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85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岀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这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恕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实现“代山川而言”。‎ ‎(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审美趣味之一,“空”是虚,是无,“灵”是实,是有。‎ B.外象之美即表现在画作之外的美,具有这一特点的山水画重在体现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C.诗意美要求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的画题、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处。‎ D.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分述部分采用并列结构,分别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外象之美、诗意之美。‎ B.文章采用引证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并使用具体详实的事实论据,阐述了中国山水画具有打破时空局限的外象之美。‎ C.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细致解读了《寒江独钓图》的空灵之美。‎ D.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应画中有诗这一观点,同时指出诗意美并不决定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欣赏者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无限世界与丰富思想。‎ C.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答案】1.B 2.B 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B项,“外象之美即表现在画作之外的美”,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原文是“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选项中的“即”字太过绝对,“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等于“画作之外的美”。‎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外象之美体现在第三段,“具体详实”错误,事实论据涉及¨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 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点到即止,并未具体展开,“打破时空局限”错误,这是空灵之美的特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偷换概念,“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B项,张冠李戴,原文是“空灵之美……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D项,以偏概全。“只要……就……”过于绝对,文中是“只有……方能……”。‎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5G是全球企业合作发展的产物。从中国5G发展的历程来看,无论是前期的标准制定,还是试验网建设阶段,中国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界合作。2013年,中国成立了5G推进组,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特尔、罗德与施瓦茨等国外企业都是推进组成员单位。基于推进组的平台,国内外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我国5G技术硏究、技术规范制定、技术和产品验证,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期,中国联通还与西班牙、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8家电信运营商建立了5G国际合作联盟,共同推进5G发展。‎ 中国5G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通信企业积极为世界各国建立5G网络提供高质量产品和高水平解决方案。截至今年7月18日,华为公司已在全球获得50多个5G商用合约,其中28个来自欧洲。统计数字表明,华为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欧洲5G网络建设节约550亿欧元建设成本,并将部署时间缩短了一年半。‎ 中国发展5G不是威胁而是造福世界。4G时代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约车等的蓬勃发展,对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给各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捷与高效。而5G将改变人类社会,带来远程医疗、无人驾驶以及人工智能的巨大发展,将为社会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大突破。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推进5G发展将有利于加速5G的商业化应用,给全人类发展带来更大福祉。‎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9年8月21日)‎ 材料二 美国彭博新闻社2019年1月24日发布题为“美国恐惧华为的另一个原因:物美价廉”的报道: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 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 ‎(摘编自《美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 材料三 供货商 ‎18年第二季度出货量 ‎18年第二季度市场占有率 ‎17年第二季度出货量 ‎17年第二季度市场占有率 年增长量 三星 ‎71.5‎ ‎20.9%‎ ‎79.8‎ ‎22.9%‎ ‎-10.4%‎ 华为 ‎54.2‎ ‎15.8%‎ ‎38.5‎ ‎11.0%‎ ‎40.9%‎ 苹果 ‎41.3‎ ‎12.1%‎ ‎41.0‎ ‎11.8%‎ ‎0.7%‎ 小米 ‎31.9‎ ‎9.3%‎ ‎21.4‎ ‎6.2%‎ ‎48.8%‎ OPPO ‎29.4‎ ‎8.6%‎ ‎28.0‎ ‎8.0%‎ ‎5.1%‎ 其他 ‎113.7‎ ‎33.2%‎ ‎139.5‎ ‎40.1%‎ ‎-18.5%‎ 总计 ‎342.0‎ ‎100.0%‎ ‎348.2‎ ‎100.0%‎ ‎-1.8%‎ 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世界的智能手机排名前五的出货量(以百万为单位)、市场占有率和年增长量数据。‎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5G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界合作,中外运营商建立了5G国际合作联盟。‎ B.中国发展5G是造福世界。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约车等的蓬勃发展,给世界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与很高的效率。‎ C.华为向美国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髙速数据,因此被人誉为“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D.材料三显示,三星20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市场份额同比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这表明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日益减少。‎ ‎5.中国发展5G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4.A 5.①参与并推进全球产业界合作,推动5G发展;②切实推进世界数字经济发展;③为贫困、偏远地区提供物美价廉的网络设备。‎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约车等的蓬勃发展”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4G时代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约车等的蓬勃发展”,说的是4G时代,而非5G时代。‎ C项,“因此被人誉为……”以偏概全。原文除了“华为向美国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髙速数据”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 D项,“其余品牌市场份额同比均有不同幅度提升”以偏概全,材料三中“其他”供货商也在下降。且“这表明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日益减少”结论错误,由前述内容有高有低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国发展5G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到文本中找到中国发展5G和世界有关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概括即可。‎ 材料一的第一段“中国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界合作”中国还与多国合作,“建立了5G国际合作联盟,共同推进5G发展”。‎ 第二段,“中国5G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材料二中说“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可以概括为:为贫困、偏远地区提供物美价廉的网络设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人的历史 余华 ‎①一九三○年八月,一个名叫谭博的男孩和一个名叫兰花的女孩,共同坐在阳光无法照耀的台阶上。作为少爷的谭博和作为女佣女儿的兰花,时常这样坐在一起悄悄谈论着他们的梦。‎ ‎②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七岁的谭博已经不再和十六岁的兰花坐在门前的石阶上。那时 候谭博身躯里青春荡漾,他有时会突然拦住兰花,眉飞色舞地向她宣讲一些进步的道理。那时候兰花总是低头不语。在这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里,兰花与往常一样用抹布擦洗着那些朱红色的家具。谭博坐在窗前阅读泰戈尔有关飞鸟的诗句。兰花擦着家具时尽力消灭声响,她偶尔朝谭博望去的眼神有些抖动。她希望现存的宁静不会遭受破坏。然而阅读总会带来疲倦。当谭博合上书,他必然要说话了。最近,他常常梦见自己坐上了一艘海轮,这种渴望岀门的欲望在清醒时也异常强烈。“我想去延安。”他告诉她。她迷茫地望着他,显而易见,延安二字带给她的只能是一片空白。他并不打算让她更多地明白一些什么,他现在需要知道的是她近来梦中的情景。她重现了一九三○的害臊。然后她告诉他近来她也有类似的梦。不同的是她没有置身海轮中,而是坐在了由四人抬起的轿子里,她脚上穿着颜色漂亮的布鞋。轿子在城内各条街道上走过。他听完微微一笑,说:“你的梦和我的梦不一样。”‎ ‎③一九五○年四月,作为解放军某文工团团长的谭博,回到了他的一别就是十年的家中。此刻全国已经解放,那时候兰花依然居住在他的家中,只是不再是他母亲的女佣,开始独立地享受起自己的生活。谭博英姿勃发走入家中的情景,给兰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兰花已经儿女成堆了,她已经丧失了昔日的苗条,粗壮的腰扭动时抹杀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 ‎④在此之前,兰花曾梦见谭博回家的情景,居然和现实中的谭博回来一模一样。因此在某一日中午,当兰花的丈夫出门之后,兰花告诉了谭博她梦中的情景。“你就是这样回来的。”兰花说。谭博听后也回想起了他在回家路上的某一梦,梦中有兰花出现,但兰花依然是少女时期的形象。‎ ‎⑤“我也梦见过你。”谭博说。他看到此刻变得十分粗壮的兰花,不愿费舌去叙说她昔日的美丽。有关兰花的梦,在谭博那里将永远地销声匿迹。‎ ‎⑥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垂头丧气的谭博以“反革命分子”的身份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去世,他是来料理后事的。此刻兰花的儿女基本上已经长大成人。谭博身穿破烂的黑棉袄在兰花身旁经过时,略略站住了一会儿,向兰花胆战心惊地笑了笑。兰花看到他后轻轻“哦”了一声。于是他才放心地朝自己屋内走去。过了一会儿,兰花敲响了他的屋门,然后问他:“有什么需要我?”谭博不知该说些什么。母亲去世的消息是兰花设法通知他的。这一次,两人无梦可谈。‎ ‎⑦一九八五年十月。已经离休回家的谭博,终日坐在院内晒着太阳。还是秋天的时候,他就怕冷了。兰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可她依然十分健壮。她将一盆衣服搬到水泥板上,开始洗刷衣服。谭博眯缝着眼睛,看着她的手臂如何有力地摆动。在一片“唰唰”声里,他忧心忡忡地告诉兰花:他近来时常梦见自己走在桥上时,桥突然塌了。走在房屋旁时,上面的瓦片奔他脑袋飞来。兰花听了没有作声,依然洗着衣服。谭博问:“你有这样的梦吗?”“我没有。”兰花摇摇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时间跨度大,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在不同的时代的生活、梦境,通过写谭博和兰花两个人的命运及梦境的从相合到相离再到相合,反映中国的社会变迁。‎ B.小说第二段中写谭博窗前读诗、兰花擦拭家具的情景,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了兰花内心深处对谭博的爱恋。‎ C.小说笔触客观冷静,如写到一九五○年时,作者将现实中的兰花与谭博梦境中的兰花进行对比,由谭博的反应展现出谭博对兰花从喜爱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D.小说以小见大,以两个人的历史反映两类人的历史:男人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女人的历史是一部家庭史,男人闯荡一生最后回归平凡,女人生儿育女向往平淡。‎ ‎7.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兰花是一个怎样的人?‎ ‎8.小说以“梦”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6.A 7.①天真烂漫、内心细腻。少女时代与少爷谈着共同的梦想,青年时期爱恋着少爷,享受着与少爷在一起的安静时光。②勤劳、本分。兰花嫁为人妇,儿女成群,任凭粗壮的腰身抹杀昔日的苗条,不停地操持家务。③善良、重情义。特殊年代,谭博母亲去世,设法通知谭博,帮助“反革命分子”身份的谭博回家料理后事。 ‎ ‎8.①情节方面:以“梦”为中心,以“梦”的变化为线索,省去了许多相关却不必需的交代,使故事情节更集中、更简洁。②形象方面:集中书写不同时期的谭博与兰花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以此展现人物的成长变化,使形象更立体多面。③主题方面:以“梦”为中心,通过书写两人梦境从相似到相离的过程,反映出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所做岀的不同精神选择,引发读者对人与时代的关系、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从相合到相离再到相合”分析错误,第七段:谭博问:“你有这样的梦吗?”“我没有。”兰花摇摇头。可见,最后两人的梦境并没有相合。‎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作为少爷的谭博和作为女佣女儿的兰花,时常这样坐在一起悄悄谈论着他们的梦。”可见 其天真烂漫,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兰花擦着家具时尽力消灭声响,她偶尔朝谭博望去的眼神有些抖动。她希望现存的宁静不会遭受破坏。”体现了其内心的细腻。‎ ‎“她已经丧失了昔日的苗条,粗壮的腰扭动时抹杀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可见其勤劳。‎ 第六段:向兰花胆战心惊地笑了笑。兰花看到他后轻轻“哦”了一声。于是他才放心地朝自己屋内走去。过了一会儿,兰花敲响了他的屋门,然后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可见其善良,重情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谋篇布局的作用。此类题回答的时候需要注意从情节方面、人物形象方面、主题方面、表达效果方面等进行分析。‎ 本题,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先概括写了什么,再指出这样写对故事情节和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所起的作用。“梦”在文章第一段就开始出现,并且贯穿全文,所以是线索。‎ 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的“梦”都展示了人物的形象,写出了谭博与兰花在不同时期的形象与命运的变化。如少年时期,两人的梦突出了他们天真烂漫,充满梦想的形象。‎ 以梦进行谋篇布局,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两人梦境从相似到相离,体现了人们在时代背景下的不同选择,引发读者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陈情表》)‎ ‎(二)‎ 吴郡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毎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饿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卅六》)‎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息:子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废除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具:详尽 ‎10.下列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B.遗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C.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D.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自幼失怙,祖母躬养。《陈情表》写道,李密自幼失去了双亲的抚育,又没有远亲近友的帮助,由疾病缠身的祖母抚养长大。‎ B.李密忠孝难全,进退两难。《陈情表》写道,李密想要遵从皇上的旨意,却因为祖母病情一天天加重而无法成行,想要照顾祖母,却被告诉不可以。‎ C.陈遗以孝得活,时人传颂。《世说新语》写道,当时人们认为陈遗得以活命是因为他有纯厚的孝心。‎ D.古人崇尚孝道,细节感人。《陈情表》中的李密侍奉祖母喝药,十分尽心;《世说新语》中的陈遗更因母亲爱吃锅巴,出门总为母亲收集锅巴。‎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饿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答案】9.C 10.B 11.B ‎ ‎12.(1)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2)军人被打垮而四散,逃跑(到)深山沼泽,很多人都饿死了,唯独陈遗依靠锅底煮焦的饭(锅巴)得以存活。‎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C项,句意为:不就蒙受国家的恩典,授予我洗马的官职。除:授予官职。‎ 故选C。‎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这一语段的句意为:陈遗在郡里做郡守的属官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主簿”是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贮录”是收藏的意思,其宾语是“焦饭”,且“归以遗母”的主语是陈遗。故“焦饭”应置于“贮录”之后。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项,“却被告诉不可以”理解错误。原文为“则告诉不许”,意思是“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告诉”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报告申诉”的意思,不是“告诉”。‎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1)中,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吊:安慰。‎ ‎(2)中,“逃走山泽”,省略句,应为“逃走于山泽”。以:依靠,凭借。‎ ‎【点睛】参考译文:‎ ‎(一)‎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 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二)‎ 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郡守的属官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元夕 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①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标题可知,本诗写于正月十五,颈联的“月满虚庭”、“梅先动”、“雪未消”都体现了这一时节的特点。‎ B.首联中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形成鲜明对比,“独”字凸显了作者身在荒凉之地、一人枯坐的悲苦。‎ C.颔联写出了作者的苦中之乐:好在还有经书可以作伴,而车马的往来喧嚣,也不再相扰。‎ D.尾联的笔触集中在元宵之夜的远方家人,语言委婉含蓄,情深意长,产生令人回味的效果。‎ ‎14.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3.B 14.①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运用想象手法体现。(写悬想、对写、虚写给全分,以乐景衬哀情酌情给分,不可写虚实结合)③作者想到元宵佳节,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想到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而更加突出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B项,“家乡的繁华热闹”理解错误。首联中并不能体现繁华热闹,从后文看,作者应主要是讲元夕家人团聚,而自己“独”自在外。‎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及表现手法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到要把握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诗句,仔细阅读。答题时先指出其原因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所表达的情感。‎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尾联“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意思是:想必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这是诗人想象手法,通过想象家中悬挂着的彩灯,兄弟的聚集,父母一定在家念念不忘自己,突出表现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极为别致地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在外,巧妙地突出了一种对亲人思念的情怀。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重点句子“重闱应念一身遥”分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抒情的方式是“想象”。‎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的重点句子“重闱应念一身遥”分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反映陶潜乐天安命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辽阔多姿。‎ ‎(3)《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4)《逍遥游》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果要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古代伦理治国理念,可以用《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如果要表达知恩必报,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来陈说。‎ ‎【答案】(1)乐夫天命复奚疑 (2)落霞与孤鹜齐飞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4)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5)以孝治天下 生当陨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奚、鹜、潦、潭、凝、辩、陨。‎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总书记将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______________,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长期以来,( ),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对国家的责任,现代国家意识淡薄。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犹如沉重一击,此后中国各族各界民众迅速地觉醒起来,展现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_____________品格,_____________、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是数千年在中华儿女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支撑。‎ ‎16.下列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视死如归 气概 自尊 万众一心 B.舍生忘死 气概 自立 齐心协力 C.舍生忘死 气魄 自尊 万众一心 D.视死如归 气魄 自立 齐心协力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 B.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C.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实现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D.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实现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受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封建宗法思想 B.由于受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的束缚,只大多数中国人有封建宗法思想 C.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 D.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只大多数中国人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 ‎【答案】16.A 17.B 18.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舍生忘死:形容不顾性命危险。‎ 此处重在表达不怕死的精神,用“视死如归”。‎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气魄:魄力,气势。‎ 此处用“气概”突出“重大问题”。‎ 自尊:尊重自己,不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 自立:不依靠别人,靠自己劳动而生活。‎ 这里强调抵御外侮,用“自尊”。‎ 万众一心:千千万万的人一条心,强调广大群众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并共同努力。‎ 本句主语是“各族各界民众”,重在强调广大群众的团结,用“万众一心”。‎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A、D两项,语序不当,先古后今,先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基本价值追求”,再支撑指向“现在与未来”的“生命力”;‎ C、D两项搭配不当,“实现……心理”动宾搭配不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A、B两项逻辑错误:应该是在某种思想的束缚下形成某种认同。B、D两项依据文章内容,“只”字用来限制“认同”才与后文“现代国家意识单薄”相对应,用以限制“中国人”的数量不合适。‎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9.下面是某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形成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感到十分高兴!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②“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③“殷切期望”改为“希望”。④“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这是某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题干指明有四处不够简明得体。‎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前面有“同学们”,适用对象错误。‎ ‎“学习成绩差”有可能会对部分同学造成伤害,不够委婉,应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殷切期望”用于上对下,长对幼,此处不能用于班长对同学们。‎ ‎“当务之急”: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前面若有“目前的”,赘余,应去掉“目前的”。‎ 四、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关于勤奋与努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韩愈提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爱迪生说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现代人在观察生活后认为:“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方向远比努力重要。方向错了,停止便是进步。”‎ 以上四种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请就此写一篇作文(诗歌除外),结合你的生活,体现你的比较、权衡和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一个人的进取和成才,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勤奋与努力。缺少勤奋的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兴叹。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雷,渺望万里层云。‎ 关于勤奋与努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爱迪生说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方向远比努力重要。方向错了,停止便是进步。”这三种说法虽然都提到了勤奋的作用,但是又有所限定,或强调灵感,或强调勤奋的质量,或强调努力的方向,都容易让人陷入投机取巧的泥淖,而忽略了真正的勤奋。因此,我还是喜欢韩愈的名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个聪明的人如果懒惰,也将是一事无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诗句就说明了一个人勤奋的重要性。只有多思一点,多想一点,多学一点,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一个聪明的人,人的聪明无非是先天的,或者是后天的。只有勤奋,发掘大脑的潜质,成功才会变成现实。‎ 在世界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文学家为了成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世界文豪高尔基的集蜡读书就是一个例子。这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早年过着流浪生活。他在一家商店学徒时,干完活便躲在物品储藏室里读书。没有蜡烛照明,他就把老板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做灯夜读 ‎。他阅读了许多国家的古典文学名著和进步报刊,从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使他得以写出了《海燕》,《母亲》等传世之作。‎ 其实,我们学习其他学科也是这样。一开始,困难与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积累和运用,而积累与运用则必须要勤奋和刻苦。学习必须要有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碰到问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只要搞不懂就一直要挂在心上,一有机会就要学要问。对于学到的东西决不要满足于知其然的程度,而要深入钻研,努力做到知其所以然。‎ 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作为青少年,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更应以"勤"为"径",在学习和知识的海洋上遨游。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勤学习,勤积累,勤思考,勤质疑,勤钻研,努力朝着成功冲刺。整个过程仿佛是登山,经过艰苦跋涉方得片刻小憩,回味过程的曲折和体验阶段胜利的欣慰是对攀登者最大的鼓励。学习除了"勤",还需要"苦"。在学海上涉猎,必须通过"苦作舟",才能行驶到成功的彼岸。人虽然有天资的差异,但一个人学业成功与否,成就大小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刻苦的程度。我们必须要与勤奋和刻苦签约,在知识的海洋里泛起一簇簇灿烂的浪花。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付出的努力必然会有收获。‎ 我们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发展中国这道跨世纪的方程,需要我们来求解。祖国需要我们早日成才,社会需要我们早日成才。既然成才的航船需要以勤奋为风帆,就让我们扬起勤奋之帆,去乘风破浪吧!‎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材料里提到关于勤奋与努力的四种观点,它们各有侧重。韩愈的名句强调勤苦的重要性,爱迪生的名句强调灵感的重要性,第三句强调勤奋的质量,第四句强调努力的方向。‎ 任务是:以上四种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请就此写一篇作文(诗歌除外),结合你的生活,体现你的比较、权衡和思考。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阐释,态度一定要明确。作文药结合你的生活,比如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作文中还要体现比较、权衡和思考。作文中要将四种观点进行比较,权衡出其侧重点,突出自己所选择的观点。然后根据要求作文即可。‎ ‎ [立意]‎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人生在勤,不劳何获。‎ ‎3、灵感远胜汗水。‎ ‎4、勤奋要有质量。‎ ‎5、努力要有方向。‎ ‎ [素材]‎ ‎1、何谓勤奋?贵在积累,古语有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跬步也,以至千里,积小流也,以成江海。” 智者日之所学,不如愚者年至所累。年年月月,锲而不舍,铁杵成针,金石可镂;笨鸟先飞,则早入林也。此谓之积累不懈。 ‎ ‎2、勤奋可以战胜障碍。“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的智力都是有限的,我们都没办法像爱因斯坦一样有如此发达的大脑,但先天的不足,我们有能力通过勤奋来后天补足。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但他却以勤奋战胜了记忆力的缺陷,他常常看书到深夜,别人背一遍的书他背十遍,终于,他的勤奋让他成为了一代史学家,才会有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的事迹激励了一代代人,我们也应该从他的勤奋中学到,勤奋可以战胜障碍。 ‎ ‎3、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都应该扎根在奋斗之中,大山深处的孩子,应该勤奋,走出大山,用双手创造我们在梦里无数次梦到的美好生活。 ‎ ‎4、成功,犹如一位袅娜的妙龄少女在远方等待,等待那个披着勤奋走向成功的天才,而我,愿意做那位天才,通过努力,走向成功,因为,天才在于勤奋。‎ ‎5、勤奋常常与国家相连。少年强,则国强,或许我们常常懒惰,但当国家处于危机时刻,需要我们时,我们常常会蜕变成一个勤奋的人。周恩来面对老师的提问他可以挺直腰板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他便真的勤奋读书了,以后为中国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比那些好逸恶劳而又出卖国家的大汉奸,勤奋真的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妒忌心强,想要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所以才会做出背叛国家的事。通过对比,显而易见,勤奋常常与国家相连。 ‎ ‎[结构]‎ 例文先引用哲人的话,以自然物入题,用蜗牛能登上金字塔来引出勤奋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接着扣住本题的“任务”部分。有比较、权衡和自己的思考的内容。明确自己的态度,强调自己的观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接着作者进一步说,聪明的人如果懒惰,也将是一事无成。接着举了文学家的例子来证明。‎ 最后,作者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学习的例子来阐释。扣住题中“结合你的生活”的任务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