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   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    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B.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C.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D.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答案】‎ ‎1. D ‎ ‎2. C ‎ ‎3. D ‎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划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搭配不当;二是“去向、来源”的语序不当问题。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A项,“去向、来源”语序不当,且“监控……问题”搭配不当;B项,“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搭配不当;C项,“去向、来源”语序不当。故选D项。‎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第一处,句中“说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强调主观努力,应使用“推陈出新”。“众目睽睽、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第二处,前面说“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由此可知,句中强调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应使用“众目昭彰”。“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第三处,是说这些是城市管理者道义上不允许推脱的责任,应使用“义不容辞”。“推己及人、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第四处,前面说“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由此可知应是说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应使用“推己及人”。故选C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本题中,前面说“通过安装‘身份证’”,后面应是说安装“身份证”的价值,后面说“同时也……”,从关联词的搭配角度来看,一般是“不仅……也”“不但……也”,A项,从关联词看,“虽然”是表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联,与后文的“也”搭配不当,排除;B项,从语境看,“阻止”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对象;C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故选D项。‎ ‎【点睛】‎ 高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反映在试卷上,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南宋,程朱理学与科举仕进之间,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链接,立场相当独立,思想也相当自由。蒙古人完成军事征服后,其文化策略有了相当深刻的转变:元仁宗皇庆年间,科举条制施行,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四书”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尽管这种给读书人提供前途的渠道还不是特别宽,但是它的象征意义却相当强烈,给很多士人暗示了一个知识与利益交换的方式。根源于汉族文化的程朱理学,在一个异族文明统治的帝国中,或为相当普遍的知识和拥有权力的思想。在权力的笼罩和利益的诱惑下,理学的知识与思想的实用性已压倒一切。于是,思想成了文本,文本蜕化成文字,文字仅仅作为符号供人背诵,背诵的意义在于交换。‎ 元明易代,但思想史却依然沿着惯性前行。程朱理学在明代依然是权力拥有者建立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政治意识形态,也依然是一般士人用来与权力进行交换的知识。科举考试的规则、考试的内容以及被制度保证的利益,都已经得到权力的认可,但是知识与思想的边界却被限制得越来越狭窄。从洪武年间删节人们都耳熟能详的《孟子》八十五条,“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到永乐二年严厉惩罚了诋毁理学的儒士朱友季,知识与思想已被权力确立了大体的边界。程朱学说一方面深入社会生活,成了普遍接受的知识与原则,另一方面渐渐地失去了站在政治体制外的超越和自由立场,成了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的诠释文本。‎ 到正德、嘉靖年间,这种症候越头越明显。王阳明曾愤然指出,由于思想边界的限定,很多士人只能将聪明智慧转向训诂之学、记诵之学、词章之学,这些完全是空疏无用的假学问。在明代中期,思想世界其实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危机。社会生活从王阳明生活的正德、嘉靖时代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表面的服饰上“去朴从艳”,文艺上追求“异调新声”,知识上转而“幕奇好异”下面,隐藏的是更深刻的不同阶层价值取向的断裂。那么,思想将如何有效地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一些敏锐的士人发现,知识无法解释各种异于往常的现象,思想无以回应秩序的种科变动,士人所拥有的资源无以诊断和疗救变化万端的国家与社会。结果是一面更高地倡导着拯救的理想主义,一面在实行极端的实用主义,却没有根本的药方,主流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仍然在平庸和圆熟的套话与教条中延续。‎ 恰恰是因为这种平庸和圆熟,迫使这些学者寻找可以刺激新思想的资源。在一个思想资源相对新闭的空间里,也没有外来文明根本影响的情况下,最容易找到的就是历史与传统中曾经存在过,但又被摒弃在边缘的那些知识、思想与信仰。其中最有刺激性和挑战力的思想资源,就是在南宋曾经与理学对垒的心学。‎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之“从元到明: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般状况”)‎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明两代程朱理学的知识与思想呈现极端的实用化,是统治者、士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B.明代士人将聪明智慧转向训诂之学等研究,是知识,思想失去了自由立场的症候之一。‎ C.一面倡导拯救的理想主义,一面实行极端的实用主义,导致明代中期出现了思想危机。‎ D.如果明代社会较为开放,有外来文明的影响,心学很有可能不会被当作新的思想资源。‎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历史为序,论述了程朱理学的知识与思想在元、明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状况。‎ B.文章前两段着重论述程朱理学制度化、实用化的演变,后两段着重论述思想危机问题。‎ C.文章以《四书章句集注》和《孟子》为例,是为了论述元、明两代科举考试内容的不同。‎ D.文章列举明代中期的种种变化,论述了当时主流的知识与思想已落后于时代发展。‎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科举制度提供的用知识交换仕进的渠道虽然很狭窄,但具有象征意义和暗示作用。‎ B.程朱理学根源于汉族文化,这使得它能深入社会生活,成为普遍接受的知识与思想。‎ C.元、明时代,程朱理学借助权力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也导致了其沦为交换权力的工具。‎ D.程朱理学在明代开始成为政治意识形态,其知识与思想的边界被限制得越文越狭窄。‎ ‎【答案】‎ ‎4.C ‎5.C ‎6.C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从第3段最后一句“结果……却没有根本的药方”可知,“一面倡导拯救的理想主义,一面实行极端的实用主义”并非导致思想危机的原因,而是思想危机产生之后,当时主流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表现。根据第2、3两段推断,“思想边界的限定”造成了主流的知识与思想落后于时代发展,“思想边界的限定”才是明朝中期思想危机产生的原因。‎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C项,分析不当,第1段举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元代统治者将程朱理学纳入政治意识形态,第2段举删节《孟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明代知识与思想的边界被限制得越来越狭窄。‎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不合文意,“狭窄”与第1段中的“不是特别宽”二者程度不同。B项,归因错误,根据前两段内容可知,“它能深入社会生活,成为普遍接受的知识与思想”的原因应是程朱理学与科举仕进之间形成制度化的链接。D项,不合文意,“在明代开始成为政治意识形态”错,根据第1段“程朱理学,在一个异族文明统治的帝国中,成为相当普遍的知识和拥有权力的思想”,第2段前两句“元明易代程朱理学在明代依然是权力拥有者建立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政治意识形态”可知,其在元代已成为政治意识形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影 子 刘建超 ‎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 ‎ ‎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 ‎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老街的一些脸面的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却能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三个人当中,只有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点小小的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身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 ‎ ‎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小意思,贾老都会显身于各种场合。‎ ‎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 有一次,贾老坐在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作准备。‎ 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表面不尊重,但实际还是尊师重教的。‎ 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具有讽刺意味,引人深思,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 ‎8.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9.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 ‎【答案】‎ ‎7. C ‎ ‎8. ①照应文章首句,突出老街历史悠久的特点;②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增加老街的传奇色彩;③为三个老学究的出场作铺垫(导引主要人物出场)。 ‎ ‎9. ①浅层含义:“影子”代指虚假的东西,文中指贾老灵魂出壳后的肉体。②中层含义:“影子”是指被官员或富商用以装点场面、沽名钓利的工具。③深层含义:一个人在乎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 ‎ ‎【解析】‎ ‎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 ‎ 项,“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不符文意,有以偏概全之嫌。故本题选C项。‎ ‎8.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其作用也不相同。答题时,可据位置来定作用,也可联系文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分析。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属于环境描写。这个环境描写内容是第一段的“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中前“两老”老招牌, 老古董。点明了“三老”中“老学究”的活动场所和生活背景,增加了老街的文化底蕴和传奇色彩。同时为下文三个老学究出场作了铺垫。本题可从情节结构和人物等方面分点回答。‎ ‎9.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标题含义能力。文章标题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去理解。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比如本文标题“影子”,通读文章可知,“影子”在文中指一次, 贾老被官员或富商请去装点场面,坐着场合的中间,灵魂出壳后看到的自己的肉体。这里“影子”还是指被官员或富商用以装点场面、法名钓利的工具。所以文章标题“影子”含义还指一个人在平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 ‎【点睛】‎ 理解小说的标题的含义题,要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材料一 ‎ 伟大的思想开始于纸上,教育是在纸上完成的,商业是由纸质确立的,爱情是由纸质给予认定的,重要的新闻通过报纸得以传播…… ‎ 纸在人类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几十年来,文明的进步已经尝试超越纸而拥抱一个无纸化的世界,纸迅速地被像素和屏幕替代。它应该如何立足?将走向何处?为什么做出了如此多贡献的纸张必须不断 创新?‎ ‎(摘编自百家号《鼓吹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无纸化世界还没到来?》)‎ 材料二 ‎(摘自《无纸化时代已经开启——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电子凭证应用》,《金卡生活》杂志)‎ 材料三 我国是纸张使用大国,纸浆进口量逐年攀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纸浆进口量高达 2107 万吨, 出版印刷企业用纸量 64299.06 万令。大量消耗纸张,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还带来环境污染问题。1 万张 A4 纸, 就是一棵 100 公斤的大树。近年来,我国开始在办公、交易、物流等领域推行“无纸化”,居民也习惯了电子存 储、电子阅读等方式。有专家解释,“无纸化”是对“电子化”的一种通俗表达,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经历了移 动浪潮、“互联网+”等技术洗礼之后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必然结果。‎ ‎………… ‎ 如今,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习惯使用纸张,无论是订立合同还是获取交易凭证,依旧认为“白纸黑字”更可靠。同时,由于政策层面整体设计不够,尤其是一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有的部门还坚守纸质 办公方式,不承认其他部门提供的电子材料,要求重新提供相关的盖章纸质材料才能通过。这给办事者带来麻烦, 还造成纸张浪费。纸张替代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无纸化”进程。比如,市场上有些电子书制作粗糙、 定价不合理,导致公众电子阅读的习惯没有完全培养起来,不少人依然选择纸质书。有关人士表示,“无纸化” 不意味着一定要取消纸张,但应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培育健康的市场秩序。“我喜欢看书,阅读纸质书感觉还 是很不一样,但培养‘无纸化’的意识和习惯也很重要。希望能加大宣传,规范市场,推动降低电子书的成本。” 相关技术不够完善也是一大影响因素。信息的保密、电子签名的认定、电子发票的开具使用等,尚有拓展与改善 空间。另有人认为,电子发票技术从开始应用到逐步普及需要一个过程,眼下还属于新生事物,系统正在逐步完 ‎ 善。现在通过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加密和认证,可进行比对,防止发票造假;如有需要,电子发票也可以打印出 纸质发票,与传统管理方式有效对接。‎ ‎(摘编自《“无纸化”生活,你准备好了吗?》,《人民日报》2018 年 08 月 10 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纸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贡献卓著,是人类文化信息流传的载体,也是人类情感交流的媒介。‎ B.电子凭证有托管存储、依赖公信力、闭环运行等弊端,这制约了它的业务发展,无法发挥其优越性。‎ C.“无纸化”是存储方式数字化等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改善环境的现实需求。‎ D.无纸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纸张与人们生活习惯联系紧密,目前完全被替代的时机还不成熟。‎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纸张在现代社会被像素和屏幕迅速替代,是因为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对树木消耗过度等问题日益严重。‎ B.电子凭证依赖第三方托管储存,信息容易被篡改,发现问题后难以追溯,因而对第三方的公信力要求很高。‎ C.随着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无纸化办公涉及的信息保密、习惯认同、管理方式对接等问题将得到解决。‎ D.无纸化并不是要让纸张消失,而是要促使纸张与屏幕更好结合,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式。‎ ‎12.要推进无纸化进程,需要哪些相关方的努力?他们各自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答案】‎ ‎10. B ‎ ‎11. B ‎ ‎12. ①政府部门:设计政策,加大宣传,营造环境;‎ ‎②产品开发者:完善技术,提升质量;‎ ‎③用户:改变习惯,适应变化。 ‎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电子凭证有托管存储、依赖公信力、闭环运行等弊端”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来看,“托管存储、依赖公信力、闭环运行”不是“电子凭证”的弊端,而是特点,既有利也有弊。故选B项。‎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纸张在现代社会被像素和屏幕迅速替代,是因为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对树木消耗过度等问题日益严重”错误,从材料三来看,“环境污染、树木消耗”只是原因之一。C项,“随着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无纸化办公涉及的信息保密、习惯认同、管理方式对接等问题将得到解决”错误,技术发展不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习惯认同和管理方式对接不是技术问题。D项,“无纸化……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式”错误,无纸化并非要“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式”。从材料三来看,“无纸化”“是对‘电子化’的一种通俗表达,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经历了移 动浪潮、‘互联网+’等技术洗礼之后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必然结果”,故选B项。‎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推进无纸化进程,需要哪些相关方的努力?他们各自的努力方向是什么”,这就要求考生先圈出直接表述哪些相关方在推进无纸化进程中的做法的内容,还可以圈出推进无纸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纸张带来的一些问题,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同时还要注意,不但要答出努力的相关方,还要答出他们各自努力的方向。如材料三“大量消耗纸张,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还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开始在办公、交易、物流等领域推行‘无纸化’,居民也习惯了电子存储、电子阅读等方式”“同时,由于政策层面整体设计不够,尤其是一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有的部门还坚守纸质办公方式,不承认其他部门提供的电子材料,要求重新提供相关的盖章纸质材料才能通过。这给办事者带来麻烦,还造成纸张浪费”“但应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培育健康的市场秩序”“希望能加大宣传,规范市场,推动降低电子书的成本”,由这些内容可知,需要政府部门设计出相应的政策,加大宣传,让人们知道“无纸化”的优点;如“如今,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习惯使用纸张,无论是订立合同还是获取交易凭证,依旧认为‘白纸黑字’更可靠”“阅读纸质书感觉还 ‎ 是很不一样,但培养‘无纸化’的意识和习惯也很重要”,这就要求用户要改变习惯,要适应变化;如“纸张替代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无纸化’进程”“相关技术不够完善也是一大影响因素。信息的保密、电子签名的认定、电子发票的开具使用等,尚有拓展与改善 空间”,这就需要产品的开发者能够完善技术,来提升质量。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自晋救赵,破梁军柏乡,赵常遣习将兵从晋。晋军德胜,张文礼弑赵王王镕,上书庄宗,求习归之赵。庄宗遣之,习号泣曰:“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庄宗壮之,乃遣阎宝、史建瑭等助习讨文礼,以习为镇州兵马留后。习攻文礼不克,庄宗用他将破之。拜习成德军节度使 ‎,习辞不敢受,乃以相、卫二州为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辞曰:“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乃拜习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习亦未尝攻取。‎ 赵在礼作乱,遣习以镇兵讨贼。习未至魏,而明宗兵变,习不敢进。明宗遣人招之,习见明宗于胙县,而以明宗举兵不顺,去就之意未决,霍彦威绐习曰:“主上所杀者十人,公居其四,复何犹豫乎?”习意乃决。平卢监军杨希望闻习为明宗所召,乃以兵围习家属,将杀之。指挥使王公俨素为希望所信,绐希望日:“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希望信之,乃悉分其兵守城,公俨因擒希望斩之,习家属由是获免。而公俨宣言青人不喜习之严急,不欲习复来,因自求为节度使。明宗乃以房知温代习镇平卢,拜公俨登州刺史。公俨不时承命,知温擒而杀之。习复镇天平,徙镇宣武。‎ 习素为安重诲所不悦,希其旨者上言习厚敛汴人,乃以太子太师致仕,归昭庆故里,明宗以其子令谦为赵州刺史以奉养之。习以无罪,怏怏失职,纵猎剧饮以自娱。居岁余,中风卒,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ž符习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B.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C.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D.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五代时,节度使设置更多,连年攻伐,废置不常。‎ B.拜,提升官职,如“拔”也指官职的提升,“改”“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 D.卒,指人死,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习为人忠义,愿为王镕申冤报仇。王镕被张文礼杀害,符习悲痛万分,悲号哭泣要为王镕申冤报仇,唐庄宗很支持他的这一行为。‎ B.符习重情重义,深得庄宗赞赏。庄宗派兵帮助符习为王镕报仇,但是派去的人也没有完成任务,庄宗又派其他将领前去,最终才打败了张文礼。‎ C.符习处事谨慎,能审时度势。唐明宗发动兵变之后,派人招降符习,符习因唐明宗军队打战不顺利而犹豫不决,霍彦威一番欺骗的话才说动了符习拿定了主意。‎ D.符习因遭诋毁而丢官,内心郁闷。他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请求退休还乡,回到昭庆旧居之后,符习因为无罪丢官而经常闷闷不乐,纵情游侠豪饮,不久之后就中风而死。‎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 ‎(2)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 ‎【答案】‎ ‎13. C ‎ ‎14. B ‎ ‎15. C ‎ ‎16. (1)魏博六个州是称霸称王的地方,不应分割出来显示弱小,希望给我河南一个镇,能够自己去攻占它。‎ ‎(2)你对朝廷竭尽忠心,诛杀反叛人的家属,谁敢不从命!应当分派兵力守城,以便预防外面的事变,符习的家属不值得担心。 ‎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本题由上文可知,符习是赵州昭庆人,并且深受赵王重用,据此可知“臣世家赵”后应断开,“受赵王恩”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再比较B、C两项,“自裁”是一个词,指“自杀”,“欲以剑自裁”意思是“想用剑自杀”,而“欲以剑自裁念”则解释不通,所以排除B项。故选C项。‎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拜,提升官职”不正确。“拜”不表示官职的提升,指授予官职。故选B项。‎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符习因唐明宗军队打战不顺利而犹豫不决”不正确。由原文“习见明宗于胙县,而以明宗举兵不顺,去就之意未决”可知,符习不是因为唐明宗军队打了败战而犹豫不决,而是因为唐明宗起兵名义不正而犹豫不决。故选C项。‎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霸王”,名词做动词,称霸称王;“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判断句;“以”,目的连词,来。第二句关键词:“诛”,诛杀;“孰”,谁;“虞”,预防。‎ ‎【点睛】‎ 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符习,赵州昭庆人。年少时在赵王王镕部下担任军校,从晋去救赵,并在柏乡击破梁军后,赵王常常派符习出兵跟随晋军作战。晋军屯兵德胜,张文礼杀赵王王镕,上书庄宗,请求让符习回到赵国。庄宗让他回去,符习大哭说:“臣世代居赵,受赵王大恩,赵王曾赐剑给我,希望我替他效力,现在听说赵王死了,想用剑自杀,转念一想最终没有好处,请求进攻赵,活捉奸贼为王报冤。”庄宗感动,就派阎宝、史建瑭等帮助符习讨伐张文礼,任命符习为镇州兵马留后。符习攻张文礼不下,庄宗又派别的将领击败张文礼。任符习为成德军节度使,符习推辞不敢接受,又以相、卫二州为义宁军,任命符习为节度使,符习推辞说:“魏博六州是称霸称王的地方,不应分割出来显示弱小,希望给我河南一个镇,能够自己去攻占它。”即任命符习为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符习也没有去攻取。‎ 赵在礼作乱,派符习率镇兵讨伐。符习还未到魏,明宗兵变,符习不敢进兵。明宗派人去招降他,符习在胙县见到明宗,认为明宗兵变不正当,所以去留之意未定,霍彦威哄骗他说:“主上要杀的人有十人,你排第四,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符习才下定跟随明宗的决心。平卢监军杨希望听说符习被明宗召去,就用兵包围符习的家眷,准备杀掉他们。指挥使王公俨素来是杨希望最相信的人,欺骗杨希望说:“你对朝廷竭尽忠心,诛杀反叛人的家属,谁敢不从命!应当分派兵力守城,以便预防外面的事变,符习的家属不值得担心。”杨希望相信了,就全把兵分去守城,王公俨趁机擒住杨希望杀死他,符习的家属因此得以免死。但王公俨扬言说青州人不喜欢符习管制得严厉躁急,不愿意符习再回来,因此自求当节度使。明宗用房知温代替符习镇守平卢,授王公俨登州刺史。公俨迟迟不肯听从命令,房知温将他擒住杀掉。符习再次镇守天平,后调任镇守宣武。‎ 符习一向不被安重诲喜欢,巴结安重诲的人上奏说符习对汴州人征收重税,符习就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请求辞官退休,回归昭庆老家,明宗任命他的儿子令谦为赵州刺史来奉养他。符习因为无罪失去官职,心情郁闷,纵情游猎豪饮来自我消遣。过了一年多,中风而死。被追赠为太师。‎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18.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答案】‎ ‎17. C ‎ ‎18. 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 ‎【解析】‎ ‎17.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对“莫相思”理解有误, “莫相思”是“不要挂念我”的意思。故选C项。‎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从手法角度分析,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从情感的角度分析,表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 ‎【点睛】‎ 赏析句子之前,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所写的景、物、人和事,分析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庄周的 《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_______”,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适千里者”,得“_________”。‎ ‎【答案】(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适莽苍者 三月聚粮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戈”“吞”“尊”“酹”“莽苍”“聚”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XX中学张贴的一则高考喜报片段,其中有多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五处并作修改。‎ 喜 报 激情六月,硕果飘香;蟾宫折桂,铸就辉煌。‎ XX中学2018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达线率超过教育局指标很多,本科上线的有565个人,其中一本219人,再次排在全市前几名!特别是理科最高分649分,相对于生源来讲,实在是一个奇迹啊!‎ 在这里,XX中学向所有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衷心感谢全体教师的努力付出和各级领导与社会人士的关心和支持!‎ 谢谢!‎ XX中学 ‎2018年6月24日 ‎【答案】示例:‎ ‎①“超过教育局指标很多”改为“远超教育局指标”;‎ ‎②“565个人”改为“565人”:‎ ‎③“前几名”改为“前列”:‎ ‎④“实在是一个奇迹啊”改为“实属奇迹”;‎ ‎⑥“在这里”改为“值此良机”。‎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中所给材料是喜报,喜报属于正式张贴或公布的应用文,用语一定要典雅、庄重,不能出现不符合书面语和相关场合的情况,本片段中“超过教育局指标很多”是口语,不得体,应改为“远超教育局指标”;“565个人”是口语,不够庄重,不符合喜报要求,应改为“565人”;“前几名”是口语,不符合喜报要求,可改为“前列”:“实在是一个奇迹啊”是口语,不符合书面主体要求,应改为“实属奇迹”;“在这里”是口语,不符合书面语要求,应改为“值此良机”。‎ ‎【点睛】‎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1.下面是某地公务员考试面试流程及注意事项,请用简洁的文字叙述流程表的内容,不超过110字。‎ ‎【答案】面试由两部分组成:结构化面试,考生回答面试答题、随机提问,然后退场,评委计分,下一位考生入场;无领导小组讨论,分个人陈述、自由讨论、总结陈述,之后考生退场,评委计分,下一组考生入场。最后综合确认成绩,面试结束。‎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此处图形是某地公务员考试面试流程图,解读时可依据箭头指示来厘清活动的内容、次序,审题时要注意箭头的指向。从整个画面看,公务员考试面试由两部分组成,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分为“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 两部分。在作答具体面试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箭头的指向顺序作答,如“结构化面试”分为“答面试答题”、“随机提问”,“然后退场”,“评委计分”,“下一位考生入场”;“无领导小组讨论”分为“分个人陈述”、“自由讨论”、“总结陈述”,“之后考生退场”,“评委计分”,“下一组考生入场”,最后进行两部分的“成绩确认”,进而“面试结束”。‎ ‎【点睛】‎ 这类题目来自生活实践,可联系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流程图的各项活动有明确的行进程序,一般用箭头按序依次标示活动项目的先后顺序,解读时可依据箭头指示来厘清活动的内容、次序,方位图、构思框架图大多没标箭头,但也有着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审题时要注意箭头的排列形式。描述并列的箭头要用总分的说明顺序。‎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该工程筹备6年,建设9年,历时足足15年,创造了新的400多项专利。港珠澳大桥也是全球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深埋沉管隧道,已于今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届时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 材料二:老房子,对很多人来说,有一份特殊情感。上海城市升级改造正在大力推进“留改拆”,请来科技创新担纲“梦想改造家”:加装电梯、成套改造、综合治理、绿色转型、微景观设计……曾经的“老、破、旧”,经建筑科技“点石成金”,焕发出现代宜居的新光彩。老房子里的居民们纷纷称赞:老屋新生活,住得有腔调!‎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金点子能“点石成金”‎ 市中心里遗留的老厂房、老公寓,是该拆,还是该留?如今,得先问问建筑科技创新。万航渡路767弄42号,多年前是上海毛巾二厂。随着时代变迁,老厂房被周边居住区、菜市场、学校等层层包围,进退两难。在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这块城市疮疤般的老厂房实现华丽转身,转变为集现代设计感和实用宜居性于一身的都市养老院。‎ 走进由老厂房蜕变而来的上海市静安区老年福利院,明亮大气,通透宜居,楼宇中庭采光设计,将通风和绿化统统请进来。主体更新,凿壁偷光,垂直绿幕,立体公园……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副院长董浩明,对建筑规划中暗藏的科技“魔法棒”如数家珍。真是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昏暗逼仄的纺织车间!‎ 在建筑设计师眼里,从厂房到居家养老,老房子最需要的是提升“内涵”。设计师们先是将内部楼层“合并同类”,再按需分解,在不增加原有建筑整体高度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层高,空间效率一下子提升20%。接下来,老厂房进深很大,光线进入不足,不适合人居住的难题,被建科院一项专利技术“屋顶折射采光系统”,轻松破解。设计人员在屋顶凿壁偷光,通过筒镜、反光镜等设备,将阳光引入,漫反射至所有楼层。即使是底层中间区域,也可以“阳光普照”。‎ 如何让老房子绿意盎然,科技创新也有妙招。目前已经获得专利的“楼层式建筑物外立面绿幕系统”,集爬藤钢丝、种植土、雨水收集、空调机位和空调冷凝水收集装置于一体,利用雨水和空调水灌溉墙体上的绿色植物。‎ 夏天,墙面上的藤蔓茂密遮光效果良好,对于视野不佳的居住单元增加绿色景致。‎ 冬季,落叶藤本植物仅剩主茎,结合过滤装置的倾斜角,让足够的自然光射入室内。‎ 考虑到老厂房周边可供老年人享用的休闲资源不足,设计人员在房顶规划了错落有致的立体花园,累积为场地提供3066平方米的花园空间,有效提高老年人户外活动舒适度。“而且,设计保障到每个养老单元楼层都有水平可达的空中花园,构成复合多变的立体绿化体系,方便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伸手可及窗外的绿色世界。”‎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由两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说的是港珠澳大桥建设及通车情况,关键信息为“建设9年,历时足足15年,创造了新的400多项专利”“全球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深埋沉管隧道”,“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第二则材料说的是上海城市升级改造大力推进的“留改拆”措施,关键信息是“科技创新”,“点石成金”‎ ‎。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强调了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因此本题可围绕“创新”来写,也要以直接围绕“科技创新”来写,还可以围绕“科技改变生活”来写。对于“创新”,可以写“创新”的内涵,谈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可以写如何才能“创新”;也可以写“创新”的意义;对于“科技改变生活”,可以分析科技是如何改变生活,点石成金的。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名言及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名言如,袁隆平说过,科学研究的基本特色就是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是科学研究的本色;事例如“中国芯”的研发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科技创新,强国之路;创新改变生活;科技创新是国家实力的体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民族复兴,需要重视科技创新;等等。‎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