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请考生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已,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爱屋及乌,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他理想的栖居之所。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性因素,倘若换成南坝西沟北陂之类,处境艰难且长期有躬耕心愿的苏轼也会前往耕种,但是否能像在东坡躬耕这样干劲十足、意兴盎然,还真得打个问号。因此,文化机缘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摘编自王兆鹏、陈朝鲜《论苏轼躬耕东坡的原因和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人,再加上食口众多,苏轼生存生活处境艰难。
B. 通过躬耕手段来缓解饥寒之忧是曾经“阔绰”的苏轼被贬官黄州后的一个想法。
C. 孟子农耕理想以及田园诗人陶洲明的归隐追求是苏轼躬耕夙愿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D. 马梦得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便把东坡之地赠予了苏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为了论证苏轼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低下,借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加以佐证。
B. 文章引用《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中诗句的目的是阐明苏轼早有归隐夙愿。
C. 文章借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阐明了苏轼的归隐躬耕有着特定文化因素的影响。
D. 文章从苏轼的处境、追求以及与白居易的文化机缘等三个方面阐释其“躬耕”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艰难,但他随遇而安,田园耕读生活也让他获得了精神力量,变得积极乐观。
B. 苏轼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对待,所以说在苏轼心中,陶渊明比白居易地位更高。
C. 在经世济民的追求与遭贬经历上,苏轼与白居易更接近,与陶渊明的距离稍远。
D. 苏轼躬耕的地方叫“东坡”,和白居易曾经经营的地方同名,这促使他安心躬耕。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人,历来众说纷纭”,也就是说本文的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且团练副使并非加官,原文说的是“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
C项,“最主要原因”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提到了苏轼诗歌中化用孟子的“五亩之宅”,但并没有表明“主要原因”。
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强加因果,马梦得为苏轼谋得“东坡”之地的原因并不是“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而是如原文中说的“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二是“马梦得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为了论证苏轼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低下”的说法错误,作者引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结论是为了证明苏轼收入的微薄以及处境的艰难。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在苏轼心中,陶渊明比白居易地位更高”的说法无中生有。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政府控制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并一直在指导他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署大规模5G测试网络。投资分析师克里斯·莱恩表示:“中国运营商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执行政府政策,而全球大多数电信公司试国平衡竞争因素,因此自然会放慢投资步伐。”
中国政府还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5G频谱。与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运营商相比,这种安排要宽松得多,在这些国家,运营商要向监管机构支付数十亿美元,以获得使用频谱碎片的权利。
为中国移动运营商建设基础设施的中国塔公司表示,在政府分配频谱后的3年内,该公司将有望实现5G覆盖中国的目标。在美国,这一进程可能会慢得多,因为需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
诺基亚全球5G技术开发主管迈克·墨菲表示,中国运营商将主要使用与3G和4G类似的频段,这将使他们能够利用一些现有的基站。但在美国,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计划使用一种高频频段,这种频段的信号传输距离较短,所需的基站数量是4G的3至4倍。运营商需要与每个城市就安装这些站点的合同进行谈判,一些城市已经发出了抵制的信号。
(摘编自《中国为何在5G领域遥遥领先》)
材料二:
5G的“领跑”优势来之不易,凝聚着中国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以中兴通讯为例,2013年至2017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达563.1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约12%。2018年1月至9月,研发投入为85.26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5%。
专利数字更为直观。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兴通讯专利累计超过7.3万件,全球授权专利累计超过3.5万件,其中5G专利申请超过3 000件。
中兴通讯研发的业界首个基于AI的5G网络切片商运营系统,实现切片敏捷部署、智能分析和快速自愈,极大地简化5G网络运营,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建网成本降低约20%。
截至2019年2月底,中兴通讯已与全球30家运营商展开5G合作。
(摘编自《5G争夺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
4月2日,在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深度诠释了“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观点,他通过实际案例对“5G改变社会”进行了阐述。
5G可以实现4K超高清直播。1月13日,通过中国移动的5G试验网络,相关人员成功将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清信号回传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机房,实现了我国首次5G网络4K传输。
5G可以实现VR远程实时教学。中国移动通过VR将成都一个小学和四川凉山一个小学实时连接,经过5G传输,实现了“两个学校的孩子们坐在不同教室,进行同一场教学”。
5G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手术。3月16日,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
5G可以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比如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此外,5G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李跃认为,5G既是一个高速率低时延的移动网,又是一个可以为各行各业服务的专用网,5G的发展将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摘编自《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5G发展将为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材料四:
在5日闭幕的2019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受关注。不过,一些业界人士也提出了这种新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
德国凤凰接触器公司通信软件研发负责人弗兰克·哈克梅尔在“工博会”上说,随着无线网络从消费领域扩展到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需要更加重视5G时代的网络安全,而网络运营商应该负起更大责任。
此外,也正是由于5G
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要相应提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载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
克普克说,虽然5G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这些因素都增加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不过,对于5G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业界专家总体仍持乐观态度。德国博世公司通信和网络技术部负责人安德烈亚斯·米勒认为,这些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新技术的问题总是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解决,而且全球业界已经有不少抵御网络风险的传统方法和安全机制。
(摘编自《工业领域的5G之路仍存挑战》)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获得政府分配的5G频谱后,中国移动运营商将使用类似3G和4G的频段,利用现有的-一些基站,加快5G覆盖中国的进程。
B. 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兴通讯2013年至2018年9月间在研发上投入接近650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10%以上,且高投入使其获得了大量专利。
C. 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清信号回传,成都与凉山小学远程实时教学等,表明5G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改变了社会。
D. 5G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体制下,5G的推进得到了政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大力支持,这使中国在5G领域遥遥领先,这是国外一些运营 商很难做到的。
B. 5G争夺战让中国相关企业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我国的有些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C. 相对于4G重在关注人民的生活,5G在关注民生的同时,关注的更多的是社会层面的发展,服务于各行各业,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D. 5G技术要想在工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需在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以及建设、维护成本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业生产。
6. 联系材料,分析中国5G的发展有哪些优势。
【答案】4. C 5. D
6. ①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一直在指导中国移动运营商部署大规模5G测试网络,并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5G频谱。
②基础建设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搭建快,且中国运营商能使用一些现有的基站,便于5G的普及。
③中国企业坚持创新。中国企业大规模投资研发5G相关技术,坚持研发与创新,获得了多项专利。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张冠李戴,“表明5G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改变了社会”错误。5G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特点应体现在“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方面,而“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清信号回传,成都与凉山小学远程实时教学等”应是表明5G具有网络传输信号更清晰、传输速度更快的特点。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D项,结合材料四内容分析,无中生有,“保密性”于文无据。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筛选、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根据材料一第1段“中国政府……一直在指导他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署大规模5G测试网络”和第2段“中国政府还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5G频谱”,可以概括出中国的5G发展具有政府的保障。根据材料第3段“ 为中国移动运营商……实现5G覆盖中国的目标”和第4段“他们能够利用一些现有的基站”,可以总结出中国的基础建设条件好的优势。根据材料二第2段“以中兴通讯为例,2013年至2017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达563.1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约12%”和第3段“专利数字更为直观……”可以概括为中国企业坚持研发与创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胡先生
程宪涛
张大躬着身子,冲着胡先生居住的草屋,抖抖地喊道:“胡先生在家没?”
张大手里拎着一把韭菜,韭菜用润湿的稻草扎着。在东北,讲究吃头刀韭菜。开春儿的时候,经过一冬的孕育升华,韭菜吸纳土地精华,别有清香自然的味道,无论是下锅炒菜,还是包饺子吃,都鲜嫩可口。
片刻间,张大听见了胡先生的声音。他推开嘎吱作响的木门,小心翼翼地踏进草屋门槛,静静地立定,一时间不知所措。屋里有三五个荷枪的伪军。胡先生站在书案前,对面是伪军大队长。胡先生提着蘸饱墨汁的狼毫,似乎正在酝酿情绪。他面前书案上是一摞银圆。
所有的目光聚焦在张大身上,张大瞬间紧张起来。
胡先生看一眼张大,瞥到了手里的韭菜,道:“张大,有事?”
胡先生是城中一面旗帜,饱读诗书,学富五车,通晓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他一身灰布长袍翩翩儒雅,于商贾之中,多一份淡定;于戎装之中,多一份雅致;于平民之中,多一份儒气。胡先生擅长书画,文字渗透先生秉性。胡先生善饮高粱烧酒,每饮必定酩酊大醉,每每醉中喜提笔肆意狂草,龙飞凤舞极富情趣。遇知己墨宝随意奉送,话不投机或厌恶者,千金难求一字一句。
“九一八”之后,胡先生拒绝伪政府邀请,一身干净归家赋闲,耕作两亩荒田度日,过着不闻窗外事的清净日子。
张大终于想起来此目的,赶紧拎起韭菜示意,道:“噢,胡先生,明儿是我爹生日,老人家八十三了,麻烦先生写一字,挂墙上图个吉利。”
胡先生道:“来得真是巧,大队长同来求字,明儿是日本驻军长官叫啥来着?”
伪大队长接过话头,道:“井上司令官的生日,刚好一块儿写了。”胡先生接过韭菜,道:“这是润资吗?”
张大听不懂先生的话,木头一样愣怔一旁,胡先生把韭菜置银圆旁,静静地站立片刻,酝酿了片刻情绪,提起狼毫龙飞凤舞,在宣纸上挥洒“寿”字。
两张宣纸“寿”字不同,一个“寿”字瘦长,一个“寿”字扁短。
胡先生拿起瘦长字字幅,递给张大道:“祝老人家福如东海!”又拿起扁短字的字幅,交与伪军队长道:“这是敬井上司令的字。”
伪军队长疑虑道:胡先生,同是‘寿’字,“为啥俩字不同?”
胡先生笑道:“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藏有许多意蕴,书法同字求异变化,一时半会儿说不清,回去慢慢体会吧。”
伪军队长道:“俺是一个军人,尊重读书人,回去俺要装裱,送给井上司令官。他是一个中国通,稀罕满洲国东西,这是不同寻常的礼物,井上司令官保管稀罕。 ”
张大拿着胡先生写的“寿”字回到家里,一脸郁闷。老爹问:“胡先生没有给写字?”张大说:“给写了,日本人给他的是大洋,咱送一把韭菜,胡先生给写的字也不一样,读书人也稀罕钱。”老人问:“咋,日本人的字多?”张大道:“都是同一个字,形状不一样,肯定有说道。”
老人听了儿子的描述,笑了,道:“胡先生到底是有学问的人,骨子里透着刚强,这里面可有意思,给咱的是祝福,长寿;给小鬼子是咒语,短寿!”
张大道:“俺真是一个粗人,真是白活了,这道道都不懂。”
第二天晚上,张大家一场大火,老人没有被救出。有人看见伪军队长,还有几个伪军在张大家附近游荡。胡先生听说后大哭,捶胸号啕,道:“是俺害了你啊!俺也是一介书生,意气用事,舞文弄墨顶个屁用啊!”
胡先生安顿了家眷,街面不见了踪影。
一年后,抗联队伍出了个胡大刀,一柄鬼头大刀纵横飞舞,让日伪军闻风丧胆,有伪军下咒语:哪个说瞎话,出门遇到胡大刀。
胡大刀就是胡先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给咱的是祝福,长寿;给小鬼子的是咒语,短寿”,两个“寿”字的不同寓意由张老先生来点破,可见他与胡先生有着颇深的交情。
B. 小说人物形象鲜明,作者除形象化地叙述故事外,还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C. 小说以“胡先生”为题,是因为胡先生既是小说描写的核心人物,又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线索,同时还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
D. 伪军队长一把火烧了张大的家,还烧死了张老先生,作者却没有写伪军队长如何处置胡先生,这样安排为胡先生的活动预留了空间。
8. 胡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9. 小说结尾写胡先生参加抗联,变成了威名远扬的胡大刀,请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7. A 8. ①热爱祖国,勇敢威武;②儒雅淡定 ,内心刚强;③富于智慧,字寓褒贬;B.饱读诗书,学富五车。
9. ①情节:胡先生最终参加抗联进行抗日,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使得情节更加完善,故事更加曲折,提升了文章抗战救国得主旨思想。②人物:参加抗联,使这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更加丰满。参加抗联并成为“让日伪军闻风丧胆”的英雄,使得这个儒雅的知识分子有了勇威之气,突出了他的爱国思想。③主题:胡先生参加抗联,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意蕴。侵略者及其爪牙的恶行使得翩翩儒雅的胡先生成为胡大刀,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行的揭露和对以胡先生为代表的英勇抗战的勇士的赞扬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可见他与胡先生有着颇深的交情”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从小说中的现有信息无法推知这一点。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概括胡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胡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可根据文章中对胡先生的介绍,和胡先生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概括。文章第六段介绍“胡先生是城中一面旗帜,饱读诗书,学富五车,通晓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他一身灰布长袍翩翩儒雅,于商贾之中,多一份淡定;于戎装之中,多一份雅致;于平民之中,多一份儒气。胡先生擅长书画,文字渗透先生秉性……”,可见胡先生报读诗书,学富五车;儒雅淡定,内心刚强。“‘九一八’之后,胡先生拒绝伪政府邀请,一身干净归家赋闲,耕作两亩荒田度日,过着不闻窗外事的清净日子”“胡先生安顿了家眷,街面不见了踪影。一年后,抗联队伍出了个胡大刀,一柄鬼头大刀纵横飞舞,让日伪军闻风丧胆,有伪军下咒语:哪个说瞎话,出门遇到胡大刀。胡大刀就是胡先生”,可见其热爱祖国,勇敢威武。还有他写给张大和伪军的两幅不同的“寿”字,内涵意蕴“给咱的是祝福,长寿;给小鬼子是咒语,短寿”,可见胡先生富有智慧,字寓褒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结尾情节作用能力。答题时要先明确情节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从其与上下情节关系上、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主题表达上以及给读者感受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本题要求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写胡先生参加抗联,变成了威名远扬的胡大刀的作用。题干已经明确分析小说结尾情节作用的角度——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结尾部分写胡先生参加抗联,变成了威名远扬的胡大刀,内容上主要突出胡先生的爱国爱民(或者说热爱同胞)的思想,结尾的这个情节使胡先生这个爱国知识分子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意蕴,日本侵略者及其爪牙的罪恶行径——为了一幅“寿”字放火烧了张大家,使张大的爹丧生,也让胡先生痛苦后悔——胡先生听说后大哭,捶胸号啕,道:“是俺害了你啊!俺也是一介书生,意气用事,舞文弄墨顶个屁用啊!”逼迫儒雅的胡先生变成了胡大刀,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行的揭露和对以胡先生为代表的英勇抗战的勇士的赞扬之情。结构上主要考虑尾段的作用——照应文章开头(题目);首尾呼应等。本题分析尾段与前文的关系,胡先生由憎恨日本侵略者,通过写“寿”字寓意来表达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到最终参加抗联进行抗日,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使得情节更加完整。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题干要求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表达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有: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4)读者感受上可以考虑其艺术性特点及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选自贾谊《过秦论》)
10.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B.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D.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1. 下列对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连衡:“连横”,秦国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
B. 汉中:位于陕西省,古称梁州、南郑、天汉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C. 敲扑:古代的一种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这里代指民间
12.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秦孝公任用商鞅后,秦由弱变强,后经秦国几代君主的发展,秦国实力更加雄厚,导致秦国和列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后九国联合对抗秦国,为秦所败。
B. 始皇即位,独揽权力,野心勃勃,秦国继续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南取百越之地,北筑万里长城,却匈奴,拒胡人,国势由胜势走向盛势,但其后期采取的一系列暴虐政策为秦国覆亡埋下祸根。
C.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威震诸侯,死了之后,人们依然心存余悸。然而,一群流浪迁徙的下层平民向庞大的秦帝国挑战了,带头人就是陈胜。
D. 本文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了丰富的词藻,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秦国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经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2)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稽查盘问过往行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本句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是完整的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为并列结构,作“之意”的定语,所以应分别在“下”“内”后断句,排除B。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着像卷席子一样卷走天下,像包包裹一样包走九州,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吞并八方荒远之地的意图。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C项,“长的叫敲,短的叫扑”错,应该是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一群流浪迁徙的下层平民”,错,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亡, 丢失;遗,丢失;之,的;困,困顿不堪;
(2)信,可靠的;精卒,精锐的士卒;何,通“呵”,呵斥,稽查盘问。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着像卷席子一样卷走天下,像包包裹一样包走九州,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吞并八方荒远之地的意图。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释:鲲鹏: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远大的志向。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 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 全诗以豪景抒悲情,浩瀚的江河之国,近乎百层高的山城,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图南鲲鹏,诗中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D. 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15. 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等诗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表述错误。尾联写到“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以鲲鹏图南来喻指自己仍然充满豪情壮志,希望能够实现远大志向,匡时救国。感情基调是慷慨豪迈的,并没有漂泊愁苦。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比较两首诗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的情感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我们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从两首诗的题材、背景及诗本身抒情角度、抒情方式等方面去考虑。然后从情感角度逐一表述。如本题,是同一诗人的不同怀古诗的情感,就得从写作背景、所缅怀的对象等方面去考虑情感上的异同点。
本题为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分析本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注意对诗词的整体把握和比较的角度。分析情感,根据课本的内容可知《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
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景物描写寄寓着作者愁苦满怀、壮志难酬之情。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忧虑国运的悲哀之情。《泊岳阳楼下》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 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756年,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寄托着作者漂泊困顿之感。“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从以上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情感的相同点:都通过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表达出杜甫漂泊他乡、老病孤愁、贫穷困顿之感,但同时也有着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情感的不同点:《泊岳阳楼下前两联虽然通过写景衬托出别样的悲怆,寄托着作者漂泊困顿之感,但是下两联“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表现作者在艰难和危险下更加气魄壮大,临危无惧;以鲲鹏自喻,表现远大志向,无可披靡。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作者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久客孤独,悲秋苦病,离乡万里、人在暮年之情,“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登高》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答案】 (1). 连峰去天不盈尺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东船西舫悄无言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已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盈,倚,舫,悄,参,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耳熟能详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 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 ,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 )。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 不倦的创新性“再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流传 另辟蹊径 孜孜 翘足而待
B. 留传 另起炉灶 谆谆 拭目以待
C. 流传 另起炉灶 孜孜 拭目以待
D. 留传 另辟蹊径 谆谆 翘足而待
18.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B.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C. 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D. 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B. 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C. 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D. 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根据“神话传说,历经千年而不衰”说明属于时间或空间的传承、扩散,可知要选“流传”。
第二处,“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前文的“新瓶装旧酒”和后文的“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可知中国动漫不需要“另起炉灶”,而只需要“另辟蹊径”。因本句语境是“不需要”,故用“另起炉灶”。第三处,“孜孜”,形容勤勉;不懈怠;“谆谆”,反复告诫,再三叮咛,形容恳切、耐心教导。此处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再造’”要恳切、有耐心,而重在“勤奋、不懈怠”,故用“孜孜”。第四处,“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翘足而待”,一抬脚的短时间内即可等到,指很快就会实现。此处是说我们对“中国动漫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充满了期待,而不是说很快就能实现,故用“拭目以待”。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体现”与“人物形象”“场景”搭配不当,排除A项和C项;“可以使它”表意不明,因“它”所指不确定而致“谁可以使谁”的语义不明,排除B项;根据事理逻辑,先说展现人物和场景,再总说它是最适合的形式。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
根据后文的“这”字,指代出上文需要填写与“情怀式守护”和“创新性再造”相关的内容,而“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并不是“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排除A项和B项;根据上文“神话传说是国漫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根据下文“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可知,动漫是可以将神话“免费拿来”的,只是不能光“拿来”而不“创新”,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20.近来,武汉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下面是网友创作的对联,已经打乱了顺序,请根据要求从下列10句中的选择6句组成三副对联。要求:只写序号,注意区分上下联。
①援拒冬瘟,何妨我逆行千里。 ②关门谢客,不来不往非无礼。
③灭疫除灾,封路封楼是有情。 ④共抗疫魔,爱心护得三春景。
⑤速清流毒,一意攻坚过险关。 ⑥神州吹号,匡时天使保长安。
⑦武汉封城,济世杏林担大任。 ⑧济医楚老,但愿君安好三春。
⑨ 誓去病魔,全民助力解危局。 ⑩同担使命,全国拧成一股绳。
第一副对联序号:
第二副对联序号:
第三副对联序号:
【答案】②③ 、⑦⑥、⑨⑤、①⑧、④⑩ 一共五组,考生任选三组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要求掌握对联式仿写。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
解答本题需要按照对联词性结构相对的原则选择对句,注意对联上下句语意连贯,注意仄起平收。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②对③,“关门谢客”对“灭疫除灾”,“不来不往非无礼”对“封路封楼是有情”;⑦对⑥,“武汉封城”对“神州吹号”,“济世杏林担大任”对“匡时天使保长安”;⑨对⑤,“誓去病魔”对“速清流毒”,“全民助力解危局”对“一意攻坚过险关”;①对⑧,“援拒冬瘟”对“济医楚老”,“何妨我逆行千里”对“但愿君安好三春”;④对⑩,“共抗疫魔”对“同担使命”,“爱心护得三春景”对“全国拧成一股绳”。由此可以确定答案。
21.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下面是其中的两个节目:
(1)诗朗诵:《蜀道难》 作者:李白表演:高一(6)班
(2)琵琶独奏:《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表演:高一(10)班
请你为主持人在两个节目间设计一段报幕词。(100字左右)
【答案】高一(6)班同学们饱含感情的诗朗诵,让我们跟随李白在雄奇的蜀道历尽艰险;“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接下来的琵琶曲能否让我们共同穿越到唐朝,去感受另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的别样情怀呢?下面欢迎高一(10)班的同学上台表演。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了解每个节目的内容,串词需要承上启下,既要夸赞上一个节目的演出,又要为下一个节目表演埋下伏笔。本题答题时要注意兼顾两个节目的内容以及语言的流畅。《蜀道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大气磅礴,气势宏大。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琵琶行》,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需要点肯定高一(6)班的诗朗诵,然后结合李白、白居易分析,都是盛唐诗人,引出高一(10)班的琵琶独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国贫民弱,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如椽之笔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21世纪,中国国富民强,人们却遭遇了“非典”和“新冠”两次疫病的袭击。假如生活在今天,面对这种情况,鲁迅先生是否应该弃文从医,救治国人病痛的身体?
请从“应该”或“不应该”两种立场选择其一,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笔为剑,破思想顽疾
麻木占据国人灵魂之际,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病毒占领国人身体之际,有人呼吁陆鲁迅先生若在世,应当弃文从医。对此我表示反对。我认为,鲁迅先生依旧应当以笔为剑,破大众思想观念上的顽疾。
医治身,文治心。从2003年到2020年,中国以著称于世界速度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以东方雄狮的姿态傲立于世界舞台上,可面对两次疫病的袭击,无论是非典还是新冠,都同样感到棘手。17年前暴露的问题,到现今依旧存在,国人从非典中走出来,拥有日益强劲的体魄,却难以避免病毒再一次的袭击。“医”可以治身体上的疾病,却无法治疗观念上的“旧疾”。上世纪人们需要鲁迅先生以辛辣的文唤醒灵魂,而现今人们更需要批判的文来认识自身怠慢的态度。
病毒虽恶,人心更毒。鲁迅的《药》中,革命人士蒙受冤屈,无知百姓饮用鲜血,现如今吹哨人李文亮发出防护警告,反被“训斥”,遭受打压。革命烈士白白牺牲,白衣天使被视作死士,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又何曾消失?中国焦急应对疫情时,外媒笑称中国病毒。当灾难没有落到个人的头上,人们往往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袖手旁观是何其狭隘,简直愚蠢透顶!当未感染新冠病毒的留学生走在国外街头受到无辜殴打,当湖北人被写成诗中的“九头鸟”,这世上比病毒更毒的是国内外一部分人狭隘的人心啊!病毒眼中无论白种黄种还是黑种,无论国籍地域,均一视同仁,可不少眼光狭隘的人,目中泛滥着对同类的歧视。我们依然缺少济世救人的悲悯情怀,与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而这些恰好需要像鲁迅先生一般透彻的文人给予提醒。
医在当下,文思将来。一切苦难都会过去,而人们所失去的又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可若这归来的代价是数以万计沉寂于土下的亡灵呢?只活在当下,我们又如何心安理得地感受同胞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的一切?我们只有以诚恳的方式记录今天,承认我们的过失,才对得起那些逝去的人们,并为我们的未来负责,为子子孙孙千秋万代负责。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哦,原来大可不必封城,原来李文亮不必成为烈士,原来漂亮的姑娘们不必在人们的赞扬声中剪去自己的青丝,一夜之间成为英雄……只有做到这一点,赞颂与哀悼,才开始变得有意义。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鲁迅先生依然应当以笔为剑,不断开出治思想观念之疾病的良方!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有明确任务的材料作文。审题时一定要看清是从两种立场中选择其一,必须是“应该”或者“不应该”,观点单一鲜明,切忌模棱两可。一定看清“假如生活在今天,面对这种情况”这个前提,紧扣现实,言之有据,不可脱离条件,泛泛而谈。选择“应该”,那就去彰显医学的价值,赞颂医护人员的奉献,说明治疗患者身体的必要性;选择“不应该”,那就结合新冠疫情,说说治疗大众思念观念的必要性。切忌两端摇摆,因为这样不符合辩论的要求。把握好上述注意事项,就可以结合材料进行立意。具体如下:1.可以认为鲁迅应该弃文从医。当年鲁迅先生正是出于责任和担当,在那个民族救亡时期,为了启蒙民众,唤醒灵魂,才选择“弃医从文”的。而在当下,疫情蔓延,危及生命,出于责任和担当,鲁迅先生定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弃文从医”,重握手术刀,和广大医护工作者一道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相比于精神,当下挽救生命才是第一位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不在,空谈精神思想,岂不是捞明月于流水,建楼阁于空中?俗语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只有生命存在,一切才有意义,离开生命,谈所谓道德理想,岂不是陷入到虚无主义中!2.可以认为鲁迅不应该弃文从医。即使在国富民强的今日,鲁迅先生仍旧不应该弃文从医。文学拯救的是人的思想和灵魂,净化的是人的心灵,呼唤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医生救治的是病人的伤痛和身体,挽救着人的生命。如果一个人的灵魂得不到洗礼,即便拥有健康的体魄、完美的身材,也好比行尸走肉、浑浑噩噩。拥有独立的思想,高尚的灵魂,才会让人民,乃至整个国家走得更加深远。从非典到新冠,人们思想观念还有很多“顽疾”,比如,吃野味,信谣言,不尊重科学却热衷迷信……这些都需要去揭露和鞭挞。因此,依然需要鲁迅先生以笔为剑。而且相比医学上的“麻烦”,这些思想观念的“旧疾”,更难根除,也需要富有战斗性的“斗士”来担当此任,因此,鲁迅先生应该继续奋笔疾书,战斗到底!以上角度,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抓住其中一个角度,重点去写。总之,紧扣材料去写,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可以。
立意:
鲁迅先生不应当“弃文从医”
鲁迅先生应当“弃文从医”
写作素材:
1.首先,鲁迅先生本人曾这样说过:“无论身体多么强健的国民,如若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最终都会变成麻木的看客”, 这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也同样反映了健康的灵魂对国民的重要性。 那么在如今疫情肆虐的情况下,鲁迅先生为什么不应该弃文从医呢?请大家倾听以下疫情期间一些人犯下的令人心寒的错误。防疫期间,仍有人顶风作案,贩卖野生动物,似乎置身事外;大量工厂生产低质量口罩,有些甚至不具备预防效果,以次充好,赚黑心钱,更严重的是这些口罩有一大部分竟然运往疫情高发区武汉等地;有些人得知自己患病之后,竟然破罐子破摔,向医护人员吐口水。这些行为无疑是阴暗人性的爆发。
2.在这种急迫情形下,正需要鲁迅先生这挺身而出,用他们的“匕首”和“投枪”在心灵上刻上正义的铭文,用他们发自内心的充满力量的"呐喊”, 警醒那些正在“彷徨”的人们。人民需要他们,这个时代需要他们。 如果连鲁迅这样的民族英雄、这样的大文豪都弃文从医了,谁来扼住丑恶人性的咽喉?又有谁能在人们心灵深处唱出正义、乐观的绝唱?你们可能认为现在情况紧急,身体急于心灵,先医好身体,待到万事太平之时,人性的丑恶自然会烟消云散了。但是,我告诉你们,结果怡恰相反:一个谎报、一个逃离造成的后果,可能不堪没想!一个带病毒的野味,一个低劣的口罩造成的后果可能不仅仅是危害几个人的生命!这些后果是一个弃文从医的鲁迅先生无法挽回的,甚至大先生可能自己都会因这些麻木的人受到影响。 所以说,鲁迅先生所旨“医人先医心”就算到当今紧急的情形下仍然适用,
3.国富民强,这是物质上的富裕。但精神上又如何呢?中国有十四亿人,巨大的基数也会使我们无法避免少数人的思想跑偏。小到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大到网络攻击者、猖狂“港独”等等。这些少数却往往煽动造势,多次让公众从精神上、心理上受到极大的危害。在“新冠”、“非典”危急之下,他们用谣言掩饰愚钝,用妄加猜测的阴谋论激发矛盾。物质生活富裕了,谁能说思想上完全健康了呢?一旦思想陷入危机,便会雪上加霜。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一般的社会治理,都再添难度。
4.再谈及鲁迅先生,单独讨论他,不是因为他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因为他把事情的背面放大给大众看。他的作用与现在的媒体相像,却又远超之。他会告诉人们去改变现状。鲁迅先生曾在杂文中批判:“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去赞美那几个忠臣”, 浅浅而谈,字字如针。灾难面前,我们如何崇尚英雄?英雄的奉献与牺牲,不单是需后人学习夸赞,它更需要我们反思,鲁迅先生谈的事情,至今仍存。
写作结构: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本文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首先引材料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鲁迅先生依旧应当以笔为剑,破大众思想观念上的顽疾。接着从医治身,文治心;病毒虽恶,人心更毒;医在当下,文思将来三个方面来论述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收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