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50 KB
  • 2021-06-03 发布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6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史记》中到处可以 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 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 贬百代。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 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 因为他曾“治产积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 为他“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 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 暗示作者抑扬之意。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也。”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荀卿,赵人。”书老、庄亦不名, 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庄子者,蒙人也。”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 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 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 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 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这是借用他人的 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 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司马迁借贾谊评秦 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 罚不当,赋敛无度。”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 微词。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 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 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 - 2 - 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 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 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 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居今 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 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而刘向、扬雄等皆称 “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摘编自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执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发了历 史的黑暗,抨击了人类的罪恶。 B. 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入世家,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把子贡归 入货殖之列,隐含着对经商者的批评。 C. 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物的列传,用其人之名作标题;对刺客、循吏、儒林等则用其人的行为 作标题:暗示司马迁的抑扬之意。 D. 对孔子、老子、庄子不书名,对孟子、荀子直称其名,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 崇,书名则表示对其人并不尊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史记》的批判精神,司马迁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 “太史公曰”等形式批判历史。 B. “太史公曰”是《史记》各篇之后的专评,相比较而言,这种形式的批判最重要,这一点 从文中的详略安排也可以看出。 C. 《史记·晁错列传》末记载的邓公一番话,说明邓公不赞成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做法,其实 也表现出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 D. 文章第三段在论证“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这个观点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 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司马迁有胆有识,不但 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回避。 - 3 - B. 司马迁赞赏陈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行为,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影响,这种歌颂叛逆的评 论与当时统治者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C. 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因此,《史记》的批 判意义深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 D. 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后 人对这种批判认识不同,评价不一。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 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 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 项,“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第二段只是说 “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并没有比较二人的历史功绩。 C 项,“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物的列传,用其人之名作标题”中“一般人物的列传”错误,第二 段说的是“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可见应为“一般的人物列传”,选项 偷换概念。 D 项,“书名则表示对其人并不尊崇”错误,选项表述过于绝对,违背原文意思,应为“并不 如何尊崇”。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错误,从文中来 看,并没有使用类比论证。 故选 D。 【3 题详解】 - 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 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 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 文保持一致。 C 项,“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因此……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错误,选项强加因果, 主观臆断,文章第四段只是说“《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 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 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这是他作 《史记》的用意”,由此可知,前后并无绝对的因果关系,而且并没有说“记述的严谨难免 不足”。 故选 C。 【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 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 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 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 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 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 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 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 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 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 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联合问卷网,对 2022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 5 -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 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 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 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 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 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 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 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 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 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 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 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 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 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 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 (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 6 -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school bullying”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 的高度关注。 B. 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 之一。 C.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 生自卑心理,或随之出现逃避、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D. 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 厉。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 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 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 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 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 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 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 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6. 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答案】4. D 5. C 6. 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 凌的监督和管束。③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 分工要明确。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 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 7 -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 项表述过于绝对, “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错误,原文说“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 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并不是“完全不适用”。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 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 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 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 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因为人格的 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 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观全文,筛选相关信息归纳答 案。根据材料一“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 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材料三的表格可以归纳出老师要重视校园欺凌事件并教育学 生正确面对。根据材料一女同学被人起侮辱性绰号一事,可归纳出学校要加强监督和管束。 根据材料一“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可归纳出要点三。根据 材料一“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材料二“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应当 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归纳出要点四和要点六。根据材料二“父母难辞其咎”, 可归纳出要点五。根据材料三,还可归纳出要点七。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 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 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 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 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8 - 蒲公英的歌唱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 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 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 事情。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 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 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 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是执行判决,结果居然是无罪释放,老周差点没跳 起来。他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 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 了。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 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就在他不知道 该向谁说说委曲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 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 堆酒瓶。 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 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 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 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 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 但大至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 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 明天的感叹。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 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 9 -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 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经过几天的排练,悠扬的歌声从仓库改造的教室飘出。这歌声那 么美妙,甚至让老周产生了憧憬。 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 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 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 演出那天,一个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 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 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收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 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 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 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 叹:这歌真好听啊!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歌声里充满了对女儿的“爱”,所以音乐家的歌引起了老周的共鸣,老周坚信音乐家 是上天给他送来的排练节目的老师。 B. 小说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差点没跳起来”“泪流满面”“脸 红红的,眼亮亮的”“把通知捻过来”等。 C. 因错装一份通知,农民工子弟学校白准备了一场,空欢喜了一场,这个故事反映了工作不 认真、官僚主义工作作风严重的社会现象。 D.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动听,越能够牵动读者的心,有言有尽 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8.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分析小说“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7. C 8. (1)设置悬念。小说开头写到“教育局来信了”,却没有直接写信的 内容,而是写老周 的心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2)一波三折。故事先写老周拿 - 10 - 到信时忐忑,再写看到信时兴奋,再写找不到音乐老师失望,再写偶遇音乐家达成心愿,最 后在精心准备好表演时却被告知是通知发错了,他们应该限期关闭学校。(3)结尾出人意料。 当老周和孩子们、音乐家精心准备演出,到达演出剧场门口时,却被告知通知发错了,他们 应该限期关闭学校。情节突转,撞击人心。 9. (1)写出老周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和歌曲排练的效果,塑造了老周热爱孩子这一形象特点, 他一心想让学校的孩子们像歌中蒲公英一样有一个美好的未来。(2)情节上,为下文老周为 了配得上这歌声,推迟给老师们发工资,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校服做铺垫。老周这时的欢喜 与憧憬与下文得知参加文艺排演是误会,学校要求限期关闭后的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3) 老周的愿望落空,孩子们学业堪忧,未来不明,反映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 们的思考与关注。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这个故事反映了工作不认真、官僚主义工作作风严重的社会现象”错误,主题偏 移,从文章来看,小说借助这个故事目的是想要表现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 想要唤起人们的思考。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然后回顾小说在情节结构上有 哪些特点,再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进行分析。小说情节方面的特点主要有:线索、伏笔、铺 垫、悬念、照应、波折起伏、欧亨利式结尾等。 就本文来看,这篇小说就一场弄错了的演出展示民工子弟学校的现实处境,小说开头以“教 育局来信了”简洁开篇,但没有写信件的内容,而是重点写校长老周的心情,“如拿着一颗 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因此可以引发读者对于信件内容以及校长这种心情原因的好奇, 考生可以从悬念的角度分析。 从小说情节的发展来看,老周接到教育局来信的时候内心紧张忐忑,看过信后“犹如大牢里 - 11 - 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是执行判决,结果居然是无罪释放,老周差点没跳起来。他把信反 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接着找音乐老师,又 为找不到音乐老师而失望,结果偶遇音乐家达成心愿,最后歌曲练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却被 告知通知发错了,实际上教育局要发的通知应该是限期关闭学校,小说情节一波三折。 最后从小说的结尾来看,一切准备就绪却被告知通知发错,这一结尾出人意料,而远处传来 的孩子的歌唱与小说的标题和上文又形成呼应,而孩子们歌声的动听与不能参加的结局也形 成巨大反差,给人造成巨大的冲击。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 析小说‘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 中的引文,理解该句的意思,接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源自文章中间部分,是音乐家给孩子们写的并教孩子 们唱的歌,文中说“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 当然,最令他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由此可知,老周喜欢这首歌,与孩子们有关,歌 词的已经契合孩子们的心境,而老周也希望孩子们能和蒲公英的结局一样,“蒲公英看到普 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借此表 现出老周对孩子的爱;老周非常喜欢这首歌,所以西文老周为了能够配上这首歌而给孩子们 制订校服,因而推迟老师的工资,由此可知,老周此处的喜欢也就为下文的这一情节做了铺 垫;此时的老周非常喜欢这歌曲,甚至产生憧憬,但结尾部分带来的却是巨大的失望,两者 形成巨大的反差,而孩子们的学业、前途都成了未知数,以此引发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 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 烹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昌为人强 力,敢直言。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 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 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 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 - 12 - 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 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 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 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 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极知其左迁,然 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 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吕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吕后, 吕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吕后使使召赵王, 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吕后患之/ 乃使使召周昌/ B. 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吕后患之/ 乃使使召周昌/ C. 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吕后患之/ 乃使使召周昌/ D. 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吕后患之/ 乃使使召周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大夫,官名。秦汉时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B. 侯是指爵位名,封侯之后侯爵有自己的封地,爵位和封地往往可以继承。 C. 崩是指古代帝王和王后的死,亦可指古代诸侯之死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昌为人耿直。高帝曾经骑在周昌脖子上问他自己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直接说陛下就是 夏桀、商纣那样的君主。 B. 周昌正直刚强。高祖打算废黜太子立戚姬所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周昌在朝廷极力劝谏, - 13 - 打消了高祖废除太子的念头。 C. 周昌深得高祖皇帝的信任和重托。高祖担心赵王年轻,在自己去世之后无法保全,于是调 周昌任赵国丞相保护赵王。 D. 周昌对高祖忠心耿耿。高祖死后,周昌极力维护赵王安全,赵王被吕后召至长安,并且被 毒死,周昌就称病不上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 (2)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你们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就要做俘虏了!(2)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 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没有您的话,太子 几乎就被废掉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召”的宾语是“赵王”,而不是“赵王其相”,“其相”是“周昌”的定语,故在“赵王” 后断开,排除 AB 两项。 “三反”的主语是“使者”,“周昌”是下一句的主语,故在“反”和“周昌”之间断开, 排除 C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崩……亦可指古代诸侯之死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错误,古代诸侯之死或有爵位的大 官的死叫薨。 故选 C。 - 14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周昌在朝廷极力劝谏,打消了高祖废除太子的念头”错误,文中说的是“大臣固争之, 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由此可知,高祖因为张良为吕后定的计策才停止此事;吕后之 所以说“微君,太子几废”,是因为她恰好听到高祖与周昌的对话,所以认为“没有您(据理 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 中,“若”,你们;“趣”,赶快;“然”,这样;“为”,成为,做。(2)中,“既”, 已经,……之后;“于”,在;“为跪谢”省略代词“之”,即“为之跪谢”,“谢”,感 谢;“微”,没有;“几”,几乎,差一点;“废”,动词包含被动。 【点睛】可以借助如下特点进行断句,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 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根据互文、对偶、排比 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 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 承句。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 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 韵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 用“日”、“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反复结构断 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 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 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 (与)等,借助这些文言虚词,就可帮助断句。借助误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 结构,如:“……者……也”、“不亦……科”、“何……之有”,“孰与……乎”“为…… 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 15 - 参考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他的堂兄叫周苛。汉王四年,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 汉王悄悄逃跑出围,出去时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周苛为将领。周 苛痛斥道:“你们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 刻就烹杀了周苛。于是,汉王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在高祖六年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 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周昌曾经(在高祖)休息时进 宫奏事,高祖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 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昂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 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更加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的 儿子如意做太子,大臣们都坚决反对这样做,(但)都没能成功。后来,高祖因为张良为吕后 定的计策,才停止此事。当时,周昌在朝廷上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理由,周昌本来就有口吃 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 太好,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 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 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没有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 掉了。” 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被立为赵王,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就)不能保全 了。过了不久,赵尧去侍奉高祖。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 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因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 又不和睦吗?是在担心在您去世之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 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安排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 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对。 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 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大臣都一直敬畏他。只有周昌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 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 想到除您之外,没有可以胜任的人。”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高祖去世之后, 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使者往返了三次,周昌坚持 不送赵王(入朝)。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很忧虑(这件事),就派使臣召周昌(入朝)。周昌进京之 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吗?而你却不让赵 王进京,为什么?”周昌被召(入朝)之后,吕后(又)派使臣召赵王,赵王果然来了。(赵王) - 16 - 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药死去了。周昌于是称病辞职,不上朝觐见,三年之后就去 世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① 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 ②。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注】①此词为庆元元年(公元 1195 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时所作。虞美人草:雅州名山县, 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 ②亭 亭:孤立无依之貌。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以芳草喻项羽,言其当年在反抗暴秦的浪潮中,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 成为西楚霸王。 B. “拔山力尽忽悲歌”承上启下,写项羽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忽”字写出了项羽由盛转 衰速度之快。 C. “饮罢”句写霸王别姬。言二人帐饮之后,虞姬如何对待项羽的深情。言外之意是说虞姬 最后以死酬项王。 D. 词的最后用比喻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停止跳舞的原因是“曲中犹带、楚歌 声”,真挚动人。 15. 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表达了对虞美人精诚品质的赞美。虞美人以死酬报项羽,虞美 人草停止舞动是因为“曲中犹带、楚歌声”。(2)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世人不理解 虞美人的精诚,只是“贪看青青舞”。借虞美人写自己,自己一片忠诚,却被弹劾去职。(3) 讽刺和规劝南宋君臣。上阙借项羽由盛转衰速度之快写国家局势危急,下阕写君臣不识精诚。 委婉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同时希望统治者能重用人才,发奋图强,收复失地。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 17 -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比喻”错误,“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这里写虞美人草停止舞 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 人觉得格外生动。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 忍卒舞,用拟人修辞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 情色彩,含蓄蕴藉,真挚动人。由此可知,应是“拟人”,而不是“比喻”。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应结合 诗歌标题、注释、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以及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进行分析。 由注释“此词为庆元元年(公元 1195 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时所作”可知词的写作背景,词 人被弹劾去职,在词中借助虞美人来表达情感。 从词的上片来看,上片使用对比手法来写霸王别姬,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 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 天下无敌,“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巧妙地引出结 尾二句,“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二句写霸王别姬,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 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词的下片 咏虞美人草,“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 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 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写虞美人草停止 舞动,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明确了这些内容,再结合注释以及词人所处的朝代来看,词人身处南宋,宋朝由北宋初期的 强盛到南宋时的衰弱偏安一隅,这与上阕项羽的由盛而衰有相似之处,下阕世人不懂虞美人 草的赤诚与辛弃疾不受南宋统治者的赏识相似,由此可知,词人借此讽刺南宋的统治者,希 望能够得到重用;虞美人的精诚令人敬佩,词人表达了对其的赞美之情,但世人不解其精诚, 这就好比自己在南宋的不得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 18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 贫乐道的情怀。 (2)郦道元的《三峡》写秋霜之际,以高猿“______”的悲凉叫声与前面“_____”的肃杀 环境一同渲染了三峡秋季特有的气氛。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 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答案】 (1). 南阳诸葛庐 (2). 西蜀子云亭 (3). 属引凄异 (4). 林寒涧肃 (5). 陟罚臧否 (6). 不宜异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名篇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 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 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 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庐、蜀、凄、涧、陟、臧、否。 (四)课内文言文知识点考查(本题共 2 小题,6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B. 高祖欲长都.洛阳 C. 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D. 士卒皆歌思东.归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 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这是针对 词类活用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 项,“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中“祠”是名词做动词,祭祀。 B 项,“高祖欲长都.洛阳”中“都”是名词做动词,定都。 C 项,“纲.而纪之,统而理之”中“纲”是名词做动词,制定法度。 D 项,“士卒皆歌思东.归”中“东”是名词做状语,向东。 故选 D。 18.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B.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 19 - C.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 其李将军之谓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然后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如判断 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再根据这些句式的特点辨析。 A 项,“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是定语后置句,应为“有侮信的少年”。 B 项,“中贵人将骑数十纵”是定语后置句,“骑数十”应为“数十骑”。 C 项,“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是定语后置,“身之察察”应为“察察之 身”。 D 项,“其李将军之谓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其谓李将军”。 故选 D。 第Ⅱ卷(表达题 共 74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4 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作为,多方 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B. 去年上半年,我们的财政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 不能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C. 对有责任心的作者来说,一篇作品从构思、写作到完稿,往往需要他们韦编三绝....,几易其 稿,最后才能交付刊印。 D. 学生应该明白,真正地学习是要将老师讲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贮存起来,不能一两天 后就完璧归赵....地还给老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B 项,“伐功矜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自高自大。使用正确。 A 项,“安堵如故”,形容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语句误用来形容安于之前的拥堵状况而不思 改进,属于望文生义。 - 20 - C 项,“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 书勤奋,刻苦治学,语境是形容作者多次改动文稿,不合语境。 D 项,“完璧归赵”,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与后面的“还给老师”重复。 故选 B。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不仅希望该过程中技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艺术活动也是 富有创造性的。 B. 自 6 月份以来,中国香港一连串发生了暴徒破坏公共设施、袭击警察等暴力事件,严重危 害社会安定。 C.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 直接聚焦于镜头。 D. 他把捡到的身份证和准考证交还失主。那位失主昨天为表谢意,在广播电视台诚挚地为他 点了一首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 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B 项,“中国香港一连串发生了”语序不当,“一连串”应放在“发生了”后面。 C 项,“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语序不当,应改为“摄影 家们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倾注于笔下”。 D 项,“那位失主昨天为表谢意,在广播电视台诚挚地为他点了一首歌”语序不当,且“他” 有指代不明之嫌,可以把“昨天”放在“在”前面,或者改为“为表谢意,那位失主昨天…… 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把后一个“他”改为“小赵”。 故选 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 21 -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1.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 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 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 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 又都笑将起来。 A.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 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 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根据下文中“怎么又长 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可知,是先变俊后会说话,故排除 BD。根据刘姥姥的身份特点, “既……又……”这样较为书面的语言风格与刘姥姥作为下层劳动人民的身份不符,“偏这 雀儿到了你们这里”的言外之意是雀儿到了其他地方不会这样,这更能突出贾府的富贵,而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故排除 A。故选 C。 - 22 -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王国庆准备 12 月 7 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 70 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建国夫妇那天中 午 12 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国庆的名义给刘建国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 措词文雅。(不超过 50 个字) 【答案】示例: 请 柬 尊敬的伯父,伯母: 兹定于 12 月 7 日中午 12 点在阳光饭店为家父庆祝 70 寿辰,请二位届时光临。 王国庆恭请 12 月 2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写作以及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 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王国庆的名义给刘建国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 措词文雅”,然后要回顾请柬的结构模式,再结合题干的提示分析请柬应该写的内容。 从结构模式来看,请柬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和日期等构成,标题为“请柬”, 放在第一行,居中;“称谓”一般另起一行顶格写,要写清被邀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其 后加冒号,个人姓名后要注明职务或职称,如“××先生”、“×× 女士”,如本次邀请的 对象是“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建国夫妇”,故可以称“尊敬的伯父、伯母”;正文部分应是 请柬的内容,如本次“12 月 7 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 70 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建国夫 妇那天中午 12 点来一起吃饭”,应写明时间、地点以及事件;敬语可以与落款放在一起,对 于长辈,可以在落款后加“恭请”;日期在落款下一行,与落款都是右对齐,且落款的时间 应在请柬事情之前。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89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表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②2000 年,国务院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 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科学 技术工作者。 ③2003 年,中央电视台打造品牌栏目《感动中国》,选取并表彰年度震撼人心、令人感动 - 23 - 的人物和团队。 ④2019 年,国家首次颁发“共和国勋章”,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 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褒奖先进人物,弘扬正能量 从 1989 年开始,我国先后设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感动中国人物或团体”“共和国勋章”等奖项,为了褒奖国家各行各业的先进人 物,弘扬正能量。 一簇星光点亮一方夜空, 一束玫瑰馨香整座房宇。先进人物就像星星一样,组合成天空中的 星光,奉献着自己,照亮着众多的人。国家和有关部门设立相关奖项,肯定了他们的付出, 嘉奖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方面的贡献。 褒奖先进人物,弘扬正能量,要褒奖他们的卓越贡献。 先进人物往往高度自律,沉浸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做出异常感人的事 迹。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陆建新,从参与建设到主持项目,不断刷新着第一高楼的高度;共 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60 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 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 者袁隆平,鲐背之年,仍在“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不知疲倦地探索耕 耘……如此多的先进人物,尽管身在不同的领域,处于不同的年龄,但都执着于自己的事业, 呕心沥血,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褒奖他们,就是要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人 们听,让人们记住他们的优秀事迹。 褒奖先进人物,弘扬正能量,要弘扬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从“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那一个个熠熠闪光的名字,就是一面 面令人敬仰、励人心志、催人奋进的旗帜。这些先进人物之所以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这样的 成绩,在于他们身上有着常人没有的优秀品质,或脚踏实地,或不畏艰险,或默默奉献,或 善于创新勇突破……国家和有关部门对这些先进人物的奖励与表彰,展示了他们身上的优秀 品质,让人们更能了解他们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褒奖先进人物,弘扬正能量,更要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国家和有关部门设立表彰 各类先进的奖项,是讴歌榜样、崇尚模范的具体行动。以奖励之名号召人们学习榜样,不应 - 24 - 该止于“诚心正意”的敬仰,而应该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向先锋看齐,向英雄学习, 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个个奖项的设立,推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 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每-个领域都会有模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 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褒 奖先进人物,正是在为社会树立楷模,弘扬正能量,让更多人在接续奋斗中成为中国的脊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 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 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包含四则材料,考查考生对国家动态、社会动向的关注与了解,又 考查考生价值观、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找出材料之间 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确定是围绕共同点来立意还是围绕不同点来思考 【审题】首先审读材料。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在不同的年份中,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务 院、央视等国家有关部门先后设立了表彰先进人物的奖项,以表彰和奖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中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科学技术工作者或企事业单位、 机关团体。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务院、央视以及“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 从颁奖部门和级别肯定这些杰出人物的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 献”“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震撼人心、令人感动”词语则肯定这些杰出人 物的贡献和影响。考生要肯定这些部门的做法,向先进人物学习,而不能对其持否定态度, 否则价值取向将存在误区。四则材料为同质材料,都有奖项内容或表彰内容的介绍,而奖项 或表彰都是为了肯定和表彰在国家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或团队,考生应思考国家 及有关部门为什么先后设立这些奖项,设立这些奖项有什么样的作用,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积 极影响,以及看到这么多人获得突出的奖项,自己有何感想等,而后扣住思考的某一方面或 某几个方面确定立意,写出文章。最后看文体,材料要求写作议论文,这就要求要有明确的 观点,有清晰的思路,有明确的观点。 参考立意:表彰先进人物与团体,树立学习榜样;褒奖先进人物与团体,弘扬正能量;礼赞 杰出人物,致敬社会楷模;学习模范先进,传承楷模精神;礼待先进人物与团体,激励人们 学习效仿;奖励先进人物与团体,塑造社会先进典型;表彰模范先进,让人们追逐闪亮的星。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褒奖先进人物,弘扬正能 量”,然后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达对先进人物进行赞美。正文部分从“褒奖先进人物,弘扬正 - 25 - 能量,要褒奖他们的卓越贡献”“褒奖先进人物,弘扬正能量,要弘扬他们身上的优秀品 质”“褒奖先进人物,弘扬正能量,更要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三个分论点论证。结尾部分,再以总结性的句子呼应开头和标题。 素材: 1.从翩翩少年到睿智学者,从乡村教师到一校之长,从台前的教书育人到幕后教研培训, 今年 48 岁的浦江教师姚荣金已经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三十年。近日,姚荣金获得 2018 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块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 30 年教育事业最好的肯定。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飘进人的心里,净化人的心灵。不信?听我讲个身边真实 的故事。 3.榜样好比人生的坐标,成功的向导。它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朝气,是必胜的信念,永 无止境的力量源泉。让我们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我们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4.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是我的榜样,他的奋发努力和爱国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徐悲鸿 刚开始学画时非常刻苦努力,但因此也受到了外国学生的讽刺,虽然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 徐悲鸿知道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所以徐悲鸿就更加奋发努力地去学画。他为 了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练习绘画,所以生活十分清苦。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去巴黎的博 物馆里临摹绘画大师的作品,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徐悲鸿最擅长画马,他画的马给人以自 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徐悲鸿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做过很长时间 的观察,并仔细研究马的解剖。他在学习期间经常去马场画速写,稿子都有上千幅呢。徐悲 鸿最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让中国人得到了外国人的尊重,并给我们争了光。我 要好好学习徐悲鸿积极向上的精神,长大也为中国人争光。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 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 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 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 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 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而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 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 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 26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