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徳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徳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徳,哪来和谐?儒家“厚徳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席置疑。
“厚徳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徳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徳”即“大德”“高徳”,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徳载物”,即以深厚的徳泽育人利物。厚德載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徳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載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カ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カ因素,特别別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徳載物”
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徳,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徳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増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厚徳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徳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厚徳載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徳修养,对构建和诺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陈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城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9日)
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徳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德”宽容待人。
C.“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B.“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
A.“厚德裁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
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決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
一个失血的村庄
林纾英
我在等待, 在守侯着,我等待村庄回归, 等待那条融入我灵魂的河流。我用文字记录, 用文字去完成对一个村庄的坚守。我希望千百年后, 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村庄的子孙会在我显白的文字里寻到他们灵动跳跃着的那个绿色村庄, 尽管我不确定这块土地上还能不能生长出它的子孙, 照此下去!
——题记
村庄是什么? 是水流潺潺, 遍地长满了野草与野花, 有山峦, 有梯田与瓜果, 还有乡亲自足自乐的笑脸。村庄是铺陈于大地上的一幅农耕画卷, 是我的精神家园。
打开村庄尘封的门, 我就看到了这个村庄, 看到了一方小院里养着的一群鸡鸭。我还看到一条老黄狗烦璪又无奈地耷拉着硕大的舌头满院子转悠, 转了一圈后, 就在门楼下阴凉地方卧下来, 一边哈达哈达喘着气, 一边看院中系着围裙忙碌的女主人。
傍午,天越来越热了, 从各家各户院墙内不断地有母鸡下蛋后抻着脖子, 一个比一个起劲地“咯咯哒、咯咯哒”自豪而又炫耀的声音传出来。寡妇三翠家的大门一如既往死死地紧闭着, 她紧闭着的狭窄门缝从来就不曾透出半丝的闲言碎语。
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汉叼着一只老木头烟袋沿河边慢悠悠地走着, 在他的肩上有一付木骅犁, 他身后不远处跟着一头老黄牛, 牛不时地甩着尾巴驱赶那些不即不离一路追随着的牛虻与苍蝇。牛背上有一捆青草, 后面还有一条追着老牛尾巴撒欢的狗。
……
我从村庄那扇尘封已久的门后轻易地就捡拾起这幅泛黄的老照片,
照片上落满了时光厚重的灰尘。当我一点点地拂拭去尘灰、当我细细审视照片的时候, 我看到了时光的冷厉, 它已经褪去了村庄昔日的温柔与明丽。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 我希望能够回到我从前的村庄。
多年来, 无论梦里梦外我一直就在追寻这个村庄, 我的车轮不停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滚动, 从城市到乡村, 再从乡村到城市。我的灵魂也跟随着我的脚步在这三十几分钟的路上徘徊, 就像一只飘忽在半空中的风筝。我在这一头, 家乡在另一头。那条长长的路是连结我和村庄的丝绳。
我的村庄名字带一个“沟” 字, 针对这个村庄, 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 在众多的史志中我没有找到关于村庄的历史记录, 只在一本乡志中发现了对于村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简单介绍, 可见这个村庄在历史上, 在人们眼中有多么微不足道。村庄隐于沟深林密的群山交叠处, 实际上就是群山皱褶处一条大沟里的百多户人家。而就这样一个深居简出的小村庄, 多年以后竟被人们发现了它存在的价值, 被人像名贵古董一样从深山里开发与挖掘了出来。许多年来,
这个大沟里的村庄一直就像一棵深深根植我心底的枣树, 我能记起它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还有沟里潺溽流淌着的小河。我是闻着它的花香, 吃着甜果, 喝着甘美河水长大的山里孩子。如今我的肉身走出了村庄, 我的灵魂却从来就没有从那里走出来, 从没有一刻将这个村庄忘记过。我一直被诱惑着, 我总惦记着, 渴望着能回到它的从前,去采摘, 去收获;我渴望着再次走进村庄的河, 用它的清波洗去我一路走来的风尘, 滤去我历经红尘的千百沧桑。
只是, 我没有想到村庄会长出那么多的刺。
小河干涸了。没有河水滋润的村庄开出了更多的花, 是变异的花, 无香无色。它结的果越来越少, 却长出了越来越多的刺。村庄在时间久远的干涩与无情磨砺下, 青葱被一点点地锈蚀掉, 一天天地露出了它的瘦骨嶙峋, 像一个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贫病者。
自此后, 我一直就在期盼, 期盼河流能重回我被时代割裂与瓜分了的村庄, 我等着它去唤醒村庄的沉寂, 去滋养灌溉, 去医治村庄的贫病。
我在等着它回来, 而它始终没有回来。
我等来的只是村庄刺的繁盛。尖锐的刺, 那么的醒目, 那么扎眼。
我被村庄的刺扎得生疼。
4.下面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尘封的门”表明作者所描述的村庄不是现在的村庄, 而是已经失去了的村庄,
表达出作者对从前村庄的深深的怀念。
B.作者写自己与乡村只有三十几分钟的路程, 却相隔两头, 灵魂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忽不定, 追寻不到梦寐以求的村庄。
C.“对一个村庄的坚守”并不意味着反对农村现代化, 它更多强调的是对自然朴素的生活环境和精神家园的强烈追求。
D.村庄长出的“刺”是在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现这样的村庄现状:经过现代化的开发而正在失去能够寄托自己灵魂的风貌。
5.文章标题以“失血”修饰“村庄”, 有怎样的效果? 请简要分析。(6分)
6.文中提到“村庄昔日的温柔与明丽”, 这“温柔与明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概括并举例说明。(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东方小四
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他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胡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盼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他也感觉到,有些人其实是在等着看笑话。
在痛苦无法排遣的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我终于有点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为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十分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以口若悬河。
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一个死过一次的人,还畏惧什么,还有什么不可失去的呢?还有哪种痛苦,无法化成春泥?故而,在一次批斗中,他与老舍等作家被逼跪成一圈,中间是熊熊燃烧着的他们从前的作品。在灼人的热浪与辱骂、鞭打面前,沈从文安之若素。事后拍拍灰回家,依然进行自己的文物研究。老舍在此事后,却不能从身心深重的痛苦与屈辱中解脱,当天自沉湖底。
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沈从文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都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他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真的,这个世界一点儿也不可怕。黑暗也不会黑得真让你走投无路。只要内心够强大,性情够执着,苦难不过是露珠,迟早会在阳光下化为轻雾。它可能会改变你的轨迹,却不能摧毁你的尊严与傲气。当然,它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她的妹妹张充和补充: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选自《读者》,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1949年沈从文被代表一种新环境的郭沫若全盘否定了,那个“反动文人”的定性,宣告了沈从文写作时代已经结束。
B.面对批斗,沈从文与老舍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C.面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文字,作者“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为沈从文与世无争,毫无声响的转身而感动。
D.郭沫若高度评价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还为之撰写了序言,以此来对沈从文的文物研究予以肯定。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语言生动形象,对比强烈,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也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B.文章以作者随手翻看沈从文的书信集开篇,引出对沈从文在“精神失常”时期的情况的交代,显得十分自然。
C.沈从文喜欢妻子张兆和的美丽、忠诚、纯真、微黑、大家闺秀的才气,虽然他们彼此并不能懂得对方,但他们却能相守一生,令人夸赞。
D.沈从文骨子里有一股倔劲。面对郁达夫的泼冷水,面对鲁迅的痛斥,他坚持自己的写作之路。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被苦难打倒的。
9.文章末尾张兆和评价沈从文:斯人可贵。请结合文本概括沈从文的可贵品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粱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千石”为汉郡守俸禄。“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真两千石高一级。
B.“变节”和苏轼的《方山子传》“稍壮,折节读书”一句中的“折节”同义,都是“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的意思
C.“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意思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D.“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古代相关词语不少,如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浚志向远大。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的空间以备将来容纳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
B.王浚精通治理,恩威并用。任职广汉时因施恩深得百姓依赖,又因施威使异族归顺。
C.王浚工作得力。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巨船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四方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王浚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2)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读下面唐诗,完成14-15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雨中
陈与义①
北客霜侵鬓,南州雨送年。
未闻兵革定,从使②岁时迁。
古泽生春霭③,高空落暮鸢④。
山川含万古,郁郁在樽前。
[注]①靖康年间,金兵攻入宋都汴京,北宋灭亡,陈与义南渡避难。此诗作于南渡避难时。
②从使:即使。③霭:云雾。④鸢:鸟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第一联写客居南方的诗人双鬓发白,眼前这一场雨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B.第二联抒发感叹,诗人因为没有听到战争平息的消息,觉得自己度日如年。
C.第三联写古老的湖泽上蒙上了层层云雾,傍晚时分,空中的飞鸟下落归巢。
D.本诗用词贴切准确,如首联用“送”表岁月不居,颈联用“生”状霭自下而上。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 , ______ 。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 )。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 的身影。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它值得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当初这里是 ,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 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当地多山,交通是一个难题,当地人就在水路上做文章,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 ,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这在今天同样值得借鉴。
1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时代如何,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
B.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价值是永不会褪色的。
C.无论时代如何,文化遗产背后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价值永不会褪色。
D.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来自四川的有位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雕出一对华表,在一双筷子上,让人印象深刻。
B.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
C.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让人印象深刻,他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
D.有位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来自四川,他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心无旁骛 穷乡僻壤 因地制宜 与时俱化
B.坚贞不渝 穷山恶水 因势利导 自出机杼
C.心无旁骛 穷乡僻壤 因势利导 自出机杼
D.坚贞不渝 穷山恶水 因地制宜 与时俱化
20.下面是某杂志社特别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敝刊因故未能及时联系到部分转载文章的作者,恳请作者见刊后联系编辑部,以便奉寄样刊。钱已按规定转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来稿在30天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请随便处理。
21.下面是某校为高一学生编写的学业规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鳗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鳗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时,拿开挡板,鳗鱼依然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活活饿死。
也许我们嘲笑鳗鱼的愚蠢,可遗憾的是,当挫折接踵而至,当失败如影随形,我们不也曾像鳗鱼一样放弃所有的努力,听任命运的安排吗?其实,不是因为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不去努力,而是因为我们不去努力,有些事情才难以做到。也许,只要再试一次,我们的梦想就会变成现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中一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村庄比拟为正在流血的人,更加形象地写出村庄受到破坏的状况;用“失血”具有警醒作用,有助于突出医治现代病或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主题。
6.自足自乐,鸡鸭牛狗、忙碌的女主人和叼烟袋的老汉构成了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人际和谐(善良守德):寡妇门前无闲言碎语,说明村民善良守德;环境优美,地处群山交叠、沟深林密处,有潺潺流水,有花香甜果。
7.A 8.C
9.①他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就坚持不放弃;②面对鲁迅、郭沫若的批评打击,他宽容忍让;③面对批斗中的辱骂、鞭打,他安之若素,不绝望;④在文学道路走不通后,他懂得转身,在痛苦中取得文物研究成就。
10.D 11.C 12.B
13.(1)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大,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有用以节制他的方法。”
(2)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
14.B
15.意为面对万古不变的山川,我烦闷地喝酒。抒发了山川如旧,国破家亡,有家难归,忧愁难消的郁闷之情。
16.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7.D 18.B 19.A
20.①“敝刊”改为“本刊”。②“恳请”改为“敬请”。③“钱”改为“稿酬”或“稿费”。④“转呈”改为“转交”。⑤“随便”改为“自行”或“自主”。
21.学生先要熟悉高考政策,并进行测评与辅导,进而找出适合的高考路径,制定科学完善的学业规划,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最后执行学业规划,同时通过心理调节和学习辅导,从而取得理想结果。
22.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