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0.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 Word版含解析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专题三|高考常用的 6 类篇章结构 | 专 题 导 读 | 结构指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立意 高远,文辞优美,还要文气贯通,一气呵成。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 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缺少完整而健壮的骨骼,血 肉就无所依附,灵魂更是无处寄托。高考作文阅卷中,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 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段落划分恰当,首尾呼应的作文自然会获得高分。 一、并列式总分总结构 并列式总分总结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构成,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 系,或者说,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调换顺序的。该种结构形式往往将引论部分提出 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相对独立,且彼 此间相互并列,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 |结构模板| |佳作赏评| 我有我的活法 一考生 ①“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表演失手,意 外身亡,给人们留下不尽的话题。有人说他鲁 莽,有人说他轻率,有人说他对自己和家人不 负责任。然而我说,你固然可以欣赏狡兔三窟 的精明,但不能无视尽性而为的果敢;你固然 可以欣赏步步为营的沉稳,但不能否定破釜沉 舟的决绝。 |名师解读| (1)第一部分(第①段): 引论部分,总起。以评述事 例开篇,表明观点,引出全 文。 (2)第二部分(第②至④ 段):并列三段,是分论部分。 (3)第②段写河流为完 成自己的使命,向远方进发。 - 2 - ②那是一条河,从雪山上流下,向远方进 发。它不停地奔流着,流过村庄,流过田野, 流过都市,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一天天,一 年年。流过平原,人们遥望它的姿容,感慨它 的波澜壮阔;流过峡谷,人们注目它的身躯, 羡慕它的英姿飒爽。也许,山脚下嬉戏的溪水 会不以为然,在溪水看来,执着一念,没有周 旋的余地,算不得精明。可对河流来说,前进 是他的使命,奔流是他的乐趣。也许它会流进 一片荒漠,然后永远消失在荒漠里。但河流不 会后悔,因为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享受了奔 流的快乐。 ③那是一只鹰,它拥有剽悍的身躯和搏击 长空的勇气。黑夜里,它用闪电般的身影撕裂 长空;雷雨中,它用尖锐的鸣声盖过风雨。俯 冲大地,它用利爪见证自己的实力;直插云霄, 它用羽翼展示自己的傲骨。它的身影在天边滑 过,悠闲的云朵黯然失色;它的嘶鸣响彻云霄, 夕阳也默默地低头。也许,在草垛旁觅食的母 鸡会嘲笑它,在鸡看来,心在高空,不留余地, 那是会吃亏的。可是鹰知道,母鸡沉稳,但它 永远领略不了于高空飞翔的乐趣。 ④我是一名中学生,虽初出茅庐,但我心 中燃烧着代代相传的火焰。我要超越自己,我 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笔迹,自己的商标,自己 的成果,自己的推销能力。我不会徒劳地模仿 别人,我要学会去同存异,回避人所共有的通 性。我庄严地向全班同学宣布:我不是随意来 到这个世上的,我生来应为高山,而非草芥, (4)第③段写鹰有着自 由翱翔搏击长空的勇气。 (5)第④段写作为中学 生的“我”志存高远,活出 真正的自己。 (6)第三部分(第⑤段): 总结。照应开头,深化主旨, 收束全文。 - 3 - 我要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正在埋头写作 业的同学开导我:“办事当三思而后行,说话当 留有余地。”但是我知道,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赢得的是稳妥,输掉的是自我。 ⑤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物各有道, 水尚动,流水不腐;盐处静,封闭则纯。溪水 也罢,母鸡也罢,甚至我的同学也罢,像水和 盐一样,也都是一种存在,而且往往是一种主 流般的存在。我们尊重这些存在,但是又怎能 因这种存在而否定另一种存在呢?你有你的活 法,我有我的活法,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活着, 我们便是最有价值的存在。 |总评|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全文采用并列式总分总结构模式。 文章开篇叙述世人对高空挑战失手者的种种非议,然后力排众议,提出自己 的观点,暗扣标题“我有我的活法”;主体部分三个片段,描绘“河”“鹰”“我” 的果敢和决绝,从三个不同方面形象地诠释了中心观点;最后归结中心论点, 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文章从“物各有性”引申出“物各有道”,并以此立论, 审题恰当,富有新意。 二、对照式总分总结构 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照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互相矛盾 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具体地说,就是在 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 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照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 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 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大有裨益。 |结构模板| - 4 - |佳作赏评| 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一考生 ①生活是一部“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 “作家”,而那些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则是我们的“读 者”。那么,应当怎样对待这些读者的呼声呢?我认为, 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②有许多“孤介自守”的人,自以为才智过人,对自 己的读者的呼声一概不听。比如“发明大王”爱迪生固执 己见,没有听从他人建议生产收音机,最终使自己辛苦建 立的留声机销售组织瓦解。那么,全盘接受自己读者的呼 声就是正确的做法吗?不,这样只会将自己变成提线木 偶。没了读者的协助,寸步难行;有了读者的协助,也要 筛选出那些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呼声,舍弃那些是非 不分、横加干涉的呼声,这样才能化读者之力为己用,创 造更完美的“作品”。 ③人生在世,从父母的耳提面命、恩师的谆谆教导、 朋友的低声劝慰,到仇人的恶语相向、旁观者的无知之论, 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读者“呼声”。对于这些读者的呼 声,我们若不加以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的作品岂 不成了他人信笔涂鸦之书?因此,我们要像孙悟空那样练 成“火眼金睛”,从一堆妖魔鬼怪中找寻真正的盟友。古 时候,诗人贾岛酷爱推敲诗句,骑马吟唱,对读者呼声来 者不拒,却也经细细辨别,方铸名句。所以,对那些有善 意的或者恶意的呼声,千万不要因害怕而拒之千里之外, 而是要打开心门去接受它们,用眼用心去辨别它们,让其 |名师解读| (1) 第 一 部 分 ( 第 ① 段):总起。点 明 议 论 的 中 心 “ 善 则 听 之 , 恶 则 弃 之”。 (2) 第 二 部分(第②至 ④段):这三段 是 文 章 的 主 体部分,采用 的 是 对 照 式 结构。 (3) 第 ② 段,从反面着 手,用具体事 例 来 论 证 不 听 读 者 呼 声 所 造 成 的 后 果。 (4) 第 ③④段,从正 面论证,旁征 - 5 - 化作养分供自己成长。 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指的是自我闭塞有 害于己,而兼听他人之言有益于己。言论是自由的小鸟, 口一张,就飞向四方。而那些得到小鸟的人却需要区分那 些小鸟,丢弃坏鸟,留下好鸟。对于读者们的呼声也应当 如此,留下有益于自己的,舍弃无益于自己的。朱熹有言: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那些呼声真正直击自己的缺 点与不足,就去接受并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使自己变得 更完美;若没有,也于己无害。 ⑤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面对形形色色充满诱惑的世 界,怎样对待读者的呼声进而创作出自己辉煌的人生之书 呢?答案是“善则听之,恶则弃之”。他人之劝,肉眼视 之,心眼断之,手足践之。 博引,说明善 于 听 从 读 者 意 见 的 必 要 性。 (5) 第 三 部 分 ( 第 ⑤ 段):总结。回 扣中心,升华 观点。 |总评| 正反结合,论据充实。考生在论述的过程中,先从反面论证, 举爱迪生的事例,阐明对自己的读者的呼声一概不听的危害性。然后,从 正面论证,举诗人贾岛的事例,强调倾听读者呼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 章论据充实,内容丰富,体现出广博的文史积淀,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凤头豹尾,相映生辉。开篇采用设问形式,提出中心论点,简洁而凝 练。结尾以设问呈现,简短有力,强化了观点的表达,内涵丰富,生动形 象地阐明了认真对待、正确判断读者呼声的重要性。 三、起承转合式结构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论说类文章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结构。所谓“起”,就是在 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承”,就是承接,在承接中心论点 的基础上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 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 深一层意义的论证叫“进转”。“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 结束。 |结构模板| - 6 - |佳作赏评| [对应学生用书 P253] 器与道,并行不悖 一考生 ①《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 器。”道,就是抽象的法则规律;器,就是具体可感的物 体。 ②器与道,并行也。我之见,器非与道并行不悖者。 器,当在道上。 ③李鸿章曾说:“欲求驭外之术,惟有力图自治,修 明前圣制度,不使有名无实;而于外人所长,亦勿设藩篱 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备,不难合四海为一家。”既要有 中国传统的“道”,又不能故步自封,要从西方引进先进 的“器”,这才是重中之重。 ④但古代的中国,有“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思想,却对器没有足够的重视。我国古代提倡 士农工商的思想,进入仕途才是为国效力的基本途径,却 忽视了很多的生产发明。当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时,我们在参加科举,在考取功名,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美 梦中,每日聆听圣贤之语,认为这样可以永远安居乐业、 衣食无忧。可是,当西方列强用长枪大炮向国人发起攻击 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理论不能成为对抗西方列强的资 |名师解读| (1) 第 一 部 分 (第①至②段):起。 从《易经》中的名 句起笔,提出“器 与道,并行也”的 论点,鲜明清晰。 “起”得有气势。 (2) 第 二 部 分 (第③至④段):承。 第③段以李鸿 章的话承接论点, 接着分析说理,阐 述既要有“道”, 又要有“器”。 第 ④ 段 再 “承”,古代中国 注 重 理 论 思 想 的 “ 道 ” , 忽 视 了 “ 器 ” , 证 明 - 7 - 本;我们才意识到没有器的道,是空乏无力的。 ⑤思想家王夫之说:“无器而道毁。”国家没有道,就 没有发展的方向,就会人心惶惶;国家没有器,就没有发 展的力量,道的保护与落实就成了空谈。近年来,我国积 极推进“中国制造 2025”计划,制造出如中国天眼、中国 高铁等令其他世界科技强国都感到惊讶的大国重器,深刻 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的“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 握在自己手里”的道理。 ⑥国家如此,人亦应如此。王阳明就堪称有道却更有 器的典范。王阳明苦苦寻求道的真谛几十年,从风华正茂 到年华老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悟出了真理:知行 合一,知识与行为相统一。他一生讲授心学,门下弟子无 数;他足智多谋,从不拘泥于世俗礼教。而另一个人赵括, 他是名将之子,自幼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 后与秦军作战时,却因不懂实战,败于秦军,这便是著名 的“纸上谈兵”。可见,器对人的重大影响。 ⑦新时代的我们,应回望历史,反思历史,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既要守大道学习知识,更要成大器注重实践。 如此,社会才能有良好的风气,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器”对“道”的 重要性。“承”得 丰富充实。 (3) 第 三 部 分 (第⑤至⑥段):转。 第⑤段转向分 析 当 今 中 国 的 实 际,阐明当今中国 拥有“器”的重要 性。 第 ⑥ 段 再 “转”,由国到人, 以王阳明重“器” 成 名 , 赵 括 轻 “器”战败的事例 进行对比论证,阐 明“器”对人的重 大影响。 (4) 第 四 部 分 (第⑦段):合。 总结归纳,深 化论点,强调既要 守大道,更要成大 器。“合”得自然有 力。 |总评| 认识深刻,理解独到。文章从“器、道”的关系立意,谈器道并重, 方能至善至强。具体分析时,安排典型论据,如李鸿章、王夫之的名言,中外 思想对比,“中国制造 2035 计划”,王阳明的思想,拓展写作中心,表达新颖 - 8 - 观点,展示出独到的见解。 思维严谨,论述深刻。整个写作内容,作者安排了巧妙反转和层层深入的 论证方式,具体论证时,按照先大后小,先国家后个人的顺序,认识逐渐具体, 思维逐渐细化。 思辨有力,语言老到。既有事实论据,又有论证辨析;既有痛心疾首的回 顾,又有满怀激情的展望;既有正面对知行统一的褒扬,又有反面对纸上谈兵 的贬斥。 四、递进式总分总结构 递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要层层递进,一般说来,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 的层次。写作时,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 个层次进行论证,或者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 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论点,这就是“递进式结构”。这种结构较并列式结构更易于 深入论述论点,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规律。这种结构模式要求文章各段 落、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次序不能颠倒,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逐层深入地论述观点。 |结构模板| |佳作赏评| 鉴往知今,勇立潮头 一考生 ①世间种种恰如赫拉克利特口中的那条河流,义无 反顾地向远方奔涌。人,可以有第一次踏入的轻易,却 永远无法拥有再一次的重来,正如圣人所说:“往者不 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是记忆里的明灯,未来是头 脑中的蓝图,而现在则是我们手中真真切切的方向盘。 |名师解读| 第一部分(第① 自然段):总起。借 赫拉克利特那条河 流的比喻,提出论 点:要把握手中真真 切切的现在。 - 9 - ②赫尔巴特曾说:“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世事 的长流奔涌浩荡,智慧之人从中撷取沉默蚌壳里的珍珠, 充盈头脑,活络思维,从而对现在有了更好的把握,对 未来有了更准确的定位。一如萧规曹随,贾谊之《过秦 论》,杜牧之《阿房宫赋》,他们鉴往论今,多有寄托, 或表警示往昔之心,或寓改造今朝之意。正是这份对往 昔的尊重与谦虚,使得他们获得了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正 确看待。 ③这样的品质在近现代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也可窥 见一二。新中国在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鉴往知来, 从昔日为人不齿的“东亚病夫”蜕变为充满活力与生机 的东方大国;近 40 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借鉴、吸取西方 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景象。 而如今领袖又谆谆告诫:“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 好的清醒剂。”这是对我们的最好警示与鞭策。在世界日 新月异的今天,当我们以惊人的速度将人类文明推送到 又一个制高点时,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泱 泱大国,更以谦逊的姿态屹立在东方。它俯身倾听历史 的喟叹,挺胸迎击时代的潮流,举目展望明日的太阳。 ④逝者已逝,而我们仍走在前进的路上,我们会迷 茫,会无措,会在面对选择时一筹莫展。李大钊说过: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 在为起点。”沉溺过去只会颓然和落后,一味构建未来只 会走向虚无和妄想,所有的一切都建筑在现实之上。唯 有在错过太阳之时停止流泪,才不会错过群星。 ⑤成功者往往在回首过去时心怀坦荡,面对现在拳 拳擦掌,展望未来清醒理智。未来没有定数,当我们被 鲜花和掌声簇拥,不可冒进武断;当我们为荆棘和嘲讽 蔓延,不可自暴自弃。未来之所以是未来,正是由于当 第二部分(第② 至⑤段):分论。层 层深入地论证只有 鉴往,才能知来。 第②段写中国 古代反思历史教训 的事实。 第③段写近现 代中华民族借鉴历 史和西方经验的做 法和取得的成就。 第④⑤段,写 我们今天应采取的 正确做法。 第三部分(第⑥ 段):总结。篇末点 题,总结全文。 - 10 - 一切被摧毁时,它仍然闪着光。 ⑥世事长河流向其必然的方向,唯有鉴往知今,才 能把握未来;唯有勇立潮头,方能显英雄本色,永立不 败之地。 |总评| 文章开篇化用了赫拉克利特名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在阐述中巧妙地引出中心论点。接着,从历史着手,纵向展开论述, 揭示反思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反思近代中国之崛起, 展望未来前行之道路,引出“现实”之于历史、未来的意义。同时,文章巧妙 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强化了理性分析的力量。整篇文章一气呵成,论证详实, 语言严谨,体现了作者比较深厚的文学素养。 五、“一线串珠”式结构 所谓“线”即线索,所谓“珠”即生动丰富的材料。“一线串珠”即用线索 将引用的材料贯串组织起来,此类结构经常用于记叙文写作中。 记叙类文章线索有以下几类: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 中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感情为线索;⑤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运用线索贯串组织内容的常见形式有如下两种: 单 线 贯 串 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故事情节围绕线索展开 双 线 贯 串 或者分别叙述两件事,或平行前进,或交织发展,在特定的 契合点汇合;或者是设置明、暗两条线,同叙一件事 在写作时,无论设置什么线索,设置几条线索,以什么形式来行文,都必须 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结构模板| - 11 - |佳作赏评| 成就那盘棋 一考生 ①阳光普照,爷爷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斜躺在窗边的 太师椅上。旁边的孙女不时去抓抓爷爷的胡子,告诉爷爷 些许趣事,便自顾自地去玩耍了。老爷子看着外面街道上 的轿车一辆一辆疾驰而过。 ②“丫头,过来,学学棋,陪爷爷杀一盘儿。” ③小丫头乐呵呵地跑过来,接下来却看着自己的棋 子一个一个被吃掉,她表情开始沮丧了。最后棋盘上只剩 下了“车”,跑得很远的只有它!“车”却保护不了“老将”, 最终她败给了这个幸灾乐祸的老头儿。 ④“爷爷,不行,重来……” ⑤“车可是有很大的用处哩,你没用好。”爷爷满脸 慈祥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孙女,接着说,“丫头,别窝火了, 爷爷用板车带你去耍一会儿去?” ⑥小丫头对爷爷的突发奇想早已习以为常,十分赞 同。 ⑦到了水泥地面,爷爷便拉着板车跑了起来,丫头 在车上开怀大笑,声音如银铃一般清脆、悦耳!爷爷脚步 终于一点点慢了下来,下面就是气喘吁吁了。真的是岁月 |名师解读| (1) 第 ① 段 从 场 景 描 写 入 手,描绘出了一 幅祥和、温馨的 生活图景。“老爷 子看着外面街道 上的轿车一辆一 辆疾驰而过”,这 句话暗中点题, 颇为巧妙。 (2) 第 ③ 段 写丫头先是“乐 呵 呵 ” 地 跑 过 来,再写她表情 开始“沮丧”, 这些神态描写对 于刻画人物具有 重要作用。 (3) 第 ⑤ 段 - 12 - 不饶人啊! ⑧一辆自行车此时超过了祖孙二人,丫头看愣了, 那湛蓝色的车架、米白色的座椅,还有那小巧可爱的铃铛, 组合成一个优美的精灵,优雅地在地面舞动着,行着。 ⑨几天后,“丁零、丁零……”悦耳的铃声响起,眨 眼间,声音便已来到身前,那蓝白相间略带几分优雅的精 灵飘然而至,爷爷推着它,就仿佛搀扶着嫁进门的公主, 满脸微笑和幸福。 ⑩“丫头,上来!”爷爷笑容满面地命令着。丫头先 是犹豫不决,而后满脸幸福地坐到后面的车座上。丫头听 到了爷爷骑车的均匀的呼吸声,感受到了他的欢喜…… ⑪丫头爱惜极了这个精灵,不轻易地骑它,常常将 它锁在家里。 ⑫窗外,车来车往;窗内,丫头又陪着爷爷下棋。 她的棋子又只剩下了“车”,爷爷止住了笑,捏了捏丫头 的小脸,朗声说道:“车是用来载人载物的,而不是用来 欣赏的。要正常使用它,让它也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 否则,再厉害的车也保护不了老将,更挽救不了棋局。你 的车何尝不是如此呀……” ⑬多年后,丫头知道了爷爷的苦心,便也明白爷爷 才是自己前行路上的车,无论是在上学的路上,还是在生 活的旅途中! ⑭工作后的第一天,丫头骑着自行车开始了新的生 活,面对呼啸而过的汽车,她的嘴角泛起了浅浅的微笑。 写爷爷“满脸慈 祥”地看着心爱 的孙女,这些描 写画面感强,语 言 生 动 有 感 染 力,突出了人物 形象,富有生活 气息。 (4) 第 ⑧ ~ ⑪段,作者把自 行 车 比 作 “ 精 灵”,一方面写出 了自行车在丫头 眼中显现出来的 精美,另一方面 也表达出丫头对 自行车的喜爱之 情。 (5) 第 ⑫ 段 爷爷的话含意丰 厚,能引发我们 对生活的种种感 悟,是本文最为 深刻的地方。 - 13 - |总评| 本文属于典型的“一线串珠”式结构,文章以“车”为线索, 将爷孙二人的生活片断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作者先写爷 孙下棋的情景,接着描写爷爷用板车带丫头玩耍的场面,再叙写爷爷送丫头 自行车的事情,最后又以丫头骑着自行车开始新生活作为结局。文章以写老 爷子看轿车从眼前疾驰而过起,以孙女骑自行车微笑着面对生活终,一方面 表达出作者对自行车时代和谐宁静生活的眷恋,一方面表达对生活的哲思。 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特别写孙女对爷爷话语的反思,给人以启迪,彰 显出作者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 六、镜头组合式结构 镜头组合法,原是指电影中组接镜头的手法。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作文中来, 是指将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分镜头,通过各种方法组合在一起,然后在一个中心思 想的统领下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所谓镜头组合法,一般是在开头迅速点题之后,以三幅画面的描述为主体部 分,集中描绘几个场景,以感性的形式阐释主题。 |结构模板| |佳作赏评| - 14 -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一考生 ①今年是 2049 年,是我们伟大共和国的百年 华诞。停下脚步,回望历史,我不禁感慨万千。 我们的国家变化真大啊!从“一穷二白”到“改 革开放”,再到“繁荣复兴”;从解决全民温饱 到总体实现小康,再到全面实现小康,经过共和 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了“中国梦”! ②我乘坐着高铁,来到从前贫穷得像过着原 始生活的贵州大山深处。自从 30 多年前国家提出 “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有不少大学生来到这 里,帮助这里的村民脱贫致富。 ③看啊,这里已经不再是以前破烂不堪的小 山村了:村口的一座座宽敞又整洁的农家小院, 像是在迎接远来的客人。走进村庄,不远的山坡 上,一棵棵茶树、果树仿佛在向我招手,一阵阵 芬芳扑鼻的花香伴着淡淡的茶香飘过,让人心旷 神怡。以前寸草不生的喀斯特山地,如今像是换 上了新装,远远看去绿油油的一片。再看那些正 在劳动的人,他们在茶田里边采茶边说笑,享受 着劳动的快乐,再也不用为糊口漂泊异乡……我 不禁频频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幅幅美好和谐的 画面。 ④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不禁发出感慨,这里 已经不再是那“霾”伏重重、烟囱林立的“雾 都”了!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往来的人们 骑着共享单车行进在上班的路上,闻着阵阵花香, 和行人讨论着“我国的 GDP 又增长了很多”。昔 |名师解读| (1)第一部分(第 ①段):总述。百年华 诞,迎来“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2)第二部分(第 ②至④段):设置镜头。 第②段过渡段, “精准扶贫”举措吸 引大批大学生来此帮 助村民脱贫致富。 第③段设置镜头 一,描绘山村美丽的 景色,展示脱贫致富 的成果。 第④段设置镜头 二,回忆北京街头曾 经的“霾”伏重重、 烟囱林立。 第④段设置镜头 三,展现北京街头共 享单车穿行、阵阵花 香的景象。 (3)第三部分(第 ⑤至⑥段):议论、抒 情。 为共和国拍照,表达 出对祖国美好明天的 祝福。 - 15 - 日路边的小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像一把把 撑开的大伞,为行走在路上的人们遮阳。人们谈 论着自家的日常:“‘小目标’要实现了!”脸 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我按下快门,记录下了 这一幅幅忙碌又和谐的画面。 ⑤环境的改善,GDP 的增长,都得益于我国 的科学发展战略。既促进了我国的繁荣发展,又 造福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真的实现了既要 “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美好理想。 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让我们为你庆祝百 年华诞,祝你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 |总评| 考生选取了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乡村和北京街头三个镜头,描 绘山村景色时突出了田园风光的美好,描绘北京的变化时成功地突出了都 市生活环境的特色。镜头感强,选点准!这篇记叙文充满想象力,把山村 的变化想得不仅新鲜而且很合理,符合国家愿景,符合人民愿望。描写详 略得当,角度变换灵活。 |考场押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部分学校尝试将课间操改为网红舞蹈。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喜欢节奏 欢快、时尚阳光的韵律,不喜欢传统的广播体操,而网络上的一些舞蹈不仅符合 孩子们的喜好,看上去健身效果也不错。不少孩子对传统广播体操有了“枯 燥”“呆板”的印象,有的态度懒散,有的干脆逃避缺席。 广播体操能否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家长犯了嘀咕: 在幼年跳成年舞蹈,真的有益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我国舞蹈界的专家曾对当前的 少儿舞蹈培训表示担忧:少儿学习舞蹈要遵循人体发育、舞蹈训练的规律,缺乏 热身的运动会带来伤害。 上述说法引人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改革中学”)同学写一 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积极操练,强身健体”,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 - 16 - 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思辨能力是高中生亟待培养的一种写作能力,目前,学生思 维浅质化、套路化问题比较严重,在语境中打破常规立意,已经成为命题人的通 识。写作要强调运动的必要性,体现核心素养中相关的能力要求;演讲稿要突出 论述性、鼓动性,同时进行生动剖析,避免一味说教。此外,“改革中学”这一 称谓也有深意,要强调变革旧弊,体现学校文化与选题的紧密联系。 立意提示:①从师生角度:兴趣是创新的源动力;②从家长角度:成长是一 个过程,不能拔苗助长;③从专家角度:尊重运动规律,实现健身目标;④传统 与流行的角度:继承传统,迎接时尚。 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屈原是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 题,画面中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却令人匪夷所思。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 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 自得,实在令人痛心。考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 题。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 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 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也可以站在“不了解传统文化 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 化教育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