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SARS已经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对SARS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列为怀疑对象。‎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告诉《中国科学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SARS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首先,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他说。‎ 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比如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就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陈继明说,“这是因为至今未发现这个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的实际证据。而且这个病毒的‘父亲’和‘母亲’历来分居在欧亚和北美两处,至今也没有发现它们在‘同居’的迹象,那么它们生下这个‘孽子’的概率应该很小。”‎ 此外,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1918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等,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甚至谴责。‎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曹务春表示,在2004年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有人就说SARS是源于实验室泄漏。“我与一位长期研究SARS冠状病毒的英国专家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SARS病毒是RNA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曹务春说。‎ 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SARS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因为,SARS来无影去无踪,不符合一般的传染病流行规律。一般的传染病流行,在大的流行风波发生后总会再经历一个小的流行风波,也就是说总会持续几年。SARS显然不是这样。从这一点看,SARS病毒不太像自然发生的病毒。‎ ‎(摘编自《SARS溯源猜想》,中国科学报2013年4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二:‎ 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前者衡量的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患上该传染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后者衡量的是一个人有多大概率会得上这种疾病。‎ 新冠病毒肺炎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计。在最初患病住院的40多人当中,病死率高达15,重症监护的比例超过30,都已经超过了SARS的水平。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更多症状轻微的患者的话,综合病死率目前在3左右,远低于SARS(10)和MERS(35)的水平。‎ 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指数(R0),代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可想而知,R0越大则意味着传播力越强,如果R0小于1,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作为对比,这里列举了几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的传播力数据: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SARS(2-5)。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肺炎在1月23日给出过一个粗糙的估计在1.4-2.5之间,也就是说它的传播力远不如SARS。‎ ‎(摘编自新华网《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2020年1月29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敬畏生命的精妙论述。例如,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等。这些观点,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德国哲学家施韦泽提出:“中国伦理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成就。较之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中国思想都走在了前面……并且赋予了爱还要涉及生灵及万物的内涵。”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例如,他指出孟子以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列子认为动物心理和人类心理的差别并不很大,杨朱反对动物只是为了人及其需要而存在的偏见,《太上感应篇》提到了《月令》“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系只限于人类自身,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是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 ‎……‎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成为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而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过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攸关全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时刻,伦理学工作者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在事上磨炼”,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伦理学思考》,《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7日15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新发的传染病导致人们怀疑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SARS等病毒被实验室复制出来的行为受到关注和谴责。‎ B.因为SARS病毒不符合一般传染病流行规律,没有在消失后再次流行,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 C.毒力和传播力是衡量一种传染病影响的两个维度,据此分析,新冠病毒肺炎在传播力这个维度上远低于SARS。‎ D.孟子、列子、施韦泽等认为人应该敬畏生命,同时人应该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黄帝内经》、《月令》等典籍也有此观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SARS病毒是否源于实验室泄漏,英国、俄罗斯专家存在较大分歧,英国专家认为现在的技术水平还很难制造出来类似病毒。‎ B.基本传染指数是一个判断病毒传播力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因此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时可以采取外力干预的办法降低R0指数。‎ C.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原因是有人存在科学不端、不察行为,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 D.施韦泽在综合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和欧洲传统思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要敬畏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在论述“SARS病毒是否是人为制造的”看法时,运用了例证、引证、比喻论证的方法,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B.材料一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这一说法备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C.材料三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 D.三则材料尽管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主要围绕“传染病毒与疫情”展开,为人类应对病毒及疫情指明方向。‎ ‎4.假如要论证“人类不可能人为制造类似于SARS的传染病病毒”这一观点,你能从上面材料中找到哪些论据?请简要说明。(4分)‎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怎样才能应对流行病毒。(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失眠之夜 萧红 为什么要失眠呢!烦躁,恶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 窗子外面的天空高远了,和白棉一样绵软的云彩低近了,吹来的风好像带点草原的气味,这就是说已经是秋天了。‎ 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 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就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的。‎ 昨天我到朋友们的地方走了一遭,听来了好多的心愿——那许多心愿综合起来,又都是一个心愿——这回若真的打回满洲去,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喝;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了花的,一尺来长的;还有的说,高粱米粥、咸盐豆。还有的说,若真的打回满洲去,三天两夜不吃饭,打着大旗往家跑。跑到家去自然也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咸盐豆。‎ 比方高粱米那东西,平常我就不愿吃,很硬,有点发涩(也许因为我有胃病的关系),可是经他们这一说,也觉得非吃不可了。‎ 但是什么时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而况我到底是不怎样热烈的,所以关于这一方面,我终究不怎样亲切。‎ 但我想我们那门前的蒿草,我想我们那后园里开着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架。而那清早,朝阳带着露珠一齐来了!‎ 我一说到蒿草或黄瓜,三郎就向我摆手或摇头:“不,我们家,门前是两棵柳树,树荫交织着做成门形。再前面是菜园,过了菜园就是门。那金字塔形的山峰正向着我们家的门口,而两边像蝙蝠的翅膀似的向着村子的东方和西方伸展开去。而后园黄瓜、茄子也种着,最好看的是牵牛花在石头桥的缝际爬遍了,早晨带着露水牵牛花开了……”‎ ‎“我们家就不这样,没有高山,也没有柳树……只有……”我常常这样打断他。‎ 有时候,他也不等我说完,他就接下去。我们讲的故事,彼此都好像是讲给自己听,而不是为着对方。‎ 只有那么一天,买来了一张《东北富源图》挂在墙上了,染着黄色的平原上站着小马,小羊,还有骆驼,还有牵着骆驼的小人;海上就是些小鱼,大鱼,黄色的鱼,红色的好像小瓶似的大肚的鱼,还有黑色的大鲸鱼;而兴安岭和辽宁一带画着许多和海涛似的绿色的山脉。‎ 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哼……没有,这个地图是个不完全的,是个略图……”‎ ‎“好哇!天天说凌河,哪有凌河呢!”我不知为什么一提到家乡,常常愿意给他扫兴一点。‎ ‎“你不相信!我给你看。”他去翻他的书橱去了,“这不是大凌河……小凌河……小孩的时候在凌河沿上捉小鱼,拿到山上去,在石头上用火烤着吃……这边就是沈家台,离我们家二里路……”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 ‎《东北富源图》就挂在床头,所以第二天早晨,我一张开了眼睛,他就抓住了我的手:“我想将来我回家的时候,先买两匹驴,一匹你骑着,一匹我骑着……先到我姑姑家,再到我姐姐家……顺便也许看看我的舅舅去……我姐姐很爱我……她出嫁以后,每回来一次就哭一次,姐姐一哭,我也哭……这有七八年不见了!也都老了。”‎ 那地图上的小鱼,红的,黑的,都能够看清,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 ‎“买黑色的驴,挂着铃子,走起来……当啷啷当啷啷……”他形容着铃音的时候,就像他的嘴里边含着铃子似的在响。‎ ‎“我带你到沈家台去赶集。那赶集的日子,热闹!驴身上挂着烧酒瓶……我们那边,羊肉非常便宜……羊肉炖片粉……真有味道!唉呀!这有多少年没吃那羊肉啦!”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 我在大镜子里边看了他,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 而我,我想:‎ ‎“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我想着这样说了。‎ 这失眠大概也许不是因为这个。但买驴子的买驴子,吃咸盐豆的吃咸盐豆,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 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 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 ‎ 1937年8月23日 ‎【注】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之一。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中的“三郎”即指萧军。‎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高粱米粥、咸盐豆等家乡美食和地豆、珍珠米等家乡物产,表达了朋友们渴望打回满州老家去的强烈愿望。‎ B.文章对蒿草、黄瓜、柳树、菜园、山峰、牵牛花等家乡景物的描绘,勾起了作者对家乡往昔美好亲切生活的回忆。‎ C.“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这种一反常态的矛盾心理表明,作者与三郎的内心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 D.文章结尾段,写这失眠持续到黎明,并且在高射炮的声中听到了家乡一样的鸡鸣,丰富了情感,深化了文章主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失眠为主线,贯穿朋友的愿望、家园景色、凌河回忆等多个片断,形散而神聚。‎ B.本文有多处景物描写,家乡秋天、我和三郎门前的不同景色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C.本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失眠之夜的复杂心情。‎ D.本文语言细腻真实,质朴可亲,叙述不枝不蔓,在不经意间就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8.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分)‎ ‎9.萧红散文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 B.杀人如不能举           举:举起    ‎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 D.沛公起如厕            如: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起,立而饮之      图穷而匕首见 C.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 D.我为鱼肉,何辞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2.下列句子中和“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安在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吾属今为之虏矣 ‎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 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 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 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 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 ‎1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分)‎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6.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 ‎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 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席卷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囯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文化艺术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民鼓劲,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 ‎ 为百姓提供线上的精神食粮。‎ 文艺向来是( ),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封城”期间湖北冋胞们的生活、病毒肆虐之际科学家们艰辛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 于是,在这个早春,我们发现:电视上、手机里,喜气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英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封城日记、一线见闻,还是诗词朗诵、歌曲M,抑或是莲花落、京韵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目光 到抗击疫情的头号目标上,文艺工作者们正和全国人民一道, 、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编新篇。‎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突如其来 助力 聚集 同声相应 ‎ B.祸从天降 助力 聚焦 同舟共济 ‎ C.突如其来 助威 聚焦 同声相应 ‎ D.祸从天降 助威 聚集 同舟共济 ‎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 B.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 C.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 D.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使科技伦理监管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②一些案例表明,体制内监管的不完备和体制外监管的缺失,③很可能会导致科技伦理领域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④因此,有必要构建体系严整的科技伦理监管制度,⑤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强化监管机构的横向联系,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⑥完成伦理规制和监管程序,使监管过程有理有据、有机衔接。⑦应改进科技伦理监管制度,实现对新技术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的全过程监管,⑧实现对科研工作者伦理问题的终身追责,有效防范违反科技伦理的事件发生。 ‎ ‎2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5分) ‎ 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近日出版。该书从 200 余万字主流媒体公开报道中精选相关素材、有机整合汇编,全景式介绍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阶段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全书 10万余字,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赴一线,成为这个春节最可敬的“白衣战士”。“挺住!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武汉16岁的中学生陈琪方写给患者的公开信包含了多少鼓励、牵挂和战胜灾难的信心。‎ 材料二:大年初三晚上8点,安静的武汉突然打开了那么多扇窗户,在熟悉的旋律当中,许许多多的武汉人自发地唱起了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2月17日广州市越秀区举行线上升旗仪式,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组织学生收看,共同抒发家国大义……‎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黎明中学高三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请你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大家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 ‎②请你给身在疫区不忘鼓励患者的陈琪方同学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①人们越来越关注不端、不察的科学行为,对科学家和实验室造成巨大舆论压力。 ②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能随意制造传染病毒的程度。 ③传染病毒危害极大、传播极快,会产生不可控的影响,会让科学家有所顾忌。 ④敬畏生命是人类的共识,科学家的使命感和伦理道德会约束他们,不会人为制造病毒。‎ ‎5.【答案】①加强对科学家的人文教育和对实验室的监控,监督、制止、谴责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避免人为制造灾难。 ②传染病发生后,加强外力干预,尽量避免易感人群互相接触,降低基本传染指数。 ③重视生命伦理学,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敬佑生命,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 ④全民动员,团结一心;发挥医护医护人员的中坚力量。‎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①对家乡的思虑。②自己这个外来的所谓“媳妇”能不能被接受的顾虑。③对“家乡”这一观念的思考。④对家乡仍然被日寇占领的苦闷与无奈。 9.【答案】①“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通过“用手比量”这一细节,表现了朋友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之情,充满了自豪感。 ②“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通过“爬”这一动作细节,表现了三郎想从《东北富源图》上找到自己故乡的急切之情。 ③“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通过“扫”这一细节,表现了三郎寻找家乡的专注神情。 ④“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通过这一肖像描写,表现了三郎那种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与苦闷之情。 ⑤“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通过几个连续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三郎那种美好愿望无法实现的局促之情。‎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17.【答案】略 ‎18.【答案】C ‎【解析】祸从天降,不能做定语,排除B、D;助力,提供帮助;助威,帮助增加气势, 后者更符合文化艺术界的实际功能。排除 A。 ‎ ‎19.【答案】B ‎20.【答案】A ‎【解析】“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最早形容汉代乐府诗的艺术风格,意思是的创作是有 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与下文“……故事…… 生活……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更加吻合。 ‎ ‎21.【答案】第①句,“使”改为删掉,第③句,“和”改为“或” 第⑥句,“完成”改为“完善” 第⑦句,“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改为“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 ‎ ‎22.【答案】(1)《大国战“疫”》近日出版;(2)该书全景介绍中国疫情防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3)该书内容详实又具有可读性。‎ ‎23.【答案】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