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张家界市2019年普通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俗语指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云:“用字宜雅不宜俗,宜稳不宜险,宜秀不宜笨。”这段话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基本态度。但是古代许多大家都曾将方言俗语入诗,自有其审美价值。
②存真,切合语境。方言俗语之“俗”不是粗俗,而是民俗。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反映民俗的诗歌会采用方言俗语。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唐人李廓《鸡鸣曲》:“星稀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古人认为“角”音谷,正是模仿鸡的叫声。
③求异,打破常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其间用方俗言为妙。”数物为个,是为俗语,而杜诗屡用,如:“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边添个”。不用常规语用俗语,如异军突起。
④诗用方言俗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罗大经《鹤林玉露》:“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乘。”所谓熔化,就是将过于土俗的词语进行加工。钱钟书先生对“诚斋体”也有精彩的评述:“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而是只肯挑选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这就像唐僧寒山的诗,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夸口说:‘我诗合典雅’,后来的学者也发现他的词句‘涉猎广博’。”
⑤其次,布局上要巧作安排。使用方言俗语也要考虑到不同题材。常见俗语用于五七言古体则可,若能用之近体,乃见笔力。唐人于濆《送戍客南归》诗云:“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孤舟下彭蠡,楚月沈沧浪。为子惜功业,满身刀箭疮。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忠孝”一词是俗见之字,很少用于近体诗。可是于濆能用在这里,是因为有汨罗的环境,谁也不会怀疑屈原的忠心。
⑥用俗语就有诙谐的味道,很容易落入油滑。施蜇存《“管城三寸尚能雄”》说:“谐趣不是戏谑,戏谑就成为打油诗……一首诗,光有谐趣,还不易成为高格。”用方言俗语带来了谐趣,但情调要沉郁。如聂绀弩《挽雪峰》第二联:“天晴其奈君行早,人死何殊睡不醒。”“睡不醒”是大白话。第三联“风雨频仍家国事,人琴一动辈行情”就很严肃了。
⑦就如取名字一样,个别字也是可以用俗字的,但姓与名构成一个整体,要有点积极意义。如“吴穷”好,“吴良”就不好。
⑧方言俗语入诗,如此才能拓宽其审美空间。
(选自邵则遂《诗用方言俗语》,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古人一般认为作诗不宜用方言俗语,但古代许多大家并不囿于这种束缚。
B. 方言俗语被运用在反映民俗诗歌中,是“求异,打破常规”之举,不用常规语,使诗歌“老健有英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C. 方言俗语并不适合所有体裁的诗歌,一般地讲,在古体诗中用方言俗语较容易,而用在讲究格律的近体诗中比较难。
D. 唐人于濆把俗见之字“忠孝”用在近体诗《送戍客南归》中之所以合宜,是因为“忠孝”一词恰好和《送戍客南归》这首诗的意境一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古代许多大家将方言俗语入诗的语言现象展开分析,层层深入,思路明晰。
B. 文章列举典例从“存真”和“求异”两个方面论证了方言俗语入诗的审美价值。
C. 作者旁征博引,选用典型诗例探讨语言艺术现象,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体现了深厚的学养。
D. 文章整体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在具体分析方言俗语入诗的条件时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人冒春荣强调写诗“用字宜雅不宜俗”,说明古人作诗时,为了让诗歌语言不粗俗,会尽量避开方言俗语。
B. 以俗语入诗,没必要对俗语进行加工,直接选用“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即可,但要注意不宜全篇都用俗语。
C. 古人以方言俗语入诗,不只是为了切合语境,追求艺术的真实性,还是为了用语不落窠臼,追求艺术的“奇”,拓宽诗歌的审美空间。
D.
诗用方言俗语,要特别注意“谐”与“庄”的有机结合,不能单纯追求谐趣,否则,诗歌就很可能会沦为打油诗。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项,张冠李戴。原文第②段“反映民俗的诗歌会采用方言俗语”,体现的审美价值的“存真,切合语境”。
C项,曲解文意。“方言俗语用在古体诗中较容易”错,原文为“常见俗语用于五七言古体则可”,不同于“容易”。
D项以偏概全,“忠孝”一词恰好和《送戍客南归》这首诗的意境一致”错,这首诗并不是体现“忠孝”的主旨,诗人用“忠孝”于此,是因为诗中“有汨罗的环境”。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整体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说法错误。文章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以俗语入诗,没必要对俗语进行加工”说法错误,原文中说俗语入诗的首要条件就是“提炼,熔化口语”。
故选B。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目前,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在“湖南在线教育产业峰会”上,猫课创始人蒋晖发表了演讲,主题为 “如何把在线课程从0卖到3000万+/年”。他分享了猫课从2009年至2017年三个不同阶段,遇到的定价、流量模式、成交模式、学员规模等问题的话题。在分享中,他就提到了在线教育如何包装老师的问题:通过“老师大神化”,培养“粉丝”学生。
“如何卖课”,也是这次在线教育大会讨论得最多的核心问题。对在线教育公司来说,做教育虽然有情怀,但是赚钱也是必须的。如何把教师和课程打造成产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另外,线上直播课程的效果客观评估标准没有建立,据记者了解,目前都是各教育公司“自成一套”,评价标准更多从业绩考核入手,这也是在线教育要努力“造神”的原因。
(摘编自《在线教育现状调查》)
材料三: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前沿技术的使用,给在线学习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加之在途时间减少,获取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所以在线学习越来越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B. 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更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C. 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存在“造神”现象,通过“老师大神化”来培养“粉丝”学生,这种做法与企业业绩考核相关。
D. 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控制在线教育行业中出现的“造神”现象,使在线教育回归教育本身,需要建立线上直播课程的效果客观评估标准。
B. 从材料三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了高峰,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
C. 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发展,除了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外,应对基础教育以及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不断涌现。
D.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显著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简言之,在线教育课程建设不再表现为师生传授。
6. 根据材料分析,中小学在线教育要更好地发展,需要做哪些努力?
【答案】4. A 5. D
6. ①采用合适的教法。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
②多点责任和温度。既要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
③采取适当的营销手段。包装老师,把教师和课程打造成产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④建立线上直播课程的效果客观评估标准。
⑤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A项,“因为前沿技术的使用,给在线学习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加之在途时间减少,获取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所以在线学习越来越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强加因果,材料一中在线学习“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的原因是“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而“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是“教师授课效果更好”的原因。
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D项,“不再表现为师生传授”错,材料四原文是“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
故选D。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根据材料分析,中小学在线教育要更好地发展,需要做哪些努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在文中找出答题区间。本题在答题时,可以根据目前我国中小学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比如材料一提出“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据此,从教法方面可以提出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既要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比如材料二“如何把教师和课程打造成产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从营销手段方面,要把教师和课程打造成产品,实现利益最大化;由“线上直播课程的效果客观评估标准没有建立,据记者了解,目前都是各教育公司‘自成一套’,评价标准更多从业绩考核入手,这也是在线教育要努力‘造神’的原因”可知,目前的在线教师存在评估标准缺失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提出建立线上直播课程的效果客观评估标准的建议;根据材料四“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可以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更多的前沿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羊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②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③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④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⑤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⑥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⑦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⑧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可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⑨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⑩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去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⑪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⑫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⑬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注: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黑羊》所描摹的一切,貌似荒诞,实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它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可谓典型的寓言类小说。
B. 小说描写的“偷盗国”,人人行窃和被窃,形成平衡循环,诚实的人的出现导致了这个国家的混乱。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C. 虚构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它是一种更深刻的真实。小说中“诚实人”的生活遭遇是“虚构”的;但它引起了我们对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诸如社会秩序、贫富现象等方面的思考,这是一种更具审美魅力的真实。
D. “黑羊”在小说中借指那个“唯一诚实的人”,小说采用反讽手法,用对一个诚实的人的否定来证实社会的欺骗性。
8. 小说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卡尔维诺的小说往往蕴含深刻而复杂的寓意。请结合文本,试着谈谈小说《黑羊》的寓意。
【答案】7. B 8. ①内容上,描写富起来的人和诚实人一样去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 的情形,写出了富起来的人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养成的习惯,表现了他们处境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②结构上,承上启下。呼应上文“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又不行窃的诚实人只能“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节;引出下文富人为了不让自己变穷,雇人行窃,建立警察局和监狱的情节。
9. 本篇小说的主题深刻复杂,可参考如下理解:①讽刺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的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牺牲是公众共谋的结果。②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③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④从人性的角度看,自私、占有、不劳而获是人的本能。社会规则能约束这种本能,也能激发这种本能。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说法错误。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在不正常的社会里,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小说对公众的一切标准之中的不合理性的一面做出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嘲弄。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本题的要求是“小说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内容上,要理解“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句话的作用,首先要明白“富人”和“诚实人”去“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根源,诚实人是用来消磨时间,因其不愿偷,而那些富起来的人却是一种消遣,他们在享受生活。结构上,正因“富人”享受生活的习惯让他们无法在家里看着,所以只好请人来看,因此要建立警察局,所以这一情节就成了一种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圈出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中的诚实人的“不偷”让自己家徒四壁,使小镇出现富人和穷人的分水岭等不正常的现象。而富人雇佣穷人,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现象,映出自私、占有、不劳而获的人的本能。
本题的主题比较复杂。社会的不正常让人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反思。文明社会的发展很不易。谈主题时可以从社会的发展过程来谈,平均主义可使社会稳定、人幸福,哪怕是以“互偷”的方式荒谬的活着;分配不均就会产生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即使是文明地生存;从而讽剌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的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也可从人类的游戏规则角度谈,人们只有顺应环境并努力改变环境,才是生存的最好策略,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而“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也可从社会进步文明需要什么谈,因为诚实和善良是人类真正的美德,偷盗和欺骗是不文明的行为;所以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这篇小说的主题。
【点睛】把握小说的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
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 对文中划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B.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C.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D.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麟德:年号纪年法,我国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麟德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B. 阙下:是宫门两侧的高台,阙下指帝王所居住之处,又可指宫廷,本文借指朝廷。
C. 都督: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后发展成为中央或地方军事领导长官。
D.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诗》《书》《礼》《易》《乐》谓之儒家“五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勃天资聪颖,才情过人。六岁时就能写文章,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的他就被授予官职。
B. 王勃浮躁浅露,拖累家人。在写《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贬斥出沛王府后,补虢州参军,又杀死官奴曹达,其父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
C. 王勃才华横溢,文不加点。援笔而成《滕王阁序》,被人称奇。他写文章的时候,先磨墨、酣饮,再蒙被而卧,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
D. 王勃闻名当世,为人称颂。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杨炯认为自己的文章胜过卢照邻,不如王勃。
13.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王勃被废去官职之后,客居剑南。他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地想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2)事先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应承,纸笔到了王勃那里,王勃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起更衣”,是都督的“怒”的结果,不能断开,排除BC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D项,“《诗》《书》《礼》《易》《乐》谓之儒家‘五经’”说法错误。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杨炯认为自己的文章胜过卢照邻,不如王勃”说法错误。杨炯认为他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王勃的才华并未得到世人的称赞。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废”,废去官职;“客”,客居;“见”通“现”,抒发 ;
第二句得分点:“宿”,从前,事先;“夸客”,夸(于)客,向客人夸耀;“泛然”,随便,漫不经心的样子。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上表给朝廷,策试成绩优秀。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他的名气,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宠爱信任。当时,皇子们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皇帝大怒道:“这么下去将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把王勃轰出了王府。
王勃被轰走后,游历到四川剑南。曾登上葛愦山远望,他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地回想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嫉妒。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父亲王福畤,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至交阯县令。王勃前往交阯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写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养了很多门客。曾经创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做古《尚书》的续篇,后来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王勃将缺失的地方补充完整,最终定稿二十五篇。他又认为,做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有秘密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初唐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敬酬李判官使院①即事见呈
岑参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②。
饮砚③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注①使院:即北庭节度使的官署。②门关:门闩。③饮砚:鸟影掠过,如饮砚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闲”字,总领全诗,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日无事”揭示“闲”的原因。
B. 颔联描写公府内景物。“侵”“上”写出草根、青苔逐渐变化的发展形态,体物精细。
C. 颈联写公府之外景物。上句写飞鸟形象鲜明,下句场面开阔而极有边塞特征。由远及近,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
D. 此诗是诗人赴北庭任职时与李判官的酬和之作,全诗笔法轻松疏淡,却意味深远。
15. 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含意:新的诗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晚又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思想感情:诗人远在边地仍字斟句酌,从容吟诗,流露闲居的生活情调;而新诗未
成即被乡梦打断,突出表现了诗人闲居异地、乡思愈切、急于东归的思想感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由远及近,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说法错误。应为“由近及远”。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题干是“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尾联“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意思是新的诗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晚又在梦中回到了故乡。诗的最后两句承上文写乡思,能在边地字斟句酌,从容吟诗,仍流露“闲”字,而新诗未足即被乡梦打断,写“闲”中乡思愈切,十分符合闲居异地的生活情调。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句默写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异曲同工,写出了宋荣子看淡荣辱,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2)《阿房宫赋》中杜牧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覆压三百余里 (4). 隔离天日 (5). 问君能有几多愁 (6).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沮,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下到皇甫村,住到中宫寺,柳青就完全置身于普通的农民群众之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柳青落户皇甫村,当然是为着文学创作的目的而来,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完完全全地转变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深入生活和______农民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皇甫村里的“自己人”。
在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时,柳青在一篇题为《转弯路上》的发言中说道:“要通过工作和群众结合,这种结合就是感情上的结合,就可以逐渐地改造自己”。到皇甫村落户,并参与了互助组和合作社的创办之后,柳青切切实实地______在“结合”中“改造”的目标任务,并把这种结合的成效与结果认定为:“首先要看群众以为痛苦的,我是不是以为痛苦;群众觉得愉快的,我是不是觉得愉快。”( ) ,柳青做到了别的作家很难做到的生活农民化、立场_______。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谈到柳青时所说的:“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融入 实行 群众化 活灵活现
B. 溶入 践行 革命化 栩栩如生
C. 溶入 实行 革命化 活灵活现
D 融入 践行 群众化 栩栩如生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因这样真心实意地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
B. 正因柳青这样真心实意地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使然
C. 正因柳青这样真心实意地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
D. 正因这样真心实意地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使然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下到皇甫村,住到中宫寺,柳青就完全置身于普通的农民群众之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B. 住到中宫寺,下到皇甫村,柳青就完全置身于普通的农村群众之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C. 住到中宫寺,下到皇甫村,柳青就把自己完全置身于普通的农村群众,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D. 下到皇甫村,住到中宫寺,柳青就完全置身于普通的农民群众之中,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
【答案】17. D 18. A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融入:比喻精神层面的融合和接纳。溶入:一般指液体汇容。显然,柳青深入生活与农民打成一片应该用“融入”。“践行”与“实行”意思上接近,但“践行”往往指具体内容,“实行”往往指抽象内容。“目标任务”是具体的,故用“践行”。第三空主要结合上文“首先要看群众以为痛苦的,我是不是以为痛苦;群众觉得愉快的,我是不是觉得愉快”的内容,用“群众化”更符合语境。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文段强调的是柳青深入生活后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有血有肉,不是强调细节神情,故用“栩栩如生”。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这句话的陈述对象应该是“大漠”,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有意义,再有诗意,且句子的着重点应该落在后一句“诗意”上。后面主语有“柳青”,所以用“这样”,“使然”多余。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项,正确。
B项,“住到中宫寺,下到皇甫村”语序不当,“完全置身于普通的农民群众之中去”句式杂糅。
C项,“住到中宫寺,下到皇甫村”语序不当,“置身于普通的农民群众”成分残缺。
D项,“他们其中”重复。
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运动过后应该立即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其实,①_____。专家指出,运动后身热汗多,②___,皮肤血流增多,回心血量减少。这时候若用冷水沐浴,皮肤血管会急剧收缩,回心血量突然增加,血压上升,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且运动后毛孔舒张出汗,冷水沐浴骤然受寒,也容易感冒。______,热效应使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出汗更多,血压下降,对体虚、低血压人士不利。
【答案】 (1). ①这两种做法都不正确 (2). ②皮肤血管处于显著扩张状态 (3). ③运动后若立即用热水洗澡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根据下文“若用冷水沐浴,皮肤血管会急剧收缩,回心血量突然增加,血压上升,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热效应使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出汗更多,血压下降,对体虚、低血压人士不利”可见,运动过后,无论是热水澡还是冷水澡都不合适,所以,第一空应填“这两种做法都不正确”;第二空,依据下文“若用冷水沐浴,皮肤血管会急剧收缩”,可以推断,本空应填写“皮肤血管处于显著扩张状态”;第三空,根据文意,先说运动后先洗冷水澡的弊端,此处说的是洗热水澡的弊端,故此处应填写“运动后若立即用热水洗澡”。
21.请对下而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霸得蛮”的湖南狠狠“霸屏”,又迎来了一次“世界之约”,惊艳全球。外交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外交部南楼举行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创新湖南,融入世界”。推介活动全面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湖南成就,展现了湖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新的发展格局,分享创新湖南的精彩故事。应邀的外国驻华使节代表与其他来宾互动交流,领略了开放的新湖南的无限魅力。
【答案】外交部与湖南省政府举行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创新湖南,融入世界”的湖南全球推介活动,此次活动推介了魅力无限的新湖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考查学生对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极其简要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并表达出来。准确、全面、表述清楚是压缩语段的关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压缩,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筛选信息,然后用陈述句进行信息组合。材料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介绍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湖南又迎来了一次“世界之约”,惊艳全球。第二句介绍外交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外交部南楼举行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第三句话介绍这次活动的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创新湖南,融入世界”。第四句话介绍这次活动的经过。第五句话介绍了活动的意思。新闻格式一般特点,决定了答题的信息区间主要是导语。时间新闻中没有具体做介绍,可以忽略;事件是“外交部与湖南省政府举行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创新湖南,融入世界’的湖南全球推介活动”,意义是“此次活动推介了魅力无限的新湖南”。注意不超过60字,所以概括为外交部与湖南省政府举行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创新湖南,融入世界”的湖南全球推介活动,此次活动推介了魅力无限的新湖南。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2月6日,四川农村男青年王相军应邀走上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演讲台。8年,70多座冰川,这位90后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冰川奇景与变化,在快手视频中博得了136万老铁关注。
2019年12月9日,四川姑娘李子柒被共青团中央以“因为李子柒,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中国”为题点赞。从2015年开始做美食视频的她,目前已在YouTube上拥有734万粉丝,外国粉丝说中国真美,简直就是伊甸园。
2019年12月11日,上海初中生施源接到了他的第200万份订单。这位00后面对实际问题,发明了一款新型湿垃圾分类垃圾袋,这款名为“白菜拉拉袋”的垃圾袋被上海市民热捧为垃圾分类“神器”。
王相军、李子柒、施源……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却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影响着身边的人,改变着这个时代。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以“青春力量,为时代添彩”为主题的班会上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携青春之笔,谱热血之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身处生命中最绚烂、最珍贵的时期。青春之路绝非坦途,一路上繁花与荆棘并存,彩虹与风雨共生。行于途中,我们都应当思考:青春为何,青春何为?
青春不只是00后的年龄标签,更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气质与担当的代名词。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造物主赐予我们青春,不是让我们迷茫与挥霍的,而是让每个人都拥有一段无所畏惧的历练,在摸爬滚打中锤炼出坚强的意志,培养出卓越的创造力。我们将来能够登上的每一-座高峰都由青春奠基,我们将来要成就的每一番事业都是青春的梦想。
青春不可浑浑噩噩,也不可信马由缊,唯有立凌云之志,才能为青春正名。追古溯今,你会发现那些收获成功、出类拔萃的人,无不是胸有大志者。青年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诚如习总书记所言: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青年当立足高远,追求无限的可能。青春的热血会推动我们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青春不是挥霍的资本,也不是放纵的理由,唯有矢志奋斗,才能无愧青春。试想,没有用生命奋斗精神,惠若琪何以重伤后重回赛场,带领中国女排廛战里约,再创辉煌?没有忍受孤独、挥洒汗水的奋斗精神,蒋珂何以成就史上最美“甄姬”,将“百戏之祖”昆曲传承并发扬?没有每天在实验室钻研十几小时的奋斗精神,曹原何以年仅22岁便解决困扰全球百年难题,成为耀眼的科技新星?奋斗的青春最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只有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
青春不能复制粘贴,也不能麻木不仁,唯有敢做先锋,才能让青春散发光彩。每个人的青春都如同在荒漠中前行,与其让青春在忐忑踌躇中流逝,不如凭借一腔孤勇闯出一条小径,镌刻生命的坐标。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习总书记曾寄语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青年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青年人只有不甘于平庯,勇做先锋,才能扛起民族振兴的大旗,成就“青春之中国”!
青春是生命中的激流,是由我们自己谱写的一曲赞歌。青春当立志,青春当奋斗,青春当争先!韶华易逝,劝君惜取少年时!
我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准确把握青春与时代的主题。
考生要把握好题干要求: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以“青春力量,为时代添彩”为主题的班会上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过程:题目中的材料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从他们的身上体现中国青年在走向世界与回归中国的时代选择上所体现的人生截面。青年人的选择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青年人的成长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显然,材料中包含着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立意导向。另外,材料中还有一个限制,写作的主体反映的是普通人,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影响着身边的人,改变着这个时代。这是材料的限制性。
【立意】青年人要大胆追求梦想,更要为了梦想努力奋斗。而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梦之路并非坦途,青年人要争当模范,敢做先锋。
不做人生、社会的旁观者、懈怠者。
“立足自身,放眼天下”,可以就自身的梦想来谈,也可以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谈。另外,要注意班会发言稿的语境要求,写作时的虚拟受众是同学,语言要亲切自然。
【素材】(1)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2)生活赋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了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3)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蓬勃而富有朝气;也说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目标,勇于担当;可还记得梁公的“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人也是如此。想要找回自我,成功充电,摆脱恶习,“孟春之月,盛德之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寻回自己,寻回青年人的担当与情怀。
(4)树立远大目标。曾记否,百年前五四青年是何等的凌云壮志,意气风发,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树立目标,敢于发出“强国有我”的誓言,敢于担起责任,说出“祖国的未来由我们书写。”
(5)敢于迎接挑战。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现在青年人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当然也有未知的风险,只有敢于挑战,经历诸多磨练,才能丰富阅历,懂得大国情怀与青年担当。懂得“振兴中华,吾辈之责任”,理解文天祥深沉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白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懂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怎样的责任与担当。大国青年,迎接挑战,众志成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6)敢于担当使命。鲁迅先生说过,“能发一分光,就发一分热……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毛泽东在百年前发问“青年者我们的青年,社会者我们的社会,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做,谁做?”青年人更该如此,我们青年人承担着祖国的未来,我们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做到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结构】本文采用分论点论述方式,在分论点的拟定上,用否定句与肯定句两种句式相结合的形式,句式整齐,对比鲜明,语意丰富有文采。再引用习总书记寄语强调立志的重要性,既紧扣材料,又使得本段语意集中,论证有力。中间选用惠若琪、蒋珂、曹原的事例更富青春气息,有时代特色,有新鲜感,更吸引人。最后加入一个论证段后,全文结构更完整,审题更全面。从语意上看,敢做先锋是对青年在境界与能力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一段可提升全篇的思想深度。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