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 KB
  • 2021-06-03 发布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第一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 的“敦煌文学”‎ 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出水”。南朝张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绘制壁画。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影响。 ‎ B.“敦煌文学”中的俗文学包括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等多种体裁,极具研究价值。 ‎ C.敦煌文献中的大量非汉语文献,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 ‎ D.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和张僧繇的“凹凸法”,都属于那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 ‎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基于“古为今用”的逻辑前提,重点论述了敦煌文物遗存、文献等方面。‎ B.文章以习总书记讲话开篇,同时作为全文的中心观点,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 ‎ C.文章第四段举出《维摩诘经讲经文》,旨在论证敦煌文学的兼收并蓄自信创新。 ‎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具体分析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在古代敦煌,各种宗教都大体和睦相处,表现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包容并蓄。 ‎ B.敦煌曲子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没有关系。 ‎ C.因为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敦煌壁画更显珍贵。 ‎ D.我们进行今天的文化建设,应该认真总结发扬古代敦煌的经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 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 ‎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 ‎5G 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 多位数学家,800 多位物理学家以及 120 位化学家”‎ ‎。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 90 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 ‎(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 材料三:‎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 ‎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 2020 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学怎么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方向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 ‎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 ‎,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 ‎ ‎(摘编自“澎湃新闻”,《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 B.“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首先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 C.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完全不同。 ‎ D.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分析角度与材料二非常相似。 ‎ ‎5.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 A.“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 B.“强基计划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作为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 C.“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 ‎ D.“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 ‎6.“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小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致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 ‎。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 (原发《奔流》2015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9期转载,入选《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 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C. 老歪打定主意后,一番收拾,这处细节描写体现了老歪内心的兴奋与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后的安心,为下文埋下伏笔。‎ 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8.小说中的老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小说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 ‎,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太祖崩,褚号泣欧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甚亲近焉。明帝即位,进封牟乡侯。褚薨,谥曰壮侯。‎ ‎(选自《三国志·许褚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B.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C.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D.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许褚腰身粗壮。‎ B.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臣。‎ C.太祖,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例如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文中指的是曹操。‎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等死后朝廷赐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褚智勇双全。汝南葛陂率领万余贼人攻打他所在的壁垒,许褚掷石杀敌,敌人不敢前进,他还假装与敌人议和,获取食物。‎ B.许褚为人心细。常从士徐他等人想要刺杀太祖,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击杀了徐他等人,太祖更加亲近和信任许褚。‎ C.许褚官运亨通。许褚投靠太祖后,受到太祖赏识,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做了近身侍卫,后来因征讨张绣,以军功升任校尉。‎ D.许褚谨慎重义。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持重话少,但在太祖去世时,许褚哭泣得吐血,以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 ‎13.把文中画虚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5分)‎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5分)‎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 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是一片嫩绿。‎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拟写了溪流潺潺之声,又描写了小草新绿之色,写出了春的生机。‎ C.颈联是写送别的情形,作者用“留”“待”两字表达了朋友们为其饯行的深情厚谊。‎ 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 ‎15.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尾联貌似与送别没多大关系,实际扣送别很紧,请对尾联进行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 , 。”‎ ‎(2)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山川景象是:“ , 。”‎ ‎(3)《陈情表》中运用自己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来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 ,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9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人们面对英雄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颂扬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传递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中,而且体现在 的执着坚守中。在日常工作中 ,在普通岗位上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有人说:“失去生命,并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彻底地遗忘。”“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还在继续。无论是 的知名英模英烈,还是普通网友讲述的“年老失聪的外祖父”“沉默寡言的父亲”“当年小学的代课教师”,都将在人们自发参与、互动传播中,凝结为一份独特的全民记忆。去发现,去传承,去效仿,正是这个活动的最大意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期盼“崇尚英雄”成为一种风尚,光荣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面对英雄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颂扬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B.面对英雄,人们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传递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C.人们面对英雄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传递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D.面对英雄,人们许下的每一条誓言,都颂扬着对英雄精神的崇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累土聚沙 殚精竭虑 与世浮沉 口耳相传 B.经年累月 殚精竭虑 与世浮沉 耳熟能详 C.累土聚沙 恪尽职守 埋头苦干 口耳相传 D.经年累月 恪尽职守 埋头苦干 耳熟能详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B.无论哪一个时代,社会都被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推动着前行,具有强大的力量 C.不管哪一个时代,社会也会被推动前行,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具有强大的力量 D.不管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也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很多病症都会伴随发烧, ① , 而是一种身体机能异样的状态,医学上称其为“发热”,即体温高于正常值‎37°C的状态。人类属于恒温动物,能够通过中枢神经调控,让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人的正常体温的理论值为‎37°C,但这里所说的是体内温度, ② ,大概为36. 2°C左右。这就是为何用体温计在腋下、耳内和舌根测得的数据有所不同。人体控制体温的器官是“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它可以根据体内外的环境温度变化,来控制身体是发热还是散热。但是,这个精密的体温调节中枢,有时会受到体内某些物质的干扰, ③ 而这产生的后果就是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21.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5G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华为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华为公司自2009年起着手‎5G研究,已实现全系列业界领先自研芯片的规模商用,包括全球首款‎5G基站芯片组天罡、‎5G终端基带芯片巴龙以及终端处理器芯片麒麟980,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5G建设。‎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电视台“平凡英雄”栏目编导准备近期以抗击新冠疫情为题材做一期节目。在确定本期内容时,对其中三则材料很感兴趣,但究竟选择哪一则材料有些左右为难。这三则材料是:‎ ‎①湖南—30岁的女护士主动报名支援武汉方舱医院。她说:“我是单身我先上。”‎ 她还开玩笑地说:“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 ‎②五位山东农民建筑工听说武汉要建火神山医院的消息,立即报名自愿支援医院建设,他们有的告诉家人,得到家人的支持;有的选择了隐瞒;有的还写下了遗书。他们开着私家车赶赴武汉,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 ‎③某社区负责人对小区进行例行检查时常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她总是微笑面对,耐心沟通。有时登门检查,还会顺便捎走居民的垃圾。居民们亲切地称她为“社区的好管家”。‎ 如果你是这个栏目的工作人员,你觉得哪则材料应该成为这期栏目的内容?请你给出理由说服编导。‎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 答案:B A 项,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中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一重要限定; ‎ C项,强加因果,依照原文,非汉语文献的研究价值大小与其是否为“死语言”,没有直接明 ‎ 确的关系;D 项,无中生有,“都属于那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没有明确依据。 ‎ 2. 答案:D 本文论述结构属于“总-分”,而非“总-分-总”。 ‎ 3. 答案:B。‎ 推断错误,根据原文表述,尽管对敦煌俗文学跟传世文人诗文抄本做了明确区分 ,但是没有提及两者之间存没存在关联。 ‎ 4. 答案 B。‎ A 项“只限于”歪曲文意,原文为“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C项“完全不同”表述绝对,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强基计划在实施的目标、试点的高校、面向的学生方面存在重合。D项“分析角度与材料二非常相似”概括错误,材料三的分析着眼于教育逻辑的自身演进规律,与材料二明显不同。 ‎ 5. 答案:A。‎ A 项信息指出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本质不同,最能支撑“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这一论点。 ‎ ‎6.答案:(1)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2)强基计划强 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3)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 ‎7.C【解析】A.“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不对。B.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所以“不闻不问”不对。D.补叙不对,应是插叙。‎ ‎8.忠厚善良,敢于担当。一个人含辛茹苦抚养一双儿女成人,无怨无悔;疼爱儿女,寡言隐忍。一心放在儿女身上,面对儿女的不孝独自垂泪;忠于爱情,始终不渝。妻子早亡,终身未娶,进城也想着带上妻子的照片。(每点2分)‎ ‎9.情节安排上,这一结尾既照应前文,又是对故事情节的逆转,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耐人寻味;人物塑造上,儿女性格的两面性和老歪的善良隐忍都在情节逆转中得到集中表现;主题表现上,对虚情假意的孝顺进行鞭挞,表现对留守老人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A 【解析】从词性来看,“渡”和"临"为两个动词,主语都是“太祖”,中间应断开,故排除B、C两项。从句子结构看“来奔”应有宾语。就是“太祖军”, “来奔太祖军”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 ‎11.C 【解析】“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错误,一般指开国之主或者国家奠基者。曹操并没与做过皇帝,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登基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为“太祖”。晋太祖、清太祖也没有称帝。‎ ‎12.B 【解析】许褚“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错误。从原文来看,许褚到了住处心绪不宁,立即回来守卫太祖。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中看到许褚,非常惊恐,脸色大变,许褚发现,当即击杀了徐他等人。‎ ‎13.【解析】(1)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没有许褚太祖就可能会丧命。关键词“为……所”,“溯船”(划船)、“乃”(才)、“微”(没有),每词1分,句意1分。‎ ‎(2)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中打算上前突袭太祖,一向听说许褚勇猛,怀疑骑马跟从太祖的就是许褚。‎ 关键词“负”(自负)、“阴”(暗中、偷偷的)、“突”(突袭、偷袭),“素”(平素、想来)每词1分,句意1分。‎ ‎【译文】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身高八尺多,腰粗十围,胆力过人。汉朝末年,他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来抵御贼寇。当时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以葛陂为首的贼寇一万多人攻打许褚的防御,许褚人少抵挡不过,奋力作战极度疲劳。士兵的箭用光了,于是让壁垒中的男女,收集石头放置在四个城角。许褚用石头投掷敌人,所打中的骨头都被击碎。敌人不敢逼近。粮食缺乏,许褚就假装和敌人讲和,用牛和敌人换粮食,敌人来取牛,牛就跑了回来。许褚于是走到阵前,用一只手倒拽住牛尾巴,走了一百多步。敌人都很惊恐,于是不敢来取牛而撤走了。因此淮、汝、陈、梁一带,都畏惧忌惮许褚。‎ 魏太祖(曹操)出征淮、汝,许褚带领众人投靠曹操。曹操见到他认为他很豪壮,“这是我的樊哙啊。”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许褚跟随曹操征讨张绣,率先登上城墙,斩首的敌人数以万计,升任为校尉。又跟从曹操在官渡征讨袁绍。当时曹操的常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他左右,忌惮他而不敢发动叛乱。等到许褚歇班的时候,徐他等人怀藏着刀进到曹操帐中打算行刺。许褚到了住处心绪不定,立即回来守卫曹操。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见看到了许褚,非常惊恐。徐他脸色大变,许褚发觉了,当即击杀了徐他等人。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一同出入营帐,不离自己左右。跟随曹操围攻邺县,奋力作战有功,封爵位为关内侯。又跟从曹操在潼关征讨韩遂、马超。曹操打算向北渡河,到了济河,先让军队渡过,只和许褚以及一百多勇士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攻打曹操的军队,箭如雨下。敌人攻得很急,士兵们都争着过河,船太重将要沉没。许褚砍死了争着登船的人,左手举着马鞍保护着曹操。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要没有许褚曹操差点丧命。此后曹操和韩遂、马超等人单马谈话,身边的人都让跟随,只带着许褚。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中打算上前突袭曹操,一向听说许褚的勇猛,怀疑跟从曹操的就是他。就问曹操说:“您有个叫虎侯的将军在哪里?”‎ 曹操回头指着许褚。马超不敢动手,于是各自回营。后来过了几天会战,大败马超。军中因为许褚的力气像老虎一样而且痴傻,所以给他起个绰号叫作虎痴。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质朴憨厚,言语不多。太祖死时,许褚哭得吐血。魏文帝即位,加封许褚为万岁亭侯,对他非常亲近。明帝即位,加封许褚为牟乡侯。许褚去世,谥号壮侯。‎ ‎14.D【解析】(“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错,实际上,去年的今日,诗人奔赴黄州途中孤苦寂寥,只有梅花相伴。)‎ ‎15.尾联写送别很巧妙。运用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即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3分)而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诗人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3分)‎ ‎16.(1)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7. C 18. D 19. A ‎20. (1). ①但发烧不某种疾病 (2). ②体表温度会略低 (3). ③导致调节功能失灵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补写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本题:‎ 第一空,结合下文“而是一种身体机能异样的状态,医学上称其为‘发热’”,选择与“而是”相连接的关联词,应该是以“不是”开始表达,依据它“是一种身体机能异样的状态”,说明内容上判断,是在讲对“发烧”的理解的,它,不是疾病,只是身体机能异样的状态;再结合上文“很多病症都会伴随发烧”,体会前后语句应该是“转折”关系。所以,此处填写为“但发烧不是某种疾病”。‎ 第二空,结合上文“人的正常体温的理论值为‎37°C,但这里所说的是体内温度”,注意关键词“体内温度”,再结合下文“大概为36. 2°C左右”“用体温计在腋下、耳内和舌根测得的数据有所不同”,很明显这是在将“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进行比较,而且后者要略低。所以,此处填写“体表温度会略低”。‎ 第三空,结合上文“体温调节中枢,有时会受到体内某些物质的干扰”,下文承接的就应该是这种“干扰”会导致一定的后果,即“调节功能失灵”。所以,此处填写“导致调节功能失灵”。‎ ‎21.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四家企业颁发‎5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5G。‎ ‎22.作文(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