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3.00 KB
  • 2021-06-03 发布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发展出来,并开始发挥作用。‎ B. 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但文字历史和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很多,哪怕是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也如此。‎ C.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唯有通过考古学才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这几个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B. 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 C. 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 D.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结构全文,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B. 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便能够去了解一些文化,然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C. 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D. 诗意地重建历史要依靠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带伤疤的人  【英】毛姆  正是由于那块伤疤,我一开始便注意到他。那块疤又红又亮,像个大月牙儿,从鬓角直到下巴;不用说,那准是由一次可怕的创伤造成的。总之,在那张圆圆胖胖的、笑容可掬的脸上,竟留下这么一块疤,真叫人不愉快。他的面孔和他粗壮的身躯很不协调,他老是穿一件破旧不堪的外套,一身打扮根本谈不到整洁。每天,他总是在喝鸡尾酒的时间(指下午五时左右)走进危地马拉城的皇宫饭店,慢腾腾地围着酒吧间兜售彩票。 如果说这是他谋生之道的话,十有八九生意是不顺心如意的,因为我始终没看见过有谁买他的彩票。虽然如此,我时不时看到有人请他喝上一杯,而他倒也从不拒绝。他常常迈着摇摆的步态穿梭在桌与桌之间;每逢走到一张桌旁就停下来,满脸堆笑, 念叨着彩票上的号码;要是没有人理睬,他就脸上闪着同样的笑容走开去。我想他多半是有点喝醉了。  一天晚上,我在酒吧和一个朋友饮酒。这时,脸上带伤疤的那个人走了过来。我摇摇头,因为从我来到以后,这已经是第二十次他求我买彩票了。但是,我的朋友却亲热地跟他点点头。  “您好,将军,日子过得如何?”  “还过得去。生意太糟了,说不定会越来越坏哩。”  “您想喝点什么,将军?”  “来一杯白兰地吧。”  ‎ ‎ 他一饮而尽,把杯子放回到柜台上,冲我的朋友点了点头。  “谢谢,再见。” 然后,他转身又向别人推销他的彩票去了。  “是您的朋友?”我问,“他脸上的伤疤真可怕。”  “伤疤没有给他增添美貌,对吗?他是尼加拉瓜来的一个流亡者;可是,他并非一个坏人,我常常给他几个比索。从前,他是个革命党的领袖,要不是因为弹尽粮绝的活,他也许能推翻政府,当上国防部长,不至于在危地马拉卖彩票啦。情况不外乎这样:他们把他俘获了,还有他的参谋。军事法庭对他们进行了审判。您知道,在那些国家里,这类事情处理得相当简单。他被处以死刑,黎明执行。我估计,他在被俘的时候,恐怕就料到自己将会落得什么下场了。他在狱中度过了一夜,还有其他几个人,一共是五个。他们玩纸牌消磨时间,用火柴棍当筹码。天亮了,当士兵到牢房提他们去刑场行刑时,他输的火柴可能比一个有理性的人一生费用的火柴还要多。  “他们被带到监狱的院子里,五个人并排靠墙而立,面向行刑队,半天不见动静,我们那位朋友问负责执行的军官究竟等什么。军官说,有一位统辖政府军队的将领要来参加这次执行,所以他们在恭候他的莅临。  “‘那么我还来得及再抽支香烟。’我们那位朋友说,‘他总是不遵守时间的。’  “但是,没等他点上香烟,那位将军——他叫桑•伊格纳休,喂,顺便问一句,不知您是否认识——就走进了院子,后面跟着典狱长。接着履行了例行仪式,桑•伊格纳休问这几个犯人是否在执行枪决前有什么要求。五个人当中有四人摇了摇头,只有我们那位朋友开了腔。  “‘我有个要求,我想跟我的老婆道声再见。’  “‘好’,将军说,‘我不反对。她在哪儿?’  “‘她在监狱大门口等着哩。’  “‘那顶多不许超过五分钟。’  “‘不会超过五分钟的,将军阁下。’我们那位朋友说。  “‘让他站到那头去。’  “两个士兵过来将他押到指定的位置。一阵刺耳的枪声响过后,四个人倒了下来。我们那位朋友抽完烟,把烟头一掷。  “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女人急三火四地跑进院子。只见她手放在胸口上,突然停住脚,然后发出一声哭喊,伸出双臂,向前扑去。  “‘活见鬼。’将军说。  “女人穿一身黑,头上蒙着一块面纱,脸色苍白。她身材苗条,五官端正,一双大眼睛里闪烁着异常痛苦的光芒。她的模样如此讨人喜爱,以致那些冷漠无情的士兵看见她也不禁惊讶得屏住气息。  “我们那位朋友迈步迎上前去,她一头扎进他的怀里,嚎啕大哭。他们亲吻着,几乎就在同时,他从那褴褛的衣衫里掏出一把匕首——我不知道他是怎么一直保存那把匕首的——一下子刺进她的颈部。鲜血从刺穿的静脉管淌出来,染红了他的衣襟。然后,他用两只胳膊搂住她,再次亲吻她的嘴唇。  “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甚至许多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不过,从其他人口中暴发出一阵恐惧的呼唤。人们跳上前去抓住他,叫他把手松开。要不是那位典狱长扶住了这个女人的话,她准得倒在地上了。她失去了知觉,人们把她轻轻放倒,站在周围望着她,脸上流露出惊愕的神情,我们那位朋友知道 刺中在什么地方,要想止住血那是不可能的了。这时,一直跪在她身旁的典狱长站起来。  “‘她死啦。’他低声地说。  “我们那位朋友为她做了祷告。  “‘你为什么杀死她呢?’将军问。  “‘“因为我爱她。’  “人群中响起一阵叹息声,人们疑惑不解地瞧着这个杀人犯。将军朝着他凝视了片刻,默不作声。  “‘这是一种高尚的举动。’将军最后说,‘我不能处决这样的人。用我的车把他送到边疆去。先生,我向你致敬,这是一个勇敢的人对另一个勇敢的人的公平礼遇。’   “人群中响起一阵欢呼声。典狱长拍拍杀人犯的肩膀,他夹在两个士兵中间,一声不响地向等候着的汽车大踏步走去。  讲到这儿,我的朋友停住口,我沉思了一会儿。‎ ‎“说了半天,那块伤疤是怎么弄的?”我后来问。  “啊,那是因为有一次我开瓶子时,瓶子炸了,划破了他的脸,是一瓶姜汁汽水。”  “我可不喜欢姜汁汽水。”我说。‎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情节上并未围绕“带伤疤的人”脸上的“伤疤”展开,而是以该人物的主要经历为线索组织故事,流放前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B. 作者在小说中善于运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如临枪决前的一夜“带伤疤的人”还“玩纸牌消磨时间”的细节与其作为革命将军的身份相符,此时他对死亡无所畏惧。‎ C. 小说主人公总是微笑,这与他脸上的大伤疤形成强烈反差,微笑既是生活所迫,更表现了主人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乐观生活是作家毛姆在本文努力表达的主题。‎ D. 小说场景安排巧妙,能立体展现人物形象。如酒吧场景中,通过“我”的观察,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表寒酸、生意萧条、生活落魄的彩票兜售者形象。‎ ‎5、小说中“我”和“我的朋友”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对于作者构思的“带伤疤的人”刑场杀妻行为,你认同吗?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步消失。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抢救性保护,过去5年间,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全国有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修缮,70%以上的村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5%增至21%,社会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  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10%,开发尚可的古村落比例不到1%。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基础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还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 ‎(摘编自2017年7月31日中国新闻网《住建部:开发商不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 ‎  材料二:‎ ‎  [注] 我国对古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又名“名录保护”,将传统形态完整、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一个个甄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加以保护。‎ 材料三:‎ ‎  在传统村落开发规划和保护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村落保护的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郁,将传统村落当成“旅游提款机”,忽视了村落固有的文化生态,有导致生态文化灾难的隐患;过分注重村落外表的整齐划一、富丽堂皇和高大上,忽视了村庄“人”的感受,没了原住民,没了原始行业和行当,没了活力和生机。‎ ‎  我省及时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给传统村落保护行为分门别类、设定框架、详细界定、规范约束,给社会大众提供登高望远的观念引领。比如针对村落保护中的过度商业倾向,《条例》强调“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延续性,防止传统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在传统村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对村民所有的建筑物处理作出约定”,提醒人们,村落保护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取真金白银,商业化开发更是为了给保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材料四:‎ ‎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资金问题。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拨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甚至可以说,在一些贫困地区,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谈传统村落保护无疑是奢侈的。‎ ‎  因而,要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就需要对症下药。对于资金的问题,除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之外,各地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乃至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至于意识问题,则需要依靠文化普及,让村民、地方政府都能拥有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2017年8月2日光明网《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大部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的收入得以不断增长。‎ B. 过度商业化倾向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这是一种利益至上的行为,会使传统村落变成单纯的旅游区,失去生机和活力。‎ C. 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村落的建筑、原始行业行当和原住民当中,在保护过程中,应尽量将这些因素保存下来。‎ D. 传统村落的消失,根本原因在于村民的贫困,贫困促使人们外出务工,导致村落“空心”,建设更加落后,最后逐渐消失。‎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用文字和图表形式呈现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文字呈现具体,图表形式直观,各有千秋。‎ B. 材料二中古村落数量变化显示,2000年至2015年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骤减,形势十分严峻,可见,传统村落亟待保护。‎ C. 从材料二看,我国已经开始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国家行动,传统村落名录审批个数逐年递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D. 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了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显示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都结合实例指明了解决方向。‎ ‎9. 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徒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与薛映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文中加点的词语“迁”“徙”“拜”分别表示升职、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除本纪、世家、列传体例外,还有记载历史大事的“表”、典章制度的“书”、经济或风俗的“志”、文学作品的“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道,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古代两种字体,籀是大篆。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几个阶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严惩了萧甲;皇帝赏识他,他得到皇帝赐犀带、御屏记名的赏赐。‎ B.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和薛映被朝廷派去核查拖欠赋税的情况,免除了较多赋税。‎ C.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朝廷下令照办,后来朝廷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D.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5分)‎ ‎(2)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4—15题。(9分)‎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之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裁剪丝帛以写家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标题“客游”‎ 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阶层,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15.同学们初中学过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 ”两句写登天姥山到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耳畔传来的是天鸡的鸣叫声。‎ ‎(2)、《李凭箜篌引》中“ , ”这两句正面写音乐声,时而清脆,时而和缓,时而惨淡,再加上通感手法运用,使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想象丰富,形神兼备。‎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阿房宫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_____________。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_____________。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_____________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 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 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 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D.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20、请观察漫画,补充下面文段中A、B、C、D、E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介绍或分析准确,语言简洁,与语境文字连贯,并适当追求生动。(6分)‎ 漫画的背景是灰霾的天空,林立的高楼,荒芜的土地和____A____。主体是一条鱼,这条鱼____B____,蜷缩在椅子上;它干涩无神的眼球突出来了,____C____;____D____半瓶水。由此可知,这幅漫画的主题是____E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我市某学校发明协会学生负责人王某给株洲电力机车厂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先生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尊敬的刘院士:‎ 您好!‎ 作为当今铁路电力牵引技术研究的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我们协会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我协会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我们协会广大创新思维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敬祝痊安。‎ 株洲*中发明协会 王某 ‎2019年2月10日 ‎(1)将    修改为       ; ‎ ‎(2)将    修改为       ; ‎ ‎(3)将    修改为       ; ‎ ‎(4)将    修改为       ; ‎ ‎(5)将    修改为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作家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干燥,生长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作家不解地问。“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新藤也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问。“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一干,就受不了了。”园主慢慢地说。作家陷入了沉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发展出来,并开始发挥作用。‎ B. 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但文字历史和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很多,哪怕是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也如此。‎ C.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唯有通过考古学才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这几个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B. 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 C. 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 D.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结构全文,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B. 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便能够去了解一些文化,然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C. 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D. 诗意地重建历史要依靠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1.B【解析】A强加因果,书写在人类发展后期才发挥作用不是由文化发展不平衡所致。C“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表述不当,原文仅仅认为“需要参考”,并非“可以消除”。D借助物品时“唯有通过考古学才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表述不当。‎ ‎2.D【解析】“通过物品解读历史现在已经很容易了,因为可以借助诗意的想象”文中没有依据。文章只是说“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并没有说“解读历史已经很容易”。‎ ‎3.A【解析】A项,“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这一推断在文中没有足够的依据,或者说结论不合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带伤疤的人  【英】毛姆  正是由于那块伤疤,我一开始便注意到他。那块疤又红又亮,像个大月牙儿,从鬓角直到下巴;不用说,那准是由一次可怕的创伤造成的。总之,在那张圆圆胖胖的、笑容可掬的脸上,竟留下这么一块疤,真叫人不愉快。他的面孔和他粗壮的身躯很不协调,他老是穿一件破旧不堪的外套,一身打扮根本谈不到整洁。每天,他总是在喝鸡尾酒的时间(指下午五时左右)走进危地马拉城的皇宫饭店,慢腾腾地围着酒吧间兜售彩票。‎ ‎ 如果说这是他谋生之道的话,十有八九生意是不顺心如意的,因为我始终没看见过有谁买他的彩票。虽然如此,我时不时看到有人请他喝上一杯,而他倒也从不拒绝。他常常迈着摇摆的步态穿梭在桌与桌之间;每逢走到一张桌旁就停下来,满脸堆笑, 念叨着彩票上的号码;要是没有人理睬,他就脸上闪着同样的笑容走开去。我想他多半是有点喝醉了。  一天晚上,我在酒吧和一个朋友饮酒。这时,脸上带伤疤的那个人走了过来。我摇摇头,因为从我来到以后,这已经是第二十次他求我买彩票了。但是,我的朋友却亲热地跟他点点头。  “您好,将军,日子过得如何?”  “还过得去。生意太糟了,说不定会越来越坏哩。”  “您想喝点什么,将军?”  “来一杯白兰地吧。”  他一饮而尽,把杯子放回到柜台上,冲我的朋友点了点头。  “谢谢,再见。” 然后,他转身又向别人推销他的彩票去了。  “是您的朋友?”我问,“他脸上的伤疤真可怕。”  “伤疤没有给他增添美貌,对吗?他是尼加拉瓜来的一个流亡者;可是,他并非一个坏人,我常常给他几个比索。从前,他是个革命党的领袖,要不是因为弹尽粮绝的活,他也许能推翻政府,当上国防部长,不至于在危地马拉卖彩票啦。情况不外乎这样:他们把他俘获了,还有他的参谋。军事法庭对他们进行了审判。您知道,在那些国家里,这类事情处理得相当简单。他被处以死刑,黎明执行。我估计,他在被俘的时候,恐怕就料到自己将会落得什么下场了。他在狱中度过了一夜,还有其他几个人,一共是五个。他们玩纸牌消磨时间,用火柴棍当筹码。天亮了,当士兵到牢房提他们去刑场行刑时,他输的火柴可能比一个有理性的人一生费用的火柴还要多。  “他们被带到监狱的院子里,五个人并排靠墙而立,面向行刑队,半天不见动静,我们那位朋友问负责执行的军官究竟等什么。军官说,有一位统辖政府军队的将领要来参加这次执行,所以他们在恭候他的莅临。  “‘那么我还来得及再抽支香烟。’我们那位朋友说,‘他总是不遵守时间的。’  “但是,没等他点上香烟,那位将军——他叫桑•伊格纳休,喂,顺便问一句,不知您是否认识——就走进了院子,后面跟着典狱长。接着履行了例行仪式,桑•伊格纳休问这几个犯人是否在执行枪决前有什么要求。五个人当中有四人摇了摇头,只有我们那位朋友开了腔。  “‘我有个要求,我想跟我的老婆道声再见。’  “‘好’,将军说,‘我不反对。她在哪儿?’  “‘她在监狱大门口等着哩。’  “‘那顶多不许超过五分钟。’  “‘不会超过五分钟的,将军阁下。’我们那位朋友说。  “‘让他站到那头去。’  “两个士兵过来将他押到指定的位置。一阵刺耳的枪声响过后,四个人倒了下来。我们那位朋友抽完烟,把烟头一掷。  “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女人急三火四地跑进院子。只见她手放在胸口上,突然停住脚,然后发出一声哭喊,伸出双臂,向前扑去。  “‘活见鬼。’将军说。  ‎ ‎“女人穿一身黑,头上蒙着一块面纱,脸色苍白。她身材苗条,五官端正,一双大眼睛里闪烁着异常痛苦的光芒。她的模样如此讨人喜爱,以致那些冷漠无情的士兵看见她也不禁惊讶得屏住气息。  “我们那位朋友迈步迎上前去,她一头扎进他的怀里,嚎啕大哭。他们亲吻着,几乎就在同时,他从那褴褛的衣衫里掏出一把匕首——我不知道他是怎么一直保存那把匕首的——一下子刺进她的颈部。鲜血从刺穿的静脉管淌出来,染红了他的衣襟。然后,他用两只胳膊搂住她,再次亲吻她的嘴唇。  “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甚至许多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不过,从其他人口中暴发出一阵恐惧的呼唤。人们跳上前去抓住他,叫他把手松开。要不是那位典狱长扶住了这个女人的话,她准得倒在地上了。她失去了知觉,人们把她轻轻放倒,站在周围望着她,脸上流露出惊愕的神情,我们那位朋友知道刺中在什么地方,要想止住血那是不可能的了。这时,一直跪在她身旁的典狱长站起来。  “‘她死啦。’他低声地说。  “我们那位朋友为她做了祷告。  “‘你为什么杀死她呢?’将军问。  “‘“因为我爱她。’  “人群中响起一阵叹息声,人们疑惑不解地瞧着这个杀人犯。将军朝着他凝视了片刻,默不作声。  “‘这是一种高尚的举动。’将军最后说,‘我不能处决这样的人。用我的车把他送到边疆去。先生,我向你致敬,这是一个勇敢的人对另一个勇敢的人的公平礼遇。’   “人群中响起一阵欢呼声。典狱长拍拍杀人犯的肩膀,他夹在两个士兵中间,一声不响地向等候着的汽车大踏步走去。  讲到这儿,我的朋友停住口,我沉思了一会儿。‎ ‎“说了半天,那块伤疤是怎么弄的?”我后来问。  “啊,那是因为有一次我开瓶子时,瓶子炸了,划破了他的脸,是一瓶姜汁汽水。”  “我可不喜欢姜汁汽水。”我说。‎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情节上并未围绕“带伤疤的人”脸上的“伤疤”展开,而是以该人物的主要经历为线索组织故事,流放前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B. 作者在小说中善于运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如临枪决前的一夜“带伤疤的人”还“玩纸牌消磨时间”的细节与其作为革命将军的身份相符,此时他对死亡无所畏惧。‎ C. 小说主人公总是微笑,这与他脸上的大伤疤形成强烈反差,微笑既是生活所迫,更表现了主人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乐观生活是作家毛姆在本文努力表达的主题。‎ D. 小说场景安排巧妙,能立体展现人物形象。如酒吧场景中,通过“我”的观察,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表寒酸、生意萧条、生活落魄的彩票兜售者形象。 ‎ ‎5、小说中“我”和“我的朋友”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对于作者构思的“带伤疤的人”刑场杀妻行为,你认同吗?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4. C [解析] C项,“微笑”表面上好像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背后似乎隐藏着一种近乎麻木的极度压抑,主题分析也不准确,应是对末路英雄的复杂感情。‎ ‎5. [答案] ①“我”是小说主要故事的聆听者,通过“我”‎ 与朋友酒吧喝酒时的见闻和闲聊的方式向读者叙述“带伤疤的人”的故事。②“我”对“带伤疤的人”的前后态度变化以及朋友叙述时的惋惜与敬佩,烘托了“带伤疤的人”这个人物形象。③小说开头通过“我”对“带伤疤的人”的观察设置悬念,中间与结尾朋友的讲述解疑,使文章结构紧凑,首尾呼应。‎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这篇小说的结构形式比较特殊,小说主人公的事迹通过“我”与朋友的对话向读者交代,因此显然通过“我”的视角交代小说的主体故事情节。同时, “我”与小说的主人公又存在交往,“我”的态度变化也是表现小说主人公形象特点的方式之一。如果没有“我”的视角,就无法比较全面地表现主人公的今昔情况,并产生对比,因此答题时要从叙述角度、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 ‎6. [答案] (示例一)认同,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刑场杀妻造成情节的变化与突转。人们都以为他们要最后道别,他却出人意料地刺死了妻子,并被认为“高尚”,也为后文他被流放做了铺垫。②从内容与人物形象上看,刑场杀妻符合小说的内容。他清楚妻子的结局,希望与妻子同生共死,这样做是出于他对妻子的爱。③从主旨上看,刑场杀妻的故事设计,说明爱到极致往往就容易扭曲变异,在展示复杂人性的同时,也突显了英雄末路的悲剧性。(理由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 (示例二)不认同,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刑场杀妻的情节在前文缺乏必要的铺垫,而且匕首的出现也不符合他已是囚徒的身份,情节上显得牵强。②从内容与人物形象上看,在死亡之际,他还想念着深爱的妻子,说明其重情重义,因爱而夺去妻子生命不符合生活的常理。③从主旨上看,小说表现一个革命将军沦落到近乎乞丐的悲剧,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但刑前亲手杀死自己美丽妻子的行为恰恰说明他人性的丑陋,这种丑陋是不值得同情的,因此刑场杀妻的情节有悖小说的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题具体要求考生对小说内容作用进行探究与分析。对于是否认同“刑场杀妻”这个情节,如果持认同观点,关键点在于探究分析这个情节在小说情节、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的作用,以论证这个情节不可或缺。如果持反对观点,也要从小说情节、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说明这个情节的不科学之处。总之,要做到自圆其说,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 附:本小说赏析可参考中国论文网之教育论文《揭开人性的“疤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步消失。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抢救性保护,过去5年间,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全国有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修缮,70%以上的村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5%增至21%,社会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  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10%,开发尚可的古村落比例不到1%。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基础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还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 ‎(摘编自2017年7月31日中国新闻网《住建部:开发商不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 ‎  材料二:‎ ‎  [注] 我国对古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又名“名录保护”,将传统形态完整、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一个个甄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加以保护。‎ 材料三:‎ ‎  在传统村落开发规划和保护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村落保护的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郁,将传统村落当成“旅游提款机”,忽视了村落固有的文化生态,有导致生态文化灾难的隐患;过分注重村落外表的整齐划一、富丽堂皇和高大上,忽视了村庄“人”的感受,没了原住民,没了原始行业和行当,没了活力和生机。‎ ‎  我省及时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给传统村落保护行为分门别类、设定框架、详细界定、规范约束,给社会大众提供登高望远的观念引领。比如针对村落保护中的过度商业倾向,《条例》强调“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延续性,防止传统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在传统村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对村民所有的建筑物处理作出约定”,提醒人们,村落保护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取真金白银,商业化开发更是为了给保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材料四:‎ ‎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资金问题。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拨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甚至可以说,在一些贫困地区,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谈传统村落保护无疑是奢侈的。‎ ‎  因而,要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就需要对症下药。对于资金的问题,除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之外,各地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乃至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至于意识问题,则需要依靠文化普及,让村民、地方政府都能拥有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2017年8月2日光明网《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大部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的收入得以不断增长。‎ B. 过度商业化倾向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这是一种利益至上的行为,会使传统村落变成单纯的旅游区,失去生机和活力。‎ C. 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村落的建筑、原始行业行当和原住民当中,在保护过程中,应尽量将这些因素保存下来。‎ D. 传统村落的消失,根本原因在于村民的贫困,贫困促使人们外出务工,导致村落“空心”,建设更加落后,最后逐渐消失。‎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用文字和图表形式呈现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文字呈现具体,图表形式直观,各有千秋。‎ B. 材料二中古村落数量变化显示,2000年至2015年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骤减,形势十分严峻,可见,传统村落亟待保护。‎ C. 从材料二看,我国已经开始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国家行动,传统村落名录审批个数逐年递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D. 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了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显示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都结合实例指明了解决方向。‎ ‎9. 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7. D [解析] 文中指出传统村落的消失有两个原因,并未说“根本原因是贫困”。‎ ‎8. D [解析] 材料四没有结合实例。‎ ‎9. ①尊重为先,“以人为本”,尊重村民意愿及文化生态;②政府扶持,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提升村民基础生活质量;③提高意识,加强文化普及宣传,提高保护村落的文化自觉;④商业开发,可以适当引入民间商业基金;⑤法律规范,出台法律法规,使传统村落保护规范化。(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任意四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徒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与薛映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文中加点的词语“迁”“徙”“拜”分别表示升职、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除本纪、世家、列传体例外,还有记载历史大事的“表”、典章制度的“书”、经济或风俗的“志”、文学作品的“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道,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古代两种字体,籀是大篆。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几个阶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严惩了萧甲;皇帝赏识他,他得到皇帝赐犀带、御屏记名的赏赐。‎ B.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和薛映被朝廷派去核查拖欠赋税的情况,免除了较多赋税。‎ C.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朝廷下令照办,后来朝廷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D.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5分)‎ ‎(2)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 ‎10.A [解析] 本题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入粟”是“送粮”的意思,“运解盐”是“运输解池盐”的意思,是一个连谓句,因此中间需要断开,“且运解盐于缘边”为动补短语,据此可以排除B项和D项;第二处,“价直与蕃盐不相远”中“不相远”是“差不多”的意思,因此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综上所述,确定答案为A项。‎ ‎11. B [解析] 不包括文学作品的“赋”。‎ ‎12. C [解析] “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错,舆论的意见与梁鼎的相反,且舆论是在朝廷同意梁鼎的意见之后发出的。‎ ‎13. (1) (梁鼎)担任吉州知州,有个叫萧甲的百姓,横行奸诈,不守法纪,成为百姓的祸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把他流放到偏远地区。(得分点:知、定语后置、暴、杖各1分,句意1分。)‎ ‎(2)梁鼎上奏请求运咸阳仓的粮食来充实边关,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替换成新粮。(得分点:实边、与、俟、易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 ‎  梁鼎,字凝正,是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任吉州知州,有个叫萧甲的百姓,横行奸诈,不守法纪,成为百姓的祸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把他流放到偏远地区。太宗特别赏识他的精明干练,梁鼎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皇帝赏赐他绯衣与鱼符袋,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地把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屏风上。‎ ‎  至道初年,梁鼎和陈尧叟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拟写在《食货志》中。调往陕西。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成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此事而被降官三级。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真宗登基,梁鼎恢复原来的官职。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的手段十分严酷,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和薛映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很多赋税。一个月后,梁鼎官拜右谏议大夫。‎ ‎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在陕西要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青盐,青盐价格很便宜。自从用禁止(买卖)青盐的方法来困住贼寇,让商人运送粮和送解池盐到边境,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现在如果禁止买卖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冒着触犯禁令的危险重新买卖青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买卖,这个禁令处处被限制,进展不顺当,延州的刘廷伟、庆州的郑惟吉都不听从他的安排。‎ ‎  梁鼎上奏请求运咸阳仓的粮食来充实边关,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替换成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奏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朝廷)命令林特坐驿站马车去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犯罪,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的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遭遇母亲去世,后被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  梁鼎体貌魁伟,光明磊落,崇尚气节,有节操,为官严厉,名气很大。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4—15题。(9分)‎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之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裁剪丝帛以写家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阶层,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15.同学们初中学过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14. C [解析] “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鲜明的对比”。‎ ‎15[答案]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故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他们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4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两首诗都是羁旅思乡诗,都有思乡怀人之情。不同的是杜诗除了个人情感外,还有忧国忧民之情,感情更加深沉。而李诗中“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是说在失意之中,人总是会生出思乡之情的;“屡弹铗”,是说诗人希望能像冯谖那样展示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艰难,根本无法实现;更令诗人伤痛的是,除了政治上的失意外,又被迫客居异乡,可以说,失意之中又增添了几分痛苦。‎ ‎[读懂诗歌] ‎ ‎  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人的心。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乡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但都未得到重用,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 ”两句写登天姥山到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耳畔传来的是天鸡的鸣叫声。‎ ‎(2)、《李凭箜篌引》中“ , ”这两句正面写音乐声,时而清脆,时而和缓,时而惨淡,再加上通感手法运用,使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想象丰富,形神兼备。‎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阿房宫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__________。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__________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__________。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__________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 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 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 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D.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17. D [解析] 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前面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由“成”到“败”,是转折关系;另外,网红之“败”,根源在于“成”的途径。 ‎ ‎18. B [解析] 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网络的走红”;第二处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一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 ‎19. C [解析] 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随意支使别人的傲慢神气。句中没有傲慢之意。横加指责: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符合语境。‎ ‎20、请观察漫画,补充下面文段中A、B、C、D、E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介绍或分析准确,语言简洁,与语境文字连贯,并适当追求生动。(6分)‎ 漫画的背景是灰霾的天空,林立的高楼,荒芜的土地和____A____。主体是一条鱼,这条鱼____B____,蜷缩在椅子上;它干涩无神的眼球突出来了,____C____;____D____半瓶水。由此可知,这幅漫画的主题是____E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干涸(坼裂)的河流 B.躲在遮阳伞下 C.张开大嘴艰难地呼吸着 D.手里拿着(鱼鳍夹着) E.呼吁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 ‎21、下面是我市某学校发明协会学生负责人王某给株洲电力机车厂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先生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尊敬的刘院士:‎ 您好!‎ 作为当今铁路电力牵引技术研究的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我们协会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我协会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我们协会广大创新思维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敬祝痊安。‎ 株洲*中发明协会 王某 ‎2019年2月10日 ‎(1)将    修改为       ; ‎ ‎(2)将    修改为       ; ‎ ‎(3)将    修改为       ; ‎ ‎(4)将    修改为       ; ‎ ‎(5)将    修改为       。 ‎ ‎21. [答案] (1)霸主 大家(或专家) (2)忝列 屈就(或担任) (3)绵薄之力 指导帮助 (4)佼佼者 爱好者 (5)痊安 春安 ‎[解析] 本题所选材料为书信体,因此要考虑目的、注意谦敬辞等。(1)“霸主”,在某一领域或地区最有声威、势力的人或集团;“大家”,著名的专家。“大家”更能显示对对方的尊重。(2)“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用在此处不当。(3)“绵薄之力”,谦辞,指自己微弱的能力。(4)“佼佼者”,美好、突出的人物,多用来评价他人。此处改为“爱好者”。(5)“痊安”只适用于病愈者,对象不当,改为“安康”。‎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作家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干燥,生长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作家不解地问。“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新藤也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问。“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一干,就受不了了。”园主慢慢地说。作家陷入了沉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角度:①厚积才会薄发;②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③成长需要去除缺点;④适当的约束,有利于成才;⑤历经磨砺方得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