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00 KB
  • 2021-06-03 发布

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 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 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 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 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 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 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 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一一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 ‎ 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 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 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 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 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 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 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诗词字句。‎ D. 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 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 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 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对“外象之美”的解释不正确,原文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的内在的精神追求”。故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层层递进”不正确,文章是并列式结构。故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A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B项,“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故选C项。‎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 (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三个“绝盗”打着维护道德、惩罚逆子的旗号,利用人们的道德良知,行盗劫之事的狡诈凶悍,胆大妄为。‎ B. 小说题目精妙,一个“绝”字突出了盗贼的特点:假扮父子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的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 C. 小说情节平中见奇。开篇平实叙述;中间用大量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为真相的揭开蓄势;结尾的议论看似就事论事,实则发人深思。‎ D. “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极富有讽刺意味,突出了主人公老头子周密策划制造此盗案手段之“损”,方法之“绝”。‎ ‎5. 小说开头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冯骥才的小说语言形象风趣,简洁传神,贴近生活。本文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暗示情节:“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后面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②为下文埋下伏笔:写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为事过三天盗贼上门抢劫埋下了伏笔。③开篇营造了一派新婚的喜庆气象,“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与后文家中被盗贼抢劫,锁毁杯碎,财物尽失的狼藉形成对比,突出盗贼的凶悍,他们行径的可恶。 ‎ ‎6. ①“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运用比喻手法刻画人物,表现出老头子的怒不可遏,“过年放的火炮”这一喻体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分析“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运用比喻对人物进行刻画,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使人物如在目前,“两个铁球”这一喻体形象生动,贴近生活,也可给分。)②“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运用排比、词语的重复叠加,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形象可感,表现出人物的气愤之情,写出了老头子的狡诈,使得听其语言便可想见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分析“多损,多辣,多绝——多邪!”也可给分。)③“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长短句结合,极富表现力,简洁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形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综合全篇理解作者思路与情感,整体把握。D项,主人公指老头子和两个小子。 “老头子周密策划制造”不够准确。是不是由老头子策划的盗案,于文无据。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及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调动关于小说中作用题的知识储备,结合文本作答。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属于考查开头段的作用,首先明确着这段的大意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小两口的新婚气象。“人头极杂,邪事横生”这一背景的交代,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后面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新婚气象的营造,与后文家中被盗贼抢劫,锁毁杯碎,财物尽失的狼藉形成对比,突出盗贼的凶悍,他们行径的可恶;小两口初来乍到的介绍,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考生在作答时,能出现答案要点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同样是幽默和讽刺,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表达。请简析上述两段节选文字的语言特色有何不同”,这是针对语言特色设题,然后要回顾语言特色的赏析角度,如用词、句式、修辞等,还要回顾答题的模式。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这一句关注的是修辞。“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这句关注的是修辞和人物描写方法,“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这句是句式特点。考生也可从其他角度分析,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点睛】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枓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褴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对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 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 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答案】7. B 8. B ‎ ‎9. 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④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错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故选B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错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D项,“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错误,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故选B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移动支付带来便利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如材料一“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这说明移动支付应用非常普遍;如材料三“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褴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这说明移动支付比较方便,应用的门槛很低,随时随地可以办理各种服务;联系现实来看,使用移动支付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同时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可以避免现金丢失,也避免了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 ‎【注】①北兵:蒙古兵。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C.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D.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B. 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C. 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读书人。‎ D. 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 B. 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 C. 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 D. 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终于壮烈殉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答案】10. B 11. C 12. C ‎ ‎13. (1)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 ‎(2)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一般用排除法。本题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夺马奉其母南奔” 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南奔”做状语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理解原文文句,“载以鹿角车”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可以排除D。故答案选B。 ‎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C,“白衣”“布衣”“乌衣”三者内涵同中有异。布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借指平民:鸟衣,黑色衣服,古代贫贱者之服,借指穿黑衣的差役。故答案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选项C,“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理解错误,原文是“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故答案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疑”怀疑;“倚”依仗;“之”结构助词,的;“横恣”横行恣肆;“以”介词。(2)“已”已经;“易衣”换了衣服;“若”好像;“然”的样子;“擐”披挂;“顾”回头看。‎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出身于萧王的孙子辈。贞祐年间,陈和尚二十多岁,被蒙古兵掳掠,蒙古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安平都尉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乞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不久又丧失了马,母亲年老不能行走,(他们)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兄弟两人共同拉着,向南渡过黄河。宣宗感到很惊奇。陈和尚天资聪慧,一向爱好文史,人们把他看着是优秀的人才。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按规定改任总领,屯驻在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并了解内情。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李太和与方城镇防军军士葛宣翁相殴斗,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笞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横强悍,以输理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他)留话告诉妻子,一定要报复陈和尚。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愤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地的丈夫,向御史台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奏章呈递上去,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完颜斜烈去世。皇帝听到消息,才立即赦免了陈和尚,说:“主管部门上奏你因为私人愤恨杀人。现在因为你兄长去世(的缘故),我违背法令放免你,天下一定会有议论我的人。你发奋努力,建立功名,天下人才会认为我不是随意救免你的。”陈和尚边哭边行拜礼,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他)于是以平民百姓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年调任忠孝军提控官。正大五年,蒙古军进攻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应声而出。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这一天,他率领四百名骑兵打败了蒙古兵八千之众,名声震动天下。正大六年,取得卫州之战的胜利,正大八年,取得倒回谷之战的胜利。正大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战战败,(他)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蒙古大军入城,(陈和尚)就任由士兵在街巷中作战。陈和尚躲藏在偏僻隐蔽的地方,等到军队杀我掳掠稍微结束才出来,自己声称:“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兵士们用几个骑兵将他夹在中间,来到行营军帐前面。当时蒙古军想叫他归降,他被砍去脚折断胫骨也不屈服,嘴被割开,创口一直连到耳朵边,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也不停止,当时他年龄是四十一岁。这年六月,(哀宗)下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刻石立碑纪念他忠烈的事迹。‎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②‎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外舅:岳父。②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因家境贫苦,无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 “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 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 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15. 本诗感情丰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表达出了对妻儿的关心思念,面对来使,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表现出诗人对妻儿的深切关怀;②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诗人年亊已高,愁病交加,却还得忍受与妻儿的分离之苦,不禁悲从中来;③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结尾哀叹自己贫困潦倒,连妻儿都无力养活,只能分居两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难就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含蓄委婉,慷慨悲壮”错,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应是“通俗易懂,自然纯朴”。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答题要抓住关键点“情亲”“疏”“功名欺老病”等具体分析情感。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看似起得平平,道来却也不易。来了一位信使,而他所带的又正是自己朝夕盼望的妻儿的消息,这正是“家书抵万金”。“通”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就打上了强烈的感情印记。“妻孥且旧居”,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娇妻幼子,关山阻隔,不知有多久没有互通音讯了,作者想,他们的情况怎样?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面对远道而来的信使,脑海里日夜浮现的妻儿形象都要跳出来了,可是作者却写了这样一句淡而又淡的诗。颔联两句把沉吟犹疑的原因挑明了。作者的心理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形成的。家人分居异地,消息阻塞,祸福不知,一方面盼望消息,一方面对消息反而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生怕会有坏消息传来,特别在战乱年代这种矛盾心理更为突出。一旦获知妻儿都好,平安无事,作者就像久囚遇大赦,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心情立刻轻松起来,一扫嗫嚅之态,和信使也有说有笑了。因而“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两句就带有明显的愉快情绪,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一种自我慰藉。“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顾影自怜,年已老大,愁病交攻,连自己的妻儿都养活不了,想到这些,提笔回信之时,他便洒下了伤心之泪。全诗的思想深度也在此深入一步,由家庭的悲欢离合上升到身世的感慨,对社会不平的怨愤抗议也就意在其中了。‎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夸张的手法写杨贵妃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六宫他人皆无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本文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 (1). 回眸一笑百媚生 (2). 六宫粉黛无颜色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野哭千家闻战伐 (6). 夷歌数处起渔樵 (7).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8).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眸”“黛”“事”“颜”“伐”“夷”“夫”“溺”。‎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10时许,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________。‎ 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凝聚了建造者、设计者付出的多年心血和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的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放眼世界,在规模、技术、工艺等各方面能与港珠澳大桥媲美的大桥,________。‎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为世界首创。( ),用钢量可修建近60座埃菲尔铁塔。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全长约6.7公里。“海豚”桥塔是高‎105米、重3000吨的巨型钢塔,整体吊装在海内外________。‎ 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说,不仅是旅游业期待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物流业更是________。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以前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只用30分钟,粤港澳三地民众热切期盼的“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正逐渐形成。‎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久不息 寥寥无几 史无前例 翘首以待 B. 不绝如缕 寥寥无几 空前绝后 虚席以待 C. 经久不息 寥若晨星 史无前例 虚席以待 D. 不绝如缕 寥若晨星 空前绝后 翘首以待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 B. 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C. 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 D. 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全长55公里,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座凝聚了多年的建造者、设计者心血的大桥,以先进工艺、创新技术享誉全球,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B. 这座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的多年心血,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 C. 这座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凝聚了建造者、设计者的多年心血。‎ D. 这座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的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多年的心血付出。‎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第一处,形容掌声的热烈,长时间停不下来,从使用对象和语境的角度来看,应使用“经久不息”。“寥若晨星”和“寥寥无几”都形容极为稀少;常可通用。“寥寥无几”,用来直接陈述事物或人,而“寥若晨星”,形象性地比喻人或事物。第二处,句中是说在规模、技术、工艺等各方面能与港珠澳大桥媲美的大桥非常少。两个成语应该都可以。“史无前例”,指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第三处,是说港珠澳大桥的整体吊装在海内外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不能说“以后也不会再有”,应使用“史无前例”。“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虚席以待”,比喻空着尊位恭候别人或以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第四处,从前面“不仅是旅游业期待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可知,后面说物流业更是期待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从语境和使用对象的角度来看,应使用“翘首以待”。故选A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由后面“用钢量可修建近60座艾菲尔铁塔……”可知,括号中的最后一句中使用“跨海钢桥”与后面的“用钢量”衔接更好,这就排除BD两项;前面说“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为世界首创”,括号中的句子应是对该大桥的介绍,从括号中最后一句“世界最长……”可知,括号中的句子应是向读者介绍大桥的突出特点——长,一般先说具体的数字“全长55公里”,再说桥的地位,由实到虚,这就排除A项,故选C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这座凝聚了建造者、设计者付出的多年心血和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的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建造者、设计者”语序不当;“凝聚……技术、工艺”搭配不当。A项,“凝聚了多年的建造者、设计者心血”语序不当,改为“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多年心血”;C项,“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成分残缺,添加介词“以”,改为“以……享誉全球”;“建造者”“设计者”语序不当,需要互换;D项,“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多年的心血付出”搭配不当或者成分赘余,“凝聚……心血付出”不搭配,可以删掉“付出”。故选B项。‎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这则邀请函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邀请函 尊敬朱先生:‎ 您好!‎ 我校第21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定于‎2018年11月15日晚6点开幕,特鼎力邀请您前来观赏。届时,您会欣赏到花的绽放、舞的优雅,您会聆听琴的悠扬、歌的奔放。望您抽空参加,我们恭候您的惠顾!‎ 感谢您在贵校成长、发展历程中的真诚陪伴!‎ ‎××中学 ‎2018年11月13日 ‎【答案】(1)鼎力 诚挚 (2)聆听 听到 (3)抽空 拨冗 (4)惠顾 光临 (5)贵校 我校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邀请函,邀请函要求使用书面语,语言要庄重有礼貌。(1)“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句中用在邀请的语境,不得体,可改为“诚挚”。(2)“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指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句中用来指对方听音乐,不得体可改为“听到”。(3)“‎ 抽空”是口语,不合邀请函的语体要求,可改为“拨冗”。(4)“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句中指对方来参艺术节,不得体,可改为“光临”。(5)“贵校”是敬辞,是对方的学校,句中用来指自己的学校,不得体,可改为“我校”。‎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1.请描述下面一幅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90字),并写出它的寓意(不超过30字)。‎ 注:图中左上角的文字是“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答案】画面内容:主人抱着一只小狗在喂食,小狗不断张嘴索求食物,主人总是满足它,后来小狗长大,变成了一只膘肥体壮大狗,主人即便拴上绳索也难以控制它了,于是主人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寓意:人容易被某种习惯所左右,等到习惯养成,人就很难改变了。或(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一旦养成,人就很难改变了。)‎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描述下面一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然后观察漫画,看漫画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括哪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漫画内容即可,再看漫画反映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哪些现象,根据这个来概括寓意即可。漫画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而且这两个部分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很明显右上角是当初,主人抱着一只小狗在喂它吃东西,小狗不断张嘴要吃东西,主人不断的喂,左下角是现在,当初的小狗长大了,主人给它拴上绳子也没有办法控制它,主人感叹“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考生按照这种顺序来描绘漫画的内容即可。分析漫画的寓意要关注漫画的主体,从图上来看,主体是人和代表习惯的大狗,大狗的难以控制就好比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考生围绕这个来拟写寓意即可。‎ 五、写作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做 自 己 卸下堆笑面具,拖着疲惫的身躯,她背着书包回到家,莫名的空虚、失落。‎ 尤思响,十六岁女中学生,成绩平平,相貌中等,除了较好的人缘,其他地方都毫不起眼。然而,这两天,她竟听到了同学朋友背地里说她虚伪、爱装的小道消息。她不明白了,平时自己对周围同学百依百顺的,怎么这些人倒是说起自己的不是了。‎ 尤思响的待人处世经是:尽量听从别人,避免矛盾;凡事尽量别人拿主意,省下自己费口舌。于是,明明最不爱逛街的她怕大伙排斥她,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大伙去商量好的步行街度周末;明明不爱看言情片的她怕自己被孤立,只好勉强自己跟着同学去电影院;明明不喜欢讨论明星八卦的她为了参与同学的课间话题,不得不多在“课下充电”……从前大家对她的印象一直是个开朗随和的小姑娘,然而最近,她们也都从每次尤思响笑脸背后的落寞神情中发现了什么。于是,更辛辣的言论类似“尤思响你怎么没思想”之类的话朝她袭来,她简直快要崩溃了。‎ 不得已,尤思响将自己的苦恼向父亲尤主建倾诉。父亲尤主建是一位有主见的大学教授,听完女儿的烦恼后,他笑了笑,说道:“这倒让我想起了当年做学问,开始我也是极力推崇孔子‘和’的思想,后来才发现‘和’的精髓在于‘和而不同’。你们政治老师也肯定讲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亦如此,每个人的性格、风格、思维方式都不会完全一样,只有坚持做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更精彩。”尤思响其实不是真的没思想,她只是过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别人的制约。听了父亲的一番话,她似乎有所醒悟……‎ 现在的尤思响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她学会了拒绝陪同同学逛街的建议,她更愿意宅在家里看几本好书;她学会了独立,敢于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她喜欢的科幻片;她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她热衷于将新鲜的体育新闻与同学分享……更加不同的是,同学们更喜欢她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独一无二的尤思响,他们欣赏她的自信、果断与真诚。‎ 如今,面对那些同学朋友,尤思响也不再觉得身心疲惫,她也能够在这“和”的大环境中保持自己的“不同”。每天清晨,她轻松愉悦地背起书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做自己的快乐。‎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的提示语来自玛利亚·史利弗《做自己》一书的“编辑导语”,它很能引发人的一些感想。人是最自由的,又是最不自由的。生活在尘世之中,就必然受到一些外在条件、规章制度的限制约束,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不尽合理但又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客观存在,这时候,一味地抱怨批判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做绝对自由绝对自我的“自己”是不可能的,要认清此点,不要让自己的作文变成一个指责老师、家长,痛斥官员、社会的“发泄场”。在文体上,可以写议论文,写如何做自己,做一个怎样的自己,对“做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体会等,但忌泛泛而谈,要有明晰的思路,要有思维的层次。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只是注意文章要扣题,事件要简单。‎ 立意: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容易迷失自己,要坚守自我,因此,立意可以为“做自己”,“找到真我”,“倾听心灵的呼唤”等。材料如古代的陶渊明,美国的梭罗,现代的如梁漱溟,当前的如袁隆平等等。最好写出层次。‎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