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学案
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提问方式: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4)“主旨是什么”
(5)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步骤: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
★ 古典诗歌常见主旨: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欲,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
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绪,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
★ 古典诗歌常见思想感情:
①喜悦 甜蜜 愉悦 欢乐 激昂 旷达 高雅 仰慕 迷恋 恬淡 淡泊 闲适 闲逸
②忧愁 惆怅 寂寞 伤感 孤独 烦闷 激愤 忧郁 失望 幽怨 愤懑 焦灼 缠绵
★ “一词领全诗”类型题答题思路
提问方式: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①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1)“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2)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例2】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上片指的是什么?在下片指的是什么?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1)“狂”字在上片指的是猎者神情举止之狂,在下片指的是猎者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一个“狂”字使猎者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丰满。
(2)“狂”字是全词的总起,由它来贯穿全词,使结构更加严谨。
例3、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
采 桑 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4、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 思想情绪?
村 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5.: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此词通过写景和抒情,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景色的欣赏留恋和对城市上层社会鄙弃的感情。
6、 读李商隐的一首诗,回答下题。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持否定态度。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7 、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
答: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8、 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苦,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本诗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了怎样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答: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一番大事业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放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
9、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案: 贺诗喜悦、赞赏;曾诗贬斥、嘲讽。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用了比喻”给1分,“后者用了拟人”给1分。分析“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妙不给分)
10、 沙上鹭 张文姬
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只等高风便,非无云汉心。
这是一首妻子劝勉丈夫的诗。其诗意一说是焦急期冀,一说是高旷昂扬。你同意那一种?为什么?
答:二者可以选一。
焦急期冀:沙头鹭并不是直上云霄的鸟,又无好风;但有抱负,如有时机,就会展翅高飞。
高旷昂扬:虽为沙头鹭,但有云汉之心,积极进取,抓住时机,定能一展抱负。
11、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12、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译】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
问: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哪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一句,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脱凡俗的志趣。
13、 夜 送 赵 纵 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问:诗中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答:赞美朋友的品德与情操,并且表达作者的惜别与祝愿、勉励。
解析: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常要表现惜别之情,作者信息不明显可不考虑,情感词也并不显露,关键看具体描写。首句以连城璧为喻,是对友人品德节操的赞美,第三句点题,表明送别之意,第四句中明月的意象,既有惜别之意,又隐含月照归途之意,一个满字,写出前路的光明,这样就有了惜别与劝勉的双重意蕴。
14、 游月 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问题:诗的颈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寄托了作者自慰亲的情感?
答案:宁静、明亮的池塘上,天空中自在飘浮的云朵倒映水心;林间传来泉水的淙淙流淌之声,描绘了一幅闲适、宁静的“月夜池塘秋色图”。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在的恬淡之情。
解析:题目交待了时间地点----月下池塘,诗中有“闲”“静”这样的关键词,细品颈联意境,水面宁静,倒映云影,泉声淙淙,更显寂静。由此便不难把握作者情感了。
15、 过塔子岭 黄宗曦
西风飒飒卷平沙,惊起斜阳万点鸦。遥望竹篱烟断处,前年曾此看桃花。
注:黄宗曦,字太冲,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清亡之后曾举兵抗清,后兵败归隐。
问题:试分析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深沉怀感。
答案:西风、斜阳、暮鸦,给人凄凉、没落之感,竹篱烟断与昔日繁华的对比,更显荒凉、破败。诗中既寄托了诗人的故国之悲,以及身处异族统治下的凄怆与愤慨,还隐含着对清兵蹂躏、民族沦亡的无限悲愤和痛苦。
16、 听 晓 角 李益
边霜昨夜随关榆,吹角当城又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色,表达了边塞将士怎样的情感。
答案:指晓时分,边关之上,孤月悬空,角声回荡,塞鸿盘旋,凄清悲凉。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孤苦与思乡之情。
17、 答承叔问月 王琪
斑斑疏雨寒无定,皎皎园蟾望欲阑。应在浮云尽深处,更凭丝竹一催看。
问:据叶梦得《石林诗话》载,王琪为晏殊幕僚时,曾遇中秋阴晦,晏少兴早寝,王写此诗呈进,晏殊读后两句,精神大振,索衣而起。试分析此诗何以能打动晏殊。
答:此诗能打动人心,主要在后两句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心态,终能等到明月走出浮云,同样,美好的事物也往往会受到挫折、干扰,但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只要有乐观的精神,努力争取,是可以如愿以偿的。
18、从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例如: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徂:cú 过去,逝。
问题: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家而忧心,点出“心倦”。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9、从注释入手。命题者有时在原诗之后附加注释,有意识地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从而降低阅读难度。关注这些注释,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
杳杳寒山道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寒山,唐贞观时代的诗僧。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歌前七句渲染了环境的幽冷孤寂,“岁岁不知春”表明作者不关心春去秋来。结合注释,知道作者是有名的唐朝诗僧,僧人一般远离尘世,超脱世俗。因此基本可以推测全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思想感情。
20、从直接表情达意的字词(诗眼)入手。例如: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问题:试分析这首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无奈”和“恨”直接表达情感,“憔悴”“独”“无语”同样极富感情色彩,再结合注释和下片“捻”“放”的细节描写,可知全词表达了伤春惜春、彷徨失落的思想感情。
21、从尾句(联)入手。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在鉴赏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时,从尾句(联)入手,可以做到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幽 居 初 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题:试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尾联“叹息”“谁共”分明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惆怅,联系作者身世,它还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前六句围绕 “幽居”写景,表面看抒发了一种闲情逸致、怡然自得之乐,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
22、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是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所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艺术境界。分析意象意境就是要求大家从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景入手,把握作者所寄予的思想感情。例如: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问题:试简析“幽竹”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鸟稀花残春光渐逝的暮春景色,反衬出幽竹的可贵,表达了诗人对不被环境所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的礼赞。
23、从用典入手。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问题:试简析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作者除运用借景抒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以外,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鸿雁传书”“横槊赋诗”两个典故。“鸿雁传书”属反用典故,“鸿雁”带来的不是好的消息,而是边疆的战火,由此引出作者对国土沦丧的愤慨和忧愁。“横槊赋诗”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
24、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题:试简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浪卷、云涌、风吹、雷鸣的壮美景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三四句作者挂帘开窗,“卧看千山急雨来”,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激动与满怀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