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7-2018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金山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题 评卷人 得分 一、情景默写 1.按题目要求填空。 (1)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雨霖铃》首句“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 声慢》下阕首句“______________”;有直接写秋的,如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开篇句“______________” 。 ( 2 ) 陆 游 《 书 愤 》 中 运 用 意 象 叠 加 手 法 的 诗 句 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答案】寒蝉凄切 满地黄花堆积 楚天千里清秋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 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 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 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注意“瓜洲”的写法。 评卷人 得分 二、其他 2.按题目要求选择。 (1)描述孔雀女与凤凰男组合的诗,恰当的一项是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C.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D.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阁下亲自莅临指导,我倍感尊贵。 B.小明,你要多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这样学习才能提高。 C.老李,家母古稀之庆,我特来恭贺。 D.张兄,奉上拙著一本,敬请斧正。 【答案】(1)B (2)D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能力.“孔雀女与凤凰男组合”注定是一个悲剧色 彩,诗句中应该突出一种不幸福的悲情色彩.A 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 云”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相形之下, 任何水或云都暗然失色,这里不符合题意;B 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运用了用典的手法,主要写出了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 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符合孔雀女与凤凰男组合;C 项,“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意思是说忙来忙去,自己没捞到什么好处, 反而是促成了别人的好事.这里不突出孔雀女与凤凰男组合之意,而是表达出一种苦痛 情怀,不符合题意;D 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意思是谁不知夫妻永 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但这里不突出夫妻感情的悲剧,只是 说明内心的苦楚。故选 B。 (2)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 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 的运用。题中 A 项,“尊贵”应为“荣幸”;B 项,“不耻下问”用于水平高的向水平 低的请教,此处不合语境;C 项,家母用于称呼自己的母亲,此处称别人的母亲,不合 语境。故选 D。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谈谈数字化书写 刘皓明 ①书写方式在文学乃至文化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可能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书写 方式已经进化到数字化的今天,我跟用中文写作的绝大多数人一样,直接在键盘上输入 汉字。比起中文计算机化的初期,现在的输入法使用起来方便了很多。但我恐怕这样的 方便主要来自计算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处理器的速度、内存的扩大等等——而不 是输入法本身有了多大改进。我甚至觉得,这几年各种中文输入法在语言水平上不进反 退,以至于如今坐在计算机前写作就像从塌方的房子里搜寻财物,灰头土脸,费力地拨 开错字的瓦砾和脏话的污秽,把埋在里面的东西刨出来,然而无论怎样擦洗,遭此劫难 的幸存物上还是有污渍。 ②我用过的汉字输入系统近年来有两种,应该也是今天最广为人使用的那两种,而且我 只用拼音输入法。作为学者,汉字输入系统的用途对我来说主要当然是学术写作,但是 如今用通用的汉字输入系统打任何业务文件,无论是学术的还是其他一般性的公文,都 很费劲。因为按照拼音打出的字词,排在前列的有大量的字或词条是网络语、脏字、表 情图甚至是内容猥亵的图案。 ③我不知道汉字输入软件在业务性的使用上占全部使用的比率是多少,是否娱乐性而不 是业务性的使用占了全部使用的绝对多数,也不知道使用者的年龄分布和受教育程度的 分布,是不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占绝对多数,但是我所接触的几种主流汉字输入法肯定主 要是为青少年娱乐设计的,是网吧风格的、混混儿风格的、网瘾患者友好型的,但绝不 是服务于成年人乃至青少年从事其各自业务和用于学习的。 ④这种状况跟我所熟悉的英语德语计算机输入状况乃至更广泛的社会书写规范化的相 对严格形成鲜明对比。诚然,英德等西方语言除了手机输入法有文字联想功能外,计算 机文字输入的确都是一个个字母的输入,不像中文这样需要拼音输入然后在大量的同音 字词中选择正确的字词。但是英德文字输入软件带有拼写检查、语法检查、同义词近义 词词库等功能,这些功能类似于中文输入法的联想功能的地方在于,两者都体现了产品 生产者在语言规范标准上的立场与政策。两者之间不同的,则是这些西文软件绝不像中 文输入软件那样,努力迎合任何一种新的口语和网络语的语用潮流而无视语言学家们制 定的标准语言规范,更不会推广脏话。 ⑤如果网络语乃至脏话泛滥旨在迎合年龄和教育水平处在低端的用户,旨在服务于业务 性应用的功能也同样问题重重。我这里不想说词库中的词组常常包含错字、非词语组合 大量出现在词库等等情况,只想说说繁体字的问题。由于需要引用古籍,我常常要输入 繁体字,但是繁体字库中错字连篇。比如最常用的字“爲”,无论拼音输入后的首选字 还是含爲字的多音节词,都被设计成“為”,甚至所有以这个字为偏旁的汉字例如 “僞”、“潙”等也都用这种异体繁体字。这样的混乱不仅见于网络,连正式出版的古 籍都这么印,例如新近出版的《杜甫诗全集校注》。仅次于“為”的繁体字滥用大概要 属“著”,被用来取代一切“着”字。据我所知,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是在字体选择和 设计上依从了台湾地区流行的字体,而台湾地区使用的繁体字体又常常受到日文简化汉 字的影响,“為”应该就是依据“爲”的行草字体简化来的,而不是依从了语言文字学 的经典和机构。 ⑥众所周知,语言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和变异的,但是在成熟的现代社会里,语言就 像任何流通物品一样,是被规范甚至是被立法的。这些规范和立法总的来说偏向于保守, 它会有选择地承认和接受伴随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所产生的新名词新术语,但是绝不会 承认、鼓励、散布网络俗语、脏话、不规范缩写简称等等语言污染。的确,没有任何机 构可以阻止人们在口语中发明和使用新俚语新俗语等规范之外的语言,而且也实在没有 必要阻止。但是一旦进入书写,情况就不一样了。早在一个多世纪前,H.W.Fowler 和 F.G.Fowler 在其名著《标准英语》中就说过,俚俗语除了在对话里外不应该出现在写 作中,这话我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效。 ⑦当然今天的情况复杂些。在数字化书写的今天,并非所有数码输入的文字都是写作。 社交媒体的文字输入的确就是口语对话的另一种形式而已,算不上是写作。但是使用 WORD 等文件软件时的文字输入则都应是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写作:无论写的是应用文, 记叙文、论说文,还是文学创作。换句话说,在计算机上使用办公软件输入文字时应该 被视作是文字输入软件的业务应用。那么,用于这样输入文字的软件是应该首先甚至是 排他地方便使用规范语言的合理合法使用呢还是要增加合理合法使用规范语言的难度 而给不规范使用大开方便之门呢?是服务于业务使用呢还是服务于娱乐呢?答案是不 言而喻的。 ⑧造成汉语文字输入目前这种混乱状况,除了马虎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外,一个更深层的 原因是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中的对成规的轻视甚至无视。这些年来风行的网络语有不少 就是无知者们狂欢的产物,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囧”字等等。变化无常的网络流行语和 相对稳定的书面语是要划出一个界限的,就像民间与体制、一时的时尚与历史久远的传 统之间是有区别的;书面语是需有规范的,就像社会有法律规范一样。并不是任何事物 都可以通过当下流行度来决定,而民科民哲民骂并不能因为来自草根就应被视作天然具 备高于体制的道德水平乃至专业水平。不尊重规范、纵容无知对规范的冲击行为就如同 纵容医闹一样,最终损害的是全社会的利益,败坏的是我们整体的文明水平。 (本文刊于 2016 年 9 月 14 日的《文汇报·笔会》) 3.“塌方的房子”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②段“最广为人使用的两种”证明了汉字输入系统的功能单一。 B.第③段作者认为目前几种文字输入法无法满足业务性学习的需要。 C.第⑤段关于汉字繁体字的输入是第①段“错字瓦砾”的具体证明。 D.第⑥段指出语言规范只选择承认和接受现代科技新名词、新术语。 5.第④段作者提及英德输入法的意图是 A.印证了英德输入法更加服务于学术写作。 B.强调汉字输入系统应该正视语言规范化。 C.批评汉字输入系统只为青少年娱乐设计。 D.说明英德输入法更加重视语言的规范化。 6.概括造成汉字输入混乱状况的原因。 7.第⑦段划线句是否有修改的必要?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予以简析。 8.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案】 3. 中文输入系统网络俗语、脏话、不规范简写泛滥。 4. C 5. B 6. ⑴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习惯;⑵纵容无知对规范的冲击。 7. (示例 1)无需修改。划线句严谨而规范地使用了“应该”“首先”“排他” 等限定性的词语以及选择疑问句式,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和看法:语言输入系统应该首先 符合语言的规范合理使用。 (示例 2)应该修改。划线句语言表达冗长拖沓,将语言输入系统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 定位排列在一个长句子里面,佶屈聱牙,让缺乏复杂单句紧缩能力的读者很难把握作者 观点倾向。 8. 首先,指出中文输入法的语言水平没有得到相应进步。其次,从迎合低端用户 和服务业务使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文输入法在语言水平上没有进步的具体表现(存在的 问题)。接着,阐明输入法要立足于规范语言和优先服务业务使用而非娱乐业的观点。 最后,分析汉语输入混乱的原因及其危害。 【解析】 3.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集合语境分析其语境义,此题要 求分析“塌方的房子”在文中的含义,从文中看,这是一个词语的说法,要找其原意, 根据文中的句子可知这句话说的计算机语言,根据文中的句子“这几年各种中文输入法 在语言水平上不进反退”“因为按照拼音打出的字词,排在前列的有大量的字或词条是 网络语、脏字、表情图甚至是内容猥亵的图案”概括答案即可。 4.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 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证明了汉字输入系统的功能单一” 错误,最广泛使用的是两种并不代表功能单一,选项强拉因果;B 项,“目前几种文字 输入法无法满足”,原文“我所接触的几种主流汉字输入法”; D 项,“只选择承认和 接受”错误,原文“有选择地承认和接受伴随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所产生的新名词新术 语”。故选 C。 5.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 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 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考核文中的论据论证的观点,由文意可 知其目的是证明“两者之间不同的,则是这些西文软件绝不像中文输入软件那样,努力 迎合任何一种新的口语和网络语的语用潮流而无视语言学家们制定的标准语言规范,更 不会推广脏话”。故选 B。 6.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找准区位,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题干问 的是“本文认为造成汉语输入混乱现状的原因有哪些”,题目要求概括“原因”答题时, 找到相关语段,根据文章最后一节“除了马虎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外,一个更深层的原因 是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中的对成规的轻视甚至无视”等内容筛选概括组织答案即可。 7.此题对文中句子表意功能的分析能力,要求答出文中的句子手法需要修改,答题时 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明原因即可,答题时从长短句的功能的角度分析,长句 表意严密,体现文中思想的逻辑性,如果修改短句,表意更加明确,清晰。 8.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思路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这是论述 类文本常考的题型。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可按下面的思路来进行。提出问题:要具体 答出提出了什么问题,怎样提出问题的。文章一开始,由“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 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引出问题,也即苏格拉底对智慧的理解。分析问题: 着重解决作者是怎样分析的,作者采用了两个层次,先是分析了中国人有一种自认为是 世上最有智慧的人的“偏向”,然后再引用马克吐温的故事来批评这种现象。解决问题: 就是作者得出的结论,要努力去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这样后,就可以用“首先……, 接着……,然后……,最后”来组织答案了。 【点睛】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技巧 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 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 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 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 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技巧 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 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技巧 3: 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 顺序词,B 关联词,C 指代词,D 范围 词,E 类别词,F 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技巧 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 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 构来说明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①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要是有更大的风 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 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 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这会使人有遐想, 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 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 ②前天我想起了(冯)雪峰,在我的知友中他是最没有自己的了。他工作着,他一切为 了党,他受埋怨过,然而他没有感伤,他对名誉和地位是那样地无睹,那样不会趋炎附 势,培植党羽,装腔作势,投机取巧。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瞿)秋白,在政治生活中 过了那么久,却还不能彻底地变更自己,他那种二重的生活使他在临死时还不能免于有 所申诉。我常常责怪他申诉的“多余”,然而当我去体味他内心的战斗历史时,却也不 能不感动,哪怕那在整体中,是很渺小的。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明天,我 也许会想到更多的谁,人人都与这社会关系,因为这社会,我更不能忘怀于一切了。 ③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那时山西还很冷,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 习惯于粗犷的我。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 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 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 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但我们都很亲切,彼此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我 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当然我们之中在思想上,在感情上,在 性格上都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 而揶揄。接着是她随同我们一道去西安,我们在西安住完了一个春天。我们痛饮过,我 们也同度过风雨之夕,我们也互相倾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地少啊!我们 似乎从没有一次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 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因为我们又实在觉得是很 亲近的。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的能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 惕着谈话的对手是太少了啊! ④那时候我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之后而致全力于著作。抗战开始后,短 时期的劳累奔波似乎使她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她或许比我适于幽美平静。 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 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 南去了。 ⑤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告诉我,萧 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 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 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 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 ⑥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 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 伴,便多一分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只在于打开局面,指示光明,而且还要创造光明和 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泥于个体的褊狭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我们 要使所有的人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做出伟大牺牲。 ⑦生在现在的这世界上,活着固然能给整个事业添一分力量,而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 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 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 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 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 就难免于这种灾难。在活着的时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却还有各种污蔑在 等着,而你还不会知道;那些与你一起的脱险回国的朋友们还将有被监视和被处分的前 途。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猫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 以娱乐自己的得意。这种残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恶毒,更需要毁灭的。 ⑧只要我活着,朋友的死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 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我的工作已经够消磨我的一生,何况再加上你们的屈死,和你们 未完的事业,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要借这风雨,寄语你们,死去的,未死的朋 友们,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 ⑨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 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9.简要赏析文章第①段的环境描写。 10.关于文章第②段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通过对冯雪峰、瞿秋白的怀想引出对萧红的追忆。 B.表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及其所处环境的矛盾心态。 C.文中“苦苦地”一词表现出作者伤感沉重的心情。 D.作者写冯雪峰和瞿秋白是将他们与萧红构成对比。 11.作者与萧红一见如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于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典型事件的叙述,再现萧红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B.本文对作者和萧红的交往过程进行追忆,生动地刻画出萧红敏感率真的个性。 C.作者认为萧红南下香港是其命运悲剧的开始,她为萧红没能赴延安感到遗憾。 D.本文中,作者在惋惜萧红英年早逝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寄予了殷切的期待。 13.作者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抒发真切复杂的感情,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 9. 呼应标题“风雨中”;营造阴郁氛围;暗示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背景;体现作者 对前途未明的压抑焦虑(烦闷)的心情。 10. D 11. 两者都坚守自我,在现实的磨砺下依然保有纯洁幻想;真实坦率,彼此理解; 这样的人令久在军旅中的作者感到特别,唤起许多回忆,倍感惺惺相惜。 12. D 13. 文中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在 风雨等环境的描写中作者流露出对晦暗不明的命运的苦闷烦躁;对冯雪峰、瞿秋白、萧 红等多位朋友的回忆、叙述表达了她对这群人不幸人生的悲哀、对他们坚守自我的赞叹; 文章后半段的抒情和议论则体现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对御用文人的鄙薄和控诉,更表达 出坚持工作、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明天必将胜利的乐观信念。 【解析】 9.此题考核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营造氛围,暗示心情,结构的 照应,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分析,答题时还要注意语段在文中的位置,此题要求分析文中 第一段的作用,从句子“云成天盖在头上”“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柳絮和蒲公 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营造的是压抑的氛围;从后文“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 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 动荡不定的社会背景;从结构看和标题和文章的结尾照应。 10.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 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D 项,“将他们与萧红构成对比” 错误,二者没有对比的关系,写两个人是为了引出萧红。故选 D。 11.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锁定区位,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 此题要求回答作者与萧红一见如故的原因,答题的区间在文中的第段,注意根据文中的 句子“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习惯于粗犷的我。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 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大概 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彼此并不 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像这样 的能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对手是太少了啊”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12.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 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通过典型事件的叙述”错 误,没有典型事例,主要是抒情;B 项,“敏感”错误,文中无据;C 项,“作者认为 萧红南下香港是其命运悲剧的开始”错误,无中生有。故选 D。 13.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赏析文中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抒发真切 复杂的感情的手法,答题时首先要求明确表达方式的种类,然后举例分析,本文主要的 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如文章开头,在风雨等环境的描写中作者流露出 对晦暗不明的命运的苦闷烦躁,用描写的方式表达情感;对冯雪峰、瞿秋白、萧红等多 位朋友的回忆、叙述表达了她对这群人不幸人生的悲哀、对他们坚守自我的赞叹,用叙 述表达情感;文章后半段的抒情和议论则体现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对御用文人的鄙薄和 控诉,更表达出坚持工作、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明天必将胜利的乐观信念。 【点睛】 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 然后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 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阳春曲•春景 胡祗遹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14.“中吕”是这首曲的____________。 15.对这首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春能得几晴明”起过渡作用,流露悲哀之情。 B.“窗外晓莺啼”写春声盈耳,营造了和美的氛围。 C.“红雨”句运用比喻,生动描绘出桃花纷落之状。 D.这组“阳春曲”,语言自然流畅,不见雕琢痕迹。 16.结合全曲,赏析“闲煞旧蜂蝶”一句中的“闲煞”。 【答案】 14. 宫调 15. A 16. “闲煞”一词,口语化,自然贴切;通过比拟的手法,写出了百花零落之后, 蜂蝶无所事事的状态;展现了春归之后的萧条景象,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之情。(或展现 了春归之后别一种生机,虽有惜春之情,却无伤感之意。) 【解析】 14.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 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考核元曲的宫调、曲牌和曲子名,答题时注 意有中括号的宫调名,间隔号前面的曲牌,后面的是曲子名。 15.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 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 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 项,“流露悲哀之情”错误,“一春能得 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这一问句流露出了作者满意的心情。故选 A。 16.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要求赏析“闲煞旧蜂蝶”一句中的“闲煞”,答题 时一般先答出词语的含义,然后从手法,风格等角度分析。“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说的是没有了花,蜂蝶自然无所事事了,“闲煞”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蜂蝶自然无所事事, 表达自己惜春之情,却并不感伤。从用语看,口语化,自然贴切。 【点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 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 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 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 急。 ②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 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泛除明爽室,具床 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 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 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 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 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 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 子至,取囊按籍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③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内。金陵俗,妇孕将产者为不祥,逆 旅多不舍。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 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 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④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 ⑤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君脱不取 (_______) (2)人用是多疑 (______) 1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杖踵疑门 拄着拐杖 B.具床褥炉灶 准备 C.籍其数而封识之 计算 D.众拒门不内 同“纳” 19.下列句中的“以”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A.得粟以自给 B.反赆以货 C.妻卧草中以号 D.俾妇邀以归 20.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21.第①段写李疑“固贫甚”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2.第②③段用相同手法写了李疑的两件事,指出这种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17. 如果 赞美 18. C 19. C 20. (1)我不幸遭受疾病,没有人家让我住宿。 (2)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为什么回报呢? 21. 为后文救助他人和“取囊按籍还之”、“不取其报”作铺垫,突出他品行的美 好。 22. 这两段都用了对比的写法,将别人的唯利是图与李疑的轻财好义(或古道热肠 急人之难 扶危济困 乐于助人)相对比,突出作者对“古义勇风”的品行的推崇。 【解析】 17.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 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①脱:如果;译文:如果你不取;②多:赞美; 译文: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 18.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 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C 项,籍:登记;译文:登记下数目封存起来 作了标记。故选 C。 19.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 C 项,连词,表修 饰;A 项,连词,表目的;B 项,介词,用;D 项,连词,表顺承。故选 C。 20.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 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①被:遭受;舍:住宿;②相:互相;宜:应该; 报:回报。 21.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固贫甚”位置是第①段, 要考虑和下文文意的关联,从②③段所写事件看,这一笔交代是伏笔.“固贫甚”译为: 本来自己十分贫困.文章的下一句为“然独好周人急”,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这 是人物性格刻画,家中贫困却不贪,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更能表现人物的高尚,答题从 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两方面作答。 22.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这两件事中对人物的描写刻画 入手,②段写李疑照顾范景淳,范景淳去世后对他的财务分文未取;③段写他帮助耿子 廉的妻子顺利产下男婴,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这两个事件具有的共同之处是对 钱财的看法和处置方式,注意文中除了对李疑的刻画之外,还有“人殆之,不肯舍”“ 我 死,恐为他人得”“金陵俗,妇孕将产者为不祥,逆旅多不舍”,这些是时俗、他人的 描写,以此可知这两段都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别人反衬李疑,表达了作者对李疑 的赞美之情。可据此组织答案。 【点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 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 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 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李疑字思问,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 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 金华人范景淳在史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十分冷漠,不收留他。范 景淳柱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得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你品德很 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 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他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 手,问他的痛苦。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 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 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你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 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 要回报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取,我死后,恐怕被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 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 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葬在城南聚宝山, 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 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账册归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 肯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 友却都关上了大门不肯收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李疑见到这一幕,问清楚原 委后,回家对妻子说:“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己的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 呢?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容易造成母子丧命。我宁可冒着 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 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产下一个男婴,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自己照顾范 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 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喜欢与疑结交。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好 人啊,好人!” 太史氏曰:“我与李疑来往,了解他的为人。他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做的事, 却有真挚淳朴的仁义之风。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斯论(节选) 姚 鼐 ①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 以其学事秦。 ②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①《诗》、《书》,明法令,设告坐 ②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 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③斯逆探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而张④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 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 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⑤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 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④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注释:①燔:焚烧 ②告坐: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 ③逆探:预先了解 ④张:扩 大,扩张 ⑤遭值:遇到、碰上 23.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 B.矣 C.乎 D.耳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塞源而欲流长也 C.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秦之乱天下之法 谨庠序之教 25.文章批驳了一位名家的观点,那位名家的观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2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商鞅教唆秦孝公禁止官员和民众打成一片。 B.秦国祸乱天下的办法主要是由李斯设计的。 C.秦国乐于实施严法是久已习惯并感觉良好。 D.李斯助秦始皇焚书坑儒源于他的师门传授。 27.作者写作《李斯论》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23. B 24. C 25. 李斯利用荀子的学说祸乱了天下(名家为苏子瞻苏东坡)。 26. C 27. 文章意在批评迎合君主心思、趋附世俗所好的恶劣风气。告诫人们,如果一国 的臣子都善于窥探君王的喜好,用趋附时势来迎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加大对自己的宠幸, 最终会导致国家的祸乱。 【解析】 23.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此题要求选填虚词,根据 文中“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表示感叹,应该用“矣”。故选 B。 24.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 C 项,虽,虽然;A 项,以,用,介词/因为,介词;B 项,而,表并列/表转折,但是;D 项,之,取独 /的,结构助词。故选 C。 25.此题考核归纳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文章批驳了一位名 家的观点,那位名家的观点是什么,注意找准区位,根据文中句子概括作答,此题注意 根据文中的句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概括。 26.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 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 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 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A 项,“禁止官员和民众打成一片”错误,文中“而禁游宦之民”;B 项,“主要是由 李斯设计的”错误,“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D 项,“源于他 的师门传授”错误,原文“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故选 C。 27.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根 据文中结尾句“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概括,大意是“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 事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啊!”,由此概括意图即可。 【点睛】 文言虚词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 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 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 是否通顺。 【参考译文】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 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 在秦国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书》,明确 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以求仕进的人。凭 借着秦国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 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 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 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 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不知其弊了。 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 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 《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 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时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经历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 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 奉现实的主子罢了。 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这样的 人是最可怕的啊! 评卷人 得分 六、材料作文 2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 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 的国王。 对此,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做自己内心的国王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而科技也日新月异。无数人追寻潮流甚至想立于潮流之上引领潮 流,而我,只愿做自己内心的国王。 潮流,顾名思义,是社会的一种风格,是应时代发展与个人心理的产物,即“时尚”所 涵盖的一切。现代潮流,与科技一样“苟日新,日日新”,没有人知道明天的潮流又是 什么。不生存于社会高层的我们,只能以一种仰望的姿态去面对它,然后跟风一样地去 崇拜它,模仿它,仿佛一朝不跟随,就会与时代脱轨,与这个世界失联。跟随潮流的我 们只不过是一角墙头草罢了,盲目地跟风,盲目地附和。 内心强大的人,多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潮流。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潮流是什么,自己 又是什么,他们,和我一样,也只愿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在这一点上,孩童与我们相似。 年幼的他们,不知晓潮流是什么,因此也不会跟随,纵使知道了,潮流所带给他们的快 乐又怎会是玩耍、玩具所比得上的呢? 我看待潮流,就像在百花之地欣赏花朵一样。我可以去观赏它,但我绝不会以它为中心 来衡量着身边的满园鲜花。同样,我可以顺应潮流,但我会与它保持理性的距离,必要 时甚至全身而退。一切的一切,只因我顺应的是自己正确的本心,而非顺应的是瞬息万 变的万物。 做自己内心的国王,需要明白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中国古朝代的君王一 样,他们顺应本心,想要国泰民安,就励精图治,想要安逸享乐,就骄奢淫逸。虽然后 者不可取,但那也是本心。而我,做自己内心的国王,顺应的是自己内心中正确的本心。 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至关重要。 历史上不乏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他们抛却了自己为官的初心,搜刮民脂民膏。更有甚 者,则认为“大家皆贪我不贪,是为异类”,导致了我们多少的先人不堪重税之苦。《捕 蛇者说》便是一个典型。而曾经的他们,与当今社会里那些盲目追赶潮流的人又何其相 似。追赶潮流,却丢了本心,失了真心,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坚守初心,不忘本心,我们一定能拥有更为精彩的人生。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谈自己的感 想,首先明确材料的内容,材料是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应该“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 之上”还是“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材料的指向和立意较简单,主 要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论述就可以,可以赞同其中的一个观点,也可以辩证的分析, 可以立意为:勇作弄潮儿;立定脚跟不放松;内方外圆,顺势而为。行文时先明确自己 观点,然后分析,此题可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为什么要勇立潮头分析,可从是时代的要 求,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是人物发展的需要三个角度分析。 【素材——不同的开头方式】 1.开门见山式。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时代洪流之前,奋勇前进,顺势而为, 才是唯一出路。 2.对比转折式。 虽然有人说在潮流之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我愿意“冷眼向洋看世界”, 在浮躁喧嚣的时代潮流中保持内心的从容与淡定。 3.类比设喻式。 墙头之草,东风袭来向西倒,岩中翠柏,立定脚跟不放松。春去冬来,墙头之草,望秋 先陨,但岩中翠柏,凌冬不凋。人也一样,只有坚守自我,才能显示出生命的力量。 4.引经据典式。 江浙一带,素有弄潮好手。“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市场经济初期,多 少浙江人见微知著,顺应潮流。先有温州模式,后有马云电商。如果不做弄潮儿,哪有 今天的经济奇迹? 5.叙述事件式。 Jon 是一个泰国乡下糙哥,随着入城潮流,他也到曼谷去做了“曼漂”。虽然进入法学院 读书,但不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端过盘子,发过广告,看过大门••••••过了 7 年郁郁寡 欢的都市生活以后,他终于听从内心的召唤,决定逆流而动,回到故乡。在离清迈 50 里的地方,他开荒、种菜、养鱼、造房、办农家乐,最后居然有了自己的农场,有了自 己的品牌,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前去学习和体验他的有机生活方式。Jon 的经历告诉我 们,追寻潮流和保持自我是可以和谐共存的,甚至保持自我也可以倡导新的潮流。 6.概括材料式。 是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还是做自我的“国王”?有人说不做落伍者,你就要立于 潮头。有人说,不顺从,你的生命就有力量。而我要说,追赶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 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 7.提出问题式。 是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还是做自我的“国王”?不做落伍者,就一定要立于潮头? 不顺从,生命才有力量?世间万物的许多选择,恐怕不是非此即皮、黑白二元这样简单。 能否做到追赶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呢? 8.解释定义式。 俗话说,做人要“内方外圆”。“外圆”就是“追寻潮流”,就是适应变化,顺势而为; “内方”就是“追寻自我”,就是保持自我,心有操守。很多时候,这两者是对立统一 的。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 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 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 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 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 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 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 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 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 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 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 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 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 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 终人散、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