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 MB
  • 2021-06-03 发布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分析综合课件(37张)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突破点五  分析综合 (2015· 天津卷 改编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问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 ( 同“趋” ) 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 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 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 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 淮南子 · 修务训 》)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 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 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 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 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 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 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 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 论衡 · 儒增 》) 鲁般者,肃州火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 酉阳杂俎 · 贬误 》) 【 注 】 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般”。 题型一 信息筛选 【 典题试做 】 【 例 1】 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3 分 )(    ) ① 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 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 解题点拨 】 答案: B 。 【 构建模型 】 五招巧解信息筛选题 1. 把准对象,忌张冠李戴 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 法,即把其他人物所做之事错位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人 物身上。在选文中出现的人物绝对不只是有一个,而 我们答这个题时只要抓住题干中的“某人”的行为举 止,就可以做初步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某人”所说所想所做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被排除,从而帮助解题。 2. 体情察意,忌断章取义 文言文中的主角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 吏、良母、孝子等,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 画人物性格,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因此要在典型环境中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 情”去分析人物性格。有时命题人在选择错例时,利 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质 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因此,作为考生必须学会体情察意,就文意定句意,在读懂通晓全篇的基础上,去掌握人物言行的真正意图。 3. 找准区间,忌层次不清 人物传记大多通过记叙事件去赞美或反映人物品格,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不同的事件去写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几个侧面。有的紧紧围绕一件事的过程去叙写人物品格。试题经常会就某一事件去发问,或者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如果在做题时从不同事件或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某一事件或某一阶段的错例排除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 4. 锁定内涵,忌无的放矢 题干对人物某种品质或做法的说法,有时是命题者自己进行了概括,有时则摘引原文中的字眼,它们有时是明晰的,有时则是隐晦的。如果审题粗疏,把握不清,筛选时就会“无的放矢”,因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5. 关注手法,忌貌合神离 人物传记类文段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往往采用多种手法,如叙述描写、作者评说,描写中又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而题干中有时指定筛选某种手法,在审题时就要仔细推敲,把那些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却刻画方法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排除,谨防“貌合神离”。 题型二 分析概括 【 典题试做 】 【 例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淮南子 · 修务训 》 一段中,鲁般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 论衡 · 儒增 》 一段中,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般记载的浮夸不实之处,从侧面反映出 《 论衡 》 作者的务实精神。 C.《 酉阳杂俎 · 贬误 》 一段中,对鲁般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 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般,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 解题点拨 】 答案: A 。 附 【 译文 】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悲伤。就 从鲁国 ( 出发 ) 赶路,走了十天十夜,脚上起了一层又 一层的老茧,但是却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了脚 ( 又向前赶路 ) ,到达楚都郢城。拜见楚王,说: “ 我 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 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 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 仍还进攻的呢? ” 楚王说: “ 果真 ( 如果确实 ) 得不到 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 呢? ” 墨子说: “ 我看大王您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 必定是名誉受损的。 ” 楚王 ( 又 ) 说: “ 公输 ( 现在 ) 是 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 城,为什么不能取胜? ” 墨子回答说: “ 请让公输 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 ( 演习一下 ) 。 ” 于是公输般摆 开器械 ( 来攻城 ) ,墨子也摆出守城的装备。 ( 公输般 ) 连续九次攻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 于是楚王只得命令士兵停止,中止了对宋的进攻。 儒者的书上称赞: “ 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 头雕刻成鸢 ( 老鹰 ) ,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 ” 说他们 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 0 下来,就是夸大了。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 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 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果真有机关,飞 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于是能一 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的话 说: “ 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亲。 ” 这是说巧 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 那上面坐着他母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终于失去了他母亲。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以致丢失他的母亲。看来这两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鲁般,是肃州 ( 甘肃省酒泉市 ) 敦煌人,具体的生 卒年代不清楚,他的手艺巧夺天工。曾经在凉州 ( 甘肃 省武威市 ) 修造佛寺,制作了木鹰,只要敲击三下 ( 木 鹰上面的 ) 木楔子, ( 木鹰就飞起来了 ) 鲁般就坐上它飞 回家。不久之后,他的妻子就怀孕了, ( 鲁般的 ) 父母 就盘问媳妇 ( 是怎么回事 ) ,妻子就原原本本地诉说了 原因。这之后, ( 鲁般的 ) 父亲乘机拿到了木鹰,敲击 了楔子十几下,就坐着木鹰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当地 的人以为是妖怪,就 ( 把鲁般的父亲 ) 杀掉了。鲁般又 制作了一只木鹰乘坐 ( 飞到了吴国都城 ) ,于是找到父 亲的尸体。 ( 他 ) 怨恨吴国人杀了自己的父亲,就在肃 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头仙人, ( 这个木头仙人 ) 手指着 东南方向, ( 于是 ) 吴国大旱三年。算卦的人说: “ ( 这 大旱 ) 是鲁般造成的。 ” ( 吴国人 ) 就拿了几千礼物 去向鲁般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 ( 木人 ) 的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唐朝初年,当地人还在向那个木仙人祈祷。 【 构建模型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四维度 1. 锁定重点 把握文章表述的重点信息。大幅文段的叙述重心是什么,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并从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2. 留心结语 仔细审读文章结尾部分,从中推敲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现在高考文言文的取材大多是人物传记,在这样的文章结尾大都有一段议论性的评价语言,这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所在。 3. 综合分析 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没有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了所叙述的人物事件之中。这就要求大家综合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从事件的细节中分析提炼出隐藏信息,进一步简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4. 比照原文 迅速从原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内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并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