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 ‎(选自《科技日报》)‎ ‎1.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的现状,这种状况,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 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在于中国文化之精髓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C. 文中作者再三强调,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已经有了重大缺失。‎ D. “提笔忘字”并非偶然,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究其原因,人类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 ‎2. 下列对汉字书写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书写除了是生存和生活技能外,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 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很少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 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所以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 D. 只有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才能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 ‎3.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美国媒体报道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 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所有文字的地方。‎ C. 在现代化发展中,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D. 数典忘祖的新文盲绝对不是行政指令或法律所能避免的,正如木兰秋闱无法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 扶而去之 去:离开 D.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贪于财货,好美姬 B. 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 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吾其还也 D 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具告以事 ‎6.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国人立其中子 B. 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 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 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 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 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2)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 ‎9. 春天应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季节,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10. 第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结束上片对眼前壮阔秋景的描写,引出下片对过去学习和战斗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拜伦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一段,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动作描写表现荆轲离去的决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B. 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C. 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 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13. 请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4. “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四、课内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2分)‎ ‎15.下列句子,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 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C. 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16. 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 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越国以鄙远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既东封郑 ‎1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公从之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夫晋,何厌之有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9.下列各句中括号内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拔剑,剑长,操其室。‎ B. (郑伯)许君焦、瑕。‎ C. (荆轲)发图,图穷而匕首现。‎ D. (高渐离)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0.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 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见识浅陋的人。‎ C. 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D. 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坚固、锋利。‎ ‎21. 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左右欲兵之 B. 不得持尺兵 C. 不及召下兵 D.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⑦拔剑切而啖之 ‎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毫毛不敢有所近 A. ①③⑥⑦⑨‎ B. ②④⑤⑦⑩‎ C. ②④⑥⑧⑩‎ D. ①③⑤⑧⑨‎ ‎2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 旦日飨士卒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4. 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语序的一项是( )‎ A. 客何为者?‎ B.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C.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 张良是时从沛公。‎ ‎2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 于是项伯复夜去。‎ B.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D.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五、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文章。‎ 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用挡板将卷柏周围围住。于是,当卷柏“行走”时,受到阻挡,它只好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就在原地扎根,再也不“行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含意,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C ‎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已经有了重大缺失”错误。文中为“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把未然说成已然。故选C。‎ ‎2.【答案】C ‎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所以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因果倒置,应为“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故选C。‎ ‎3.【答案】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所有文字的地方”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分析,应为“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4.【答案】A ‎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让”,结合“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分析,“责备”错误,应该译为“谦让”。句意: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故选A。‎ ‎5.【答案】B ‎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于”,介词,在;介词,对。‎ B项,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项,“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D项,“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故选B。‎ ‎6.【答案】A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 A项,“其中”,古义:文中为两个单音词,他的第二个;今为双音词,那里面。‎ B项,“横行”,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 C项,“操行”,举止行为,品行。 ‎ D项,“发愤”,下定决心努力。‎ 故选A。‎ ‎7.【答案】C ‎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错误。结合“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分析,“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故选C。‎ ‎8.【答案】(1)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 ‎(2)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于是”,在这个时候;“闻”,听说;“养老”,敬养老人;“盍”,何不,为什么不;“往”前往;“焉”,代词,他。(2)“平”,平定;“宗”,尊奉、归顺;“而”,连词,表转折;“耻”,意动,认为……耻;“之”,代词,这样做;“义”,坚持节操,坚守义气。‎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9.【答案】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 此题考核诗意概括的能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 “宦情羁思”“百花尽”“榕叶满庭”和标题中的“二月榕叶落尽”概括原因即可。‎ ‎10.【答案】三、四两句因内心之情感受外物,以环境景物体现人物心情。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呜碉晰难闻。‎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诗中情景关系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诗中的环境的景物特征,然后分析情景之间的关系。‎ 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莺乱啼”,然后结合注释“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作者的“心乱”。最后分析情景的合一,“乱”字届自然之景写出自己的心情。‎ ‎11.【答案】(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2)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 ‎(3)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终已不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怅”“苍”“阴”“遂”“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2.【答案】B ‎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4.B项,“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老人把房低价租给小路,一方面是看到小路没有租到房子,同情小路,另一方面是老人自己也希望能有个人陪伴自己。故选B项。‎ ‎13.【答案】①生活讲究:老人穿着考究;使用的餐具精美;房子的布置摆设含蓄婉约中透着美感。‎ ‎②心地善良:低价出租房子给小路,又不伤害小路的自尊心;等待小路吃饭,善待小路。‎ ‎③温雅内敛:希望让小路陪她吃饭,但又不明说;自己内心痛苦,却不对外人流露;小路帮她做家务,总是优雅地说谢谢。 ‎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中说老人“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一句话,考核鉴赏文章语言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句话是对老人的整体评价,涉及老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因此需要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生活讲究”主要体现在老人的穿着、饮食器具和家庭装饰上,如,小路初见老人时,老人“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穿着很讲究;家里装修“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吃饭时用的碗非常精致等。“心理善良”主要体现在对小路的态度上,老人看到小路租不到房子而落泪,主动把自己的房子租给小路,而且让小路自己挑选房间,说是以小路为自己还牛奶为交换条件,其实小路工作很忙,还经常出差,可见带牛奶只是老人保护小路自尊心的一个借口,而且每天都在有意等小路回来吃饭。“温雅内敛”主要体现在老人的言行上,如老人每天都等小路一起吃饭,显然她希望小路能陪她一起吃饭,可从没有明说过;老人自己内心痛苦,在外人面前没有流露过;小路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她总是要说谢谢等。‎ ‎14.【答案】①“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是老人生活中盛饭的碗,更是老人心中渴望盛满亲情的碗。②“碗”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情节结构的枢纽,使情节简洁明了。③文中多次写到精致的“碗”,表现出老人讲究生活品味的特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小说以“碗”为中心讲述了老人和小路相互关心帮助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赞美了人性的美好。⑤对“碗”的描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悬疑”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答出“碗”在小说中的作用,考查鉴赏小说形象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可从含义、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碗”表面上看,就是指老人家里吃饭用的碗,但结合老人的哭诉,可知老人是借对面的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可见“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从小路吃饭注意到碗的精致写起,中间的情节发展也都与碗有关,结尾又写“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可见“碗”贯穿了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老人给小路盛饭的碗每次都不同,但都精致考究,表明老人对生活的讲究,反映出老人的生活口味。从主题表达来看,老人用各种精致的碗给小路盛饭,小路注意到碗的精致,也感受到老人的善意,又了解了老人在对面摆一只碗的原因,可见小说围绕“碗”展开故事,赞美了美好的人性,突出了主题。另外,小说对一只只碗的描写,突出了碗的精致,使小说笼罩上了一种“悬疑”色彩,也给读者设置了悬念,能够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D项,“厌”通“餍”,满足。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D项,“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解释不正确,此句应为判断句。故选D。‎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例句中“退”为使动用法,“使……撤退”。B项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的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使……削减”;C项为“使……灭亡”;D项为“使……成为疆界”。所以选B项。‎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使动用法,它包括:(1)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2)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3)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1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例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D项,动词,到、往。‎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A项,省略的是“秦王”;B项,省略的是“晋惠公”;D项,省略的是“荆轲”。故选C。‎ ‎2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坚”,结合“不可立拔”分析,“坚固、锋利”错误,应该是“剑插得紧”的意思。句意:剑又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来。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2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A项,左右欲兵之,“兵”是动词,其余均为名词。故选A。‎ ‎2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①“距”通“拒”,“内”通“纳”, “毋”通“无”;②“坐”通“座”;③“倍”通“背”;⑤“郤”通“隙”;⑧“要”通“邀”;⑨“蚤”通“早”。故选D。‎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 A项,“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B项,“士卒”,古今都指士兵。‎ C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十分,极。‎ D项,“婚姻”,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义:结婚的事。‎ 故选B。‎ ‎2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D项,由其大意内容“张良就是在这个时候跟随刘邦的”可知,不属于倒装句,是个普通句式。故选D。‎ ‎2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例句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B项,名词作状语,向上;‎ C项,使动用法,使……活;‎ D项,名词作状语,像张开的翅膀。‎ 故选C。‎ ‎26.【答案】‎ 不在云端跳舞 当我们为寻找一个更加满足我们对爱与美的定义的归宿而长久漂泊云间的时候,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却在于一数次的追寻后冷静下来并告诉世人: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纯粹由意志操控是没有理性可言的。一个人如果不能确定自己安定的地方,依赖好恶来决定何时走何时留,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就像是两军对垒,节节败退的队伍里若是有人临阵倒戈,卖主求荣,也许能一时荣华尽享、风头十足。但战争结束后几乎没有不被杀掉的。‎ 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连自己内心都无法坚守的人会有什么信仰;没有人会把权力交给一个见风使舵,周旋算计的人;换句话说,只有矢志不移地致力一件事情的人,才有可能会有所建树。‎ 官场,历来都是一个磁场很大的地方,且不说高官厚禄、位高权重,单说一人得道,泽被子孙,就让人魂不守舍、心旌摇动。但林逋拒绝了权位的诱惑,隐居西湖、结庐孤山,20年足不及杭州,品梅实、烹香茗……正是这样一个虽被皇帝“诏告府县存恤之”但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才有“吾志之所适,非功名富贵也”的志向;正是这样一个拒绝尘世诱惑的灵魂,才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为后人所敬仰。‎ 再比如科考屡次不中的蒲松龄,前半生在仕途与文字间犹疑不定,长久以来在如豆的灯光下勤奋苦读却难有出路。后来,他不再对这污浊的官场和虚伪的人情抱任何幻想。在他放弃科举专心写作时,笔尖流淌的人情冷暖,书写的鬼魂与人心却令人震撼。经历过几百年的世事沉浮,那么多的进士和官运亨通的士大夫都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他的《聊斋志异》却长久存留世间,供后人吟咏评述。‎ 当你安定时,就会停止寻找。只有让自己真正安定下来,不去想何处风景绝妙,而是深深扎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抵御住外来的诱惑,经得住所有的考验,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那是历经考验后沉淀下来的平静,是一种安定的坚守,是专一而认真的钻研。‎ 于是,我要说:我宁愿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