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原始社会尚不存在成形的监察制度,对氏族首领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为主,包括谏鼓、谤木等在内的监督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周朝代商后监察制度逐步发展,通过朝覲、大计等多种方式监督诸侯与官员。为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与监督,周天子除派驻官员外,继续通过巡狩实施对诸侯国的监督,“八骏日行三万里”巡察诸侯国。汉朝监察制度进一步发展,中央监察制度仍以御史体系为主,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监察又设置司隶校尉与丞相司直。为加强地方监察,汉武帝推出刺史监察地方制度,以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以上官员,“以卑临尊”也成为延续至清末的重要监察原则。唐代监察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唐玄宗时期正式确立一台三院。言谏制度进一步发展,唐代直谏名臣辈出。巡视制度进一步成熟,派黜陟使以察四方。
宋代监察制度为维护皇权发挥了重要作用。谏官从以进谏皇帝为主转变为以监督相权为主,有效限制了宰相权力,宰相被弹劾一般均要辞职。御史台作用得到发挥的同时,言谏系统进一步发展,逐步呈现台谏合一趋势。元初极为重视监察制度,大幅提升监察官员职级。中央御史台主要长官基本均为蒙古人,唯一汉人长官还改为蒙古名姓。监察思想进一步发展,张养浩所著《风宪忠告》集中论述了监察官员应具备的修养以及监察应奉行的原则。明初设御史台,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不断扩大监察职能,设立六科给事中有效加强中央监察,设立十三道监察御史努力加强中央与地方监察。监察官员对维护封建制度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斗争中也充当了打手的角色。清代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主要机关,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监察官员共同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中均有其身影。雍正时期六科给事中正式并入都察院,言谏系统正式消失。
总体而言监察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虽然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但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整纲饬纪、纠慝绳诡的作用,监察制度对维护封建制度的运行不可或缺。而监察制度的最终效果,主要取决于皇权的强弱,以及君主主观加强监察的努力,包括监察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等,同时监察官员自身的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也是影响监察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节选自刘社建《整纲饬纪纠慝绳诡——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进概略》,有删改)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始社会还不存在成形的监察制度,对氏族首领也没有具体有效的监督措施。
B. 周天子不仅派驻负责监察的官员,还亲自参与巡视,以加强对各诸侯国的监督。
C.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较为完备,其监察机构的设置原则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D. 言谏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监察制度的发展逐步加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结构由分到总,分说各朝代监察制度的具体情况,总说监察制度的效果。
B. 文章历数各朝代监察机构的设置,论述了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
C. 文章用大篇幅举例说明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过程,线索分明,条理清楚。
D. 文章列举张养浩的《风宪忠告》是为了论证元朝有完备的监察制度和奉行的原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监察制度能积极发挥作用,才能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 监察制度对整纲饬纪、纠慝绳诡有积极的作用,这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C. 监察机构设置好,朝代就兴盛,可见监察制度是否完备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D. 如果监察官员职业操守不高或专业能力不强,那么监察制度的效果难以保证。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原文是“对氏族首领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为主,包括谏鼓、谤木等在内的监督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以卑临尊’也成为延续至清末的重要监察原则”,选项改换成“监察机构的设置原则”。D项,言谏并没有随着监察制度的发展逐步加强。原文说“雍正时期六科给事中正式并人都察院,言谏系统正式消失”。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D
项,结合文本内容“中央御史台主要长官基本均为蒙古人,唯一汉人长官还改为蒙古名姓。监察思想进一步发展,张养浩所著《风宪忠告》集中论述了监察官员应具备的修养以及监察应奉行的原则”分析可知,列举张养浩的《风宪忠告》是为了证明“监察思想进一步发展”。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推断。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无中生有,原文无法推出“监察机构设置好,朝代就兴盛”;“监察制度是否完备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发布。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大数据调查中,武汉、西宁、南昌、呼和浩特、长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成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调查结果将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南昌成为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幸福密码”?回眸过去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2017年,对南昌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股股暖流淌过我们心间,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建军大业》全国震撼上映到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许诺,从龙王庙立交拆除的“南昌速度”惊艳世界到“天下英雄城”的形象登上东京银座和紐约时代广场,从实现三分钟过江的红谷隧道到八一广场10万市民高呼“祖国万岁”,从承载C919试飞的瑶湖机建设完成到多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座充满动感的都市里,细细品味她的发展,我们都会发现,南昌的形象更好了,气质更佳了。
我们也可以用数据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南昌产业发展有规模、上档次,千亿产业园招大引强纷纷发力;2017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92 元、16298元,“钱袋子”稳定增长且有质量,带给老百姓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昌新闻网·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出炉南昌荣膺探花》)
材料二:
拥有幸福的生活,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理想。但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无数人追寻,却往往不得其法。幸福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中国邮政,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用十万张明信片问卷,勾画去往幸福世界的地图!
(摘编自《央视财经:“幸福生活”哪里找?这里将给你最美的答案》)
材料三: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摘编自《求实:“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材料四 :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 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C. 由图一可以看出,在三类城市中,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都不高,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 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E. 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6. 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幸福感。
【答案】4. D 5. BD
6. (1)个人因素:
①调整人生目标,不把金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
②调整生活心态,努力做到知足常乐;
(2)社会因素:
①适度地提高收入水平,并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②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读懂图表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找出图表中的相关数字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2017年较之十年前有所下降”不正确,由图表二可知,2017年收入水平影响生活幸福占比较之十年前更高。
【5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获得“十大幸福城市”美誉有多个因素且“说明其外界人群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于文无据。C项,“足可见出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的问题”分析错误,人们不认为生态环境构成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并不能得出国人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结论。E项,“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如,由材料三“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和材料四“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可总结出个人因素,一是调整人生目标,二是调整生活心态;由材料二图表一和图表二,材料四“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可归纳出社会因素,一是适度提高收入水平,二是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扎西的菜园子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孔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孔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孔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孔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老孔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定了定神,说:“扎西,别着急,慢慢说,哪里出事了?”“是、是菜园子,菜、菜出事了!” 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毒药,全是红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孔一听,这个问题严重了,现在,他们这个援藏点上的技术人员都回家过节了,只有自己跑一趟了。
老孔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孔说:“那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孔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孔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孔一眼,他相信老孔不会骗他的,就学老孔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孔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莱,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以后,这就是你的一项家庭收入。”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孔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老孔就耐心地对扎西说:“扎西,这些东西都是你花力气种出来的,还有大棚、种子等成本,别人拿去吃,给你报酬是应该的,就像你拿牦牛皮去换青稞一样。”
在老孔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孔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孔问:“你不带秤吗?” 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西?”老孔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 扎西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离这里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
老孔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孔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孔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孔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孔,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孔面前,身姿矫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孔顾问,钱,我卖到钱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孔面前。
老孔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老孔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 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是今天卖的!”老孔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心……”老孔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良心秤?” 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孔的眼睛湿润了。
7. 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身份,并暗示了小说的主旨。
B. 文章第二段在描写老孔为扎西建造菜园子时使用了“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等动词,一方面描写建菜园子需要的各种步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孔对种菜的熟练。
C. 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孔的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小说先写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再写菜园子的菜成熟和扎西卖菜。
D. 扎西卖菜的钱款从老孔预算的百八十块到最终的三百多块,说明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同时也说明藏区现在还十分落后,还需要更多的老孔和扎西的菜园子。
E. 文章用“老孔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了老孔看到扎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淳朴、善良的品格。
8. 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意?
9. 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E 8. ①从扎西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可以看出,藏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加大力度。②从扎西卖菜不用秤可以看出,藏民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虽然体现了他们淳朴的品格,但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藏民也要多与外界接触,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
9. ①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扎西”,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菜园子”。②文章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扎西对“菜园子”的态度和看法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通过“扎西”与“菜园子”的故事,反映了援藏干部的无私助人,藏区的落后封闭以及藏民的淳朴、善良,从而突显小说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结合第一段内容分析可知,“暗示了小说的主旨”错误。C项,“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没有使用语言描写。D项,“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说法不准确。故选BE。
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上下文语句,小说的主旨等内容分析。“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结合文本内容“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分析可知,藏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卖菜不用秤”,结合文本内容“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心……’”分析可知,体现了他们淳朴的品格;结合“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老孔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等内容分析,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藏民也要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从结构上看,文章情节都围绕着“扎西的菜园子”来写的,它是全文线索;从含义上看,它点明了主角身份与故事发生地,清晰明了;从主题上看,卖力给扎西建立菜园子、为扎西电话过年都立即赶回西藏,体现了援藏干部的无私奉献;而扎西不认识西红柿、藏区人民买东西的方式等情节则反映了藏区生活的落后和人民的淳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
,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述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
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几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
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
(选自《梁书·列传五十三》,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B.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C.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D.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 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C. 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D. 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12.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
B. 范述曾能力出众。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聚集的难题。
C.
范述曾清正廉洁。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他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
D. 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
13.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
(2)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2)(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没有肩挑行李的吏员 。(5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昔”修饰后面内容,前面应该停顿。连词“以”表示目的,前面应该停顿。整体停顿为: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点睛: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A项“奖赏”于原文无据。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1)“述曾”指范述曾,“謇谔”译为正直敢言,“弗之罪”译为不怪罪他。(2)补充主语“范述曾”,“之”译为到,“及”译为等到,“吏无荷担”(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述曾字子玄,是吴郡钱唐人。(他)从幼年开始就爱好学习,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精通《五经》的经义解说。吕道惠的学生曾经有数百人,但他唯独称赞范述曾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帝王的老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年幼时,齐高帝选拔范述曾任他们的师友。范述曾初出仕任宋晋熙王国侍郎。齐代初年,范述曾出任王国郎中令,迁任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任开阳县令。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竟陵王非常器重范述曾,称他为“周舍”。当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也拿范述曾和汉代的汲黯相提并论。因为父母年老,(范述曾)请求返回家乡赡养父母,于是(朝廷)授任范述曾为中散大夫。
明帝登上帝位,范述曾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出京任永嘉太守。(范述曾)治政清廉公正,不崇尚用威严凶猛的办法治理百姓,百姓感到安适。永嘉所属的横阳县,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逃亡的罪人聚集的地方,前两任太守采用征讨的办法都没能平定这地方。范述曾初一上任,就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那些凶恶之徒,拖儿带女从深山中出来,被编入户籍成为良民百姓的共有二百余家。从此之后,这地方商人往来通行无阻,百姓安居乐业。范述曾在永嘉郡任职时,努力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听说(范述曾的事迹),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范述曾)又被征调为游击将军。范述曾离开永嘉郡的时候,郡中按旧例送给离任太守二十余万钱币,他一分也没有接受。(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他手下的)吏员(依然行李简单)没有谁的行李需要用担子挑的。百姓无论老少,都出来拜辞(范述曾),挽留太守的哭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
高祖登上帝位,(范述曾)就乘坐小船离开家乡,到京城拜见高祖,接着辞别高祖东归。高祖下诏说:“中散大夫范述曾,从前在齐代,忠实耿直事奉主上,他担任永嘉太守时,清廉简约,坚守高洁,应当加赐爵禄,用以激励有高洁操守的人。应当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赏赐绢二十匹。”
范述曾一生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到他年老之时,已家徒四壁,没有资产。范述曾在天监八年去世,死时七十九岁。范述曾为《易文言》作注,著有杂诗赋敷十篇。
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 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 “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 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
E. 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15. 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D 15. 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B项,从下到上描写;D项,最后两句是虚写。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独”“浮生”“故人”“寄我”分析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独”“浮生”“故人”“寄我”分析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韦庄《菩萨蛮》中表现江南人生活(情趣)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塞上长城空自许, (2). 镜中衰鬓已先斑 (3). (2)千岩万转路不定, (4). 迷花倚石忽已暝 (5). (3)画船听雨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鬓”“暝”“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
②在南海问题上,一些西方政客竟然罔顾历史,公然向中国挑衅,他们四处游走,煽风点火,颠倒是非,真算得上是穷形尽相了。
③第四届中国科技城博览会期间,中外嘉宾观赏了一场别无二致的"炫彩三江·美丽绵阳”灯光秀,充分感受到绵阳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底蕴。
④从建立新东方教育集团到新东方在纽约挂牌上市,每到决策的关键时刻,董事长俞敏洪总能从善如流,使得新东方集团的事业蒸蒸日上。
⑤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总是闪烁着吉光片羽的诗意,其体现出的诗学价值,完全可达到惠特曼、兰波和波德莱尔等现代诗人的诗歌深度。
⑥今年春夏连续几个月来,西南地区五风十雨,水灾频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收成,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别无二致:指两个事物比较没有区别,此处只有一个事物;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
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对象错;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望文生义。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B.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将在优化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C. 水下滑翔机这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对特定海域进行高精度大范围的水体观测,能够有效扩大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
D. 除了要在食品安全方面继续细化监管,对于如何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也是加强网络餐饮监管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途易辙,应改为“将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能够有效增加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D项成分残缺,应改为“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的安全”。
19.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组是
A.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
B.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
C.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A项,“璧还原物”,敬语,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B项,“意义”“异议”,广播稿不应用谐音词。D项,“有幸”为谦辞,敬谦失当。故选C。
【点睛】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答案】将“失败”改为“失误”;将“曲解”改为“误解”;将“认可”改为“谅解”;将“散布”改为“传播”;将“严肃”改为“严谨”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找出致歉声明中词语使用不当的地方,并且进行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第一处,“失败”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失误”指的是出现差错。前者的程度更重,从后面“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可知,应是出现差错,使用“失败”程度过重,应改为“失误”。第二处,“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从语段来看,是节目剪辑失误引起观众的错误理解,故应改为“误解”。第三处,“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认可”,指承认、许可,不合语境,从前面看,这是节目组的致歉,致歉的目的是希望能得到观众的“谅解”,“谅解”意思是“了解实情后原谅或消除意见”。第四处,“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散布”,广泛传播,多含贬义,不合语境,应是希望大众不要“传播”。第五处,“严肃剪辑”,“严肃”,形容人的状态也可以形容气氛,从上文来看,节目剪辑的失误是不谨慎造成的,故应把“严肃”改为“严谨”。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
记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字)
导演: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
记者:(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字)
导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很神奇,因为总是有意外。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
【答案】 (1). (1)导演先生,您拍摄喜剧的初衷是什么 (2). (2)一些中国导演说,逗观众发笑是最难的,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1)结合导演回答的内容“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等分析,可以推断出记者问的是导演为什么要拍戏剧,或者是导演拍喜剧的目的是什么等;(2)结合“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分析,可以推断出记者是问法国某喜剧导演,对于一些中国导演说,逗观众发笑是最难的,怎么看?(或者是否认同有些中国导演说的,逗众发笑是最难的这一观点)。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中外历史上或经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时代影响深远的人物或角色,这些人物或角色以精神气质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滋养人们心灵世界的精神之源。
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以“像_______一样活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像霍金一样活着
《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霍金的情景:先听到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然后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抬起头来,他已经不能写字了,看书也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了,然后他驱动轮椅如同蚕吃桑叶般的阅读。这个时候他尚能与人交谈,虽然声音非常微弱而且含混——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明白,但不久之后,他连这个权利也几乎失去。就是这样一位被卢伽雷式病固定在轮椅上的人,思维却能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奥秘,他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霍金。
霍金二十一岁就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从此便以轮椅代替步行,他只有左手两个手指稍能活动,但是身体的残障并没有限制霍金对科学的贡献,他创立宇宙始于“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88年出版了畅销科普书《时间简史》,以简明的笔触解释复杂的宇宙,成为蜚声国际的宇宙物理学家。
虽然霍金很早就失去了健康,但是却收获了伟大的成功——学术和精神上的。他的成就让所有健康的人汗颜,也深受震撼,身体上的折磨对于霍金来说是痛苦的,但是,霍金依然保持微笑,并作出了科学贡献,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诠释了生命的伟大,诠释了活着就要奋斗,就要顽强的精神,扪心自问,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自己鲜活的生命生锈枯萎?
人生短暂,不同的人对人生有不同的选择,享受平淡安宁是一种活法,追求跌宕人生也是一种活法,如果心中有梦,那么就去实现它,不要因为受到挫折和遭受失败而不愿意再努力。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微笑地对待,像霍金一样活着,真实、幸福、快乐,如果做到这一点,到了你老得哪儿也去不了的那一天,你依然可以微笑着回忆曾经的奋斗历程,可以无遗憾地告诉自己,面对困难和痛苦,我没有气馁过,我用笑容去面对所有的一切,这一生我已经好好的活过。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像 一样活着”,在前面的材料材料中给出要求,选择的对象是“中外历史上或经典文学作品中”,对所选的人物要求是“有很多对时代影响深远的人物或角色”,影响的表现是“以精神气质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滋养人们心灵世界的精神之源”,由此重点在选取人物,然后写人物对自己精神的影响,行文时注意要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写清楚为什么要“像此人一样活着”,再写他如何活着,最好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
点睛:“增补信息法”是命题作文常用的立意方式,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此题可用这种方法先补充人物,在分析为什么要像此人活着,怎样像他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