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诗歌,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回暖”或“升温”。笔者认为,这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也有种种现象可以证实人们的这种判定。
其实,新诗文体形式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滞,也从来没有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同时,不只是新诗,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演进,人们在改变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以诗歌为载体,非常便捷地交流感情,传递智慧,散发温馨,乐享生活。在诗歌面前,人们似乎打破了年龄、职业、地域等种种限制,实现了平等并超越于尘俗之上。
诗歌与新媒体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如果说十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不无道理的话,那么,今天的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进一步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舒适了。
还有,电脑与手机的结合、联动,让诗歌呈现了崭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中国诗歌网一开始就拥有电脑端、手机端、APP三个端口,随后又申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多向传播。中国诗歌网以建设“诗歌高地、诗人家园”为宗旨,以繁荣诗歌创作,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引领网络诗歌发展方向为己任,开设了“每日好诗”“名家新作”“诗脸谱”“访谈”等面向诗人当下创作的栏目,选稿上采取了与网络媒体相适应的不同于传统诗歌媒体的方式,一时响应者众、参与者众,产生了明显的互动和激励效应。中国诗歌网的问世,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到前些年的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常常遭人诟病,许多诗人也常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羊羔体遭媒体热炒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诗歌文本都没有读过,就想当然地认为羊羔体完全是不好的、负面的、应该否定的东西。殊不知,一旦接触羊羔体作者车延高的诗歌文本,平心而论其中不少诗作还是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的。
综上所述,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氛围我们不难感受到,其原因也不难找出:有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因素,有诗歌和诗人自身的因素,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人心变化的因素。有人对新媒体与诗歌发展的关系看得很重,认为技术革命因素对今日诗歌回暖起了决定性作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个人觉得技术力量仍然是一种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环境和人心变化。尤其值得欣喜和令诗歌界振奋的,是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对当下诗歌气候的回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诗歌的复兴与再度辉煌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选自杨志学《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下诗歌的“回暖”或“升温”,是人们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当下也有种种现象可以证实这种判定。
B.在当代新诗文体形式一直在发展的同时,当代旧体诗词也在迅猛发展,由与之相关的活动数量成倍增长即可见一斑。
C.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演进,人们正在改变对于诗歌的成见,以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
D.当下诗歌回暖升温,有诸多因素促成,如科技发展和新媒体,诗歌和诗人自身,社会大环境,人心变化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用新诗文体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发展证明了诗歌“回暖”或“升温”。
B.文中揭示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更加自由、自在和舒适,是为了证明“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
C.文章用中国诗歌网的例子证明了电脑与手机的结合、联动,使诗歌呈现了新景观和生机活力。
D.对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原因,作者进行综合分析论述后,指出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前,新诗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诗歌数量迅猛增长,作者对此持乐观态度。
B.作为官方诗歌网站的中国诗歌网有着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感,为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对羊羔体诗歌全盘否定的态度不可取,通过研读羊羔体诗歌会发现其中不少诗作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
D.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当下诗歌气候回暖的重要因素,而且推动和促进了诗歌的复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雪继续下
田杕
我不叫父亲“爹”有很多年了,万不得已就叫他“哎”。这种局面的形成,始于上高一那年。
那年的冬天,放寒假了,父亲赶着牛车出现在了县一中的大门口。父亲让我把铺盖全都搬到车上。我愕然。父亲说:“你娘病了,家里没钱了,你在县里花销大,咱供不起了,还是转到咱乡高中吧。”我当然一万个不愿意,县一中是省重点,进了县一中,一只脚就算迈进大学门了,我费了很大劲才考上的。乡高中一年也就能考上两三个吧。坐在牛车上,我一路哭,父亲一路抽烟,下了一路的大雪,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工作后,我就很少回去,除了过年。有了孩子,就更有了借口,孩子小嘛,家里没有暖气嘛,于是连过年也不回去了。
孩子三岁了,母亲打电话催回去过年,带着哭腔,说家里装暖气了。我再也没有借口了,只好应承。母亲在电话里立马显得高兴了,说:“让你爹去接你,咱邻居二满刚买了一辆小面包。”
我一直拖到除夕那天上午才走,到县城火车站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多。这是个小县城,火车站已经空了,除了漫天飞舞着的雪花,就只有几辆接站的车。
一出站,就看见父亲瑟缩着身子,跺着脚,双手凑在嘴边,捧着一团白气,见了我们就赶紧上前,笑得有些谄媚:“回来了?”“嗯,甜甜,叫爷爷。”“爷爷。”“唉,好孩子。”
我们没看见小面包,却见到了一辆牛车,还搭着棚子,一头老牛披着一身雪,在左顾右盼。“下大雪,二满说路滑,他不敢开。大年除夕的,都不出车了,钱再多也不中。好不容易才凑了这么一套,现如今都不怎么养牛了,牛不好找,排车倒还是咱家的排车。”父亲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甜甜倒是挺高兴,又跳高又拍手。看见孩子高兴,我老婆也说:“嗯,牛车,我也没坐过。”看见他俩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那就快上车吧,怪冷的。”父亲连忙制止,等一下,我上去先把火盆点着。
这辆车父亲可真是费心了,铺着一圈褥子,摞着两床被子,中间是一个小火盆,下面垫着几块砖头,砖头固定在车上,火盆固定在砖头上,火盆上还罩着一个罩子,安全工作也做得很足。父亲手忙脚乱地把火盆点着,怕我不放心,解释道,上好的木炭,没烟。
外面的雪泼剌剌地下,已经看不清雪花的模样。甜甜站起来,爬在车窗上向外看。父亲在帆布上掏了两个洞,用透明塑料布封起来,就成了窗户。透过门帘的缝隙,我看到了一道晃动着的白,当然,这就是父亲落满雪的后背的一部分。我老婆说:“外面太冷了,让咱爸到里面来赶车吧。”我说:“甜甜,叫你爷爷进来赶车。”“爷爷,外面冷,你到里面来赶车吧。”父亲很高兴的声音传进来:“好孩子,不用,那样透风撒气的,别冻着你们。”
我掀开帘子,只见天地间一片混沌,远远近近的村庄都隐在雪后,只能看到屡屡升起的爆竹的火光,路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轮廓,雪中的老牛很是吃力。父亲偶尔扬起的鞭子,将漫天的雪抽出一道缝隙。父亲成了一个雪人,我觉得这漫天的雪仿佛全都落到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我挪到父亲身边,将一件羽绒服披在他身上。父亲说:“我不冷,你娘给我做的棉袄棉裤厚实着呢。你们那衣服不行,一冻就透。”然后,羽绒服就转移到了我身上。
“小波,你还记恨爹吧?那年,爹不该让你转学,害得你多复读了两年,多遭了两年罪。”
“也不全怨你,我娘不是生病嘛。”
“其实,可以把牛卖了,也可以豁出去一张厚脸皮再借借。”风雪中,父亲嘴巴上的烟头使劲地亮了两下。
到家的时候,鞭炮声已经连成片。
吃过年夜饭,母亲在厨房里刷碗,我过去跟她聊天。母亲说:“刚才你叫他爹,他可恣坏了,你看他喝成那个熊样,多少年没喝醉过了。”我说:“那辆车我爹可是费心思了,他说下雪路滑,二满不敢开车。”母亲一撇嘴:“人家二满是老司机,多大的雪没见过?你爹跟我说给你打过电话,是你说甜甜想坐牛车。”我愣了一下,没再接茬,赶紧将目光转移到窗外。
雪继续下,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
(有删减)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开头运用倒叙手法,既点出“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隔阂,设置悬念,又自然地导入下文。
B.我工作后很少回家,后来就以孩子小为借口过年都不回去,这强化了“我”与父亲的隔阂之深。
C.父亲见到我们时“笑得有些谄媚”,“谄媚”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想得到“我”谅解的心理状态。
D.父亲骗“我”说二满不敢在下雪天开车,对母亲却说是孩子想坐牛车,体现了父亲言行不一的性格特点。
5.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雪”在文中的作用。(5分)
6.小说最后一段意蕴深长,请结合文本内容对其作用进行探究。(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路”“泰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猴”,南非受访者选择了“敦煌舞(飞天)”“孙悟空”“中庸”,巴西受访者选择了“川滇金丝猴”“篆刻”“中庸”。
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触动机呈现差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障碍。
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而具有中国哲学观念、社会样态抽象化表达的音乐、报纸杂志、书籍的选择意愿整体较低。
中国文化符号调查分类表
组别
初级难度
中级难度
高级难度
中国人物形象
孙杨
莫言
孙悟空
中国哲学观念
和而不同
中庸
气
中国艺术形态
篆刻
古琴
敦煌舞(飞天)
中国自然资源
西湖
川滇金丝猴[来源:Z_xx_k.Com]
泰山
中国生活方式
火锅
汉服
算盘
中国人文资源
丝绸之路
中医针灸
二十四节气
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产品类型喜爱程度调查统计表
(摘编自《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
材料二
随着整个国际交流的拓展,青年人群是否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是否有情感上的亲近性,是否有价值观上的默契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奇心决定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实施调查中,在调研对象构成上我们把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青年人群体。
从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来看,中国文化符号的接受度和熟悉度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
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种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
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
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
(摘编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报告》)
材料三: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中国人要走出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有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初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
B.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级难度的“中庸”和“川滇金丝猴”,同时成为印度、巴西、南非三国的青年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
C.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
D.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在这一类别的传播力度上应加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中的双刃剑效应是指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B.印度、巴西、南非受访者对中国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是所调查文化产品类型中最高的。
C.从材料中可知选择外国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外国青年人群的一些认知决定着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
D.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其内涵尚未被世界深刻理解,主要是因为汉语艰涩难懂。
9.目前中国文化尚未被世界广泛认知,请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少有大志。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未弱冠,举进士,拜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会吐蕃乞和,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张说等谏,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
注释:纛dào:古代军队里面的大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
B. 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
C. 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
D. 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弱冠: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缞服,指丧服,古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身着丧服,表示孝敬之意和哀悼之情。
C.太子少保,是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实权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近臣。
D.中书,即中书省,是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是中国古代中央军事机构之一。
1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震不拘小节。他在太学时曾将四十万钱送给陌生人;在任上曾将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
B.郭震颇具谋略。在对待吐蕃问题上,郭震献出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但后来事情出其所料,吐蕃内部发生变故,其首领被诛杀。
C.郭震有胆有识。娑葛认为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他没有听从,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
D.郭震结局凄凉。他因得罪唐玄宗而差点被杀,后被流放到新州。后来玄宗念其旧功,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5分)
(2)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4~15题。
秣陵怀古
李群玉
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凰名在故台空。
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注】 本诗写于晚唐国势衰微之时。秣陵:即金陵,今南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金陵现在的野花黄叶与过去的奢华相互对比,蕴含无限感慨。
B.颔联中的“龙虎势”既指出了金陵古都的地理位置特征,又点出了它作为帝王之都的盛况。
C.颈联虚实结合,描绘了金陵夕阳西下,坟冢高低的萧瑟图景,烘托出诗人心中无限悲凉。
D.尾联写江山帝王已尽,自己寂寞惆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现实的反思以及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
E.金陵是古都,但隋唐以来不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情言志的话题。
15. 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二)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赤壁赋》中主人劝请客人饮酒,并歌唱《诗经》篇目的句子是:“ , ,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浪漫气息,如用太阳神到了蜀地也要回转车头来表明蜀地之高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的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③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④人到中年,期望多多,多不过父母健康幸福之乐;担子重重,重不过儿孙修身齐家之责。椿萱并茂,兰桂齐芳,这既是奢望,又是希望。
⑤很多人对朗诵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朗诵者》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佳作赏读之旅,熏陶情感,涵养心灵。
⑥有分析者认为,美国人先是打杀了利比亚的卡扎菲,现在又把目标锁向了叙利亚的巴沙尔,这些行动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明里是推进民主,而实际上是为了控制海湾石油,以打压伊朗,遏制中国和俄罗斯。
A. 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日前,记者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获悉,部署在该中心的首台中国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每天在线任务量已超1400个,处于饱和运行状态。
B.习近平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C.在北京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毕业生: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为了一时的便宜丧失了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D.校园暴力一旦发生,很多人往往归咎于学校,但仅仅依靠学校显然不能有效杜绝校园暴力不发生,因为大部分的青少年暴力斗殴、欺凌事件都发生在校外。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文学社的成立得到了专家的鼎力支持,王蒙、贾平凹等知名作家忝列其间。
B.凡获本次写作大赛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都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C.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挂念,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几个老诗友在拜会大作家刘先生时,情不自禁地说:“令郎不愧是诗书世家子弟,待人接物谦恭有礼、温文尔雅,堪称后生楷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国古代以多支竹简写长文时,须先编联成册。编绳多数为麻绳,它的专名叫“书绳”,讲究的简册用丝绳联编。根据书写的内容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长的三尺简是 , 故汉人有“三尺律令”“三尺法”的说法。书写儒家经典要用汉尺二尺四寸的简。皇帝的策书长二尺。用简作为书写材料,竹木可以就地取材,供应充足,缺点是太笨重。古人虽然也有用帛代替竹简的, 。东汉时当过济北相的崔瑗有一部书要送人,犹自称“贫不及素”。这些情况促使我国发明了纸。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衡水中学素有“高考加工厂”之称,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但其军事化管理的教育模式,及全省范围内跨区域招生的掐尖行为,也让其饱受争议。热心高考改革的人担心,衡中模式的扩散会打破素质教育生态。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应试教育的缺陷众所周知,但即便应试教育被口诛笔伐,许多学生还是挤破头也要挤进那些“超级中学”的大门,不是因为喜欢应试教育,就是因为它寄托了改变命运的梦想。所以“超级学校”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作文。
4月9日,国内首家“无人银行”正式亮相上海九江路。没有保安,取而代之的是人脸识别的闸门和敏锐的摄像头;没有大堂经理,取而代之的是也会微笑说话,对你嘘寒问暖的机器人。也找不到一个柜员,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效率,懂你所要的智能柜员机;总之,这里没有人,但90%以上现金及非现金业务都能办理。复杂的,只需带上耳机和眼镜,远程一对一。能办的机器人办,不能办的远程给你办。
“无人银行”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有人认为:很多人对于银行的业务认知还停留在柜台阶段,网点的一些智能化服务,他们都仍然不适应,现在直接“无人”,实在无法接受。“智能化”的过程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也有人认为:时代的发展不会因为一些人的内心抗拒而停留,不想被淘汰就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解析】“由与之相关的活动数量成倍增长即可见一斑”概述不当,第二段“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2. B【解析】“是为了证明‘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说法错误,第四段:“如果说十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不无道理的话”
3. D【解析】“而且推动和促进了诗歌的复兴”说法错误,最后一段“对诗歌的复兴与再度辉煌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 D【解析】D项“体现了父亲言行不一的性格特点”分析错误,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利用牛车这个工具唤起“我”对过去的回忆,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希望得到孩子的谅解。
5.【参考答案】
①文中两次写“雪”,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营造了故事发展的氛围;
②第一次写“雪”,衬托“我”被父亲强制带回的伤感;
③第二次写“雪”,是“我”对父亲的情感由冷漠到温暖变化的触发点,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6. 【参考答案】
①照应标题,营造氛围,使小说结尾富有诗意;
②突出人物形象,体现了父爱的深沉、浑厚;
③升华主旨,进一步突出我的情感变化,引发读者思考。
7.D【解析】A项,“初级难度”应为“中级难度”;B项,只有“中庸”是三国青年共同的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C项,因果关系牵强,从原文看,金砖四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动机与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8.D【解析】“主要是因为汉语艰涩难懂”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述为“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9.【参考答案】
①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
②重视互联网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外国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了解中国文化活动(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较多的是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
③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强化传播的对象化,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金砖国家则对中国娱乐性的文化更感兴趣。
10.C【解析】(见译文)
11.B【解析】(A:古时男子二十称弱冠;C:一般作为荣誉性官职;D:中书是行政机构)
12.B【解析】“出其所料”应为“如其所料”
13.(1)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在国内专制,因此才没有归顺。(“倦”、“归款”、句式“专制其国”各一分,句意两分。)
(2)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护卫他的。(“明日”、“素服”、“迎卫”各一分,句意两分。)
14. CD【解析】C项“虚实结合”说法错误,这里所绘之景全是实写,没有虚写之景。D项“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说法不当,本诗尾联写江山帝王已尽,是怀古伤今,隐含对晚唐国势衰微的担忧,没有体现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
15. 【参考答案】
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无奈;
对历史兴废、朝代变迁的感慨;
对国势不振、江河日下的政治现实的无限感伤。
【解析】本诗是一首怀古诗,写于晚唐之时。首联先从金陵现在的境况写起,然后与金陵作为古都时的奢华相互对比;颔联指出帝王之气已经衰弱,凤凰台只留下了空名;颈联描绘一幅秋天萧瑟之图景,烘托出诗人心中的伤感;尾联写江山帝王已尽,寂寞惆怅不已。面对眼前的野花黄叶的翻飞,高低坟冢的郁埋,水波云彩的空寂寥,夕阳西下的萧瑟图景,而作为六朝之都的奢华之地,龙虎之势、凤凰之台、盛佳之气而今按在,怎不令人感慨?诗中将描写、叙事、议论与抒情融于一体。从而表达了一种历史兴废、朝代变迁之感,一切都在永恒的自然面前显得那样短暂与无奈,仅仅留下浓重的荒凉、萧瑟,让人感伤与哀叹。寄寓了诗人对昔日繁盛的古都日趋衰微的感叹,这种强烈的伤悼之情,实际上是晚唐士子文人对当时国势日趋衰弱、政治现实消极和绝望心态的折射。
16.【参考答案】(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7. D 【解析】①项,指点江山:纵论国家大事,使用不当;②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也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③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不合句意;④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在;⑤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或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仰慕;⑥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18.C 【解析】A项语序不当,“中国”应置于“首台”前;B项成分残缺,坚持……的定位(或原则);D项不合逻辑,“杜绝校园暴力不发生”否定失当,应删除“不”。
19.D【解析】A项“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B项“惠赠”敬辞,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C项“家严”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20.【参考答案】
①简的长度也有区别
②书写法律条文用的
③但帛的价格昂贵
21.【参考答案】
②许多学生挤破头进“超级中学”,不一定“不是因为喜欢应试教育就是因为它寄托了改变命运的梦想” 。
③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并不一定不为教育而发愁
22.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恰好有个穿丧服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没有一点儿吝惜的脸色,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薛稷等赞叹吃惊。未满二十即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武则天知道了他所作所为,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但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等人看。就提升了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恰逢吐蕃请和,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赏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在国内专制,因此才没有归顺。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那么,他的部下一定会怨恨他。即使钦陵想大举侵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最终部属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率领人骑前往迎接。
神龙年间,郭震升任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帅帐中与之谈判,恰逢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知道了这件事,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从,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护卫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进爵封为代国公,恰逢玄宗在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张说等人劝谏,才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