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兰谱,又称“金兰簿”“金兰小谱”,简称“兰谱”,是传统社会民间结拜活动的见证文书。“义结金兰”民间俗称为“结拜”“换帖”“拜把子”,结拜时通常要书写和交换金兰谱。从汉代晚期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结义一直都是社会各阶层的重要行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金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现象。通过对相关金兰谱的考察,我们看到结义习俗和金兰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从文献上看,一般认为义结金兰的行为最早起源于汉代晚期,我们最熟知的桃园三结义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讲史小说《三国演义》说,刘、关、张结拜的誓言为:“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南北朝末期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篇》中曾讲道:“四海之内,结为兄弟……”这段记载更加明确地表明,在南北朝末期结拜成为中国人相当流行的风俗。隋唐时期,沿袭魏晋南北朝风气,有异姓结义之俗,且结义时必焚香火。隋朝末年,李世民就曾与突厥人“焚香火”即结为兄弟。到了唐代,已经出现了金兰谱的早期雏形,被称为“金兰簿”。唐代文人冯贽所写《云仙杂记》卷五,引《宣武盛事》中的话:“戴弘正每得密友一人,则书于编简,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簿。”而且此时结拜的对象也扩展到了女性之间。崔令钦在《教坊记》中就曾这样记载:“坊中诸女气类相似,约为香火之兄弟。”  ‎ 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就曾记载梁山众好汉义结金兰的故事。明清时期,结拜时每人都要书写一份书面契约,通常用红纸折成信封大小,兰谱制作逐渐格式化。尤其要指出的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就曾多次以法律的形式明令禁止结拜。顺治时规定:“凡歃血结盟,焚表结拜兄弟者,著即正法。”尽管如此,朝廷的禁令并未能阻止民间拉帮结派之风的弥漫。有学者甚至指出,正是因为清廷对结拜、帮会太过敏感,过度的打击政策反而使一般良善的帮会也被逼上梁山。‎ 民国时期,结拜禁令被解禁,兄弟结义风气进一步盛行。一些商家出于满足民间结拜的需要,专门印制金兰谱,而且制作相当精美,填写时也非常方便,这样就便于民众的随时购买、交换和收藏。‎ 在结义的时候通常会采用共饮血酒、叩头换帖、对天盟誓等一些相对比较固定的结拜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来对结义的双方进行一些约束。之后,结拜的双方(或多方)便以兄弟相称,以双方(或多方)的亲人为亲人。这些形式起初只是找个合适的时间与适当的地点进行口头上的宣誓承诺,最多也只不过是进行歃血为盟之类的仪式,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人们对它越来越重视,因而这种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庄重与正式,出现了一些兰谱之类的文书,从道义和契约两个层面进行一些约束。从我们所熟知的早期义结金兰的典范——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没有书面仪式)到清朝民国时期的一般金兰谱(基本都具备书面仪式),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中明显的变化。‎ ‎(选自《金兰谱与中国传统结义习俗》,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兰谱,是传统社会民间结拜活动的见证文书。一般在结拜时要书写和交换金兰谱。‎ B.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结义一直都是社会特定阶层的重要行为,李世民就曾与突厥人“焚香火”结义。‎ C. 义结金兰又称为“结拜” “拜把子”,大都认为最早起源于汉代晚期,清朝顺治时期朝廷的禁令并未能阻止民间拉帮结派之风的弥漫。‎ D. 结义时的一些比较固定的结拜形式,通常是用来对结义的双方进行一些必要的约束。‎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兰谱的出现可以从道义和契约两个层面对结义者进行一定的约束,所以人们对结义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信任,结义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庄重与正式。‎ B. 结义时通常采用共饮血酒、叩头换帖、对天盟誓等一些相对比较固定的结拜形式,结拜后,双方(或多方)便以兄弟相称,以双方(或多方)的亲人为亲人。‎ C. 通过对相关金兰谱的考察,可以看到结义习俗和金兰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现象,金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现象。‎ D. 早期义结金兰的典范——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清朝民国时期的一般金兰谱,大致经历了从没有书面仪式到基本上都具备书面仪式的明显变化。‎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代,出现了金兰谱的早期雏形,明清时期,兰谱制作逐渐格式化。民国时期,出于满足民间结拜的需要,一些商家专门印制金兰谱,由此制作精美的金兰谱就问世了。‎ B. 南北朝末期,结拜已成为中国人相当流行的风俗,到了唐代,结拜的对象已经广泛扩展到了女性之间,这一点在崔令钦的《教坊记》中就有明确的记载。‎ C. 清朝统治者多次以法律的形式明令禁止结拜。顺治时规定:“凡歃血结盟,焚表结拜兄弟者,著即正法。”这说明结拜、帮会有可能影响到朝廷的统治。‎ D. 金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现象。直到民国时期,结拜禁令被解禁,兄弟结义风气进一步盛行。‎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结义一直都是社会特定阶层的重要行为,李世民就曾与突厥人“焚香火”结义。从原文“从汉代晚期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结义一直都是社会各阶层的重要行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所以选项中的“特定”说法有误。‎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选项就是混淆了范围。‎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因果倒置,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看出是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结义的形式,才出现了兰谱,从道义和契约两个层面对结义者进行一定的约束。‎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到了唐代,结拜的对象也扩展到了女性之间”,说法不够准确,“广泛”在原文中并无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儿子烙的饼 林华玉 ‎ 林峰的儿子小帅一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为了给儿子治病,林峰两口子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可儿子到了十岁,走起路来还是东摇西晃,站不稳,口齿也不清,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词语,而且一说话,嘴角就会流下一串口水。妻子最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留下一封信后,逃离了这个家,再无音讯。‎ ‎ ‎ ‎ 看着空荡荡的家,看着走路歪歪斜斜的儿子,林峰觉得生活再无颜色。他开始酗酒,每天都把自己灌得烂醉,回到家倒头就睡,沉醉不醒。‎ ‎ 这天,他再一次大醉而归,衣服也不脱就一头扎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他好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爸……爸,起……床,吃……饼!”接着他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饼香。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床前立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十岁的儿子手里正端着一个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 ‎ 他怀疑是在梦中,所以用手指触了一下那张饼,很烫,他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来。同时,他也清醒了过来,眼前的一切并非做梦,确实是儿子端着一张饼站在他面前,用含混不清的语气说着:“爸……爸,起……床,吃……饼!”‎ ‎ 儿子会烙饼了?他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低头看去,与其说那是一张饼,不如说是一个丑丑的面疙瘩,一个烧糊的面疙瘩,上面有几片颜色深一些的东西,好像是葱花。‎ ‎ 儿子很兴奋地说:“爸……爸,你……最喜欢……吃饼,我……是跟着……奶奶学的,以后,你就……可以……天天……吃饼了!”‎ ‎ 烙葱油饼是林峰母亲的拿手好戏,林峰一直认为母亲烙的葱油饼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母亲烙的葱油饼又薄又香又酥,味道好极了。‎ ‎ 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身体,只从乡下来过林峰家一次,那时林峰对她说:“娘,很长时间没吃到您烙的葱油饼了,您今天给我烙一张吧!”‎ ‎ 当时,林峰的儿子就跟在奶奶的身后当小尾巴,看着奶奶从面粉袋里舀了几勺面粉出来和好放一旁,然后切好葱花放在碗里,浇上几小勺花生油,拌匀。之后把饧好的面团擀开,擀得薄薄的,浇上油和葱花,再团起来,慢慢擀平,再在平底锅上浇上一层花生油,待油温上来后,把那张擀好的饼放进锅里,时不时地用铲子翻一翻。约莫十几分钟后,一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就出锅了。‎ ‎ 回想起来就是那一次,儿子竟然记住了奶奶烙葱油饼的程序。也记住了爸爸最喜欢吃的是葱油饼,所以给爸爸烙了一张。‎ 林峰忽然看到,儿子的小手通红,他一把抓过来,看见儿子的两只小手上有好几个水泡。显然,刚才烙饼时,滚烫的铁锅烫伤了儿子的手,林峰哽咽着说不出话,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下来。儿子一边用小手给他擦眼泪,一边说:“爸……爸,我不……疼,你……尝尝,我做……的饼,跟奶奶……做的……是不是……一样的?”‎ 林峰撕了一块饼放在嘴里,饼有点夹生,里边还有没和开的面疙瘩,但林峰觉得这块饼又香又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饼。他说:“儿子真能干,烙的饼和奶奶烙的一样好吃!”‎ ‎ ‎ ‎ 儿子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只要……爸爸……不喝酒,小帅……就……天天……给爸爸烙饼,妈妈……说过,喝酒不好……”‎ ‎ 林峰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他搂住儿子,摸着他的头说:“爸爸答应小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 从那以后,林峰再也没有酗酒。他在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可以照顾儿子。一年后,他把小帅送进了特殊教育学校。‎ ‎ 小帅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还专门学习了修理电脑。长大后的小帅不仅生活能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他找到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 林峰至今仍记得小帅给他烙的饼,正是那张饼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更给了他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一段概括叙述林峰儿子的病情、家境的窘迫、妻子的逃离等内容,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为后文儿子长大成材埋下伏笔。‎ B. 林峰因家境的破败和儿子的病情自暴自弃,整日酗酒,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但儿子在他一次大醉后为他烙葱油饼的举动,彻底打开了他的心结,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C. 作品两次描写林峰流泪,这充分说明即便像林峰这样的坚强的人,面对儿子因为给他烙葱油饼而烫伤了手以及儿子劝他不要再喝酒时所说的真诚而贴心的话也会被感动.‎ D. 小说详细描述林峰母亲烙葱油饼时的细节,既表现出林峰对母亲烙葱油饼的关注,更是为交代儿子会烙葱油饼的缘由,看似一段平常的描述,在文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小说以“儿子烙的饼”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价值不但能给人带来愉悦,同时教人明理,这篇作品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 5. ①“儿子烙饼”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此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儿子会烙饼”说明儿子没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丰富了儿子这一人物形象。 ‎ ‎6. (1)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勇敢面对,勇于担当,而不能像林峰开始那样自暴自弃;‎ ‎(2)人无论是聪慧还是智障,都有成长和进步的权利和能力,任何人都不能因此对他们抱有偏见、失去信心甚至抛弃。文中的儿子是智障,但最后在特殊学校的教育下,生活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 ‎(3)人要珍惜亲情,绝不能像林峰的妻子那样因为儿子有病就抛弃亲情。‎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 项小说开头的叙述内容,并未起到“为后文儿子长大成材埋下伏笔”的作用。B 项并没有“完全丧失了信心”。C项林峰不是“坚强的人”。‎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小说标题类的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一般考查的形式如下:标题内涵、标题作用、标题比较。对于内涵类题目,考生应抓住标题中的词语,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如“儿子烙饼”,推动了情节发展,从儿子不能自理的智障到儿子能烙饼,推到了小说的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儿子会烙饼”说明儿子没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丰富了儿子这一人物形象。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9题。 ‎ 中国真正的“贵族”——李佩 从玉华 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这位百岁老人的住所,就像她本人一样,颇有些年岁和绵长的掌故。中关村科源社区的“特楼”曾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者,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如今,居住的已多是外来打工者。破败不堪的楼道里贴满了小广告,四处堆放着杂物。李佩先生60年不变的家,就像中关村的一座孤岛。‎ ‎ 这座岛上,曾经还有大名鼎鼎的郭永怀先生。1956年,郭永怀、李佩夫妇应钱学森之邀,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为及时汇报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研究的重要线索,在从兰州回北京途中遭遇飞机失事。被发现时,郭永怀和警卫员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在他们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得知噩耗的那个晚上,李佩完全醒着,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尔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  文革结束恢复工作时,李佩已经快60岁了。她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她做英语教学改革,被美国专家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就是李佩博士英语班的学生。如今他在大小场合发言、讲课,也是模仿先生的样子,始终站着。李佩70多岁在讲台上给博士生讲几个小时的课,从来没有坐过,连靠着讲台站的姿势都没有。马石庄说,自己选择当老师,就是受了李先生影响,“从李先生身上,看到了教师就是这个社会的精神遗传基因”。马石庄感慨,李先生传授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人学”,是人格的完善。在李佩眼里,没什么是不能舍弃的。国家授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李佩把这枚奖章随手装在朋友的行李箱里,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个夏日午后,李佩让小她30多岁的忘年交李伟格陪着,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有后辈说她对待名利的样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额的英镑当书签,把诺奖的奖牌随意给孩子当玩具。‎ ‎  当然,李佩先生也有发飙的时候,不管对面坐的是什么大人物。她反对大学扩招,反对现在大学减少英语课时,她反对人民大学办物理、化学学院,反对清华大学办医学院,反对“北大要把三分之一副教授筛选下去,改革进行不下去”的悲观论调。她主张教育“要坐得住,不要赶热闹”。‎ ‎ 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每周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每场200多人的大会厅坐得满满当当。黄祖洽、资中筠、厉以宁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请来这些大人物讲课,全都是免费的。“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请得动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腕儿。”有人感慨。‎ ‎ 如今,李佩先生逐渐老了,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但每一个踏进李佩先生家的人都会很珍惜拜访的时间,大家都明白,多年后,这个家就是一个博物馆。‎ ‎【相关链接】‎ 从退休起,李佩先生每周五的下午就会准时地出现在大讲坛,十几年如一日。如今,讲坛的内容涉猎科学、文学、健康、时事等领域,它不仅是知识的学园,更是精神的殿堂。讲坛的影响已超越中关村,辐射到更远的地方。讲坛的受惠者不仅是老年人,还包括众多的年轻人。 ‎ ‎ (选自《一日看尽长安花》序言)‎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一句重复出现,使材料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表达作者对李佩逐渐鲜为人知的遗憾和惋惜。‎ B. 本文第三段写郭永怀先生的突然辞世令李佩深陷丧夫之痛。李佩对丈夫的无比敬重和怀念,是她在“特楼”坚守六十年的主要原因。‎ C. 文革后恢复工作的李佩,努力传授知识,更在无形中传播着她的“人学”,马石庄继承了她的“精神遗传基因”,选择了老师这一职业。‎ D. “两弹一星”奖章“随手”一装,捐献60万现金“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这些细节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李佩对名利的态度。‎ E. 借钱学森、厉以宁等“大家”从侧面烘托传主德高望重、有较大的影响力,借“大家”讲大家不熟悉的传主,增强了文学的艺术性,是艺术高于生活的体现。‎ ‎8. 作者认为李佩是“真正的‘贵族’”,她的“贵”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答案】7. BE 8. ①身份(地位)方面:身份尊贵,是功勋科学家遗孀、中国科学院英语专业权威。②贡献(工作)方面:贡献宝贵,筹建英语系、培养人才、编写教材、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创办“大讲坛”。 ③精神(品质、为人)方面:精神可贵,爱国报国、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捐献60万现金“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等;有责任感、讲原则、有坚守,如她反对大学扩招,反对现在大学减少英语课时。‎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B李佩对丈夫的无比敬重和怀念,是她在“特楼”坚守六十年的主要原因,文中无依据。E. 借钱学森、厉以宁等“大家”从侧面烘托传主德高望重、有较大的影响力,借“大家”讲大家不熟悉的传主,增强了文学的艺术性,是艺术高于生活的体现。增强了真实性。‎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 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 ‎8.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作者认为李佩是“真正的‘贵族’”,她的“贵”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考生要注意先概括传主的品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证明和分析。本题可以有如下的概括和分析,身份(地位)方面:身份尊贵,是功勋科学家遗孀、中国科学院英语专业权威。贡献(工作)方面:贡献宝贵,筹建英语系、培养人才、编写教材、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创办“大讲坛”。精神(品质、为人)方面:精神可贵,爱国报国、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捐献60万现金“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等;有责任感、讲原则、有坚守,如她反对大学扩招,反对现在大学减少英语课时。‎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 ‎ 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 ‎ 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与羡之、亮共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令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 ‎(选自《宋书·谢晦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 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 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 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代理官职的意思,它可以是代理、兼任、暂任,也可以是高位兼低职。‎ B. 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次之的有持节、假节。隋以后﹐假节极少见﹐使持节﹑持节大多是虚衔。‎ C. 高祖,为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也是庙号。‎ D. 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食邑原为世袭。‎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刑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能作出判决。‎ B. 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 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但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D. 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达到,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封他为建平郡公,他接受了晋封,还被赐予鼓吹一部。‎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2)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 ‎【答案】9. B 10. C 11. D ‎ ‎12. (1)相府中的事务很多,案卷众多,大量聚积,谢晦依据所问对答,竟没有错误,高祖非常惊奇 ‎(2)兵众逃散将尽,谢晦带着弟弟谢遁、哥哥的儿子谢世基等七人向北逃去,被光顺之抓住。‎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善”“眉目分明”“高祖”“群僚”“从”“内外”。‎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少帝是被废的皇帝,不是庙号。‎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他接受了晋封”错,文中是“固让进封”,谢晦则坚决辞去这个封爵。‎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 “狱”,诉讼案件;“酬辩”,对答;“违谬”,过错)(2) “骑”,骑马的人;“北走”,向北逃跑;“所”,助词,用在动词前,作被动词的标志,与介词“为”组成“为……所……”的格式,“所”不译。‎ 参考译文:‎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他的祖父谢朗,是东阳太守;父亲谢重,是会稽王道子的骠骑长史;他的哥哥谢绚,是高祖的镇军长史,去世得很早。谢晦最初当孟昶的建威府中兵参军。孟昶死后,高祖问刘穆之:“孟昶的部属中,谁适合到我的府中?”刘穆之推荐了谢晦。于是高祖便任命谢晦为太尉参军,高祖曾审讯犯人,当天早晨刑狱参军病了,高祖使谢晦代理。在车中,谢晦一看审讯的记录,便马上作出判决。相府中的事务很多,案卷众多,大量聚积,谢晦依据所问对答,竟没有错误,高祖非常惊奇。当天便任他为刑狱贼曹,又转任豫州治中从事。‎ 义熙八年,朝廷安置侨流(东晋南北朝时,北人避战乱而流亡南渡,称为侨流)按地域划定归属的郡县,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入朝任太尉主簿。谢晦随同高祖征讨司马休之。当时徐逵之战败被杀,高祖十分愤怒,要亲自披挂铠甲上岸作战,将领们都极力劝阻,高祖不仅不听,反而更加愤怒。谢晦上前抱住高祖(不让他上岸)。高祖说:“(你不放手)我便杀了你!”谢晦说:“天下可以没有我谢晦,不能没有了你明公,谢晦死了又有什么呢?”此时恰好胡藩已登上江岸,敌人退走,于是高祖才作罢。谢晦风度翩翩,善言谈,有风趣,眉目清秀,鬓发如漆。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通晓事理。高祖对他非常喜爱和欣赏,其他官员们是远远赶不上的。谢晦随同高祖出征关中、洛阳,高祖把里里外外的重要事务都交给他办。永初二年,不久之后,谢晦又被任命为领军将军。仿照晋朝中军羊祜的先例,谢晦到宫殿内值班,总管大内警备工作。三月,高祖病重,配给谢晦带剑的武士二十人,让他和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同时服侍自己医治服药。‎ 少帝即位,加任谢晦为中书令,与徐羡之、傅亮共同辅佐朝政。少帝被废后,司空徐羡之宣布圣旨,用谢晦代理七州诸军事、任抚军将军,希望使谢晦在外藩作为援助。太祖即位后,又给谢晦加使持节,其他的职位照旧。不久谢晦又加号卫将军,任散骑常侍,晋封为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谢晦则坚决推辞这个封爵。后又赐给谢晦鼓吹一部。太祖忌惮他的功高,想要诛杀徐羡之等人,并且讨伐谢晦。等到太祖将要讨伐他时,于是下诏书命檀道济回到朝廷,派他向西讨伐谢晦。檀道济的大军到了后,谢晦的大军便一下子溃散了。兵众逃散将尽,谢晦带着弟弟谢遁、哥哥的儿子谢世基等七人向北逃去,被光顺之抓住。谢晦死时,只有三十七岁。‎ ‎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在 武 昌 作 徐祯卿①‎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注】①徐祯卿,明代文学家,1505年,考中进士,授大理寺左寺副一职。不久因讽刺朝政被远贬湖南,在从京师到湖南的赴任途中经过武昌,写下此诗。‎ ‎13.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化用了《楚辞·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洞庭、潇湘的萧瑟的深秋景象。‎ B. 首联所写的湖南洞庭、潇湘的景色,为虚写之景,意在以景起兴,借景传情。‎ C. “高斋今夜雨”中的“高斋”,一般是指文人的书房,今夜“高斋”正处于淫雨的包围之中,这里有狭小、孤独、寒冷、封闭的含义。‎ D. 颈联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桑梓”与“江汉”写出了眼前之景物,“念”与“情”蕴含其中,“重”与“凄”写出感情之深。‎ E. 颈联对仗工整,“重”与“凄”,形容词相对,“桑梓”与“江汉”都表示地点,是名词相对,“念”与“情”为名词相对。‎ ‎14. 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AD 14. (1)反问 拟人对比(2)大雁因为要越冬,需要在秋冬之季成群结对地由北向南迁徙;他就问天边的大雁为什么就这么喜欢长途跋涉、辗转迁徙。这是用反问的手法,将自己与乐意迁徙的大雁作对比,表示自己是不情愿离开故乡和亲人的,这里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情,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深秋景象”错,“秋欲生”是说“秋将至”而不是深秋。D“情景交融”错,这一联应为“直抒胸臆”,不是写景文字;“桑梓”也非眼前之景。‎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手法赏析和情感分析的综合类试题,考生要主题题干中已经明确了答题的区间是最后一联,所以考生只要根据最后一联确定手法分析情感即可。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最后一联运用了拟人和反问的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效果的同时注意抓住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对奇异美妙的神仙境界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蔑视权贵的高洁情怀:“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捐余袂兮江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4)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5)《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熔成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恨绵绵无绝期。 ( 白居易《长恨歌》)‎ ‎(7)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 。  (李贺《李凭箜篌引》)‎ ‎(8)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 。  (李昱《虞美人》)‎ ‎(9)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 (1).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2) 江月年年望相似 (4). (3) 遗余牒兮澧蒲, (5). 骞汀洲兮杜若 (6). (4)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7). 朝如青丝暮成雪 (8). (5) 出师未捷身先死, (9). 长使英雄泪满衣襟, (10). (6) 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天长地久有时尽 (12). (7) 芙蓉泣露香兰笑 (13). (8)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4). (9) 水面清圆, (15). 一一风荷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两者综合考查。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摧眉折腰”“澧蒲”“芙蓉”。‎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大沽铁炮、大沽铁钟、英军作战图……陈列在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的各种文物,陈昊瑛都了如指掌,她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把背后的故事讲给游客们听。‎ ‎②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承诺书”不是“挡箭牌”,更不能成为“空头支票”,应一言九鼎,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 ‎③洪秀柱说,增进互信,重要的是要诚信,所以两岸一定要开诚布公,才能继续累积互信基础,这是两岸和平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④曼联主帅范加尔不可理喻的做法让许多红魔球员感到不满,有队员在卡林顿训练基地上与范加尔公开对峙,质疑其训练方式以及战术思路。‎ ‎⑤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为了救出被埋在塔下的工人,连续几天他都在指挥救人,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一刻不得休息,他感到自己已经心劳日拙,疲惫不堪。‎ ‎⑥从以上几件清代玉雕碗盏的质地、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玉材优良,作工精细,璧薄似纸,莹泣如脂,显现出玲珑剔透之感。‎ A. 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①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②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而在此句中,无论是前一句的“承诺书”,还是后一句的”践行承诺”都与诺言有关,句意偏重于说话算数,讲诚信,而与“说话有分量”无关,不合语境,所以应换为“一诺千金” 。③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④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不可修饰行为,搭配不当。⑤心劳日拙: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⑥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出访吉布提期间,看望了在执行吉布提保障设施建设任务的部队官兵。范长龙说,海外保障设施建设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建设质量。‎ B. 中国发射天宫二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 C. 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自觉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D. 近日,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董明珠虽然在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职务没有发生变化,但格力“去董明珠时代”的拐点也许就要到来。‎ ‎【答案】A ‎18. 下列加横线词的词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视为止行为迟 B. 愿为诸君快战 C. 信造化之尤物 D. 与江山相发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A.行为,古意是指动作。今意是指行为动机。B.快战,古意是突围,今意是指快速作战。C.造化,是指大自然的万物。D.发挥,古意是相互辉映,今意是发挥优势和特长。‎ ‎19.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与“直夜溃围南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例句中的“夜”与选项D中的“东”都是名词作状语。‎ 四、写作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今年的双十一,马云主演的电影《功守道》在网上热播。这部宣传中国太极的武侠短片众星云集,引起了广泛关注。马云在介绍太极精神时曾说“在太极里,我最欣赏的三个字是定、随、舍。定,即是看清自己和将来的趋势,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要镇定面对;随,只有自己有实力的时候,才能懂得怎么去跟随别人;舍,能让人看清自己,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知道要放弃什么。”‎ 你认为“定、随、舍”这三个字中哪一个字对你的人生更有知道意义?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字,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比较。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神清气定,不忘初心 ‎①今年双十一,令人关注的不仅是打折的商品、激动的价格,还有马云主演的电影《功守道》。这部众星云集的宣传中国太极的武侠短片,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马云为我们阐释了人生哲理。"定、随、舍"三个字中,我认为"定"对我的人生更有指导意义。‎ ‎②"定",是基础。认清自己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镇定面对。这是马云经验的阐释,从他走过的路来看,也是遵守了"定"的准则。马云,正是以独到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科络的力量,从而坚定不移的创立了阿里巴巴。他不骄不躁,扎实稳妥,矢志不移的把这条路走得越来越宽广,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改变全世界人的生活。我认为,"定"既是坚定不移的信念,也是自身的品格修养,从而化作我们的定力,神清气定,方能成功,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既然"定"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那么"随""舍"是左膀右臂,三者相辅相成。‎ ‎④马云所讲的"随",是指自己有实力时,方能懂得怎么跟随别人。在我看来,这句话所阐释是,我们要提高自身能力,增长才华,才能有正确的观点,运用正确的眼光去看世界的是是非非。这样的话,跟从别人时,不会盲目受骗。曾经的富二代李天一自身修养不够,盲目跟随狐朋狗友导致牢狱之灾。明星聚赌吸毒,骇人听闻等,都告诫我们"随"不可盲目,应有正确目标和深厚定力,该"舍"则"舍"。‎ ‎⑤但究其"随"的根本,是没有才能而盲目跟随的人,就是因"定"的能力不够。所以,我认为,当我们的定力足够强大,就可以正确的方式"随"心所欲,虽达不到《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但做一个正人君子总可以吧!‎ ‎⑥至于"舍",是看清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舍弃什么,这是古代圣人的良训。"舍得",有舍才有得。正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简而言之,就是用自己的苦难来换取成功的欣喜,但"纸上谈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虽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施也是不易的。因此,重点在"躬行",即把努力与定力综合起来。‎ ‎⑦懂得"舍"与"随"的精华,却不肖以"定"为根本,那理想只能是空想。所以,现在的我们,应"舍"弃游戏与胡乱交结的朋友,放纵时光与精力,跟"随"初心出发,用坚"定"不移的毅力与勇气,完胜高考,证明自己,才能在每个起舞的日子里,不负韶华的美好,拥有属于自己的蓝天。朋友,请谨记"定"乃人生至道的真谛。‎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马云在介绍太极精神时曾说“在太极里,我最欣赏的三个字是定、随、舍。定,即是看清自己和将来的趋势,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要镇定面对;随,只有自己有实力的时候,才能懂得怎么去跟随别人;舍,能让人看清自己,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知道要放弃什么。”从三个关键性的字立意,“定”是内心的镇定和淡定。“随”如何跟随和赶超别人。“舍”是面对选择时候的舍弃和放弃。明确了材料的立意后,还要注意作文的要求是,从三个字中选取其中一个字作文。‎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定”“随”“舍”,只有抓住了关键字立意,才能写作出观点明确立意精准的作文。‎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