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77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 割舍。‎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C.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答案】1.B 2.D 3.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唐诗”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B项,“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错误。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A项,此题张冠李戴。结合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分析,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B项,选项内容张冠李戴。信息源在第二段,结合“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分析,“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C项,结合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分析,“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言过其实。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内容的推断,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然后仔细分析。C项,“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错误。结合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分析可知,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材料一:‎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中亚、中东和欧洲、东南亚和非洲输出自身的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管理模式,最后取得世界市场与国际合作优势,实现全方位的开放。“一带一路”战略吸引了很多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化快速发展提供沃土。‎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国 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便捷,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会带来更多的商机。劣势也相当明显,也会带来外来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冲击,很容易造成本土文化的没落,原有的经济体系也将受到影响。“一带一路”强调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互相信任,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多形式、多渠道谋求交流合作的机会。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 (摘编自《论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材料二:‎ ‎“一带一路”建设以其开放、多元、共赢的特质,日渐为世界认同。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已经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及全球。中国与巴基斯坦成立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缅甸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瑞士政府在外交部设立“一带一路”咨询协调办公室……“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日本通运等跨国公司,正以不同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截至2018年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落实率达96.4%;5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税收。中欧班列开行1.4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中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 ‎(摘编自《瞩目共建一带一路盛事》)‎ 材料三:‎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担心“一带一路”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构成“一定威胁”。他们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 ‎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美国智库和战略界人士对“一带一路”并非一味反对,而是心态更趋复杂。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克斯等人呼吁,美国不应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需要认真对待这一将深刻影响中国内外政策的重要倡议,应深化对“一带一路”相关进展的分析,寻求更坚实的信息基础和更明智的应对之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对外关系委员会东南亚项目主任柯兰奇克称,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但是“让中国失败”并不必然发生,也不必然对美国有利,美中在促进地区发展等方面并非“你输我赢”关系,不妨考虑“让中国成功”。曾供职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南亚问题专家、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维耶拉称,‎ ‎“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很多共同目标,两者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完成相关重大项目。 ‎ ‎(摘编自《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国因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了赢得世界市场,扩大与他国间的合作,实现全面开放,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 B.在全球化可能冲击本土文化、影响本土原有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强调互相信任和了解,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 C.“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吸引了许多大银行、跨国公司广泛参与,成为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 D.美国战略界人士张克斯反对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化”可以加强国家之间联系、沟通、合作,带来商机,也会给本土的文化、原有经济体系带来不利影响。‎ B.开放、多元、共赢的“一带一路”,为中国赢得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朋友圈遍及全球,日渐为世界认同。‎ C.“一带一路”成果丰硕,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为当地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D.“让中国失败”和“让中国成功”是美国内部对“一带一路”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矛盾心态。‎ ‎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述各方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 ‎【答案】4.D 5.C ‎ ‎6.(1)中方: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2)合作方:欢迎“一带一路”建设,让己方发展潜力得到释放。(3)美方:先是担心威胁美国全球影响力,后来出现有助本国“新丝绸之路”等观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并分析理解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张克斯“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说法属于张冠李戴,相关信息在材料三最后一段,原文是“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曲解文意,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二段,原文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税收。中欧班列开行1.4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中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工作好找了”并不意味着“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找准答题区位,根据文中的句中句子提取关键词语作答。此题要求概括方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属于综合概括的题目,从材料看,材料一是中方的观点,材料二是合作方的观点,材料三是美方的态度,根据三则材料的中的重点句子“‘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担心‘一带一路’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构成‘一定威胁’”“‘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很多共同目标,两者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完成相关重大项目”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 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B.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到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C.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她写的。‎ D.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8.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9.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让人感动。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7.A 8.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 ‎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 ‎③通过牛的形像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 ‎9.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 ‎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 ‎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石碑被粗暴的年轻人推倒,暗示了传统文化曾经不被尊重。而推倒后的石碑如今在路旁供路人歇脚,这只是它最低级的作用,只有在孕妇那里才将它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出来。所以该项表述不是很完整。选项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 C项,孕妇在回来的路上萌发写字的愿望,是基于她对孩子的强烈的责任感,她不是因为害羞不敢找那些放学的孩子来帮她,作者是想通过她写字这一具体的行为来表现她对文化知识的强烈渴望与尊重。选项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 D项,孕妇在黑暗中嘟囔,实际上,是那一刻她被自己描画字的行为所感动,为怀孕的母牛给自己的慰藉所感动,与回家路的漫长无关,与老牛一路的相伴无直接关联。选项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物象作用的能力。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文章标题即为“孕妇和牛”,可以看出牛也是文章的关键形象。文中写了和牛有关的三个场面:怀孕的牛,牛与孕妇的亲昵,牛的形象描绘。这三个场景都有孕妇在场。考生可从二者的关系中发现牛对表现孕妇性格的作用。考生可以从作者笔下的牛的形象的角度入手分析,它与主人公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分析。“牛”是作者在小说中着力描写的一个形象,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牛体现出来的:“牛”是主人公“同病相怜”的“知音”和“亲昵伙伴”。同时,作者借助“牛”,揭示多层面的主题。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原文“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可知,表达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由句子“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可知,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 ‎【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其先居新城。父元敬,世高赀,岁饥,出粟万石赈乡里。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饬。文明初,举进士。时高宗崩,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后方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子昂上书以七验谏止之。子昂多病,居职不乐,会武攸宜讨契丹,高里幕府,表子昂参谋,次渔阳,前军败,举军震恐,攸宜轻易无将略。子昂谏曰“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测。大王提重兵精甲,屯之境上,朱亥发之变,良可惧也。王能听愚计,分麾下万人为前驱,契丹小丑,指日可擒。”攸宜以其儒者,谢不纳。居数日,复进计,攸宜怒,徙署军曹。子昂知不合,不复言。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導其略,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子昂资褊躁,然轻财好施,笃朋友,与陆余庆、王无竟、房融、卢率之、卢藏用、赵元最厚。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乃请交。‎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二・陈子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B.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C.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D.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B.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作的宫,西汉即有此称。‎ C.麟台,唐代官署名,即秘书省,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 D.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也借指将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子昂家财豪富,遭到县官残害。他家非常富有;曾在灾荒时拿出粟米来救济乡亲;他在家为父亲守孝时,县官听说他家富有,便要害他。‎ B.陈子昂少年游荡,后来刻苦攻读。他年轻时崇尚气派果敢,射猎赌博无拘无束,后来进乡校后感到后悔,便刻苦努力读书,文明元年考中进士。‎ C.陈子昂进谏多次,但均未被采纳。武后打算进袭吐蕃时,他呈递奏章劝阻,未被采纳;武攸宜征讨契丹时,他出谋划策,也未被采纳。‎ D.陈子昂文采出众,倡导雅正文风。他曾作《感遇诗》三十八章,被王适誉为“海内文宗”;他面对当时世人崇尚的徐、庾文风,提倡风雅正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选自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次渔阳,前军败,举军震恐,攸宜轻易无将略。‎ ‎(2)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屈原列传》)‎ ‎【答案】10.D 11.B 12.C ‎ ‎13.(1)军队驻扎在渔阳,先头部队打了败仗,全军震惊恐慌,武攸宜为人轻率并且没有大将的谋略。‎ ‎(2)陈子昂被捕时,自己进行占卜,卦象占出以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 ‎ ‎(3)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了就想(按自己的意思)作些改动,屈原不同意,于是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意是:陛下派遣天下的军队来归您统帅,安危成败在此一举,怎么可以掉以轻心呢?现在大王不制定法律,就好像小儿的游戏,希望您辨别智慧和愚笨之士,区别勇敢怯懦之人,估计人员的多寡,凭借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这是洗刷耻辱的办法呀!从句法结构和句意上看,“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安可忽哉”,安,怎么可以,用在疑问句开头,“安”前面应断开;“今”表示现在,“今大王法制”句意完整应断开;“如小儿戏”是完整的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分别是对大王的期许,应分别断开;“此刷耻之道也”,这是洗刷耻辱的办法呀,表意完整,应断开。故本句断句为:“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 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与D项相符。‎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作的宫殿”错误。根据“高宗崩”可知“梓宫”是棺材。选项解说不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C项,“陈子昂进谏多次,但均未被采纳”错误。根据“后方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子昂上书以七验谏止之”,可知文中并没有说陈子昂的劝谏武后是否采纳。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次:驻扎。前军:先头部队。举:全。轻易:为人轻率。略:谋略。(2)见:被。筮:占卜。祐:保佑。殆:大概。(3)造:制定。宪令:国家的法令。属:起草。谗:说坏话。‎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參考译文:‎ 陈子昂,字伯玉,是梓州射洪县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新城,父亲叫陈元敬,世世代代都很有钱,收成不好的时候,拿出几万石的粟米赈济乡里。陈子昂到了十八岁都没有读书。因为是富家子弟,崇尚气派果敢,射猎赌博无拘无束。后来进了乡校,感慨后悔,便刻苦读书修身。文明初年,(陈子昂)考中进士。这时高宗李治(在东都洛阳)逝世,朝廷打算把灵柩迁回长安,当时,关中饥荒,陈子昂极力陈述东都洛阳风景优美,也可以建造陵墓。武后认为他是杰出人才,在金华殿召见了他。陈子昂外貌温顺质朴,仪容威严不足,但对答交谈情绪激昂,被提升为麟台正字。垂拱初年,武后正要谋划开发蜀山,由雅州道去歼灭生羌,趁机来偷袭吐蕃。陈子昂上书举出七条理由劝谏武后停止这件事。陈子昂身体孱弱经常生病,担任的官职都让他感到不开心。恰逢武攸宜主持军务讨伐契丹,朝廷里的才俊,都参与到武攸宜麾下。皇上下诏让陈子昂到武攸宜的幕府担任参谋。军队驻扎在渔阳,先头部队打了败仗,全军震惊恐慌,武攸宜为人轻率并且没有大将的谋略。陈子昂进谏说:“陛下派遣天下的军队来归您统帅,安危成败在此一举,怎么可以掉以轻心呢?现在大王不制定法律,就好像小儿的游戏,希望您辨别智慧和愚笨之士,区别勇敢怯懦之人,估计人员的多寡,凭借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这是洗刷耻辱的办法啊!治理军队崇尚威严,要选择亲信以防不测。现在大王辛领精锐的重兵,驻屯在边境,像朱亥窃取兵权那样的变故,想来确实让人害怕。大王您能听从我的计策,分出部下一万人让我率领作为前锋,契丹人都是些小丑,很快就可以擒获。”武攸宜因为陈子昂平素是文士,拒绝他的意见不肯采钠。过了几天又进谏,武攸宜很生气,就改任他代理军曹。陈子昂知道武攸宜与自己意见不合,就闭口不再说话。圣历初年,由于 父亲年事已高,陈子昂上表请求辞官回家侍候,诏令待职供养供。恰逢父亲去世,他在坟墓旁边修建户室(守孝)常常放声痛哭,听到的人也为他落泪。县令段简贪婪凶残,听说他家富裕,要残害他,家属送给段简二十万缗钱。段简认为财物太少,把陈子昂抓去关进了监狱。陈子昂被捕时,自己占ト,卦象占出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估,我大概要死了!”果然死在监獄、终年四十三岁。陈子昂虽然资质褊急,但是轻财好施,对朋友很忠诚,跟陆余庆、王无竟、房融,卢泰之、卢藏用、赵元关系最好。唐朝兴起,文章秉承徐陵、废信等人的余风,天下人都学习推崇他们,陈子昂开始让文风变得雅正。当初,创作了《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海内文宗。”于是请求交往。‎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白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②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以风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B.颔联对句工巧,“高江”对“古木”,“急峡”对“苍藤”,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 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颈联写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传达出诗人的无穷感喟,和前两联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D.尾联“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 展现一幅经历战乱后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 ‎15.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B 15.第一问: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乱世百姓的同情,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第二问:①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② 细节描写,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③ 借景抒情。诗中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分析错误,颔联承“雨翻盆”而来,是具体描写雨景。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能力。作答时结合诗句分析,着重于情感与手法的结合。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诗人用了对比的手法:“戎马不如归马逸”,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疲劳;“千家今有百家存”,用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描写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荒村景象,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尾联“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诗人运用细节描写,‎ 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乱世百姓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还有诗人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这是借景抒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而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答题时,①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③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正面写乐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此中琴声不仅可耳闻,而且可目睹,形神兼备。‎ ‎(3)《登泰山记》写冬日与友人登山观日出,看到“极天云一线异色,______”。《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种树的技艺高超,但他自认为不是真有什么使树木茂盛的异能,关键在于“______”。‎ ‎【答案】 (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3)须臾成五采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坼、乾坤、芙蓉、须臾、五采、 致其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年7月下旬,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___________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_______________,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_____________。沿途区域各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如_________________般出现;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丝绸之路 B.连接中外,承接古今,陚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D.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丝绸之路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B.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C.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D.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B.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C.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D.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答案】17.C 18.D 19.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 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依据上文“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前面的“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由此可排除B、D两项;依据下文“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后面的句子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暗示应该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由此可排除A项。‎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 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 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二者都是“有远见”的意思,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高瞻远瞩”侧重看问题的高度,常作状语和定语;“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常作主语、宾语。‎ 第一空根据语境“它不仅是一个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处应选“髙瞻远瞩”。‎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摩拳擦掌”属于将来时,侧重事前的振奋状态;“大展拳脚”属于进行时,侧重事中发挥才智。‎ 第二空根据语境“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其影响可见一斑。”此处应选“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第三空根据语境“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使用对象,此处应选“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常作状语、宾语。褒义词。‎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多而密集。常作谓语、定语。中性词。‎ 第四空根据 语境“沿途区域各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如……般出现;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侧重好的,此处应选“雨后春笋”。‎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 画线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而画线句子“将……”是将来时,时态矛盾。故针对这两处语病“在……下”和“使”二者留一个,“将”应删掉。‎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B.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将:扶持 C.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扛:背负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C项,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即:项羽)身高八尺多,力气很大,能举起大鼎。扛:举起。‎ 故选C。‎ ‎2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存:问候 B.上服度则六亲固 服:遵循 C.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面:当面 D.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取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 A项,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屈原)他总是思念君王,希望能复兴国家,扭转局势。存:思念。‎ C项,马童面之,指王翳曰: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面:面对。‎ D项,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字:养育。‎ 故选B。‎ ‎22.鲁迅作品中刻画了不少知识分子形象,如孔乙己、假洋鬼子和狂人等。他们经历遭遇不同,或投机,或潦倒,或糊涂,或觉醒。请从《呐喊》中另举两例并略加点评。不少于120字。‎ ‎【答案】人与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夏瑜,出现在《药》中的知识青年,为革命而流血的志士。‎ ‎《白光》中的陈士成,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作者除了批判与同情之外,主要是为了向世人揭示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用以惊醒那些仍然麻木的具有封建思想的下层文人。‎ ‎《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一个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 ‎《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方玄绰也对黑暗的现实不满,但是他却决不会去想怎样抗争,而是总用“差不多”来说服自己得过且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内容、对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点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结合作品做出评价。本题考查学生对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作品的掌握情况。《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共收录14篇,比较典型的有:《狂人日记》,狂人;《孔乙己》,孔乙己;《药》,华老栓与夏瑜;《明天》单四嫂子;《一件小事》,“我”与车夫;《风波》,七斤;《故乡》,闰土;《阿Q正传》,阿Q;《白光》,陈士成。点评人物时,需要指出人物形象的身份特征、性格特点、形象的社会意义等;要结合主要情节做出评价分析。人与事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市正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对市民在道德素养、人际互助、交通出行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提高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认识,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某市复兴中学决定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共做文明人,共建文明城”,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齐心协力,共建文明城 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 ‎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 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 一个城市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 今天我市发出了“共做文明人,共建文明城”的号召,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文明城总体战,作为城市的一员,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号召,齐心协力,共同奏响这曲争当创建文明城先锋的凯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作文的任务很明确,要求考生以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的名义,应征写一篇文章。文章内容要跟创全国文明城市有关,主题是“共做文明人,共建文明城”。要求言之有物、观点鲜明,短小精悍。内容积极,富有真情实感。‎ 审题:首先审清所给的材料。所给的材料是个热点问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要对“创建文明城”有充分的认识,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创建文明城的队伍中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文中要交代清楚“创建文明城”的意义,积极号召全体同学加入到“创建文明城”这一有意义的活动中,人人争做文明人。‎ 参考立意:‎ ‎1.创文明城,人人有责;‎ ‎2.创文明城也是一门功课;‎ ‎3.创文明城与学习并行不悖;‎ ‎4.争创文明城,提升全民素质。‎ 参考素材: 1、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 ‎2、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 ‎3、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 ‎4、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 ‎5、可曾意识到,我们也有维护城市文明卫生的义务和责任,城市是我家,创卫靠大家 ‎!那么,在洁净的街道上,突然飘来一片纸屑,一个塑料带,您会主动的把它拣起来吗?当您漫步在公园,广场,会自觉的把吃剩的果皮扔进垃圾箱吗?当您在为孩子讲着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时候,是否自己也在躬身力行? ‎ 结构示例:“齐心协力,共建文明城”,文体:议论文。开篇引入,论文明的重要性。正文部分从个人文明折射城市文明、社会文明、国家文明的角度强调一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性;从校园不文明现象强调要知行合一,实践我们行为。文尾发出呼吁和号召。‎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