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纲展示 考情分析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科合格性考试说明》中对此知识点的要
求是“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
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
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次为 B:理解;C:分析综合。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判断选出
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或与其他三
项不同的一项;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学生
运用修辞的能力。
[学考真题试做]
1.(2019 年 1 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只花猫卧在母亲身边,表现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他们的气质是那样
的淳朴。
③争吵几句后,年轻的双簧管和风韵犹存的女大提琴竟扭打起来了。
A.拟人 反复 拟人 B.比喻 反复 拟人
C.拟人 排比 借代 D.比喻 排比 借代
C [①花猫“两耳不闻窗外事”,赋予猫人的情感,是拟人句。②“他们的……”,
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连用构成排比句。③用乐器“双簧管”和“大提琴”借代人。]
2.(2018 年 1 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职业所贡献的就业率会像以前那么高吗?答案是否定的。
②昆曲《牡丹亭》的舞台上,长长的水袖仿佛成了连通心意的鹊桥。
③唯有卡瓦格博这座 6 740 米的山峰仍然保持着她的圣洁,拒绝人类的染指。
A.设问 拟人 比喻 B.反问 比喻 拟人
C.设问 比喻 拟人 D.反问 拟人 比喻
C [①有问有答,是设问句。②将“长长的水袖”比喻成“连通心意的鹊
桥”,是比喻句。③“圣洁”“拒绝”赋予了卡瓦格博山峰人的感情,是拟人句。]
[解题技法指导]
解答“客观型判断选择题”,就是判断有关修辞手法的使用或其表达作用的分
析是否恰当。要求考生能够透彻了解“课标”所列九种修辞手法,以及教材中常
见的修辞格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
1.明确各类修辞效果,明辨易混淆的修辞格
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及易混淆修辞格的区别,是用好修辞格的前提。
修辞格中的比喻与比拟、借喻与借代等修辞手法容易混淆,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
意区分。如:
(1)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2)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1)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祥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属比喻。
(2)“月亮”“星星”本是非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
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2.根据语境确定修辞格
某种修辞格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乃至全文的中心紧密相连的,修辞往
往是上下文文意的延伸或含蓄表达,解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文意、联系修辞句
的客观语境。如:
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明星。
这个句子中的“好像”表比较,不是比喻句,所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附: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
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
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比喻
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例句: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比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
塘月色》)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是(比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喻体)。
例句: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冰心《荷叶
母亲》)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喑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即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
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
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
即为通感。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
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
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借物喻人)。例句:
a.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b.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a.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b.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
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
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
物来代替。借代种类: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专
名代泛称。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特征代本体。即用本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句: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去……(鲁迅《故
乡》)
(3)具体代抽象。
例句:南国烽烟正十年。(陈毅《梅岭三章》)
(4)工具代本体。
例句:等到惊蛰——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刘绍
棠《榆钱饭》)
(5)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句: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
次讲演》)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
的一种修辞手法。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从时间上进行夸张,把本来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在先出现的事物
之前,或者说成两者同时出现,即在时间上总是把后出现的事物抢前一步。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
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
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个感情的修
辞格。
例句: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8.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
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9.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
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当堂即时训练]
1.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C [A 项,“尘网”是比喻束缚人的官场。B 项,“青云梯”是形容天姥山山
路之高,如深入云端的梯子。C 项,“丝竹”借代音乐。D 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2.下列加点的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心者如能在散文大家的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登堂入...
室.,必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B.由于这段时间老板去国外出差了,小李暂时掌管公司事务,“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他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C.五河村的村民们穷怕了,个个都在做着发财的梦,于是“病急乱投医.....”,
干起了蔬菜大棚生意,最终由于乱施肥而亏得血本无归。
D.每到春节,在外打工的姑娘小伙子们回到村里,最怕见到的就是那些七大..
姑八大姨....,她们上门来就一件事,那就是帮着张罗对象,相亲,相亲,相亲。
D [A 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
平。此处运用的是比喻修辞。B 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比喻没有强手,
则平庸者称雄。含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此处运用的也是比喻修辞。C 项,病急乱
投医:病情危急时,乱请医生医治。比喻事情危急时盲目地采取措施。此处运用
的也是比喻修辞。D 项,七大姑八大姨:表示多、乱、杂,泛指一般的亲属,运
用的是借代修辞。]
3.下列各句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
①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
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②在公演完自我介绍环节,她突然表示要为粉丝再清唱一遍。结果这一清唱,
唱出了一个大型车祸现场!
③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
尽其力,形成合力,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④山谷轻轻推开燠热的晚云与水汽,适时让蝉声鸟声浮上来,次第溶化在迷
幻的暮色中。山里的黄昏,竟不是想象中那样宁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B [本题所给句子中,①“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②“车祸现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门前雪”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④“山谷轻轻推开燠热的晚云与水汽”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故选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
B.溪水绕着山头缓缓地流着,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玉带系在山腰上。
C.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D.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D [D 项,拟人。其他三项均为比喻。]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夸张)
B.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比喻)
C.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拟人)
D.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
速奏。(比拟)
D [D 项,应是“通感”。]
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在信中,我这样叙述:“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D [A、B、C 三项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D 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过了三个月,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
D.我觉得,松针或者海绵似的柔草铺就的葱郁的地毯,比豪华奢侈的波斯小
地毯更受欢迎。
A [A 项,运用借代,“三道头”是人物的标志性特征,此句用来代指人
物。B、C、D 三项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1.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
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
说。
C.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
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D.“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
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
C [A 项,“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副刊比作文艺摇篮。B 项,“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把经济失衡的情况比作泡沫。C 项,“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
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D 项,“冲决藩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封建
制度比作藩篱。]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打迟
了,敌人已集中制止,变为啃硬骨头。
B.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 18 年的是因为阿里有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如果
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赚钱,那就只是一部赚钱的机器。
C.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了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
学生们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D.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 2.5 亿美元。
之后,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C [A 项,将艰巨的进攻任务比作硬骨头。B 项,将公司比作机器。C 项,
将商铺当动物来写,属比拟中的拟物。D 项,将健康状况不佳比作亮红灯。]
3.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②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③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
④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A.排比 夸张 夸张 比喻
B.排比 反问 夸张 引用
C.对偶 反问 反问 引用
D.对偶 夸张 反问 比喻
B [①句中“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构成排比,可以排除 C、D
两项;②句是个问句,根据前面的否定词“不”可知是反问,可以排除 A 项。]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置身江南,漫步在光滑如镜的青石板上,江南的柔情就在你的脚下。
B.在阴雨天里,雨滴落在青黑的瓦上,绽开了瓣儿,像是慢镜头,格外柔美。
C.独自醉眼看光景时明时暗,感觉自己就是泡在酒糟里,浑身没有一点儿力
气,轻盈得似要飘起来一般。
D.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
C [C 项是用联想和想象,引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
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
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D [D 项是自问自答,因此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而不是反问。]
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州风骨,长吉清才。(对偶)
B.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
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问)
C.仔细看,才知道那是花中颜色最浅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比喻)
D.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反复)
C [应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7.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夜来香与月桂花,低声交谈,交换着制造香氛的秘诀。(拟人)
B.(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拟人)
C.只是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拟人、排比)
D.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比喻)
B [应是比喻。]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B.这景色还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图。
C.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D.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鲜润呀。
D [选项是用联想。]
9.下列句子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
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
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B [“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反动文人。]
10.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
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B.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C.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
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
D.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
C [C 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11.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挂的风筝轴。
B.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
毡子。
C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选择题。题干明确告诉有一项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
三项不同,即这题中有三项属于同一类修辞手法,所以一般采用排除法即可正确
作答。本题中,A 句是暗喻,本体是“家”,喻体是“风筝轴”;B 句是明喻,
本体是“父亲”,喻体是“弓”;D 句是借喻,本体没出现,但结合句子可分析
出本体是“原野”,喻体是“大毡子”;C 句是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