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2 KB
  • 2021-06-04 发布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1 开鲁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20.10 试卷说明: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到答题卡上,将座位号写到答题纸右下角方框内。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作答时,将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其它题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 效。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来源:学科网] 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 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 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 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 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 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 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 了咸阳,他们 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 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 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 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 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2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 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 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 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 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 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 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 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 “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 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1. 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 B.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但刘邦只喜欢酒色。 C.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D.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 致的论述。 B.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C.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 失败的反思。 D.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 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3.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刘邦和项羽无论是家庭出身、学术素养还是智慧谋略都不可相提并论,所以刘邦的胜利 是不可思议的,是没有道理的。 B.项羽在灭秦的战争和后来的楚汉之争中,表现出勇猛的胆识和卓越的指挥能力,几乎是每战必胜。 C.在对待秦王朝都城咸阳的做法上,刘邦和项羽有着不同的做法,两者相比显示出项羽行为的草率。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3 D.韩信对项羽的分析一方面表现出了项羽关心士卒,一方面也表现出项羽专权和不善于调动人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论是冬日里上映的《芳 华》,还是盛夏热播的《战狼 2》,都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也是亮点纷 呈——实体书店逐渐回暖,旅游业释放出更多魅力,“知识付费”渐成新趋势,VR(虚拟现实)、网 络游戏、网红经济等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这些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彰 显着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力量。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良好的大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 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 育新型文化业态;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练好内功”。要坚持内容为主,秉持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内容, 精心打磨,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3D 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 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给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即文化与创意,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刘坤《靠质量吐芳华》) 材料二: 数字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当下对数字技术的运用正 在让传统文化产业脱胎换骨,不断产生新的惊喜。电影、动漫等产品通过互联网联动“粉丝经济”, 利用互联网众筹等新发展模式,开发各类衍生产品,大大做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产品变现渠道。 传统文化领域的数字化则让大批普通群众难以接近的文物、遗产都“活”起来,“火”起来。《国家 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视节目正悄然变得接地气,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 数字文化产业产品大多文化属性较浓,具备较强传播力,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 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品被世界接受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 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步步惊心》转化为电视剧后被韩国翻拍,《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在日本 热卖,《花千骨》在泰国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甄嬛传》在日本刚播出一周,收视率就名列前茅。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具备了与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为亚洲三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游戏领域由于文 化差异性小,跨国传播具备优势,大多数游戏企业采取国内国外市场同步开拓策略,积极推进国际 化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内相互融合衔接。跨界发展也因此成为行业内企业的典型特征,做视频内容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4 的企业可以扩展到终端接入设备制造,做网络文学的企业可以拓展到下游影视、动漫行业。数字文 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产业门类的融合。数字文化产业还在逐渐与教育、贸易、物流等领域 相结合。 (摘编自艾瑞网《中国数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面临三大趋势》) 材料三: 韩顺法对推动数字文化发展的施力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当前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创 新和转移的力度,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度不够,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工作,增加投 入,搭建公共文化科技平台。其次,由于传统文化创作人才尚不能较好运用数字技术,导致大量的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需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努力适应新形势、 掌握新技术;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做好培训工作,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文化创作人才。 对于如何着手解决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杨琳认为,第一,要注重坚守与创新结合,坚守 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创新渠道、创新管理;第二,重 视产业整体发展,切忌赶时尚、贴数字化标签。陈庚认为,要尽快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健全监管体 系;要培养技术型和内容型的复合型人才;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内容或服务的更迭 升级。 (摘编自赵璐《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4. 下列对材料中“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是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 B. 网红经济、实体书店、网络游戏、VR 等都属于文化产业范畴,“知识付费”渐成文化产业发展 中的新趋势。 C. 文化产业需要不断谋划新的发展之路,要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从外到内多种因素的共同 作用。 D. 文化产业要坚持内容为主、坚守精神属性,发挥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内容,为消费者提供满意 的产品和服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D 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的成功是文化与创意融合的结果,这也对文化产业从业者提出了新的 更高的要求。 B. 近年,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这一有力 支撑。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5 C. 介绍国家文物的电视节目让国宝“活”起来,吸引了众多观众,这得益于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产 业中的运用。 D. 只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适应了新形势、掌握了新技术,那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能得到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措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梅花 侯文秀 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腊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腊梅吧!母 亲死于难产。母亲 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 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为了更好地照顾 我,父亲拒绝了好 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在炊烟袅袅中,不断 呼唤我的小名:腊 梅,腊梅,回家吃饭了。我就躲在腊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 吓得挪动步子回家。很快,热气腾腾 的晚饭就上桌了。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 挨了摸我的头,假愠道:快吃吧,疯丫头。 时光如梭,腊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父亲说,腊梅,快, 给你娘磕头。在 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父亲在旁给 母亲唠嗑,她娘,腊梅考上重点大 学了。你就放心去吧,一切有我呢。我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茅草 根上。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 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腊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 父亲拉得越来越远…… 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父亲不止一次对艳羡的 邻里说,其实,我 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腊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想取笑他, 可最终没有笑。 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说,爸,您放心。我不会忘了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6 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 片土地。 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自从当上交通局局长后,我立誓要把柏油公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给乡亲们实实在在的方便。 再也不用像儿时那 样,一遇下雨,就挽起裤脚,在寒风凛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里前行了。 每次招投标,总有一些领导的亲戚托关系,明里暗里地希望我照顾照顾。可我明白,修路来不 得半点马虎,不能 做豆腐渣工程,不然就愧对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我力排众议,把工程交给了一 个没有任何后台、资质过硬的承包商, 并亲自监督把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修到父老乡亲家门口。 竣工那天,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腊梅 就是大家的孩子, 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 工程结束,承包商很顺利拿到工程款。当承包商提着一个包来找我时,我一下变 了脸,厉声 喝道:你这人咋回事? 报的价格也不高,挣的也不多,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个!你有这心思不如踏踏 实实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承包商感恩地 拿着包走了。 可承包商似乎总觉得欠我点什么,听乡亲们讲起我母亲,使提议给母亲修坟!我不同意!可承 包商说干就干。动 工那天,父亲赶过去,躺在母亲坟前,说你们非要这样做,干脆将我一起也埋了 吧。父亲铁青着脸,把人赶跑了。承 包商临走前,对着母亲的坟深深地鞠了三躬。 隔了些时日,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 淡,晕染出一些凄 凉的意境。虽然屋里悬挂的一幅精裱腊梅图让父亲的残梅图黯然逊色,但我还是 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画换上去。 我突然想把父亲接到身边,安享晚年。可父亲的固执却超乎我的想象,他说,我哪儿也不去。 我就在这里,静静 地陪你娘。我知道怎么劝都是徒劳。临走时,我找到村支书,托他好好照顾我父 亲。 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一次,村里的二狗来城里看我,无意中说我家腊梅今年咋不开花呢? 没过多久,我接到村支书电话,说我父亲病倒了。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一 遍又一遍教我画腊梅的情形。用长锋 羊毫蘸半浓墨,先画粗枝,再出旁枝,后用藤黄、赭石,浓淡 点梅,很快生动形象的腊梅就跃然纸上。 我匆匆赶回去。回到家,我什么也没有说。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腊 梅又开花了! 放眼过去,一朵朵腊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7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了他情深义 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 B.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深沉感人,平实自然而富于张力,在深情的叙述中,蕴含着女儿对父亲的 敬爱,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人情之美。 C.修墓风波后,父亲送来的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这是父亲以梅明志,同时 又暗示着父亲对女儿保持清廉的期许。 D.小说结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表现了“我”要把 父亲传给我的美好品格坚守到底的决心。 8.小说中划线处都写到了“腊梅花开”,意图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你认为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以明经..举进士,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华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 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 十八户耳。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 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 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劾之,曰:“其言语,皆 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召为工部..尚书,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孔子,但 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迁太仆少卿。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发公粟 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内侍何谪监 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进对论及取燕事,曰:“祖宗歃盟之血未干,渝之必速乱。”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 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取燕 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8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①目之曰:“立地书厨。”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注】两学:指京师的国子监与太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B.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C.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D.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本为选举官员的科目,后成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 为名。 B. 斛,原本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为一斛。 C. 工部,官署名,为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工程、赋税、军械等事务,长官为工部尚书。 D. 六艺,指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后亦可指“六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时办事灵活,体恤百姓。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 兵于华”以节省民力,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B. 吴时宽宏大量,能够宽以待人。他在掌管永兴军路学府事务时,华州有学生触犯了忌讳,吴时立 即将华州学生所写 文章烧毁,平息了这件事。 C. 吴时狷介耿直,不惧结怨权贵。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宦官何谪监 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 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京师两个 学府里的人称呼他为“立地书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5 分) (2)进对论及取燕事,曰:“祖宗歃盟之血未干,渝之必速乱。”(5 分) (二)诗词鉴赏(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4 题。 暮江吟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9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4、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6 分) (三)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1 分) 15 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沁园春 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再别康桥》) (3)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畏臣, ,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出师表》)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在经历过许多变迁、磨难和不幸之后,格调对国人来说还是个问题吗?这个问题曾受到前所未 有的关注,甚至学 术界也卷入其中, 焦点在于:这是国人的真问题,还是伪问题?多年 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获得确切答案。 一方面,粗俗仍然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蔓延,所有八十年代 的社会等级符号在今天依然泛滥,爬到财富顶端的人正花 样百出地炫富,而且形式更为 。 另一方面,由于财富分配不公,社会生活的重心正在向追求 转化。 中国的改变太快,( )。然而,不管生活正在变得多么艰难,只要有机会改善,人们还是希 望自己的言行更得 体,生活更有趣,精神更高贵。根深蒂固的这种倾向,哪管生活压力多么强大也 无法销毁。所以道理并没有改变:一 个注重生活品质和自身形象的人,不管钱多钱少,还是渴望自 己 。 格调影响了社会,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正好对应中国社会隐秘多变的价值取向。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争论 极致 公平正直 与众不同 B.辩论 极致 公平正直 和而不同 C.争论 极端 公平正义 与众不同 D.辩论 极端 公平正义 和而不同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10 A.以致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 B.以至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格调 C.以至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 D.以致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格调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倾向这般根深蒂固,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是无法摧毁。 B.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无法摧毁。 C.倾向这般根深蒂固,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都无法拔除。 D.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都无法拔除。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大约公元前 4000 年,尼泊尔人发明了自己的“楔形文字”。① ,少许几笔 即可完成。泥版是尼泊尔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② 。但是,木板文书不易 保存,所以现在③ ,即使有些存留下来,也是破损严重;坚固的石料在当地又极为 稀少,几乎成为神庙或皇室专用。相比之下,泥版成了最好的选择。 20、按照划线句子仿写两句话,要求字数大体相同,句式基本一致,与划线句构成排比句式。(4 分) 山有山的高峻,海有海的深沉,每个人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你没有月亮的皎洁,但你 可以有星星的璀璨; , ; , 。 相信自己,未来在你掌 握。 四、写作(60 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 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 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请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论文。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11 高一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2020.10 1、D 2.C 3.A 【答案】4. A 5. D 6. 趋势:①数字技术带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②国际化发展;③广泛融合,跨界发展。措施:①相 关部门政策支持;②坚守与创新相结合;③重视产业整体发展;④培养复合型人才。 7.A (廉洁奉公不是父亲的品格。) 8 .第一处:交代"我"出生的时间(季节)及名字的由来(母亲寄寓的美好期盼); 第二处: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我的提醒(不要忘记父母与家乡); 第三处;表达了父亲病中见到我后的欣慰和对我的殷切嘱托。 (每处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本文主人公是"我",理由: ①"我"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我"的成长经历及为百姓修路的故事,体现对正直无私、奉 献社会的高尚精神传承的赞美。 ②"我"是情节发展的主导者。作为叙述者和亲历者,贯穿起整个故事。 ③"我"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着墨更多,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示例二:本文主人公是"父亲",理由: ①"父亲"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父亲"对女儿的教育引导,突显了对正直无私、奉献社会 的高尚精神传承的赞美。 ②"父亲"是情节发展的推动者。从"父亲"抚养女儿到对女儿工作的支持,再到对女儿的思念和告诫、 期许,推动着故事向纵深发展。 ③"父亲"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父亲"尽管对着墨相对较少,但女儿的作为都是受到父亲的教育 和影响。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古代动用军队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得到(靠近、接近) 粮食,如果(果真)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的费用就可以免掉了。 (2)上朝入对时讨论到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祖宗歃血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定会招致 祸乱。” 【解析】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12 【10 题详解】 “辞”是辞绝的意思,“力”修饰“辞”,排除 B 项、C 项。“有司”是“却”的主语,排除 A 项, 结合句意断句。句意:章楶想推荐吴时为御史,吴时极力辞绝。徽宗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 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关部门都退了回去,吴时提出建议,奏章才得以呈达。 【11 题详解】 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 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赋税 由户部掌管,军械由兵部掌管。 【12 题详解】 B 项,结合文本内容“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劾之,曰:‘其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 火其书”分析可知,“火其书”是说吴时烧了当地教授所写的弹劾举报信。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 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1)“赢”译为背、担,“诚”译为如果,“费”译为费用。(2)“进”译为上朝, “渝”译为改变、违背,“速”译为招致。 参考译文: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最初凭借明经考中进士。担任华州郑县知县,转运使通知华州运五万 斛米送到长安,郑县独自承担三万斛。吴时给转运使写信说:“计算三万斛的费用,用车需要一千五 百辆,用士卒运就需要五万人,县内的百姓可供使役的只有二百五十八户。古代打仗时就背着粮食 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得到(靠近、接近)粮食,如果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 前面所说的费用就可以免掉了。华州、雍州相距一百六十里,一旦要用军队打仗,军队早上出发晚 上就可以到达了。”转运使听从了他的话。 陆师闵经管秦、蜀茶马事务,征召吴时为属下。章楶想推荐吴时为御史,吴时极力辞绝。徽宗 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关部门都退了回去,吴时提出建议, 奏章才得以呈达。吴时掌管永兴军路学府事务,华州的学生有触犯忌讳的,教授想上奏弹劾,说: “他们所说的话,都是我(做臣子的)不忍心听到的。”吴时立即烧了他的弹劾书信,说:“你(做 臣子的)不忍心听到,却让君主听到吗?” 吴时被召为工部尚书,后改任礼部员外郎,兼任辟雍司业。大观年间兴起算学,人们议论要把 黄帝作为先师。吴时说:“现在祭奠孔子,也仅仅列为中等祭祀。数学,只不过是六艺之一罢了,应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 页 (共 10 页)13 当用什么礼对待呢?”于是就停止了。后升为太仆少卿。 张商英被罢相,言官指责吴时是他的同党,出京担任耀州知州,又被降职担任鼎州通判;他没 有赴任,又负责掌管河东常平司。遇到荒年,他发放官库的粮食赈济百姓。童贯治理北方,常以边 防的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还朝担任大晟府典乐,又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宦官何谪监管 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的节度使职务。 上朝入对时讨论到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祖宗歃血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定会招致祸 乱。”蔡攸听到之后,告诉了王黼,王黼很生气,斥责他是腐儒。吴时请求离朝,以徽猷阁待制兼任 侍读,不久提举上清太平宫。后来向西回归故里时,碰到了乡人赵雍,吴时对他说:“攻取燕州必定 招来祸患,我老了,能够不遭受灾变,很幸运。”几年后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吴时写文章很敏捷,从不打草稿,下笔就写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把他看作“立地书橱”。 14(1)“铺”字表明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准确形象。 (2)表现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来源:学|科|网] 16、C 17、D 18、B 19、①这些文字写法简单 ②木板和石料也曾充当过书写材料 ③它们基本都已消踪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