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1-06-03 发布

广西省柳州市融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考语文试卷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3 题。 ‎ ‎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 的先河。 ‎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 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 ‎《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 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 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 ‎ 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 ‎ ‎(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儒学对唐诗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 B.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C.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 ‎ D.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B.文章主体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C.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了新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 ‎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 B. 那些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 C. 因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所以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 ‎ D. 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 的哲思。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 材料一: ‎ ‎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 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 14 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 ‎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 5 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 ‎ ‎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 1.1 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 过 50 亿元。 ‎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 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新华网) 材料二: ‎ ‎《流浪地球》票房已超 30 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 ‎ ‎《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 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光明日报》) ‎ 材料三: ‎ ‎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 2 月 10 日 18 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 55 亿元,排名前 三的影片票房均破 10 亿元:《流浪地球》票房 19.24 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 14.10 亿 元,《飞驰人生》票房 10.13 亿元。 ‎ ‎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 6 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89257 亿元,占我国 2018 年 GDP 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同时从 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 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 34454 亿元,增长 15.4%。 ‎ ‎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信 号,即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 ‎ ‎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当前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 IP.当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我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不少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 IP 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外媒评《流浪地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 IP。 ‎ ‎(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 55 亿,我们还缺点啥》,《光明日报》客户端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 ‎ B. 猪年春节档的 8 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认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 C. ‎《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家认为这体现 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 ‎ D. 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 ‎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 B. 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 C.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 年营业收入占当年 GDP 的十分之一,增速更是GDP 增速的两倍多。 ‎ D. ‎《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 ‎ ‎6.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7-9 题。 ‎ 舌苔上的记忆雷抒雁 ‎ ‎ 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 ‎ ‎ 那是在你饥饿时,或者在你的成长期里,某种饮食以它独特的滋味突然地闯入,或者是经常性地光顾,刻写在你的舌苔上,濡染了你的味蕾,使你有了一种与生俱在的感觉记忆。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迁易,也许有过无数次更美妙的食物冲洗、覆盖过你的舌苔, 那种特殊口味的记忆却生机勃勃地清醒着,牵动着你一生的神经。 ‎ ‎ 有些口味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 ‎ 居京的陕西乡党,每每有机会聚会,必到“蓝花花”“老孙家”什么的陕西馆子里去, 饱餐一次“土得掉渣”的陕西食品。那时的快乐,肯定是舌头挑起的。吃着辣辣酸酸,油油汪汪的油泼面,或来一碗掰得细细的、煮得烂烂的、肉肥汤醇的羊肉泡馍。一时之间,只听见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 ‎ ‎ 只有吃陕西这种合口味的饭,老陕们才有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三碗下肚, 打个饱嗝,用厚厚的掌心抹一把油嘴;然后,几双豹眼,吃傻了一般,呆呆地相互望着,半 晌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这叫“解馋”。只有在这种场合,那些学了多年的、半生 不熟的普通话,才会一概扔掉,显出西北语言凝重、朴拙的本色。 ‎ ‎ 一位目睹了这场面的外省人,惊得连连摇头:“要真正认识陕西人,你得看陕西人吃陕西饭!”口味,就是这样让你变得原始,甚至恢复野性。 ‎ ‎ 陕西乡党到一起,说文学,论世事,多有见仁见智,唯在这吃食上,意见一致得惊人。凭着那一口辣、一口酸,让撸起袖子去拼命,也都值得。 ‎ ‎ 我的老母亲,已是八旬高龄,总惦记家乡县城钟楼巷里那家卖馄饨的。说那馄饨皮薄, 馅香,煮馄饨的汤,是老母鸡炖的。还有家乡的蜂蜜与凉粽子,甜、软、香。老太太说起这些时,总会蠕动嘴唇,还要不时用手擦擦嘴。北京有的是馄饨,有的是凉粽子。不行,吃了后,说不是味,不如家乡的好。我和老娘开玩笑,说有位皇帝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逗得老太太直乐,说:“也怪,这口味一旦有了,硬是改不了!” ‎ ‎ 说改不了,也真是。日前回西安小住几日,朋友安排我在一家豪华饭店里。一上餐桌, 打开菜谱,溜一眼:川、粤、潮州,生猛海鲜,应有尽有,唯独没有魂牵梦绕的陕西地方食品。朋友热情,珍馐满桌;我却淡然,难以下箸。 ‎ ‎ 第二天早早起来,穿街过巷,只在味觉记忆的顽强指引下,寻那早年让我恋恋难去,又常因无钱而空回的地摊食品。 ‎ ‎ 先来一碗胡辣汤。中国饮食,说全了,色、香、味、器、形、意,字字得到。可这种街头传统食品,重的只在一字:味!若看那色,黑糊糊一锅浓汤,没少倒酱油,少打淀粉;里边若隐若现些白菜、粉条、肉丸之类。很像旧时的木匠师傅做活时,熬下的一锅皮胶,腾腾冒着热气。要是外省人看了,怕要呕出胃来。可咱要的,就是那一口“味”儿! ‎ ‎ 拿起汤匙细品那碗胡辣汤,几十年前的种种记忆,裹了一些人和事,都一勺勺,或酸或甜地随它灌进肚子去。吃罢,那辣、那粘、那香,似乎跨越岁月,和生长在记忆中的口味衔接在了一起,舌齿之间,久久难去。虽说只是一碗俗常饭食,此时,冲击情感,竟如面晤久违亲朋,或者徜徉于友人书信的墨香之中。 ‎ 在西安的日子,天天如在梦里,有时驱车十里八里,也就为吃一碗开胃的“歧山臊子面”,或者一块干硬的乾州“锅盔”。 ‎ ‎ 往事、乡情,我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贪婪地品尝它的滋味。 ‎ ‎ 前些年,我去了趟台湾,偏偏台北就有一家羊肉泡馍馆子。入座,老板操一口地道陕西 乡音迎上,只三、五句交谈,便一见如故,把所有陕西饭食,都一一端了上来。只可惜,名实相去甚远,大大走了口味。想想也是,几十年的阻隔,那水、那土、那用料,全不是故乡的了,连食客的口味,也变得失去辨别力。可是,环顾左右,那些客居的陕西乡党,吃得却是津津有味。其实,来这里的人,吃的也只是那食品的名字,以及由此引起的乡思,满足的也不过是深深打上故乡烙印的味觉怀旧。如果某一日,能回到陕西,真真切切地触摸一下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味觉记忆,怕会未曾举箸泪先落了。 ‎ ‎ 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 ‎ ‎(有删改) ‎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开篇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以“深刻”“顽固”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无比独特和难以改变 ,点明主题,吸引读者兴趣。 ‎ B. 文中写外省人对老陕们进食场面的惊叹后,又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富有生活情趣,凸显了故乡美食的独特魅力。 ‎ C. 作者以具体事例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印证“舌苔记忆”的深刻,其中作者老母亲的口味属于“个体”方面。 ‎ D. 作者不惜笔墨写自己细品胡辣汤,既是为了弥补早年留恋却无钱品尝的遗憾,也是为了强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 ‎ ‎8、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6分) ‎ ‎9、有人认为本文至倒数第三段已可作结,最后两段内容多余。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0-13 题。 ‎ ‎ 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 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峤笑曰:“果尔,后将易吾姓也。”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 播已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 二弟杀之,时人称焉。 ‎ 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惔善,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作蝟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 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 温与庾翼友善,恒相期以宁济之事。翼尝荐温于明帝曰:“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 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翼卒,以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 ‎ 母孔氏卒,上疏解职,欲送葬宛陵,诏不许。赠临贺太夫人印绶,谥.曰敬,遣侍中吊祭, 谒者监护丧事,旬月之中,使者八至,轺轩相望于道。温葬毕视事,欲修复园陵,移都洛阳,‎ 表疏十余上,不许。进温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 ‎ 温性俭,每䜩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尝行经王敦墓,望之曰:“可人,可人!”其心迹若是。 ‎ 时年六十二,温薨。皇太后与帝临于朝堂三日,诏赐九命衮冕之服,又朝服一具,衣一袭,东园秘器,钱二百万,布二千匹,腊五百斤,以供丧事。 ‎ ‎(选自《晋书·桓温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B.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C.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D.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南北朝以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 B. 除,在文中是任命官职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表示任命官职的意思的词还有拜、举、授 、征、辟等。 ‎ A. 假节,假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赠送给奉命出使的使者,用以威慑一方。它代表一种荣誉,无等级之分。 ‎ B. 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桓温气度不凡。未满周岁时,受到温峤赏识,被赞“真是英才降世”,所以桓温的父亲给他取名为温。 ‎ B. 桓温为人孝顺。他为报父仇,枕戈泣血三年;母亲死后,他上疏请求解除官职,为母送葬。 ‎ C. 桓温姿貌奇伟。脸上有七颗星印,刘惔称赞他将超过孙仲谋、晋宣王一类的人物。D.桓温志存高远。他同庾翼友善,经常在一起相约要安定天下,匡国济民。 ‎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 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 ‎ (2) 温葬毕视事,欲修复园陵,移都洛阳,表疏十余上,不许。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14-15 小题。 ‎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 ‎【注】《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杜甫55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共八首。织女: 这里指长安昆明池边的织女石。菰米: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 ‎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中的“汉时功”“武帝旌旗”,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物产丰饶的景象,洋溢着欢快的抒情色彩。 ‎ B.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该联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的冷落凄凉。 ‎ C.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的坎坷艰难。 ‎ D.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合,意境苍凉,感情真切。 ‎ 13. 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而富有韵味?请指出来并加以赏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逍遥游》中写到郊野去的人,“ , ”,是说这些人“有所待”。 ‎ ‎(2)《离骚》中“ , ”两句,以美人为喻,写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 小人诽谤。 ‎ ‎(3)《论语·雍也》中的“ , ”两句 ,表达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的意思。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 ‎2019 年 4 月,已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 800 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 年 9 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 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 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 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 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 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 B.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 ‎.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 B. 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 C. 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 D.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廷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4 个字。(6 分) ‎ ‎2015 年 10 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2019 年 。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 仅 1 至 2 小时,而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 4 至 8 小时。而现有的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 。同时,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产生 明显的抗药性,使联合疗法“失效”。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 ,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 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近期刊载了屠呦呦团队该项重大研究成果。 ‎ 21.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 ‎2019 年 6 月 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 5G 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我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华为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华为公司自 2009 年起着手 5G 研究,已实现全系列业界领先自研芯片的规模商用,包括全球首款 5G 基站芯片组天罡、5G 终端基带芯片巴龙以及终端处理器芯片麒麟 980,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 5G 能力,全力支持中国 5G 建设。 ‎ ‎ ‎ 四、写作(60 分) ‎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 ‎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 ‎ ‎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 ‎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 ‎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 ‎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 ‎ 上面六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报告中引用过,你对这六句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语文参考答案 ‎1.B。A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并没有讲到“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故A错误。C夸大其词,原文的表述是“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很明显“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夸大了儒学的作用。故C错误。D关系倒置,原文只是说“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而不是说“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有别”。故D错误。故选B。 2.D。D“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错,作者在论证“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时,运用的应该是类比论证。故D错误。 3.C。C强加因果,从原文看,“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与“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C错误。 4.B。 “各种”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说是“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 ‎5.C。 “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在文中应该指的是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服务业”的增速“15.4%”。 ‎ ‎6.①材料一意在说明春节档影片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过年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的“必选项目”。②材料二意在说明这既体现了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正不断增强,又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③材料三意在说明在我国文化市场迅速增长情况下,还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7.D。 D项说“为了强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细品胡辣汤”错误。作者细品胡辣汤不仅是为了弥补早年无钱品尝的遗憾,更是为了“品尝”往事和乡情 ‎8.①描写精炼传神。运用神态(细节)描写(“豹眼”“傻”“呆呆地”)、语言描写(“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陕们吃饭时的“旁若无人、汪洋恣肆”。②前后照应。既呼应了上文老陕们“三碗下肚”的满足感,又表现了下文老陕们吃饭时的“原始”和“野性”。‎ ‎9.不同意。‎ ‎①倒数第二段结合自己的经历,再次从群体的角度写客居台北的陕西乡党对故乡饭食的留恋,拓宽了作品的选材范围,让“舌苔上的记忆”更具有普遍意义。‎ ‎②倒数第二段写台北的陕西乡党津津有味地吃“名实相去甚远”的“陕西饭食”,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深刻”和“顽固”,使“舌苔上的记忆”内涵更为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最后一段卒章显志,以“‎ 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作结,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同意。‎ ‎①从结构上来看,去掉最后两段,文章的内容也很完整了。‎ ‎②从内容上来看,去掉最后两段,从群体的角度写客居台北的陕西乡党对故乡饭食的留恋,内容也很充实。‎ ‎③从主旨上来看,去掉最后两段,文章的主旨“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主旨基本不变。‎ ‎10.A。‎ ‎11.C。 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大臣使用,有等级之分。‎ ‎12.C。 之流亚也,称赞他是仅次于孙仲谋、晋宣王一类的人物。‎ ‎13.(1)桓彝被韩晁害死,泾县县令江播参与了此事。当时桓温十五岁,头枕戈矛,眼流血泪,立志报仇。(给分点:为……所、豫、枕戈泣血各1分,整体2分。) ‎ ‎(2)桓温埋葬完母亲后开始任职,想修复园陵,移都到洛阳,奏章上了十多次,皇帝不答应。(给分点:毕、表疏、不许各1分,整体2分。) ‎ ‎[译文] ‎ 桓温字元子,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未满周岁时太原人温峤见了他说:“此儿骨骼不凡,请再让他哭一下。”等到听了他的哭声,又说:“真是英才降世!”桓彝因为此儿为温峤所赏识,所以给他取名叫温。温峤笑着说:“果然如此,将来也要改作和我一姓。”桓彝被韩晁害死,泾县县令江播参与了此事。当时桓温十五岁,头枕戈矛,眼流血泪,立志报仇。到十八岁,碰上江播已死,他的儿子江彪兄弟三人居丧,把刀放进手杖,用来防备桓温。桓温谎称吊丧客人,得以进入,在守墓的庐屋里杀了江彪,然后又追杀了他的两个弟弟。时人为之称道。 ‎ 桓温为人豪迈爽朗,有雄风高节,姿态容貌非常高大雄壮,脸上有七颗星印。年少时同沛国刘惔交好,刘惔曾称赞他说:“桓温眼睛像紫石棱,须发如刺猬毛一样张开,是仅次于孙仲谋、晋宣王一类的人物。”桓温被选为南康长公主的夫婿,拜为附马都尉一职,袭万宁男爵位,授琅邪太守一职,多次升官至徐州刺史。 ‎ 桓温同庾翼交好,经常在一起相约要安定天下,匡国济民。庾翼曾经对晋明帝推荐桓温说:“桓温从小就有雄才大略,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平常人看待,也不要当作平常的女婿,应当像周宣王对方叔、召伯那样,委以复兴重任,让他弘扬大道、匡济时局,完成艰难事业。”‎ 庾翼死后,明帝便提拔桓温担任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 ‎ 母亲孔氏去世,他上疏请求解除官职,想到宛陵送葬,诏令不准。朝廷赠他母亲临贺太夫人印绶,谥号敬,并派侍中吊祭,让谒者视察、主持丧事,不到一月时间,使者到达八次,华丽的官车在路上前后相望。桓温埋葬完母亲后开始任职,想修复园陵,移都到洛陽,奏章上了十余次,朝廷不答应。 晋升桓温为征讨大将军,视察司、冀二州的诸多军事,专门负责征讨事宜。 ‎ 桓温生性俭朴,每顿只吃七枚干茶果而已。有一次他躺着对亲信说:“这样寂寞无为,将被文帝司马昭、景帝司马师所笑。”众人都不敢对答。一会儿又抚着枕头坐起来说:“已经不能流芳后世,不值得再遗臭万年啊!”曾经经过王敦的墓边,他望着墓说:“真是能干的人!真是能干的人!” 他的心志与行事就是这样。 ‎ 桓温去世,终年六十二岁。皇太后和皇帝亲临朝堂三天,下诏赐九命兖冕之服,又赐一套朝服,一套衣服,还有棺材,二百万钱,二千匹布,五百斤蜡,来供丧事之用。 ‎ ‎14.A。 ”汉时功”“武帝旌旗”不是描绘汉武帝时期的景象,而是通过忆及长安昆明池,来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物产丰饶的景象;本诗格调萧瑟低沉,首联也并非“洋溢着欢快的抒情色彩”。‎ ‎15.“虚”和“动”。“虚”有“空对”之意,写出了昆明池边的织女(包括她的织机和织物)空对夜月、辜负清秋月色的情景;“动”即“摆动”之意,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石鲸似乎在秋风中摆动的画面,请静的事物有了动态感。两个字一静一动相结合,体现出昆明池今日的萧瑟冷落,暗指唐朝国运衰颓的现实。‎ ‎16.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A。 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人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 ‎18.B。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 ‎19.C。 A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B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D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句式杂糅 ‎20.屠呦呦团队在该领域取得新突破(2分)以规避敏感杀虫窗口(2分)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2分)‎ ‎21.关键信息:2019年6月6日;(1分)工信部向四部门颁发5G牌照;(1分)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1分)华为公司凭借全面领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5G。(2分)‎ ‎22. 【解析】‎ ‎(1)每句可以提炼出如下关键词: ‎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守善难、从恶易,坚守、坚持 ‎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革新,与时俱进 ‎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重内在美,谦逊,清廉,人格的卓立与浩大,面对成就的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 ‎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自信,坚守,拒绝诱惑 ‎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当,爱国 ‎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奋斗,永不言老、永远年轻的心态, 上下求索、追逐梦想,属于自己的风景最好 ‎ ‎(2)选择其中的两三句可以做如下立意: ‎ ‎①④,可以谈坚守信念,远恶守善. ‎ ‎②⑤,可以谈为国革新,无畏祸福. ‎ ‎③④,可以谈坚守清廉(高洁),无惧诱惑. ‎ ‎②⑥,可以为创新而奋斗,风景独好. ‎ ‎②④⑤,在创新的征程上,踏遍青山处处,寻觅属于自己的风景,不骄不躁,清气永存. ‎ ‎②③⑤,圆梦中国,需要与时俱进,有担当,即使成功,也要冷静、初心不改. ‎ ‎①③④,可以谈修身远恶,永葆高洁. ‎ ‎①③⑤或③④⑤,可以谈成大事者,需要担当、坚守、谦逊.‎ ‎ 本则材料由大处落笔,回到现实生活,易懂而又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现实指导意义大.思想上,可以促进青少年认清为什么“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方法上可以培养学生思辨、联想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但想把“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之间的关系说清,也不太容易,对学生“深刻”的理解力以及广泛的阅读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