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届全国卷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三)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家可能都接触过“神话”,比如很多人看过《西游记》,其中有孙悟空上天入地的故事,大家在生活中把它当成“神话”;一些朋友可能会看过《搜神记》《封神演义》之类,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了好多神,诸如财神、福神等,这也被当作“神话”。以上,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话概念。
而学术界的神话概念是不大一样的,学术界所研究的神话,是要有神圣性的。人们是真的相信、崇拜那些神灵,并且希望那些神灵能保佑自己,这类的神的故事,学术界才称之为神话。学术界定义的这个神话,是古人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也就是说,古代那些讲神话的人,是把所讲的神话里面提到的那些神灵当作真实存在的自己真实信仰的对象。他们把这个故事当作远古时代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而我们今天是不会把它当历史的,我们认为神话是古人的想象。在我们眼里,盘古开天地,那是绝对的神话;而三皇五帝属于上古史传说,还不算真正可信的历史。但是,古人认为这些神话是真的,把它们都当作历史来看。我们从俗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可以看出,古人是把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都看作连续的历史。
总之,神话是古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社会文化的那些规范,都是通过神话得到证明、得到肯定的。因此,神话在古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是学术界对神话进行严格定义的根本原因。虚构的故事是无法完成上述社会功能的。
(摘编自陈连山《古代神话传递了哪些关键信息》)
材料二
神话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遗产。如何继承与利用好这些遗产?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神话观仍然有启发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如何“拿来”,关键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批判,继承发展。
- 22 -
以众所周知的女娲造人神话为例,我们怎样看待它?就要辩证分析,学会“拿来”与“扬弃”。有关“女娲之肠,化为神”的记载较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后来文献与民间叙事中又出现了关于女娲造人的不同版本,这些内容看起来并不真实,甚至有些荒诞,但为什么会被后世接受并在传承中经久不衰?古人没有割舍它,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即使在当今,这些神话体现的文化价值也是多层次的,如少年儿童接触女娲造人神话,可能会激发想象力与好奇心;中学生阅读女娲造人神话,可能会领会文学创作方法;大学生阅读女娲造人神话,可能有助于认知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文化现象;研究者通过全面审视女娲造人神话,可能会发现描述细节与表达目的之间的微妙关系,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女娲造人细节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次造人时女娲很用功,造的人也很精致,而第二次则是因为女娲劳累而用绳子或藤条甩出泥点变成人的方法,造的人做工比较粗糙低劣。不同的造人方法就为人的等级观念的产生做好了铺垫。同时,这则叙事中隐含的“人命天定”的宿命思想,也通过女娲造人这么一个神话流传下来。
把握神话的本质,目的是更好地继承、创新与发展,特别是要用好那些优秀神话中蕴含的积极的价值观、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神话作为古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记忆,自产生之日起,其传承、发展、再解读、再创新就没有间断过。如许多民族广泛流传的伏羲女娲繁衍人类的神话,本来伏羲和女娲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神话体系,女娲可以看成是母系氏族时代的女祖先神,主要事迹是补天造人;而伏羲则是进入父系民族时代后产生的文化祖先,更侧重于文化发明。但随着后世婚姻家庭的出现,神话讲述者与受众通过与时俱进的默契,将这男女二神联系到一起,通过重新设定二人的血缘关系以及繁衍人类,重新建构了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文明人文始祖的地位。通过对这种神话的再创造和再解读,我们能领悟到神话作为古老文化传统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目前信息数据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给中华民族神话的传承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神话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更应该辩证分析其文化本质,正确把握,科学利用,为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摘编自王宪昭《现代人眼中的古代神话》)
材料三
- 22 -
众所周知,神话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发育初期的文化叙事,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于世界万物的最初想象,也是对于人类自身在世界中位置的最初设计、安排。以《山海经》为例,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神话外,还有大量的山川、河流、草木以及鸟、兽、龙、蛇等中华民族宗教信仰的图腾出现,它是中华文化中对于人的来源、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价值观层面诸多问题解答的起源。可以说神话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最早的、最浪漫的表达。
比如,对于人类以及世界万物起源的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即在“气”的层面上,人类可以与万物共同对话。这就将人放在与世界万物平等共处的位置上。人与万物的和谐、平等、共处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中国哲学、伦理和道德发展衍变,以至于今天中国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中,提倡和谐包容,倡导文明互鉴等政治理念,都有中国传统世界观的身影。这些具有思辨性的价值观在面对中华文化圈之外的民众传播时,往往不如一个故事、一个传说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动漫电影《哪吒》由一个母体诞生了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主人翁而展开故事。人的生命起于“气”,善良的“气”塑造一个善良的敖丙,邪恶的“气”造就一个有魔力但品行不佳的哪吒,这就十分形象地传达了中国古人世界观中对于世界起源的思想判断。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哪吒》才引起了海外观众的关注。
可以说,在阐释中国核心文化价值、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善用流传几千年的中国神话,有意识地放大和挖掘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元素,往往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哪吒》开了一个好头。
(摘编自何明星《向世界讲述中国神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上天入地、姜子牙分封诸神、盘古开天辟地,都不是学术界定义的神话。
B. 按照学术界的定义,只有人们真心信奉并希望能保佑自己的神的故事才是神话。
C. 正因为学术界对神话定义严格,因此,神话在古人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精神发育初期的文化叙事都是神话,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虽然是讲神的故事的,其中的一些角色具有上天入地的本领,但因为它没有神圣性,所以不是学术界所说的神话。
B. 古代讲神话的人把所讲神话里面的神灵当作真实存在,把神话故事当作远古时代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其实这些都不可信。
C. 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这就将人放在与世界万物平等共处的位置上,体现了人与万物和谐、平等、共处的价值观。
D. 动漫电影《哪吒》中不同性质的“气”形成不同品行的主人翁,形象地传达了中国古人世界观中对于世界起源的思想判断。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许多读者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于爱情
- 22 -
忠贞不渝,却不理解他们为何最终化成生命短暂而又脆弱的蝴蝶。
B. 汉族神话中说盘古是玉皇大帝派到凡间来开辟天地,而壮族神话中说盘古是在天上犯错后被贬到人间的。
C. 禹治洪水,凿轩辕开,谓与涂氏曰:“欲饷,闻鼓声乃去。”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D.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在复仇的表象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可贵品性。这种品性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十分重要。
4. 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继承与利用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B 3. D
4. ①开篇提出“如何继承与利用好这些遗产”的问题,接着予以回答,提出观点;②再以女娲造人神话为例,具体论述怎样看待神话;③然后进一步阐述对神话进行再创造和再解读的意义;④最后联系当前现实,提出应正确把握、科学利用中华民族神话。
5. ①发掘并运用优秀神话中蕴含的积极的价值观、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②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③有助于阐释中国核心文化价值,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意思对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盘古开天辟地,都不是学术界定义的神话”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古代那些讲神话的人……把这个故事当作远古时代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我们从俗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可以看出,古人是把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都看作连续的历史”,可见“盘古开天辟地”应是学术界定义的神话。
C项,“正因为学术界对神话定义严格,因此,神话在古人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说法错误。由原文“因此,神话在古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是学术界对神话进行严格定义的根本原因”可见,应该是因为神话在古人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术界对神话定义严格。选项的说法颠倒因果。
D项,“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精神发育初期的文化叙事都是神话”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神话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发育初期的文化叙事”,没有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 22 -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
B项,“其实这些都不可信”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三皇五帝属于上古史传说,还不算真正可信的历史”,与选项的表述程度不一致。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对待神话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批判,继承发展。
A项,“许多读者欣赏……却不理解……”,只是读者对传说故事的感悟,不能作为论据。
B项,“汉族神话中说……而壮族神话中说……”,这是比较不同民族对神话人物盘古的不同认识,不能作为论据。
C项,大禹治水是传说,且本项只是叙述大禹治水及其妻生启的情况,没有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不能作为论据。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开篇就提出了“如何继承与利用好这些遗产”的问题,然后回答了这个问题,“《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神话观仍然有启发作用”,接着提出了观点“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批判,继承发展”。
接下来,再以“众所周知的女娲造人神话为例”,具体地论述了应该怎样看待神话:“要辩证分析,学会‘拿来’与‘扬弃’”,要理解“这些神话体现的文化价值也是多层次的”。
然后,进一步阐述了要对神话“更好地继承、创新与发展”,以伏羲和女娲这两个相对独立的神话体系为例,论证了“对这种神话的再创造和再解读,我们能领悟到神话作为古老文化传统的开放性与创新性”,阐释了对神话进行再创造和再解读的意义。
最后,联系当前“目前信息数据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的现实,提出应“辩证分析其文化本质,正确把握,科学利用”中国神话。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 22 -
根据材料二中“把握神话的本质,目的是更好地继承、创新与发展,特别是要用好那些优秀神话中蕴含的积极的价值观、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内容和对伏羲和女娲这两个相对独立的神话体系的“再创造和再解读”,可见继承与利用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有利于发掘并运用优秀神话中蕴含的积极的价值观、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根据材料二中“更应该辩证分析其文化本质,正确把握,科学利用,为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的内容,可见继承与利用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根据材料三“可以说神话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最早的、最浪漫的表达”“今天中国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中,提倡和谐包容,倡导文明互鉴等政治理念,都有中国传统世界观的身影。这些具有思辨性的价值观在面对中华文化圈之外的民众传播时,往往不如一个故事、一个传说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在阐释中国核心文化价值、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善用流传几千年的中国神话,有意识地放大和挖掘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元素,往往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内容,可见继承与利用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有助于阐释中国核心文化价值,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当年那件事情
赵新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歉收,村里的社员们生活困难,不少人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那时候我在乡下一所初级中学教书,学校离我老家沟里村正好有十里地的路程。我还担任着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五六个学生都是沟里村的;他们一个个拿不出伙食费,所以都是走读生,天天来来回回跑饭吃,尽管很累,累也没有别的法子。
那一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那个时候这个节日不放假),晚饭时厨房里限量分给我们每位老师一个二两面的白面馒头、一个二两面的棒子面窝头,还有小半碗儿滴了一点点香油的凉拌菜,款待大家欢度中秋。我把饭端回我的办公室正准备享受节日的幸福和快乐时,突然想起了父亲:我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今年我已经23岁,是父亲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叫我读书识字的!
- 22 -
我想,今天晚上自炊自食的父亲会吃什么饭呢?老人家已经年逾花甲,烧火做饭拙手笨脚,不是稠了就是稀了,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是生了就是煳了。
而且今天非同一般,今天是一个很隆重很喜庆很讲究很传统的节日!
有夕阳照进屋里来,我桌子上的那个馒头热热地冒着香气。
有秋风吹进屋里来,我桌子上的那份凉菜悠悠地飘着香气。
我心念一动,激动地跑到教室,把正准备起身回家的赵尚叫到了我的办公室。
赵尚就是我们沟里村人。他既是我们班的学生,又是我的本家兄弟。这个孩子聪明好学,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担任着我们班的班长,我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是我很喜欢的学生之一。
他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迟;别人没来他来了,别人走了他还要坚持学习一会儿。
他个头儿长得也高,16岁的年纪,焕发出蓬蓬勃勃的青春气息。
他规规矩矩地问我:“老师,您找我有事?”
我点了点头:“赵尚,咱们村又是只剩你自己没走了?”
他回答:“是。老师,每天都这样。”
我说:“赵尚,今天可不一样,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
他说:“一样一样,八月十五我们家也没有好东西吃,能填饱肚子就不赖。”
这时候他才看见了我放在桌子上的白面馒头、棒子面窝头,还有那半碗滴了香油的凉菜。
他的眼睛大放光彩:“老师,您这是?”
我说:“赵尚,你把这个馒头、这碗凉菜给我爹捎回去,让他过个节日……”
他说:“老师,那……那……那您吃什么?”
我说:“我吃那个窝头。赵尚,这个事情不能告诉我爹,你就说我也吃的馒头。”
他点了点头:“是,老师。”
我把东西交给他,嘱咐他路上小心些,别洒了也别掉了。他说:“不会不会,这么贵重的东西,我能不负责任,给老师弄丢了?”
他又说:“老师,这是您的一片心意啊!”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肚子叽里咕噜叫起来,打雷一样沉闷。他们中午不带饭,硬扛着,他饿了啊!
两三个星期过去以后,我回沟里村看望老爹。爹很动感情地说:“小子,八月十五你给我捎的那个馒头、那碗菜,我都收到了,也都吃掉了。你正年轻,饭量大,别老是惦记我……”
- 22 -
我说:“爹,您把我拉扯这么大,那还不是应该的么。”
爹用粗糙的手抚摩着我的头:“小子,那东西真是好吃,真是香甜,真是有味道,这个八月十五真是没有白过!”
爹满脸的幸福和高兴,我满心的幸福和高兴。
一年后赵尚考上了高中。
几年后赵尚考上了大学。
又几年后赵尚大学毕业,在我们县政府参加了工作。
赵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八月十五,就提着两瓶酒两包月饼到家里看望我。提起当年那件事情,他立起身来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说:“老师,对不起,那一年八月十五您让我给您家大伯捎东西,我在路上饿得走不动了,就偷吃了半块馒头,偷吃了一点点凉菜……”
我很吃惊:“是吗是吗?赵尚,你只把半块馒头交给了我爹?”
赵尚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老师,对不起,那时候越吃越想吃,越吃越香甜,反正也是吃了,就管不住自己了,我把那馒头把那菜一口气吃光了,这才觉得自己犯了错误,丢尽了脸面……”
赵尚紧接着问我:“老师,我当天晚上就把这件不光彩的事情告诉大伯了,说我日后一定一定报答他,大伯没有告诉您?”
我摇了摇头:“没有,爹只字未提。爹只说那些东西真香甜、真好吃。”
赵尚的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打湿了他的衣襟,打湿了他脚下那片土地。
还怎么报答老人呢,老人家已经去世。
(选自《金山》)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段紧扣标题展开回忆,将时光拉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不但点明“当年那件事情”的发生时间,还使小说带有一种历史沧桑感。
B. 就在“我”准备享用馒头和凉菜、享受节日的幸福和快乐时,“我”突然想起了父亲,于是决定把饭菜带给父亲。可见,“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C. 爹没有吃到儿子送来的饭菜,因此,“满脸的”幸福和高兴是故意装出来的;“我…满心的”幸福和高兴是真情流露,因爹幸福和高兴而由衷高兴。
D. “还怎么报答老人呢,老人家已经去世。”这句话语短情深,蕴含了对爹已去世的悲伤,对已去世的爹的怀念以及对再无机会报答爹的遗憾。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2 -
A. 小说第二段宕开一笔,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社员们生活困难,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社会环境,也为“那件事情”的发生做了铺垫。
B. 小说构思缜密,如写赵尚看到食物对“眼睛大放光彩”、跟“我”说话时“肚子叽里咕噜叫起来,打雷一样沉闷”等,为后文写他偷此馒头和凉菜埋下伏笔。
C. 小说注重锤炼语言,如描写夕阳下的馒头和秋风中的凉菜,同样是香气,前者是“热热地冒着”,而后者是“悠悠地飘着”,用语准确传神,并且不乏文采。
D. 小说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赵尚听到“爹只字未提”“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这一处侧面描写真实地表现出赵尚内心的感动和内疚。
8. 小说以“当年那件事情”为题,有何作用?
9. 小说中“爹”的形象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情节上,“当年那件事情”是本文的中心事件,全文紧紧围绕“当年那件事情”展开情节,刻画人物。②效果上,时间概念“当年”和代词“那”引发读者联想,具有悬念效果,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9. ①坚强独立:“我”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是爹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我”工作后爹独自一人自炊自食。②关爱儿子:嘱咐儿子“正年轻,饭量大,别老是惦记我”。③善良大度:对赵尚偷吃之事只字不提,说那些东西“都收到了,也都吃掉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项,“‘满脸的’幸福和高兴是故意装出来的”理解片面。爹虽然没有吃到儿子送来的饭菜,但儿子的这份孝心足以让爹感到幸福和高兴。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项,“这一处侧面描写”分析不正确。“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此处对于赵尚而言,属于正面描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
- 22 -
小说标题“当年那件事情”指的就是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赵尚吃了“我”让他捎给“我”爹的一个白面馒头和一碗凉拌菜,而“我”爹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我”。因此,题目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也围绕着“那件事情”刻画了“我”爹的善良大度,赵尚的知错就改、懂得感恩以及“我”的孝顺。
另外,题目“当年”暗示了事情发生的时间,“那件事情”表达又比较含蓄,这样会触发读者的好奇心,想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题目设置了悬念,能吸引读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能力。
小说中的“我”爹出场不多,但寥寥几笔,却生动刻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的形象。文章通过八月十五“我”的回忆,描写了父亲的不易和坚强,“我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今年我已经23岁,是父亲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叫我读书识字的”,一个父亲含辛茹苦将儿子拉扯大,又送他上大学,这期间的艰辛可想而知;而现在的父亲年事已高,还要“自炊自食”,独立生活,“老人家已经年逾花甲,烧火做饭拙手笨脚,不是稠了就是稀了,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是生了就是煳了”,通过这样的描写,一个坚强独立的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后来“我”回家后爹对“我”说“小子,八月十五你给我捎的那个馒头、那碗菜,我都收到了,也都吃掉了。你正年轻,饭量大,别老是惦记我”,父亲对儿子的孝顺懂事十分满足,作为父亲,他既为儿子的懂事欣慰,又担心他吃不饱,嘱咐他不要惦记自己,表现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同时,通过后文多年之后赵尚来看“我”,说“老师,对不起,那时候越吃越想吃,越吃越香甜,反正也是吃了,就管不住自己了,我把那馒头把那菜一口气吃光了,这才觉得自己犯了错误,丢尽了脸面”,“我”才醒悟,父亲当年说的那些话“小子,那东西真是好吃,真是香甜,真是有味道,这个八月十五真是没有白过”,既成全了“我”的孝心,又维护了一个孩子的尊严,老人是多么的善良、大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登,字元登,武定侯英孙也。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善议论,好谈兵。正统中,从王骥征麓川有功,擢锦衣卫指挥佥事。又从沐斌征腾冲,以功迁署都指挥佥事。十四年,车驾
- 22 -
北征,扈从至大同。登告学士曹鼐、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不从,遂及于败。当是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汹汹。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拊循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曰:“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营沙窝。登率兵蹑之,大破其众,追至栲栳山,斩二百余级,得所掠人畜八百有奇。边将自土木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捷闻,封定襄伯,予世券。时镇守中官陈公忌登。会有发公奸赃者,公疑登使之,遂与登构。帝谓于谦曰:“大同,吾藩篱也,公与登如是,其何以守!”遣右监丞马庆代公还,登愈感奋。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上皇既还,代王仕壥颂登功,乞降敕奖劳。兵部言登已封伯,乃止。二年,登以老疾乞休,帝不听。是时边患甫息,登悉心措置,思得公廉有为者与俱。其秋,以疾召还。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登去,大同人思之。成化八年卒。赠侯,谥忠武。登为将兼智勇。尝以意造“搅地龙”,凿深堑,覆以土木如平地,敌入围中,发其机,自相撞击,顷刻皆陷。又仿古制造偏箱车,中藏火器,上建旗帜,钩环联络,布列成阵,战守皆可用。其军以五人为伍,教之盟于神祠,一人有功,五人同赏,罚亦如之。十伍为队,队以能挽六十斤弓者为先锋。十队领以一都指挥,令功无相挠,罪有专责,一时称善。
(节选自《明史·郭登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B. 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C. 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D. 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指明英宗朱祁镇。
B. 世券,犹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
C. 兵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军事。
D. 赠侯,赠即赐予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最高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2 -
A. 郭登出身名门,从军立功。他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子,自幼聪敏,长大后博闻强记,擅长议论,喜好谈兵,后跟随王骥、沐斌出征,立有战功并且升职。
B. 郭登临危不乱,勇于担当。大同战败后,人心惶惶,他挺身而出,修整城墙,修缮兵器,抚恤士兵,吊死问伤,亲自为士兵裹伤敷药,发誓与城共存亡。
C. 郭登以少胜多,大败敌寇。景泰元年春,敌寇几千骑兵入侵,郭登率兵跟踪追击,杀敌二百余,俘虏八百多,一改边将畏战之风,令士气为之一振。
D. 郭登治理大同,颇有成就。他刚到大同时,可以作战士兵才几百人,战马一百多匹;等到离开时,战马达到一万五千匹,精兵数万,大同屹然成为大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同,吾藩篱也,公与登如是,其何以守!
(2)是时边患甫息,登悉心措置,思得公廉有为者与俱。
14. 郭登为将之“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大同是我的屏障。陈公与郭登如此,将拿什么守卫?
(2)这时边患刚刚平息,郭登精心安排,想得到公正廉洁有作为的人和他一起(共事)。
14. ①凭想象制造新式武器“搅地龙”;②仿照古制建造攻守兼备的武器偏箱车;③将士兵编成伍、队,分清责任,严明赏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故”表示因果关系,“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是“数来攻”的原因,因此“先欲取大同为巢穴”之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B项;
“及”是“等到”的意思,“及每至辄败”是指“等到每次去攻打总是战败”,句意完整,其间不能断开;“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是定语后置句,其间也不能断开,由此排除D项。
这句话的意思是:起初,也先打算攻取大同作为据点,所以屡次来进攻。等到每次去攻打总是战败,有一营几十人不能生还的,敌势被震慑住,才开始有归还上皇之意。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忆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 22 -
项,“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最高等”说法错误。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侯是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而非最高等。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俘虏八百多”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得所掠人畜八百有奇”,意思是获得被敌寇掠夺的人畜八百多,而不是“俘虏八百多”。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也”,判断句式,……是……;“藩篱”,名词,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何以”,拿什么;“其何以守”(宾语前置句)。
(2)“甫”,副词,刚刚;“息”,平息;“措置”,动词,安排,处置;“公廉”,公正清廉;“俱”,一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内容、归纳相关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尝以意造‘搅地龙’,凿深堑,覆以土木如平地,敌入围中,发其机,自相撞击,顷刻皆陷”,可见郭登凭想象制造新式武器“搅地龙”,是其“智”的体现。
根据原文“又仿古制造偏箱车,中藏火器,上建旗帜,钩环联络,布列成阵,战守皆可用”,可见郭登仿照古制建造攻守兼备的武器偏箱车,是其“智”的体现。
根据原文“其军以五人为伍,教之盟于神祠,一人有功,五人同赏,罚亦如之。十伍为队,队以能挽六十斤弓者为先锋。十队领以一都指挥,令功无相挠,罪有专责,一时称善”,可见郭登将士兵编成伍、队,分清责任,严明赏罚,是其“智”的体现。
【点睛】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遵循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段,分层次。先通读所给文段或画线语句,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给定语句的内容划分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第二步,寻找标志,细切分。(1)查名词、代词、动词,定主语、谓语、宾语。(2)找对话词语:“曰”“云”“言”,定说话区域。(3)找虚词:辨句首、句中、句尾虚词位置。(4)查句式:定语序,防误断。(5)看对称,定上下句。(6)析修辞,定语句断点。第三步,通读文段,查连贯。反复诵读断后文段,检查所断文段是否语意贯通,符合语法规范。对个别疑难之处,可再次根据上下文及断句的技巧进行推断。
参考译文:
- 22 -
郭登,字元登,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子。从小聪颖敏捷。等到长大成人,博闻强记,擅长议论,喜欢谈论兵法。正统年间,郭登跟从王骥征讨麓川有功,被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郭登又跟从沐斌征讨腾冲,因功升任代理都指挥佥事。十四年,皇帝北征,郭登护卫到大同。郭登对学士曹鼐、张益说“皇上应当进入紫荆关”,(那二人)不听,于是导致失败。在那个时候,大同军士大多战死,城门白天关闭,人心惶惶。郭登慷慨勉励,修整城墙,修缮兵器;抚恤士兵,慰问死者的家属和受伤的将士,亲自为他们包扎伤口敷上药物,说:“我发誓和此城共存亡,不让你们单独死去。”景泰元年春,侦察得知敌寇几千骑兵,从顺圣川侵入在沙窝扎营。郭登率兵跟踪,大败敌兵,追到栲栳山,斩首二百余人,获得被掠夺的人畜八百多。边将自土木堡之败以后,畏惧退缩没有敢于与敌作战的。郭登率领八百人打败敌人几千骑兵,军队士气为之一振。捷报奏报朝廷,郭登被封定襄伯,朝廷给予他世袭的铁券。当时镇守宦官陈公妒忌郭登。恰巧有人揭发陈公谋求受贿,陈公怀疑是郭登主使,就与郭登结怨。皇帝对于谦说:“大同是我的屏障。陈公与郭登如此,将拿什么守卫?”朝廷派右监丞马庆取代陈公,郭登更加感激奋发。起初,也先打算攻取大同作为据点,所以屡次来进攻。等到每次去攻打总是战败,有一营几十人不能生还的,敌势被震慑住,才开始有归还上皇之意。上皇已回,代王朱仕壥赞颂郭登功劳,请求颁发敕书奖赏慰劳。兵部称郭登已封为伯,才作罢不再封赏。二年,郭登因为年老多病乞求退休,皇帝不允许。这时边患刚刚平息,郭登精心安排,想得到公正廉洁有作为的人和他一起(共事)。这年秋,郭登因病被召回京。郭登刚到大同时,可以作战的士兵才几百人,战马一百多匹。等到此时战马达到一万五千匹,精兵数万,大同屹然成为大镇。郭登离去,大同人很想念他。成化八年,郭登去世。赠侯爵,谥号忠武。郭登为将智勇双全。他曾经凭想象建造“搅地龙”,挖深沟,用土木覆在上面像平地一样,敌人进入阵中,发动机关,敌人自相撞击,一会儿全都陷入坑中。他又仿照古制建造偏箱车,车中藏有火器,上面插有旗帜,以钩环相互联络,排列成阵,攻守都可使用。他的军队以五个人为一伍,教导他们在神祠盟誓,一个人有功,五个人一起受赏,责罚也是如此。十伍为一队,队中以能拉开六十斤弓的人作先锋。十队以一名都指挥统领,命令他们战功不要相互阻挠,犯罪有专人负责,一时被人们称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
刘长卿
杜门成白首,湖上寄生涯。
- 22 -
秋草芜三径,寒塘独一家。
鸟归村落尽,水向县城斜。
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扣羊处士的“处士”身份,言其闭门自处一直到老,在湖上以打渔为生。
B. 颔联描写羊处士别业的环境:丛生的秋草遮蔽了小径,孤零零的房屋独处寒塘。
C. 颈联用语传神:“尽”写出了归鸟渐渐隐没于村庄尽头,“斜”刻画秋水的形态。
D. 中间两联写景壮丽,画面开阔,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仰视有俯视。
16. 诗歌尾联是怎样突出羊处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用典:化用陶潜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陶渊明比拟羊处士,以陶渊明家园比拟羊处士别业,含蓄贴切,富有韵味;②烘托(衬托):以篱笆、菊花等典型景物烘托羊处士宁静淡泊、高雅脱俗的隐者形象。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D项,“写景壮丽,画面开阔”说法错误。颔联“秋草芜三径,寒塘独一家”和颈联“鸟归村落尽,水向县城斜” 描写了羊处士别业的环境:秋草遮蔽着小径,寒塘边小屋孤零,归鸟渐远,秋水流动;这两联写景不是“壮丽”而是“清丽”;画面也谈不上“开阔”,特别是颔联,如同两个特写镜头,将小径荒芜、秋草丛生和寒塘冷落、小屋寥落的场景写得如在眼前。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
从用典的角度上看,诗歌化用陶潜诗文“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形容羊处士的居处“秋草芜三径”“自有东篱菊”,用陶渊明来比拟羊处士,以陶渊明的家园比拟羊处士别业,丰富而含蓄地表达了对羊处士淡泊名利、酷似陶渊明的高洁情怀的赞赏,生动贴切,富有韵味。
从烘托(衬托)的角度上看,诗歌尾联“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中,“篱笆”“菊花”的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多指清新高雅的人格精神和隐逸的品格,本诗中,以篱笆、菊花等典型意象烘托羊处士宁静淡泊、高雅脱俗的隐者形象。
- 22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唐朝及后代统治者发出了警告——骄奢亡国。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手法揭露了秦统治者掠夺、挥霍财富的疯狂。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用过渡句把全词连接起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上片的景物描写进行概括,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下文对周瑜的赞颂。
【答案】 (1). 闻道有先后 (2). 术业有专攻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5). 江山如画 (6). 一时多少豪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默写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术”“攻”“锱铢”“泥沙”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瓯江上远眺,左边的卧龙山峰峦连绵,临江壁立;右边的伏虎山孤峰崛起,一柱擎天。而旗、鼓二峰对峙如门,险象环生,让石门洞在瓯江的烟雨迷雾里愈加有洞天仙境的意蕴。进入石门,两侧壁立千仞,那连绵起伏如飞虎腾龙的群峰,围出了一个天然洞府。浸透古韵的山中小路似仙人遗落的竹简,在曲径通幽中记录下悠远的岁月,在坎坷不平中衔接曲折的历史。一座山就是一个洞,这应该是 ①__ __。苍穹为顶,群山作壁,在无尽的岁月里,在浩瀚的时光中,石门洞蕴积自然风情的大美和人文景观的厚重。
石门洞以其洞天仙境之幽, ② 。李白、王安石、沈括、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等皆在这里留下墨宝。在石门洞一百多处摩崖碑刻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遗迹,还有艺术的再现以及文化的传承。
是奇山秀峰造就了石门洞的绝美风情,是怪石异水点化了石门洞的奇幻意境。一道石门飞瀑就像一处点睛之笔,将石门洞的美景推向极致。“乱抛雪玉从天下,散作云烟到地飞”,这是何等的气势,在生命的逆境之中,飞瀑把跌落当作了另一种腾飞。
18. 第一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22 -
A. 比喻、对偶、夸张 B. 比拟、比喻、排比
C. 借代、对偶、夸张 D. 比拟、比喻、夸张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奇山秀峰、怪石异水造就、点化了石门洞的绝美风情和奇幻意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A 19. ①原文将两个内容分开表述,且用“是”字句强调了奇山秀峰、怪石异水对于成就石门洞的绝美风情和奇幻意境的重要作用;②原文为整句。句式精工,朗朗上口,具有形式上的整饬美和声韵上的音乐美。
20. (1). 世间最大的天然洞府了 (2). 吸引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旗、鼓二峰对峙如门”一句,将对立的山峰比作“门”;“那连绵起伏如飞虎腾龙的群峰”一句,将连绵起伏的山峰比作“飞虎腾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苍穹为顶,群山作壁”等句,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使用了对偶的手法。“伏虎山孤峰崛起,一柱擎天”,是说伏虎山孤峰托天;“进入石门,两侧壁立千仞”,是说山峰像墙壁一样陡立,这是使用了夸张手法。本段中没有借代、排比和比拟。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句式上来看,原句采用了结构相同、语意对称的整句,整饬精巧,读起来朗朗上口。而题干中的句子是散句,没有这样的形式美和音韵感。
从内容上看,原句将“石门洞的绝美风情”和“石门洞的奇幻意境”两个内容分开来表述,条理清晰,内容明确;而且用“是”字构成两个判断句,强调了奇山秀峰、怪石异水对于成就石门洞的绝美风情和奇幻意境的重要作用。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 22 -
根据前文的描述“围出了一个天然洞府”和上句“一座山就是一个洞”,可见石门洞正是一个“天然洞府”;再结合“这应该是”的提示,所以这里应填:世间最大的天然洞府了。
根据前句“石门洞以其洞天仙境之幽”和后句对“李白、王安石、沈括、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等”的列举,可见石门洞吸引了历代文人,所以这里应填:吸引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城市建设的主体是人民。②只有有了人民的支持和参与,③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④在城市建设中,要发扬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⑤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⑥尊重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⑦鼓励市民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⑧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答案】②“只有”改为“只要”。④“发扬”改为“发挥”。⑥“参与权、知情权”改为“知情权、参与权”。⑦“各种方式”前加“通过(以、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中,“只有”和后文的“就”搭配不当,应将“只有”改为“只要”。
④中,“发扬”和“作用”搭配不当,应将“发扬”改为“发挥”。
⑥中,“参与权、知情权”语序不当,应当是先知情、再参与,应将“参与权、知情权”改为“知情权、参与权”。
⑦中,成分残缺,应在“各种方式”前加“通过”或“以”“用”。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中心事件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单位的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该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2020年6月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答案】关键信息:“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
【解析】
- 22 -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能力。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是“墨子号”取得的成果,“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是“墨子号”取得成果后在行业领域中的意义和影响,这是新闻的关键信息。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单位”是“‘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究团队”,“该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是“量子号”试验成果的具体阐释,“相关研究成果2020年6月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是该成果的后续报道,都与关键信息关系不大,可以删去。因此,应压缩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
四、写作(60分)
23.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2020年5月22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前,来自中国疫情防控主战场——湖北省一家医院的全国人大代表罗杰,第一个亮相“代表通道”。和往年不同,今年的“代表通道”通过网络视频方式进行。面对记者的远程提问,罗杰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多人医疗团队全力救治一位87岁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我们全心全意守护每一个生命。”罗杰说。
材料二 这次两会会期一共8天。会期压缩了,议程并没有减少。由于日程紧凑,有些过去在白天举行的会议,改在晚上进行。代表、委员们还发现,他们审议讨论的好几份报告,与往年相比变短了。其中,政府工作报告篇幅比去年减少近一半。篇幅虽短,内容并未“缩水”,处处体现着浓厚的民生关切。
对于上述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在“变与不变”中触摸民生温度
孟夏草长,花开五月。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我们迎来了全国两会。
- 22 -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这场盛会的意义非同凡响。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历年的全国两会受到的关注度都雄踞高位。同时,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我们又能从中感知社会进步、触摸民生温度。两会在变,变化的是崭新的议题,承载的是崭新的希望;两会又不曾改变,不变的是浓浓的民生情怀,以及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初心。
今年的全国两会格外引人瞩目,一个是召开时间上的延迟,一个是会期的精简,包括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将采用视频方式进行。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这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召开的全国性会议,非常时期的国之大事,民生保障尤为牵动人心。让人欣慰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加快恢复,复苏势头强劲、向好态势明显,这就使得老百姓的民生保障有了坚实基础,给稳稳的安全感注入了持久动力。
就业、医疗、公共卫生……老百姓最关注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解读会议、回应期待的切入点。疫情下半场如何打?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何定?民生保障如何纾困托底?脱贫攻坚如何啃下“硬骨头”完成“加试题”?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实际上都是与老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身边事”,这都能从本次全国两会上找到答案。不论是解读每一个有深度的提案议案,还是参与每一次有力度的公共讨论,老问题、新话题,大目标、小切口,在“变与不变”中去感悟全国两会,就能在浓浓的民生情怀中重振经济复苏的活力,凝聚奋进前行的伟力。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民生情怀最生动的诠释。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在变化,但不变的是民生情怀,不变的是祖国和党对人民大众始终如一的关怀;中国在变与不变中让人民能够更好的享受祖国释放的红利,让发展迈向新的高度,更能感悟民生情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写作本题,关键是要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抓住两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提炼出恰当的立意角度。仔细推敲这两则材料,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叙述2020年两会和往年两会的变与不变之处:变化的是接受记者采访的方式、会期、日程、报告篇幅等;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民生的关切。一言以蔽之: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本质。写作时,可围绕“民生关切”这一中心话题,结合材料内容,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展开自己的联想与想象。
【立意】变化的是开会的形式,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
变化的是外部环境,不变的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坚持;
变化的是发展环境,不变的是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素材】
- 22 -
(1)脚上沾着泥土,心中装着民情;民心,是永不过期的介绍信;厚立为民之志,多积尺寸之功;释放民生红利,增强百姓获得感。
(2)做好民生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地区统筹。民生保障涵盖就业、物价、医疗等多个领域,涉及多个部门,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就业政策的调整、物价稳定的及时、医疗卫生的覆盖,无不对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做好疫情防控时期的民生保障,需要厚植“一盘棋”思想,在出台政策、推出举措时立足大局、顾全大局,同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做到分类施策,形成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分工协调和良好配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要推动保供稳价,把民生物资供给广开源、运输保畅通、价格保平稳、质量严把关的相关举措落到实处,尽力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要准确分析、科学研判就业形势,坚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把支持企业稳岗摆在首位,把拓展就业空间、优化就业服务、加大待就业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抓好稳岗就业。
(3)做好民生保障,需要进一步关注生活困难群体。这次疫情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受影响人口多,对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低保家庭、独居老人等部分群体的冲击更为严重,有些地方因疫情导致产品“卖难”问题,有些企业因疫情造成资金困难,他们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困难、经营困难或心理压力。社会救助作为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要在此时做到力度不减、对不漏、针对性更强,出台政策对受冲击的困难群体实施紧急援助,谨防因疫情导致的致贫返贫现象发生,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打一场保卫战。
(4)做好民生保障,需要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全国上下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再次得到彰显。做好民生保障,同样需要凝聚起中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民主党派的显著优势,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是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一件件社情民意、一条条科学建言,通过不同渠道反映给有关部门,为民生保障政策的出台、落地、完善贡献了力量。在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刻,民主党派广大成员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民生保障、建言民生保障,立足本职、发挥专长建有用、管用之言,让民生保障政策更加科学有效。
【结构】
- 22 -
例文首先以标题定观点:在“变与不变”中触摸民生温度。然后指出两会的宗旨:两会在变,变化的是崭新的议题,承载的是崭新的希望;两会又不曾改变,不变的是浓浓的民生情怀,以及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初心。观点切题。接着从两会的格外引人瞩目的两件事:一个是召开时间上的延迟,一个是会期的精简。这种变化其实就是关注民生的表现,然后从会议的内容上列出具体的关注民生的措施。最后指出:在变与不变中让人民能够更好的享受祖国释放的红利,让发展迈向新的高度,更能感悟民生情怀。回扣开篇,首尾圆合。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