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19年7月1日9:00-11:3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哲学是从哲学角度、用哲学方法研究和思考法学问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学科,法哲学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法学研究提供基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什么样的法哲学。人们对法治建设及其本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法学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法学研究应更加影显中国特色。这就要求法哲学研究增强对中国问题的解释能力,帮助人们更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在逻辑,从而对法治中国建设有所助力。
过去一个时期,西方法哲学研究几乎成了法行学研究的同义词,西方法哲学的学术思想、理论问题等几乎成为法哲学研究的全部,不少学者着迷于哈特·德沃金等西方法哲学家。实际上,尽管学习和借鉴西方法哲学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法哲学为中国法哲学研究提供了知识资源,但中国法哲学不能也不应只是对西方法哲学研究进行复制模仿,不能沿着别人的路往下走。中国法哲学研究如果没有自身的关注重点和研究特性,就难以走向深刻和成熟。那就好比自己的躯体里装了别人的灵魂,无法为法学研究提供哲学根基。
中国法哲学要屹立于世界法学之林,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国法哲学应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及解决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源于自己文化传统的哲学思想,在理论建构上确立主体性。
中国法哲学研究还应直面中国法治的现实问题,在法治实践的诸环节如立法、执法、司法中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形成着力解决中国法治建设现实问题的研究导向,可以说,只有当中国法哲学银造出成熟的问题意识在中国法治实践中发掘了真问题,并由此展开中国式的法学和哲学探讨,中国法哲学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资源并真正进入法律实践,而不是沦为抽象的思辨游戏和少数学者的自娱自乐。
要实现中国法哲学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在研究中中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华。在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发现问题,可以说是中国法哲学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法治及其现代化将会呈现什么样的面貌、体现什么样的特色?需要中国法哲学认真思考研究。比如,研究全面依法治国的本体论。阐释其性质、目标、本原、根基等。在认识论上研究关于法治中国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知识的来源或依据是什么,如何检验其真理性等,在实践论上研究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基本方法,主要步骤等问题,科学阐明与社会主义法治相关的价值与工具,目的与手段,系统与子系统以及战略布局中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中国法哲学要对这场深刻变革积极,能动地进行回应,研究新时代的现实问题,激发中国法哲学自身的活力,展现中国法哲学独特的价值风貌。
(选自姜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哲学》,《人民日报》2019年4月29日第13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法哲学研究很重要,因而它可为法学研究提供基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B. 中国法哲学不能也不应只是对西方法哲学研究进行复制模伤,要学会走自己路。
C. 锻造出成熟的问题意识是中国法哲学成为有效资源并真正进人法律实践的必要条件之一。
D. 中国法哲学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在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发现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好比自己躯体里装了别人的灵魂”这一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强调了中国法哲学研究要有自身的关注重点和研究特性。
B. 研究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基本方法、主要步骤等问题是从实践论上科学阐明与社会主义法治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C.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国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对法学研究的作用之差异。
D. 文章论证了中国法哲学不仅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要直面中国法治现实问题,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A. 当前,西方法哲学的学术思想、理论问题等几乎成为法哲学研究的全部,这一局面需要改变。
B. 中国法哲学应当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及解决方式,不应该学习西方法哲学那一套。
C. 中国法哲学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比如,在法治实践的诸环节如立法、执法、司法中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
D. 中国法哲学要积极、能动地回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深刻变革,不能无动于衷。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项,“法哲学研究很重要,因而它可为法学研究提供基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错误,选项因果颠倒。“它可为法学研究提供基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原因,“法哲学研究很重要”是结果。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分析错误,文章没有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国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对法学研究的作用之差异”中错,第二段强调中国法哲学在学习、借鉴西方法哲学的基础上应走自己的路。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当前,西方法哲学的学术思想、理论问题等几乎成为法哲学研究的全部”分析错误,原文是“过去一个时期,……西方法哲学的学术思想、理论问题等几乎成为法哲学研究的全部”,不是当前。
B项,“不应该学习西方法哲学那一套”分析错误,与原文“学习和借鉴西方法哲学具有重要意义”矛盾。
C项,“在法治实践的诸环节如立法、执法、司法中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谈的是中国法哲学研究应直面中国法治的实践问题,不是“中国法哲学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问题。
D项,原文“中国法哲学要对这场深刻变革积极、能动地进行回应,研究新时代的现实问题,激发中国法哲学自身的活力,展现中国法哲学独特的价值风貌”正确。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如何审题?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谢幕航天日 英魂长笑苍穹中
2019年4月24日是中国第四个航天日。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中国航天人在浩瀚苍穹铸就了壮丽的中国风景。四年前的今天,举国同庆首个“中国航天日”。而病榻上,一位航天老人静静地仰望着窗外的蓝天,唯有痴迷的目光和翕动的唇角吐露出内心的深情。这是最后的仰望吗?
96岁,漫长而又短暂。航天强国的梦想,就像穿越一个世纪的火焰燃烧了他全部的生命。2016年4月24日21时10分。这位心怀童真、慈祥和蔼的老人平静安详地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带着一如婴孩般的微笑。他,就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
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陈士橹,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鲜红党旗下,他把信念、忠诚与热爱洒满祖国的万里长空。
(摘编自人民网《陈土橹:先生谢幕航天日 英魂长笑苍穹中》)
筑梦航天,拓路苍穹
1920年9月24日,陈士橹出生于浙江东阳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少年陈士橹目睹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爱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这些经历,成为我选择航空航天作为终生事业的初衷。”陈士橹曾不止一次这样说。
1945年6月,25岁的陈士橹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之后留校任助教。后来他又先后在清华大学航空系、交通大学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任教,为实现自己“航空救国”的抱负不断努力着。
1956年,陈士橹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莫斯科寒冷的气候导致陈士橹关节炎发作,他强忍着疼痛,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三年多才能完成的副博士学位论文,成为该校史上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也是1956年教育部选派的100名进修教师中最快拿到学位的人。他创建的简捷计算机动飞行的气动性能新方法,被专家称为“陈氏机动飞行算法”,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留学归来的陈士橹随华东航空学院西迁来到西安,自此在祖国的西部大地扎下了根,受命创建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开创了我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育的先河。
(摘编自光明网《陈土橹院士:剑指苍穹 耕天探月》)
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陈老师治学严谨,不允许敷衍塞责、马虎大意,敢于直言不讳。记得师兄南英告诉我,陈老师有两次当众批评过人。第一次,是在1987年的一次硕士生论文答辩会上,陈老师发现一名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有些问题,曲线图有的坐标没有标注,有的物理变量没有标注单位,让人读起来费解,于是当场指出,连坐在答辩现场的指导老师也一起批评,他说:“做学术不能这么不严谨,你们今后是要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负责任的!”第二次,是在1988年的全国飞行力学学木会议上,一位工程界的资深专家作学术报告时,出现了一些差错,公式推导也有些乱,更严重的是他的报告中自己原创的内容较少,学术价值不高。陈老师听后,毫不害气地对他说:“学术报告不能这么做呀,学术报告一定要有原创性!”
陈老师就是这样,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对此,我也深有体会。
(摘编自王志刚(今生的幸运——怀念我的导师陈士櫓老师》)
春风化雨,桃李葱茏
一代宗师居长安,耄耋美名天下传:桃李芳菲遍华夏,著述等身满飞船。
陈士穭是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研究潜质和创新思维,而对博士生学位课程的考试成绩并不十分在意。他要求研究生在做学问或论文选题时,既要体现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水平,开拓交叉学科的前沿阵地,又要紧密结合国家工程实际,勇于承担重大科研课题。他总是和大家一起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
数十年来,陈士櫓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其中包括我国自行培养的飞行力学专业第一、第二位博士和博士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
“毕生耕耘志在航天谱写华章,潜心治学厚德载物后世楷模。”西工大人文与经法学院党委书记鲁卫平如是敬挽陈老。
一个世纪的上下求索,陈士穭院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摘编自《人民日报》《陈士櫓:星斗其志 毕生不移》)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2016年4月24日,为航天强国的梦想奋斗了生的著名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与世长辞,所以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航天日”。
B. 陈士橹选择航空航天作为终生事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少年时期目睹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
C. 陈士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但他也曾因为学生治学不严谨而对其当众批评。
D. 数十年来,陈士橹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陈士橹具有开创性。他成为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创造了出“陈氏机动飞行算法”,还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B. 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陈士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对祖国的信念、忠诚与热爱让人深受感动。
C. 文章中多次引用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价,主要是为了增添文采,同时也是为了使文章更真实,内容更丰富。
D.
材料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陈士橹的一生,主要介绍了他的航空报国愿望、求学经历以及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的卓绝贡献。
6.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陈士橹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B
6. ①热爱祖国,志存高远。陈士橹因目睹国家的落后局面而树立了航天强国的远大理想,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奋斗终身。②刻苦钻研,废寝忘食。求学期间,陈士橹克服了恶劣的环境,强忍身体的病痛,刻苦钻研,最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③治学严谨,精益求精。陈士橹治学严谨,不允许敷衍塞责、马虎大意,对学术不严谨的学生当众批评,教育他们精益求精。④厚德载物,潜心育人。陈士橹是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培育了大批的栋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强加因果,4月24日被确定为“中国航天日”并不是因为陈士橹院士在这一天去世。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他成为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分析错误,原文为“成为该校史上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选项扩大范围;
C项,“主要是为了增添文采”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中多次引用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价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增添文采,而是增加真实性,让材料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传主的特点。
D项,“材料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陈士橹的一生”分析错误,材料不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传主形象,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传主的有关事件,圈出他人的评价,根据这些内容来概括人物的特点。从文中来看,少年陈士橹目睹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爱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立志报国。25
岁的陈士橹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之后留校任助教。后来他又先后在清华大学航空系、交通大学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任教,为实现自己“航空救国”的抱负不断努力着。陈士橹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莫斯科寒冷的气候导致陈士橹关节炎发作,他强忍着疼痛,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三年多才能完成的副博士学位论文。足见他刻苦钻研,废寝忘食。在一次硕士生论文答辩会上,陈老师发现一名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有些问题,曲线图有的坐标没有标注,有的物理变量没有标注单位,让人读起来费解,于是当场指出,连坐在答辩现场的指导老师也一起批评。一位工程界的资深专家作学术报告时,出现了一些差错,公式推导也有些乱,更严重的是他的报告中自己原创的内容较少,学术价值不高。陈士橹给予严厉的批评。可见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陈士穭是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对学生特别关心,又要求严格。数十年来,陈士櫓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要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封没有地址的来信
这里是中部山区的一座村庄,山是大山,村是穷村。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
虽然对于蒋瘸子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瘸子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这高昂的学费,对于这个贫困户家庭来说无异于一笔巨款,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瘸子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在这个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人们都说蒋瘸子中了邪了……
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
蒋瘸子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
“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
这次蒋瘸子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蒋晓梅接过纸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
“丫头,你念给我听听。”蒋瘸子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
蒋晓梅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绝不食言!联系地址: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 13857128……”蒋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爹,这是哪儿来的?”
蒋瘸子说:“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这张纸条统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
蒋晓梅问:“你联系过人家?”
蒋瘸子摇头:“以前从来没有!"
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
“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认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瘸子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个电话……”
“爹,你想问人家要钱?”
“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我女儿考上大学了!我要谢他……”
蒋晓梅问:“人家怎么说?”
蒋瘸子摇摇头:“电话打不通,说是空号……我想,可能是人家换号码了,但是不还有地址吗?你给人家写封信啊,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那张纸条,就没有你的今天……”
当胡美娟打开那封由原住地街道辗转而来的信,惊愕不已,她把那张复印的纸条给老伴儿看,老伴儿也惊愕地说:“老婆子,真没想到啊!人家不仅把咱写的纸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我们的期望,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可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的话,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帮助,更为奇怪的是,寄信地址栏写着 “地址内详",可是里面却没有留下地址,信的末尾落款是: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山里女孩。
胡美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伴儿说:“还不明白吗?人家十年后才跟咱联系,并且不提资助的事,不留地址,就是告诉咱,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嘱托, 并且兑现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多么自尊倔强的女孩儿啊!”
“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至今还是国家精准扶贫的特困区,你想想,把一个女孩一步步送进重点大学,该付出多少艰辛!”胡美娟越说越激动,“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
“对,就算她不告诉我们地址,也不说是哪所大学;就算找不到那个穿羽绒服的孩子,就算找不到保留这张纸条的家庭,我们也要去兑现承诺,因为,那里还有许多渴望帮助的孩子和家庭……”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蒋瘸子保留这张羽绒服中的纸条,因为他觉得纸条中的话在理并以此激励自己,他想铭记好心人的善意,而不是因为他想以后若遇到困难好联系对方。
B. 蒋瘸子让女儿将纸条念给自己听,他则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蒋瘸子因为自己没文化、不识字而产生的自卑感。
C. 小说虽然没有任何具体的时间,但是时代气息浓郁,上大学的“绿色通道”、贫困村的“精准扶贫”等,都反映出深广的社会意义。
D. 小说刻画了一位明理感恩的蒋瘸子形象。他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大道理,却能明白好心人的善意,在女儿考上大学后,还想着打出那个电话,回报好心人。
8. 小说的叙事谋篇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 文中胡美娟夫妻的施恩和蒋瘸子父女的受恩都让我们感动和敬佩。在“精准扶贫”卓有成效的当下,请结合小说内容从施助者和受助者两个角度,谈读你对“帮助”的看法。
【答案】7. B 8. ①小说由两个场景组合,两个场景有机融合,互为补充。②小说主要由对话展开情节。③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人物形象。④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9. 施助者角度:①对于贫困者的帮助,物质帮助很重要。面对十年前的雪灾,物质资助很重要。②从精神上帮助,扶贫先扶志。帮助不仅需要物质帮助,也需要精神帮助。胡美娟夫妻在羽绒服中放的纸条,成为了支撑蒋瘸子的精神动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蒋晓梅的命运。③帮助不是一时兴起,需要真诚的心。胡美娟夫妻放在羽绒服中的纸条是真心期望被帮助者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④帮助是不求回报的。胡美娟夫妻决定前往那个贫困村帮助需要帮助的家庭和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不图回报。⑤言行一致,兑现诺言。胡美娟夫妻在得知自己无意中的资助帮助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后,坚持兑现自己的诺言,继续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受助者角度:①有自尊。蒋瘸子虽然生活贫困,但不从物质上祈求他人的帮助,体现了他的自尊。②懂得感恩。当女儿考上大学后,以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帮助自己的人的感恩之情。③顽强地生活,努力改变命运。蒋瘸子接收了他人的物质帮助,在艰难的生活中培养女儿读书,努力改变命运。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
项,“写出了蒋瘸子因为自己没文化、不识字而产生的自卑感”分析错误,文中指出:蒋瘸子让女儿将纸条念给自己听,他则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生动写出了他对这张纸条的慎重、尊重和感激,而不是“自卑”。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小说布局谋篇技巧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概括。小说先从蒋瘸子女儿考上大学写起,写了蒋晓梅既喜悦又愁苦的心情,然后,从担心上学的学费没有着落,引出那张发黄的小纸条。再由这个小纸条写到曾经给雪灾灾区捐献过物资的胡美娟和老伴手收到蒋家来信。两个场面有机结合,互相补充,表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风气以及受助困难群众的感恩之心。小说主要由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如蒋家妇女的对话,胡美娟夫妇的对话等。这些对话既符合人物身份,突出人物性格,又能推动情节发展。文章中的两个场景中,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对烘托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蒋家人从捐助的衣服口袋发现的那张小纸条。体现了捐助人不仅有物质的帮助,还有精神的鼓励。从胡美娟夫妇收到蒋家人的来信中,也可以从侧面表现以蒋晓梅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知恩图报、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小说里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如:那张发黄的小纸条,以及小纸条上的电话和地址;还有,蒋晓梅写给胡美娟的信等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这篇小说揭示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在国家推行“精准扶贫”卓有成效的当下,如何做好一个资助人和受助人?双方应如何看待“帮助”。从资助者来说,这种资助应是既有物质帮助,又有精神帮助,物质帮助让受困难群众渡过一时的难关,精神帮助鼓励受困难群众坚强地站起来。这种资助还应该是真诚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对资助的承诺必须要兑现的。只有这样广大的爱心,才能汇聚成爱的海洋。从受助者来说,虽然在物质上接受帮助,却不失自尊。接受帮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体现,是国家赋予每一个有困难的人的权利,接受帮助,不是祈求帮助。同时,受助者要有感恩之心。当自己渡过难关后,也要积极传递这种爱心,当社会上有人需要帮助时,要伸出援助之手。受助者要学会自强不息,不能长期依赖别人或社会的帮助。当困难稍有缓解,应顽强地自力更生。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 “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洪武中,自国子生授江都知县。燕兵至扬州御史王彬据城抗为守持所束本率父老迎降成祖以滁泰二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命与本并为扬州知府,偕见任如府谭友德同涖府事。寻擢本江西布政司右参政。
永乐四年召为工部左侍郎。坐事免官,冠带办事。明年五月复官。寻以奏牍书衔误左为右,为给事中所劾。帝命改授本部右侍郎而宥其罪。七年,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十九年将北征,命本及王彰分往两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督有司造车挽运。明年即命本督北征饷。
仁宗即位,拜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召见,言时政得失,且请严饬武备。帝嘉纳之,遂留行在兵部。宣德初,工部侍郎蔡信乞征军匠家口隶锦衣卫。本言:“军匠二万六千人,属二百四十五卫所,为匠者暂役其一丁。若尽取以来,家以三四丁计之,数近十万。军伍既缺,人情惊骇,不可。”帝善本言。时马大孳息,畿内军民为畜牧所困,本请分牧于山东、河南及大名诸府。山东、河南养马自此始。 四年命兼太子宾客。户部以官田租减,度支不给,请减外官俸及生员军士月给。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六年病卒,赐赙三万缗,葬祭甚厚。
本廉介有执持,尚刻少恕。录高煦党,胁从者多不免。成祖宴近臣,银器各一案,因以赐之。独本案设陶器,谕曰:“卿号‘穷张’,银器无所用。”本顿首谢,其为上知如此。
(节选自《明史·张本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兵至扬州/御史王彬据城/抗为守将所缚/本率父老迎降成祖/以滁泰二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命与本并为扬州知府
B. 燕兵至扬州/御史王彬据城抗/为守将所缚/本率父老迎降/成祖以滁泰二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命与本并为扬州知府
C. 燕兵至扬州/御史王彬据城/抗为守将所缚/本率父老迎降/成祖以滁泰二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命与本并为扬州知府
D. 燕兵至扬州/御史王彬据城抗/为守将所缚/本率父老迎降成祖/以滁泰二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命/与本并为扬州知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调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国”,通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B. “太子”是古代对储君的称谓,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常用“东宫”借指太子。
C. “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六部制初创于隋,完善于唐,直沿用至清末。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漕。
D. “顿首”,古代交际礼仪。先跪直,拱手,叩头至地,头顿地即拍起,故曰顿首;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本很得赏识,颇受优待。任工部左侍郎时,接连犯有过失,皇上都宽宥了他的罪过没有追究。他病逝后,皇上赐给丧资三万缗,葬祭很丰厚。
B. 张本敢于谏言,不畏权贵。被仁宗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请求严整武备。皇上采纳了建议。蔡信要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遭到他的反对。
C. 张本效忠朝廷,刚介严厉。他奉命总督北河运输时,亲自巡视,订立制度,使舟行无阻。登记朱高煦党羽时,受威胁而被迫跟从的人也多不得免。
D. 张本为官清廉,时号“穷张”。成相知道他廉洁,在宴请近臣时,给别人都摆设银器并把银器赏赐给他们。唯独给张本的案上摆放陶器。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奏牍书衔误左为右,为给事中所劾。
(2)户部以官田租减,度支不给,请减外官俸及生员军士月给。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不久他因在奏章中署官衔时误把左写成右,被给事中弹劾。
(2)户部因官田租税减少,财政供给不足,请求削减外官的俸禄和生员军士的月给。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燕王的部队到达扬州时,御史王彬据城抵抗,被守将所缚。张本率父老迎接并归降。成祖因滁、泰二州的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便命他们与张本同为扬州知府。句中,“抗”即抵抗,是御史王彬据城的目的。应与“据城”衔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迎降”,迎的是“王彬”,不是“成祖”,“成祖”为下句的主语。排除D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解说错误,“漕”不在六部之列。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分析错误,“皇上都宽宥了他的罪过没有追究”分析错误,任工部左侍郎时,接连两次犯有过失,皇上并非都宽宥了他的罪过没有追究。第一次免官,第二年才复官。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寻”不久;“以”,因为;“书”写;第一个“为”,动词,写成;“为……所”,被动句,表被动;“劾”弹劾。(2)“以”,因;“度支”,财政;“给”,供给;“减”,削减。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洪武年间,他以国子监生被授予江都知县。燕王的部队到达扬州时,御史王彬据城抵抗,被守将所缚。张本率父老迎接并归降。成祖因滁、泰二州的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便命他们与张本同为扬州知府,偕同现任知府谭友德治理府事。不久他升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
永乐四年,他被召回任工部左侍郎。后来因犯有过失被免官,但仍让他冠带办事。第二年五月给他复官。不久他因在奏章中署官衔时误左为右,被给事中弹劾。皇上命改任他为本部右侍郎。而宽宥了他的罪过。七年,皇太子监国,上奏任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善于发现奸情。他奉命总督北河运 输时,亲自巡视,订立制度,使舟行无阻。正值他疾病发作,太子赐给他狐裘冠帽和钞币,派医生驰往为他看病。十九年,皇上将北征,命张本和王彰分别前往南北两直隶、山东、山西、河 南,监督有关官员造车挽运。第二年即命张本总督北征粮饷。
仁宗即位后,他被任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务。他被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并请严整武备。皇上嘉纳了他的建议,遂把他留在行在兵部。宣德初年,工部侍郎蔡信请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张本说“:军匠二万六千户,分属于二百四十五个卫所,为匠的人暂且每家役使一丁。如果全部把他们征来,每家按三四丁计算,为数将近十万。这样则不但军伍缺少,而且人情惊骇。不可。”皇上称赞张本的意见。当时马匹大量繁衍,畿内军民被畜 牧所困,张本请到山东、河南、大名等府分别牧养。山东、河南养马自此而始。四年,张本兼任太子宾客。户部因官田租税减少,财政供给不足,请削减外官的俸禄和生员军士的月给。皇上认为军士生活艰难,不让减,其他的交大臣廷议。张本等人反对,此事作罢。六年,张本病逝。赐给丧资三万缗,葬祭很丰厚。
张本廉洁刚 介,有原则,比较严厉而少有宽恕。登记朱高煦党羽时,胁从者多不得免。成祖宴请近臣,每人都各摆银器一案,并把这些都赐给各人,唯独给张本的案上摆陶案,对他说:“爱卿号称‘穷张’,银器没什么用。”张本叩头致谢。他就是这样为皇上所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惜 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煞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
B. 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眼睛追随着坠落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雨推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
C. 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
D. 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诗人借花寄慨,将咏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5. 全诗围绕“惜”字,唱出一曲春去花落的挽歌。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答案】14. C 15. 首联写枝头残花即将凋零,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怜惜和同情。颔联写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诗人对风雨的怨恨和对花朵的同情融合无间。颈联写诗人希望花朵凋零之后有一个较好的结局,表现了对落花的怜惜。尾联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树荫倒映池塘。表达诗人因花已凋尽而产生的悲凉之情。全诗从花残、花落、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花落尽的情景,紧扣“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表达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委婉含蓄”的说法不准确,“犹慰意”、“更伤心”,情感表达较为直白。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本诗,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诗人的笔触首先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用“皱白”、“腻红”指代花朵,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构图。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不能不教人满怀怅恨。再进一步,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
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则更令人黯然伤神。 末了,诗人因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即所谓“绿肥红瘦”。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
【点睛】诗歌赏析:
人们都知道韩偓是写作“香奁诗”的名家,而不很注意到他也是题咏景物的能手。他的写景诗句,不仅刻画精微,构思新巧,且能透过物象形貌,把握其内在神韵,借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将咏物、抒情、感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此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诗人的笔触首先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用“皱白”、“腻红”指代花朵,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构图。“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都能切合各自特点,状物而得其神。未写落花先写残花,写残花又有将落未落之分,整个春去花落的过程就显得细腻而有层次,自然地烘托出诗人的流连痛惜的心情。
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不能不教人满怀怅恨。这里的“片片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都是写的实景,但添上了“眼随”、“恨满”,就起到化景语为情语的作用。随,有追踪的意思。不说“眼看”,而说“眼随”,更深一层,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了。至于“恨满”的“满”,既可以指诗人惆怅满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湿的花枝上,于是客观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观心境的投影。
再进一步,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则更令人黯然伤神。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而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也从中得到了体现。
末了,诗人因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即所谓“绿肥红瘦”。结尾一句不言花尽,而其意自明,委婉含蓄的笔法,正显示诗人那种不愿说、不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内心矛盾。
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当然不限于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近人吴闿生认为其中暗寓“亡国之恨”,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得那么幽咽迷离、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风·氓》中写女主人公起得早睡得迟,经常忙碌劳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绘飞流激湍轰响,转石声若雷鸣的情景,写出了蜀道险要的地势。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告诉我们,成事需要一些条件,其中之一是有“物以相之”;荀子在《劝学》中概括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写君子与众人重要区别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夙兴夜寐 (2). 靡有朝矣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君子生非异也 (6). 善假于物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夙、寐、湍、豗、砯、壑。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国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给全世界的文物安全工作都敲响了警种。它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意识到,除了要在文博场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也极为重要。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破坏或者遗失。但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通过整理、收集、记录等方式保存文化遗产的信息,安全和长久地保存__________的文化遗产。
可见,( )。刚刚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曾分享过让故宫成为“网红”的秘笈:对于文物保护和复原,故宫专门成立了故宫文物医院,并配备了三维打印、具备物理冷热性能的先进设备,让原有技术__________。与此同时, 故宫拥有200名修复医生,有一半是自然科学家,他们通过仪器设备分析检测,碎了几千片的绘画、碎了200多片的先秦铭文青铜器、25层堆绣32种材料的珍贵唐卡都__________。
文化遗产是世界的宝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相当于给文化遗产保护多加了一份保险,也拓宽了其交流和影响范围,可以让古老的文化变得更“酷”,让穿越时间的智慧能够不断传承,__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轮美奂 为虎添翼 重见天日 历久弥新
B. 弥足珍贵 如虎添翼 重获新生 历久弥新
C. 美轮美奂 如虎添翼 重见天日 经久不息
D. 弥足珍贵 为虎添翼 重获新生 经久不息
18. 文中划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理论上说,不论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B. 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C. 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D. 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数据留存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是实现物保护和水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B. 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就能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
C. 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被先进技术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D. 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弥足珍贵是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由前文语境可知,此处是强调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珍贵的文物越来越需要保护,而不仅仅是建筑类的文物。此次应选“弥足珍贵”。第二组:为虎添翼的意思是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是贬义。如虎添翼的意思是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含有褒义。从感情色彩可知用“如虎添翼”要准确些。第三组:重获新生指开始新的生活;重见天日是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由语境可知,经过修复后,故宫的文物被挽救,重新焕发光彩,所以应用“重获新生”。第四组:历久弥新是指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息是指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或欢呼声。分析可知,B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不论……都”是条件关系,“尽管”是表示转折关系,且不与“都”搭配,所以可排除BD两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所以“我们”应在“不论”的前面,这样排除C。分析可知,A项病句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A项,表达不完整,“数据留存”的方式是通过需要利用先进技术;
B项,“就能”表述绝对。
C项,表述不连贯;“数据留存”的方式是通过需要利用先进技术;
D项,此处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强调了下文利用技术手段来保护文物的必要性。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一份“校园开放日“的家长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尊敬的家长:
为了增进了解,促进家校互动。实现师生和学校公共发展,鄙校兹定于本月8日举行“校园开放日”,诚邀您们拨冗来看一下,在高效魅力课堂和丰富特色活动中感受“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教育理念,您的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不得缺席或迟到。
XXX中学
2019年5月5日
①将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______;
⑤将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将 “鄙校” 改为 “本校”; (2). ②将 “您们” 改为 “你们”; (3). ③将 “来看一下” 改为 “参加” (4). ④将 “惠顾” 改为 “莅临”; (5). ⑤将 “不得” 改为 “请勿”。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本题的材料有三种类型的表达错误,第一,不合语体,“来看一下”,这是口语,与上文的“拨冗”语体不一致,应修改为“参加”。第二,场合不当,“校园开放日“的家长邀请函,“鄙校”适合于校际之间的谦称,对家长应称“本校”;“不得缺席或迟到”口气生硬,家长与学校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把“不得”改为“请勿”;“惠顾”一般是商业活动的店家使用的敬辞,学校不是商业场所,应改为“莅临”。
第三,语言使用不规范,如“您们”,现代汉语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应改为“你们”。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鄙夷师道之不存弊病和偏见,韩愈的梦想是营造求师重道的和谐氛围。
材料:鲁迅 孟子 贾宝玉
封建礼教的黑暗和腐化 民众的麻木和冷漠 百姓的痛楚和疾苦
自由平等 以民为本 精神健全
【答案】反抗封建礼教的黑暗和腐化,贾宝玉的梦想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不羁生活。
哀叹民众的麻木和冷漠,鲁迅的梦想是重建精神健全的国民社会。
同情百姓的痛楚和疾苦,孟子的梦想是建立以民为本的仁爱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仿写同时还要紧扣主题,还要注意选择的中心词与后面的表述的一致性。例句的特点是:(动词)(2字)+(观点),(人物)的梦想是+(写梦想)。从所给材料中可以看出:(1)鲁迅,哀叹,民众的麻木与冷漠,他的梦想是重建精神健全的国民社会。(2)孟子,同情,百姓的痛楚和疾苦,他的梦想是建立以民为本的仁爱世界。(3)贾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黑暗和腐化,他的梦想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不羁生活。据此整理即可。
【点睛】句子仿写四大禁忌:
1、忌话题脱离
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失之一词,谬以千里“。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
2、忌结构不一
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
3、忌修辞不符
修辞作为一种表达手段,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格,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
4、忌色调不合
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求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让无数追梦人更添奔跑的豪情。饱含激情和信心的话语,激起亿万人民的共鸣。是啊,奔跑是人生最美的姿态!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我们一直奋斗着
时间或快或慢,生活或苦或甜,学习或好或次,为造就一个美好的明天,我想,我们一直奋斗着。
生活,我们每天都渴望过得更好,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贫民百姓,都渴望日子越来越好,状态一直是“发展”着的,但由于每天的生活近似相同,有些人日日果实累累,乐享其成,有些人身心疲惫,一无所获。现在的我们日日晚睡早起,一些人有抱怨,其实我们都一样。梦想坚定者,我像你看齐,还在徘徊者,祝我们成功。生活中很多小事累积成习惯,好的不见发展,坏的趁机产生。然而习惯决定未来。戏谑青春那点事儿,弄会儿可以,不能太当真。我们正年轻,我们正奋斗。
学习,这依旧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时代,书面知识、生活知识或是社会知识,在这苦乐交加的求学时代,我们学到的“逸少游出《兰亭序》,东坡被贬赋赤壁;王安石游山揭弊端,太白深感蜀道难;杜少陵南游吴越,北游齐赵,《秋兴八首》带《登高》,咏怀古迹叙昭君。”玩转历史,畅聊时事。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此,带着兴趣走了下去。考试考出最差成绩,心情却比往常好。努力程度没到那,成绩自然下降。这些,一般人都会经历。成绩单发下的那一刻,过去就是过去了。明天东方破晓之时,我们依旧站在晨风中,与学霸级人物来个刺激。我们还将一直奋斗着,一两次小考,那都不是事儿。
未来,不是想的太远,是一直注视着前方。所有人都想有一个好的未来,然大多数人又都经不起坎坷,所以少部分人做了成功的例子,一部分人做了陪衬,一部分人做了反面教材,致使好的未来永远不会属于大多数人。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所以只能以普通人的眼光看问题,很多人希望不平凡,然而不平凡后,又想图个清静。冯导的好梦一日游可以看出。身边的人说过,不要总想过去,过去想多了,将会很难向前;不要总想未来,未来想多了,也会失去今天。我们能做的还是把握今天,我们一直在奋斗,为了明天的美好,奋斗着不紧不慢的今天。
行了,就说这么多吧,正想着怎样结束这点东西的时候,身边的人说:“我们来听首歌”“什么歌?”“莫文蔚的阴天。”歌的内容完全没有悲凉的感觉,可能是符合现在的心情。
无论生活进行到何时,我们一直奋斗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抓住关键词“奔跑”,从大的方面来说,文章可以回顾一年来我们国家的奋斗史,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可以礼赞致敬新时代的奋斗者们,他们可以是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建设者和参与者,是奋战在脱贫一线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是南仁东、林俊德、张超、王继才、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等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广大基层干部、退役军人,是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追梦人。可以从历史节点上回望过去,没有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前行成就个人的梦想,个人的脚步推动国家的进步,中国人民以感天动地的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还可以展望未来,“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让我们满怀信心、拥抱梦想,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毂力,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光荣历史,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的奇迹。“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重点在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努力奋进,可以联系“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我们每个人的梦助力“中国梦”。
参考立意:
1、致敬新时代的奋斗者。
2、我们一直在奋斗。
3、追逐梦想。
4、空想不如实干。
素材准备:
1、拥有梦想,追逐梦想,这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回望历史长河,因为心怀蓝天,明代的万户毅然坐上了飞向天空的椅子,却在云中灰飞烟灭,可这却挡不住后来人对飞翔的渴望:莱特兄弟制造了简易的滑翔机,在纵身一荡中也将愚昧的世人抛向历史遗忘的角落——后来,他们成功地制造出飞机。人类由此开始在天际飞翔的旅程。再后来,飞向太空的梦迅速膨胀,同样是从永远消失的加加林,到成功出舱的太空漫步,人类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之间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然后迈向前,朝下一个梦想进发。
2、梦想的脚印记载着人类光辉的历史,可相伴而行的却是牺牲与苦难。人类飞天史何尝不是梦与痛谱出来的壮丽史诗?且看已经向梦想靠近的袁隆平,在普遍的质疑声中埋头进了他的田野,冒着烈日,忍饥挨饿进行一次又一次艰难的实验,这期间他要承受国内动荡的政治运动带来的毁灭性的冲击以及国际学术界的冷嘲热讽——可他在咽下苦水时坚持了梦想,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
3、正因为有了一代一代不惧一切的追梦人,才有了今日文明之繁荣,人类之进步。梦想是需要传承的。飞天史上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们不懈接力,飞得更高更远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卢驭龙的梦想来源于电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遗志,他以年轻的身躯和不屈的心继承着梦想。而温家宝在给袁隆平的信中也提到:“希望袁老的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不也体现出梦想通过继承才能生生不息吗?
结构思路:
本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作记叙文,需要以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来展开,写成议论文,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典型材料,论证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无论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记叙文,在叙事之后,要适当加以议论。叙事为主,叙事中需要有感人的细节。议论文,利用论据材料时,语言要高度概括,不可长篇叙事。对事件的分析才是重点。最后需要给文章进行总结。两种文体,结尾方式是不同的,要注意区分。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
3
.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