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 时量:12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李自生 易 涛 审题:莫崇芳 一、古诗文阅读、欣赏与默写(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6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风之积也不厚 B.去以六月息者也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学而不思则罔 D.而后乃今培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莫之夭阏者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访风景于崇阿 C.南冥者,天池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14分)‎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②乃设九宾礼于庭 ‎5、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一组是( )‎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②白常侍帝 C.①伏惟天子哀怜之 ②益骜放不自修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取,滞留在长安。‎ B.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但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崔宗之等人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为他脱靴,使其受辱。他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3分)‎ 译文: ‎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3分)‎ 译文: ‎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6分)‎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10、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四) 古诗文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 ,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⑵ 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⑶ , 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⑷ 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 ‎ ‎⑸ ,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 《李凭箜篌引》)‎ ‎⑹ 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5题(6分)‎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正是借秋空雁阵来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 ‎12、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13、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 ‎ A.①托物言志;②借景抒情;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②“景中情”和“情中景”;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 C.①景中情;②情中景;③情景互生。 ‎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③情景互生。 ‎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 亲爱的麦子 周 涛 ‎①我想说:“亲爱的麦子。”‎ ‎②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 ‎③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末的汗珠般的东西,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 ‎④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它从土壤里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这就使它带有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某种提醒、某种警喻,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 ‎⑤这一切使它更美。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它还可以使我们毫不费力地想到镰刀、饥馑、战争、死亡等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但是面粉不容易使人想到这些。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 ‎⑥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的吉木萨尔翻弄麦子。我们住的地方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分得麦子,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 ‎⑦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一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然后晾晒几天,再装入麻袋。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学式的忧伤。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自知而又一目了然。正是这,使它优美。‎ ‎⑧于是有一天,我们起得绝早。我们向邻居借来了一头驴和一辆架子车,像是户儿家的一个重大行动似的,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笑不得。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 ‎⑨‎ 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颗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它还在吃麦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 ‎⑩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⑪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⑫我就是麦子。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又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物——麦子。我将一代代地生长,被割掉;成熟;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掉;然后再生长。人们把我叫作“麦子”。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亲爱的麦子。”‎ ‎(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 ‎15.文中画线句“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4分)‎ 答:‎ ‎16.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其美在何处。(4分)‎ 答:‎ ‎17.结合全文,探究“亲爱的麦子”这个题目的多重含义。(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8分)‎ ‎1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象征性决议,要求中国金融服务业完全对美国企业放开,这一不情之请受到中国政府的拒绝。‎ B、娱乐圈的一些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有的靠走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面世了。‎ D、两届得分王得主麦蒂在北京举行了球迷见面活动,不少幸运球迷来到了现场得以与偶像相见。在观看完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之后,麦蒂也蠢蠢欲动学了起来。‎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由于伊朗和西方国家围绕核问题的口水战不断升级,以及尼日利亚政府对动荡局势的控制不力,使市场对石油供给中断的疑虑再次上升。‎ B.当看见“徐州”舰官兵拉出的横幅时,从利比亚经海上撤离的华人跳跃着、欢呼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C.随着副食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餐饮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并开始向中青年伸出魔爪。‎ D.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20、选出用词注意了感情色彩,用语得体的一项 ( ) ‎ A.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手挖掘的。 ‎ B.他们这一举措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以其他单位也纷纷效尤。 ‎ C.表现在作品里,歌颂的是人民,诽谤的是鬼子、汉奸和地主。 ‎ 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21、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使下面一段文字意思连贯。(2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美,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四、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 爸爸:儿子,出门在外,有空记得给妈妈写一封信,以了却她对你的牵挂之情。‎ ‎ 儿子:爸爸,你老土了吧?都什么年代了,还写信?现在打电话、微信、QQ都很方便快捷。‎ ‎ 爸爸:儿子,现在信息是发达,所以写信更加难得。书信拿在手里看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写信好像过时了,要是你去写,就会有不同于打电话、微信的感受和收获。‎ ‎ 儿子:我看还是算了吧。‎ ‎ 对于以上这段父子之间的对话,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与感受。你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请根据这则材料,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附加题(20分)‎ ‎(476、478、479班学生必做,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班级 姓名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 ‎(摘编自王祖龙《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重要途径。‎ D.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必然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 C.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D.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并与末段遥相呼应,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因为民族传统手艺对乡土社区的高度依存,所以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是未来发展方向。‎ 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不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1分)‎ ‎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4—5题。 ‎ 材料一: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材料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 ‎ ‎ ‎5、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谈一谈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 (6分)‎ ‎ ‎ 语文附加题答题卡(20分)‎ ‎(476、478、479班学生必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 ) 2、( ) 3、( )‎ 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1分)‎ ‎4、 ‎ ‎ ‎ ‎5、 ‎ ‎ ‎ ‎ ‎ ‎ ‎ ‎2017下期衡阳市八中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 2、 C-名词活用如动词(A意动BD名词作状语) 3、 A-宾语前置 ‎ ‎4、B(B.而: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递进,并且。A.因:介词,趁机。C.其:副词,难道。D.于:介词,表处所,在。)‎ ‎5、A 6、B(①前一句是说杜甫不接受,后一句是说皇帝的行为;②是说李白曾经侍奉皇帝。)‎ ‎7、D(文中未提到“志向高远”“不屑与崔宗之等人为伍”,“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与原文不一致。)‎ ‎8、(1)(我)私下担心自己早晚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窃”“沟壑”“伏惟”“之”各1分。)‎ ‎(2)高力士一向亲贵,把这件事当作耻辱,就挑剔他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以动句式1分,“素”“摘”各1分。)‎ ‎9、.D (“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 ‎10、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1分)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1分)‎ ‎11、⑴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 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⑵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杜牧《阿房宫赋》)‎ ‎⑶ 惟觉时之枕席 ,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⑷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 ‎ ‎⑸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 《李凭箜篌引》)‎ ‎⑹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阁夜》)‎ ‎12、C(“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C项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13、C ‎ ‎14、B(要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15、说明人类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的制约,人类不是神,是万物种类的其中之一。这句话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或感叹的语气)、对比的手法(或反语的修辞)。‎ ‎16、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ƒ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 ‎17、 是对朴素本色、忧伤深刻的麦子的称颂;‚也是对那些像麦子一样平凡地生活着的人的称颂;ƒ更是对麦子代表着的和人类共同生活的自然的称颂。‎ ‎18、C 解释 A、不情之请:不近人情的请求,用于对人有所请求的客套话,不合语境 B、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褒贬误用。 D“蠢蠢欲动”意思为“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用于此处不符合句子中麦蒂心里急切地想试试的语境。可以改为“跃跃欲试”。‎ ‎19、答案:B 解析:A缺主语,去掉“由于”或者“使”;C项“糖尿病患者……开始向中青年伸出魔爪”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评价,浏览,分享”‎ ‎,应是先浏览,再评价,最后分享。)‎ ‎20、A ‎21、【答案】示例: 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22、作文 可以从代沟的角度立意,可以从传统与创新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单独从传统或者与时俱进的角度立意。‎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诗人、书法家李邕对杜甫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见他。杜甫考进士落榜,困居长安城中。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于是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重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在隋末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从西域)逃回来,寄居在巴西郡。天宝初年,(李白)前往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到他的诗文,赞叹说:“你,是天上贬谪下凡的仙人啊!”并向唐玄宗举荐。唐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国家大事,李白献上一篇颂赋。皇上赏赐食物,并亲自替他调羹。皇上下令,让他在翰林院任职。李白还是和酒友在闹市喝得烂醉。皇上坐在沉香亭子赏景,心里有所感触,想要李白创作歌词,就把李白召进宫中,可是李白已经喝醉了。酒醉稍醒,取笔给他,即刻写成歌词,辞藻委婉绮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皇上非常喜爱他的诗才,多次设宴。李白曾经伺候皇上宴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一向高贵,认为这件事耻辱,就挑剔他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皇上想任命李白担任(重要)的官职,杨贵妃就毁谤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后来恳求回家,皇上就赏赐钱打发他回家。李白漫游四方,曾经乘船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身穿宫廷的锦袍端坐在船中,旁若无人的样子。‎ 备选试题:‎ 备选作文题 某同学坐公交车回家,路上遇到一位老人,就起身让座给老人。老人坐下之后,觉得理所应当,没有一点感谢的表示。她心里很是气愤,觉得与其如此,当初就不该让座。回到学校后,她把自己的遭遇说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对此看法不一,众说纷纭。有的觉得不该让,有的觉得该让;有的觉得老人老了却没有礼貌,很不应该,有的觉得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不必在乎别人的做法。‎ 对此,你可能有类似的经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想或看法。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粱①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顼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摘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注】①梁:项梁,是项羽(籍)的叔父。②眴:目动,眨眼。‎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A.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畏惧 ‎  B.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死亡 ‎  C.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下:攻下 ‎  D.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属:归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与“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 ‎  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6、对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用“/”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今暴得大名坏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  A.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  B.今暴/得多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  c.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  D.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                                    (2) 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译文                                    ‎ ‎(3)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                                      ‎ 答案:5.B(亡,“逃亡”。)‎ ‎6.C(原句中的“以”作动词,“率领”的意思,C项相同。A项,“以”字作介词,“把”的意思,B项,“以”作介词,“拿”或“用”的意思。D项,“以”作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且”。)‎ ‎7.D(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8、第二段:项梁、项羽斩会稽郡守,举兵反秦,收下县,得精兵八千。‎ 第三段:召平、陈婴等率兵归附项梁,项军扩充至六七万人。‎ ‎9、译文: (1)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便可控制别人,行动落后就会被别人控制。(译出“先”“后”及被动句式各1分)‎ ‎ (2) 陈婴推辞说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结果被强行拥立为首领,县中随从起义的有二万人。(译出“谢”“不能”“句意”各1分)‎ ‎ (3)我们依附着名门望族,秦国一定会灭亡。(译出“倚”“名族”、句意各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 感 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5. 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4.AC(A“儒雅谦恭”有误;C 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选A得3分,选C得2分)‎ ‎5. 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每点2分)‎ 期末考试语文附加题答案 ‎1.【内容理解】(3分)‎ C(A项,传统手艺是用来建构“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而不是“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代表。 B项,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只是“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涉及的三个方面之一。D项,“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不一定需要“将传统智慧融入当代生活”。)‎ ‎2.【论证分析】(3分)‎ D(全文是总分结构。)‎ ‎3.【分析推断】(3分)‎ B(没有因果关系。)‎ ‎4、答: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 ‎5、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