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
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 “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景”、“味”、“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
降及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禎直承了严羽“得意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贊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影中”,所以须“脱形写形”,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惟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
(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B. 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文心雕龙》有《隐秀》篇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C. 到了两宋,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
D. 明清时期,以含蓄评论诗文成为习惯准则。王士禎盛贊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唐人五言绝句“有得意忘言之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
B. 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 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C. 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对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等的补充。
D. 严羽提出了“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等说法,王士禎继承了严羽的含蓄说,可见严羽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较大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及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B. 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期,也是“含蓄”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从诗学概念到被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C. 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
D. 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l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长期以条、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群,扶贫中的低质、低质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 。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黄”: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为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
——百度
材料二
《阿里巴巴:2018年全国600多个贫困村成为淘宝村》
《“文化列车”送新春祝福,用文艺助力脱贫攻坚》
《助贵州脱贫攻坚,“汉造”荔榕高速通车》
《新疆莎车:盐碱地上种草莓,带动贫困户脱贫》
《香菇种植与农业旅游结合发展,肋功脱贫攻坚》
《湖北长阳健康扶贫:结每个贫用户配家庭医生》
《央行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标准》
《把四川花椒卖到意大利!青田侨商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
《我国省份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报告发布》
《特色民宿打造海南与休闲度假“新名片”》
《江苏高保坚持生态立区,守护好一方生态家底》
《大数据督查:助力精准扶贫的利器》
《以帮扶农商的名义牟利,湛江一传销嫌疑人逮捕》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图1历年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会额
图2 2012-2016 年全国农村扶贫人口变化趋势
材料四:
“修了2个蔬菜大棚,但气温不太适合,种出来的南瓜、辣椒品质达不到市场要求。”贵川一名村党总支书记说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该村产业发展起步艰难,投了钱没起到效果,扶贫干部的公信力也打了折扣。
“一些贫困户觉得,现在上的扶贫抓得紧,基层扶贫干部干不好设法交差,所以自己不干,扶贫干部也会帮着干。”中部某省一位扶贫干部说。
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也让扶贫干部和贫困户产生心理冲突。西部一位驻村“第一书记”指着架子上一排排扶贫资料档案袋说,扶贫档案每一户都是一大本,前前后后整理更新多次,反反复复需要贫困户签字。干部耗费大量心血和精力,但群众并不买账,认为是在玩虚活儿,走形式。
——摘自新华社《扶贫干部喊屈:我干你看,我帮你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一项是(3分)
A. 精准扶贫即是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找到真正贫困的居民,给钱帮他们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等生活困难。
B. 现阶段我国自上而下,从南到北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自觉参与创扶贫攻坚战中,助力脱贫的形式多样,扶贫工作成绩显著。
C. 由材料三图1可知,2001-2016年间,来自中央财政的扶贫资金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同比增长率均大于5%,2016 年增长幅度更大。
D. 扶贫工作存在着部分基层工作干部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所以贫困户与扶贫工作干部之间有矛盾,扶贫工作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传统的粗放扶贫诸多问题很多是因为基层干部的懒庸的执政理念带来的,极容易滋生腐败。
B. 从材料二中各新闻标题来看,目前的扶资工作成绩和问题同在,需要帮扶更精准,监管更有力。
C. 由材料三图2可知。2012-2016年我国贫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呈持续下降态势,这应与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及同比增长率逐年加大有关。
D. 目前扶资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不仅要解决钱的问题,还需解决人的问题,对扶贫干部严格要求的同时,对贫困群众也不能一味的骄纵。
6.根据材料的内容并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概括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狼来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
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到。
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荆棘、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
“文革”时,有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发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敢随便上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上山。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
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并不见有人上山去救。
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假的,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
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的,半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算有,谁敢打?你打了,打死了,打伤了,有关部门要罚你款,你罚不罚?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
对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
第二天,胆大的山旺说:“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着鬼吗?”
山旺等几个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
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
山旺看了半天说: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狗。
其他几个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
关于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
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
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
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
村民甲说: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
村民乙说: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吗?
多位村民说:幸好那晚上没有上当受骗。
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狼山上有人喊:“狼来了!狼来了!……”
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对老婆说:“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定是为明天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
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面还不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跟着上山。七丫村的山旺等村民对电视台的不无调侃地说:“卖力点,好好拍几个狼咬人的画面,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考察的结果说是发现了狼粪、狼毛、狼窝,这都有镜头的,最最出人意外地是拍到了昨晚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腿上被咬了一口,据他自己讲:后来爬到树上才逃过一劫。电视画面是真真切切的,那中年人腿上的伤口也确确实实留着血,有牙齿印,很痛苦的面部表情给电视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这中年人村民都没有见过,电视台介绍说他叫赵宇纶,省里的地质工程师。村民们弄不懂的是他晚上跑到狼山干什么?难道勘察到了什么宝贝?村民们奇怪,关于这些,电视台语焉不详,会不会是出于保密?
至于狼山到底是真有狼,还是需要狼,村民们两派意见,山旺与村民甲、村民乙等说打死也不信狼山有狼。村书记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镇政府,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球。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因为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在质疑狼山发现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第三段连用几个“没有”对狼山进行渲染,反映了外部世界对这座山的长期漠视,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 小说语言平易朴实,同时又善用谐音来增强文章的讽刺意味,如“赵宇纶”与“造舆论”谐音。
C. 小说先说狼山早就没有狼了,“名不副实”,后来又说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欲扬先抑,发人深省,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
D. 小说中乌有之事衍成言之凿凿的消息,甚至引发很多人“想来此一游”的结果,深刻地折射出当下社会的某些病象和不无荒唐的人性。
8.小说叙写以山旺为代表的七丫村村民的言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结合全文,指出小说标题“狼来了”所包含的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3题。
耿裕,字好问,刑部尚书九畴子也。景泰五年进士。天顺初,以九畴为右都御史,改裕检讨。九畴坐劾石亨贬,裕亦谪泗州判官。终父丧,补定州。
成化初,召复检讨,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肄业监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弘治改元,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日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田奫以供费不足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请敕所司禁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初,撒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彼复潜称可汗,兴兵来犯。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且狮子野兽,无足珍异。”“帝即遣其使还。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以内降得官,裕言:“先有诏,文官不由吏部推举传乞除授者,参送法司按治。今除用纶等,不信前诏,不可。”给事中吕献等皆论奏,裕亦再疏争,终不听。
裕为人坦夷谅直,谙习朝章。秉铨数年,无爱憎,亦不徇毁誉,铨政称平。自奉澹泊。两世贵盛,而家业萧然,父子并以名德称。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B. 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C. 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D. 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言官,多指谏官。明朝的言官官阶很低,但职权很大,政治地位极为突出。
C. 践阵,因封建帝王登阵阶主持祭祀,故特指皇帝登基即位。
D. 天朝,是古代周边国家对中国正统王朝的称谓,不能用于臣下对本朝朝廷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耿裕因势利导,力纠时弊。曾借国家发生灾异的机会,先后多次上疏,提倡节俭。给事中郑宗仁提出节制光禄寺的供应,耿裕等人请求皇帝予以采纳。
B. 耿裕洞悉时局,见微知著。甘肃镇守太监傅德事先画图形进贡狮子,耿裕说狮子也是野兽,没什么珍异之处。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遣返了狮子。
C. 耿裕坚持原则,据理上疏。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人因为宫内直接下令而得官,耿裕认为这样做有违常规,而且使诏令没有信度,但皇帝没有采纳耿裕的进言。
D. 耿裕生活清贫,德行高尚。耿裕坦率平易、诚实正直,平时生活自奉节俭,虽然两世俱为显宦,但家境并不富有,父子二人以名德著称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侯伯年幼者皆肄业监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
(2)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彼复潜称可汗,兴兵来犯。
(3)是故无贯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飕①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②却自惊。
[注]①飕飕:寒风凛列的样子。②安仁为西晋著名诗人潘岳,字安仁。他在三十二岁时,因感于时光流逝而作《秋兴赋》,其中有“斑鬓影以承并兮,素发飒以垂领”的衰老之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晚雨秋阴”四字,暗扣题目,暗中点出节令正值凉气袭人的深秋。
B. 首联言酒醒后仍是“心绪杳难平”,给人以“举杯浇愁愁更愁”之感。
C. “红叶飕飕竞鼓声”运用比喻手法,言红叶飕飕之声犹如锣鼓声响。
D. 诗歌前四句借用“雨”“酒”“黄花”“红叶”等意象,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愁绪。
15.诗中采用了哪些抒情方式来表现自己“心绪杳难平”?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密《陈情表》中表达活着当以栖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恩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现诗人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喻含新事物必將取代旧事物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诚然,快餐式综艺可以给高压下的人们带来短暂的欢愉,但随着一些节目被机械化地复制、模仿,观众自然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时候,一些________的文化综艺“爆款”陆续出现,它们不仅释放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文化需求,也缓和了大众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展示“陌生化视角”与打破人们对小众事物的“刻板印象”,是文化综艺带给大众惊喜和震撼的因素之一。节目以诗词、声音、书信、文物、美声等小众视角为主要内容,巧妙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参与节目的嘉宾既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也可以是任意一个普通素人,为的就是让大家以一种简单的、______的方式融入其中,继而唤醒大众对于诗意生活的记忆。获得大众认可的文化综艺无一不是脱离了传统式说教方式,( ),在认知和感知上带给观众十足的新鲜感,一改大众的固有印象,“唱美声的原来不都是穿着燕尾服的大叔”。
而今的文化综艺节目往往既有颜值与才情兼备的选手们、气质与节目十分契合的主持人,又有______还不时卖个萌的教授嘉宾,让文化的魅力贴近现代观众,“颜值+内涵+烧脑”的节目配置使得每个圈层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兴奋点。
文化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文化综艺应“高而不冷”,有情怀亦有新意,有娱乐又不失思考。让______走向大众,并不意味着是要让高雅艺术丧失“高级”的品格,更不意味着要减少其专业性。恰恰相反,通过专业人士的评判、专业知识的普及,把大众审美提升到能够分辨好坏的层次,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才是一档优秀的文化综艺节目该有的目标和追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独树一帜 喜闻乐见 博学多识 曲高和寡
B. 别出心裁 雅俗共赏 博学多识 阳春白雪
C. 别出心裁 喜闻乐见 见多识广 阳春白雪
D. 独树一帜 雅俗共赏 见多识广 曲高和寡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它们不仅缓和了大众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也满足了大众在知识、审美、情感上的文化需求。
B. 它们不仅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文化需求,也缓解了大众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C. 它们不仅缓解了大众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也满足了知识、审美、情感对大众的文化需求。
D. 它们不仅满足了大众关于知识、审美、情感的文化需求,也缓解了大众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小众事物以别出心裁的创新模式,完成了一次“陌生化”的解构
B. 小众事物以独树一帜的创新模式,进行了一次“陌生化”的解构
C. 以别出心裁的创新模式,完成了一次对小众事物的“陌生化”解构
D. 以独树一帜的创新模式,使小众事物完成了一次“陌生化的”解构
20.清明节快到了,家在外地的王伟必须随父母回老家祭祖。下面是王伟写给王老师的请假条,请指出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并修改。( 5分 )
尊敬的王老师: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为继承传统,祭祀死去的先人,令尊决定带家人回乡下老家扫墓。特向您请假,恳请老师批准。
请假人:王伟
2018年4月2日
(1)________ ⑵________⑶_________⑷_________⑸__________
21.有人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6分 )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地一笑。
请将你生活中类似的见闻和体会,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
要求:(1)不得少于60字;(2)要有细节描写;(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侠,是指以个人力量为他人解决问题的人。韩非子认为“侠以武犯禁”,在韩非子眼中,侠这一群体以武犯禁,对国家的稳定构成极大的威胁,对侠进行了全盘否定。武侠小说家金庸塑造了众多的侠客形象,他认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侠”也充满了争议。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语文试题答案
1.C 2.A 3.C 4.C 5.C
6.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②转移就业③加大资金投入④实施异地搬迁⑤加大教育扶贫⑥投入健康扶贫⑦大力发展交通⑧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沟通⑨维护生态平衡⑩激发贫困户的内驱力。
7.C
8.(1)让情节引人入胜。小说先铺写狼山无狼,后叙写谣言有狼,村民不信有狼上山寻狼,“有没有狼,成了疑问”,最终不信有狼,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
(2)反映社会环境。值七丫村村民的冷眼旁观,反映了外部世界的贪装、自私、欺骗等丑恶现象。
(3)揭示小说主题。七丫村村民的不失淳朴与外部世界的病态形成对比,暴露了人性猎奇与围观的病态娱乐心理,揭露了因为利益可以用谎言造就事实的社会现实。
9.(1)小说借用“狼来了”这个告诉孩子要诚实的民间故事,暗示“狼来了”是利益集团的一场精心策划。
(2)小说把那些为了利益而假造声势,谎称狼山有狼的人比喻成狼:暗示这些像狼一样的人要兴风作浪。
(3)小说中“狼来了”象征着人性的各种丑恶大行其道,导致世界越来越荒唐。
10.D 11.D 12.B
13.(1) 年幼的侯伯都在国子监中修习课业,耿裕采集可以效法的古代诸侯、贵戚的言行,编纂成书传授给他们。
(2) 番人不行正道,因为向我朝朝贡,所以准许他们自新。他们又偷偷地自称可汗,兴兵叛乱。
(3)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参考译文:
耿裕,字好问,是刑部尚书耿九畴的儿子。景泰五年考中进士。天顺初年,因耿九畴任官右都御史,改任耿裕为检讨。其父九畴因张鹏弹劾石亨一案被贬官,耿裕也被贬为泗州判官。遭父丧起复后,补任定州知州。
成化初年,召耿裕复任检讨,历任国子司业,祭酒。年幼的侯伯都在国子监中修习课业,耿裕采集可以效法的古代诸侯、贵戚的言行,编纂成书传授给他们。弘治改元,召拜官礼部尚书。当时公私侈靡,耗费一天天增多。耿裕利用所担任的职务来补救匡正,借发生灾祸怪异之事的机会,分条上奏时事,以及为(受冤屈的)谏官申辩昭雪,先后陈言很多,大体上归结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上疏请求减少光禄寺的供应,耿裕等人请求皇帝采纳他们的奏请。巡视光禄御史田奫因为供费不足拖欠行户物款,请求借国库银两补偿。耿裕等人说,(这么做)恐有侵吞盗窃的弊端,请求命令有关部门禁止并防范,皇帝都听从了。南京守备宦官请求增加奉先殿日常供应物品,耿裕等不同意。皇帝刚登基,斥退番僧回本土,只留乳奴班丹等15人。此后被斥还的番僧大多潜藏在京城,转相招引,斋醮又兴起。谏官因此上奏章,耿裕等人趁机极力请求驱逐番僧。
当初,撒马儿罕和土鲁番都打算进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画其图形呈进,巡按御史陈瑶请求退还不收。耿裕等人也请求依从陈瑶的请求,而治傅德违背诏令之罪,皇帝不听从。后来番使两次到达,留在京城,皇帝频频召见。耿裕等说:“番人不行正道,因为向我朝朝贡,所以准许他们自新。他们又偷偷地自称可汗,兴兵叛乱。陛下优待宽容他们的使者,恰遇他们崛起强大之时,他们将认为天朝畏惧,更加增长桀骜之气。且狮子是野兽,不值得视为珍宝奇异。"皇帝就遣他们的使者回去。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人因宫中直接下令而得官职,耿裕说:“先前皇帝有令,文官不经吏部推举上报请求拜官授职的,要被弹劾并移送司法部门治罪·。现在任用李纶等人,没有遵循先前的诏令,不行。"给事中吕献等人都论奏,耿裕也两次上疏规劝,皇帝终究没有听从。
耿裕为人坦荡直率,熟习朝章。执掌吏部几年,没有个人爱憎,也不随顺毁誉,吏政称平。自己的生活淡泊。世家两代官高位显,然而家业萧条,父子都以明德著称。九年正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太保,谥号文恪。
14.C
15.①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在令人愁肠苦结的阴雨晚秋里,作者触目伤情,满眼看到的是满地的落叶黄花,听到的是红叶飕飀作响,这更增添了冷落肃杀之感。②直接抒怀。颈联由写景转为抒情,说自己与世俗相违背,能够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脱不了俗情,这表达了诗人的多情之态。自然因多情而心绪不平。③用典抒怀。尾联借用潘安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面对华年已逝而暗自心惊的情绪。
16.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17.B 18.B 19.C
20.(1)“尊敬的王
老师”应顶格写。(2)“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中“好日子”不当,应删掉“好”。(3)“死去的先人”中“死去的”多余,应删掉。(4)“令尊”用错,应改为“家父”或“我的父亲”。(5)没有说明请假的具体天数,可在“特向您请假”后加上请假的具体天数。
21.参考示例.
(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滴滴嗒嗒响个不停.仿佛一支酣畅的旋律在流淌。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也总是眼睛笑眯眯的眯成一条缝。
(2)-位三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穿梭。这种穿梭.明显不同千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布队所形成的那种。
22.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我对“侠”之认识
侠,是什么?韩非子认为“侠以武犯禁”,基于侠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一点,进而对侠全盘否定,似乎有些不妥。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我更同意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看法。这一看法帮我们明确了“侠”之方向和功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宅心仁厚,义胆忠肝,堪称“侠之大者”。观其六岁时掩护蒙古勇士哲别,以及救出豹口下的华筝公主的事,他是侠者。他曾对杨过讲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 “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言辞诚挚恳切。金庸老先生把“侠义精神”深深烙入我们很多人的心中,成为我们人格中的人生导师。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用汗水、泪水和鲜血凝结成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每到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总有一批批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挺身而出,或抛家别亲,终身守边御敌;或征战沙场,为国捐躯;或面对强敌,英勇不屈;或迎难而上,乘胜追击;或排险除害,保护苍生。这些为国为民者,被世人视为大侠,真正的大侠,也是有着“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并能做到为国为民考虑、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侠,是以个人力量为他人解决问题的人,当是做有益的事。过去,我们中华儿女抱“为国为民”之志,经历百年屈辱而实现了“民族独立梦”,如今无数的“侠者”在各行各业践行“为国为民”的精神,为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梦”提供着磅礴力量。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愿大家以此共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