听命于朝廷”的信息,只有一定的独立性。]
2.C [A项于文无据,哲学与史学不是同一层面的,不能比较。B项理解有误,“有时没有制度保障”错误,应是“任何时候都没有制度保障”。D项曲解事实,他们的本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让读者解闷解气。]
3.(1)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步履维艰,失去公信力,失去读者的信赖,在转型中走向歧途。(2)①在近几十年中,史学遭受破坏最严重。②当社会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中,新学科不断引进,其他传统学科吐故纳新,而史学却没有得到正常发育。
4.A [“中国美术最终完成了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性转型”中的“最终完成了”错,历经一百多年的主动学习,中国美术才刚刚开始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性转型。]
5.C [“汉唐精神就是开放与包容”错,根据文中内容可以概括出,汉唐精神应以文化自信为主,兼具开放与包容。]
6.以文化的自信为其精神的支撑力;开放与包容的文化心态;借鉴和融合人类的一切艺术成果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