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能力提升练(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30 分钟,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
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
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
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
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
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
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
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
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
“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
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
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
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
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
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
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
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画品”便
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画品
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在社会领
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
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
艺要不断地磨炼,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
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
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
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
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摘自《人民日报》)
1.下列不属于作者说的“许多人对这句话(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的依据
的一项是( )
A.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
认证,有的画家画不错,但是人不怎么样;有的画家人不错,但是画却不好。
B.“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是美术界的流行
语,要是较起真儿来,人们就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C.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有些略懂绘画的官员也很容易利用职权谋取“学术”
地位。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使得“人品即画品”成了一句空话。
D.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炼,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
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解析:该项并非依据。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A.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柄,更何况
俗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不影响一个人成为好画家。
B.“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讲很重要,将二者合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要是
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是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C.作者对艺术不努力,却对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借炒作而被
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的。
D.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随之“浮动”,使一些人的人品
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也很难保证。
解析:这不是作者的观点,原文是说“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而且“何况也不能说
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这句话是作者一个戏谑的说法,批评了“‘人
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的现象。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人品即画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艺
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人品即画品”的要求仅限于理论层面了。
B.作者认为“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到社会的高
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操守才行。
C.“俗不可耐”的画家其实并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年轻记者去采访他前,某长者特地
嘱咐他的话才是作者思考的重点,因为“某长者”的话就很好地割裂了“人品”和“画品”。
D.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得出了一个
结论——“千万别当真”,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解析:D 项“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是无中生有。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诗歌批评庸俗化
普冬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
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
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
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
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
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
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
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
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
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
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
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
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
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
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
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
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
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
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
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
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4.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B.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解析:A 项偷换概念,好的文学批评才如灯光,才能起到这个作用。
答案:A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
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B.不少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
马行空,肆意畅想。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
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D.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批评者心气浮躁,不
能潜心埋头创作。
解析:C 项因果倒置,将批评庸俗化的表现当成原因。
答案: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
求,而不是制造噱头。
B.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
歌创作造成恶劣影响。
C.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意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
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D.诗歌批评庸俗化,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
读者来说,都是灾难。
解析:B 项,以偏概全,只是部分诗歌批评家犯了“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
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的错误。
答案:B
相关文档
-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小说常2021-06-0310页
- 专题08 新闻(仿真押题)-2017年高考语2021-06-0326页
-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系列金2021-06-0314页
-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七古代2021-06-034页
- 备战2021 高考语文 第三编 绝招1 2021-06-0315页
-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2021-06-0345页
- 安徽省合肥六中高考语文模拟最后一2021-06-039页
- 广西专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021-06-039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26分2021-06-035页
- 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含答案)2021-06-0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