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6-03 发布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实验中学南师附中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所有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水笔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基础知识(共24分)‎ ‎1.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遒(qiú)劲 弄(nòng)堂 长歌当(dàng)哭 桀骜(ào)‎ B. 青荇(xìng) 颓圮(pǐ) 团箕(qī) 浸渍(zì)‎ C. 喋(dié)血 偌(nuò)大 尘埃(āi) 三差(chā)二错 D. 揩油(kāi) 菲薄(fěi bó) 洗涤( dí ) 游说(shuì)‎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项,“弄堂”的“弄”的读音是lòng。‎ B项,“团箕”的“箕”的读音是jī。‎ C项,“偌大”的“偌”的读音是ruò。‎ 故选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倾轧 精悍 书生意气 自怨自艾 B. 貂婵 皮辊 伏案疾书 额手称庆 C. 荡漾 残无人道 婆娑 荤腥 D. 浮藻 叱咤风云 天伦之乐 绿草如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B项,“貂婵”应为“貂蝉”。‎ C项,“残无人道”应为“惨无人道 ”。‎ D项,“绿草如荫”应为“绿草如茵”。‎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此处形容时间飞逝,对象不当。‎ B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形容故意编造消息使人震惊,不合语境,应该用“耸人听闻”。‎ D 项,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其中,“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此处形容“在家”和“出门”,“量入为出”用在此处不恰当。‎ C项,“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使用正确。‎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短道队人员于青岛集训期间发生了严重的内部冲突,中心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青岛对此事件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 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C. 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D. 受大盘长涨影响,尤其是小盘科技股快速拉开的影响,以持有科技股为主的大基金明显受到市场大追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A项,“对此事件进行批评教育”搭配不当,“事件”不能“批评教育”,应该删掉“批评教育和”。‎ B项,结构混乱,“原因是”与“是所致”句式杂糅,应该删掉其中一个。‎ C项,语序不当,“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应该改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B.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C.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D.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其次要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最后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A项,“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出自唐代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意思是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似月,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把卖酒的女子比作月亮,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比作白雪,这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B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出自宋代苏轼的《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意思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把山顶上白色的雾霭比作白丝绵制的头巾,把正冉冉升起的朝阳比作又圆又亮的铜钲,这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C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意思是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把到处漂泊的自己比作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这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D项,“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出自宋代苏轼的《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意思是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把东风拟人化了,这是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故选D。‎ ‎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大约五、六点钟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发生了。‎ B.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C. “班里发生的这件事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班主任严肃地说。‎ D. 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致。”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法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 A项,“五、六点钟”中的顿号去掉。‎ C项,把问号改为逗号,“同学们”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 D项,“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后面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故选B。‎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发尽上指冠 箕踞以骂曰 B.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越国以鄙远 C. 若不阙秦 使使以闻大王 D. 函封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熟知文言实词的几种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然后结合句子明确字义、词性,从而确定其用法。‎ A项中“上”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 “箕”名词作状语,译为“像簸箕一样”‎ B项中“迟”意动用法,译“以……为迟” “鄙”意动用法,译为“把……当作边邑” ‎ C项中“阙”使动用法,译为“使……削减” “闻”使动用法,译为“使……听到”‎ D项中“函”名词作状语,译为“用匣子” “薄”形容词作动词,译为“变薄弱”‎ 故选D。‎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做。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C. 《战国策》是春秋时期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C项,“春秋时期刘向”错误,应该是“西汉刘向”。‎ 故选C。‎ 二、默写(共5分)‎ ‎9.(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惨象,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答案】 (1).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2).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4). 尤使我耳不忍闻 (5). 为变徵之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惨淡、淋漓、徵。‎ 三、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日:“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①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日:“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オ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雄以ロ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①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説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规测风向。‎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 ②则与斗卮酒。‎ B. ①俗俭嗇而鲜知学 ②朝而往,暮而归 C. ①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 ①与弟九渊相为师友 ②若入前为寿 ‎11. 以下六句话,分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九龄性情周谨的一組是( )‎ ‎①哀毀如成人②益严规矩③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④悉通阴阳、星历、五行、ト筮之説⑤整襟正卧而卒⑥益修礼学,治家有法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陆九龄尊祟程氏的学説,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法,陆九龄就干脆回家,不跟着父亲兄长学习,自己追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愤博览群书。‎ B. 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调任桂阳军教授,但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教授。只是还没上任,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人心惶惶。‎ C. 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严格要求。他以礼传教对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他去世后,皇帝赠奉赐谥,学者文人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 D. 陆九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的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述讲解;如果人家并不说出自己的困惑,那他也不急于先为人师,而是尽量让対方自己体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2)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 ‎【答案】10. A 11. C 12. A ‎ ‎13. ①从这以后陆九龄更加努力地学习,翻看百家书籍,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对阴阳、星历、五行、卜筮这些学说全都精通。‎ ‎②全家上百口人,男女按照次序分工各司其职,家里的礼节像朝廷里一样严格。‎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项,①“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的意思是陆九龄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练习射箭。其中,则:连词,就。②“则与斗卮酒”的意思是于是(有人)给了他一杯酒。其中,则:连词,就。‎ B项,①“俗俭嗇而鮮知学”的意思是这里的风俗节俭吝啬,很少有人知道学习的。其中,而:连词,表并列。②“朝而往,暮而归”的意思是早晨出发,晚上归来。其中,而:连词,表修饰。‎ C项, ①“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的意思是陆九龄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其中,以:因为,由于。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的意思是不敢出兵来抗拒大王。其中,以:连词,用来。‎ D项,①“与弟九渊相为师友”的意思是陆九龄和弟弟陆九渊互相做师友。其中,为:动词,成为。②“若入前为寿”的意思是你进去上前给他敬酒。其中,为:介词,给。‎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以下六句话,分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九龄性情周谨的一组是”。‎ ‎①“哀毀如成人”的意思是陆九龄像成人一样为母亲哀哭伤悲,表现了陆九龄对母亲感情深厚。‎ ‎②“益严规矩”的意思是陆九龄规矩更严格了,表现了陆九龄性情周谨。‎ ‎③“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的意思是陆九龄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练习射箭,表现了陆九龄重视习武。‎ ‎④“悉通阴阳、星历、五行、ト筮之说”的意思是陆九龄对阴阳、星历、五行、卜筮这些学说全都精通,表现了陆九龄的学识渊博。‎ ‎⑤“整襟正卧而卒”的意思是陆九龄整理好衣襟正面躺着就去世了,表现了陆九龄性情周谨。‎ ‎⑥“益修礼学,治家有法”的意思是陆九龄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法,表现了陆九龄性情周谨。‎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不跟着父亲兄长学习”错误,原文是“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意思是于是陆九龄就回家,跟着父亲兄长更加努力地讲学。‎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是”:这;“益”:更加;“悉”:全,都;“通”,通晓,精通。(2)中,“阖”:全;“以”:按照;“班”,序列,等级;“若”:好像。‎ ‎【点睛】参考译文:‎ 陆九龄,字子寿。九龄的父亲陆贺,凭借学问品行被乡里人尊崇,生了六个孩子,九龄是他的第五个孩子。陆九龄年幼时聪颖端庄,十岁时母亲去世,九龄像成人一样为母亲哀哭伤悲。年纪大了些,就填补了郡学弟子员的空缺。‎ 当时秦桧把持朝政,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只有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听说新来的博士学习黄老之术,不遵循礼法,陆九龄感慨叹息说:“这不是我乐意学的。”于是就回家,跟着父亲兄长更加努力地讲学。这个时期,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退隐居住在临川,(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他。从这以后陆九龄更加努力地学习,翻看百家书籍,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对阴阳、星历、五行、卜筮这些学说全都精通。‎ 陆九龄性格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苟且简单涉猎,进入太学,司业汪应辰推举张九龄为学录。在乾道五年中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旧时有义社来防备盗寇,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他的门人学生大多不乐意。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致的。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一乡之长,就是军营的表率。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防御都有法度,盗寇虽然没有到,但郡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练习射箭,他说:“这本来就是男子的事情。”年岁荒恶时,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 等到了兴国,兴国地临大江,这里的风俗节俭吝啬,很少有人知道学习的。九龄不因为职位闲淡自我放松,规矩更严格了,他随时都整理好衣服帽子,好像要面对很多人一样,劝勉安抚百姓引导辅助人们求学,于是士人逐渐增多。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就得病了。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聊天,仍旧把天下的学术人才作为惦记的事情。到了晚上,整理好衣襟正面躺着就去世了。去世时四十九岁。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赐谥号为文达。‎ 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法。全家上百口人,男女按照次序分工各司其职,家里的礼节像朝廷里一样严格。忠诚恭敬友善平易,乡人受到教化,都敬顺兄长。陆九龄和弟弟陆九渊互相做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号称“二陆”。有求学的人来咨询,九龄从容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获取的。有的人没有什么和他交谈,他就不阐说。陆九龄曾经说:“人的疑惑有难用话语争辩的情况,言词激烈,恰好加固他们的想法。过一会儿,未必不自己明白过来。”‎ 四、诗歌鉴赏(共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雨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14.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借景抒情描写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宁静秀美的画面。‎ C. 颈联想象洁白的月亮像与人有约似的,到了某个时间就出来,瓜果刚刚种下就可以品尝了。‎ D. 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与心酸。‎ ‎15. 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但如此美景无人相陪,所以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留下我孤单一人看这良辰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与心酸。‎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C项,“瓜果刚刚种下就可以品尝了”错误,颈联“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的意思是洁白的月亮像与人有约似的,到了某个时间就出来;种了很久的瓜果终于成熟,可以品尝了“刚种下就可以品尝”错误。‎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凄凉心酸之情。解答此题,要在反复品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来感悟诗人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情感。全诗译文为平静的水面上有小雨滴落的痕迹,夕阳在柳树的遮掩下露出脸蛋。飘渺的云朵萦绕山间,把翠绿的山峰隐约分成了两半,清风送来荷花的清香。洁白的月亮像与人有约似的,到了某个时间就出来。种了很久的瓜果终于成熟,可以品尝了。但是鸬鹚不要往南飞走,留下我孤单一人看着良辰美景,独自品尝着凄凉与心酸。诗歌前三联融情于景,描写了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则直抒胸臆,如此美景无人相陪,希望“鸬鹚不要飞走,留下我孤单一人看这良辰美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与心酸。‎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过了小院,是三间正房。当中是堂屋,一边是卧房,一边是他的医室。‎ 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这一街的老人到现在还常常谈起他娶亲的时候,新娘子花鞋上缀的八颗珍珠,每一颗都有指头顶子那样大!好家伙,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这一家住三个月,那一家住两个月。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膏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江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 ‎(有删改)‎ ‎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小说中,医生王淡人做了两件“傻事”,貌似愚笨,作者却在对这两个典型事件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道尽人性之真、人性之善、人性之美。‎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如“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他鼻子一酸”等多处语句,刻画出王淡人宅心仁厚的高尚品格和医生的责任感。‎ C. 别人送给王淡人的牌匾不像他的祖父和父亲那样,而是称赞他“急公好义”,这说明王淡人爱做好事的影响力比其祖传的医术影响力更大。‎ D. 细腻、逼真的行动描写是这篇小说最为突出的特色,王淡人的很多行为表现在世俗的人看起来不合常理,有悖常情,这恰恰对比出他的不平凡。‎ ‎17. 写医生本应该从其治病救人写起,但小说却从他的钓鱼活动写起,这样写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18. 有人认为王淡人有点傻气,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答案】16. A 17. ①设置悬念:这医生如此闲散,是否不务正业?引起读者好奇,激发阅读兴趣。②钓者往往清心寡欲,恬淡闲适,以钓鱼作为开篇,既表现了王淡人的性格特征,又为后面写他家居清贫却愿意无偿治病救人作铺垫。 ‎ ‎18.‎ ‎ 在世俗人看来,王淡人的确有点傻:为病人治病,见家贫者免收诊费和药费,傻气;冒着洪水玩命去孤岛治疗病人,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傻气;不收钱救治败家子,还贴进去吃的喝的,供汪炳消遣吸烟,傻气。但这都是凸显其急人之难、富有同情心、急公好义的美好品格。这样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一种手法,让别人说他傻气,从侧面反衬他的不同凡响。这样写也加深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细腻的心理描写”错误,本文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 C项,“这说明王淡人爱做好事的影响力比其祖传的医术影响力更大”错误,从全文来看,王淡人做好事,也是凭借他的医术,作者没有将他的急公近义与医术作谁高谁低的比较。‎ D项,“细腻、逼真的行动描写”错误,这篇小说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改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如本题问的是“写医生本应该从其治病救人写起,但小说却从他的钓鱼活动写起,这样写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这实际上是要求分析小说开头写医生的钓鱼活动的情节作用。医生的钓鱼活动是在小说开头的位置,主要考虑该段与下文情节之间的关联,下文写医生治病救人的情节,这两个情节有一定的关联性。在结构方面,小说从钓鱼活动写起,在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好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领读者继续阅读下文。在情节方面,小说以钓鱼作为开篇,为后面写主人公家居清贫却愿意无偿治病救人作铺垫。在人物塑造方面,钓者往往清心寡欲,恬淡闲适,以钓鱼作为开篇,侧面表现了王淡人作为医生家居清贫却愿意无偿治病救人的形象特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本题问的是有人认为王淡人有点傻气,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无论同不同意王淡人有点傻气都可;其次要表明自己的理由或依据。例如,我认为王淡人不是傻气。从全文来看,作者写王淡人有点傻气,主要是为了从侧面反衬王淡人的不同凡响,加深小说对王淡人的赞美之情。在世俗人看来,王淡人的确有点傻:为病人治病,见家贫者免收诊费和药费;冒着洪水玩命去孤岛治疗病人,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不收钱救治败家子,还贴进去吃的喝的,供汪炳消遣吸烟。但这都是凸显其急人之难、富有同情心、急公好义的美好品格。因此,王淡人的“傻气”,实际上是一种“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材料二:‎ 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划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最后岗位》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但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座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 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划下句点。‎ 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 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材料三:‎ 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 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共产党中国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 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19.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用对比和双关的手法暗示了英国帝国主义的没落。‎ B.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划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他们”是指彭定康和查尔斯王子。‎ C. 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爱好者,《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把悲伤表现出来。‎ D.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了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 ‎20.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按照空间顺序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B. 材料二认为香港曾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其能有现在的繁荣富足和大英帝国的统治是密不可分的。‎ C. 彭定康离开时座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彭定康也将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 D. 材料三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语言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和评论。‎ ‎21. 这三则材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9. D 20. B ‎ ‎21. 报道者的身份不同。①材料一是中国政府的报道,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侧重历史回顾,展现了民族自豪感。②材料二是英国政府的报道,从港督彭定康的角度表现他们经历的这一历史时刻,并表明了英国对香港的贡献。③材料三是美国政府的报道,从第三方的角度幸灾乐祸地报道了这一历史时刻,语带嘲讽地揭示了英国的没落。‎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错误,材料三原文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可知这个事件是“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而不是“充分显示了”。‎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A项,“空间顺序”错误,材料一按照时间顺序报道,并非空间顺序。‎ C项,“彭定康也将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于文无据,材料没有提到“彭定康也将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 D项,“语言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和评论”错误,材料三原文“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共产党中国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带有嘲讽的语气,特别是“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欢欣鼓舞”“捉摸不定”等。‎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的分析能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目,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这三则材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这实际上是对文本写作视角的考查。写作视角也叫叙述视角,是指文本写作中对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角度看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中的关键性信息。根据材料一“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可知材料一是中国政府的报道。根据材料二“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可知材料二是英国政府的报道。根据材料三“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可知材料三是美国政府的报道。综合分析,这三则材料报道者的身份不同。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22.请把下面的一则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烛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自从94年前化身为故宫博物院,这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和京剧的演出,名画《千里江山图》被投彩到宫殿屋顶上,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此举让600岁的故宫变得更加年轻,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 ‎【答案】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次在晚间被灯光装点。‎ 或:已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开晚间灯光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新闻材料压缩题,绝大部分取材于新闻材料,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原因(包括经过和结果)五个要素。本题中,‎ 新闻的格式一般特点,决定了答题的信息区间主要是导语,时间“己亥年正月十五”,主体是“故宫”,事件“第一次在夜间开放”等。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组成一句话新闻即可。‎ ‎【点睛】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23.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功在中华 苦心培桃李 香满天下 一须臾 消息瞬通 九万里 往来无间 无私育英才 教师办公室对联:‎ 通信公司对联:‎ ‎【答案】教师办公室对联:苦心培桃李香满天下 无私育英才功在中华 通信公司对联;往来无间九万里 消息瞬通一须臾。或:九万里往来无间 一须臾消息瞬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一般常识。对联要根据上下联词性相同、词意相近或者相反的原则以及对象内容搭配来组合,此外,还要注意上下联的尾字要仄起平收。第一小题,“苦心培桃李”对“无私育英才”,“香满天下”对“功在中华”,上联最后一字“下”是仄声.上一联写教师工作辛苦成就满天下,下一联写教师这一工作无私,意义重大。第二小题,“九万里”对“一须臾”,“往来无间”对“消息瞬通”,上联最后一字“里”或“间”是仄声。‎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以“看得见与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看得见与看不见 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我们看得见表层,却未必看得透其本质。我们若雾里看花,只待水中月,镜中花,看见又与看不见有何区别?错罢,也只能咬断银牙往下吞。事实上,人们往往看见眼前利益而忽略未来影响,或站在一方立场上维护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想来目光短浅一词形容这些“睁眼瞎”的人再恰当不过了。面对人生,放远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层迷惑。‎ 受角度迷惑,看得见表层,却看不清本质,“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其结果大相径庭。有朋友曾戏言,见前方仙女折纤腰以微步,步步生莲,肩若削成,腰若约束,观其背影则以遐想万分,沉醉其中,正欲望其龙章凤姿,顾巧“回眸一笑,但见粉尘掉,点点雀斑遮不住,可与东施争天下。”当时听完后,一笑置之,待细言想之,此中大有一方真理。看见不一定是真的。面对大变革,大动荡,百家争鸣的社会,老子是局外人,远离纷纷扰扰世界;孔子是戏中人,积极投身于救世中;墨子是旁观者,独善其身在乱世,再说比干,看到身为商朝大臣之重担,却看不到水深火热之黎民,看到以身殉国之大义,却看不到社会时代进步之时势。比干剖心以死直谏,奈何纣王实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看不透本质,商灭亡已是“板上钉钉”的本质,违背历史潮流,最终成为商朝的殉葬品。‎ 受眼睛迷惑,看得见表层,却看不清本质。唐玄宗看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却没看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崇祯看到袁崇焕手握兵权,可登高一呼,便可改朝换代,却看不到袁崇焕一死,“长城自毁,靼奴挥军南下”;秦始皇看到万民臣服,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妃嫔媵嫱,却看不到“国亡且瞬间,十五年华刹那间。”为何?心之塞也,孟子曰:“山经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大千花花世界,人们总易被色彩所迷惑,看不到本质。‎ 受利益驱使,看到眼前利益,却看不到后果,好比,人们在看到经济在腾飞,却看不到环境在污染,谁会想到数年前的经济发展,会导致现今惊现五公斤的老鼠?这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科幻片中了。‎ 看到事物光彩亮丽的外表,却看不到其丑陋污浊的本质。只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只有从多角度上,才不会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眼睛会被欺骗,但心不会,用心看透事物的本质。当你正为自己现在所看到的而洋洋自得,你确定你看见他的本质了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审题:‎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作文题目:看得见与看不见 审题要点:对于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分析主旨:本题是一道“材料+命题”式的命题作文。属于材料型的命题作文,作文时要认真审读材料,结合命题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构思。本题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以“看得见与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们先分析“看得见”与“看不见”两者之间的关系。“看得见”与“看不见”两者有着内在联系,“看得见”是存在形式,“看不见”是“看得见”的内涵,看得见要用双眼,而看到看不见的要用思想。看得见的固然不可缺少,而看不见的则更为重要,可是人们往往注重看得见的而忽视了看不见的,比如关心现象却不去把握事物的本质,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前者导致了认识的肤浅,而后者则滋生了社会的弊端。这个题目贴近生活实际,选材较易,但要防止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关键是要看得深一点,议论要有思辨性、针对性,比如对于导致“看不见”的原因可作深人分析,其中有客观现象的复杂性,也有主观认识的局限性。  ‎ 参考立意:‎ ‎1、用心看透事物的本质 ‎2、表象是虚的,本质是实的 ‎3、认识事物,一定要看透本质 素材:‎ ‎1、浮华东西太美,吸引着人们的爱美之心;金钱与名利的诱惑太大,使太多的人想要靠近。然而,穷极一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却也逃不过青春与年华的流逝;一生被众人顶礼膜拜却终究逃不过一死的结局。在当下这个缺少宁静与从容、取而代之的是欲望、精明、急躁的社会,繁华的“现象”就令我们模糊了视线、迷失了方向,常常苦苦煎熬于事倍功半的泥沼,就像生活在鱼缸里面的鱼儿一样,被眼前五光十色的天空诱惑,缺乏了自己的判断。而生活在光怪陆离世界里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借我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到明明白白的本质。‎ ‎2、秦始皇只看到万民臣服,四海之地莫非王土,妃嫔媵嫱充实后宫的欢愉,却看不到“国亡且瞬间”结局的来临,所以才落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下场。‎ ‎3、崇祯受奸臣挑唆,只看到袁崇焕手握兵权,登高一呼便可改朝换代“危机”,却看不到袁崇焕一死,长城自毁,清军挥师南下的可怕局面,因此,明朝灭亡。‎ ‎4、斑斓的野菇掩盖其致命的毒素,无瑕的雪花掩盖了一滩污泥,妖娆的玫瑰遮盖了尖刺。只因看到事物光鲜亮丽的外表,看不到丑陋污浊的本质而犯下致命错误。所以,我们要透过那些浮躁遮掩下的外表,认清其本质,追求成功背后的真善美。‎ ‎5、人们推崇体育运动,推崇奥运精神。但人们只看到了奥运健儿夺金银闪亮的辉煌的瞬间,你可曾想过,为了这区区的几秒钟,他们付出了几多艰辛。当那欣慰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收获了怎样的艰辛后的喜悦,挑战后的满足?‎ ‎6、看得见和看不见之间,表面对立,实则却是相生相依。正如看得见娇羞的花朵与嫩绿的小草,看不到的是拥抱着的春天,正因春天的到来,花才娇,草才绿;看得见精心雕琢的论文与无可争议的文凭,看不到的是一个人的才华,正因有才华,文才精;看得见华丽的婚礼与丰厚的嫁妆,看不见的是两人的真情,正因真情,婚礼才更华丽,嫁妆才丰富。万物皆如此,可见,看得见和看得见相结合,才能有更好的结果。‎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认识事物,一定要看透本质”这一中心论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