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季延中学2017年秋高二年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耕文明时代留下的思想遗产中,具有深远价值的一种是上遵天道、下循地理的观念。先秦哲人谈及此点,多半是论证伦理、政治问题的借喻,农学家则是正面探讨这一问题。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经验时,概括出传统农畜产业的循环生产模式(如图所示):
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此类经验概括还是浅层次的,但所包蕴的意义却很深远,与当下正在觉醒的“绿色意识”在理念上相通。“绿色意识”主张人类应仿效绿色植物,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以利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
从“绿色意识”中还可引申出“绿色消费”的观念,即适度消费意识。当下发达国家的高消费已经造成资源的巨量损耗,而发展中国家消费观念更新的速度,大大快于科技与经济发展速度,形成一种浮躁、超前的消费取向。值此之际,倡导天人协调的绿色意识及其表现———绿色消费,可以改变高耗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主体与客体协调互济。
人类对自身和外在自然界相互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主客浑然一体阶段”“主客体两分对立阶段”“主客体辩证统一阶段”。东亚的思维方式未能充分展开主体与客体的分离,总体而言,天人合一观念占优势,天人相分观念没有获得充分发育。这一倾向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特别艰难曲折互为因果。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当下正在形成之中的“主客体辩证统一”思维方式富于启迪。这正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东西方哲人注目于东亚智慧的原因所在。
东亚智慧没有也不可能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资仿效的完备样板,它所提供的只是闪耀着真理之光的某些启示,但它阐扬的人与自然一体观,对于祛除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导致的种种弊病,无疑具有精神疗治作用。
印度思想中也有此类资源,泰戈尔说:印度人强调人和宇宙和谐。这种思想与中国先秦哲人“人与天调”的理念是相通的,它们对现代人克服主体与客体截然对立造成的生态危机富于启示性。当然,这种“克服”绝不是否定现代文明,重回古代的“主客不分”,而是利用现代科技,将现代生产力引导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运作轨道上。
现代西方一些思想家,开始超越人与自然两分对立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指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双向互助式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这种认识与中国一千年前的哲学家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的命题一脉相通。
(选编自冯天瑜《古典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之道》,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哲人和农学家对上遵天道、下循地理这一观念的探讨,观点虽有分歧,但都具有深远的价值。
B. 传统农畜产业的循环生产模式,蕴含了有机循环、生生不息的思想,在理念上与当下“绿色意识”是相通的。
C. 贾思勰总结概括出来的农畜产业循环生产模式,它尽管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却是深远的。
D. “绿色消费”是一种适度消费,它能够有效抑制资源的过度损耗,有利于缓解主客体对立失调。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会影响社会发展,在中国,天人相分的观念没有获得充分发育,因此现代化进程特别艰难曲折。
B. 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属于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相互关系认识的第一阶段,它对第三阶段思维方式的形成富有启示。
C.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上,无视东亚智慧是不明智的,而想从中找到可仿效的完备样本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D. 只有完成主客体从“两分对立”到“辩证统一”的转化,回归到“浑然一体”,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消费和超前消费都背离绿色意识,不利于自然的生态平衡,也不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和谐发展。
B. 东亚智慧之所以对现代社会弊病具有精神疗治的作用,是因为它得到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东西方哲人的关注。
C. 利用现代科技化解人与自然对立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把现代生产力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是现代人面临的课题。
D. 文章援引并梳理了古今中外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许多看法,旨在阐明“绿色意识”应成为人类当下的共识。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可以改变高耗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主体与客体协调互济”,选项“它能够有效抑制资源的过度损耗”无中生有。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无中生有。
2. 试题分析:原文:这种“克服”绝不是否定现代文明,重回古代的“主客不分”,选项“回归到‘浑然一体’”错误。
3. 试题分析:“东亚智慧对现代社会弊病具有精神疗治的作用”和“它得到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东西方哲人的关注”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 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王老汉“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5. 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6. 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A 5. 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
6. 答案示例:
(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三)两位都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③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④内容(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C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的时代”;D项,“曲折离奇,跌宕起伏”错误。
5. 试题分析:A项,“为吴亚龙冒险渲染了悲壮的气氛”错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
6.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形象上、内容上和主题上分析原因。
点睛: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主人公是谁,注意结合此人物和标题、情节、主旨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其和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 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留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者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对韩国政府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提出了严正警告。
B. 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 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 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 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E. 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属于新闻评论,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也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9. 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此次“萨德入韩”事件将对韩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7. D 8. AE
9. 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②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材料三并没有提到关于经济的问题B项主要的原因归纳有误,文章只是探讨“萨德”问题,并没有归纳原因。况且文章中“更没有顾及……大局”等表述也说明主要原因归纳片面。D项材料并没有这样的暗示,属于无中生有。
8. 试题分析: A项,“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理解不准。材料三虽然采访的是韩国民众,但感情倾向和政治立场仍然是对乐天集团的愤怒和反对。C项,“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判断不合理。材料二和材料三虽为个人观点,但依然遵循新闻客观性原则。E项,评价《人民日报》的表述“更为恰当”理解不合适。《人民日报》作为国家报刊,代表国家立场,其风格义正词严是应该的。不存在恰当或不恰当的问题。
9.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归纳概括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审题,“请从不同的角度”,也就是说在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影响时,不能局限于一个角度,点再多也算是重复,不得分。做该题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阅读时重点总结“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危害。本题三则材料, 第一则第三则重在表现“萨德入韩” 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这是政治方面。第一则和第二则又强调了“萨德入韩”对中韩两国经济贸易的影响。还写了这事违背两国民意,影响两国之间的正常交往,这是外交方面。各国百姓都渴望和平,中国和韩国人民也不例外,这是从、舆论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承受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B.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C.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D.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倭,文中指倭寇。指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
B. 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D. 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 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 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2)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得分点:生灵、乐、安、胜、被动句式)
(2)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得分点:雅、谕、留、强、视事,)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因”“乃”“纯”“杜门者”。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D. 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活着的……官吏”错。
12. 试题分析:C.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与原文不符。
13.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得分点:雅、强、视事。(2)得分点:乐、胜、被动句式。
参考译文: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陷广东广海卫,大规模屠杀抢劫而去。总兵刘焘(却)上报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正征调刘焘督察京城军队,于是搁置不追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进言事情没有了结,不应当仓促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指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俺答请求设立贡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
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
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者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
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
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庄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 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 “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 “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 “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15. 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AB 15. (1)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2)农忙时节的乡村生活:(3)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
【解析】
14. 试题分析:C、“袭”是拟人;D、说不上“生动可感”;E、不同,陆游的惬意,杜甫的贫病交加。
15. 试题分析:前两联可谓天时,第三联为地利,最后一联乃人和,可从这三个方面各概括出一事。
(三 )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荣与辱的界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人与鸟的相互映衬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和谐共处。
(4)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形影相吊。
【答案】 (1). 定乎内外之分 (2). 辩乎荣辱之境 (3). 舟遥遥以轻飏 (4). 风飘飘而吹衣 (5). 渔舟唱晚 (6). 响穷彭蠡之滨 (7). 雁阵惊寒 (8). 声断衡阳之浦 (9). 本图宦达 (10). 不矜名节 (11). 茕茕孑立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荣与辱的界限”“归程的轻松愉快”“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阻隔”“人与鸟的相互映衬自然美与生活美”,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飏”“蠡”“宦”“矜”“茕”的写法。
三、课内语基和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完璧归赵 差强人意 锱珠必较 辨别
B. 刚愎自用 素昧平生 龙盘虎踞 怂恿
C. 老当益壮 门衰祚簿 海市蜃楼 怅然
D. 察颜观色 开源节流 涣然冰释 针贬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铢;C项,薄;D项,砭。
18. 下面加点字的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
A. 桑梓(zǐ) 蓬蒿(hāo) 白云出岫(xiù) 草芥(jiè)
B. 胡诌(zhōu) 奢侈(chǐ) 叼陪鲤对(tāo) 酗酒(xù)
C. 蕴藉(jiè) 捧袂(jué) 涸辙之鲋(hé) 倒涎(xián)
D. 迤逦(yǐ) 馔食(zhuàn) 得鱼忘筌(quán) 陨首(yǔn)
【答案】C
【解析】袂(mèi)
1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B.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D. “序” 是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而“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或上司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表是臣子写给帝王的。
20.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表被动
B.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拜:授官
C. 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D.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见:用在动词前,相当于“我”。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柔道选手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令对手不寒而栗。
②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③习近平指出,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决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在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反腐工作不能投鼠忌器,不管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
④李白的《将进酒》,气势豪迈,盛情奔放,语言有气势,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⑤车辆增多,直接导致校门拥堵,学校门口“险象环生”,这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动用资源在学校门口筑牢保护”也是时下的当务之急。
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毫无疑问地证明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方面的实力,让世人对一日千里的中国航天事业惊叹不已。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望文生义。“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望文生义。“当务之急”与“时下”重复。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所提出的愿景,不仅是新时代下全球应对低速增长和债务困扰,也是全球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种新模式和新努力。
B. 我国新能源车从政策刺激开始向政策和个人需求双重驱动转变,但购车补贴滑坡、电池续航能力较差、充电设施不足等新老问题依然制约行业大踏步发展。
C. 今年九月,参加厦门金砖五国峰会的国家将共建合作平台,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D. 经验一再证明,市场预期稳定是造成楼市起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楼市起伏的关键节点,政府应采取措施切实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债务困扰”后缺宾语。C项,语序不当,应为“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D项,一面对两面,改为“市场预期是否稳定”。
2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5个字。
①?首先,大数据必须是随时随地能调用,并且马上被计算的,而不是储存在磁带、U盘等软件工具中的数据。其次,②。我们上天猫搜索一个商品,数十亿商品、几百万个卖家、一亿的消费者,瞬间完成匹配呈现,这才能称之为“大数据”。最后,大数据还有-个特征,就是数据的全面性。大数据不是样本思维,它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系统。与传统数据相比,③,但是,传统数据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某些特殊的领域,传统数据发挥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的。
【答案】(1). 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差别何在 (大数据有何特征?) (2). 大数据必须反应迅速及时 (3). 大数据的价值和优势更加凸显
四、写作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段时间,一款名为“鲁迅群侠传”的手机游戏产品推出,他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夏瑜、华老栓、闰土、康大叔等装扮成游侠,闹得不亦乐乎。鲁迅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这些任务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款打着“纪念鲁迅”名头的游戏产品一经面世就受到强烈批评,先已下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想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能拿鲁迅当商业噱头
鲁迅作品的特质决定了它们不适宜改编成以娱乐为追求的游戏产品。将鲁迅的话套用到一款游戏产品中的做法,实际上瓦解了鲁迅作品的深刻意义,所体现的只是目前弥漫在电子游戏产业中的一种恶劣趣味。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文艺界、媒体界、出版界、戏剧界、展览界等,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纪念鲁迅的活动,向这位思想文化巨擘致敬。但是,有的人却将鲁迅视作噱头、看成商机,一款名为“鲁迅群侠传”的手机游戏产品,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孔乙己、阿Q装扮成游侠,闹得不亦乐乎。鲁迅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款打着“纪念鲁迅”名头的游戏产品一经面世就受到激烈批评,现已下线。
用电子游戏来演绎鲁迅可不可以?答案是肯定的。电子游戏出现以后,一直很有市场,现已成为吸金量可观的产业。一些游戏公司挑选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文学形象改编成游戏作品,不仅丰富了游戏题材,也有助于这些作品的传播。但是,将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植入游戏产品,需要保持慎重的态度。鲁迅的小说以深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国民性中的弱点见长,其中的一些人物如阿Q、祥林嫂、孔乙己,不仅毫无侠性,而且是悲剧人物。让他们以侠客形象出现在游戏中,如果尊重原著题旨,这款游戏就玩不下去,如果按侠客的套路来重塑这些人物,就构成了与鲁迅原著完全相反的观感。这样的游戏产品实际上是对鲁迅作品的颠覆,是对鲁迅的不尊重。
作为具有娱乐性质的活动,电子游戏进行经典文学作品二度开发,将合适的文学元素嫁接到游戏中本无不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改编必须是在尊重原著形象的基础上完成的,不能对原著形象进行颠覆。以中国的几部古典名著而论,《三国演义》《西游记》比较适合改编成游戏产品,它们的历史战争和神仙魔怪题材与电子游戏所要达到的竞技、魔怪效果比较切合,而《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就不大适合改编成游戏产品,因为这两部名著所表现的儿女情长和社会风俗与游戏所要达到的效果有很大距离。
鲁迅作品是艺术创造进行二度开发的一座富矿。但是,鲁迅作品的特质决定了它们不适宜改编成以娱乐为追求的游戏产品。将鲁迅作品改编成游戏,是商家基于自身利益而制造的一个商业噱头。“鲁迅群侠传”在开篇就号召“不愿辗转麻木生活”的玩家做“勇敢的战士”,这种将鲁迅的话套用到一款游戏产品中的做法,实际上瓦解了鲁迅作品的深刻意义,所体现的只是目前弥漫在电子游戏产业中的一种恶劣趣味。以此来对青少年进行鲁迅作品的启蒙,会产生严重的误导——鲁迅不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而只是电子游戏中的一个IP。
鲁迅的作品穿越了时代,一直到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文学的温暖。对于他留下的文学遗产,我们应该特别珍视。面对鲁迅作品这座高山,如果电子游戏开发者暂时找不到正确的表达方式,那么选择放弃,来维护对鲁迅的敬意,无疑是正确的态度。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十副标题”型的作文题,材料提供作文话题缘起于背景,副标题预设写作对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玩物丧志”之风当警惕,当下中国,年轻一代应尊重并传承鲁迅思想,增强忧患意识;(2)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深人人心,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应尊重大众的审美共识,不可肆意颠覆、解构;(3)纪念鲁迅,最好的方式是直接阅读他的作品,在深度阅读中理解鲁迅思想,弘扬鲁迅精神;(4)“鲁迅群侠传”手游产品本身作为传播经典的创新方式,应予认同;经典作品的传播应有新形式新途径,当然它要顾及大众的审美习惯等等。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此题可从现代的思维和传统的审美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经典”的角度立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