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 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 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C.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故选C。‎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故选A。‎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A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C项,强加因果。“所以”说法不当。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故选B。‎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键,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鬻篥数声。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4. 下列各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貌甚寝 寝:丑陋。‎ B. 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访问。‎ C. 时座上有健啖客 啖:谈话。‎ D.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 ‎5.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B.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C.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D.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6. 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 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说明他是一个胆小鬼。‎ D.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这几句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7. 翻译下列句子 ‎⑴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 ‎⑵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⑶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答案】4. C 5. B 6. C ‎ ‎7. (1)陈子灿、高信之等人和大铁椎一起睡下后,半夜间,大铁椎说道:“我走了!”说完他就不见踪影了。‎ ‎(2)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 ‎(3)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理解实词关键点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本题中“啖”是“吃”的意思,“健啖客”是饭量很大的客人。‎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本句“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一物无所持”可断开。‎ 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是侧面衬托大铁椎。不能说宋将军是胆小鬼。‎ ‎7.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第一句关键点补充省略部分如 “(大铁椎)说道”;“讫”,结束,完结;第二句虚词“且”,将要;“期”,约定;第三句“矜”,怜悯;“听”,“允许”。‎ 参考译文:‎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搏击,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武艺,人们因他长得雄伟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善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将军。‎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象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象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们同住一个寝室,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用蓝手井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客人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 有一天,客人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大名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但是现在看来你和你的门徒不能委以重任,我将走了。”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宋将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客人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就竭力请求客人同往。客人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客人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拥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客人大喊着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围成环形向前进逼,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马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名句名篇默写 ‎8.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_。 ”‎ ‎⑵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 ,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水击三千里 (6).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回答下面小题。 ‎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9.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0.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9. AD 10. ‎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解析】‎ ‎9.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诗句鉴赏能力。属于综合考查,涉及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诗是黄仲则在漂泊途中所写,在他乡听到大雁的叫声,而感叹自己的身世。本题A项,“萧瑟凄凉”不符,D项,“千村杵”是作者想象。故选AD。‎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原诗对每个选项中的词语赏析进行比较判断。比如本题A项,说“首联首联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是不正确的,首联: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本诗虽然写于漂泊,写于秋天,开始的景物却是明磊的。只是这明亮马上转为萧瑟的寂寞。D项说“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其实颈联中“千村杵”是作者想象。‎ 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而是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 ‎10. ‎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鉴赏把握能力。这首诗是黄仲则在漂泊途中所写,在他乡听到大雁的叫声,而感叹自己的身世。诗虽然写于漂泊,写于秋天,开始的景物却是明磊的。只是这明亮马上转为萧瑟的寂寞。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古人在远游思念家乡的时候,往往会登高望远。而大雁秋天南飞,也往往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诗人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在结合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也大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所以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有: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菜玫瑰 陈麒凌 ‎“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 ‎“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 ‎“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莱?”‎ ‎“白菜,嗯,猪肉、白菜。”‎ ‎“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择白菜,择白菜。”阿嬷心急地要帮忙。‎ ‎“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擎出一枝红玫瑰。‎ ‎“阿嬷,靓不靓?”‎ ‎“好靓啊。你摘公园的花呀。”‎ ‎“别人送我的,阿嬷。”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 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 ‎“阿嬷,你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 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 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 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 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 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 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 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 ‎“可是阿嬷……”‎ ‎“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 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 ‎“阿嬷很好啊。”‎ ‎“吓得我,你就辛苦些好好照顾阿嬷,也不枉她把你带大,需要钱就说,你伯母身体不是很好,我又忙,最近都没时间去看她,辛苦你啦。”‎ ‎“哦。”‎ ‎ 三姑脾气好,莹愿意去跟她聊。还没坐下,三姑已经收拾好许多包包,要她带回去给阿嬷。‎ ‎“你成哥要结婚了,现在房子这么贵,只好先回家住着,大家挤一挤算了。”三姑唠叨着,“对哦,你有没有男朋友啊?”‎ ‎“我啊……”她不知该怎么说好。‎ 康乐院是她最后考虑的地方。她去看过两次,看护小姐很温柔,老人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很开心的样子。‎ 她不是不要阿嬷,莹打算着,半年,最多一年,等在珠海安定下来,就接阿嬷过去。‎ 她对阿嬷说:“阿嬷,我要出差了,要去好长时间。”叹口气,接着说下去,“我送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等我回来再去接你,好不好?”‎ ‎“好呀。”阿嬷应得很清楚。‎ 有时阿嬷好像什么都明白。‎ ‎“你放心去做事,我好乖的,你不用心急挂记我,我也不心急。”那天早晨阿嬷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忽地抬头笑笑。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 看得出来,阿嬷紧张,一路上手紧紧抓住布包。到了康乐院,要她在大堂长椅上等,莹去办手续,她忙举起手说:“拜拜,拜拜。”‎ 莹笑道:“阿嬷,我还没走呢。”‎ 关于白菜的问题,莹和司务主任有了争吵。‎ ‎“我阿嬷只吃白菜,其它的瓜菜不吃的。”‎ ‎“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品种嘛。”‎ ‎“不吃白菜,她很容易便血。”‎ ‎“那你想怎样?”‎ ‎“能不能给她开个小灶,每天煮一点白菜。”‎ ‎“这么金贵,干吗要送她来这里呢?”‎ 莹生气,还没来态度就这样恶劣,怎么放心把人托付给他。走出前廊,远远看见阿嬷,孤零零地在椅子上打盹,佝偻着肩,下颌瘪瘪地垂在胸口,抓着布袋的枯手缀着暗斑。原来阿嬷已经那么老了。‎ 别骗自己了,她还能活几年呢。把她放在这里,这半年里她没了怎么办?什么能够弥补?想起幼时,父母早亡,阿嬷就如同亲生爹娘,台风夜步行十几公里为她找牛奶;她感冒,鼻塞喘不过气,是阿嬷用口吸出她的鼻涕;走到哪里她都牵着阿嬷的手,一直牵着,从很小长到很大。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阿嬷。‎ 她擦眼睛,躲在转角擦了一遍又一遍。‎ ‎“阿嬷。”莹扶住老人的肩。‎ 阿嬷醒觉,以为她要走,连忙举起手说:“拜拜。”‎ 莹牵着她的手说:“这里不好玩,我们一同回家。”‎ 阿峰还是走了。‎ 莹也知道,总有一场伤心的,但阿嬷只有一个。‎ 可在回家的车上,却不禁一路地掉泪。‎ 还好能在阿嬷面前装出笑来。“阿嬷,我回来啰!猜猜我买了什么菜?”‎ ‎“猪肉、白菜,嗯,玫瑰花。”‎ ‎“嘻嘻,对了一半。”她一副调皮轻松的样子,“没有玫瑰花啰!”‎ 装得很辛苦啊,炒菜的时候,她忍很久才抽一下鼻子,装作擦汗去擦眼泪,一直不敢回头。‎ 吃饭的时候,阿嬷从身边捧出一只碟子:“乖孙,不用流眼泪哦,阿嬷给好多个‘中意你’,好多好多。”‎ 莹低头看去,白色的瓷碟里,盛满一朵朵头脸上仰的小白菜根,那些齐齐切剪的白菜根,像一层层晶 莹洁白的苞,瓣瓣曲折婉转,好生生地拥簇着一点翠绿的芯,看上去,竟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 ‎ ‎(文字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莹放弃个人爱情而选择亲情,阿嬷选择面对孤寂而让莹追求爱情,小说塑造了祖孙二人坚守传统美德的鲜明形象,具有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意义。‎ B. 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一个既忠于爱情又孝敬老人的新时代女孩形象,具有弘扬中华美德的作用。‎ C. 大伯和三姑没有真正尽到赡养义务,文章借此委婉地批评了社会上子女逃避赡养责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D. 小说借赡养老人的故事,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生活和精神的关注,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时代的中国,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 ‎12. 文中两处画横线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⑴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 ‎⑵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13. 请概括莹的形象特点。‎ ‎14. 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 ‎【答案】11. B 12. ⑴表现了莹对阿嬷的体贴、爱怜以及对祖孙二人间亲昵关系的享受、惬意的心理。‎ ‎⑵ 表现了莹将要离开阿嬷时的依依不舍、牵挂担忧与愧疚不安的复杂心理。 ‎ ‎13. ①温柔多情②孝顺善良③善解人意④有牺牲精神⑤有责任担当。 ‎ ‎14. ①白菜、玫瑰自然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小说分别以白菜、玫瑰设置亲情、爱情两条线索,展开故事,题目有提示概括小说情节的作用;③莹为了阿嬷选择白菜、放弃玫瑰,阿嬷将平凡的白菜制作成宽慰失恋孙女的高雅玫瑰,白菜玫瑰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凝聚着感人的情感力量;④白菜玫瑰将莹置于亲情爱情的两难选择中,内涵丰富,发人深思,有助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主题。‎ ‎【解析】‎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小说运用了……肖像……成功地刻画出一个既忠于爱情又孝敬老人的新时代女孩形象”有误,文中对莹的刻画,没有肖像描写。‎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概括莹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人物形象。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文中对阿嬷的照顾表明了她的孝顺,没有强求大伯、三姑照顾阿嬷,表现她的善良、善解人意、有担当,最终选择留下表现她的牺牲精神、有责任心。‎ 点睛: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比如本文中对于“莹”的言行举止的描写,有对莹的语言的描写,也有对动作神态的描写;找出这些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本文中“白菜”是阿嬷必不可少的食品,象征的是亲情,“玫瑰”象征爱情,分析标题作用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 点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语言文字运用 ‎15.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苏丹的选手赵之行脱颖而出,夺得本届“汉语桥”比赛的总冠军,并荣获“汉语之星”的称号。‎ ‎②口口相传的语言早已在千年的翻云覆雨中变了味道,而汉字却肩负起贯通古今的使命。可以说,汉字就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 ‎③在一些城市,行人和非机动车扎堆闯红灯仍蔚然成风,但由于取证困难,交警部门的管理和处罚往往无从下手。‎ ‎④高考语文试题的选文标准,从主题立意的角度来看,所选文章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阐释空间,而不能一览无余,过于清晰明确。‎ ‎⑤分析《战狼2》的成功之处,最吸引观众的当属影片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中影片中出现的国酒茅台和北京吉普车桥段,最为观众津津乐道。‎ ‎⑥昨天,我在大街上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萍水相逢,回想当年,感慨良多。‎ A. ②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一般指好的风气。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相遇。‎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B. 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氨等配置而成。‎ C. 古诗词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对诗歌的正确认识。是把古诗词视为一种教学内容,还是一个审美世界,这关系着教学的方向和境界。‎ D. 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的辉煌成果,不仅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答案】D ‎ ‎ ‎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放纵未成年人的任性,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一位面对“熊孩子”唯唯诺诺的老师,绝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把老师当作服务业者,以某种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来构建师生关系,会严重消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秩序与权威,从而在根本上瓦解教学中的指导与服从。‎ A. 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管教不仅是责任所在,而且是行使权力。‎ B. 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管教不是行使权力,而是责任所在。‎ C. 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管教不仅是行使权力,而且是责任所在。‎ D. 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管教不是责任所在,而是行使权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补写的内容强调的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管教问题。“行使权力”“责任所在”两个方面不是二者取一的关系,因此不能使用“不是……而是”这样的关联词。“不仅是……而且是”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依据后文,可知“行使权力”是老师的基本功能,“责任所在”是进一步的职业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春节,小李给老师拜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B. 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作精神,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一定会有进步的。”‎ C. 家里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D. 我收到昔日好友的来信,他在信中问候说:“家严身体安康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高足”是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用来形容白己不合语境。C.“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D.“家严”意为自己的父亲。‎ ‎19. 下面是某单位“迎春联谊”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 个字。‎ ‎【答案】19、 本次“迎春联谊”活动计划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室内活动首先由领导致辞,然后自由选择参加棋牌、品茗或乒羽活动。室外活动是在农庄垂钓和采摘蔬果,晚上在烧烤场开篝火晚会。‎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图表提供的信息,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作答。表述时,可从最下层的“迎春联谊”开始,其次表述“室内”“室外”的活动内容,最后表述最上层的那些具体内容。内容全面,思路清晰,准确连贯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的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若不能彻底控制雾碰,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①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末必就是根除雾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彻底控制雾霾未必就能吸纳得了优秀人才〔或“吸纳优秀人才未必要彻底控制雾霾〕。 (2). ③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也未必单靠控制雾霾。‎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部分,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作文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一个人都有“面对”的经历,如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面对自然、面对拥有、面对荣誉、面对嘲笑、面对诱惑、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面对挑战、面对灾难、面对倒地的老人……‎ 在“面对”上述某种情况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态度和思考,或清醒、或困惑、或果断、或迟疑、或犹豫、或比较、或逃避、或权衡……‎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答案】面对挫折 大海因为有了狂风的袭击,才显示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它把狂风化成了朵朵浪花,给人们带来美丽;苍鹰因为有了暴风雨的洗礼,才展示出它坚强的毅力,它把暴风雨化成了它搏击风雨的翅膀,带给自己矫健的英姿;人生因为有了失败与挫折的光临,才真正诠释了它的意义。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在人生路上亮出自己?‎ 在狂风面前,大海选择了化痛苦为浪花,才不致自己成为狂风的俘虏;在暴风雨面前,苍鹰选择了化痛苦为磨练,才不致在风暴中葬送自己;在人生中,我们应当选择怎样去面对困难与挫折,才不致在痛苦中丧失自己?‎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神话:西西弗斯被天神宙斯惩罚,推一块石头上山,可每当快推到山顶时,石头就会返回山脚,西西弗斯又要重新将它推回去。日复一日西西弗斯没有痛苦地面对,相反他却越挫越勇,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磨练自己的毅力,最后宙斯被他的精神感动,饶恕了他。‎ 失败是人生路上的十字路口,一边通向光明,另一边却通向了无尽的黑暗。如果你永远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无法自拔,那么你也就选择了黑暗的尽头,爬起来,用你的双手掐住大地的脉搏,支撑自己站起来,拍掉身上的尘土,走向属于你的光明的明天。‎ 痛苦不能解决问题,在挫折与失败面前痛哭、悔恨、怨天尤人这不是我们青年学生、血气方刚的健儿的做法;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去寻找真正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战胜困难,从失败与挫折中接受教训,为以后的路铺垫。‎ 记得泰戈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痛哭时,你便错过了满天繁星。也许在你为一次不起眼的失败而悔恨时,你便错过了拼搏的另一个机会。‎ 人生就像一个攀山的过程,在你到达山顶前,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险。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拥有的是一颗热血沸腾、勇于尝试的心;我们拥有的是一份不怕失败,勇于面对痛苦的勇气。当你踏着一路的坎坷,一路的泥泞走上山顶的那一刻,往昔的痛又算什么?‎ 面对困难,用百分百的勇气与智慧战胜它,用乐观与不服输的精神压倒它,努力向上,到达属于你的辉煌顶点,用努力与汗水去浇开一路鲜花。‎ ‎【解析】试题分析:文题材料共两段,围绕“面对”展开,一是给我们提示了“面对”的种种经历,二是给我们提示了“面对”某种情况时的态度与思考种种,这些“面对”的经历和态度,有的是我们曾经经历过和拥有过的,有的是正在面对和思考的,有的是将来可能遭遇的。“面对”的情况很多,可以是你经历过的,也可是他人经历过的,正因如此,我们不会无话可说。可以说,本题写作范围很广,角度很多,如“微笑面对生活”“积极面对人生”“乐观面对挫折”“坦然面对失败”“面对拥有,我们需要珍惜”“面对障碍,我们勇敢跨越”等等。‎ 点睛:本题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避免“面对”多而杂。写作的切入点多是好事,但容易犯多而杂的错误,即一篇文章同时写多个“面对”的经历,这样的文章就会泛而浅,建议选取某一点来写,写深写透,比如选择“面对拥有”就不要再去写“面对挫折”“面对成功”了,围绕“面对拥有”写出你的思考、感悟即可。‎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