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1-06-04 发布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客观题答题时,注意对应的题号。‎ ‎2.拍照时本着方便查看原则。‎ ‎3.交卷时间。‎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在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会形成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文化认同,这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它主要通过民族本身的特性、习俗以及生活方式,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流传至今,融合了人们的各种认同,从而阻止了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加深对不同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才能有效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民族优越感。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标榜自己的价值,所有的民族都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优越感,主观盲目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都是正确的,并觉得自己民族的一切都优于其他民族客观存在。民族优越主义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他文化,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个人价值因素。价值观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思想意识中,其社会关系更强调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等显然不同。但交际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都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是生活习俗和语言行为的差异,也包括个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 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培养和引导作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和传播文化的功能。提高社会交际的水平是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西方社交礼仪既有一些共同之处,也有许多差异。交际双方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了解对方的民族特点、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等相关知识,并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对方的生活与语言习惯,求同存异,实现有效沟通的目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平等与等级观念、时间概念、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等,以获得对方的满意和认可。‎ ‎(节选自《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 ‎ ‎1.下面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跨文化交际包括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语言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B.对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微观文化知识的加深了解,能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 C.交际行为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 D.跨文化交际要遵循宽容与尊重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摒弃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持有民族优越感的人盲目标榜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而阻碍了跨文化交际。‎ B.文化认同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可以融合本民族人们的各种认同,阻止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C.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相互帮助和协调,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目标、利益,不利于跨文化交际。‎ D.客观对待对方的生活和语言习惯,求同存异,关注时间概念、语境文化,反对等级观念,都有助于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论述了文化认同的含义及其作用,跨文化交际的含义,以及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 B.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指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不良行为的矫治策略。‎ C.文章指出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如培养、引导文化认同,加强教育,提高社会交际的水平。‎ D.文章解读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出寻求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材料一:‎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 1347-1353‎ ‎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 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应该说, 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1519 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 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 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 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 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4.根据材料一,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 )‎ A.开展全球卫生防疫 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 C. 动摇阿兹特克文明 D.引发民众恐慌情绪 ‎5.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 B.黑死病的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灭性。‎ C.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 D.卫生防疫工作的成效得益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屡有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 2 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 16‎ ‎ 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人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地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该病原微生物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体,从而避免感染疫病。而接种“人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 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6、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B.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 C.“人痘”的发明应用,是天花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 D.中国古代防疫方法,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材料三:‎ 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这就让病毒听起来有些吓人。一直到 20 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各执一词,他们甚至在病毒究竟有无生命这一点上都无法达成共识。1935 年,美国生化学家运用提纯和结晶技术,首次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晶体。这种病毒晶体看起来就像一块没有生命的冰或钻石,但是只要把病毒晶体溶液放在烟草叶上,病毒侵入烟草叶细胞之后就马上开始增殖。当时曾有媒体评价说,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生与死的区分和辨别”。‎ 近些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之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蔓延,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一些医疗防疫手段的介入,能够帮助人体更加有效地阻止病毒对人的侵害,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每天有20%—40%的细菌被病毒杀死,这才使海洋环境中细菌过快繁殖得以抑制。以此而言,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里扮演着“反垄断”的角色——有助于确保任何物种或细菌都不能称王称霸,这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7.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草花叶病毒有时仿佛没有生命,但是在条件合适时又充满活力。‎ B.人类与病毒之间不断作战,客观上也使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强大。‎ C.病毒的遗传信息少,短时间内就能大量复制并共同冲击宿主细胞。‎ D.病毒杀死海洋中的一部分细菌,有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种庄稼 孙子牵着黄牛走在前,爷爷扶着耧车跟在后。一个七岁,一个七十岁。脚步起伏,山谷里响起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舒缓,从容,悠远得像一个神话的开头。‎ 下了整天春雨。一夜醒来,太阳把山野晒出一层淡淡的雾气。转眼,薄雾散尽,树丛里跳出连翘花,黄灿灿的像火炬,东一簇西一簇地燃烧着。布谷鸟叫声远远传来,忽隐忽现,老福田看着孙子稚嫩的后背,圆圆的脑袋,心里一阵发软。‎ ‎“牛牛,你累吗?累了就歇歇吧。”‎ 孙子牵了牛,侧着头,脆生生回答:“爷,走吧,我不累。”而后,又反问:“爷,你累吗?”‎ 老福田笑起来:“呵呵,不累,不累,牛牛不累,爷爷更不累。”‎ 翻耕过的土地吸了雨水,又松又软。镶了铁犁铧的三条耧腿插进松软的黄土,随着老福田晃动的双手,三行谷种顺着空芯的耧腿,均匀密集地播撒到浅浅的犁沟里,随即,又被翻落下的黄土轻轻覆盖。正是开耕下种的好日子,梯田却冷清清的,只有孤零零的爷孙俩。蓝天黄土之间,两个人,一头牛,一架耧车,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一垄三行,一去一回。渐渐地,播种好的行垄宽阔起来。‎ 爷爷又问:“牛牛,咱歇歇吧?”‎ 孙子不回头,脆生生回答:“爷,再走走吧,爷。”‎ 老福田说:“咱们不累,花摇摇可是累了,它肚里还有个犊子呢。”‎ 孙子熟练地拉住牛绳,停下来:“那就让花摇摇歇歇吧。”‎ 歇下来的母牛放松了身体,甩着尾巴,有滋有味儿地反刍,大眼睛一眨一眨。黄牛身后,爷孙俩在梯田边的石塄上坐下来,也放松了身体。布谷鸟叫声又响起。‎ 牛牛说:“爷,好听。”‎ 老福田说:“是呢,怪好听。”‎ 牛牛说:“爷,你说是谁告给它的,为啥它种谷的时候就叫呀?”‎ 这个问题有点难,老福田想了想:“是老天爷告的,山上树绿了,连翘花开了,布谷子就知道自己该叫了。”‎ 牛牛叹了口气,说:“也不知道去了南柳村还有没有布谷子叫了?”‎ 老福田心里一动,孙子说的是拆迁并村的事。这一带勘探发现了大煤矿,开始修桥、修路,还要修建采煤厂,洗煤厂,焦炭厂。一切都已经决定了,要把偏远、人少的小村,合并到大村去,给煤矿腾地方。说是要建设新农村,新房都盖好了,每家一幢院子。到了“新农村”,每家每户另外分地,大多数年轻人还要安排到矿上工作。为这事,南柳村还扩建了新学校。拆迁的村子全部撂荒,除了煤矿要占的地以外,剩下的退耕还林。老林沟也一样,人一走,村子就荒了。‎ 孙子的担心老福田答不上来。老福田自己也不知道,开了煤矿的南柳村有没有布谷鸟。老福田只好把青筋暴突的老手伸出来,轻轻地放在孙子圆圆的小脑袋上。‎ 牛牛忽然转了弯儿:“爷,花摇摇为啥会驾耧啊?”‎ 老福田捏下孙子衣服上的一片草叶:“‎ 都是慢慢调教的。你小时候不是也不会说话,不会干活儿,后来大人们慢慢教,就会了。”‎ 牛牛又拐了个弯儿:“爷,咱的耧是你做的吗?”‎ ‎“不是。”‎ ‎“那是谁做的?”‎ 看着孙子困惑的眼睛,老福田笑了:“爷爷今天就跟牛牛说说,耧车到底咋来的。”老福田边说边点起一根烟。‎ ‎“从前,存不下粮食,遇上灾荒年,饿死的人成千上万。有一天,鲁班爷坐在地头上正为这发愁,想着想着睡着了,做了一场梦。第二天,鲁班爷就照着梦里的提示,造出这个好使的三脚耧车,一架耧车能顶三架犁,快多啦!从此往后,天下百姓春天摇耧,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屯粮,年年如此,就这样,大人教孩子,师傅教徒弟,子子孙孙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重复了几万几千年。”‎ 牛牛眨巴着眼睛,“爷,完啦?”‎ ‎“完了。”‎ 牛牛朝着梯田扭过头去,阳光下,椴木做的三脚耧车投射出短短的身影,稳稳插在黄土里,轻巧,精致,简直就像一个精灵。‎ 老福田掐灭烟头,撑着地塄上的石头站起身来招呼孙子,“牛牛,来,歇好了,还得把咱的地种完。这块地可再没有千年万年了,世世代代种它,收它,种了千年万年,收了千年万年,现在就剩下今年这一回啦,今年种了谷子,明年就没人种了,就变成荒地了,变回几万几千年前那个模样,荒林遍野,猛兽横行呀……”‎ ‎“爷,你说的是啥呀爷?”‎ 老福田摆摆手:“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 蓝天黄土之间,那支小小的队伍又走动了,牛铃声,又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老福田抬起有些昏花的老眼,温暖的目光依依不舍地抚摸着群山。布谷鸟又在叫,东一声,西一声……‎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老福田关于拆迁并村的插叙补充交代了老林沟即将消失的故事背景,使小说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B.“耧车”这一传统农具是小说的核心意象,它是农耕历史的见证,象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不直接表明看法,而让故事本身来呈现主题,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静、冷峻的色调。‎ D.老福田和孙子之间关于“耧车”制作者的对话,除表现了祖孙之间温馨的亲情外,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品质的赞美。‎ ‎9.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的语言兼具诗性和口语化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0.“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这句话,既是理解老福田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其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军。至临淮,为敬业先锋所败。孝逸惧,按甲不敢进。元忠曰:“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且海内承平日久,忽闻狂狡,莫不注心倾耳,以俟其诛。今大军留而不进,则解远近之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前军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元忠固请决战,乃平。以功擢司刑正。寻为周兴陷,入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功特免死配流贵州。圣历元年,召授侍御史。又为来俊臣、侯思止所陷,再流于岭表。复还,授御史中丞。元忠前后三被流,时人多称其无罪。中宗即位,其日驿召元忠。时特承宠荣,当朝用事。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议者以为公清。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三思,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皆潜预其事。太子既斩三思,又率兵诣阙,将请废韦后为庶人,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守门,协令从己。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由是不克,升为乱兵所杀。中宗以元忠有平寇之功,竟不以升为累,委任如初。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行至涪陵而卒,年七十馀。谥曰贞。 ‎ ‎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B.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C.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D.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袋封缄,贴封条呈进,故称。‎ B.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由朝廷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C.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代指京城。‎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景帝、太宗、文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元忠通晓军事,建有军功。他曾上书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的优缺点,得到皇帝赏识;又为李孝逸出谋划策,帮助其平定徐敬业之乱。‎ B.魏元忠仕途多舛,屡遭流放。他曾被周兴诬陷入狱,被武则天免死流放贵州,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流放岭表,而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 C.魏元忠首鼠两端,仍任原职。节愍太子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未成功,元忠没有因魏升主动追随节愍太子而受连累。‎ D.魏元忠深受圣恩,颇失人望。中宗即位后,他特别受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公正清廉,而这次当朝执政却亲附权豪,抑弃寒俊,被人批评。‎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 ‎(2)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 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髙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5.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 “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16.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8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4题。‎ 破除封建迷信、反对伪科学,无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一些迷信活动又披上了时鲜热门的科学外衣,________出现在人们视线中。量子科技最火,量子鞋垫、牙刷________防癌治癌产品便很快问世;航天取得成功,相关的航天保健产品俯拾皆是。这个问题不仅中国有,国外也屡见不鲜。‎ 破除封建迷信,科普战线是天然的主力军。同时人们还需意识到,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将封建迷信、伪科学等活动斩草除根的神兵利器。当人们暂时面对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最有助于人们正确作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追求严谨求实的精神,主张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伪科学往往借助科学的旗号,________地确立观点,然后再牵强附会地寻求“‎ 证明”。________地说,科学是瞄准靶心再射箭,而伪科学则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    )——科学的思维方式。尽管伪科学、封建迷信活动仍有一定生存的土壤,但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终会将它们驱除出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改头换面 以至 先入为主 准确 B.乔装打扮 以至 喧宾夺主 通俗 C.改头换面 甚至 先入为主 通俗 D.乔装打扮 甚至 喧宾夺主 准确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时,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B.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C.当人们面对暂时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最有助于人们正确作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D.当面对未知或人们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想要破除伪科学,让公众知晓射箭规则尤为必要 B.要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才能根本破除伪科学 C.想要破除伪科学,就必须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 D.如果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就能彻底破除伪科学 ‎2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及长,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B.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 每薄暮下管键 与饮食之气相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D. 何可胜道也哉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1.下列各项中句式类型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技经肯綮之未尝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非战之罪也 惟兄嫂是依 庖丁,解牛者也 C.风乎舞雩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D. 加之以师旅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22.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俯瞰(kàn) 瞭(liáo)望 天暮(mù) ‎ B.皓(hào)月 倾泄(xiè) 一模(mó)一样 C.黑魆(xū)魆 摇曳(yè) 萦(yíng)绕 D.新冠(guān)病毒 变换(huàn)莫测 苍穹(qióng)‎ ‎23.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 ‎24、《红楼梦》中的“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指的(  )。‎ A、薛宝钗 B、袭人 C、王熙凤 D、探春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湖北武汉疫情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相关的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对于这些网络谣言,不少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说: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 有人说: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 有人说: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有人说:老人家最爱传播这些,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 还有人说: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坚守初心也需要正确的方式。‎ ‎……‎ 对于疫情背景下的网络谣言,你有何感想?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言之成文,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D D项“打破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无中生有。‎ ‎2.B 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民族优越主义者”,并非“持有民族优越感的人”。并且,原文中有前提条件。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C项,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并无高下之分。D项“反对等级观念”错误,原文是“关注等级观念”。‎ ‎3.C C项不正确。文中“培养、引导文化认同”“加强教育”并非并列关系,原文是“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培养和引导作用”。‎ ‎4.(3分)D 5.(3分)C 6.(3分)B 7.(3分)C ‎8.D D项“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品质的赞美”这一表述不当。这并非作者的主要意图,只是表达了祖孙之间温馨的亲情。‎ ‎9.诗性特征:运用乡土风物类语词,如“耧车、连翘、黄土、黄牛、布谷子”等描画乡村自然风景与田园劳作场面,表现乡土田园牧歌般的诗意;多用各类叠音词,如“淡淡的、远远、轻轻、圆圆的……”使小说叙述呈现舒缓的节奏,营造宁静、从容、和谐的意境。口语化特征:以祖孙对话,呈现日常劳作场景,洋溢浓浓亲情;多用短句、口语化语词、方言词等,使小说语言通俗、质朴,有乡土气息。‎ ‎10.老福田层面:这话是老福田和土地作着最后的告别,表现老人对土地难以割舍的爱;面对耕种了千年万年的土地即将变成荒地的现实,老福田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痛楚。小说主旨层面:表现工业化对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最后”融进了叙述者对逐渐消逝的农耕生活的留恋和思考。‎ ‎11.C(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12.D(“太宗”错,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13.C(“魏升主动追随节愍太子”错,原文说“协令从己”,魏升是被节愍太子胁迫而跟从的。)‎ ‎14.(1)朝廷因您是皇家近亲,所以把这朝廷之外(平定叛乱)的大事委派给您,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以”“委以阃外之事”“资”各1分,句意2分)‎ ‎(2)到此时再次掌权处理政事,天下人没有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扬补益。(“至是”“居政事”“冀”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当初,他做太学生时,就志气倜傥。仪凤年间(679),吐蕃不断侵犯边土。魏元忠到洛阳上密封奏章,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方面的优缺点。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感到他有优异的才能,于是授他为秘书省正字。文明年间(684),他迁任殿中侍御史。那年,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武则天下诏命魏元忠监理军事。到临淮,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李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甲不敢进军。魏元忠说:“朝廷因您是王室懿亲(皇家近亲),所以把这朝廷之外(平定叛乱)的大事委派给您,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况且国内太平日久,忽闻这次叛乱,莫不注心倾耳,来等候诛杀叛逆的好消息。现在大军停而不进,就辜负了世人的期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言辞来解脱自己因怯阵而避敌的罪过呢?”‎ 李孝逸认为魏元忠的话正确,于是率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前军被敌人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带兵退却。元忠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不久他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魏元忠有功,特免死而发配流放贵州。圣历元年(698),他任侍御史。后来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两次流放于岭表。后来回到京师,授御史中丞。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中宗即位,派驿马专程召回魏元忠。当时魏元忠特别受宠于皇上,当朝执政。当初,魏元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议者都认为他公正清廉。到此时再度任宰相(再次掌权处理政事),天下人莫(没有)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扬补益。但魏元忠亲近依附权豪,抑弃寒门俊杰,竟然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因此批评他。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武三思,魏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都暗中参与其事。太子已经斩了武三思,又率领军人到宫门外,将请求废除韦后为庶人,在永安门遇上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便胁迫令他顺从。节愍太子带兵到玄武楼下,李多祚等犹豫不战,魏元忠又持两端,因此起兵未成功,魏升被乱兵所杀。中宗因为魏元忠有平寇之功,最终没有因魏升的事让他受连累,委任如初。此时,武三思的死党又对证元忠,说他向来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他三族,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行走到涪陵去世,享年七十余岁。谥号为贞。‎ ‎15. D 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提升了诗歌的格调”错。诗歌所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再者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16.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1分)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吹柳拂,但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2分):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己身“雨雪霏霏”之风霜:(2分)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 ‎17.C。改头换面: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乔装打扮: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甚至”是表程度的副词,“以至”是表结果的连词,此处应该用“甚至”。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可能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不容易接受。 喧宾夺主:指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通俗”是往浅处说;“准确”是往科学性上说。从后面的比喻手法来看,选用“通俗”恰当。‎ ‎18.B。A项“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时”,成分残缺。C项“当人们面对暂时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成分残缺;“最有助于人们正确作出判断”,语序不当。D项“当面对未知或人们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语序不当。‎ ‎19.C。从承接前文“而伪科学则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的角度分析,应先“想要破除伪科学”,排除B、D项;从后句的破折 号看,是对“射箭的规则”的解释,应承接上句的宾语“规则”,排除A项。‎ ‎20、B 解析:A . (知道)(探望)(探望) B .(众)(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灭族)‎ C . (迫近)(迫)(迫近) D . (尽) (优美)(优美)‎ ‎21、A 解析:A . 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于人(定语后置) 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被动句)‎ B . 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 庖丁,解牛者也(判断句)‎ C . 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省略) 举以予人(省略) ‎ D . 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故画竹必得成竹于胸中(状语后置) 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非特殊句式)‎ ‎22、C A项,“瞭望”的“瞭”应读liào,指远望;“天暮”的“暮”应为“幕”,指笼罩大地的天空。B项,“倾泄”的“泄”应为“泻”,“倾泻”指(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而“泄”一般指液体或气体排出;“一模一样”的“模”应读mú。D项,“变换莫测”的“换”应为“幻”,“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故选C。‎ ‎23.C 24 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